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肺复苏术
(基础生命支持)
--新指南解读与比较甘肃省人民医院马国胜
心肺复苏术
(基础生命支持)
--新指南解读1时间就是生命!
群力就会成功!时间就是生命!
群力就会2一、心肺复苏概述一、心肺复苏概述3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为了提高生存率的抢救措施。※复苏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称为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是徒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并及时进行电除颤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高级生命支持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为4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重大变动根据2010年指南如何进行CPR?即ABC顺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即胸外按压)。ABC顺序已经作为标准推荐技术培训了众多专业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但2010年的AHA心肺复苏指南仍对此作出重大调整,虽然这意味着需要对全球所有参与心脏骤停急救的人员进行重新教育并耗费大量的经费和时间。因为有证据显示这样做可以拯救更多生命。《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更改为CAB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重大变动根据2010年指南如何进行C51.生存链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1.生存链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四早生存链6心肺复苏术(华池)课件7心肺复苏术(华池)课件82.操作流程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操作流程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92.操作流程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简化通用成人BLS操作流程: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操作顺序C-A-B优于A-B-C: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2.操作流程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102.操作流程更改的意义从A-B-C更改为C-A-B《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更改为C-A-B。心肺复苏程序的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付出努力是值得的。2.操作流程更改的意义从A-B-C更改为C-A-B112.操作流程更改原因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胸外按压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胸外按压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2.操作流程更改原因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123.现场急救流程
—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3.现场急救流程
—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13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2010(新)明确:
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14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原因: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原因: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155.评估呼吸2005(旧):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5.评估呼吸2005(旧):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气道165.评估呼吸取消评估呼吸的原因: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5.评估呼吸取消评估呼吸的原因: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176.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
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4.避免过度通气,
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6.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18不同熟练程度救援者应采取措施不同熟练程度救援者应采取措施197.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7.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208.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7)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8.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21二、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二、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22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23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而不是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30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成人按压幅度已从4至5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5厘米。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241.强调胸外按压2005(旧):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未给出面向未经培训或经过培训的施救者的不同建议,但已建议调度员向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指示。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1.强调胸外按压2005(旧):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251.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增):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Hands-Only™的心肺复苏(单纯胸外按压),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30次按压对应2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1.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增):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261.强调胸外按压理由: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另外,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压和通气。1.强调胸外按压理由: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27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20028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理由:29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100次的速率按压。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005(旧):30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AED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心肺复苏过程31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32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施救者进行2次人工呼吸。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335.胸外按压幅度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5.胸外按压幅度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345.胸外按压幅度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为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5.胸外按压幅度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35三、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三、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36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指南》中,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癫痫发作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医务人员已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指南》中,针对37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4至5厘米增加到至少约5厘米。※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38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39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05(旧):调度员给出的心肺复苏指令应包括相关问题,帮助旁观者确认偶尔喘息的患者是否为心脏骤停患者,以提高旁观者为这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能性。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05(旧):调度员给出的心肺复苏指40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10(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向其询问成人患者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及可正常呼吸且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指导医务人员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所以,医务人员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应该快速检查呼吸,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再(快速)检查脉搏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10(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41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理由:有证据表明,美国各地区报告的心脏骤停发生率和后果相差非常悬殊。该差异进一步说明各个社区和系统需要准确标识每一例经过治疗的心脏骤停和评估后果。同时,这说明有可能在许多社区提高存活率。早期指南中曾建议制定相应程序以帮助识别心脏骤停。《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进一步明确了复苏系统的必备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院外心脏骤停、特别是需电击处理节律的存活率已提高,并且再次确认了进一步强调及时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理由:有证据表明,美国各地区报告的心脏42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2005(旧):《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注明,在单人进行胸外按压时,应首先选择通过电话给予指导。2010(新):《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进一步强调,调度应指导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于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的患者,调度员应给予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的指令。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2005(旧):《2005美43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理由:不幸的是,大多数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并未由任何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与没有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相比,由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通过对由非专业施救者给予救治的心脏骤停成人进行研究表明:与接受传统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的患者相比,接受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存活率基本相同。重要的是,与为成人患者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调度员指导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更为容易,所以除非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例如,溺水),否则目前更强调给予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理由:不幸的是,大多数发生院外443.环状软骨加压2005(旧):仅在患者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软骨加压,而且通常需要除进行人工呼吸或按压以外的第三名施救者。2010(新):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3.环状软骨加压2005(旧):仅在患者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453.环状软骨加压理由:(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施加压力以向后推动气管,将食管按压到颈椎上。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七项随机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另外,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所以,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3.环状软骨加压理由:(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463.强调胸外按压*
2005(旧):《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没有针对经过培训和未经培训的施救者给出不同建议,而且未强调为非专业施救者与医务人员给予不同指导,但已建议调度员为未经培训的旁观者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指导。另外,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请注意,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在2008年发表了“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这一说法。3.强调胸外按压*2005(旧):《2005美国心脏协会473.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培训的施救者,都需要强调胸外按压。如果一名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该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仅按压),即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3.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培训的484.强调胸外按压*理由: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仅按压)心肺复苏更容易,也更加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不过,由于医务人员应当已受过培训,所以仍然建议医务人员同时给予按压和通气。如果医务人员无法给予通气,施救者应启动急救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4.强调胸外按压*理由: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495.启动急救系统
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5.启动急救系统
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505.启动急救系统
理由: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两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应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如果有),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AED。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5.启动急救系统
理由: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51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2010(新):《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一处变更是建议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252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医疗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产生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实施胸外按压而不是不进行外按压,则存活率可提高。动物数据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和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确定头部位置并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有一名还是多名施救者在场,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都可以确保患者尽早得到这一关键处理。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理537.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2010(新):已取消程序中在开放气道后“看、听和感觉呼吸”以评估呼吸的环节。医务人员检查反应以发觉心脏骤停症状时会快速检查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7.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547.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患者无反应且不呼吸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并开始按压(C-A-B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同时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施救者会进行2次人工呼吸。7.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558.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100次的速率按压。8.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010(新):568.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AED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在复苏过程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8.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心肺复苏过579.胸外按压幅度*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约4至5厘米。9.胸外按压幅度*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589.胸外按压幅度*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为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且该建议值高于原建议值。9.胸外按压幅度*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5910.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包括一系列连续的评估和操作。流程图的作用是通过合理、准确的方式展示各个步骤,以便每位施救者学习、记忆和执行。10.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2005(旧):基础生命支持步骤6010.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2010(新):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中的传统步骤是帮助单人施救者区分操作先后顺序的程序。进一步强调以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因为大多数急救系统和医疗服务系统都需要施救者团队的参与,由不同的施救者同时完成多个操作。例如,一名施救者启动急救系统,第二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三名施救者则提供通气或找到气囊面罩以进行人工呼吸,第四名施救者找到并准备好除颤器。10.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2010(新):基础生命支持流程6110.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理由:在一部分复苏过程中,只有一名施救者且需要寻求帮助,而在其他复苏过程中,一开始就有多名自愿的施救者。进行培训时,应致力于随着各个施救者的到达来组成团队,或者在有多名施救者的情况下指定团队领导者。随着更多人员的到达,原来由较少施救者依次完成的各项任务职责现在可分配给施救者的团队,从而同时执行这些职责。因此,基础生命支持的医务人员培训不仅应教授个人技能,还应当训练施救者作为一个高效团队的一名成员进行工作。10.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理由:在一部分复苏过程中,只有一62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成人、儿童和婴儿的关键基础生命支持步骤的总结*63四、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表现1.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合。2.面色苍白或转为发绀3.瞳孔散大4.部分病人可有短暂抽搐,伴头眼歪斜,随即全身肌肉松软。心搏呼吸停止与否,应做综合性判断,但有时时间宝贵,可先判断意识,此后再做进一步判断。四、心搏呼吸突然停止的表现1.意识突然丧失,病人昏倒于各种场64五、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1.瞳孔:若瞳孔由大变小,复苏有效;反之,瞳孔由小变大、固定、角膜混浊,说明复苏失败。2.面色:由发绀转为红润,复苏有效;变为灰白或陶土色,说明复苏无效。3.颈动脉搏动:按压有效时,每次按压可摸到1次搏动;如停止按压,脉搏仍跳动,说明心跳恢复;若停止按压,搏动消失,应继续进行胸外心脏按压。4.神志:复苏有效,可见患者有眼球活动,并出现睫毛反射和对光反射,少数患者开始出现手脚活动。5.出现自主呼吸:出现自主呼吸,复苏有效,但呼吸仍微弱者应继续口对口人工呼吸。五、心肺复苏有效指标
心肺复苏有效指标:65六、心肺复苏终止抢救的指征如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时,可考虑终止心肺复苏1.脑死亡(1)深昏迷;(2)脑干反射全部或大部分消失;(3)自主呼吸停止2.无心跳及脉搏有此两点条件,再加上已做心肺复苏30分钟以上,可以考虑病人真正死亡而终止复苏六、心肺复苏终止抢救的指征如有条件确定下列指征时,可考虑终止66六、心肺复苏终止抢救的指征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1.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良好2.有其他人接替抢救,或有医生到现场承担了复苏工作3.有医生到场,确定病人已死亡六、心肺复苏终止抢救的指征现场抢救人员停止心肺复苏的条件为:67谢谢谢谢68心肺复苏术
(基础生命支持)
--新指南解读与比较甘肃省人民医院马国胜
心肺复苏术
(基础生命支持)
--新指南解读69时间就是生命!
群力就会成功!时间就是生命!
群力就会70一、心肺复苏概述一、心肺复苏概述71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为了提高生存率的抢救措施。※复苏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患者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称为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可分为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基础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是徒手人工循环(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保证脑、心等重要器官的血液和氧气供应并及时进行电除颤恢复正常的心脏节律。※高级生命支持是指由专业急救、医护人员应用急救器材和药品所实施的一系列复苏措施,主要包括人工气道的建立、机械通气、循环辅助设备、药物和液体的应用、电除颤、病情和疗效评估,复苏后脏器功能的维持等。心肺复苏※心肺复苏是指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为72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重大变动根据2010年指南如何进行CPR?即ABC顺序--开放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即胸外按压)。ABC顺序已经作为标准推荐技术培训了众多专业医务人员和相关人员。但2010年的AHA心肺复苏指南仍对此作出重大调整,虽然这意味着需要对全球所有参与心脏骤停急救的人员进行重新教育并耗费大量的经费和时间。因为有证据显示这样做可以拯救更多生命。《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更改为CAB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的重大变动根据2010年指南如何进行C731.生存链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
2005(旧):
1、早期识别,激活EMSS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ACLS)1.生存链的变化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成人生存链由四早生存链74心肺复苏术(华池)课件75心肺复苏术(华池)课件762.操作流程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检查是否有正常呼吸,2次通气后再做30次胸外按压,如此循环.
2010(新):
胸外按压先于通气
2.操作流程2005(旧):
成人心肺复苏,首先开放气道772.操作流程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2005(旧):A-B-C
即: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C胸外按压2010(新):C-A-B
即:C胸外按压→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
简化通用成人BLS操作流程: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操作顺序C-A-B优于A-B-C:应及时识别无反应征象,立即呼激活应急救援系统。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2.操作流程CPR操作顺序的变化:A-B-C→→C-A-B
782.操作流程更改的意义从A-B-C更改为C-A-B《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建议将成人、儿童和婴儿(不包括新生儿)的基础生命支持程序从A-B-C更改为C-A-B。心肺复苏程序的这一根本性更改将需要对所有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的人员重新进行培训,但参与制定《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的人员及相关专家一致认为付出努力是值得的。2.操作流程更改的意义从A-B-C更改为C-A-B792.操作流程更改原因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量。研究表明,心脏骤停时,患者经过胸外按压抢救的生存率要比那些未作胸外按压的高。
2、动物数据表明,延误胸外按压会减少生存率,所以被延误的情况应最小化。
3、胸外按压不受体位的影响,可以即时进行,而定位头部和进行嘴对嘴呼吸都需要花费时间。
4、在双人抢救时,C-A-B的优势更突出,在第一个抢救者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第二个抢救者施行开放气道。在开始做人工呼吸时,第一个30次胸外按压也就结束了。
5、不管是单人还是多人抢救,以胸外按压开始CPR不会推迟进行人工呼吸这点应该明确。
2.操作流程更改原因1、胸外按压能够向心脏和脑提供重要的血流803.现场急救流程
—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3.现场急救流程
—基础生命支持简化流程81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是否受过培训。仅建议旁观者可以在指导下行胸外按压。2010(新)明确:
如果旁观者没有经过心肺复苏术培训,可以提供只有胸外按压的CPR。即“用力按,快速按”,在胸部中心按压,直至受害者被专业抢救者接管。训练有素的救援人员,应该至少为被救者提供胸外按压。另外,如果能够执行人工呼吸,按压和呼吸比例按照30:2进行。在到达抢救室前,抢救者应持续实施CPR
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2005(旧):
没有区别抢救者82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原因: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过电话,就可实行仅有胸外按压的CPR,然而,经过训练的救援人员,还是应该胸外按压和通气同时进行,取消“一听二看三感觉”。
4.强调胸外按压的重要性原因:对于未受过培训的抢救者来说,通835.评估呼吸2005(旧):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气道开放后,通过“一听二看三感觉”来评估呼吸。评估没有呼吸心跳后,在进行胸外按压!
2010(新):CPR中不再有“一听二看三感觉”。30次胸外按压后,单人抢救者开放被救者的气道,并给予2次通气。
5.评估呼吸2005(旧):开放气道实施时CPR的前提。气道845.评估呼吸取消评估呼吸的原因: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顺序,对于没有意识,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应首先给予胸外按压。因此,呼吸作为心脏骤停后简要检查的一部分,应放在胸外按压,开放气道,2次通气之后。
5.评估呼吸取消评估呼吸的原因:按照心肺复苏术中C-A-B的856.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
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压
2.保证胸外按压的频率和深度,
3.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4.避免过度通气,
5.保证胸廓完全回弹
6.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1.突出强调高质量的胸外按86不同熟练程度救援者应采取措施不同熟练程度救援者应采取措施877.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
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R上
2、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区别于大约100次/分)
3、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
4、按压后保证胸骨完全回弹
5、胸外按压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中断
6、避免过度通气
7.提高抢救成功率的主要因素1、将重点继续放在高质量的CP888.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分改为“至少100次/分”
(2)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5cm改为“至少5cm”
(3)人工呼吸频率不变、按压与呼吸比不变
(4)强烈建议普通施救者仅做胸外按压的CPR,弱化人工呼吸的作用,对普通目击者要求对ABC改变为“CAB”即胸外按压、气道和呼吸
(5)除颤能量不变,但更强调CPR
(6)血糖超过10mmol/L即应控制,但强调应避免低血糖
(7)强化按压的重要性,按压间断时间不超过5s
8.几个数字的变化(1)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89二、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二、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90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有关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的主要问题及更改: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对根据无反应的症状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以及在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进行心肺复苏的建议作出了改进。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在《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91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而不是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30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2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
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100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次)。成人按压幅度已从4至5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5厘米。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
继续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921.强调胸外按压2005(旧):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未给出面向未经培训或经过培训的施救者的不同建议,但已建议调度员向未经过培训的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指示。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1.强调胸外按压2005(旧):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931.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增):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训,则应进行Hands-Only™的心肺复苏(单纯胸外按压),即仅为突然倒下的成人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并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的指示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或其他相关施救者已接管患者。所有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应至少为心脏骤停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另外,如果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有能力进行人工呼吸,应按照30次按压对应2次呼吸的比率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1.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增):如果旁观者未经过心肺复苏培941.强调胸外按压理由: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培训的施救者更容易实施,而且更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另外,对于心脏病因导致的心脏骤停,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或同时进行按压和人工呼吸的心肺复苏的存活率相近。不过,对于经过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仍然建议施救者同时实施按压和通气。1.强调胸外按压理由: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对于未经95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2010(新):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20096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
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实验研究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进行胸外按压,比较不进行胸外按压,可以提高存活率。动物实验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摆好头部位置并尽可能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2.心肺复苏程序变化(C-A-B代替A-B-C)理由:97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005(旧):以每分钟大约100次的速率按压。2010(新):非专业施救者和医务人员以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的速率进行胸外按压较为合理。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2005(旧):98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心肺复苏过程中的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
(ROSC)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每分钟的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例如,开放气道、进行人工呼吸或进行AED分析)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在大多数研究中,给予更多按压可提高存活率,而减少按压则会降低存活率。进行足够胸外按压不仅强调足够的按压速率,还强调尽可能减少这一关键心肺复苏步骤的中断。如果按压速率不足或频繁中断(或者同时存在这两种情况),会减少每分钟给予的总按压次数3.胸外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理由:心肺复苏过程99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吸”过去用于在开放气道后评估呼吸。2010(新):取消心肺复苏程序中的“看、听和感觉呼吸”。在进行30次按压后,单人施救者开放患者的气道并进行2次人工呼吸。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2005(旧):“看、听和感觉呼100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的新程序,会在成人无反应或无正常呼吸时实施心肺复苏(将在无反应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时指导非专业施救者实施心肺复苏),心肺复苏程序从按压开始(C-A-B程序)。所以,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会快速检查呼吸;进行第一轮胸外按压后,气道已开放,施救者进行2次人工呼吸。4.取消“看、听和感觉呼吸”理由:通过采用“首先进行胸外按压1015.胸外按压幅度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5厘米。2010(新):应将成人胸骨按下至少5厘米。5.胸外按压幅度2005(旧):应将成人胸骨按下大约4至1025.胸外按压幅度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如果给出多个建议的幅度,可能会导致理解困难,所以现在只给出一个建议的按压幅度。虽然已建议“用力按压”,但施救者往往没有以足够幅度按压胸部。另外,现有研究表明,按压至少5厘米比按压4厘米更有效。为此,《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给出成人胸部按压的单次最小幅度建议值。5.胸外按压幅度理由:按压主要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103三、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三、医务人员基础生命支持104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指南》中,针对医务人员的主要问题及更改:由于心脏骤停患者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癫痫发作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调度员应指示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心脏骤停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医务人员已确认成人患者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之后立即识别并启动急救系统的建议进行改进。医务人员在检查反应时应该快速检查,是否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无呼吸或仅仅是喘息)。然后,该人员会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医务人员检查脉搏的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10秒内没有明确触摸到脉搏,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的话)。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在《2010指南》中,针对105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吸”。※进一步强调进行高质量的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通常不建议在通气过程中采用环状软骨加压。※施救者应在进行人工呼吸之前开始胸外按压(C-A-B而不是A-B-C)。通过从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开始心肺复苏,可以缩短开始第一次按压的延误时间。※按压速率从每分钟大约100次修改为每分钟至少100次。※成人的按压幅度略有增加,从以前建议的大约4至5厘米增加到至少约5厘米。※继续强调需要缩短从最后一次按压到给予电击之间的时间,以及给予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之间的时间。※进一步强调通过团队形式给予心肺复苏。主要问题及更改的总结※已从流程中去除“看、听和感觉呼106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调度员应经过专门培训以识别心脏骤停的表现,从而提高对心脏骤停的识别能力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107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05(旧):调度员给出的心肺复苏指令应包括相关问题,帮助旁观者确认偶尔喘息的患者是否为心脏骤停患者,以提高旁观者为这类患者实施心肺复苏的可能性。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05(旧):调度员给出的心肺复苏指108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10(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停,调度员应向其询问成人患者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及可正常呼吸且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应指导医务人员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即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开始心肺复苏。所以,医务人员检查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时应该快速检查呼吸,然后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或由其他人员寻找),再(快速)检查脉搏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和使用AED。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2010(新):为帮助旁观者识别心脏骤109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理由:有证据表明,美国各地区报告的心脏骤停发生率和后果相差非常悬殊。该差异进一步说明各个社区和系统需要准确标识每一例经过治疗的心脏骤停和评估后果。同时,这说明有可能在许多社区提高存活率。早期指南中曾建议制定相应程序以帮助识别心脏骤停。《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进一步明确了复苏系统的必备组成部分。2005年以来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院外心脏骤停、特别是需电击处理节律的存活率已提高,并且再次确认了进一步强调及时实施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1.调度员确认濒死喘息理由:有证据表明,美国各地区报告的心脏110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2005(旧):《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注明,在单人进行胸外按压时,应首先选择通过电话给予指导。2010(新):《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进一步强调,调度应指导未经培训的非专业施救者为无反应且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的成人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对于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的患者,调度员应给予进行传统心肺复苏的指令。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2005(旧):《2005美111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理由:不幸的是,大多数发生院外心脏骤停的患者并未由任何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与没有旁观者实施心肺复苏相比,由旁观者进行单纯胸外按压(仅按压)心肺复苏可显著提高成人院外心脏骤停的存活率。通过对由非专业施救者给予救治的心脏骤停成人进行研究表明:与接受传统心肺复苏(即进行人工呼吸)的患者相比,接受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的患者存活率基本相同。重要的是,与为成人患者实施传统心肺复苏相比,调度员指导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更为容易,所以除非患者有可能发生窒息性骤停(例如,溺水),否则目前更强调给予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2.调度员应给予心肺复苏指令
理由:不幸的是,大多数发生院外1123.环状软骨加压2005(旧):仅在患者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软骨加压,而且通常需要除进行人工呼吸或按压以外的第三名施救者。2010(新):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3.环状软骨加压2005(旧):仅在患者深度昏迷时采用环状1133.环状软骨加压理由:(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施加压力以向后推动气管,将食管按压到颈椎上。环状软骨加压可以防止胃胀气,减少气囊面罩通气期间发生回流和误吸的风险,但这也有可能妨碍通气。)七项随机研究结果表明,环状软骨加压可能会延误或妨碍实施高级气道管理,而且采用环状软骨加压的情况下仍然有可能发生误吸。另外,培训施救者正确使用该方法的难度很大。所以,不建议为心脏骤停患者常规性地采用环状软骨加压。3.环状软骨加压理由:(环状软骨加压方法是对患者的软状软骨1143.强调胸外按压*
2005(旧):《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没有针对经过培训和未经培训的施救者给出不同建议,而且未强调为非专业施救者与医务人员给予不同指导,但已建议调度员为未经培训的旁观者提供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指导。另外,在《200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已注明,如果施救者不愿或无法提供通气,则施救者应进行单纯胸外按压。请注意,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在2008年发表了“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这一说法。3.强调胸外按压*2005(旧):《2005美国心脏协会1153.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培训的施救者,都需要强调胸外按压。如果一名旁观者未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则该旁观者应该为突然倒下的成人进行单纯胸外按压的心肺复苏(仅按压),即强调在胸部中央用力快速按压,或者按照急救调度员的指令操作。施救者应继续实施单纯胸外按压心肺复苏,直至AED到达且可供使用,或者急救人员已接管患者。3.强调胸外按压*2010(新):对于经过培训以及未经培训的1164.强调胸外按压*理由: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仅按压)心肺复苏更容易,也更加便于调度员通过电话进行指导。不过,由于医务人员应当已受过培训,所以仍然建议医务人员同时给予按压和通气。如果医务人员无法给予通气,施救者应启动急救系统并给予胸外按压。4.强调胸外按压*理由:未经培训的施救者实施单纯胸外按压的(1175.启动急救系统
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启动急救系统。然后,施救者回到患者身边、开放气道并检查患者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2010(新):医务人员在查看患者时应检查其有无反应,以确定其是否有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没有呼吸或仅仅是喘息,则施救者应怀疑发生心脏骤停。5.启动急救系统
2005(旧):医务人员在发现无反应患者后1185.启动急救系统
理由: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时获得两点信息:施救者检查患者有无反应以及有无呼吸或呼吸是否正常。如果患者无反应且根本不呼吸或呼吸不正常(即仅有濒死喘息),施救者应启动急救系统并找到AED(如果有),或者由其他人员寻找AED。如果医务人员在10秒钟内没有触摸到脉搏,施救者应开始心肺复苏并使用AED(如果有)。5.启动急救系统
理由:医务人员不应延误启动急救系统,还应同119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2005(旧):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检查是否可正常呼吸、然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后进行30次胸外按压,之后再进行2次呼吸。2010(新):《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一处变更是建议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2120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C-A-B代替A-B-C*)理由:虽然尚无人体或动物医疗证据证明实施心肺复苏时先进行30次按压而不是2次通气可以提高存活率,但胸外按压可以产生血流,而且对院外成人心脏骤停的研究表明,如果有旁观者尝试实施胸外按压而不是不进行外按压,则存活率可提高。动物数据证明,延误或中断胸外按压会降低存活率,所以在整个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延误和中断。胸外按压几乎可以立即开始,而确定头部位置并实现密封以进行口对口或气囊面罩人工呼吸的过程则需要一定时间。如果有两名施救者在场,可以减少开始按压的延误:第一名施救者开始胸外按压,第二名施救者开放气道并准备好在第一名施救者完成第一轮30次胸外按压后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无论有一名还是多名施救者在场,从胸外按压开始心肺复苏都可以确保患者尽早得到这一关键处理。6.心肺复苏程序变化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2025煤矿施工安全合同
- 2025监理工程师《合同管理》知识点:合同违约责任与合同解除
- 2025花卉买卖合同花卉买卖合同范本
- 20 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Unit 4 Speaking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沪教版(五四制)英语六年级上册
- 2025合同终止证明书欢迎访问中国青岛自贸区
- 2025聘请技术顾问合同-劳动合同模板资料文档
-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2025商业房产买卖合同模板
- 《课程与教学论》形考二答案
- 公积金提取单身声明
- 磷酸铁锂生产配方及工艺
- 高处作业吊篮进场验收表
- 电工电子技术及应用全套课件
- DB33T 1233-2021 基坑工程地下连续墙技术规程
- 8.生发项目ppt课件(66页PPT)
- 《新农技推广法解读》ppt课件
- 车载式轮椅升降装置的结构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 社区家庭病床护理记录文本汇总
- 剑桥BEC中级真题第四辑TEST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