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山东省莱州市市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第二次招聘3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1页
2022年09月山东省莱州市市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第二次招聘3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2页
2022年09月山东省莱州市市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第二次招聘3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3页
2022年09月山东省莱州市市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第二次招聘3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4页
2022年09月山东省莱州市市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第二次招聘3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9月山东省莱州市市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度第二次招聘3名工作人员考前预测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25题)1.正常生活中的抑郁情绪是基于一定的客观事物,事出有因,同时程度较轻,来得快去得也快。而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是莫名出现的,如果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会出现抑郁情绪,但长时间有抑郁情绪就要及时就医。

要使上述论证成立,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抑郁情绪会影响医生的判断,降低诊断的准确性

B.正常抑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情绪的处理方式不同

C.正常的抑郁情绪不会发展为抑郁症

D.病理性抑郁通过及时治疗可以康复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长时间有抑郁情绪就要及时就医。

论据:正常生活中的抑郁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但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是莫名出现的,如果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

本题论点说的是“长时间有抑郁情绪”应该“就医”,论据说的是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是莫名出现的且任其发展会“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与“就医”之间关系紧密,可以理解为话题一致,且提问为“前提假设”,故优先考虑必要条件。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指出“抑郁情绪”对于“医生诊断”的影响,而论点说的是“长时间有抑郁情绪”如何应对,话题不一致,无法加强,排除;

B项:指出正常抑郁情绪与病理性抑郁情绪处理方式不同,否定代入,如果处理方式相同,那么病理性抑郁情绪(抑郁症)应该与来得快去得也快的正常抑郁情绪一样无需处理,此时论点不成立,即选项不成立论点也不成立,故该选项为必要条件,当选;

C项:该项说的是正常抑郁情绪不会发展为抑郁症,而论点中讨论的是长时间有抑郁情绪是否需要就医,为无关项,无法加强,排除;

D项:该项说的是病理性抑郁通过及时治疗可以康复,否定代入,即使病理性抑郁通过及时治疗不能康复,但只要能缓解症状,减轻痛苦,同样需要及时就医,即选项不成立论点依然可以成立,所以该项不是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无法加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某地区遭遇洪灾,准备给某村发放救灾米粮。已知若每户发50公斤,则会剩下230公斤米粮;若每户发60公斤,最终会少50公斤米粮。问该村有多少户受灾居民?

A.26户

B.28户

C.30户

D.32户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用方程法来解。

第二步,设该村有x户受灾居民。则50x+230=60x-50,解得x=28。故该村有28户受灾居民。

因此,选择B选项。

3.羊:羊奶:腥膻

A.蜂:蜂蜜:甘甜

B.蜘蛛:蛛丝:粘缚

C.蚕:蚕丝:雪白

D.雨燕:燕窝:营养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三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第二个词项(羊奶)是第一个词项(羊)的产出物,第三个词项(腥膻)可以形容第二个词项(羊奶)的味道。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羊产出羊奶,羊奶的味道是腥膻的。

A项,蜂可以酿造蜂蜜,蜂蜜的味道是甘甜的,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蜘蛛吐蛛丝,蛛丝具有粘缚性,但蛛丝并非一种食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蚕吐蚕丝,蚕丝是雪白的,但蚕丝并非一种食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雨燕的唾液混合其他物质可以制作成燕窝,燕窝有营养,但营养并非形容味道的词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4.心理学家考察了450位中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中有白领阶层,也有蓝领阶层;有技能判断型人群,也有决策制定型人群。结果发现,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研究者认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如果你的职位幸运地得到晋升,你将发现不仅是薪水变多,自己的腰围也在变粗,并伴随着体重上升。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结论?

A.每晋升一个工作等级,技能判断型人群的腰围平均会减少0.5厘米

B.比较而言,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更难抽出时间投入锻炼以缩小腰围

C.比较而言,技能判断型人群腰围较小,决策制定型人群腰围较大

D.每晋升一个工作等级,决策制定型人群的腰围平均会增大0.28厘米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题干结论的一项,解答本题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论点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使得他们的腰围变粗、体重上升”,其余内容为论据,要削弱结论,可以从饮食习惯的改变并不是身居要职的高管腰围变粗的原因入手。题干论据: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题干结论: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使得他们的腰围变粗、体重上升。

A项,指出随着工作等级的晋升,技能判断型人群的腰围会减少,而题干论述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的腰围,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B项,指出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腰围变粗的原因是更难抽出时间投入锻炼,而不是饮食习惯的改变,属于另有他因,可以质疑题干结论。

C项,指出技能判断型人群腰围较小,决策制定型人群腰围较大,而题干比较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的腰围和一般员工的腰围,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D项,指出随着工作等级的晋升,决策制定型人群的腰围会增大,而题干论述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的腰围,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题干结论。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员工更胖。

论据: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比较的是“技能判断型人群”和“决策制定型人群”腰围的大小,而论点讨论的是“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和“一般员工”腰围的大小,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否定论据。该项指出身居要职的高管人士之所以更胖,是因为更难抽出时间锻炼,而不是因为饮食习惯的改变,具有削弱作用。

C项:不明确项。该项以“技能判断型人群”为例,说明晋升一个工作等级,腰围会变小,但是“技能判断型人群”并不是需要做出“决策”的人群,不具有加强及削弱作用,排除。

D项:增加论据。该项以“决策制定型人群”为例,说明晋升一个工作等级,腰围会变大,具有加强作用,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做出许多决定所承受的压力通过饮食方式得到排解,这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高管人士之前的饮食习惯,如果你的职位幸运地得到晋升,你将发现不仅是薪水变多,自己的腰围也在变粗,伴随着体重上升。

论据:心理学家考察了450位中年男性和女性,他们中有白领阶层,也有蓝领阶层;有技术判断性人群,也有决策判断性人群,结果发现,那些身居重要职位的高管人士普遍比一般职员更胖。

本题的论据是做了一个研究,论点是研究之后的结果,并且以因果的方式呈现,所以可以考虑他因削弱和因果倒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比较技术判断型人和决策制定型人的腰围大小,和题干压力大饮食习惯变化导致腰围增加的论点没有关系,属于无关选项,排除;

B项:高管难抽出时间锻练无法减少腰围,论点是高管因为压力大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导致腰围增加,而选项说明腰围变化的原因在于是否进行锻练,属于他因削弱,当选;

C项:技术判断型人群平均腰围随着晋升减少,题干说的是高管,而职级晋升不一定就是高管,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

D项:决策制定型人群平均腰围随着晋升增加,题干说的是高管,而职级晋升不一定就是高管,属于不明确选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5.在市委五届六次全会上指出,要按照省委“支持宜宾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等部署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力争202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过(

)万人。

A.200200

B.200210

C.210200

D.210210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事政治。

在宜宾县撤县设区获批的基础上,加快长宁县撤县设市、启动江安县撤县设区工作,形成中心城区“一城多区”竞相发展格局,力争2021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00万人。

故正确答案为A。6.公民对财产有使用、买卖、处理的权利是物权。(

A.正确

B.错误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物权法》。

第二步,根据《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本法所称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根据《物权法》第三十九条,所有权人对自己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因此,本题中公民对财产有使用、买卖、处理的权利是所有权,不是物权。

因此,本题错误。

7.(

)气象卫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代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与极轨气象卫星相辅相成,构成我国气象卫星应用体系。

A.风云二号

B.长征一号

C.天宫一号

D.神舟七号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科技。

A项正确,我国承担气象观测任务的卫星是风云系列气象卫星。1988年9月7日长征四号甲火箭成功发射风云一号A星,之后成功研制并发射了4颗风云一号极轨卫星和4颗风云二号静止卫星。其中,风云一号D星和风云二号C星截止至2009年仍在轨运行,并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预测、自然灾害和环境监测、资源开发、科学研究等多个重要领域。

B项错误,长征一号火箭,于1970年4月24日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

C项错误,“天宫一号”是中国研发的第一个目标飞行器,目的是作为其他飞行器的接合点,是中国空间实验室的雏形。

D项错误,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总指挥部会议上,经过总指挥部负责人和航天员选评委员会一致表决通过,确定由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成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

故正确答案为A。8.快闪行动是指一群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但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在同一时间做出指定的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它是都市时尚文化的一种,是现代人在忙碌之余和世界开的一个善意的玩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快闪行动的是:

A.某运送桔子的大货车侧翻,得到短信通知,某村上百名村民集体哄抢了十分钟后突然散去

B.在圣诞节晚上八点,小王请来50位自己的朋友,来到女友楼下表白,集体大喊10声“我爱涵涵”,然后突然消失

C.在某广场上,上百号人按约穿上黑色西装,白衬衣,打黑色领带,戴黑色墨镜,在同一时刻出现,然后一起拿起手机边走动边做打电话状,人们还在愕然时,突然哨子一响,转眼全部离去

D.2014年2月14日中午,在某单位食堂吃饭的一群同事,突然集体举起纸巾并跳芭蕾舞,行动持续了一分钟,之后四散离开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方式、主体、结果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快闪行动的定义要点:①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②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③在同一时间做出指定的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

A项,村民哄抢桔子属于违法行为,不符合要点③。

B项,小王找来的都是自己的朋友,并非在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上百号人穿着统一的服装在同一时刻出现,做出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后散去,符合定义。

D项,一群同事突然集体跳舞,然后四散离开,并未体现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且同事也不是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

②在同一时间做出指定的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村民哄抢桔子是犯法的,且某村村民一般都是认识的,不属于“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定义;

B项:小王和50位朋友是互相认识的,不属于“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定义;

C项:统一着装的上百号人按约出现,属于“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同一时刻,行为古怪一致,哨子响后又迅速离开,满足“在同一时间做出指定的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然后迅速分散”,符合定义;

D项:在食堂吃饭的同事,不属于“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通过互联网或手机联系”、“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都市时尚文化”。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哄抢桔子属于违法行为,不符合“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都市时尚文化”,且村民一般是相互认识的,不符合“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王和朋友是互相认识的,不符合“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人们按约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聚集后,一起边走边做打电话状,突然哨子一响全部离去,使得人们“愕然”体现了“不犯法却令人意想不到的行为”,当选;

D项:单位里的同事一般是互相认识的,不符合“现实生活中互不认识的人”,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9.计算机中,程序的快捷方式被删除后程序不能运行。(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快捷方式是Windows提供的一种快速启动程序、打开文件或文件夹的方法。它是应用程序的快速连接。程序的快捷方式被删除后,可以通过目录或搜索功能运行程序。

故表述错误。10.沉默往往为那些感受痛苦剧烈打击的简单心灵提供一个(

)的庇护场所,绝望到了一定程度,就连绝望的人也无法理解。

填入括号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以名状

B.不可言说

C.妙不可言

D.无人知晓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由文段可知,此处搭配“庇护场所”且根据“就连绝望的人也无法理解”可知,绝望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因此提供的庇护场所要能包容这些复杂的心情,故该空应体现沉默为心灵提供的庇护场所也是复杂的之意。A项“无以名状”指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指事物极复杂微妙,无法描述,搭配恰当,符合文意,当选;B项“不可言说”指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可以意会,不可以言传;C项“妙不可言”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两项均体现不出是因为事物复杂而难以形容,排除B、C两项;D项“无人知晓”指没有一个人知道,与文意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雨果《九三年》11.休闲体育,是指在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下,人们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它是体育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体育的一种存在形态,是社会休闲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休闲体育的是:

A.马拉松运动员小李在假期陪朋友打球

B.作为私人保镖的小王每天接受4个小时的擒拿格斗训练

C.某高中全体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每天下午完成半小时的长跑锻炼

D.受过腿伤,正处于恢复期的赵先生应医生要求,每天由护士指导到户外散步15分钟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

②自愿选择并从事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的统称。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小李陪朋友打球是“自愿选择”的体育活动,“假期”属于“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符合定义;

B项:私人保镖是小王的职业,因工作需要在固定时间接受训练,不属于“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也不能体现“自愿选择”,不符合定义;

C项:高中生应学校要求,不属于“自愿选择”,固定时间接受长跑锻炼,不属于“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不符合定义;

D项:赵先生应医生要求,不属于“自愿选择”,固定时间接受恢复指导,不属于“相对自由的社会生活环境和条件”,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12.民主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多数原则,即少数服从多数,认为多数人同意的就是对的。但有时候,真理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因为在事物发展的初期,能够看到真理的只能是少数人。因此________________。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应当坚持真理,而不是盲目跟随多数人的决定

B.民主制是不好的,它不能够做到决策的正确

C.应当以少数人的意见为准

D.即使是错误的,也应当坚持多数人的意见,因为多数人的力量是无限强大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横线的上下文语境。横线位于段末,且前面有结论引导词“因此”,所以横线处应起到对全文的总结作用。文段先讲民主制采用的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认为多数人同意的就是对的。接着通过转折指出:有时候真理是被少数人发现,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全文可总结为:要坚持真理,不能一味地采用多数原则。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结论的同义替换,符合题意。B项“民主制是好的”从文段中无从体现,属于曲解文意,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一刀切,且未提到“真理”这一主体词,概括片面,排除。D项“即使是错误的,也应当坚持多数人的意见”属于曲解文意,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3.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表征。面部皮肤是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中国大多数人属黄肤色人种,光洁柔润、白里透红的颜面,是历来人们所称道、羡慕和追求的。

关于这段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皮肤美也是衡量人体美的一个指标

B.从面部肤色可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C.中国还有其他肤色的人种

D.中国人的肤色是最美丽的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皮肤美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表征”,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健美的面部皮肤可增添人的姿色,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与精神面貌”,符合文意,排除B项。C项对应“中国大多数人属黄肤色人种”,意味着有少部分人属于其他肤色,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属于无中生有,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

14.学术评价中,往往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由于学术评价常受到评价主体学术观点、情感倾向、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人们倾向于依靠量化数据进行评价。事实上,这类数据所包含的评价意义是由点击者、下载者、引用者体现出的,过度倚重这类数据就是把量化数据的制作者当成了评价主体。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以量化指标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备受争议

B.在进行学术评价时不能过多依赖量化数据

C.正确的学术评价需要经历很长的历史过程

D.经得住实践检验的学术评价才是可靠的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段开篇指出学术评价交织着主客观的各种复杂因素,又讲到为了避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人们依靠所谓“客观”的量化数据,接下来通过“事实上”一词引出文段重点,即“这些数据也不客观,过度倚重的话,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主观因素”。所以文段重点强调“学术评价不应该过多依赖量化数据”,对应B项。

A项,文段中没有说到“备受争议”且“评价体系”扩大了概念,应排除。

C、D两项所表达的意思文段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应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15.半导体材料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可用来制作半导体器件和集成电路的电子材料。下列属于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

A.硅

B.铜

C.锗

D.砷化镓

参考答案:A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前沿科技知识。

第二步,半导体材料按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1.元素半导体,有锗、硅、硒、硼、碲、锑等;2.化合物半导体,重要的有砷化镓、磷化锢、锑化锢、碳化硅、硫化镉及镓砷硅等;3.无定形半导体材料,用作半导体的玻璃是一种非晶体无定形半导体材料,分为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两种;4.有机半导体材料,已知的有机半导体材料有几十种,包括萘、蒽、聚丙烯腈、酞菁和一些芳香族化合物等,目前尚未得到应用。

因此,选择ACD选项。

B项:铜是一种金属元素,也是一种过渡元素,化学符号Cu,原子序数29。纯铜是柔软的金属,表面刚切开时为红橙色带金属光泽,单质呈紫红色。延展性好,导热性和导电性高,因此在电缆和电气、电子元件是最常用的材料,也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组成众多种合金。B项错误。

16.甲偷乙的财物,因害怕被追究,过了一段时间又偷偷地返还,这是(

)。

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预备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A项错误,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

B项错误,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从而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甲偷乙的财物,已经构成了乙财物丢失的结果,而后来的返还财物行为只是对财物的退还行为,与犯罪构成无关。

C项正确,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刑法分则对某一具体犯罪所规定的全部构成要件。本题中甲偷了乙的财物,乙已经失去对财物的占有,因此甲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事后返还的行为不影响犯罪既遂的成立。

D项错误,犯罪预备是指实施犯罪前的准备工作,如预备犯罪工具、创造犯罪条件等。

故正确答案为C。17.《舌尖上的中国》不仅获得满意的收视率,还引发了美食连锁效应,带旺了美食图书、烹饪器具、土特产等相关销售。这体现的哲理是:

A.价值评价具有主体性

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C.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D.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首先分析题干,由《舌尖上的中国》火爆到美食、图书、烹饪器具、特产等,体现了一个事物变好或者变坏会影响到与它相关的其他事物。其次,回顾哲学知识点,联系的观点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而联系有四个特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客观性。题干中体现的是从节目到美食、图书等,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因此,选择D选项。

联系的四种特性:

①普遍性:指时时有联系、事事有联系;

②多样性:联系并不是单一不变的,例如有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因果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等;

③条件性:联系虽然是普遍的,但并非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而是需要一定的条件;

④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想的。

18.两个半径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内盛有一定量的水,甲杯的水位比乙杯高5厘米。甲杯底部沉没着一个石块,当石块被取出并放进乙杯沉没后,乙杯的水位上升了5厘米,并且比这时甲的水位还高10厘米,则可得知甲杯与乙杯底面积之比为:

A.3∶2

B.1∶2

C.2∶3

D.3∶5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石块未取出前,甲杯的水位比乙杯高5厘米;当石块被取出放进乙杯后,乙杯的水位上升了5厘米,而此时乙杯的水位比甲高10厘米。可知整个过程甲杯的水位下降了10厘米。甲杯下降的10厘米高度的体积,与乙杯上涨的5厘米高度的体积,均为石块的体积,故其底面积之比应为二者体积上涨高度的反比,为5∶10,即1∶2。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二步,设最初甲的水位为x,由甲比乙高5厘米知,乙为(x-5)厘米,根据乙杯上升5厘米得,此时乙为x-5+5=x,同理可得,此时甲为(x-10)厘米。

第三步,前后比较可知,乙上升5厘米,甲下降10厘米。故甲、乙底面积之比为1∶2(体积相同,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

因此,选择A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几何问题,属于立体几何类。

第二步,加入石头后,当乙涨了5厘米,到了甲原先的水位,则甲原先的水位(有石头)比甲现在的水位(没有石头)高了10厘米,故S甲∶S乙=5∶10=1∶2(体积相同,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当石块放入乙杯时乙杯水位提高5厘米,可知石块体积=乙杯底面积×5。甲杯原水位=乙杯原水位+5,甲杯现水位=乙杯现水位-10,甲杯的水位变化是因为取出了石块,故石块体积=(甲杯现水位-甲杯原水位)×甲杯底面积。石块体积不变,故所求甲、乙两杯底面积之比即为水位变化的反比。根据题意设原来乙杯水位为a,甲杯水位为a+5,石块从甲杯放入乙杯,乙杯水位变为a+5,而甲杯水位为a+5-10=a-5,即甲杯水位下降了a+5-(a-5)=10厘米,根据石块体积不变,水杯底面积与高度之比成反比,故甲、乙杯底面积之比为5∶10=1∶2。故本题选B。19.在Word的“字体”对话框中,可设定文字的:

A.

缩进

B.间距

C.对齐

D.行距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计算机网络知识。

第二步,在Word的“字体”对话框中,可设定文字的字符间距、字体、字形、字号、字体颜色等。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D项:在Word的“段落”对话框中,可设定缩进、间距、对齐、行距、换行和分页等。A项、C项、D项错误。

20.被告人:法庭:罪犯

A.江水:水电站:交流电

B.投资者:市场:消费者

C.高中生:学习:大学生

D.种子:试验田:农作物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罪犯是指因犯罪而服刑役的人,被告人在法庭由法官进行审判,被告人经过法庭审判可以变成罪犯,且法庭是个场所。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江水在水电站通过一系列操作后产生交流电,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投资者与消费者是市场的两个不同主体,二者为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高中生经过努力学习后可以变成大学生,但学习并不是场所,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种子经过试验田培育可以变成农作物,且试验田是试验场所,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21.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比较复杂,有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和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等人格特质因素。专家认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在满足个体需要过程中与人格关系密切。据报道,与不锻炼的人相比,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较强的自制力,他们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不仅如此,体育运动还可以产生短期心理健康效应。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评价体育锻炼对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

B.指出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的可能性

C.阐述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价值

D.说明体育锻炼具有促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功能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主旨的提炼和把握。解答这类题目,需要首先分析文段结构,提炼文段关键信息,从而得出文段的主旨。阅读可知,文段主要在体育锻炼和网络成瘾之间建立联系,说明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的治疗作用,因此正确答案应与此相关。文段通过介绍体育锻炼的好处——增强自制力、更聪明、认真、富有想象力、有较强的自立能力、产生短期健康心理效应,而这些正是网络成瘾(抑郁、孤独、自制力差)的克星。由此可知,体育锻炼对网络成瘾有治疗作用。其他三项均未在体育锻炼与网络成瘾方面建立联系,排除。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形成网络成瘾的多种因素(包括动力和人格因素),然后提出体育锻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最后通过引用报道的内容进一步证明体育锻炼对自制力、自立能力、心理健康等方面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这些因素均与网络成瘾相关。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重点在强调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的帮助。

第二步,对比选项。文段主旨同义替换对应C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材料首先说明网络成瘾的几方面因素,由此引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文段的重点,即参加体育锻炼,并详细介绍了体育锻炼在满足个体需要和改变人格特质上起到的作用,而需要、动机等动力因素和人格特质正是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由此可知体育锻炼对治疗网络成瘾意义重大,C项表述准确地概括了材料主旨。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C项。A项和D项仅说了文段的一个方面,概括片面;“体育锻炼作为网络替代品”在文中有提到,但文段并没有讨论其实现的可能性,故不选B项。

故正确答案为C。22.一项研究表明,

,并对世界具有重要启示价值。比如,数字经济提供前所未有的服务和赋能,让不发达和偏远地区可迅速缩小在市场进入方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经济得到提振。这样的场域令人精域振奋,对平权充满无限向往和想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一项是(

)。

A.移动支付对欠发达国家赋能更多

B.中国的数字技术发展具有“惊人的普惠性”

C.数字技术时代更能赋予弱势群体应有的尊严

D.数字经济因地区差异导致人们享受到的技术红利有差异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横线出现在文段开头,是对文段的整体概括,后文通过“比如”对画线处句子进行具体说明,提出数字经济可以在市场进入方面缩小区域间的差距,并提出这样的“平权”使人充满向往和想象,故所填入句子应体现出数字经济具有促进平等的积极作用,对应B项。

A项,“移动支付”文段未提及,且文段强调的是对平等的促进作用,而非造成差距,选项表述错误,排除;

C项,“弱势群体”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且文段重点是强调“数字经济”对地区的意义,排除;

D项,文段体现的是数字经济缩小差距,而非造成差距,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以技术消弭不平等,让生活更美好》23.清末学者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将晚清书法衰微的现象归咎于传统书法范本面目失真,这是承袭了清代中叶学者对书法范本的认识,与书法史的真实状况并不十分吻合,与书法史发展的实际趋势也多有出入。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则在《论书绝句》提出,这种令人生厌的“馆阁书”与朝廷在科举考试中标举卷面书写“黑大光圆”密不可分。那么,在不能废除“馆阁书”书写要求的前提下,士人即便有条件取法摹刻精良的书法范本,也不能从根本上改掉“馆阁书”的书写习惯,这在康氏写成《广艺舟双楫》之后的时代中得到了验证。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批评康有为书法研究中存在的误区

B.探讨晚清书法艺术衰微不振的原因

C.强调科举考试对书法艺术的负面影响

D.分析书写模式与创作风气之间的关系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因果类文段。文段开头给出晚清书法艺术衰微这一结果,接下来通过“归咎于”引出康有为和启功先生分析书法艺术衰微的两个不同的原因,最后一句话是对后半部分的原因做进一步说明。故文段的中心在解释晚清书法艺术衰微的原因,B项明确体现了主旨,且“探讨”一词很好地体现了康有为和启功先生的分析。

A

项批评语义程度过重,文中并未作出评价,且“书法研究”概念范围扩大,文中说的是“晚清书法”,排除;C

项中的“书法艺术”扩大概念,原文说的是“晚清书法”,排除;D

项为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康有为在(广艺)中将晚清书法的衰微归咎于传统书法范本的失真的观点是不准确的,接着讲现代书法家启功认为科举考试的书法要求导致传统书法无法得到传承,最后讲科举考试对书法的影响在康氏写成《广艺舟双辑》之后的时代中得到验证。文段通过援引观点的方法重点阐释科举考试对后世书法的负面影响。文段主体为“科举制度”。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24.以下(

)不是全国的重点旅游城市。

A.丽江

B.腾冲

C.建水

D.巍山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丽江、建水、巍山都是国家级重点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旅游城市;腾冲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侨乡、文化之邦和著名的翡翠集散地,但不是全国重点旅游城市。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25.在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

A.

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二条,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3年。

因此,选择C选项。

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初次就业的工作人员与事业单位订立的聘用合同期限3年以上的,试用期为12个月。

26.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自然人出生,并为自然人终身享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至自然人死亡时终止。(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

《民法典》第十三条规定:“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

故表述正确。27.下列语句中语义明确,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A.李校长到学校里来不过几天,许多人都不认得。

B.他总是批评哥哥袒护妹妹,弄得哥哥很不高兴。

C.要出租汽车的同志请到这边来。

D.上山那条路,除非他,没人认得。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许多人都不认得”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李校长不认得其他人;第二层含义:许多人都不认识李校长。排除A项。

第二步,B项“他总是批评哥哥袒护妹妹”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他总是为了袒护妹妹而批评哥哥;第二层含义:他总是批评“哥哥袒护妹妹”的行为。排除B项。

第三步,C项“要出租汽车的同志请到这边来”有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希望买出租车的同志;第二层含义:要求乘坐出租车的同志;第三层含义:要租赁汽车的同志。排除C项。

第四步,D项无歧义。

因此,选择D选项。

28.端午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除了食棕、赛龙舟外,还有哪项活动是端午节习俗(

)。

A.喝雄黄酒

B.煮元宵

C.踩高跷

D.佩香囊参考答案:A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A、D项正确,端午节的习俗包括喝雄黄酒、佩香囊,可以驱毒避邪,以防“五毒”上身。

B项错误,煮元宵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所最具有特色的食物,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期盼。

C项错误,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我国北方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故正确答案为AD。29.中国的一年四季,季季都令人神往。春日________,夏天绿荫满枝,秋时________,冬季银装素裹。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姹紫嫣红

硕果累累

B.风光旖旎

充实丰盈

C.生机勃勃

琳琅满目

D.婀娜多姿

五谷丰登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修饰“春日”。A项“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B项“风光旖旎”形容景色柔和美好,风光美丽动人;C项“生机勃勃”指生命力旺盛。三项均符合“春日”的特征。D项“婀娜多姿”指轻盈柔美的姿态,多用来形容人,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春日……夏天……秋时……冬季……”可知,该空应体现秋季的独特性,秋天是收获的季节。A项“硕果累累”指大的果实特别多,用来形容秋收非常恰当。B项“充实丰盈”指丰富、充足,一般用来形容人生,不能搭配“秋天”;C项“琳琅满目”侧重强调美好的东西。二者均不能体现秋季的独特性,排除B项和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五谷丰登: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30.我始终弄不清草莓缘何有其难以言表的独特香气。也许,那是来自泥土里的________;也许,每一颗果实的汁水里都________了大气中的精华。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芬芳

浓缩

B.幽香

灌注

C.芳馨

积聚

D.气息

凝聚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语境“独特香气”可知,第一空应该与其对应,D项“气息”侧重“气”,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B项“灌注”搭配的对象一般是感情,C项“积聚”搭配的对象则多是力量,二者均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与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31.12,23,35,47,511,(

A.613

B.612

C.611

D.610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特殊数列。

第二步,数字变化无明显规律,考虑组合拆分,将每个数据的首位组成一个数列,剩余部分组成一个数列,分别为:

首位数列:1,2,3,4,5,(6),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所求项首位5+1=6;

剩余数列:2,3,5,7,11,(13),是连续的质数数列,所求项剩余部分为13。则所求项为613。

因此,选择A选项。32.某宿舍住着甲、乙、丙三个人,一个出生在长沙市,一个出生在武汉市,一个出生在重庆市。他们所学的专业,一个是会计,一个是营销,一个是中文。已知:①乙不是学中文的;②乙不出生在重庆市;③丙不出生在长沙市;④学习会计的不出生在武汉市;⑤学习中文的出生在长沙市。

根据上述条件,可推出甲所学的专业是:

A.会计

B.营销

C.中文

D.无法推断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有明显的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信息确定,优先使用最大信息法,先确定谁出生于长沙市,由①⑤可得乙不出生于长沙市,又结合③,可得甲出生于长沙市;结合②可得,乙出生于武汉市,丙出生于重庆市;

由⑤可知长沙市出生的学习中文,则甲学习中文。

因此,选择C选项。

33.研究人员发现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一名人口统计学家使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年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显示美国人在退休之后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就会减少。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的是:

A.研究发现随着年龄增长,美国人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渐增大,这种趋势会在65岁前后达到顶峰,然后骤然回落

B.研究报告认为,与美国有着类似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和消费模式的国家也许会发现它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减少

C.有研究表明,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捐献给关注全球变暖的绿色环保基金的慈善款金额高于其他年龄段的美国人

D.研究显示,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在退休之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30年后将逐渐减少,减幅十分显著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支持题干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通过统计学家对年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得出论点,即“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要支持这一论断,只需说明老龄化确实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题干论点: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论据:一名人口统计学家使用了一种新的计算机模型来研究年龄与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显示美国人在退休之后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就会减少。

A项,说明美国人在65岁之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骤然回落,直接加强了论点。

B项,其他国家也会发现这个现象,属于无关项。

C项,慈善款金额与美国人口老龄化无关,属于无关项。

D项,美国二战后“婴儿潮”一代人在2030年后将逐渐达到80岁,即很大一部分人将逐渐去世,所以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幅会十分显著,与题干论点不一致,不能支持研究人员观点。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提问方式“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美国人口的老龄化或将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

论据:美国人在退休之后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就减少。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根据研究结果,说明美国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年龄之间有关系,并在美国人65岁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与美国类似的国家的情况,不能说明美国的情况如何,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65岁及以上的美国人捐献慈善款金额高,与是否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论据。根据研究结果,以“婴儿潮”一代退休为例,说明美国确实存在老龄化加剧的群体,这个群体足够大,且退休之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幅十分显著,具有加强作用。

第四步,强度比较。

题干论点为“人口老龄化”有助于减缓全球变暖,A项只是提到“65岁”之后二氧化碳排放量会骤然回落,但是在之后的时间里是否会再次回升,并不明确;而D项,二战后“婴儿潮”一代,到2030年属于老龄化群体,即在2030年美国会有一批老龄化人口,同时“二氧化碳排放量将逐渐减少,减幅十分显著”,能够明确支持论点的成立,故D项加强力度强于A项。

因此,选择D选项。34.一辆满载渣土的货车在主干道行驶过程中,因未苫盖造成渣土遗洒并逃逸,严重影响交通秩序和交通安全。行政执法部门应采取下列哪种措施?(

A.应先对涉事车辆进行追踪,查找到当事司机后,再责令其清理现场

B.应立即实施代履行,清除现场渣土,无须通知当事人

C.应立即实施代履行,清除现场渣土,相关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

D.应立即实施代履行,清除现场渣土,并事后通知当事司机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行政法。

A、B项错误,D项正确,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二条规定:“需要立即清除道路、河道、航道或者公共场所的遗洒物、障碍物或者污染物,当事人不能清除的,行政机关可以决定立即实施代履行;当事人不在场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事后立即通知当事人,并依法作出处理。”

C项错误,根据我国《行政强制法》第五十一条第二款规定:“代履行的费用按照成本合理确定,由当事人承担。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代履行的费用由当事人承担,而不是行政机关,故C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35.公文正文结构层次序数正确的标法为()。

A.一、(一)1、(1)

B.一、(一)1.(1)

C.一、(一)1.(1)、

D.一、(一)、1.(1)、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文中结构层次序数依次标注: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因此,本题选择B项。

36.轮椅∶汽车

A.公路∶马路

B.火车∶水车

C.缆车∶索道

D.飞机∶坦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轮椅”和“汽车”都是代步工具,都有轮子,二者属于并列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在民间,也将“公路”称为“马路”,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B项:“火车”是指在铁路轨道上行驶的车辆,“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二者没有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索道”又称“缆车”,二者属于全同关系,排除;

D项:“飞机”和“坦克”都可以作为作战工具,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37.(

)对于松弛相当于态度对于(

)。

A.精神;坚强

B.纪律;紧密

C.肌肉;松懈

D.学习;敷衍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逐一代入选项,判断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一致

A项,坚强可以形容态度,但松弛是指松散,不紧密,不能形容精神,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B项,松弛可以形容纪律,但紧密不能用来形容态度,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C项,松弛是肌肉状态的一种,松懈是态度的一种状态,前后逻辑关系一致。

D项,敷衍是一种态度,两者为种属关系,松弛和学习逻辑关系不明显,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

第二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C。38.哲学上的可能性有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性之分,以下属于抽象可能性的是:

A.月球到地球之间修筑一部搭载电梯

B.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

C.中国建设永久性宇宙空间站

D.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

第二步,在哲学的可能性中,现实可能性是指在现实中有充分根据,在目前条件下就可以实现的可能。抽象可能性指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且尚不具备必要的条件,在目前是无法实现的可能性,将来当条件具备时,这种抽象可能性也可以转化为现实可能性。题干选项中,目前尚不具备实现条件的事情是月球到地球之间修筑一部搭载电梯。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属于可实现的,是现实可能性。B项错误。

C项:中国建设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属于可实现的,中国已具备成熟的航天技术,建造永久性宇宙国际空间站。是现实可能性。C项错误。

D项:完成本年度工作计划、中国建设永久性宇宙空间站均属于现实可能性,月球到地球之间修筑一部搭载电梯属于抽象可能性。D项错误。

39.下列哪项不在中国地形的第二级阶梯上:

A.秦岭

B.呼伦贝尔草原

C.鄂尔多斯高原

D.巴颜喀拉山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三级阶梯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我国西部海拔高,东部海拔低,陆地地势可划分为三级阶梯。巴颜喀拉山位于青海中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昆仑山脉南支的一部分,属于第一阶梯,不属于第二阶梯。

因此,选择D选项。40.儿童∶女童∶未成年

A.房屋∶桥梁∶建筑

B.小狗∶狗崽∶犬

C.佐料∶酱油∶调料

D.植物油∶椰子油∶菜籽油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女童”是“儿童”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儿童”是“未成年”,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房屋”与“桥梁”都是“建筑”,“房屋”与“桥梁”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B项:“狗崽”是“小狗”,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小狗”是“犬”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酱油”是“调料”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佐料”指烹调用的配料、调味品,“调料”是调味用的“佐料”,“调料”是“佐料”的一种,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但词语顺序与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椰子油”与“菜籽油”属于并列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41.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始终很低,唐代就严令禁止商人做官,甚至规定从商者不可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到了明代,朝廷虽然认同商贾“互通有无”是社会所需,但早期在商人衣冠上依然有严苛的规定,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从商者日众,这些围住商贾的条条框框也逐渐失去往昔的效力,尽管如此,商人在日常用度上的自由也还是有限的,“吃”成了扬州富商可供选择的为数不多的斗富机会,于是,扬州商贾一掷千金,在“吃”上无所不用其极。

文段接下来最有可能说的是:

A.扬州饮食发展的不同阶段

B.扬州人爱吃重吃的深层原因

C.商人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

D.扬州富商奢侈的“吃文化”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论述了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低,政府严令限制商人的行为,到明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发生变化,条条框框的限制失去往昔的效力,通过“尽管如此”引出商人的日常用度还是受限的,“吃”成了扬州富商的斗富机会。尾句通过“于是”引出文段结论,“扬州富商在‘吃’上无所不用其极”。文段话题落在尾句上,接下来应围绕“扬州富商与‘吃’的关系”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D项与此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文段开篇指出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低,接着具体论述“唐代……明代……”商人社会地位的变迁,“尽管如此”承接上文,随后指出“吃”成为扬州富商的斗富机会,尾句“于是”表示总结,继续阐述“扬州富商”在“吃”方面的情况,故D项“扬州富商”、“吃文化”与尾句话题衔接紧密,当选。

A、B两项未提及尾句核心话题“扬州富商”,排除;C项“历史变迁”为前文已论述的内容,后文不可能再论述,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盐商与淮扬味儿》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下文内容的推断。可从文段末句入手解答,文段尾句提到扬州富商在吃上非常阔绰,可通过话题一致原则,快速锁定选项。文段尾句指出“扬州富商一掷千金,在‘吃’上无所不用其极”,根据话题统一原则,其后的内容应围绕此现象进行展开叙述。D项与此衔接最紧密。

A、B两项为无关信息,C项为本文已出现的信息。

故本题选D。42.如图所示,这三个小图形可以组成的图形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平面图形的拼合,可以将题干图形相同方向以及相同长度的线条重合在一起,观察是否有选项符合。题干中三个小图形可以拼合成D项,如下图所示。故本题选D。

43.儒家倡导“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主张“协和万邦,和衷共济,四海一家”。其中“协和万邦”出自(

)。

A.《春秋》

B.《论语》

C.《礼记》

D.《尚书》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协和万邦”出自《尚书·虞书·尧典》,原文为“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在尧舜时代,鉴于当时“天下万邦”的社会现实,尧提出了一个道德理念:“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即主张先由家族和谐,扩展到社会和谐,乃至不同邦族之间的和谐,引申到今天,就是协调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系,让各个国家都能够相互尊重、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故正确答案为D。44.“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中的君王指唐高宗李治。(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人文历史。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杨家有女指的是杨玉环,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故表述错误。45.刺激泛化是指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行为,因此也就可能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刺激分化是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刺激泛化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属于刺激分化

C.为突出品牌,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力图使顾客产生刺激分化

D.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后,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利用的是顾客的刺激泛化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刺激泛化:“条件作用的形成使有机体习得了对某一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行为”、“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

刺激分化:“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对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被蛇咬后怕井绳是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排除;

B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对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的观看所产生的视觉差异,不涉及刺激反应,不符合“刺激分化”定义,当选;

C项: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和其他品牌进行区分,想让顾客看到该厂的产品后,做出和看到其他厂商相同产品时不同的反应,符合“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对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分化”定义,排除;

D项:生产商将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想让顾客看到同品牌化妆品后也产生名牌的认知,符合“想让消费者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其关键信息如下:

(1)刺激泛化: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

(2)刺激分化: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被蛇咬后对蛇产生恐惧,进而对与蛇类似的井绳产生恐惧,体现了“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说法正确;

B项:从不同角度和远近看庐山,庐山都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未体现“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不符合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定义,说法错误;

C项: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提高自己产品的辨识度,更好地区分开自己的产品和其他的产品,体现了“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分化定义,说法正确;

D项:某品牌牙膏创成名牌,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生产商想通过品牌连锁效应,利用消费者对其牙膏的喜爱和购买倾向,让消费者对其同名化妆品也产生喜爱和购买倾向,体现了“对类似刺激做出相同的行为反应”,符合刺激泛化定义,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涉及刺激泛化和刺激分化两个定义的内容,要求我们选择说法不正确的一项,则需要对题干的两个定义都理解到位。刺激泛化是指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刺激分化是指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行为反应。

A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意思是某人被蛇咬了一次,后来看到与蛇差不多的提井水用的绳子也感到害怕,比喻一旦受过伤害就对类似的事物或事件十分惧怕。这是对类似的刺激做出同样的行为反应,属于刺激泛化,正确。

B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思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有着不同的感受。其中并不涉及不同的刺激,不符合题干的任一定义,错误。

C项,厂家对包装进行独特设计,是为了让顾客对该品牌(条件刺激)与其他品牌(类似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属于刺激分化,正确。

D项,生产商将其生产的化妆品也以同品牌命名,是利用顾客对该品牌牙膏的喜爱和购买倾向,使顾客对同品牌的化妆品也产生喜爱和购买倾向,属于刺激泛化,正确。

故本题选B。46.共享型领导指独立于组织正式的领导角色或层级结构,由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的,一种自下而上的成员之间相互领导的非正式领导力团队过程模式。它不仅强调传统垂直领导行为或角色在成员之间的共享,如决策制定、共享结果、共担责任等,还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协作,属于一种分布于成员之间的水平影响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共享型领导的是:

A.某班级班主任在新学期发起由全班同学轮流做班长的活动

B.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某部门将日常突发、应急事项从原来的几个科室流水处理,改由专人负责到底

C.在公司项目组项目设计过程中,小王主动承担技术攻关的任务

D.某研发部门为了提高研发效率、发挥员工的积极性而实行民主集中制,由员工共同行使权力,共同承担责任,共同分享利益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独立于组织正式的领导角色或层级结构”、“由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的”、“成员之间相互领导”、“非正式领导力团队过程模式”、“传统垂直领导行为或角色在成员之间共享”、“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协作”。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班主任发起全班同学轮流做班长的活动,不符合“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也未体现“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相互协作”,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某部门由专人负责应急事项,不符合“由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的”,也不符合

“成员之间相互领导”,且没有体现成员之间领导行为共享,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王主动承担技术攻关的任务,没有体现出来小王是领导,不符合“成员之间相互领导”,也未体现“角色在成员之间共享”,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研发部门发挥员工积极性,实行民主集中制,由员工共同行使权力,共同担责,共同分享利益,符合

“成员之间相互领导”、“非正式领导力团队过程模式”、“传统垂直领导行为或角色在成员之间共享”,符合定义,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

②成员之间相互领导;

③角色在成员之间共享,如决策制定、共享结果、共担责任;

④相互影响与相互协作。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辅导员发起轮流当班长的活动,不属于“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也未体现“相互影响与相互协作”,不符合定义;

B项:小王主动承担任务,不属于“成员之间相互领导”,也未体现“角色在成员之间共享”,不符合定义;

C项:将事务交由专人负责,不属于“成员之间相互领导”,不符合定义;

D项:实行民主集中制,体现了“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员工共同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分享利益,体现了“角色在成员之间共享,如决策制定、共享结果、共担责任”以及“相互影响与相互协作”,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方式、本质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共享型领导的定义要点:①独立于组织正式的领导角色或层级结构;②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自下而上的成员之间相互领导;③分布于成员之间的水平影响力。

A项,辅导员在某班级发起由全班同学轮流当班长的活动,并非是组织内部成员主动参与、自下而上的成员之间相互领导,不符合要点②。

B项,承担技术攻关任务并未涉及成员之间相互领导问题,不符合要点②。

C项,专人负责日常突发任务并未涉及成员之间相互领导问题,不符合要点②。

D项,由员工共同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分享利益,既体现领导行为的共享,也强调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协作,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47.当前,有专家建议,在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中国房市》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该杂志读者中的80%的人正准备购房,而对于房市的调查表明,目前每年推出的购房业务只能满足购买需求的50%。

以下最能质疑上述投资建议正确性的是:

A.购房的人中有大约一半的人为了购房而进行抵押贷款

B.在购房业务开展的前两个月里,商品房只卖出了总数的10%

C.购房的人中有一半的人曾经有过购房投资行为

D.那些宣称要购房的人中仅仅只有15%的人最后真正购买了商品房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最能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在房地产领域进行投资是一项有利可图的商业活动。

论据:该杂志读者中的80%的人正准备购房,而对于房市的调查表明,目前每年推出的购房业务只能满足购买需求的50%。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购房人为了购房进行抵押贷款,论点说的是房地产领域投资是不是有利可图,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不明确项。前两个月只卖出了总数的10%,由于不确定后十个月的销量,故无法明确房地产领域投资是不是有利可图,不具有削弱作用。

C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购房人曾经的行为,与论点所说的房地产领域投资是不是有利可图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若只有15%的人最后买了商品房,那么房地产市场就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房地产领域投资不会有利可图,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48.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下列物品属于商品的是:

A.妈妈给自己织的毛衣

B.同学亲手制作的生日礼物

C.商店出售的保温杯

D.自家种的青菜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商品与货币知识。

第二步,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一定不是商品;②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保温杯是劳动产品,置于商店出售就是为了等价交换,通过让渡使用价值获得价值。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B项、D项:毛衣、手工礼物、自种蔬菜都是劳动产品,但是没有用于交换,所以不属于商品。ABD项错误。

①商品一定有使用价值,但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是商品。

②商品一定有价值,有价值的一定是商品。

49.戒烟:疾病

A.酒驾:事故

B.核对:差错

C.过失:反思

D.斟酌:顾虑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本题只涉及两个词项间的关系,分析发现戒烟可以减少疾病。结合选项选出与题干关系一致的一项。戒烟可以减少疾病,核对可以减少差错。故答案选B。50.我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确实存在大量与现代法治______的消极因素,它们严重阻碍了法律文化传统的自我更新。但同时,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其全部价值,毕竟,“传统是历史和文化的积淀,只能更新,不能铲除,失去传统就失去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就失去了前进的历史与文化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相径庭

B.扞格不入

C.背道而驰

D.截然不同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此题主要考查成语的语义轻重及语境运用。首先要理解传统法律文化的消极因素对现代法治的影响是“严重阻碍”。“背道而驰”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截然不同”是说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题的消极因素与现代法治的关系并非完全相反或完全不同,由此排除C、D两项。“大相径庭”是说两者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扞格不入”的“扞格”是指相互抵触,格格不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由上文可知,差距不会造成阻碍,只有意见不合,有抵触才会阻碍,B项与句意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辨析备选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截然不同”形容两者毫无共同之处,或同一个物在不同的时间不一样。两个成语都强调对象的不同。阅读题干可知文段不是在强调“传统法律文化”和“现代法治”的不同,而是强调“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存在矛盾、冲突的地方,故排除A、D。“背道而驰”指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或背离正确的目标,朝相反方向走。一般是将后出现的事物与已有事物对比,而题干中是拿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进行比较,故填“背道而驰”不妥,排除C。“扞格不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符合句义,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它们严重阻碍了法律文化传统的自我更新”可知,前句表达的是“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的消极因素阻碍了现代法治”,再根据后文中“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其全部价值”可知,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也并非完全相反。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大相径庭”指两者差距很大,不符合语境中“阻碍”的意思,排除A项。B项“扞格不入”指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能体现“阻碍”之意,符合语境。C项“背道而驰”指方向目标完全相反;D项“截然不同”指的是完全不同。二者与后文“不能因此就简单否定其全部价值”相矛盾,排除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51.善意取得,是指无权处分他人动产的占有人,将其不法占有他人的动产让与第三人后,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动产时没有恶意的共谋,即取得该动产的所有权。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善意取得的是:

A.甲出差前将家中一台彩电交由邻居乙保管。在甲出差期间,乙将彩电卖给丙,丙以为彩电为乙所有,便以合理价款购得该彩电

B.刘某因出国留学,将自己家中一副名画委托好友李某保管。后李某因急需用钱,便将字画卖给不知情的王某

C.甲拥有一头牛,甲将牛借给乙使用,乙将该牛卖给了丙,牛在丙家饲养不到半月便丢失,被丁拾得,后丁以市场价将牛卖给了戊

D.某建筑公司员工张某在建筑工地上挖到价值不菲的古钱币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