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课件第1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_第1页
中财课件第1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_第2页
中财课件第1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_第3页
中财课件第1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_第4页
中财课件第1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记账基础;

2.熟悉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3.了解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析会计基本技能和原理

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学习目标: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结构:会计基本准则概述1、会计目标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结构:会计基本准则概述1、会计目1.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定义: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会计目标是一个根本问题,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会计实务的实施。1.1会计目标1.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2)向谁提供会计信息;(3)提供哪些会计信息;(4)以何种方式提供会计信息。

1.1会计目标1.1.1会计目标的理论观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1、受托责任观

2、决策有用观1.1.1会计目标的理论观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认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恰当的形式向资源所有者(委托人)如实报告资源经营者(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该观点的理论渊源是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要有资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就存在受托责任,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多的着眼于过去,强调利润指标,以利润表为中心,着重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其信息更多的是控制现在、面向未来,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着眼于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决策有用观:1.1.2会计目标的定位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反映出可以遇见的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中国等1.1.2会计目标的定位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1.1.2会计目标的定位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IASB对会计目标描述如下:“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范围更广泛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他们作出财务决策;财务报表同时显示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结果或报告管理层对所托付的资源的经管责任。希望评估管理受托责任的使用者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作出经济决策。”1.1.2会计目标的定位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1.2会计目标的定位2)美国(FASB):

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按决策有用性定位会计目标,指出财务报告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旨在提供对商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决策有用这个笼统目标扩充和细化出其他目标,主张其他即使是更多面向受托责任的目标也关乎决策,会计报告受托责任的作用可视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辅助目标或者只是其一部分,决策有用性实质上囊括一切。1.1.2会计目标的定位2)美国(FASB):1.1.2会计目标的定位3)中国: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责任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

1.1.2会计目标的定位3)中国:1.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记账基础1.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1.2.1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2.1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1.2.1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1.2.1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1.2.1会计假设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加以制定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之前的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1.2.1会计假设2)持续经营:1.2.1会计假设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1.2.1会计假设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作用: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分期的作用:1.2.1会计假设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1.2.1会计假设4)货币计量:1.2.2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是指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上认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会计记账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1.2.2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是指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1.2.2会计记账基础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即对于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在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1.2.2会计记账基础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记账;凡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虽应归属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1.2.2会计记账基础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

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2.2会计记账基础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关键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次级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关键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次级质量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键所在。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相关的财务信息应具备: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2)相关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是以可靠性为基础,两者之间是统一的。相关性包含了对未来事项的主观估计,而可靠性着要求对历史的客观反映,两者又常常是冲突的。有用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3)可理解性: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

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6)重要性: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7)谨慎性: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8)及时性:1.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1.4.1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确认条件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②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1.4.1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确认条件资产的定义:1.4.2负责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负责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1.4.2负责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负责的定义: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定义: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因此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严格区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构成:1.4.4收入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的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4.4收入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收入的定义:1.4.5费用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

①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③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确认条件: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1.4.5费用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费用的定义:1.4.6利润的定义、来源构成及确认条件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指标之一,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利润的来源构成: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1.4.6利润的定义、来源构成及确认条件利润的定义:1.4.7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1.4.7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计量属性:

计量属性是指所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面积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包括: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1)历史成本: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3)可变现净值: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历史成本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过去的价值,而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以及公允价值通常反映的是资产或者负债的现时成本或者现时价值,是与历史成本相对应的计量属性。一项交易在交易时点通常是按公允价值交易的,随后就变成了历史成本,资产或者负债的历史成本许多就是根据交易时有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确定的。在采用估值技术估计相关资产或者负债的公允价值时,现值往往是比较普遍的一种估值方法。

1)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各种计量属性之间的关系:2)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的原因: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现实情况,对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2)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本章结束本章结束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记账基础;

2.熟悉和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3.了解财务会计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能力目标:能够运用基本理论解析会计基本技能和原理

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学习目标: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结构:会计基本准则概述1、会计目标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第一章会计基本准则概述本章结构:会计基本准则概述1、会计目1.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的定义: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财务报告目标,是指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结果。会计目标是一个根本问题,直接影响着会计准则的制定与会计实务的实施。1.1会计目标1.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1)为什么要提供会计信息;(2)向谁提供会计信息;(3)提供哪些会计信息;(4)以何种方式提供会计信息。

1.1会计目标1.1.1会计目标的理论观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1、受托责任观

2、决策有用观1.1.1会计目标的理论观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对会计目标的认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观”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以恰当的形式向资源所有者(委托人)如实报告资源经营者(受托人)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该观点的理论渊源是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只要有资源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就存在受托责任,其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多的着眼于过去,强调利润指标,以利润表为中心,着重评价经营者的经营业绩。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他们进行决策的信息,其信息更多的是控制现在、面向未来,以资产负债表为中心,着眼于评价企业的未来现金流量。决策有用观:1.1.2会计目标的定位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反映出可以遇见的会计环境的变迁对会计目标提出的基本要求。目前在会计准则制定方面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国家或国际组织有: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美国中国等1.1.2会计目标的定位对会计目标的定位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1.1.2会计目标的定位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

IASB对会计目标描述如下:“会计报表的目标是向范围更广泛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从而有助于他们作出财务决策;财务报表同时显示管理层履行受托责任的结果或报告管理层对所托付的资源的经管责任。希望评估管理受托责任的使用者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作出经济决策。”1.1.2会计目标的定位1)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1.1.2会计目标的定位2)美国(FASB):

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明确按决策有用性定位会计目标,指出财务报告本身并不是目的,它旨在提供对商业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以决策有用这个笼统目标扩充和细化出其他目标,主张其他即使是更多面向受托责任的目标也关乎决策,会计报告受托责任的作用可视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辅助目标或者只是其一部分,决策有用性实质上囊括一切。1.1.2会计目标的定位2)美国(FASB):1.1.2会计目标的定位3)中国: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条规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责任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

1.1.2会计目标的定位3)中国:1.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会计基本假设会计记账基础1.2会计假设与记账基础1.2.1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1.2.1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1.2.1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1.2.1会计假设1)会计主体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1,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2,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

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的关系:1.2.1会计假设2)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准则体系是以企业持续经营为前提加以制定和规范的,涵盖了从企业成立到清算(包括破产)之前的整个期间的交易或者事项的会计处理。

1.2.1会计假设2)持续经营:1.2.1会计假设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1.2.1会计假设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的作用:可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进而出现了折旧、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分期的作用:1.2.1会计假设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1.2.1会计假设4)货币计量:1.2.2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是指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务处理上认定收入和费用的标准。会计记账基础包括: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1.2.2会计记账基础会计记账基础,是指在进行会计事项的账1.2.2会计记账基础1)收付实现制: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现收现付制即对于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收付实现制是以收到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目前,在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1.2.2会计记账基础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凡在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无论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记账;凡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虽应归属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

收付实现制的基础要求:1.2.2会计记账基础2)权责发生制:

权责发生制亦称应计制或应收应付制,是指在收入和费用实际发生时确认,不必等到实际收到或支付现金时才确认。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

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1.2.2会计记账基础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本规范,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我国基本准则规定,它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关键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次级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关键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次级质量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关键质量要求,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应具备的基本质量特征;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的次级质量要求,是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和可比性等质量要求的补充和完善,尤其是在对某些特殊交易或者事项进行处理时,需要根据这些质量要求来把握其会计处理原则,及时性是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制约因素,企业需要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以确定信息及时披露的时间。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关键所在。1.3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可靠性:2)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相关的财务信息应具备: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及时性2)相关性: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是以可靠性为基础,两者之间是统一的。相关性包含了对未来事项的主观估计,而可靠性着要求对历史的客观反映,两者又常常是冲突的。有用的会计信息应该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

①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②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3)可理解性: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出现不一致。

5)实质重于形式: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使用者据此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6)重要性:7)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7)谨慎性:8)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8)及时性:1.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基本准则规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1.4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会计要素1.4.1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确认条件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的特征:

①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②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③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资产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①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②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1.4.1资产的定义、特征及其确认条件资产的定义:1.4.2负责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负责的定义: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的特征:

①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②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③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负债的确认条件(同时满足):

①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②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1.4.2负责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负责的定义: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定义: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含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与负债在性质上有本质区别,因此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当严格区分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1.4.3所有者权益的定义、构成及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构成:1.4.4收入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的特征:

①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②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③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收入的确认条件: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1.4.4收入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收入的定义:1.4.5费用的定义、特征及确认条件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特征:

①费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