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课件_第1页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课件_第2页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课件_第3页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课件_第4页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12/14/20221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区域分析与规划》12/13/20221玉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第三节政策与制度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在一定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的国民经济。也可以表述为: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空间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在一定范围内,(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其经济地位。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中具有地方特点和特色的产业组合。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l)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区域差异可分为:自然差:区域间地理、自然和历史基础的差异位势差: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差异趋势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差异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l)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一、区域经云南案例“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这里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六大水系的源头和上游;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特色产业,如云烟、云南旅游、云药、云花等品牌效应。云南案例“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指向消费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高科技指向交通枢纽指向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区位优势决定了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指向性相同的产业部门,受相同条件吸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攀枝花市(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一、区域经济背景(3)劳动分工规律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部门,建立特色显著、专业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结构,以发挥其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区域经济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3)劳动分工规律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一、(4)区域利益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渗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特征。(长江流域案例)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4)区域利益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观念则受社会、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它们综合成一个区域的社会性软环境。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三)市场化水平市场反映商品的需求,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市场地域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三)市场化水平市场反映商品的需求,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部分。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电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基本认识:区域文化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但纵观国内外的区域发展,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持续、全方位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自然资源不一定丰富,区位资源也难以解释,由此人们发现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基本认识:(一)区域文化的含义

区域文化(regionalcultural):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区域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有机复合体:◆区域物质文化(物质载体)◆区域制度文化(行为规范)◆区域精神文化(价值观念)三种文化形态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狭义的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一)区域文化的含义区域文化(regionalcu(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其影响是不同的,从长期来看,文化(精神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最大。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力量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区经济发展与文化是有关系,且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分析。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论:韦伯的理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经济发展与文化是有关系,且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分析。二、区域文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分析方法区域历史的横剖面方法:即通过一系列横剖面的复原,来恢复某一区域景观要素的变化过程,从而为现代区域景观的特点做出发生学的解释。地理学采用历史地理的研究分析方法:把区域发展的历史事件、历史因素放在一定的地理背景中,认识它们对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它们的变化。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四、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人口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人口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一)从生产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一)从生产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区域劳动人口(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略)1.性别构成2.年龄构成3.职业构成4.民族构成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略)3.职主要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增长率分析概念区域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决定的人口增长,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1.人口的自然增长(二)区域人口增长分析主要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增长率分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其中婴儿死亡率超过20%。年轻型(传统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还保持在原始型水平上,出生率显著地高于死亡率。增长类型(四种)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其中婴儿死亡率成年型(过渡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大致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出生率比过去有了明显降低,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衰老型(现代型):由于人口的老化,死亡率由低水平回升,出生率继续下降,终于跌到死亡率以下,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增长类型(四种)成年型(过渡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大致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由于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得在区域生育率已低于(或高于)人口更替水平时,原有的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人口惯性还表现在人口生育高峰或低潮的重复性,重复周期与一个人口再生育周期吻合。人口增长惯性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2.人口机械增长概念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表示。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受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战争和灾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经济原因。(1)向高收入地区迁移(2)区域开发或资源开发的人口迁移(3)人口城市化(二)区域人口增长分析2.人口机械增长概念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后果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成、文化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影响。间接后果:是迁出地区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迁出,使迁出的抚养、教育费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它社会问题。分析对区域人口机械变动的分析,不但要对迁出或迁入的人口数量及其素质与构成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分析对迁出或迁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后果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指人的体质和智力。文化技术素质:是指人口受文化科技教育与训练的程度。

思想素质: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传统习惯等。(一)概念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二)分析人口身体素质分析应着重分析因营养和地方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人口素质问题。分析的指标主要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对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分析,有助于搞清影响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原因,明确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制定区域人口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二)分析人口身体素质分析应着重分析因营养和地方病因素影响而主要指标: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小学普及率、中学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人口比重等。常用的评价指标是: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技术素质分析主要指标: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最难评价分析的一个方面。目前关于人口的思想素质的评价分析,尚无可以直接统计计算的指标,即使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人口思想素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考察体验。通常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社会风气的评价来判断人口的思想素质。人口思想素质分析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最难评价分析的一(一)问题的提出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而供人口生存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使人口及其需求增长与区域资源的供给相协调,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适度人口、人口容量和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也就因此而提了出来。提出人口适度和人口容量问题的出发点是: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四、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一)问题的提出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二)适度人口的研究(经济角度)1.最先提出适度人口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坎南(E.Cannan)。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2.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1910年出版了《适度人口》一书,他指出:适度人口就是使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人口规模。且这种适度人口规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发现,可以使得原来的适度规模相应地扩大。(二)适度人口的研究(经济角度)1.最先提出适度人口概念的是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Sauvy)先后于1952年和1954年出版的《人口通论》上、下册,在西方被认为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适度人口论的著作。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之人口”,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也相应的有多少个。4.桑德斯(A.M.CarrSaunders)将适度人口数量推广到“适度密度”,即所谓使居民获得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费伦奇(J.Ferenchi)提出了适度人口质量的概念,主张用优生的办法调节人口素质。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Sauvy)先后于1952年和19(三)人口容量研究(资源角度)人口容量的定义:(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国际人口生态学界: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三)人口容量研究(资源角度)人口容量的定义:第三节政策与制度一、政策与区域发展二、制度与区域发展第三节政策与制度一、政策与区域发展一、政策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政策(regionalpolicy):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一、政策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是影响区域发展(一)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政策目标(regionalpolicyobjective):是指运用区域工具解决区域问题时所要实现的目的。区域政策目标既是政策工具选择的基础。在确定区域政策目标前,通常需要明确区域政策战略选择。决定区域政策具体目标与工具类型的战略性选择,主要包括: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选择最困难区域与潜力最大区域选择繁荣地区与富裕人民选择充分就业与结构优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增长中心选择(一)区域政策目标区域政策目标(regionalpoli(二)区域政策工具奖励工具(“胡萝卜”措施):奖励与区域政策目标相符的区域经济行为。包括直接援助(拨款、优惠贷款、减免税收)、间接援助(发展基础设施、创建工业与科技园区)。控制工具(“大棒”措施):控制与区域政策目标相背的区域经济行为。包括直接控制(进口配额、最高贷款限额等)、间接控制(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贸易政策等)。区域政策工具(regionalpolicytools):是指为实现区域政策目标而运用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可分为:(二)区域政策工具奖励工具(“胡萝卜”措施):奖励与区域政策(三)区域政策效应区域政策效应(regionalpolicyeffects):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实施具体的区域政策所产生的影响。(三)区域政策效应区域政策效应(regionalpolic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博弈论(gametheory):是研究理性决策主体行为在发生直接相互作用时,如何进行决策及决策均衡问题。即博弈论就是研究互动决策的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谋略性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博弈论是美国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在1937年首先提出的。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1.博弈论的基本概念与内容博弈分析基本要素博弈分析是博弈理论的核心,包括对弈者、策略、报酬等基本要素:对弈者:指参与博弈的双方,是博弈分析的主体。策略:是博弈双方在各自信息基础上所采取的对策,它受到博弈规则的制约。报酬:是博弈双方通过对弈的预期所得。对弈者在追求报酬最大化前提下通过适当的策略组合使博弈双方达到某种特定的均衡,均衡是所有对弈者的最优策略集合。案例:田忌赛马博弈分析基本要素博弈分析是博弈理论的核心,包括对弈者、策略、2.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区域政策博弈的四个要素:(1)博弈双方——区域政策主体和客体(2)预期报酬——区域政策目标(3)博弈策略——政策手段(4)博弈规则——“制度”与“法律”等游戏规则案例:政府与企业间的政策博弈(教材P101-104)2.区域政策的博弈分析区域政策博弈的四个要素:(一)制度的含义与分类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的定义:“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或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包括“正规约束”(规章和法律)和“非正规约束”(习惯、行为准则、伦理规范),以及这些约束的“实施特性”。二、制度与区域发展(一)制度的含义与分类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的定义制度(institution):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一套由人制定出来的,规范人们互动行为的规则。即制度是各种能对人们的行为产生规范影响的规则。制度的分类:可分为正式制度(正式约束)、非正式制度(非正式约束)及其实施机制(激励和惩罚措施)。区域制度确定了个人、企业、家庭和其他决策单位做出行动路线选择的规则,它是作为一个区域的激励机制而存在的。基本认识制度(institution):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是一套(二)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innovation):是指制度变迁的过程,是制度创新主体为获得潜在收益而进行的制度安排(新关系、新体制或新机制的引入)。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不是外生的,而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制度安排与制度变迁对经济持续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制度创新作用的例子:两人如何平分蛋糕(二)制度创新与区域发展制度创新(institutional在诺思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又具体区分了两种类型的制度创新: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诱致性制度创新:是指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制度安排。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创新;“筑巢引凤”的制度创新。强制性制度创新:是指由政府发动和实施的制度安排。如广东、福建首创“经济特区”。诱致性制度创新和强制性制度创新在诺思制度变迁理论基础上,中国的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又具体区分

《区域分析与规划》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12/14/202249玉溪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区域分析与规划》12/13/20221玉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第三节政策与制度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在一定范围内,以客观存在的地域单元为基础,按照劳动地域分工原则建立起来的地域性的国民经济。也可以表述为:区域经济是特定地区空间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第一节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区域经济(regionaleconomy):在一定范围内,(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提升其经济地位。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中具有地方特点和特色的产业组合。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一)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区域经济应该反映地方特色,充分发挥区◆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l)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区域差异可分为:自然差:区域间地理、自然和历史基础的差异位势差: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差异趋势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差异区域优势:是一个区域所客观存在的比较有利的自然、经济、技术和社会条件。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l)区域差异与区域优势一、区域经云南案例“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这里有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六大水系的源头和上游;有“有色金属王国”之称;特色产业,如云烟、云南旅游、云药、云花等品牌效应。云南案例“有特色才有优势,有优势才有竞争力。”(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指向消费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高科技指向交通枢纽指向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区位优势决定了产业布局的指向性,指向性相同的产业部门,受相同条件吸引,往往聚集形成各具特色的工业区和农业区。攀枝花市(2)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一、区域经济背景(3)劳动分工规律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社会劳动地域分工规律要求各区域凭借、利用和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生产布局,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部门,建立特色显著、专业程度高的区域经济结构,以发挥其在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区域经济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3)劳动分工规律劳动地域分工是各区域间经济的分工协作。一、(4)区域利益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渗透到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正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经济行为特征。(长江流域案例)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4)区域利益区域利益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动(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区域之间的市场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主要由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观念则受社会、传统、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道德风尚、风俗习惯、行为模式、信仰、偏好等,它们综合成一个区域的社会性软环境。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二)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受收入水平、消费观念、生活习惯等因素(三)市场化水平市场反映商品的需求,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市场规模直接影响到经济活动的持续以及经济合理性市场地域大小直接影响经济活动的类型与规模市场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市场意识是形成经济活动差异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三)市场化水平市场反映商品的需求,对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导(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支撑条件。社会基础设施包括狭义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两部分。狭义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给排水设施、能源电力设施、电信通讯设施、环境保护设施等。社会设施:包括文化、卫生、教育、体育设施等。一、区域经济背景分析(四)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基础设施是区域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基本认识:区域文化研究是区域经济研究中相对薄弱的领域,但纵观国内外的区域发展,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持续、全方位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经济发展快的地区,自然资源不一定丰富,区位资源也难以解释,由此人们发现文化资源对区域发展的重要性。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基本认识:(一)区域文化的含义

区域文化(regionalcultural):指生活在特定区域的人群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区域文化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有机复合体:◆区域物质文化(物质载体)◆区域制度文化(行为规范)◆区域精神文化(价值观念)三种文化形态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狭义的文化一般指精神文化。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一)区域文化的含义区域文化(regionalcu(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其影响是不同的,从长期来看,文化(精神文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最大。区域文化背景是区域发展的基础力量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二)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影响区经济发展与文化是有关系,且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分析。经济与文化关系的两种不同理论:韦伯的理论: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马克思的理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二、区域文化背景分析经济发展与文化是有关系,且很复杂,不能简单地分析。二、区域文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分析方法区域历史的横剖面方法:即通过一系列横剖面的复原,来恢复某一区域景观要素的变化过程,从而为现代区域景观的特点做出发生学的解释。地理学采用历史地理的研究分析方法:把区域发展的历史事件、历史因素放在一定的地理背景中,认识它们对区域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的影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它们的变化。三、区域历史基础分析分析方法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四、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第二节区域人口与劳动力条件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人口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从这两个方面体现。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人是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主体,人口条件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一)从生产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区域劳动人口的数量影响区域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生产规模的大小2.区域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区域产业的构成状况3.人口的迁移与分布影响区域生产的布局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一)从生产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区域劳动人口(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长影响区域市场的规模、劳动力资源的供给及扩大再生产的投资的供给2.人口的素质影响区域消费结构,进而影响区域生产结构3.人口的迁移及分布影响消费市场的分布一、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二)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1.人口的数量及其增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略)1.性别构成2.年龄构成3.职业构成4.民族构成二、区域人口结构与人口增长(一)区域人口结构分析(略)3.职主要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增长率分析概念区域人口自然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出生和死亡所决定的人口增长,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1.人口的自然增长(二)区域人口增长分析主要指标有出生率、生育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等。增长率分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其中婴儿死亡率超过20%。年轻型(传统型):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死亡率下降,出生率还保持在原始型水平上,出生率显著地高于死亡率。增长类型(四种)原始型:特点是两高一低,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其中婴儿死亡率成年型(过渡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大致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出生率比过去有了明显降低,人口进入低速增长阶段。衰老型(现代型):由于人口的老化,死亡率由低水平回升,出生率继续下降,终于跌到死亡率以下,自然增长率为负数,人口数量逐渐减少。增长类型(四种)成年型(过渡型):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大致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势的特性。由于这种特性的存在使得在区域生育率已低于(或高于)人口更替水平时,原有的人口增长(或减少)趋势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人口惯性还表现在人口生育高峰或低潮的重复性,重复周期与一个人口再生育周期吻合。人口增长惯性人口惯性:是指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人口群体保持原有增长或减少趋2.人口机械增长概念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迁入,通常用机械增长率表示。机械增长率是指一地区年内迁入和迁出人口的差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机械增长率为负,说明区域人口为净迁出,为正则说明为净迁入。区域人口的机械变动受经济、政治、宗教、文化、战争和灾荒等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则是经济原因。(1)向高收入地区迁移(2)区域开发或资源开发的人口迁移(3)人口城市化(二)区域人口增长分析2.人口机械增长概念影响区域人口机械增长是指区域人口的净后果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成、文化构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不同影响。间接后果:是迁出地区人口压力减轻,可能得到移民汇款收入,但劳动力减少,特别是具有熟练技能与高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迁出,使迁出的抚养、教育费受到很大损失。对迁入地区,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增加,经济上有利,但也可能带来民族矛盾或其它社会问题。分析对区域人口机械变动的分析,不但要对迁出或迁入的人口数量及其素质与构成进行分析,而且还要分析对迁出或迁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后果直接后果:表现为对迁入和迁出区域人口数量、性别、年龄构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技术素质和思想素质。身体素质:是人口素质发展的自然基础,指人的体质和智力。文化技术素质:是指人口受文化科技教育与训练的程度。

思想素质:包括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传统习惯等。(一)概念三、区域人口质量分析人口质量即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二)分析人口身体素质分析应着重分析因营养和地方病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人口素质问题。分析的指标主要是:人口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平均身高和体重、儿童智力水平、地方病发病率等。对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分析,有助于搞清影响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的原因,明确区域人口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制定区域人口发展规划提供依据。(二)分析人口身体素质分析应着重分析因营养和地方病因素影响而主要指标: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口中大学生人数、小学普及率、中学普及率、专业技术人员占劳动人口比重等。常用的评价指标是:文化人口比重;文化程度构成;教育普及程度。人口文化技术素质分析主要指标:人口受教育等级与年限、劳动者职务及技术等级、每万人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最难评价分析的一个方面。目前关于人口的思想素质的评价分析,尚无可以直接统计计算的指标,即使定性分析也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对人口思想素质的认识需要有一个较长期的考察体验。通常可通过对一个区域的社会风气的评价来判断人口的思想素质。人口思想素质分析思想素质是人口素质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但也是最难评价分析的一(一)问题的提出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而供人口生存的资源却是有限的。如何使人口及其需求增长与区域资源的供给相协调,就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适度人口、人口容量和人口承载力的概念也就因此而提了出来。提出人口适度和人口容量问题的出发点是:人口发展必须与区域物质资料的生产和资源的供给水平相适应,必须与生态系统的载荷能力及其动态平衡相适应。四、适度人口与人口容量(一)问题的提出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人口的消费需求也是无限的(二)适度人口的研究(经济角度)1.最先提出适度人口概念的是英国经济学家坎南(E.Cannan)。他认为:一个国家或区域在任何时期都存在一个经济上的最大收益点,当劳动力超过或少于这个量时,都会引起收益减少,处于“最大收益点”的人口便是最合适的人口。2.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1910年出版了《适度人口》一书,他指出:适度人口就是使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人口规模。且这种适度人口规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知识的积累和新技术的发现,可以使得原来的适度规模相应地扩大。(二)适度人口的研究(经济角度)1.最先提出适度人口概念的是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Sauvy)先后于1952年和1954年出版的《人口通论》上、下册,在西方被认为是一部全面系统地阐述适度人口论的著作。索维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之人口”,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也相应的有多少个。4.桑德斯(A.M.CarrSaunders)将适度人口数量推广到“适度密度”,即所谓使居民获得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费伦奇(J.Ferenchi)提出了适度人口质量的概念,主张用优生的办法调节人口素质。3.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Sauvy)先后于1952年和19(三)人口容量研究(资源角度)人口容量的定义:(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的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以及智力、技术等,在保证与其社会文化准则相符的物质生活水平下能够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2)国际人口生态学界:指在不损害生物圈或不耗尽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的条件下,世界资源在长期稳定状态基础上能供养的人口大小。(三)人口容量研究(资源角度)人口容量的定义:第三节政策与制度一、政策与区域发展二、制度与区域发展第三节政策与制度一、政策与区域发展一、政策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是影响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政策(regionalpolicy):是根据区域差异而制定的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一、政策与区域发展区域政策,特别是区域经济政策是影响区域发展(一)区域政策目标

区域政策目标(regionalpolicyobjective):是指运用区域工具解决区域问题时所要实现的目的。区域政策目标既是政策工具选择的基础。在确定区域政策目标前,通常需要明确区域政策战略选择。决定区域政策具体目标与工具类型的战略性选择,主要包括:移民就业与移业就民选择最困难区域与潜力最大区域选择繁荣地区与富裕人民选择充分就业与结构优化选择全面发展与增长中心选择(一)区域政策目标区域政策目标(regionalpoli(二)区域政策工具奖励工具(“胡萝卜”措施):奖励与区域政策目标相符的区域经济行为。包括直接援助(拨款、优惠贷款、减免税收)、间接援助(发展基础设施、创建工业与科技园区)。控制工具(“大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