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99张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99张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99张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99张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专题8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人民版必修2)99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专题八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返回目录古代中国是典型的农耕文明,有着发达的农业、先进的手工业和繁盛的商业,从而为文明的萌生和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本专题以古代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为主题,主要讲述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以及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结构是以农耕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为补充;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创造了高度的农业文明。但是,重农抑商政策以及“海禁”政策严重影响了中国向近代经济迈进。专题线索总览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高考命题研析主干知识梳理返回目录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古代土地制度:①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演变;②小农经济的形成、特点及影响;③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和特点;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手工业的发展:①中国古代冶铸、制瓷及丝织业的发展;②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点;③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世界影响。目标引擎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一、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

1.“神农”的传说

(1)原始农业:神农氏“制耒耜,教民农作”,成为农业的始祖;耕作方式采用“____________”。

(2)地位:农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国古代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刀耕火种

2.农耕技术的改进

(1)历程

①原始社会:处于“刀耕火种”的原始阶段,人们利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

②春秋战国:农业发达地区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

③汉代:________逐渐普及,铁农具数量超过前代,并出现了耧车;东汉时使用耦犁牛耕和一牛挽犁。

④隋唐时期:在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牛耕曲辕犁

(2)评价①农耕技术的改进,促使农产品亩产量逐渐提高,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②中国传统农业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耕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发展。

误区警示

小农经济属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但不是唯一模式。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

3.土地兼并

(1)土地制度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时期土地制度所有制奴隶社会

________名义上国家公有,实际归国王所有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地主或农民私有均田制土地国有井田制

(2)土地兼并①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允许土地买卖;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②影响: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坏;小农破产,社会动荡不安,出现农民起义。③解决土地问题的努力地主阶级: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土地兼并造成的社会矛盾。由于________是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王朝统治的阶级基础,最终未能成功。农民阶级:提出“平均”的口号,包含平均地权的内容。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地主阶级

4.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表现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项目内容特点赋税主要形式:①________和人头税。②其他税种:杂税、各种附加税和临时性的征收①各个朝代比率和数额有所不同。②名目繁多,征发无度力役①公共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国防工程、城市建设工程等。②奢侈工程:秦朝阿房宫和秦始皇陵,隋代营建东都洛阳等劳动强度大,生活条件恶劣,死亡率高田亩税

(2)影响①积极:农耕者的艰辛劳动为古代帝国的富强和繁荣奠定了基础;劳动者服事劳役,使许多大型土木工程得以成功营造。②消极:沉重的赋税和徭役都导致正常的经济生活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社会动乱,成为王朝覆灭和社会经济文化凋残的直接原因。

5.水利建设

(1)原因:①中国的农民长期在旱和涝的双重威胁下艰难劳作。②水利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发展的命脉。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

(2)成就①水利工程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远古大禹平息洪水的危害,发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设战国李冰主持的________工程和郑国主持的郑国渠工程汉代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关中人民创造了“井渠”,王景治理黄河等都江堰②灌溉工具隋唐五代时期:北方使用立井水车,在长江流域发明了高转筒车以引低处水灌溉高处农田。宋代:水转翻车利用水力为动力。明清时代:出现风力水车。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

二、古代的手工业经济

1.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

(1)家庭手工业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形式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小农业与小手工业结合的“____________”的经济形式产品大部分由广大农户自己消费,有时也进入流通领域原料大都是农户自己种植或采集所得男耕女织

(2)田庄手工业①出现: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②性质:是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2.“工官”制度和“匠户”制度

(1)“工官”制度①形成:从________时代起,煮盐、冶铸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由政府垄断。②特点: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工人数量多,生产规模大。③影响: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局限于为帝王和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________的。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汉武帝封闭性

隐性深挖必修第二册教材P11“‘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官营手工业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这是因为它由政府经营,凭借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所以产品大多非常精美。

(2)“匠户”制度①“匠户”:中国古代从事________生产的专业人户。②表现唐代:已有工匠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定期役使。宋代:匠户被官府以强制方式服役。元代: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③影响: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匠户没有人身自由,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手工业

巧思妙记“工官”制度的特点:特殊行业的垄断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不计成本的奢侈性、技术工艺的高超性、各行各业的封闭性、劳动者缺少积极性。

3.成就

(1)纺织业:①原始社会: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在当时已经萌芽和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②商周:商代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官员;周的妇女生产被称为“妇功”,说明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③秦汉:已经相当发达;技艺高超;通过丝绸之路丝织远销罗马。④唐代:官营纺织业规模扩大。⑤宋元:宋代丝织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棉花种植和棉纺织技术推广。元代________革新纺织技术,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⑥明清: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在纺织业中出现________萌芽。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黄道婆资本主义

(2)冶金业:①原始社会:出现小件铜器,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②商周:商代生产规模大,西周铸造工业水平高。③秦汉:冶铁开始使用煤炭作燃料;出现人力皮囊鼓风到畜力鼓风再到杜诗发明水力鼓风装置——水排。④魏晋:出现______。⑤北宋:用煤作为燃料提高了炼铁炉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3)陶瓷业:①原始社会:彩陶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并出现原始瓷器。②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到瓷的过渡阶段,东汉出现青瓷。③唐代:陶器以唐三彩为主,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首创釉下彩绘。④唐宋以来,五大名窑产品质量闻名天下。⑤明清:康熙年间发明________;雍正时期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干知识梳理灌钢法粉彩瓷器►探究点一

关于古代小农经济

1.小农经济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1)含义:小农经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可以说是自然经济,也可以说是自耕农经济。

(2)特点: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封闭性(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自足性(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纳税)。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

2.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和自耕农经济的关系是什么?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自耕农经济是三个不相同的概念,但三者又有交集,都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自然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物质生产的自给自足,和商品经济相对立;小农经济的最本质属性是家庭经营,经营规模狭小。后者是前者的一种表现形式。自耕农经济又是小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3.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有利因素①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②生产关系因素:在小农经济下,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部分劳动产品,具有较高生产积极性。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③自身发展动力: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促进农业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④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2)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这就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的扩大再生产。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④严重的自然灾害。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总之,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古代政权的安危。但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主题一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史料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百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战国]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导思史料1出自古文献,理解关键是读懂史料1。译为:“每家给他五亩土地的住宅,四周种植着桑树,那么,五十岁以上的人都可以有丝衣穿了。鸡狗与猪这类家畜,都有力量去饲养繁殖,那么,七十岁以上的人就都有肉可吃了。一家给他一百亩土地,并且不去妨碍他的生产,八口人的家庭便都可以吃得饱饱的了。”史料1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自给自足性

史料2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线麻葛捆布,此其分事也。——《器子》

导思理解史料2的关键是农夫“耕稼树艺”和妇人“纺绩织妊”。史料2反映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主题二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评价

史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导思史料表明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________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因此,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故历代封建王朝都采取扶植________的政策。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赋税小农经济►探究点二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1.中国古代手工业分哪几种经营形态?我国古代手工业有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基本经营方式。

2.这几种经营形态各有什么特点?

(1)家庭手工业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特点是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这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2)官营手工业产生在西周时期。从西周到明朝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最主要的地位。其特点是官府统一经营管理;集中的大作坊;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生产不计成本;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明代以前占据主导地位。优势有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不足是官府提供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工匠服役手段,引起工匠反抗。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

(3)民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之后在曲折中发展,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分。明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特点是民间私人经营;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经营方式的变化是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民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使用众多工人的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

►主题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的区别史料1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战国]荀况《荀子•王制》

导思解读史料1关键是抓住史料1中的“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意思是使各种工匠不敢私自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说明了当时的生产组织形式是________。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工官制度史料2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凡执技以上市者,不贰市,不移官。——《礼记•王制》

导思史料2主要叙述了周代的手工业劳动者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他们既不可兼作他事,也不能改变行业。说明手工业劳动者世代为________服务,地位低下。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官府

史料3

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鞋帮,引申指鞋)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弗徙也。”——[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召类》

导思

史料3主要叙述了手工业者往往以自己的家庭为作坊从事生产,有的数代生产经营,如南家工人,做鞋已经三世,在宋国已经远近闻名。反映了手工业者精于________,手工业______扩大,手工业者地位有所上升。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考点互动探究一种技艺规模考能提升学科术语5“特点”类术语审解支招

[2012•江苏卷]《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

A.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D.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返回目录高考命题研析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答案C[精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古代官营手工业。解题关键在于材料指出了六个工种和每一工种有二到七种程序,所以突出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是分工细与专业性强。材料无法体现技术是否先进、产品是否丰富、产量是否庞大等特点。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

[考能]本题着重考查史实和现象特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二是把握“特点”类术语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技巧]解答“特点”类术语选择题,可用史实支撑法来解答。第一步,审题干和备选项,找出其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积极思考,主动联系与此相关的知识,对比确定符合题干要求的知识。据以上思路,解答本题时,首先理解题干的意思是分工的细致,体现的是生产专业化的特点。对比选项,C符合题意。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考向预测——

例1

[2012•山东卷]《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①自然经济解体②家庭手工业发展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

答案B

[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从材料提供的“穷乡山陬(zōu,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不难得出当时家庭手工业较快发展的结论。“勤有余布,亦兼鬻(yù,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不难得出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结论。据此可知B项正确。①显然违背史实;④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考向

本题考查主干知识——古代中国小农经济。

预测

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主干知识有:小农经济的特点和评价;古代土地制度;手工业。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

例2

[2012•四川卷]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时期内容备注春秋战国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捷径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时期内容备注魏晋南北朝翻车

《齐民要术》隋唐筒车、曲辕犁宋元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

明清《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答案]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原因:人多地少;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观念的长期影响。

[精析]本题考查精耕细作农业的特点。其特点主要结合材料概括,从农业工具、技术革新、水利工程、注重农时等方面回答。土地有限、人口增加,是促进农民精耕细作的原因之一,政府重农抑商政策、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也都是导致精耕细作的原因。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

考向

本题考查主干知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预测

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主干知识还有: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点;影响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因素。返回目录第15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高考命题研析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高考命题研析主干知识梳理返回目录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①不同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②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2.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①重农抑商政策推行的原因、表现和影响;②明清闭关锁国政策的表现及其影响。目标引擎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一、古代商业的发展

1.商业活动

(1)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

(2)汉代:商运活跃,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

(3)唐代:商船中有所谓“____________”,利润可观。陆路商运也十分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辅助性经营场所生意兴隆。

(4)宋元:海外商运发展迅速,中国商品远销到东亚、南亚、西亚以及东欧、北非等地区。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俞大娘航船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5)明清①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________。②会馆的出现与按地域结成的商帮有关,晋商和________的势力最大。

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会馆徽商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市”的发展

(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商品买卖必须________。

(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实行行政管理。

(4)唐朝:乡村集市“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

(5)宋朝:“市”突破了空间和________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明码标价时间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3.商业都会的崛起

(1)战国时期:城市已经出现称作“________”的商业区。

(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商业中心已经形成。

(3)唐代:除________、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外,扬州、杭州、湖州也是商业发达的都会。

(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

(5)清代:苏州、盛泽镇非常繁荣,还有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市井长安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隐性深挖必修第二册教材P18《北宋张择端所作〈清明上河图〉中的商运场景》的信息:从运输业发展来看,当年汴京水上运输的繁忙;从商业发展的视角看,街上店铺林立,服务设施健全,客流量较多,说明当时城市商业繁荣,打破了“坊”“市”的限制;从手工业技术发展看,可观察到当时的建筑、衣饰、交通工具等信息;从社会风俗看,可直观了解当时的风土人情、衣、食、行、地方风貌、经济文化生活等信息。返回目录主干知识梳理

二、古代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含义:强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限制商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

(3)表现:①____________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原则。②《吕氏春秋》强调治国应以农业为重。③西汉初期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④汉武帝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⑤历代王朝都采用____________政策。

(4)影响: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

2.工商业的管理

(1)政策:从秦汉到明清,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的管理制度。

(2)表现①秦朝: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通行秦半两钱;从秦律看出政府进行经济管理的措施。②汉代:汉初抑商,商人的赋税加倍,这就是所谓“重租税以困辱之”;汉武帝实行________制度。③直到唐代,市的设立和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3)影响①抑商政策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②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盐铁官营

3.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表现:①明朝维护“________”贸易体制,禁止民间外贸。②清朝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③清朝乾隆二十二年后,只准粤海关一口贸易。

(3)影响:①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②使中国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③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误区警示清朝统治者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一方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另一方面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包括对来华外人的商务活动、居留期限、华夷交往等做出限制,实行“禁海”其侧重点是严格禁止民间对外往来,而政府则有限地进行对外贸易。需要注意的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绝对禁止”一切对外交往。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朝贡

4.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发展条件: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出现:①时间:明代(中后期)。②地点:江南。③行业:丝织业。④表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产生,即雇工生产的________出现。

(3)发展:清朝(鸦片战争前),规模、行业部门、地区扩大或增多。

(4)影响: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手工工场

(5)特点: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发展缓慢,资本主义萌芽往往夭折和中断。

(6)缓慢原因:①明清王朝抑制工商业和闭关锁国政策。②实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自然经济根深蒂固;商人买田置地导致工商业缺乏扩大再生产资金;封建制度下的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低下等)③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

巧思妙记

中西资本主义萌芽的比较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干知识梳理中国西欧相同点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生产力与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时间十四、十五世纪途径商人、作坊主转化为资本家不同点状况发展缓慢发展迅速资本原始积累原始积累不完善原始积累完善市场狭小广阔结果最终消亡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探究点一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变化和特点

1.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固定时间、地点,后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农副产品及手工业品转向市场。

(3)交易媒介的变化:开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一般等价物——贝等货币,再后来货币固定为金银。北宋时还出现纸币——交子。

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

(4)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组织发展为地缘组织和业缘组织。

(5)流通领域的变化:由只局限于流通领域到逐渐与生产及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

2.古代中国商业有哪些特点?

(1)商业市场形式多样。如城市中的市,乡村中的草市,夜市和晓市等形成和发展。

(2)城市商业经济发达。各朝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到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发达,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促使沿海港口城市兴盛。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考点互动探究

(4)货币种类不断丰富。在货币流通领域,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明朝时形成了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银、钱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

(5)商人群体活跃。到明清时期,实力雄厚的区域性商人群体组成了商帮,如徽商、晋商等。

(6)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的社会地位较低;商业始终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题古代商业的发展

史料1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春秋·杂下九》导思“张袂成荫”指张开袖子能遮掩天日,成为阴天,形容人多。史料1反映了当时出现了像临淄这样的繁华的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商业中心

史料2

“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求珠架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唐朝元稹《估客乐》

导思史料2体现唐朝________频繁。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其中也蕴含了大量的史料。解读史料2的关键在于从中找到关于商业发展、繁荣的信息。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商旅往来►探究点二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规律

1.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什么特点?

(1)严格限制阶段:(周秦至唐代)①时间:有时间的控制。②地点:凡县治以上的城市才设市;在城中有特定位置。③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④城市职能:主要政治中心、军事重镇。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放松限制阶段:(宋至明清)①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晓市、草市)。②地点:分散在城中,坊、市的界限不复存在。③管理: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管。④城市职能:经济职能加强。

(3)城市的类型①唐宋:沿海港口城市,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原因:海上贸易兴盛)。②明清:工商业市镇,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商品转运码头汉口(原因:一般是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是什么?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晓市、夜市出现。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题

城市的发展规律

史料1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最初只是城内很小一部分。一个城市的重要性取决于它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

导思

解读史料1抓住“‘城’……是政治中心”这样的关键词,说明了城主要具有什么功能?

答案政治职能为主。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史料2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

导思

解读史料2抓住“日午击鼓”“众以会”“日入”“众以散”等关键词,说明市受什么限制?

答案受时间的严格限制,“日中而市”。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史料3北宋都城汴京: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巷。街北……珠子铺……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东梅花包子……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晓不绝……

导思

史料3表明北宋时期店铺林立、商品丰富、商业繁荣,有繁华的通宵达旦的夜市,居民区也可以交易买卖。史料3表明城市的发展以________为主逐渐转向以__________为主。北宋较之于唐朝,“市”的最大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经济的繁荣►探究点三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政策的比较

1.重农抑商政策的含义是什么?实行的原因有哪些?是怎样演变的?其影响是什么?

(1)含义: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原因①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②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③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④“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⑤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3)演变①战国时期,变法首倡“重农抑商”。②西汉时期,汉武帝推行一系列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③中唐: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提高。④宋代:国家放宽了对商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商人的地位有所变化。⑤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严格限制商人活动,重征商税,盘剥商人,严格控制民间对外贸易。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4)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前期以积极作用为主,在后期则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具体表现在:①它把农民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妨碍了自由劳动力的形成。②它对民营工商业征收重税,限制其发展,妨碍了工商业资本的积累。③它使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④由于农业生产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传统的治国主张,但“重农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限制商业的发展。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

(1)原因:①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最好印证。②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其统治。③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④主观原因:与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有一定关系。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2)影响:①积极: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②消极:闭关锁国政策不仅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主题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的原因

史料1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

导思

史料表明1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是封建国家重视农业的原因。说明封建国家对农业和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________。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史料2在生产力并不发达的古代,“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而商人们不事生产,“聚弗靡之财,蓄积待时”,他们依仗其雄厚的财力,生活上“田池射猎之乐,拟于人君”,政治上“交通王侯,力过吏势”,因而被韩非视为“邦之蠹也”。

导思

史料2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与封建经济的____________观念因素有关。

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以农业为本

史料3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孟子曰:“何必曰利,唯有仁义而已矣。”从此之后,“重义轻利”成了中国两千多年伦理思想的铁则。古时商人多以欺瞒和垄断牟利……于是“奸商”和“私贩”几乎成为商人的代名词。这是为深受“重义轻利”思想影响的人们所不齿的。

导思

史料3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与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__________________、“重义轻利”观念等因素有关。返回目录考点互动探究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儒家强调抑商考能提升常见错因4

题干材料信息理解不准确

[2012•福建卷]《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

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

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返回目录高考命题研析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答案B

[精析]本题以宋代司马光的言论为切入点,考查我国古代的商业政策。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农业、工商业都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国家应该从大处和长远着眼,减少对商业的限制,来促进商业的流通,最终国家就可获得更多的财政收入,故选B项。注意A、C两项实际上是同一类型,排除;D项与材料的主旨无关。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

[考能]本题考查的主干知识——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技巧]用排除法解题较好。材料没有体现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谁重谁轻的问题,因此“重农抑商”和“农本商末”都无法体现,所以排除A、C。而材料与社会稳定没有关系,又可排除D项。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考向预测——

例1

[2012•全国卷]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

A.防止官商勾结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D.重农抑商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答案B

[精析]材料中唐太宗强调,从事工商业的人,可以让他们在财富上富有,但绝不可给予高官,也不能与朝廷大臣等同站同坐。唐太宗正是通过严格区别商人与士大夫地位的高低来维持社会等级,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A、C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未在材料中体现,D项错误。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考向

本题考查主干知识——重农抑商政策。

预测

新高考在本讲还有可能考查的有: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

例2

[2012·海南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

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

材料二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溃裂以出”。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年间(1567—1572年),因福建巡抚涂泽民之请,明廷“准贩东西二洋”。福建漳州月港兴起,“农贾杂半,走洋如适市”“闽人以其地近,且饶富”。商贩或移居于吕宋(今菲律宾)者甚众。学者估计,隆庆开禁后输入中国的白银至少1亿两左右,促成了税收等政策的改变。——摘编自晁中辰《明代海禁与海外贸易》返回目录第16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高考命题研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