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儿童文学作家_第1页
外国儿童文学作家_第2页
外国儿童文学作家_第3页
外国儿童文学作家_第4页
外国儿童文学作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刘易斯·卡罗尔(LewisCarroll)的真名叫查尔斯·勒特威奇·道奇森(CharlesLutwidgeDodgson1832~1898),英国人,是一位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长期在享有盛名的牛津大学任基督堂学院数学讲师,发表了好几本数学著作。他因有严重的口吃,故而不善与人交往,但他兴趣广泛,对小说、诗歌、逻辑都颇有造诣,还是一个优秀的儿童像摄影师。《爱丽丝漫游仙境》是卡罗尔兴之所致,给友人的女儿爱丽丝所讲的故事,写下后加上自己的插图送给了她。后来在朋友鼓励下,卡罗尔将手稿加以修订、扩充、润色后,于1865年正式出版。故事讲述了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在梦中追逐一只兔子而掉进了兔子洞,开始了漫长而惊险的旅行,直到最后与扑克牌红王后、红王发生顶撞,急得大叫一声,才大梦醒来。这部童话以神奇的幻想,风趣的幽默,昂然的诗情,突破了西欧传统儿童文学道德说教的刻板公式,此后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走遍了全世界。卡罗尔后来又写了一部姐妹篇,叫《爱丽丝镜中奇遇记》(ThroughtheLooking-Glass,andwhatAlicefoundthere),并与《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一起风行于世。此外卡罗尔还著有诗集《TheHuntingoftheSnark》、《Jabberwocky》等作品。2.阿斯特丽德·林格伦(AstridLindgren)林格伦1907年生于瑞典斯摩兰德省的一个农人之家。20年代到斯德哥尔摩求学,毕业后长期在斯德哥尔摩一家儿童书籍出版公司工作,1946年至1970年间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1944年冬因滑雪伤了腿,养伤时写成了一部故事《穿长袜子的皮皮》,蜚声全国,继而蜚声欧洲以至全世界。她的童话代表作《小飞人尼尔斯·卡尔松》获首次尼尔斯·豪尔耶松奖。1957年作品《米奥,我的米奥》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958年,国际儿童图书协会授予她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1960年开始出版玛迪琴的故事。1963年开始出版淘气包埃米尔的故事。1966年,获德国青少年书籍比赛特别奖。1970年,获瑞典《快报》儿童文学与促进文学事业金船奖。1971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1981年,出版长篇童话《绿林女儿》。1978年,获联邦德国书商联合会授予的和平奖金。她的作品已被翻译成约80种语言在全世界广为发行,不少作品还被改编成电影和电视剧。她共为孩子们写了八十多部文学作品。1957年她获瑞典“高级文学标准作家”国家奖;1958年获“安徒生金质奖章”;1971年获瑞典文学院“金质大奖章”。瑞典文学院一位院士在授奖仪式上说:“尊敬的夫人,在目前从事文艺活动的瑞典人中,大概除了英格玛伯格曼之外,没有一个人像您那样蜚声世界。”舍格林出版公司还于1972年设立林格伦儿童文学奖,以纪念她的创作成就。林格伦于2001年1月28日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她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病痛缠身,临终前的近一个月中又受到严重的病毒感染,最终未能治愈。阿·林格伦是蜚声世界的瑞典儿童文学作家,曾于1958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章,她的主要作品早在80年代初就已在中国小读者中广为流传了。其中任溶溶译的《小飞人三部曲》、李之义译的《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影响最为深广。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是中国最早系统翻译出版林格伦作品的出版机构,由任溶溶翻译了《小飞人》、《长袜子皮皮》、《大侦探小卡莱》、《疯丫头玛迪琴的故事》、《小洛塔和她的哥哥和她的姐姐》等系列作品。几乎在同一时期,少年儿童出版社也推出了李之义翻译的《长袜子皮皮的故事》,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高锋、时红译的《淘气包埃米尔》。这些都堪称林格伦作品优秀的中文译本。当时每一部林格伦作品的发行量都在万册以上,很多作品曾经再版。例如,少年儿童出版社先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了《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后更名为《长袜子皮皮的冒险故事》收入该社的《世界名著金库》丛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淘气包埃米尔》曾编入《国际安徒生奖作家作品选》套书,任溶溶译的《长袜子皮皮》三部曲也分别出过单行本与合订本。中国第二次系统翻译出版林格伦作品是在九十年代末,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了包括《长袜子皮皮》、《小飞人》、《狮心兄弟》、《米欧,我的米欧》四卷本的林格伦文集。林格伦的作品极受中国小读者、出版者的青睐,名著《长袜子皮皮》和《小飞人》都出过不同的译本,另一部描写乡村儿童生活的小说也在中国有了《我们村的六个孩子》和《欢乐的布勒比村》两个译本。此外,各地出版社零星翻译出版的林格伦作品,仅笔者所见的尚有《大侦探小卡莱》的第一部,《强盗的女儿》等。高锋还译出了《淘气包埃米尔》的续篇发表在北京《儿童文学》月刊上。除去安徒生与格林兄弟,被译介到中国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家鲜有人能与阿·林格伦比肩。在中国,翻译林格伦作品用力最勤、成果最丰的当推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任溶溶先生。他翻译的对话饱含着儿童天真可爱的气质,偶有方言的运用,非但不显生硬,反而能传达出小主人公童稚的语气。任先生的译文生动传神,极佳地表达出原作者的幽默诙谐。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吧,笔者读了别人后来重译的《小飞人》,相信也是译笔认真忠实原著的作品,但总觉得不如任译来得风趣。林格伦夫人对她的作品在中国的翻译传播始终予以鼓励和支持。她曾先后为两个《长袜子皮皮》的中译本写下序言。序言直接面对中国小读者,口吻诚挚亲切,满怀慈爱。她曾在家中热情接待中国译者,并将不同语言的译本寄给有的中国译者以供参考。她在四十年代发表的作品《长袜子皮皮》中提及中国,虽然是诙谐夸张的手法,却表达了作者的友善与关注。中国孩子拥有了时下最流行的《哈利·波特》和《魔戒》,更拥有了中国自己的孙幼军、郑渊洁、曹文轩、秦文君们;而阿·林格伦是世界儿童文学永恒的大师,她的作品仍然值得中国孩子喜爱。由李之义由瑞典文直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长袜子皮皮》。《中华读书报》2002年2月7日长袜子皮皮的妈妈今天100岁2007年11月14日10:31东方早报石剑峰在瑞典,有以阿·林格伦命名的学校,有政府为她树立的塑像,有以她命名的文学奖,两所大学还设立了林格伦荣誉博士学位,据说有好几年她甚至还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每年有近200万册次的林格伦作品从瑞典的图书馆借出,她的作品被译为89种文字,发行量已经超过1.3亿册。除了伯格曼,“皮皮,林格伦”这对母女也许是半个世纪以来最出名的瑞典人了。就在林格伦百年诞辰之际,瑞典国内和全世界都举办了跨年度的系列活动纪念这位儿童文学世界的巨人。故事在女儿病榻前诞生“今天讲什么呢?”身为母亲的阿·林格伦困惑地对着病床上的女儿卡琳说。“今天就讲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吧!”卡琳不知从那里蹦出了这么一个奇怪的名字,于是林格伦和女儿开始做起了这个编故事游戏,《长袜子皮皮》这个60年来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也在1945年诞生。“皮皮露达·维多利亚·鲁尔加迪娅·克鲁斯蒙达·埃弗拉伊姆·长袜子”,这是皮皮的全称,起这个名字的人就是林格伦的女儿卡琳。“这是个奇怪的名字,所以这应该是个怪女孩。”林格伦后来回忆。“长袜子皮皮九岁,孤零零的一个人。她没妈妈也没爸爸,这真不坏,在她玩得正起劲的时候,就不会有人叫她去上床睡觉,在她想吃薄荷糖的时候,也不会有人硬要她吃鱼肝油了。”当林格伦为女儿写下这个故事的时候,不会想到皮皮的故事最后讲了几十年,更不会想到这个女儿想象出来的让人头疼小女孩最后成为瑞典名人。“坏女孩”成经典《长袜子皮皮》中具备所有让儿童着迷的东西———随心所欲、不用上学、远离父母、力大无穷、糖果遍地、零钱无限……这些东西就好比成人文学中的情爱描写,是儿童文学中最不可缺少同时也最难写的部分。在皮皮的世界中,母亲身亡,父亲失踪,一个人独立地和一只猴子、一匹马生活在一起。皮皮做的都是她的同龄孩子不敢做的事情:撒谎、抗拒大人的威严,比如老师和警察。她是社会规则的捣蛋者,她献给初识的小伙伴汤米和安妮卡的见面礼是一顿暴打。这样一个传统意义上“坏”女孩形象确实是对传统儿童文学叙事的一个颠覆,小说出版一度也在瑞典引起一场关于教育的争议。“长袜子皮皮这个人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把儿童和儿童文学从传统、迷信权威和道德主义中解放出来……皮皮变成了自由人类的象征。”在某种程度上,因为《哈利·波特》而获得巨额财富和名望的J.K.罗琳是半个世纪前阿·林格伦的翻版,同样是母亲讲给孩子的故事,同样曾身处单身母亲的困境,笔下的人物无论哈利·波特还是皮皮都是父母不在场又具有神力;更雷同的是,两人都因为给孩子们讲故事积累了巨额财富和国际声望,唯一不同的是《长袜子皮皮》已进入经典文学的行列,而《哈利·波特》还得接受时间的检验。阿·林格伦其人爱孩子,他们能照顾好自己1907年11月14日,阿·林格伦出生于一个普通农夫家庭,排行老二。林格伦在一座有着500年历史的农场中长大,农场四周被一大片苹果园包围:“岩石和树木包围着我们,大自然保护着我们,我们在大自然里玩耍做梦。我们虚构出来的一切神话和历险其实都是在我们身边发生的事。”1926年,未婚先孕的19岁林格伦被迫远走哥本哈根,生下了儿子拉尔斯,之后又定居斯德哥尔摩。在创作《长袜子皮皮》前,林格伦在1939年已经根据这段工作经历,写下了小说《瑞典25座汽车旅馆之旅》。女儿卡琳无疑是林格伦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小卡琳7岁的时候因为肺炎病倒在床上,每晚都要妈妈讲故事哄她睡觉。是女儿创造了长袜子皮皮这个古怪的名字。皮皮勇敢、坚韧、独立,力大无穷,但她也是粗鲁无礼、有点蛮横的,这和人们传统观点中的女孩形象大相径庭。这样一个前卫女孩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也符合战后女权主义运动的要求。而林格伦的名言是:“爱孩子,他们能照顾好自己。”林格伦说,她可从没想过要用她的书来教育孩子们什么,只是希望“能唤起大家一点点同情心、仁慈和民主的品质。”1970年代,林格伦开始介入公共政治生活。作为瑞典社会民主党的坚定支持者,林格伦却在1976年瑞典大选前创办了一份尖刻批评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向苛刻的税收体制开战,包括伯格曼在内的诸多瑞典文化人士都支持她。最后,林格伦间接导致了执政40年的社会民主党政府的倒台。译者说天生讲童话的料任溶溶1978年我在参加一次会议的时候知道有个儿童文学最高奖安徒生文学奖,然后我就打算按照历年的获奖作者介绍国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家和作品进入国内,其中就发现了阿·林格伦。巧合的是我家里正好有一本俄文版的林格伦作品《小飞人》,所以我最早翻译的林格伦作品是从俄文翻译过来的《小飞人》而不是《长袜子皮皮》。后来经过和出版社协商陆续翻译了林格伦的10部作品,其中包括3部《长袜子皮皮》。因为翻译林格伦作品,我自学了一段瑞典文,《长袜子皮皮》后来都是参照瑞典文重新对校的,我后来的一个梦想是从瑞典文直接把她的作品再翻译一下,但因为版权方面的原因没有成功。我翻译的“小飞人”“皮皮”也通过各种途径让林格伦本人知道了,所以后来在我重版的《小飞人》中,她亲自写了中文版序言;而也因为林格伦,我与瑞典结下渊源,瑞典作家协会曾特地来看望我。初识林格伦的儿童文学作品,让我大吃一惊,她写的儿童文学作品实在太妙了,她笔下的小孩子和我们传统儿童文学中的人物迥异。无论是《小飞人》还是《长袜子皮皮》,其中的主人公都是调皮捣蛋、喜欢恶作剧不太听话的小孩子,而事实上这种品质并没有简单的好坏之分,更多反映了小孩子心中真实的自我。比如我最喜欢的林格伦作品是《小飞人》,小飞人其实就是每个小孩子心中那个真正的自己。当初林格伦作品在国内出版后,我收到许多小读者和幼儿园老师的来信,他们相信皮皮真的存在。我一直认为创作儿童文学首先需要的是天赋,而在我看来林格伦就是天生讲儿童故事的料,她的作品都是天才之作。《长袜子皮皮》《小飞人》肯定可以像《安徒生童话》一样进入经典文学的行列。林格伦的作品文字浅显易懂,又十分有趣,有时候我自己在写作中还有意无意的模仿了她的写作方法。(作者系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林格伦中文版作品最早译者)缘接“童话外婆”瑞典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中华读书报)文/海飞出版“林格伦”“童话外婆”,是我对瑞典著名童话大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AstridLindgren)的戏称。第一次听到林格伦这个名字,是我刚刚进入少儿读物出版界的1993年。当时,一位资深儿童文学工作者对我说,“从事少儿读物出版、从事儿童文学出版,有两位童话大师的作品不能不看,一个是男大师安徒生,一个是女大师林格伦。”安徒生,大名鼎鼎,《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姑娘》等著名童话作品耳熟能详,可林格伦是何许人也?就不清楚了。担任中国最大的少儿出版社社长,重任在肩,自认孤陋寡闻,于是我真诚地请朋友找来了当时国内已经出版的所有的林格伦的作品。不看不知道,一看就深深地为这位瑞典著名的女童话大师的作品所倾倒。林格伦用讲故事的笔法,在作品中倾注了童话通俗风格和充满想像的诱人特色,使林格伦童话独树一帜,光芒四射。当时,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林格伦真是个“童话外婆”!童话天生与母亲及母亲的母亲有“血缘”联系,“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这是其一。其二则是林格伦是一位著作等身的国际世纪老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一定要完整地引进出版林格伦的重要作品。引进《林格伦作品集》的工作从1994年入中少社的精品出版规划。中少社作出了由著名的资深文学编辑徐寒梅女士作责任编辑、由年轻有为的图书装帧设计家缪惟先生作美术编辑的决定,并诚心邀请中国最著名的瑞典文学翻译家李之义先生从瑞典文翻译林格伦主要作品,同时,还通过各种渠道与瑞典王国驻华大使馆凌希乐大使进行友好联系。经过5年多的努力,1999年6月9日,首批《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狮心兄弟》、《米欧,我的米欧》等4册《林格伦作品集》首发式在瑞典驻华大使馆隆重举行,时年92岁高龄的林格伦女士在扉页上发表了她给中国小读者的回信:“亲爱的所有中国孩子:我多么想给你们每一个人都直接回信,表达对你们阅读我的书的喜悦。但是此时此刻,我只能说:祝你们阅读愉快。继续读吧,直到把我的书全部读完。致热烈的问候!阿斯特丽德·林格伦。”林格伦1907年出生在瑞典斯莫兰省一个农民家里。20世纪20年代到首都斯德哥尔摩求学。毕业后作过两年秘书工作,1945年,以《长袜子皮皮》出版成功步入儿童文学创作领域,在1946年至1970年的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担任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儿童部主编。著有88部作品,对创造瑞典儿童文学的黄金时代做出了巨大贡献。林格伦作品被翻译成80种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亿3千多万册,以林格伦作品为蓝本拍成的电影、电视剧达40部。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了把童话大师林格伦的作品出版好,与世界一流的精品读物相称,提出了“四个一流”。一是一流的翻译,译者李之义曾经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留学,20年如一日研究林格伦、翻译林格伦的。二是一流的插图,根据瑞典方面版权拥有者的要求,中少社全部采用瑞典原插图。以《长袜子皮皮》一书为例,14.5万字288页的一册图书,共配插了111个插图和尾花,并且有9幅双页全幅插图,这在中少版文字图书出版中是罕见的。三是一流的装帧,《林格伦作品集》大胆采用了姜黄和湖蓝两大亮丽的色调作基本色,选用最有代表性的彩色插图作封面,封面上突出了林格伦荣获的国际安徒生奖的奖牌,在封底和首页上设计了林格伦的照片,开本为大32开精装,大气而又精致。四是一流的首发式,首发式安排在瑞典驻华大使馆举行,广邀各国驻华使节、文化参赞及国际国内新闻传媒参加,引起国内外文化界、出版界的广泛关注,使瑞典驻华大使凌希乐先生乐不可支,他伸出大拇指称:“中文版的《林格伦作品集》,是世界上所有林格伦书籍中最精美的图书,No.1!”憧憬“林格伦”中国市场对林格伦表现出了应有的热情。1999年3月第一版后,仅5个月,《林格伦作品集》销售一空。1999年8月,第二版又上市了。根据这一情况,中少社决定,继续翻译出版林格伦的其他作品。《吵闹村的孩子》、《大侦探小卡莱》、《疯丫头玛迪根》、《淘气包埃米尔》四本著作列入了《林格伦作品集》的第二批出版规划,并计划在林格伦女士95岁华诞之前亦即2002年正式出版。届时中少社还将专门组织一个由中国编辑、画家、小读者参加的代表团,携带由8本150万字组成的阵容强大的中文版《林格伦作品集》访问瑞典、拜访林格伦。带着《林格伦作品集》访问瑞典、拜访林格伦——成了中少社出版人一个美好的“出版童话”。在林格伦90岁华诞时,德国《法兰克福汇报》记者曾经问她90岁生日时打算做什么?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回答说:“我躺在床上,静静地等着这个可怕的日子过去。我不要鲜花,谢绝来客。也许我在这一天之前就去世了。那么你就得在你的文章上加一个黑框。我现在同从前不一样了,我从前可聪明多了。”林格伦幽默、深沉、痛快地笑着告诉记者。90岁的林格伦虽然视力不如从前,说话也很慢,但她仍然一丝不苟地忙于瑞典《长袜子皮皮》动画片的制作,还出席被许多打扮成“长袜子皮皮”的孩子围得水泄不通的《长袜子皮皮》动画片斯德哥尔摩首映式。我们憧憬着95岁的林格伦不会谢绝远隔千山万水的中国代表团,我们可以不送鲜花,但我们会带着中文版的《林格伦作品集》,我们憧憬着林格伦面对着中国代表团时的新童话!中国有句俗话:“人算不如天算”。在我们紧锣密鼓地准备出版《林格伦作品集》后4册的紧张工作中,2002年1月28日,阿斯特丽德·林格伦女士在睡梦中,以94岁高龄在斯德哥尔摩的家中去世。消息从数次见过林格伦的翻译家李之义先生处传来时,我们顿时感觉到了一个美好童话破灭时的巨大失望和悲戚。一颗从北欧上空升起的童话明星坠落了!然而,意想不到的是,“童话外婆”又给了全世界一个“童话式的葬礼”!林格伦去世后,女作家居住的达拉大街46号门前摆满了花圈,成千上万支点燃的蜡烛,像一双双流着眼泪并闪烁着的眼睛,向林格伦告别。2002年3月8日,在冬末春初的明媚阳光下,成千上万的林格伦读者自发地走上斯德哥尔摩街头,静静地注视着一匹无鞍的白马陪伴着林格伦的白色灵柩在斯德哥尔摩大街上走过,送葬队伍穿过首都市区,缓缓行进到王宫附近的古旧大教堂(Storkykan)。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和王后西尔维亚参加了葬礼,瑞典电视台转播了葬礼的全过程。瑞典国家邮局专门发行了一套面值47分的邮票纪念林格伦,票面分别为林格伦和她创作的6个最受欢迎的儿童形象——长袜子皮皮、小飞人卡尔松、疯丫头玛迪根、淘气包艾米尔、狮心兄弟和小洛塔。国家邮局发言人说:“阿斯特丽德·林格伦留给了世界儿童非常重要的文学遗产,它有助于我们建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邮票来表达我们对她的尊重。”2002年5月,中少版《林格伦作品集》第二批4册正式出版。在9月4日,即将期满离任的瑞典驻华大使馆凌希乐大使和我共同主持了在大使馆举行的《林格伦作品集》中文版出版座谈会,会上,最激动的大概是翻译家李之义先生和凌希乐大使。李之义先生说,他用了20年时间,翻译了150万字的林格伦作品,为遥远的中国和瑞典架起了一座文化桥。而凌希乐大使说,他在中国作了两任大使,150万字林格伦作品在中国出版,这是他任内最精彩的一项文化交流活动。寻访“林格伦”2002年10月5日,在结束了瑞士巴塞尔参加第28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大会暨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成立50周年庆典活动后,我携带着厚厚一撂8大册的中少版《林格伦作品集》开始了赴瑞典寻访林格伦的行程,看看“童话外婆”故里,感受“童话外婆”的天地。被誉为是欧洲最漂亮的都市之一的斯德哥尔摩以绚丽多彩的金秋迎接了我们。斯德哥尔摩三分之一是桅杆白帆林立的港湾和碧水,三分之一是层林尽染的树木和绿地,三分之一是保存极好的传统的中世纪古色古香的老城区和现代化的北欧都市建筑。导游引领我们参观了具有巴罗克风格的斯德哥尔摩王宫、步行了国王街、王后街,游览了骑士岛、市政厅、老城区大广场,拜访了每年一度举行诺贝尔颁奖仪式的大剧院。曾有人说,一看瑞典如此美丽的风光,就知道为什么北欧多产童话!一看斯德哥尔摩以海为家,就知道为什么北欧多产海盗!2002年10月7日,是代表团的“林格伦日”——全天所有的活动都与林格伦有关。由于林格伦故居正在整修,林格伦又长眠于她出生和成长的地方——瑞典南部的温麦比尔,代表团只好首先寻觅与林格伦的童心紧紧相连的斯德哥尔摩的林格伦作品人物主题公园。林格伦作品人物主题公园座落在一片金黄色的秋林之中,门口雕塑着一座林格伦坐式铜像。深凹的双眼,高挺的鼻梁,一束带卷的头发,慈祥而又端庄,手上捧着一本《长袜子皮皮》,沙发扶手上停落着一只鸽子。代表团每位成员都毕恭毕敬地与“童话外婆”合影留念。公园里面有林格伦生平陈列、林格伦图书陈列、儿童游乐场所。最令人惊喜的是,主题公园有一个以林格伦作品为内容的使儿童乐而忘返的童话世界。主题公园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绿白相间的小火车票,我们乘坐儿童列车驶向童话世界。随着列车的行进,我们如身临其境,面前一会儿一个童话故事的真情实景,充满情趣,有的惊险,有的刺激,有的幽默,有的欢乐,引人入胜。此时,我不禁想起,1971年,在瑞典文学院授予林格伦金质大奖章的授奖仪式上,瑞典文学院院士阿托尔·隆德克维斯特所说的一段话:“你在这个世界上选择了自己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属于儿童的,他们是我们当中的天外来客,而您似乎有着特殊的能力和令人惊异的方法认识他们和了解他们。瑞典文学院表彰您在一个困难的文学领域里所做的贡献,您赋予这个领域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心理学、幽默和叙事情趣。”主题公园成为这段话的最好注释。接着,我们来到了出版了林格伦第一部作品也是成名作的《长袜子皮皮》及林格伦工作了24年的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这是一个有着半个世纪历史的私人家族产业,以出版儿童读物为主业。公司设有总部和下属企业,总部员工20多人,下属企业130多人,并联络有一批自由撰稿人和85名画家。公司还拥有一个11万人的儿童读物俱乐部。公司除出版图书外,还生产明信片、广告牌和玩具娃娃等,玩具娃娃大多数在中国广东制作。1941年,林格伦7岁的女儿卡琳因肺炎住院,女儿请守在床边的林格伦每天晚上讲故事,有一天林格伦实在不知道讲什么好了,就问女儿,女儿随口说:“讲长袜子皮皮。”就是女儿这一瞬间想出来的名字,林格伦讲了一个奇怪的小姑娘的故事,先是给自己女儿讲,后来邻居的小孩也来了。看到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林格伦在1944年卡琳10岁时,写出来作为生日礼物赠给女儿。后来林格伦把稿子寄给瑞典最大的出版公司伯尼尔出版公司,却被退了回来,这次退稿成了伯尼尔出版公司有史以来后悔不已的最大失误。1945年,林格伦对故事作了一些修改后,以此参加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举办的儿童书籍比赛,《长袜子皮皮》获得一等奖,林格伦也从此一举成名,并与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结下不解之缘。后来林格伦担任公司儿童部主任,半天在公司上班,半天写作。当公司总裁听说中国客人来访,携夫人一起热情接待。我们参观了公司总部和林格伦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我把万里迢迢带到瑞典的中文版《林格伦作品集》首版的4册赠送给了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公司总裁回赠了《长袜子皮皮》、《吵闹村的孩子们》、《狮心兄弟》等3套林格伦原声录音CD盘。公司出版部经理苏珊娜女士高兴地举起拉米和舍格伦出版公司徽标和我们合影。瑞典王国文化部部长玛格特·乌格奥勒女士是瑞典林格伦基金会的会长。她在百忙中挤中午休息时间和我们亲切会见。宾主双方谈了几句就谈到林格伦这位“童话外婆”身上。当我把中文版《林格伦作品集》赠送给部长时,部长说:“林格伦是一位有国际影响的作家,儿童文学是很重要的文化形态,我已经建议瑞典国家议会增设一项全球性的儿童文学奖,每年评选一次,奖金为500万瑞典克郎(大致相当于450万元人民币)!”在临离开斯德哥尔摩市的时候,我冒雨去买了3个长袜子皮皮的玩具布娃娃,一个送给《林格伦作品集》的责任编辑,一个送给美术编辑,一个留给自己。现在,长袜子皮皮就挂在我的客厅里。每当我看到那个长着火红头发,梳着两条硬梆梆的大辫子,脸上长着很多雀斑、大嘴巴、蓝上衣,但因蓝布不够又加了一些红布条、一只长袜子棕色、一只长袜子黑色、穿的鞋比脚大一倍的皮皮(Pippi)时,我就会想起“童话外婆”林格伦,就会想起我们总算为中国成千上万个小读者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有益的事:为中国小读者“引进”了一批以“长袜子皮皮”为代表的北欧小朋友。“童话外婆”走了,但“童话外婆”的“皮皮”们会永远和我们做伴。(稿件来源:中华读书报)埃里希·凯斯特纳(ErichKastner)于1899年2月23日出生在德累斯顿这座当年撒克森王国的首府。他出生于普通人家,父亲是皮革工匠,母亲做一些家庭手工产品。埃里希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孩子。母亲自然把儿子变成自己唯一的生活内容:她可以为了儿子做任何事情,因为儿子应该生活得更好,儿子应该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凯斯特纳是西德战后的儿童文学之父。1957年获得德国重要的文学奖--毕希纳奖。1960年,他被授予安徒生奖,这是授予儿童文学作家的最高国际奖。在世界各地,提到德国儿童文学,埃里希·凯斯特纳的名字总是与格林兄弟的名字相提并论,后者出版了著名的《格林童话》。迄今为止,除凯斯特纳外,没有任何一位20世纪的德国儿童文学作家能够赢得这样的国际声誉。1927年,凯斯特纳作为剧评家来到德国首都柏林,并且在相当短的时间里,成为魏玛共和国最著名的青年知识分子之一。这一年,他的第一本儿童书在柏林的威廉出版社出版,这部名为《埃米尔擒贼记》、由瓦尔特·特里尔画插图的儿童小说立刻轰动世界,遂使凯斯特纳一举成为名扬国内外的儿童文学作家。凯斯特纳后来多次说过,他成为儿童文学作家纯属偶然。实际上,凯斯特纳在莱比锡时曾经为许多报纸撰写过文章,自1926年起,他也为家庭杂志《拜尔大众》撰稿。这个杂志有一个独立的副刊《克劳斯和克拉拉的儿童报》,而它的唯一编辑不是别人,正是埃里希·凯斯特纳!他当时已经积累了三年为孩子们写作的经验,并且以写儿童诗和儿童故事而小有名气,甚至还收到了许多儿童读者的来信。因此,任何大师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即使事后有很多人过于喜欢这么宣称。凯斯特纳很快又开始写作他的第二部儿童小说《小不点和安东》。鉴于世界经济危机,这部小说比他的第一部小说具有更强的社会批判效果。该书1931年出版,当年年底就由马克斯·莱因哈特的儿子戈特弗里德·莱因哈特搬上了舞台。翌年,一半幻想、一半超现实的滑稽童话小说《5月35日》出版。1933年,在纳粹党上台的前夕,《飞翔的教室》得以出版。此后,凯斯特纳在德国被禁止发表作品。他的书———只有《埃米尔擒贼记》例外———被从书店和图书馆的书架上撤了下来,烧成灰烬。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此后,凯斯特纳经历了他的第二个重要时期。在儿童文学方面,1949年是他很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凯斯特纳出版了两部儿童文学作品:《动物会议》和《两个小洛特》。《动物会议》是一个政治童话,各国之间应该和平相处是这个童话传达的信息。儿童小说《两个小洛特》是一个家庭故事,同时也是一出张冠李戴的喜剧,它敦促成年人遏制自己的利己主义思想,从而保证孩子们拥有幸福的童年。1957年,他出版了童年自传《在我是一个小男孩的时候》。六十年代他还出版了两部儿童小说:《袖珍男孩儿》和《袖珍男孩儿和袖珍小姐》,1974年7月29日,埃里希·凯斯特纳在慕尼黑去世。《埃米尔和三个孪生子》\o"查看图片"斯蒂文森(1850~1894),英国作家。生于爱丁堡建筑工程师家庭。当过律师。大学时期就开始写作。作品有游记《内河航程》(1878)和《驴背旅程》(1879)。1882年出版富于异国情调的惊险浪漫故事集《新天方夜谭》。他最著名的小说有《金银岛》(1883),叙述少年吉姆一行人去海上荒岛寻找海盗埋藏有财富的冒险故事。这部小说给作者带来巨大声誉,为后来大量的掘宝题材小说开了先例。以苏格兰为背景的小说《绑架》(1886)及其续篇《卡特琳娜》(1893)和《巴伦特雷的少爷》(1889)出色地表现了苏格兰民族特色。他还有一部具有独特风格的中篇小说《化身博士》(1886),探讨了人性的善恶问题,1889年斯蒂文森移居太平洋萨摩亚岛养病,创作了以岛民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岛上夜谭》(1893),赞扬了岛民的纯真和智慧,1894年因脑溢血病逝岛上。他是19世纪末新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他善于写新奇浪漫的事物,他笔下常出现具有高贵品质的贫民、流浪汉、孤儿的形象。但他着意追求艺术效果,忽视和避开反映社会重大矛盾。传记:家族从事灯塔生意,兼及铁路、桥梁。斯蒂文森父母身体状况不佳,在斯蒂文森一岁半的时候,他们雇了一位护士,叫做卡明。斯蒂文森说她比天使还要有耐心。卡明给斯蒂文森讲了大量传统(恐怖)故事,斯蒂文森常被吓破了胆,但他还是很喜欢卡明。斯蒂文森小时在学校总是呆不长,有时是因为与父母旅行,有时是因为他生病,有时是因为他在学校不愉快。他数学极好,拼写却不很行,就算他成为畅销书作家时,拼写还是有问题。斯蒂文森自小喜欢打扮,衣着文雅,礼貌繁复。16岁时,他进入爱丁堡大学,仍讲究穿着,愉悦自己。他把父亲资助的钱多花在酒吧里,妓女们给他外号为"天鹅绒衫"。21岁时,一次散步时,他告诉父亲,他不愿成为工程师。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说什么要从事文学,这只是懒惰的借口!随后,斯蒂文森发现了另一个大可焦虑的事——他开始怀疑宗教信仰。因父子两人多有争执,斯蒂文森旅行去表亲家。在那里,他看到了长他十二岁的女子COLVIN,后者把他带入文学圈子,成为他一生的好友。1876年,他遇到美国女子FANNY,比他长十岁,两人很快相恋。FANNY有一十八岁女儿,还有一个八岁的儿子LLOYD,与丈夫分居。FANNY回美国后,斯蒂文森称自己为“悲惨的鳏夫”,次年他买票去了美国。1880年,历经不少波折,两人终于成婚。FANNY拜见斯蒂文森的父母,写信给友人说:他(斯蒂文森的父亲)很好看,斯蒂文森远远不如。婚后,FANNY是斯蒂文森的护士,第一个读者,编辑。不过,斯蒂文森不总是听从他的意见。斯蒂文森常给继子LLOYD讲鬼故事,跟他一起画画。有一天他画了张地图,取名为宝岛,并编了个故事,这是他后来的文学名著宝岛的原型。LLOYD要求在故事里不能出现女人。后来宝岛出版时,斯蒂文森题献给他的继子LLOYD。有次,斯蒂文森读到凯特·格林纳威的《给孩子的生日之书》,他说:这是不错的童谣,而且,我不觉得很难写。随后他写了一系列小诗,后来结集成了《孩子的诗园》。他的继子LLOYD描述他:“他是一个再有意思不过的玩伴,那个冬天,他给了我无与伦比的快乐。”在“那个冬天,LLOYD有个自己小出版社,出了两本小书,斯蒂文森乐于供稿;斯蒂文森还为继子的玩具戏园涂画场景,安排角色。斯蒂文森给母亲写信道:FANNY是我的一切,她是我的妻子,兄弟,姐妹,女儿,还是亲爱的伴侣。1884年(?),他与亨利·詹姆斯见了一面,交谈文学见解。1885年,《孩子的诗园》出版,他题献给小时的护士卡明。斯蒂文森完成化身博士一稿时,FANNY不太喜欢,斯蒂文森把稿子烧毁,在之后的六天(一说三天)内另写了一个版本。斯蒂文森与妻子继子进行了很多旅行。一次旅行,他看见了高高的棕榈树,形容它们为“蔬菜里的长颈鹿”。在火鲁奴奴,斯蒂文森与国王KALAKAUA交好,又在社交圈子活跃——好久以来他因疾病基本不入社交圈——于是形容自己很享受为“饼干里的象鼻虫”。斯蒂文森与继子合作或为继子修改一系列小说。1894年,斯蒂文森突然去世,死因疑为中风。在LLOID的努力下,斯蒂文林最后被葬于他生前指定的VAEA山上。后来墓上立了碑文,其中一段是斯蒂文森自己最著名的诗歌《安魂曲》Underthewideandstarrysky,Digthegraveandletmelie.GladdidIliveandgladlydie,AndIlaidmedownwithawill.Thisistheverseyougraveforme:'Herehelieswherehelongedtobe;Hereisthesailor,homefromthesea,Andthehunterhomefromthehill.'圣-埃克絮佩里在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的一个传统的天主教贵族家庭.他是法国最早的一代飞行员之一,1921~1923年在法国空军服役。1926年加入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1943年参加盟军在北非的抗战。1944年他二战期间在执行一次任务时失踪,一去不回。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类的大地》问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重入法国空军。后辗转去纽约开始流亡生活。在这期间,写出《空军飞行员》、《给一个人质的信》、《小王子》(1943)等作品。《在沙漠中心》(选自他的代表作<<人类的大地>>第七章第六节)被选入语文初一下第22课。此文章讲述在1935年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沙漠之中,在各种求救求生措施均告失败后,濒临死亡的他却感到一种内心的平静,文章给人以内心的震撼。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法国作家。1900年6月29日生于里昂。他的家庭属于古高卢人榆树勇士部族的后裔。他的母亲是普罗旺斯人,因此他具有普罗旺斯人的血统。1904年他失去了父亲,成为孤儿,先后在蒙格雷和勒芒市被耶稣会所抚养。他在瑞士弗里堡上中学,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完成了学业。投考海军军官学校失败后,他参了军,在服兵役期问通过了飞行员合格证书。尝试过多种职业之后,他成了民航驾驶员,先后驾驶过邮运飞机和法航班机。当时飞行还是一件冒险的事情。一年以后他被委任为里奥德奥罗海湾朱比角的航空站指挥员。后来,圣-埃克絮佩里写的书使这个撒哈拉沙漠边缘中途着陆站的名字出了名。就是在那儿的木板屋里,他写下了第一部作品《南线邮航》。两年后,航线从大西洋一直延长到巴西,而后又延至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那时,穿越安第斯山脉(拉美)还不得不依靠非常原始的航具,飞机最高升限也达不到山的顶峰。这位富于想象的艺术家在《夜航》这本1931年荣获费米娜奖的小说中给我们描绘的正是这种航空技术刚开始使用的情景。就在这年的春天,他与出生在萨尔瓦多共和国的孔絮洛--索馨结婚。随后他又做了几年新闻工作,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并得以到许多国家和地区去旅行(如:西班牙、德国、北非、印度支那等)。1935年,他的西茂恩号飞机在撒哈拉大沙漠靠近利比亚边界的地方坠落。等待了漫长的三天之后,他和他的同事(指《在沙漠中心》一文中的普雷沃)被北非的贝督因人拯救了出来。在《人类的大地》里,他对这个悲惨的事件进行了详尽的记述,在《小王子》里也有某些暗示,如:“离人类聚居地千里之外的荒漠中”,飞行员出了事故。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圣-埃克絮佩里正在美国。他立即返回法国。1939年他应征入伍,并被任命为一个空军特别侦察中队的队长。他还积极参加法国抵抗运动。他成为法国崩溃的见证人,在《战时飞行员》这本书里他向我们叙述了那几个悲惨的星期里的感受和思考。停战后他又回到美国,在那里写下了《小王子》和《致一个人质的信》。英美联军在北非登陆后,圣-埃克絮佩里奔向阿尔及利亚,尽管他当时已经超过了年龄限制,可还是又服起了兵役。1944年7月31日,他为了拍摄法国南部的地面军事情况,为盟军着陆作准备,驾飞机从法国科西嘉岛起飞,去地中海及阿尔卑斯山上空执行空中侦察任务,结果没有返回,无论是飞机还是驾驶员的尸体都没有找到。时年44岁。由于他的死亡,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没能写完,后来以《堡垒》为题出版了这部著作的草稿。2000年5月,一名专业潜水员在马赛附近海底70米处发现了一架飞机残骸。两年前在同一地点,有渔民曾捞上来一个刻有“SAINT-EX(圣-埃克絮佩里)”字样的手镯。据潜水员说,飞机残骸散落在1公里长、400米宽的地带。结合那枚手镯并与其它42架在法国南部坠毁的P38飞机比照,判定这架只能是圣-埃克絮佩里曾驾驶的飞机。法国文化部宣布,圣-埃克絮佩里死于飞机坠毁。他的死因、过程和失事地点一直不明,成为历史悬案。直到1998年,一位渔民在马赛外海发现了一块飞机碎片,以及一只缠在海藻上的手镯,上面刻有圣-埃克絮佩里妻子的名字。2004年4月7日,法国文化部宣布,一个水下打捞小组在同一海域发现了一架双体P-38战机的残骸。打捞出水后,研究人员根据找到的飞机编号,终于确定这正是圣埃克絮佩里当年的座机。但机身上没有弹孔,螺旋桨也没有变形。圣-埃克絮佩里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如何会在晴朗的白天驾机失事,仍然是未解之迷。后来,德国的一名纳粹飞行员在2008年3月出版了《圣埃克絮佩里:最后的秘密》一书,将圣-埃克絮佩里的最后经历不再是秘密:该纳粹飞行员在1944年7月31日下午2:30分击落了一架德国P38飞机,飞行员没有跳伞。后来,他了解到,圣-埃克絮佩里就是在同一时间失踪的。成为作家之前,圣-埃克絮佩里是个飞行员、技师。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取材于他个人的经历。圣-埃克絮佩里主要是成人文学作家,但他有一部脍炙人口的儿童文学作品《小王子》深得全世界儿童的喜爱。书中主人公小王子为寻求爱、力量和知识遍游天上人间,作者用他那非凡的想像力、高超的艺术表现才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奇瑰多姿的画面,仿佛把读者带到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部作品自始至终洋溢着诗情画意,并向人们开启了儿童心灵世界之一隅。圣-埃克絮佩里开辟了许多新的富有诗意的主题,如:航空、沙漠、地球空间、星星、宇宙等,这是他的功绩。他创作的特点是,总是围绕着作品的核心,交替描写人物的行为和内心活动。(1900年,尼采逝世。在1900年,安德烈·纪德在布鲁塞尔一次会议上宣称:"当今文学土地的面貌可以说是一片沼泽。"1900年,圣-埃克絮佩里诞生。1900年6月29日,安托万·让-巴蒂斯特·玛丽·罗歇·德·圣-埃克絮佩里(AntoineMarieRogerdeSaint-Exupery)生于法国里昂市贝拉街8号(现为阿尔方斯-富歇街)。6月30号受洗礼。父母双方均系贵族血统。其父让·德·圣埃克絮佩里伯爵在安托万出生前后任保险公司检查员。其母玛丽·德·丰斯哥伦布乃普洛旺斯省贵族之女,性情温和,爱好艺术。1904年其父去世。其母携安东尼姐弟五人离家先后住到其姨妈和外祖母的祖传房产中。圣埃克絮佩里第一次乘火车旅行就对机械产生浓厚兴趣,梦想有朝一日能飞上天空。1909年,一家人迁居勒芒市,住在克洛-玛戈街21号。10月,圣埃克絮佩里进圣克鲁瓦圣母教会中学读书,他的父亲也曾就读于这所学校。学校里沉闷的气氛使爱好幻想的少年颇感压抑,被视为一个不守规矩的学生。1912年这年夏天,圣-埃克絮佩里经常徘徊于学校附近的安贝利欧机场。当年颇有名气的飞行员魏德林被圣埃克絮佩里的热情所感动。带着他第一次飞上天空。1914年,在圣克鲁瓦学校,安托万创办了一份班级报纸《高一之声》。他在班上写的一篇故事“一顶高礼帽的历险记”获得年级最佳作文奖。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母为参加护理伤员的工作,将圣埃克絮佩里兄弟二人送进蒙格雷中学寄宿。兄弟二人苦于森严刻板的约束,只待了一个学期便催促母亲将他们"从这个巫婆的巢穴里拯救了出来"。一家人随后卜居瑞士弗里堡。1917年6月,安托万高中毕业,成为业士。7月10日,他的弟弟弗朗索瓦死于关节炎。10月,圣-埃克絮佩里来到巴黎,准备报考海军军官学院,先后就读于博絮埃中学和圣路易中学。1919年投考海军军官学校。圣-埃克絮佩里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法文口试却只得了7分(满分为20分)。考题是:"阿尔萨斯省回归法国后,某人重返故里,将做何感想?"圣-埃克絮佩里无言以对,而且拒绝背诵其他"爱国主义的"陈词滥调。结果落第,转而进入美术学校攻读建筑艺术专业。1921年4月,圣-埃克絮佩里应征入伍,被编入斯特拉斯堡第二飞行大队,担任修理工。他省吃俭用凑齐学费去参加一民用航空公司的飞行训练,获飞机驾驶员合格证书。他首次驾机便险遭意外:由于发动机燃料系出现故障,升空不久便噼啪乱响,浓烟滚滚,好不容易才勉强着陆。在场的加尔德少校断言:"圣埃克絮佩里,看来你注定不会死在飞机上,否则你早没命了。"1922年10月,他获得军事飞行员合格证书。以少尉军衔编入第三十三飞行大队歼击机中队。驻扎卡萨布兰卡等地。1925年1月,在一次飞行事故中,圣-埃克絮佩里头部负伤,因此退役。由于未婚妻家长的反对,圣-埃克絮佩里放弃再次入伍的机会,留在巴黎,担任索雷汽车公司的推销员等职。经常在闲暇时间驾机飞行。他的想法是:"我酷爱这个行业……尤其是喜欢这种孤独寂寥的感受,只有上升到四千米的高空,与隆隆作响的发动机单独作伴时才会有这种感受。"1926年4月,由于朋友让·普雷沃的推荐,圣-埃克絮佩里的短篇小说《飞行员》在《银色之舟》杂志上发表。这年春天,圣-埃克絮佩里入法兰西航空公司任飞行教练。10月,圣-埃克絮佩里开始对写作和飞行产生双重的信心。他昔日的老师,博絮埃中学校长萨杜尔神甫发现了他的抱负和才能,遂将其介绍给拉泰戈埃尔航空公司。该公司开发部主任迪迪埃·多拉派其负责器材接收工作。1927年春,迪迪埃·多拉满足圣-埃克絮佩里"我想飞行"的要求,令其加入飞行员行列。圣-埃克絮佩里与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艾基安等人开辟了从法国南部的图卢兹到摩洛歌的卡萨布兰卡以及塞内加尔首府达喀尔的邮政航线。圣-埃克絮佩里由一个自由散漫的巴黎少年变成一个生活严整、热心事业的飞行家。这年10月,他被任命为朱比角(在今摩洛哥境内)中途站站长。在此后的一年半中,圣-埃克絮佩里忠于职守,成绩卓著。在这大西洋与撒哈拉沙漠的交接处,他与同伴们同舟共济,多次出色地完成了空难救险任务,并与当地土著摩尔人和西班牙殖民军打交道,体验了航空事业开拓者艰苦危险的生活。在此期间,他利用夜深人静的空闲,伏在两只汽油桶架着一块木板搭成的桌子上,写成了他的第一部文学杰作《南线邮航》。1928年3月,圣-埃克絮佩里回法国度假。后在布列斯特受短期训练后,他获得海军航空兵高级飞行员证书。年底,《南线邮航》由伽俐玛尔出版社出版,而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则奔赴南美洲重操飞行员的旧业。1929年10月,圣-埃克絮佩里受命拉泰戈埃尔公司所属的"阿根廷邮航"公司负责业务开发工作。再次与梅尔莫兹、吉约梅等人共事。1930年4月7日,圣-埃克絮佩里因担任朱比角中途站站长成绩突出荣获法国荣誉团骑士称号。6月22日,吉约梅驾机飞越安第斯山,在暴风雪中失踪。圣-埃克絮佩里多方搜寻营救,历时五天。6月30日,圣埃克絮佩里得知吉约梅已被人搭救,立即亲自将其接回。从事第二本书《夜航》的创作。书中主人公利维埃的原型即为拉泰戈埃尔公司开发部主任迪迪埃·多拉。1931年3月,"迪航"公司决策人之间发生分歧,迪迪埃·多拉辞去开发部主任职务,圣埃克絮佩里等人也随其去职。4月,与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结识的康素爱罗·森琴结婚。5月,重返非洲,担任卡萨布兰卡与艾基安港区间的飞行员。12月,《夜航》出版。安德烈·纪德亲自为该书撰写了序言。获"费米纳"文学奖。?1932年,他担任试飞员。在驾驶一架新式水中飞机时险些罹难。此后的七年间(直到二战爆发),圣埃克絮佩里主要住在巴黎,在风云突变的政治环境中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1933年圣-埃克絮佩里试写了一部电视剧本《安娜-玛丽》,但始终未能完成和发表。法国政府将各家航空公司合并,成立法兰西航空公司(简称"法航",AirFrance)。1934年受雇于"法航",负责业务宣传。到法国内外各地进行演讲游说。7月,出差到西贡。将《南线邮航》改写成电影剧本。并跟随摄制组到摩洛哥拍摄外景。在摄取空中镜头时充当"替身演员"。1935年1-5月,他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的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但由于飞机发生故障,迫降在开罗附近荒无人烟的沙漠中。圣埃克絮佩里与机械师让·普雷沃一起在绝望的情况下跋涉了五天五夜,被一支骆驼商队救出。1936年,圣-埃克絮佩里试图发明一种喷气式飞机。开始零星撰写《城堡》一书。1937年2月,驾驶自己的飞机从卡萨布兰卡直飞通布图(马里),进而与达喀尔-卡萨布兰卡航线沟通。3月,回到巴黎。4月,作为《不妥协报》和《巴黎晚报》特派记者前往马德里等地采访西班牙内战。1938年1月,经空军部批准,圣埃克絮佩里得以实施从纽约到火地岛(在拉丁美洲南端)的飞行计划。为此抵达纽约。2月15日,从纽约起飞,平安到达危地马拉。但从危地马拉起飞时,飞机栽到机场附近。圣埃克絮佩里负重伤(脑震荡,全身八处骨折)。飞机被摔毁。1938年3月,回到纽约养伤。创作小说《人类的大地》。随后重返法国。1939年2月,《人类的大地》在法国出版。圣-埃克絮佩里驾机到纳粹德国旅行。5月,《人类的大地》获法兰西学士院小说大奖。6月,《人类的大地》英文本在美国出版,书名为《风、沙与星星》,并很快成为畅销书。7月,随同吉约梅驾驶水上飞机去纽约试图打破穿越大西洋的飞行纪录。战争迫在眉睫。圣埃克絮佩里于8月26日火速从美国赶回巴黎。9月3日,法国向纳粹德国宣战。9月4日,圣-埃克絮佩里应征入伍,以上尉军衔任技术教官。11月,据医生诊断,圣-埃克絮佩里鉴于健康状况已不在应征之列,但他却想方设法终于当上了一名飞行员,开始在第三十三飞行大队第二中队执行空中战略侦察任务。此间创作了哲理童话《小王子》。1940年6月,受到空军部的嘉奖,获十字军功章。6月17日,法国败局已定,圣-埃克絮佩里随同所在部队被遣送到阿尔及尔。8月,圣-埃克絮佩里退役,到瓦尔省的姐姐家中小住,继续写作《城堡》一书。11月,取道葡萄牙和摩洛哥去美国。1941年,他侨居纽约,埋头从事文学创作。1942年2月20日,《战区飞行员》英文本在美国出版,书名为《飞向阿拉斯》。该书在美国占据"最佳畅销书"地位达半年之久。批评界认为这部小说"是民主人士对《我的奋斗》最有力的回击"。圣-埃克絮佩里博得"飞翔的康拉德"的美称。同年,小说法文版在法国出版。虽然已经删去了"希特勒是白痴"这句话,仍然被德国占领军当局查禁。11月,盟军在北非登陆后,圣埃克絮佩里在纽约发表广播讲话,呼吁法国人民团结战斗。1943年2月,《给一个人质的信》在纽约出版。4月,《小王子》出版。与此同时,书的作者却几经辗转到达阿尔及利亚,经过情真意切的恳求,获准加入他以前服役所在的部队————第三十三飞行大队第二中队。部队的美国指挥官为圣-埃克絮佩里的战斗热情所感动,破例批准这位远远超出空军飞行员年龄界限的名作家执行五次空中侦察任务。1944年7月31日早8时30分,圣-埃克絮佩里起飞执行他的第九次空中侦察任务。当他驾驶在法国土伦到马赛沿线飞行时候,迫降到2000米高空,被德国纳粹飞行员里佩特击毙。飞机残骸及他的遗体落海失踪。享年44岁。作品欣赏——《在沙漠中心》在这种没有水汽的地方,地上的热量很快就辐射完了。天气已经很冷了。我站起来走路,但很快我就哆嗦得受不了了。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我颤抖的手几乎抓不住电灯。我从前从不怕冷,而现在我却感到自己要冻死了,干渴产生的反应多奇怪啊!因为懒得在大热天带着我的橡胶雨衣,我把它扔在路上了。可如今风越刮越猛。我发现在沙漠里根本没有藏身之所。沙漠就像大理石那么光滑。在白天它不会为你提供一点阴凉,晚上只会让你在寒风中没有一点遮蔽。没有一棵树,一道篱笆,一块石头可以容我藏身。寒风就像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我只好团团转以躲避它的来犯。我躺下,又站起来。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得挨寒风的鞭打。我跑不动了,我再也没有力气了,我逃不出凶手的魔爪,我跪倒在地,脸埋在手心里,屠刀就在我头上!过了一会儿,我才清醒过来。我站起身,笔直朝前走去,身子一直颤抖着!我在哪儿?啊!我刚离开,我听见普雷沃的声音!是他的呼叫唤醒了我……我朝他走回来,一直哆嗦着,好像在不停地打嗝儿。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我已经缺水缺得太厉害了。前天,还有昨天我独自出去走了那么多路!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宁可死在内心的幻影里。那个十字架,那些阿拉伯人,那些灯。不管怎么说,它们开始引起我的注意。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我仍然跪在地上。我们随身还带了一点药品。一百克纯乙醚,一百克九十度的酒精和一瓶碘酒。我试着喝了两三口纯乙醚,那就好像我吞了刀子下去。之后我又喝了一点九十度的酒精,这下总算是把我的喉咙封住了。我在沙地上挖了一个坑,我躺在里面,然后再用沙子盖住身体。只有我的脸露在外面。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普雷沃不愿意把自己埋在沙子里,他宁可跺脚取暖。他错了。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但我自我感觉好过一点了。我感觉平静,一种超越了任何希望的平静。我身不由己地踏上旅程,面对星空被绑在贩奴船的甲板上。但我或许还不是很不幸……我不再感到寒冷,只要不动任何肌肉。于是,我忘了埋在沙子里的躯体。我不再动弹,永远都不会再感到痛苦。何况,说实在的,人受的苦还真不算多……在所有这些苦痛过后,剩下的就是疲倦和错乱的协奏了。一切都变成画册,变成有点残忍的童话故事……刚才,风驱赶着我四下乱窜,为了躲避它,我像困兽一样团团转。之后我感到呼吸困难:一个膝盖硌着我的胸膛。一个膝盖。我在天使的重负下挣扎。在沙漠里我从来都不是孤身一人。既然我现在不相信周围的一切,我不如缩在自己的躯壳里,闭上眼睛,不再动一根睫毛。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如果人体不能忍受三天不喝水,那可绝不是我的错。我过去没想到自己对水源竟是那么依赖,我没料到人的忍耐力竟是如此短促。我们以为自己可以笔直朝前方走去,以为人是自由的……我们没看见把我们拴在井上的绳索,它像脐带一样,把我们和大地肚子连在一起。谁多走了一步,谁就得死。除了你们的痛苦,什么我都不在乎了。不管怎么说,上天待我不薄。如果我能回去,我还会卷土重来。我需要生活。在城市里,已经没有人的生活了。我这里说的根本就不是飞行。飞机,它不是一个目的,而是一个工具。人们并不是为了飞机而去冒生命的危险,同样农人也不是为了犁铧才去耕种。通过飞机,人们可以离开城市和他们的会计师,可以重新找到农人的真谛。我们干的是人的工作,我们遇到的也是人的烦恼。我们接触的是风、星星、黑夜、沙漠和海洋。我们和大自然的力量斗智斗勇。我们期待黎明就像农人期待春天,我们期待中途站就像期待一片福地,我们在群星中寻找自己的真理。我不抱怨。三天来,我走了很多路,口干舌燥,在沙漠里寻找行踪,把露水当做希望。我力图找到我的同类,我忘了他们住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这才是活着的人的忧虑。我不能不认为它比在晚上找一家音乐厅要重要得多。我再也不能理解那些乘坐郊区火车的芸芸众生,他们自以为是人,然而他们却因承受着某种他们感觉不到的压力而沦为像蚂蚁一样的虫豸。当他们空闲的时候,他们用什么来填满他们那些荒唐而短促的礼拜日呢?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我觉得自己是中途站的农人。在郊区火车上,我感到的垂死的感受和在此地的感受大不相同!在这里,不管怎么说,我都是\t"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