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
本章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1、会计、财务会计的概念2、财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特点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4、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及会计要素的内涵。
第一章总论本章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一、有关概念(一)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本质可以因为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考察而有不同的表述。1、会计是一门计量技术。2、会计是使经管责任有所着落的手段。3、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孙铮)(二)财务会计的概念:是指主要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定期提供财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夏博辉)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一、有关概念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财务会计以企业外部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服务。
2、依据标准:财务会计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依据,提供的信息以统一的标准即公认的会计准则为依据;管理会计则是企业内部个性化需求的产物,提供的信息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3、提供信息的类型:财务会计主要以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作为加工对象,所生产的信息面向过去,以货币信息为主;管理会计则主要以预计企业要发生的和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为加工对象,所产生的信息面向未来,货币性和非货币行信息并重。4、所运用的程序和方法:财务会计的程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采用的方法是描述性方法;管理会计的程序没有规则可言,方法以分析法为主,有大量的数学模型。5、报告的形式和时间范围:财务会计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一定的期间(年,季,月)来编制,报告的形式较为固定;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报告形式也比较自由。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6、成本计算方法:财务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公认会计准则所采用的方法来进行的,采用的是全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管理会计领域成本计算的方法比较灵活,根据不同目的可选择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7、国际化内容: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主要研究各国不同的国际惯例,以致力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和趋同化;管理会计的国际化研究则是在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不要求实现协调化和趋同化。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是:(1)是现代会计两大基本内容,两者是同源而分流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都是为了决策。(3)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6、成本计算方法:财务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公认会计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二、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一)职能:核算(反映)与监督。预测、决策、控制等属于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二)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要达到的境地。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主要的学术流派:决策有用学派与经管责任学派。现在人们通常将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等同起来,因为财务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综合结果,是它的产品,人们通常使用的就是财务会计报告。我国基本准则是这样描述的: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二、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一、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首先应注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同时一般来说,一个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有时,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单独加以核算,并编制出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核算单位,也可以是一个会计主体。其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将所有者个人的财务收支与本单位发生的财务收支区分开来。再次,应将本单位的经济业务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业务区分开来。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一、基本前提(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由于持续经营假设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出的设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的基础,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二)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我国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也称为年报。为满足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要求企业按短于一年的期间编制财务报告。月、季、半年等称为中期。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年度可以是日历年度,也可以采用营业年度或其他,如农业国家采用从每年的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还有一些国家根据当地风俗习惯确定。另应注意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并不一定相同。美国的会计年度是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执行同样会计年度的还有日本。而美国公司还可以自行选择会计年度,以成立之日起计算,或从每年的1-12月计算为一个会计年度。世界上多数国家财政年度均采用日历年制,即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有些国家的财政年度采取跨日历年制,如英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从当年4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止;瑞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苏丹等,从当年7月1日起至下年6月30日止;美国、尼日尔、泰国从当年10月1日起至下年9月30日止。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年度可以是日历年度,也可以(四)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为了弥补货币量度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前提的具体化。考虑到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多地涉及外币,同时也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
本次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四)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财务会计的目标必须经由财务会计的特有程序和技术——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来完成。在现代财务会计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而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应全部列入财务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实际上要分两次进行:初次确认与再确认
(一)初次确认与再确认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财务会计的目标必须经由财务会计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确认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称为初次确认初次确认主要解决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户的设置和账簿的登记、核实和结账等问题。通过初次确认,企业经济业务信息则转化为账簿信息。第二次解决报表的披露问题,称为再确认因企业所有者一般是不可能直接审验有关账簿资料的,他们需要更浓缩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另外账簿资料是否账实相符还需要进一步判断。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确认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确认的标准为了做好会计的初次确认和再确认,应当遵循相关确认标准。不论是经济数据要输入复式簿记系统,还是在复式簿记系统中已加工到一定阶段的初始信息或已加工完毕的簿记信息要在报表上予以揭示,都必须符合确认标准,才能正式加以确认或再确认。相关确认标准包括基本确认标准和补充确认标准两类。
1、基本的确认标准基本的确认标准是基于会计核算系统的特点而形成的识别和决定初次确认与再确认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1)可用货币计量。(2)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性(3)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确认的标准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2、补充的确认标准由于财务会计实质上是关于有关经济主体经济利益的形成与分配情况的经济管理系统,会计确认的标准是有关利益主体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会计确认中,基本标准可以解决会计核算问题,但财务会计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还应该同时又是会计监督,因此,还需要可信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等标准来补充。(1)可信性。(2)合法性。(3)相关性。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2、补充的确认标准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计量财务会计实际上是一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的计量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经济数据的学科。会计确认必须与会计计量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不可分割的。(一)会计计量与货币计量会计计量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其转化为能用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信息,以便集中和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在会计计量中,主要的计量尺度是货币,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会计计量也需要非货币计量来辅助。如重量尺度、劳动尺度、长度尺度等等。由于货币在计量上的综合性,货币的普遍可接受性,使货币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计量走上了会计计量的舞台,并随着会计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主要的会计计量尺度。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计量尺度、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必须通过计量尺度、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来完成。1、计量尺度,一般是指衡量某事物或事项的数量关系的标准,如计量某事物或事项的价值的尺度是货币,计量长度的尺度是米尺,计量重量的尺度是秤,计量劳动量的主要尺度是时钟。这些计量尺度,在会计计量都用到了,只是在多数情况下,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尺度而已。货币使会计计量有了统一的计量尺度。2、计量单位:在货币的度量单位——计量单位上,不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流通货币(要解决记账本位币问题
),而且同一货币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购买力(解决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还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的问题)。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计量尺度、计量单位与计量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3、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指同一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表现。会计上的计量属性有五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要求,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计量会计要素的,必须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1)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取得时,为获得该资产并使其达到有效的使用状态之前所花费的合理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获得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3、计量属性(2)重置成本简单地说,资产的重置成本就是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类似资产时将支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4)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业务进行过程中可望变换成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或该现值减去为实现这一流入所需的现金流出的现值。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计量尺度既定为货币的情况下,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会计计量要素,它们的不同组合,将构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高级财务会计中将会学到。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等。(2)重置成本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三)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的前提,它决定某个数据能否当作会计事项记入账簿和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着重解决会计信息的定性问题。会计计量则是确认的结果,它决定己确认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如何按可信与相关的金额表现在证、账、表之上,着重解决财务会计中的定量问题。未经确认的经济数据不能(也不应当)进行计量,同样,没有会计计量,会计确认将失去意义。所以,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三)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例:1、(单选)以下有关计量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公平交易中按照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是公允价值B、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对资产的计量是历史成本C、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对负债的计量是历史成本D、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支付的款项金额的现值对负债的计量是历史成本2、(单选)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要求的是()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B、期末存货所使用的市价法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例:1、(单选)以下有关计量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答案:1、D2、B答案:1、D第四节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会计报表的根本的组件,是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的进一步归并与概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定义,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节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一、资产(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资产的成因是资产存在和计价的基础。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项的可能后果不能确认为资产,也没有可靠的计量基础。一、资产(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资产(2)第二、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一项财产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企业一般要拥有其所有权。特殊情况下,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若能够实际控制,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会计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资产不等于财产,分期付款获得的设备,在款项未付清前,不是企业的财产,但是企业的资产。资产也不等于物资。物资是有形的、有价值的实物,但资产不一定都有实物形态。原材料、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是企业的资产,专利权、场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同样也是企业的资产,但不是企业的物资。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强调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资产定义的一大改进,也是对资产作为经济资源这一本质属性的突出强调。按照这个规定,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都不能作为资产来核算和陈报。符合准则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资产(2)第二、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3)资产的分类:资产可按流动性(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有无实物形态、货币性等标准进行分类。资产的计价按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按实际成本确定入账。也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但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期末,应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预测各资产项目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即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如果一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那么,发生减值的那一部分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了,显然,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了,不计提减值准备,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资产(3)资产的分类:资产可按流动性(流动资产与非流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点:
1、是目前和过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债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经济业务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如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不是现时义务,不能将其作为一项负债入账。2、是在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无论是在现在支付,还是在未来某个时间支付,都要把它作为企业的负债处理。如,在未来某日要支付的借款利息,在目前虽未支付,但属于现时义务,应作为一项负债确认。3、是需要以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实债务大多数的情况下,要用现金进行清偿;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商品和其它资产或者通过提供劳务的方式进行清偿;有些负债还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或发行股票来转换。负债的确定性,表现在负债有确定的或可以估计的金额、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还日期。金额不确定或不可以估计的,或没有确切的受款人的,或没有确切的偿还日期的经济责任,只是一种“或有”的经济责任,是或有负债,不能入账,只能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反映。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二、负债符合准则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二、负债符合准则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2、企业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不能参入利润的分配。4、所有者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债权人不能。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资产评估增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第三、收入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与利得的比较:收入是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五、费用(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费用与损失的比较:费用是日常活动形成的,损失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
五、费用(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费用(2)与收入相对应,费用的特点在于:第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象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就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属于损失。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或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与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费用是资财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期。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费用(2)与收入相对应,费用的特点在于: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罚款支出等。在会计核算上我们将其列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例:(均为多选)
1、以下符合资产定义的是()A、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D、资产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E、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不属于资产2、以下符合负债定义的是()A、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B、履行负债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C、负债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D、履行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履行也要承担相应经济后果E、只要是一项现实义务,即使可能避免经济利益的流出的也是负债。例:(均为多选)1、以下符合资产定义的是()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属于企业的收入B、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C、收入只有在未来经济利益很有可能增加并且经济利益增加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D、收入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必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E、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可以是资产的增加,也可以是负债的减少4、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费用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B、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C、损失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属于会计准则定义的“费用”D、利得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但是不属于会计准则定义的“收入”E、营业成本属于费用,期间费用属于损失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5、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以下能够影响企业利润的有()A、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C、投资损益D、利得E、损失答案:1、ABCDE2、ABCD3、BCE4、CE5、ACDE5、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以下能够影响企业利润的多项选择题6、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2007年注会)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E.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答案】CE
【解析】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属于利得;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应计入资本公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可能是利得(如固定资产),可能是收入(如存货),故不能选入。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7、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2007年注会)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
【答案】D
【解析】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能够可靠计量属于资产确认的条件,不是资产的特征。单项选择题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1、客观性:又称为可靠性、可信性、真实性新基本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真实性是对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如果会计信息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会计工作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甚至会误导会计信息使用者,导致经济决策的失误。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做到三个方面:(1)真实反映;(2)正确核算,即正确运用会计原则和方法,会计信息应当能够经受验证;(3)对会计事项具有的不确定性应加以合理的估计。不存在重大谬误和主观偏见。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1、客观性:又称为可靠性、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相关性原则新基本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相关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能够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相关性原则所说的相关,是指与决策相关,有助于决策,如果会计信息提供以后,对经济决策没有什么作用,就不具有相关性。所以,评价会计信息的质量标准除了看是否真实客观,还要看所提供的信息是否能够满足各有关方面的信息需求。在客观性与相关性相互矛盾时,就应加以全面权衡。
根据相关性原则,会计工作在收集、加工、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应当考虑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要能够满足各方面具有共性的信息要求。对于特定用途的信息,不一定都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而可以采取其它形式提供。
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2、相关性原则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3、明晰性(可理解性)。新基本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原则(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相互可比、同一企业不同会计期信息可比)新基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3、明晰性(可理解性)。请判断,下列哪些做法违背了可比性原则的要求:(1)鉴于企业执行新的会计制度,对原材料计提跌价准备;(2)鉴于利润计划完成情况不佳,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加速折旧法改为直线法;(3)鉴于某项专有技术已经陈旧,将其账面价值一次性核销;(4)鉴于某固定资产经改良性能提高,决定延长其折旧年限;(5)鉴于某投资企业发生重大亏损,将该投资由权益法改为成本法核算;(6)因专利申请成功,将已计入前期损益的研究与开发费用转为无形资产成本;(7)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全部予以转回;(8)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请判断,下列哪些做法违背了可比性原则的要求:(1)鉴于企业执(1)属于会计法规的变化,(3)、(4)、(8)属于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违背了可比性原则要求的是(2)、(5)、(6)、(7)。解析: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改变会计政策不违背可比性原则:一是有关法规发生变化要求企业改变会计政策;二是改变会计政策后能够更恰当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1)属于会计法规的变化,(3)、(4)、(8)属于改变会计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新基本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里所讲的形式是指法律形式,实质是指经济实质。有时,经济业务的外在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核算,而要反映其经济实质。比如:法律可能写明,商品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买方,但事实上卖方仍享有该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如果不考虑经济实质,仅看其法律形式,就不能真实反映这笔经济业务对企业的影响。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典型例子有①融资租赁;②收入确认;③售后租回;④关联方关系判断;⑤合并会计报表编制;⑥应收债权出售。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6、重要性原则新基本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重要性原则指在选择会计方法和程序时,要考虑经济业务本身的性质与规模,根据特定的经济业务对经济决策影响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如果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情况,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就不需要单独反映和提示。或者一笔经济业务的金额在收入、费用或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就可以采用较为简单的方法和程序核算,甚至不一定严格采用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反之,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6、重要性原则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7、谨慎性原则新基本准则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谨慎性原则是指在存在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作出判断时,保持必要的谨慎,以不高估资产或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费用。对于可能发生的损失或费用,应当加以合理估计。企业经营存在风险,实施谨慎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加以合理的估计,就能在风险发生之前化解风险,并防范风险,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有利于保护所有者和债权人的利益,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当然,谨慎原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提取各种准备,否则,就属于谨慎原则的滥用。8、及时性。新基本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包括及时记录和及时报告两个方面。两者应很好地统一起来。
第五节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7、谨慎性原则例:1、(单选)从质的方面分析会计事项的重要性时,正确的评价是()A、对收入产生影响的项目是重要项目B、对成本费用产生影响的项目是重要项目C、对资产负债产生影响的项目是重要项目D、对决策产生影响的项目是重要项目
2、(多选)根据“可靠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做到()A、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B、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C、如实反映交易事项的真实面目D、准确反映企业信息的完整E、会计信息能够及时提供例:1、(单选)从质的方面分析会计事项的重要性时,正确的评价1、D2、BCD1、D财务会计财务会计第一章总论
本章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1、会计、财务会计的概念2、财务会计的职能与目标、特点3、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4、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5、会计要素、会计计量属性重点掌握会计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及会计要素的内涵。
第一章总论本章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一、有关概念(一)会计的概念:会计的本质可以因为从不同侧面对其进行考察而有不同的表述。1、会计是一门计量技术。2、会计是使经管责任有所着落的手段。3、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4、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对一个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孙铮)(二)财务会计的概念:是指主要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定期提供财务信息的对外报告会计。(夏博辉)
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一、有关概念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1、服务对象:是两者的根本区别。财务会计以企业外部使用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管理会计为企业的内部管理当局服务。
2、依据标准:财务会计严格遵守一定的规范和依据,提供的信息以统一的标准即公认的会计准则为依据;管理会计则是企业内部个性化需求的产物,提供的信息不受公认会计准则的约束。3、提供信息的类型:财务会计主要以已完成或已发生的交易和事项作为加工对象,所生产的信息面向过去,以货币信息为主;管理会计则主要以预计企业要发生的和企业未来的经济行为为加工对象,所产生的信息面向未来,货币性和非货币行信息并重。4、所运用的程序和方法:财务会计的程序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采用的方法是描述性方法;管理会计的程序没有规则可言,方法以分析法为主,有大量的数学模型。5、报告的形式和时间范围:财务会计按照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以一定的期间(年,季,月)来编制,报告的形式较为固定;管理会计提供的报告不受固定期间的限制,报告形式也比较自由。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企业财务会计的特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6、成本计算方法:财务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公认会计准则所采用的方法来进行的,采用的是全部成本法(制造成本法);管理会计领域成本计算的方法比较灵活,根据不同目的可选择变动成本法、作业成本法等。7、国际化内容:财务会计的国际化主要研究各国不同的国际惯例,以致力于国际会计的协调化和趋同化;管理会计的国际化研究则是在跨国经营活动的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不要求实现协调化和趋同化。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联系是:(1)是现代会计两大基本内容,两者是同源而分流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源于同一母体,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会计系统的有机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补充。(2)最终目标相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同,共同为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和经营目标服务,都是为了决策。(3)分享部分信息。管理会计所需的许多资料来源于财务会计系统,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对财务会计信息进行深加工和再利用,因而受到财务会计工作质量的约束。6、成本计算方法:财务会计领域中成本的计算是严格按照公认会计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二、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一)职能:核算(反映)与监督。预测、决策、控制等属于管理会计的基本职能。(二)目标财务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会计工作要达到的境地。目前理论界存在两种主要的学术流派:决策有用学派与经管责任学派。现在人们通常将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等同起来,因为财务会计报告是财务会计的综合结果,是它的产品,人们通常使用的就是财务会计报告。我国基本准则是这样描述的:我国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第一节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二、财务会计的基本目标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一、基本前提(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首先应注意,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个法律主体可以有多个会计主体(如分公司、车间),一个会计主体也可以有多个法律主体(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同时一般来说,一个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有时,为了内部管理的需要,也对企业内部的部门单独加以核算,并编制出内部会计报表,企业内部划出的核算单位,也可以是一个会计主体。其次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将所有者个人的财务收支与本单位发生的财务收支区分开来。再次,应将本单位的经济业务与其他单位的经济业务区分开来。第二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基础一、基本前提(二)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如果可以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并在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作相应披露。
由于持续经营假设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出的设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缩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持续经营是企业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的基础,也是企业会计处理方法与程序保持稳定的条件。(二)持续经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在会计分期前提下,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我国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每个季度提供一次财务会计报告。由于会计分期,产生了当期与其它期间的差别,从而出现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递延、预提、待摊这样的会计方法。最常见的会计期间是一年,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按年度编制的财务会计报表也称为年报。为满足人们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也要求企业按短于一年的期间编制财务报告。月、季、半年等称为中期。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三)会计分期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年度可以是日历年度,也可以采用营业年度或其他,如农业国家采用从每年的4月1日到第二年的3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还有一些国家根据当地风俗习惯确定。另应注意会计年度与财政年度并不一定相同。美国的会计年度是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日,执行同样会计年度的还有日本。而美国公司还可以自行选择会计年度,以成立之日起计算,或从每年的1-12月计算为一个会计年度。世界上多数国家财政年度均采用日历年制,即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有些国家的财政年度采取跨日历年制,如英国、加拿大、日本、印度等,从当年4月1日至下年的3月31日止;瑞典、孟加拉国、巴基斯坦、苏丹等,从当年7月1日起至下年6月30日止;美国、尼日尔、泰国从当年10月1日起至下年9月30日止。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年度可以是日历年度,也可以(四)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为了弥补货币量度的局限性,要求企业采用一些非货币指标作为会计报表的补充。在我国,要求采用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是对货币计量这一会计前提的具体化。考虑到一些企业的经营活动更多地涉及外币,同时也规定,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也可以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在境外设立的中国企业向国内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二、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
本次新准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不再作为一般原则(四)货币计量及币值不变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财务会计的目标必须经由财务会计的特有程序和技术——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来完成。在现代财务会计中,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一、会计确认
会计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辨认应输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数据,确定这些数据应加以记录的会计对象的要素,进而确定已记录和加工的信息是否应全部列入财务会计报表和如何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的过程。会计确认实际上要分两次进行:初次确认与再确认
(一)初次确认与再确认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财务会计的目标必须经由财务会计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确认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题,称为初次确认初次确认主要解决原始凭证的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账户的设置和账簿的登记、核实和结账等问题。通过初次确认,企业经济业务信息则转化为账簿信息。第二次解决报表的披露问题,称为再确认因企业所有者一般是不可能直接审验有关账簿资料的,他们需要更浓缩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另外账簿资料是否账实相符还需要进一步判断。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会计确认第一次解决会计的记录问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确认的标准为了做好会计的初次确认和再确认,应当遵循相关确认标准。不论是经济数据要输入复式簿记系统,还是在复式簿记系统中已加工到一定阶段的初始信息或已加工完毕的簿记信息要在报表上予以揭示,都必须符合确认标准,才能正式加以确认或再确认。相关确认标准包括基本确认标准和补充确认标准两类。
1、基本的确认标准基本的确认标准是基于会计核算系统的特点而形成的识别和决定初次确认与再确认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1)可用货币计量。(2)符合会计要素的定义与特性(3)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确认的标准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2、补充的确认标准由于财务会计实质上是关于有关经济主体经济利益的形成与分配情况的经济管理系统,会计确认的标准是有关利益主体博弈均衡的结果。在会计确认中,基本标准可以解决会计核算问题,但财务会计不仅仅只是会计核算,还应该同时又是会计监督,因此,还需要可信性、合法性和相关性等标准来补充。(1)可信性。(2)合法性。(3)相关性。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2、补充的确认标准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计量财务会计实际上是一门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的计量符合会计要素定义的经济数据的学科。会计确认必须与会计计量结合起来才有意义,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是不可分割的。(一)会计计量与货币计量会计计量是指在企业会计核算中对会计对象的内在数量关系加以衡量、计算和确定,使其转化为能用货币表现的财务信息和其他有关的经济信息,以便集中和综合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在会计计量中,主要的计量尺度是货币,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会计计量也需要非货币计量来辅助。如重量尺度、劳动尺度、长度尺度等等。由于货币在计量上的综合性,货币的普遍可接受性,使货币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计量走上了会计计量的舞台,并随着会计技术的发展,逐步成为主要的会计计量尺度。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会计计量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计量尺度、计量单位与计量属性会计计量必须通过计量尺度、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来完成。1、计量尺度,一般是指衡量某事物或事项的数量关系的标准,如计量某事物或事项的价值的尺度是货币,计量长度的尺度是米尺,计量重量的尺度是秤,计量劳动量的主要尺度是时钟。这些计量尺度,在会计计量都用到了,只是在多数情况下,货币是主要的计量尺度而已。货币使会计计量有了统一的计量尺度。2、计量单位:在货币的度量单位——计量单位上,不仅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流通货币(要解决记账本位币问题
),而且同一货币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购买力(解决采用名义货币单位还是一般购买力货币单位计量的问题)。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二)计量尺度、计量单位与计量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3、计量属性计量属性是指同一计量对象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表现。会计上的计量属性有五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我国《基本会计准则》要求,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计量会计要素的,必须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1)历史成本是指资产取得时,为获得该资产并使其达到有效的使用状态之前所花费的合理的现金数额或其他等值。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获得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3、计量属性(2)重置成本简单地说,资产的重置成本就是资产的现行再取得成本。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类似资产时将支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4)现值是指资产在正常业务进行过程中可望变换成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或该现值减去为实现这一流入所需的现金流出的现值。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5)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在公平交易中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金额。在计量尺度既定为货币的情况下,计量单位和计量属性是非常重要的会计计量要素,它们的不同组合,将构成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在高级财务会计中将会学到。如历史成本/名义货币,历史成本/不变购买力货币单位,现行成本/名义货币计量模式等。(2)重置成本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三)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相互联系、相互依赖。在会计核算中,会计确认是会计计量的前提,它决定某个数据能否当作会计事项记入账簿和列入财务会计报表,着重解决会计信息的定性问题。会计计量则是确认的结果,它决定己确认的会计数据和会计信息如何按可信与相关的金额表现在证、账、表之上,着重解决财务会计中的定量问题。未经确认的经济数据不能(也不应当)进行计量,同样,没有会计计量,会计确认将失去意义。所以,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总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两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第三节会计确认与会计计量(三)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例:1、(单选)以下有关计量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A、在公平交易中按照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是公允价值B、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对资产的计量是历史成本C、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对负债的计量是历史成本D、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支付的款项金额的现值对负债的计量是历史成本2、(单选)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原则要求的是()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个别计价法B、期末存货所使用的市价法C、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平均法例:1、(单选)以下有关计量属性表述不正确的是()答案:1、D2、B答案:1、D第四节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构成会计报表的根本的组件,是账户所记录的经济内容的进一步归并与概括。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项。会计要素是设定会计报表结构和内容的依据,也是进行确认和计量的依据。对会计要素加以严格定义,就能为会计核算奠定坚实的基础。第四节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最基本的组成部一、资产(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产都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获得的。资产的成因是资产存在和计价的基础。未来的、尚未发生的事项的可能后果不能确认为资产,也没有可靠的计量基础。一、资产(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资产(2)第二、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一项财产要作为企业的资产予以确认,企业一般要拥有其所有权。特殊情况下,企业虽然对其不拥有所有权,但若能够实际控制,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会计上,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也应当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资产不等于财产,分期付款获得的设备,在款项未付清前,不是企业的财产,但是企业的资产。资产也不等于物资。物资是有形的、有价值的实物,但资产不一定都有实物形态。原材料、设备、厂房等有形资产是企业的资产,专利权、场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同样也是企业的资产,但不是企业的物资。
第三、资产能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强调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是资产定义的一大改进,也是对资产作为经济资源这一本质属性的突出强调。按照这个规定,企业的一些已经不能带来经济利益流入的项目,都不能作为资产来核算和陈报。符合准则规定的资产定义的资源,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资产: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资产(2)第二、必须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产(3)资产的分类:资产可按流动性(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有无实物形态、货币性等标准进行分类。资产的计价按新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一般按实际成本确定入账。也可以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但采用其他计量属性时,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期末,应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预测各资产项目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情况,各项资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规定提取相应的减值准备。即期末采取成本与市价孰低的原则计价。如果一项资产已经发生了减值,那么,发生减值的那一部分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了,显然,已经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了,不计提减值准备,就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资产(3)资产的分类:资产可按流动性(流动资产与非流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点:
1、是目前和过去经济活动所形成的当前债务企业预期在将来要发生的经济业务产生的债务,不能作为会计上的负债,如企业与供货单位签订的供货合同,不是现时义务,不能将其作为一项负债入账。2、是在将来要支付的经济责任无论是在现在支付,还是在未来某个时间支付,都要把它作为企业的负债处理。如,在未来某日要支付的借款利息,在目前虽未支付,但属于现时义务,应作为一项负债确认。3、是需要以现金或其它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现实债务大多数的情况下,要用现金进行清偿;在有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商品和其它资产或者通过提供劳务的方式进行清偿;有些负债还可以通过举借新债或发行股票来转换。负债的确定性,表现在负债有确定的或可以估计的金额、有确切的受款人和偿还日期。金额不确定或不可以估计的,或没有确切的受款人的,或没有确切的偿还日期的经济责任,只是一种“或有”的经济责任,是或有负债,不能入账,只能在财务会计报表附注中反映。二、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二、负债符合准则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认为负债: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符合负债定义和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负债定义、但不符合负债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
负债的分类:按偿还期长短分为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二、负债符合准则规定的负债定义的义务,在同时满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相对于负债而言,具有以下特点:
1、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
2、企业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3、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负债不能参入利润的分配。4、所有者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债权人不能。三、所有者权益(1)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资产评估增值、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
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所有者权益金额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所有者权益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符合收入定义和收入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收入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收入是从企业日常活动中产生的;第二、收入可能表现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也可能同时引起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第三、收入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与利得的比较:收入是日常活动形成的,利得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四、收入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五、费用(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费用与损失的比较:费用是日常活动形成的,损失是非日常活动形成的。
五、费用(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费用(2)与收入相对应,费用的特点在于:第一、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而不是从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象固定资产清理损失就不是日常活动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属于损失。第二、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也可能引起负债的增加,或同时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第三、费用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与成本是两个并行使用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是相对于一定的产品而言所发生的费用。费用是资财的耗费,它与一定的会计期间相联系,而与生产哪一种产品无关;成本与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或商品相联系,而不论发生在哪一期。符合费用定义和费用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费用(2)与收入相对应,费用的特点在于: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处置固定资产收益、罚款支出等。在会计核算上我们将其列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利润项目应当列入利润表。
六、利润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例:(均为多选)
1、以下符合资产定义的是()A、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源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C、资产是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D、资产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E、不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资源不属于资产2、以下符合负债定义的是()A、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B、履行负债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C、负债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D、履行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不履行也要承担相应经济后果E、只要是一项现实义务,即使可能避免经济利益的流出的也是负债。例:(均为多选)1、以下符合资产定义的是()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A、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属于企业的收入B、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C、收入只有在未来经济利益很有可能增加并且经济利益增加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D、收入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必然表现为资产的增加E、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增加可以是资产的增加,也可以是负债的减少4、以下表述错误的是()A、费用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其结果是所有者权益的减少B、费用是企业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C、损失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属于会计准则定义的“费用”D、利得导致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但是不属于会计准则定义的“收入”E、营业成本属于费用,期间费用属于损失3、以下表述正确的是()5、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以下能够影响企业利润的有()A、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B、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经济利益C、投资损益D、利得E、损失答案:1、ABCDE2、ABCD3、BCE4、CE5、ACDE5、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以下能够影响企业利润的多项选择题6、下列各项中,属于利得的有()。(2007年注会)
A.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
B.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
C.处置固定资产产生的净收益
D.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
E.以现金清偿债务形成的债务重组收益
【答案】CE
【解析】出租无形资产取得的收益,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不属于利得;投资者的出资额大于其在被投资单位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金额,应计入资本公积。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公允价值的差额,可能是利得(如固定资产),可能是收入(如存货),故不能选入。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7、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2007年注会)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
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冶金工程高炉课程设计
- 现代服务业管理(课件)
- 《电脑资料表示法》课件
- 多功能电子锁课程设计
- 锅炉设备课程设计
- 锅炉报警系统课程设计
- 锅炉安装工艺课程设计
- 钢结构课程设计自我总结
- 钢结构次梁课程设计
- 钢结构期末课程设计
- GB/T 34676-2017儿童房装饰用内墙涂料
- DB34T 4164-2022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
- 《小学趣味语文》PPT课件(优秀)
- 青花扎染艺术节活动策划中国风PPT模板
- OGSMT运用指南-课件
- 中级计量经济学-试题题库
- (完整word版)软件设计说明编写指南(438B)
- 《表观遗传学》-教学课件
- 关于“问题学生的教育管理”主题班会-课件(班主任培训课件)
- 《互联网金融概论》第一章概论课件
- 恙虫病护理查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