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九篇_第1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九篇_第2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九篇_第3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九篇_第4页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长征》教学设计优选九篇《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教材分析】《长征》是毛主席饱含胜利的喜悦和革命热情所创作的一首七律。作者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革命主义气概。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学情分析】由于时间的关系,长征这一段历史,不但是学生,连我们很多年轻人都已经产生了距离感,特别是作为广东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在富足的生活中甚至产生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不能试图通过这一节课,就让学生感到红军长征所表现出来的不朽。教学时应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情感,辅以必要的课外课程资源,与文本相辅相成,从而引发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产生情感的共振,以推动学生对诗歌的深层次的感悟。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设计理念】1.为了能使课堂教学更有效,首先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拉近与文本距离。课前可让学生利用联网对长征资料进行收集。课上可让学生汇报对长征的印象,对诗意的理解,从而确定了教学的走向和纵深度,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课堂的实效。2.诗作为浓缩生活的一种文学作品,它的内涵往往是要用心去意会的。好的东西是不可能言尽的,在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意会可以不言传。本课教学只要求学生大致了解诗意,而不是逐字逐句去解释。更主要的是紧扣诗眼,咀嚼涵咏,抓住“难”“不怕”“寒”“暖”和“喜”等词,紧扣诗歌的特点,凸现出语文味。以领悟情感为主线,当学生真正进入到文本背后去发现、去体会语言文字之背后作者那大无畏的豪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2.认读三个生字,理解重点词的意思,了解诗歌的大意。能力目标:继续培养抓住诗眼去品悟诗歌语言的精妙,从而体会思想感情。情感目标:体会红军长征战胜种种艰难险阻,感受毛泽东和红军将士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2.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交流信息,激情引入1.对长征你有哪些了解?可以结合自身收集的信息说一说。(师生交流信息)教师出示:这是一次可歌可泣的远征,这些千千万万青年人经久不衰的热情、始终如一的希望、令人惊诧的革命乐观情绪,像一把烈焰,贯穿着这一切,他们不论在人力面前,大自然面前,上帝面前,甚至死亡面前都绝不承认失败??所有这一切以及还有更多的东西,都体现在现代史上无与伦比的一次远征的历史中了。??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2.长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教师激情引入:同学们,今年是20XX年,75前的XX月,中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一件气吞山河的壮举。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一年的时间里红这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经受无数次考验,当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毛泽东写下了《长征》这首壮丽的诗篇。二.整体感知,了解诗意1.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谁来把诗句读一读。提示:“等闲、逶迤、磅礴、云崖、泥丸、岷山”的写法和读音。2.五年级了,谁能说说有什么方法理解诗句。(如:问同学,上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看看注释,连词成句等等。)3.学生利用方法自学,了解诗歌大意。三.咬嚼诗眼,品悟诗蕴1.读第一句:谁能用一个字说明红军长征是怎样的?(难!)红军面对这些难怕是不怕?(不怕)板书:难不怕2.再往下读:哪些重点词语让你感受到了长征的“难”和红军的“不怕”。1)引导学生装抓住:“逶迤”“磅礴”“寒”“千里雪”等重点词语理解“难”。2)引导学生抓:“细浪”“泥丸”“喜”“心开颜”等词体会红军的“不怕”3)这所有的一切所一句诗来概括是什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3.把自身的理解带进诗句,诵读全诗。四.引领提升,直入诗魂1.这些词语是如何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呢?“逶迤”“磅礴”“寒”“千里雪”??“细浪”“泥丸”“喜”“心开颜”2.体会五岭的“难”1)教师当场院板画。问哪一个是五岭,哪一个是乌蒙。2)乌蒙磅礴,给磅礴换一个词?你知道乌蒙山有多高吗?4200多米。如果拿我们现在这六屋教学楼来比的话。他相当于800多层。你想要爬上去有多难。你再读。3)五岭连绵数千里呀!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细浪?乌蒙山高4200多米,为什么在红军眼里是泥丸?你能会到什么?4)把这种感情送到诗句中读一读。多么豪迈的一件事,对着大家大声读。5)同学们,要是平时,翻过几座大山已属艰难,况且还有敌军的围追堵截(教师出资料)前有阻击,后有追兵,天上不有敌人的飞机。6)看完资料,学生谈理解,教师点拨,学生读第二句诗。引导读出自身的感觉:轻松,悲壮,无畏。豪迈。7)如果你是红军你如何对敌人读这一句诗。面对这万水千山的困难你如何读。对着自身无畏的红军兄弟你又将如何读。3.教师小结:在漫漫长征路上,不但有枪林弹雨,还有急流险滩、雪山草地,更有饥饿、寒冷、疾病等等难以想象到的困难。“难吗?(难)可红军却把它当作平平常常的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请读出红军做出的坚定的回答。生读第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难、平常)(字体比上一次板书大一倍)4.深入感悟“暖”1)读读第3句,你发现了什么?(有一对反义词:云崖暖,铁索寒。)2)(师介绍故事。)1935年XX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向云南进发。面对金沙江的悬崖峭壁、滚滚江水,红军战士按照毛主席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的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60多人,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到处是歌声和欢笑声:“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捡到了几双烂草鞋呗!”3)知道这个背景资料,你又会怎么读?(生读)4)请两位学生读资料对话,再谈体会。出示对话:“我们一过江,就把蒋介石几十万大军甩到后边了!”“蒋介石跟在后面得到了什么呢!”捡到了几双烂草鞋呗!”5)你读得很轻快,你为什么这样读?6)创设不同情境读这一句我们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面对穷凶恶极的敌人,面对险要重重的金沙江,我们不费一枪一弹胜利了(读)──金沙水投井下拍云崖暖5.深入感悟“寒”1)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心头暖洋洋的,我们再来看泸定桥。(出示泸定桥图片──十三根铁链高悬河面图)2)你有什么感受?可以用个词来表达。(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惊心动魄、望而生畏……)3)引导学生把这种感受送到诗句中读一读。4)影像再现,突破难点。真的是望而生畏,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中吧!(放电影《飞夺泸定桥》的片段)5)看了这段录相,你想说什么话?用一个词也行。(惊险悲壮、高度概括、心惊肉跳,胜利不属于这支队伍,还会属于谁呢?)6)出示资料,学生深刻领会思想感情。1934年十月,一支军队开始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闻的长征,当时没有人能想到,这一走,竟然走了13个月零2天,这一走,走了25000里。最小的战士只有十一.二岁,长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一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渡过24条河流,走600里荒芜人烟的茫茫草地,经过11个省份,前进的代价是生命,路上行军一共368天,总长25000里的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其中100多天是与围追堵截的敌人战斗。??《长征记》红一军团编1936年XX月预旺堡7)再次引领学生感情朗读面对这寒光闪闪的铁索桥,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面对那些残暴的敌人,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望着铁索上的鲜血,面对牺牲的战友,我们读??大渡桥横铁索寒(8)升华感情:同学们,现在你们明白,这个寒仅仅是我们强渡大渡河时,气温那寒冷吗?寒,这是因为我们战士在这里洒过鲜血,寒是因为我们的战友在此长眠,但红军战士没有白白的牺牲,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人民会永远记住的,这些在大渡河上牺牲的这些战士们。这么艰难的事红军战士还是平常地对待。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面对千回百折的长征,红军做出了坚定的回答。??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板书:难不怕(字体更大一些)6、体会“喜”(1)“喜”的是什么?喜从何来?(喜的是他们已红走过了岷山和一望无际的草地。因为他们只要走出岷山,就可以胜利地会师了。喜的是他们在一路上夺取了种种关卡,非常开心,战胜了敌人。摆脱敌人之喜。离解放中国的目标又近了一步。)。(2)这一切怎么不令红军欣喜若狂呢。把红军所有的喜悦通过你的声音释放出来吧!先练练,你可以站起来读,加上手势读,也可以找你的同伴一起读(3)全班同学一起来,抒发红军的喜悦之情。五.即兴练笔,激荡诗情1、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惊心动魄,激动人心的远征,它必将永远铭刻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点击课件视频)在20XX年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栏目,其中有一项奖,他不是颁给了某一个人,而是颁给了一种精神,一个群体。这种精神叫长征,这个群体叫红军。很可惜,这个奖没有颁奖词。2、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让你来红军战士写颁奖词,你想对自身,或是想对红军的先烈们说些什么呢?3、学生练笔。4、学生配乐读自身的颁奖词。总结:是啊,神仙也难过的雪山拦不住他们,绵延几千里的五岭峰,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拦不住他们,激流峭壁的金沙江,寒气逼人的铁索桥拦不住他们,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不上他们,因为他们的名字叫红军!(配乐齐背全诗,结束。)六.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全诗。2、誊写小练笔到作文本上。《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学习目标1.认识“礴”等3个生字。会写“丸”等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诗句意思,能联系重点词语体会诗歌的感情。3.初步理解诗歌有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手法的巧用。课前准备1.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毛泽东主席的相关资料。2.准备有关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巧渡泸定桥的录像。3.准备“长征组歌”中的歌曲《七律·长征》。第一课时通过查找相关资料,初步感知诗歌内容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诵读品悟,领略诗境1.听一听《长征组歌》中的段落,谈一谈你所了解的长征。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初步渗透与本诗歌相关的知识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考虑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播放长征歌曲,以唱配诵,以唱带诵讨论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学习和发扬长征精神,磨炼意志,培养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七律˙长征》教学设计篇三董亚君,20XX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小学语文青年教师,先后任职于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济南市北坦小学。曾获得济南市高新区凤凰路学校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爱语文,爱阅读,坚信教育的本质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学为主体细读品味------《七律˙长征》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高屋建瓴,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它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全篇的纲领。"不怕"两字,回答响亮,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万水千山"以静写动,以艰难险阻为主体,展现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学习目标】1.正确拼读本课词语,会写"崖、岷、丸"三个生字,借助相关的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背诵全诗。2.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领会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情感的作用和效果。3.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的高昂气概。【教学重难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理解本文中生字、词的含义及关键词饱含的感情。2.体会伟人的胸怀,领会全诗表达的大无畏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理解课题1.同学们,课前我们阅读了单元导语,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毛泽东。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5课《七律-长征》,去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和情怀。请大家齐读课题。中间的这个小点叫做间隔号,读的时候也要稍作停顿,来,请大家再读一遍!2.这是我们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七律这种格律诗,谁来介绍一下你对七律的了解?(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每两行为一句,共四句,分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毛泽东写的这首长征就是按照七律的格式来写的,全诗共8行4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这是一个知识点,请大家在书上做上标注。二.预习展示

初学交流1.七律的格式大家都了解了,那本课的生词你会读吗?①谁来领读②读的真准确,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解释重点词义:逶迤、磅礴、云崖三.初读全诗

整体感知1.好,生词大家掌握了。接下来,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诗歌的魅力,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节奏。2.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请你来!你读的很通顺,节奏掌握的也很准确,读诗呀,讲究平长仄短,停而不断,听我来读首联(师范读),谁来像老师这样读读全诗。3.这样一读,我们就体会到了七律诗的韵味,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4.那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在这首诗中,哪一句概括了全诗的主要内容?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什么意思?那这句诗的意思是?(生说)请大家再看首联,诗中有两个字写出了长征的真实情况,是什么(远、难),读读首联,有多远?(万水千山)这是一个虚词,他指的是红军长征中翻过一座座山,跨过一条条河,我们再看看137页的资料袋,它详细地介绍了"万水千山"(出示路线图)5.二万五千里,如果把这条路线拉直,那就相当于跨越了半个地球呀!因此长征,我们用诗中的三个字概括真是"远征难"(板书:远征难)。6.那红军是如何看待这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呢?"只等闲"(板书:只等闲)。把跨越万水千山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等闲小事,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呀?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不怕困难)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不怕困难的勇气,(齐读首联)四.小组交流

精读文本纵观全诗,你还从哪些诗句中看出红军把艰难险阻当做平平常常的事?1.学生交流颔联,并说说诗意点拨:这个同学很会学习,通过结合注释的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五岭的图片)大家看这就是五岭群山,它纵横四省,绵延千里,用诗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逶迤)。如果让你跨越这样的五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可能会肚子饿、路不好走、有敌人的围追堵截……)师:可在红军眼里这连绵起伏的五岭却是细小的波浪。师:(出示乌蒙山的图片)这是乌蒙山,它海拔3000米以上,比两个泰山加起来还要高,而且悬崖峭壁,山势险峻,用诗中的一个词说那就是(磅礴),可在红军眼里这高大磅礴的乌蒙山却是(脚下的小泥球)。那颔联这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呢?(预设:比喻、对比)师:还有一种修辞手法,那就是夸张。夸张可夸大,例如燕山雪花大如席。也可夸小,把五岭夸小成细浪……这一句巧妙利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来抒发自身的豪情壮志,这也正是毛泽东诗词的艺术魅力。让我们男女生合作读一下这一句,(男蓝女红)。通过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不怕困难)让我们一起再来读(齐读颔联)2.学生交流颈联,并说说诗义①师:刚才这个同学的表述中有一个地方不太准确,谁听出来了?(灵活处理)暖不但仅是天气暖,寒也不但仅是铁索寒冷,那这一暖一寒究竟意指的'是什么呢?我们先来看"巧渡金沙江"这一段资料,(出示课件:1935年XX月,金沙江沿岸悬崖峭壁,敌人重兵把守并扬言:一只鸟也休想飞过!我军巧施妙计,利用7只小船和37名船工,神不知鬼不觉地活捉敌兵,不费一枪一弹,不损一兵一卒,就夺取了敌军阵地。)②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回想我军不费一枪一炮巧渡金沙江时,你心情如何?(激动喜悦)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暖。让我们一起读出内心的感受来。(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③大家看,结合背景资料能帮助我们把诗读懂、读透。下面,我们看一段视频,插入微视频:(红军过泸定桥的时候年,当时的敌人为了阻止红军前进,抽去了桥上所有的木板,只剩下13根铁索,这些铁索长103米,高30多米,更为惊险的是,红军的头顶上有敌人的枪林弹雨,脚下还有水流湍急的大渡河。因此过大渡河这一段路程,我们经常用"飞夺泸定桥"来形容当时惊心动魄的场景。)你能从中理解"寒"字所蕴含的情感了吗?④是呀!这是战士们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一句诗呀(生读这半句)这也是毛主席缅怀战友的一句诗呀(生②读这半句)两场战役、两种心情,一暖一寒,两种感叹,让我们再来齐读颈联。3.交流尾联。抓关键词、谈体会。补充:过雪山的故事:长征苦,最苦是雪山草地。提到雪山,几乎每一位经历过长征的人,都用了一个"苦"字。92岁的张绍全至今记得很清楚,"来自南方的红军战士身着破烂的单衣,布满血泡的脚上缠着干树皮……""实在冷得不行,大家就人靠人挤在一起。继续行军时,总有一些战友冻得再也不能起来。师: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战士们伤的伤,死的死,翻越这样的雪山喜从何来呀!(提问)师:翻越了岷山,长征的胜利就近在眼前,指日可待了。红军战士们历经无数艰难坎坷,枪林弹雨,终于看到成功的曙光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②此处"更喜"这个词更让我们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积极乐观(板书)③是啊,看见了雪山,就如同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就如同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于是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齐读尾联。五.学以致用感悟精神1.面对千难万险,红军的回答是"只等闲",他们的表情是"尽开颜"。由此同学们想想,当自身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办?(请2-3位学生回答)2.一首诗、一段历史,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包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学习长征,不但仅是在回顾一段历史,更要铭记长征精神给予我们的力量和启迪!今天就让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敬仰之情再次感受一下毛泽东诗歌的魅力吧。齐读全诗。3.作为诗人,毛泽东一生写过100多首诗,在诗中看不到"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看不到愁思哀绪,看到的是"气壮山河"、"豪迈情怀",看到的是浩然磅礴之气。(出示:《清平乐。六盘山》)这是在长征翻过最后一座山写下的《清平乐。六盘山》,请大家齐读一下。课后请大家积极搜索毛泽东的诗词。口语交际课中,我们将进行毛泽东诗词朗诵活动。板书:

25七律

长征25七律

长征长征难

五岭细浪

不怕困难乌蒙泥丸金沙暖大渡寒只等闲

积极乐观律长征微课教学设计篇四教学目标:1.认识“逶”、“迤”等6个生字,会写“崖”、“渡”2个生字。会理解“逶迤、磅礴、泥丸”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的意思,在朗读课文中读出磅礴的气势,并背诵课文。3.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难点:1)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并读出磅礴的气势。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教学准备:1.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2.播放《长征组歌》。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长征组歌》,将学生带入红军长征的艰苦岁月。板书:5.七律长征2.解题。1)七律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于近体诗范畴,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2)国民党_对红军发动了五次“围剿”。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为了保存革命力量,红军不得不离开中央苏区根据地,开始长征,北上抗日。长征途中,1935年XX月,党中央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结束了王明的错误路线对党的统治,从此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从胜利走向胜利。党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现已撤销省的建制)、甘肃、陕西等11个省,在整个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红军战士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XX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1936年XX月,第二.四方面军也到达陕北,与第一方面军会合。毛泽东同志写下了《长征》这首诗,从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遇到种。种困难和红军战士在战胜这些困难时所表现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明确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1)检查生字读音。逶迤(wēiyí)磅礴(pángbó)岷山(mín)泥丸(wán)2)指导易混淆的字。“崖”是上下结构,与“涯”进行比较。“崖”是山字头,与山有关;“涯”与水有关,泛指水边。“渡”是左右结构,与水有关,表示从水中经过。3.读诗歌,要求读出诗歌的停顿与节奏。三.再读课文,感知理解。1.老师范读课文,明显暗示出诗句停顿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学生按节奏试读,达到能读上口,会停顿。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发表意见。4.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出气势。四.读句、释词,理解诗句的意思。1.出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释词。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万水千山:“万”和“千”都不是实数,而是说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3.说说诗句的意思。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4.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5.释词。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细浪:翻着浪花的细流。乌蒙:即乌蒙山,在云南、贵州两省之间。磅礴:气势雄伟。泥丸:泥团子,小泥球。6.说说诗句的意思。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泥丸一样在脚下滚过去。7.为什么五岭山像细小的波浪,乌蒙山却像泥丸呢?说明红军战士勇往直前,活泼乐观,在他们眼里五岭山就很小,如同细小的波浪;同样乌蒙山也很小,如同泥丸。诗人利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情怀。这气势是何等的伟大!接下来请同学们读出这种气势。8.齐声朗读这一句诗。(加点部分要重读,同时要注意放声朗读,读出气势)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总结课文,感悟写法。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描写了哪两个场面?红军过五岭山的快速场面与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的场面。2.全诗中总写的诗句是哪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布置作业。抄写《七律•长征》。律长征微课教学设计篇五教学要求:1.学会“礴、崖、丸、岷”四个生字,理解“远征、等闲、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尽开颜、万水千山”等词语的意思。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感受红军长征过程中的经历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红军长征路线图。《长征》朗诵录音。长征行军图片。电影《飞夺泸定桥》片段。电视剧《长征》片段。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距今75年前的1933年,国民党_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出示长征路线示意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XX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出示幻灯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二.初读诗歌,感知诗意。1.指名读诗歌,纠正字音。师:但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只有读出了诗歌的节奏,才能把诗读的更好2.齐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生齐读3.质疑问难,感知诗歌的大意。师:课前大家都预习了课文,那通过自学,你还有哪些词语不能理解?1)学生质疑:可能会明确提出“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等词语。2)教师质疑:“三军”。3)学生试说诗歌大意。4.总结诗歌的学习方法: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诗意的?生:查字词典生:先查字词典,再参考相关的资料。师:如果还不能理解,我们还可以向别人请教。这些都是理解诗意的好方法,综合起来使用效果会更好。三.品词析句,感悟诗情:1.学生畅谈初读感受,体会长征的艰难:师:那读了这首诗之后,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对长征的感受,你觉得是什么?生:难、长、险……师:不错,在那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肯定会遇到许很多多的困难。其实诗中也有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红军对待长征的态度,谁找到了?生: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2.细读诗句,品味红军的不怕与等闲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体会长征的遥远:抓“远征”一词,学生体会,教师补充2)体会长征的艰难:抓“万水千山”一词3)情境引读,感受红军的精神师:那红军知不知道长征途中会遇到艰难险阻,(知道)明知困难重重,仍然义无反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是何等的胸襟和勇气呀!来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师:纵然是千山万水,哪怕是千难万险,红军战士仍然是等闲视之,勇往直前,这是何等的乐观呀!让我们一起读。生读师:从中你感受到了红军身上的一种什么精神?生:不怕困难、无所畏惧、无比乐观……(教师板书)师:其实这种精神我们从下面这句也能感受到。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1)通过“逶迤”和“磅礴”体会“千山”的险峻2)补充资料体会体会“千山”的险峻,学生补充资料,教师补充资料。3)师:假如你就是红军队伍中的一员,请你想象一下,要想翻越这样的山岭,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生:山路崎岖、非常难走。生:荆棘丛生,野兽出没。生:饥渴难耐,体力不支。……4)通过“腾细浪”和“走泥丸”体会红军的不怕与等闲。师:长征难,难于上青天呀!可是在红军战士的眼里,逶迤的五岭就像——(生:腾起的细小波浪),气势磅礴的乌蒙山就像——(生:脚下滚过的泥丸),多么强烈的对比呀,让我们把这种感受读出来。生读师: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对困难的藐视生:红军战士很乐观……5)情境引读,深化感受:a(出示长征图片)翻越了一座有一座高山,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疲惫的身躯被划出了带血的伤痕,可是红军战士一直这样认为——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面对着饥饿和死亡的威胁,承受着心理和生理地折磨,红军战士仍然没有放慢自身前进的脚步,他们总是这样认为——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面对着敌人的围追堵截,眼看着自身的战友纷纷倒下,红军战士擦干血泪、继续前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都是这样认为——生读: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师:这正是“巍巍青山何所惧,崇山峻岭任我游”呀,巍峨的高山已然翻过,这白浪滔天的大河又岂在话下,谁来读这一句C:“金沙水拍云崖暖”1)教师引发学生质疑“暖”,理解“暖”。师:这句话的哪一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红军渡过金沙江为什么会感到“暖”?师:是呀,金沙江波涛汹涌,水流湍急;两岸悬崖峭壁,直插云霄。渡过这样的一条江,红军战士怎么还会感到温暖呢?生:因为当时正值夏天,气温较高。生:因为红军战士……渡江得到了当地农民的帮助,因此心里感到温暖。生:(介绍桥渡金沙江的故事)没有浪费一颗子弹,没有一个士兵受伤,心里非常高兴,因此感到温暖。2)教师引导学生感受“暖”,读出“暖”。师:是呀,不费一枪一炮,不损一兵一卒,没有想到困难重重的长征路上,也会遇到如此大快人心之事。因此红军战士感到——生:金沙水拍云崖暖师:从这个暖字当中你读懂了什么?生:红军战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师:让我们一起读,读出这种乐观。生齐读。D:“大渡桥横铁索寒”1)观看视频片段,体会“寒”:师:很快红军战士来到了天险大渡河,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等待他们的将是一场恶战。(播放《飞夺泸定桥》片段)师:(出示带有画面的诗句:大渡桥横铁索寒)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诗,我想此刻你对“寒”字有了更深的理解。生:大渡河地势险要,河面宽300多米,泸定桥的13根铁链寒光闪闪,看了让人心寒。生读生:这场战斗非常激烈,在战斗中死伤了很多红军战士,使红军战士心里非常难受,因此感到心寒。生读生:这场战斗是红军和国民党_打仗,而国民党也是中国人,却对红军战士赶尽杀绝,令人心里感到非常寒冷。师: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种感受。生齐读师:这可是沾满红军战士鲜血的一句诗呀!再读生读师:这可是融入红军战士生命的一句诗呀!再读。生读师: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两场战斗、两种心情,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两种不同的感受。生齐读:金沙水拍云崖暖(高兴地),大渡桥横铁索寒(沉重地)E:“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体会“喜”的内涵师:雄关慢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历了无数的艰险,只要再翻过岷山,长征就要胜利结束了,战士们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个个笑逐颜开,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欣喜。生齐读师:红军战士“喜”的是什么呢?生:……2)读出红军的欣喜师: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喜悦生齐读四.拓展延伸,写出感受:师: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难到红军仅仅是翻越了这样几座山,这样几条河吗?谁能用查阅到的资料回答这个问题?生:不是。红军在长征的过程中共翻越了18座高山,24条大河……师:这么多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泽东对长征的评价(播放电视剧《长征》片段)师:在毛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身的感受。学生书写,教师指导,然后交流:生:长征是一首诗……生:长征是一幅画……生:长征是一段历史……生:长征是一种精神…………《七律•长征》公开课教案设计五.总结全诗,升华主题:70多年过去了,远征者的足迹早已被岁月的流水磨平,但长征的精神却在世代相传。气壮山河的长征,永远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功垂千秋的红军,永远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最后让我们齐背这首诗。《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理解长征中红军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精神。教学用具:长征路线图;飞夺泸定桥的情景录象一.导入,简介作者,了解七律。1出示毛泽东图片:他是谁?有关他你知道些什么?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毛泽东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生读课题。3知道什么叫“七律”吗?打开书,数一数总共有几行?每行几个字?(七律是古诗的一种体裁,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字是7个。偶句押韵。“长征”是这一首诗要写的内容,因此中间有一个间隔号,要注意停顿。)4咱们再来读一读课题。二.初读诗歌,读准读通。1.请同学们先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课文中有哪些生字新词?先咱们来读读。(逶迤磅礴泥丸岷山)3.个别读,齐读。4.检查个别读诗。5.七律是一首诗,要想读得更好,咱们得注意读出韵味,读出节奏来。(七律的节奏一般是二二三。)6.自由读,指名个别读,齐读。三交流主要内容。现在你读懂了诗歌的大概意思了吗?谁能说说。四深入探究,感悟体会(一)体会“长”1诗歌的大概意思你们明白了,现在同学们再到诗中找找,红军在这条漫漫的长征路上走过哪些地方?用笔把这些地名划出来。2出示“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有这么多的地方,咱们一起来读读。(五岭乌蒙岷山是山名,金沙大渡是水名)3红军长征途中,仅仅只走过这三座山,两道水吗?你从那句诗看出他们走过许很多多的山山水水?(出示第一句诗,生读,板书:千山万水)4你们看这就是当年红军走过的那条长征路。出示线路图。(师述: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出发点、沿途经过的地方、结束时间。)5是啊,红军战士从江西瑞金出发,一直走,走过了这么多地方。这里有段文字简要介绍了红军长征的历程。(出示长征简介。学生读。)6咱们特别来留意一下这段话中的这几个数据: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行程——二万五千里。7这条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途,如果把它拉直了,那就是跨了半个地球啊。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二)、体会“征”1看着地图,读着毛泽东的诗,我们感受了这条长征路的“漫长”。但,作为红军的领路人,作为人民的领袖,毛泽东仅仅是在向我们介绍长征路的“漫长”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想想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和发现?2生自由读全诗。读后讨论。(体会到了红军的不怕难)3感受红军一路的艰辛。红军先后遇到了那些困难?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一句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翻山越岭的艰辛?他们遇到了怎样的艰辛?(简介五岭、乌蒙)在红军眼里,在诗人眼里,那逶迤640公里的五岭只不过是什么?那气势磅礴的乌蒙在红军眼里不过是什么?你再读读这句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体会红军的大无畏精神)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这种精神吗?个别读,齐读。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红军的这种大无畏精神的?(夸张)山再高,路再险也无法阻挡红军前进的步伐,然而困难却接踵而至……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了红军渡江过河的艰辛?(出示金沙江图)谁知道红军过金沙江的故事?“暖”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关大渡河你又知道些什么?(补充图片资料、)想看看当年那场令人惊心动魄的战争吗?(播放影片)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这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辛,红军伤亡惨重。)你体会到“寒”的意思了吗?这一寒一暖让我们感受了红军巧度金沙江的大快人心,体会到了飞夺泸定桥的心惊胆寒。把你的感受送到句子里去读一读。3)更喜岷山千里雪,千军过后尽开颜。“千里雪”让你想到了什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有关雪山你知道些什么?连鸟儿都飞不过去的茫茫雪山,红军却——,他们的心情——,你从哪里体会到了?是啊,翻过了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大雪山,红军胜利在望,战士们怎能不欢欣鼓舞呢?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分享这种喜悦,这种胜利吧!生读。4)红军在历时一年的行军路上发生了很多故事,你还知道哪些?(老师补充:回想1934年XX月,毛泽东率领八万六千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滔滔湘江见证了他们血战湘江的血雨腥风,悠悠赤水演绎了他们四度赤水的壮烈神奇,冷冷铁索感受了他们飞夺泸定桥的惊心动魄,皑皑雪山镌刻着他们顽强攀登的斑斑足迹,莽莽草地目睹了他们弹尽粮绝时的艰辛生活……终于,在1935年XX月红军走完了二万五千里行军路,胜利到达了目的地——陕北!)5)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4.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课题,此刻你读懂了这个“征”字吗?带着你的理解再读课题。五.情感朗读,升华感情如此艰辛的旅途,如此重重的困难,是什么让他们的脚步如此坚定?是什么让他们拥有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的决心?(板书:英勇顽强乐观主义)是啊,就是这种英勇顽强的乐观主义精神让战士们征服了逶迤的五岭,征服了磅礴的乌蒙,征服了惊涛拍岸的金沙江,征服了惊心动魄的大渡河,征服了茫茫白雪的岷山,谱写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凯歌!学生再读全诗。六拓展读者这首诗,咱们从“不怕”体会到了毛泽东豪迈的伟人风度,从“腾细浪”“走泥丸”感受到了他浪漫的诗人气质,从“一暖一寒”领会到了伟人也有喜悦,也有痛心,这就是毛泽东的凡人情怀。在漫漫的长征路上,毛泽东就是带着他的这份伟人风采、诗人气质和凡人情怀,写下一首又一首诗篇。接下来让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毛泽东写的词《清平乐六盘山》,这是红军登上了岷山之后的最后一座山峰时毛泽东写的。大家试着读读。《清平乐·六盘山》1935年XX月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诗人的风格?课后大家还可以再去欣赏欣赏毛泽东的其他诗词。《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一.教材分析1)概括介绍教学内容:《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2)分析教学内容特点:全诗共四联,56个字。首联开门见山地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第二.三.四联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战胜的困难。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作者按红军长征的路线,选取了五个有典型意义的地理名称,他们都是著名的天险,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第四联是对首联的回应。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加强了主题,升华了诗旨。“更喜”承上文而来,也是对上文感情的结束。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理解下列词语: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2)理解诗意,体会情感。2.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加强对七律诗这种体裁的感性认识。2)通过材料,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感受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四.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谈话:毛泽东是我国第一代领导人核心,是我国著名的诗人、革命家、外交家,今天我们就学习他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2)“长征”从字面上讲什么意思?有关长征大家了解多少,课前查阅了资料,说一说你对长征的了解。学生交流资料。3)师小结,看红军走过的路线图。看完路线图,你有什么感受?2.初读文本1)翻开课文,请大家自由朗读诗文,你可以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生读诗,读生词,注意正音,特别是“逶迤、磅礴”。2)渗透律诗特点,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划分的节奏自由试着读一读?课件出示划分节奏的全文。指读。3.自读质疑,交流启思1)师: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课文,看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把它圈画出来,我们过会交流交流。先小组交流。2)交流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教师相机指导。4.师生互动,录像材料辅助,精读诗文1)用“只等闲”一词切入诗文。板书“只等闲”,师引:“等闲”在字典中有以下三种解释:那结合诗句应该选择第几种?2)诗中红军把什么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板书远征难)3)具体从那几句看出红军把远征难看成平平常常的事情呢?带着问题,默读诗文,画出相关词语,写写你的体会。学生画诗句,师点拨。小组交流讨论一下。4)重点理解(诗句意思)5.课堂总结,升华情感同学们,回顾长征我们感慨万千,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坐在这里决不但仅说是学习七律长征,学习一首诗歌,更重要的是感受长征给我们的力量和启迪!6.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介绍学生阅读《地球的红飘带》2)写一写对长征的认识和感受。《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设计理念】新的课程理念提倡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书面文字、观看音像资料、选择和把握重要信息的能力,这个能力是信息化社会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本教案依据课文自身的特点,在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方面做出尝试,在教材的很多疑难处、"留白"处,引导学生思考,补充大量相关的信息资料,在教学中不断丰富和生成新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化情感。【教材分析】《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胜利后,满怀激情地回忆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排除万难的典型事例,表现了我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发学生向红军战士学习,培养不怕困难的奋斗精神。【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结合课文弄懂逶迤、磅礴、岷山、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重要词语意思、理解诗句包含的内容。2.情感目标:理解诗意,充分感觉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3.能力目标:通过多媒体课件,深情悟读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诗句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教学难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准备】1.有关长征的照片、电影片段制作教学多媒体及课件。2.学生查找有关长征的资料并自学生字词。【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简介长征知识1.播放录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简介律诗及相关长征知识,让学生汇报交流收集的长征知识【设计意图】学生对长征知识较陌生,利用多媒体课件能拉近与历史的距离。汇报交流搜集的资料,意在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未成曲调先有情”,既让学生产生了学习的热情,又为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作铺垫。二.讲读结合,引导学生感知诗意1.播放范读录音,掌握好韵律2.汇报生字词自学情况,评比自学标兵【设计意图】高年级学生应该具备自学字词的能力,汇报的过程显现学生动手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组织语言处理信息能力,汇报的过程也是自学方法交流的过程。2.配乐让学生仿读,读正确读流利3.默读体会诗的结构特点【设计意图】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不教现成的知识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让学生自身选读,自主合作,循文探究,利用诗文中总分结构,引导学生自身探索,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4.抓住“万水千山”总述句,让学生分头研读,分组讨论。体会如何“难”,但红军战士又怎么“等闲”①选取哪些山?怎么难,但红军眼里怎样?②选取哪些水?怎么难,但红军面前又如何?【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基础是文本,让学生充分地阅读感悟,深入研读思考,自由地讨论交流,把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实现师生心灵的对话,精神的交流。三.反复诵读,体会英勇无畏1.出示插图,结合诗文进一步理解诗义。2.抓住自身感受深的情节畅谈体会。3.引导学生读书深情,诵出豪情。4.最后一句作者的愉悦心情和你一样吗?四.适当拓展,推荐爱国读物1.长征故事你已经读过的有哪些?2.推荐如《丰碑》《草地夜行》等读物。【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五.联系实际,激励攻坚克难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2.怎样才能培养自身的长征精神呢?如何学会排除万难?【设计意图】由生活步入教材,再由教材迈向生活,教材只是个例子,让学生树立大语文学习观,把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能力情感落实到自身的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长征精神的洗礼。《七律·长征》的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一.教学目标:1.学习红军长征中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感情。3.了解毛主席诗词的创作风格:艺术的概括和夸张。二.教学设想1.预习要求:学生对长征的有关知识缺乏了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长征的相关知识,上课时讲述你所了解的长征。2.教法、学法: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3.课时安排:一课时4.教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由学生讲述自身所了解的长征。2.教师介绍此诗的写作背景。(二)、整体感知课文1.播放朗读录音。2.学生听后自由朗读,体会诗意。(合作学习:1.正音。2.借助工具书以页下注合作弄懂课文意思。)3.学生齐读课文。4.指导朗读,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品味诗中画面1.创设问题情景:诗第一句说:“红军不怕远征难”,从全诗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远征之“难”?红军又是如何看待这些困难的?(请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