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2023学年河北省定州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儒家经典记载:“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惟天时求民主”,人主只有能“保享于民”,才能“享天之命”。这反映了,先秦时期A.已孕育了近代民主思想B.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依据C.天命权威转为君主专制D.儒家希望假借天命制约统治者2.有学者指出,春秋的诸侯国不是一个纯粹的政治机构,国君君临天下但并不治民。对于卿大夫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反映出A.“家国”同治的观念 B.宗法制的实施C.社会转型的完成 D.“国”与“家”的对立3.秦汉时期,郡守每年秋冬要向朝廷申报一年的治状,县也同样要上集簿于郡,中央和郡各对其下属机构进行考核;与考核相辅的是监察,中央派郡监或刺史以监郡,郡县派督邮或廷掾以监县或乡,刺史、督邮随时可弹劾有罪赃的郡守、县令或其他官吏。这反映出秦汉时期A.官员的选拔方式和流程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备B.考核和监察制度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C.科举制度加强了被选拔官吏的责任感和执行力D.监察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了各级官吏的规范执政4.为解决王国问题,汉景帝实行削藩,以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法令强行分国为手段;武帝实行“推恩令”,以儒家、纵横家、法家思想为指导,以标榜“仁孝”之道为主要分国手段。据此可知,汉武帝时A.仁孝思想广泛传播 B.确立了思想大一统C.王国问题得到解决 D.治国注重传承创新5.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A.秦朝的太尉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中书省 D.唐朝的门下省6.清朝入关后,继承了明朝对各省份地方官员例行考核的“大计”机制。但这一机制的运转长期流于形式,还经常被中央借机停罢。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清政府才正式公布了首个全国性“大计”结果,并宣布此后,每隔三年必定举行一次“大计”。这反映出清初A.疏于进行制度建设 B.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官员管理渐趋规范 D.大量留用明朝旧吏7.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妒律》的写作是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 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 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8.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9.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 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 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10.1949年前,“干部”指在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军队及革命团体中担负一定领导责任的人员,以及在共产党领导的各级政府中担任一定公职的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干部”含义变化不大,主要指中国共产党组织、国家机关、群众团体的工作人员,以及国营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由此可以看出“干部”这一概念A.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 B.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C.使干部制度弊端日益暴露 D.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11.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其中的100多条。这一过程A.初步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B.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愿望C.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D.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A.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 B.国家直接从工作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人才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轨道13.1987年12月深圳首次拍卖国有土地使用权。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改宪法草案,删除原宪法中禁止土地“出租”两字,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这说明A.土地所有权性质发生了变化 B.宪法修改适应社会发展需要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启动 D.我国正式确立市场经济体制14.“他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这一体制通过地域来和它的公民打交道。公民已经定居在各个乡区中了。一个人要成为雅典公民,首先必须成为一个乡区的公民。……”这一措施A.容易造成多数人的暴政 B.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实行C.对民主的僭越者起防范作用 D.打击了贵族世袭的特权15.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越来越多的城市暴发户将宅第修建并装饰得比贵族的更加富丽堂皇,并将此视为一种“崇高”精神追求的表现,全然不顾忍让、禁欲的教义。这一现象的出现反映了A.天主教会社会教化思想的转变 B.生产力发展对宗教伦理的冲击C.发财致富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D.贵族阶层的政治地位显著下降16.吴于廑主编的《世界史》说:“宪法(指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这个原则非常重要……”其目的是A.防止出现专制统治 B.防止出现军事独裁C.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D.实现分权制衡理念17.1841年6月,英国罗伯特·皮尔率领保守党获得大选胜利,迫使维多利亚女王同意其组阁。在皮尔.任首相期间,一些宪法惯例逐渐形成,如首相和内阁需从下院多数党中挑选,并依靠其多数优势以保证执政党政策和法令的顺利实行等。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丧失了所有权力 B.君主立宪制度的完善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D.执政党立法权的强化18.1879年,共和派击败了保守派,取得了参议院的优势地位,保王党人麦克马洪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格雷维任总统,将政府迁回巴黎,确定了国歌和国庆日,并赦免了巴黎公社革命的参与者等。这一系列措施A.消除了封建保守势力的影响 B.强化了法国总统的立法权力C.保障了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力 D.巩固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基础19.19世纪初,英国新掌权者往往竭尽全力排除异己、安插亲信,把官职作为战利品“公开”“合法”地进行肥缺分赃。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的深化 B.政党政治的发展 C.文官制度的确立 D.国王地位的下降20.现代学者认为“文官制度改革和议会改革一样,不仅推动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翰穆勒当年也称文官制度改革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两者看法的共同点是A.指出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当代意义 B.指出了英国文官制度的世界意义C.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深远影响 D.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价值二、非选择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折冲府的分布设置,以“举关中之众以临四方”和“内重外轻”的军事布局为原则。折冲府集中分布区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根据上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的地图中标示出唐代折冲府集中分布的区域,并说明理由。(要求:只需标示出唐代折冲府的一个集中分布区域;在答题卡的地图中用斜线/////明确标示,理由准确充分,表述清晰)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现代西方民族主义的发展简表。时期表现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西欧的地域界限被打破,人口流动性提高,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法国大革命爆发,等级制度和专制制度被摧毁,彰显了主权在民、人人平等的理念,国家成为大家共同拥有的祖国。西欧一系列革命都与建立民族国家的任务联系在一起,德国、意大利实现了统一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狭隘民族主义以及极端民族主义兴起,其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日本产生“民族优越论”,把日本的富强建立在对亚洲邻国的侵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在合作的基础上,出现共享和共融,典型的代表是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制定政策的首要考量。民族主义代替意识形态,在相当一部分国家起到主导作用——摘编自杨宁一《世界历史视野中的民族主义》从表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953年开始,我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陆续开展起来。到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等两种形式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科学文化体制等也相应地基本形成了,以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为特点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也得以须布实施。中国共产党比较顺利和创造性地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避免了大的经济破坏和社会动荡。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确立,使中国能够形成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有效团结,这为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为现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接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并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摘编自高长武《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材料二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并参观了“在国家战略的引领下一一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主题展”。在这次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经过30年发展,浦东已经从过去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浦东开发开放30年取得的显著成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提供了最鲜活的现实证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最生动的实践写照。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赋予浦东新区改革开放新的重大任务。——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社论《浦东开启新的引领之路》(1)根据材料一,归纳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和国家在上海浦东设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背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意为百姓的愿望请求,上天总是听从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意为上天所看到的来自于百姓所看到的,上天所听到的来自于百姓所听到的,“惟天时求民主”意为上天总是在寻找能够为民做主的人,君主只有顺应民心,才能获得上天的认可,这都反映了“民”对于君主获得上天认可,进行统治的重要性,体现出民本思想成为统治合法性的依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民本思想是强调民众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但仍是君主实权统治,没有赋予人民权利,不等于近代民主思想;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君主专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侧重点是民本不是天命。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2.【答案】D【解析】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相辅相成,政治和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卿大夫更关心宗族即家而淡化国,这就有了“国”与“家”的矛盾与对立,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这种离心力,是封建制度的致命弱点,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故选D;材料体现了“国”与“家”的矛盾与对立,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分封制,排除B;材料信息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C。3.【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秦汉时期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对郡、县长官的考课和监察,这些措施都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官员的考核和监察,未提及官吏的选拔方式和流程,排除A;科举制在隋朝创立,排除C;D项夸大了监察制度的作用,排除。4.【答案】D【解析】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继承了汉景帝的指导思想,并加入了儒家、纵横家的思想,以标榜“仁孝”之道为主要分国手段。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治国注重传承和创新,故D正确;材料体现不出仁孝思想广泛传播,故A错误;材料信息未强调思想大一统,故B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解决王国问题的方法,未涉及结果,故C错误。5.【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该官员负责的是审核,结合所学可知,唐代的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故D项说法正确;秦朝的太尉负责军事,故A项不合题意,排除;汉朝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故B项不合题意,排除;唐代的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故C项不合题意,排除。6.【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长期流于形式,还经常被中央借机停罢。直到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二月,清政府才正式公布了首个全国性‘大计’结果,并宣布此后,每隔三年必定举行一次‘大计’”可以看出,对各省份地方官员例行考核的“大计”机制在清初流于形式,到康熙时期成为定制,说明清初官员管理渐趋规范,C项正确;从“大计”机制发展过程来看,清初注重制度建设,“疏于进行制度建设”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排除;“大计”制度成为定制,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B项排除;“大计”机制承袭于明朝,但不能说明留用了大量明朝旧吏,D项排除。故选C项。7.【答案】C【解析】材料并不能看出妇女地位提升及作者对此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与贞节烈妇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可以看出其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故C项正确;材料与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无关,故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根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出台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改变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另外本文发表于1903年,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排除D项。故C选项。9.【答案】D【解析】材料所述“法令”是孙中山为了保证民主共和政体而颁布的,由于南京临时政府存在时间太短,这些法令均未能完成立法程序,但已构建起现代文官制度的基本框架,故D项正确,A项错误;B项说法绝对化,这些法令并不能保证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和发展;由材料无法看出受西方文官制度影响,也无法看出这些法令的开创性,故C项错误。10.【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中对“干部”一词的解释可以看出其指代过于笼统,既指管理人员,又指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具体指向,故A项正确;“干部”一词是外来词语的引进,虽然在革命时代开始使用,但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产物,排除B项;仅仅从“干部”一词本身无法看出干部制度的弊端,排除C项;“干部”一词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已经开始使用,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产物,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可知这一过程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B选项符合题意。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于解放战争时期,A选项排除。奠定了新中国民主建设的基础不属于材料的影响,C选项排除。建立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12.【答案】C【解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退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故C项正确;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是在1993年,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两项均应发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排除。13.【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结合所学可知,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适应了新时期中国经济体制变革的需要,B项正确;土地的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仍然是集体土地所有制,排除A项;题中并没有提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问题,排除C项;1992年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且与题中描述不相关,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D【解析】根据“以地域结合的体系取代了人身结合的体系”并结合所学可得出这是克里斯提尼的改革,按地域划分行政选区,打击了贵族世袭特权,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D正确,排除B;A项是指直接民主的弊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C项是陶片放逐法的作用,排除C。15.【答案】B【解析】材料“越来越多的城市暴发户将宅第修建并装饰得比贵族的更加富丽堂皇”“全然不顾忍让、禁欲的教义”体现的是资本主义发展对宗教伦理秩序的冲击,B项正确;材料与天主教教会的教化思想无关,排除A项;当时的发财致富并未成为主流思想,排除C项;材料与贵族阶层的政治地位下降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6.【答案】B【解析】材料“文官政府的权力高于军权以及文官政府控制军事大权的原则”的目的就是确保民主制度,防止出现军事独裁。所以答案选B。1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责任内阁制在英国逐渐形成,这表明当时英国君主立宪制走向完善,故选B项;英国国王保留了一些形式上的权力,《权利法案》并没有遭到破坏,故AC两项错误;执政党并没有立法权,立法权属于议会,D项错误。18.【答案】D【解析】材料“共和派击败了保守派,取得了参议院的优势地位,保王党人麦克马洪被迫辞去总统职务”巩固了民主共和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A错在“消除”,排除A项;法国立法权掌握在议会手中,排除B项;C项错在“保障了”,排除C项。故选D项。19.【答案】B【解析】英国新掌权者当时属于执政党的负责人,他们为了政党的利益等,实行“政党分肥制”,故选B项;工业革命与上述现象不存在直接关联,故排除A项;文官制度的出现有助于削弱上述现象,故排除C项;国王地位的下降与上述现象不存在直接关联,排除D项。20.【答案】C【解析】材料“而且对其他国家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最伟大的公务革新之一”体现的是二者都肯定了英国文官制度的深远影响,C项正确;AB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1.【答案】示例一:关内道或者唐朝的都城附近设立折冲府。理由:历朝历代,为了维护都城政治安全,均在都城附近布置重兵防守。皇宫所在地,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当然也是国防要地;关内道是当时唐朝都城所在地,设置折沖府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巩固统治。综上,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京师安全,在京师周围设置折冲府,布防重兵。示例二:河东道或者与突厥等少数民族势力范围交接地附近设置折冲府。理由:突厥是威胁唐朝统治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势力范围附近设置折冲府有利于加强对其的防御,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保护北部边境安全,保护国家农耕经济。总之,唐朝设置折冲府,很好地诠释了唐朝政府面临的军事形势和实施的国防政策。【解析】示例一:据材料“折冲府集中分布区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关内道或者唐朝的都城附近设立折冲府。理由: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历朝历代,为了维护都城政治安全,均在都城附近布置重兵防守;皇宫所在地,是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当然也是国防要地;关内道是当时唐朝都城所在地,设置折沖府可以强化中央政府的军事力量,巩固统治;综上,唐朝统治者为了加强京师安全,在京师周围设置折冲府,布防重兵等方面说明。示例二:据材料“折冲府集中分布区域与唐代的政治、经济、国防等有密切关系”并结合所学可知,河东道或者与突厥等少数民族势力范围交接地附近设置折冲府。理由: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突厥是威胁唐朝统治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势力范围附近设置折冲府有利于加强对其的防御,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保护北部边境安全,保护国家农耕经济;总之,唐朝设置折冲府,很好地诠释了唐朝政府面临的军事形势和实施的国防政策等方面说明。22.【答案】论题:欧洲近现代民族主义的内涵越来越丰富。阐述:1500年~法国大革命时期,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民族共同体内部的经济联系加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使世俗王权得到加强,各国君主纷纷开疆拓土,形成以领土控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主权概念。法国大革命时期~19世纪70年代,伴随着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拥有法兰西公民身份的法国人,积极投入到推翻专制制度和反对外国武装干涉的斗争中,此时,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结合在一起。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民族主义继续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实现了统一,在这一过程中,民族主义意味着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割据。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西欧各国之间展开激烈斗争,统治者宣称本民族受到其他民族的威胁,煽动对其他民族的排斥敌视,极端民族主义兴起,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主义出现新的变化。西欧国家由欧共体到欧盟,联合程度不断加强。总之,民族国家的构建导致了不同特点的民族主义出现,与特定的历史阶段相联系,民族主义的形式也日益丰富。【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解答本题首先应根据材料拟定论题,再引用史实围绕论题展开论述。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反映了近现代西方民主主义的发展,由“民族共同体的地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