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种的形成与灭绝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物种的形成与灭绝物种的形成与灭绝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EM■问题:有人说把我国动植物保护红皮书的物种保护好,就不会有物种灭绝的现象发生,对此加以评论。破解一了解规则学生之所以感到分词作状语难以掌握,根本的原因在于该语法点在课本中是以其最基本的两种用法的形式出现。若老师仅拘泥于课本,只讲授最基本的两种用法――句子的主语是分句动作的执行者,分句的动词用现在分词,若是分句动作的承受者,则用过去分词。若到此为止,不再补充另外三点特殊用法给学生的话,势必会造成学生在使用分词作状语时犯错。特例一过去分词短语(分句)+主句大家先看下面的三个句子1.____hismothercomingtowardshim,thelittleboysmiled.A.SeeingB.SawC.ToseeD.Sees2.____thejudge,hefeltalittlefrightened.A.FaceB.FacingC.FacedD.Faces3.____withaseriousproblem,hehardlyfellasleep.A.FaceB.FacingC.FacedD.Faces按上面提到的规则,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出第一的答案是A,第二题的答案是C,第三题的答案是B。但遗憾的第三题的答案却是错的。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我们明明是按照上面的规律来判断的,为啥这道题就不对了呢?是不是老师讲的不对呀?其实,上面老师讲的判断方法没有错,只不过没有讲完整,应该再加上一点:当作状语的分句的动词是由一些含be动词的短语或系表结构转换而来时,句子的主语与作状语用的过去分词之间在逻辑上并没有被动的关系,就不适合用上面两种判断方法,而需要用第三种判断方法:过去分词短语+主句。此时,分句可以还原成系表结构的状语从句。如上面的句子,其分句的谓语动词其实是由be+facedwith构成的,还原成从句就是:(Since)hewasfacedwithaseriousproblem。这一类动词常见的还有:belostin/dressedin/seated/encouragedby/coveredwith/filledwith/interestedin/absorbedin/fascinatedby/addictedto/devotedto,等等。例:____andhappy,Tonystoodupandacceptedtheprize.A.SurprisingB.SurprisedC.BeingsurprisedD.Tobesurprised分析:答案为B。可以把状语部分转换为:(Hewas)surprisedandhappy,…作状语的过去分词surprised来自于“besurprised”这个短语。Besurprised表示Tony当时的心理状态,句子的主语Tony与作状语用的过去分词surprised之间在逻辑上并没有被动的关系。特例二独立主格结构若分词短语中动词的逻辑主语和主句的主语并不一致,此时要么用即独立主格结构形式,要么用从句形式。例如要表达: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徒步旅行。我们就不能这样说:Beingfine,wewillhaveahikingtomorrow.因为Beingfine的逻辑主语是天气It,而不是主语We,故上述句子的用法有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为独立主格结构或条件状语从句:Itbeingfine,wewillhaveahikingtomorrow.或者Ifitisfine,wewillhaveahikingtomorrow.特例三独立短语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情况外,还有一些非谓语动词短语已经游离出来,成为单独的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在句中常作插入语。如:(1)exactly/honestly/frankly/generallyspeaking,准确地说不过去/老实地说/坦率地说/一般说来。如:Exactlyspeaking,hegothereattenfourteenthismorning.准确地说,今天早晨他是十点十四分来到这里的。Generallyspeaking,asnakewon’tattackamanunlessitisbothered.一般说来,蛇是不会攻击人的除非你冒犯了它。(2)judgingfrom/by…从/根据某东西判断Judgingbyhisaccent,heisfromGuangxi.从他的口音来判断,他是广西人。Judgingfromwhathesaid,heisveryhonest.从他所说的话来判断,他是很诚实的。这一类常见的短语还有:providing/provided…假如/如果;considering…考虑到;thinkingof…想到/考虑到;talkingof…谈到/说到;taking…intoconsideration把某事考虑进去;calculatingroughly,粗略地计算;supposing…假定;takenasawhole从整体上来看;putfrankly坦率地说;giventhat鉴于等。破解二学以致用语法学习是过程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我们的语言应用。实践证明,规则只有在反反复复的使用过程中,才可以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强化。反过来,规则越熟悉,语言使用越规范,两者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用分词短语造句;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凡是学生,能用分词短语作状语的,和能用倒装句、虚拟语气等一样,就是高级句子,就给予更高一点的分数。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学好这一门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内容。1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内因,人的思维常会受心理变化的支配和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在稳定、亢奋情绪状时,思维往往积极、敏捷、有效。初三化学教学一开始就必须充分注意引发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初三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学生的学习处于朦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理,对新的学科希望有一个好的开端的心理状态而因执利导。我在绪言课时利用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绪言课中有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实验,在实验时产生气体,并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出现水珠,而绿色粉末变成和黑色了。还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等好奇的各种现象。新颖、好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尽量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知识更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3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要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把逻辑规律引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养成思维的良好习惯。初三化学中有大量的实验和新知识的引进,教会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尤为重要。观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关键处围绕教学任务从学生出发,备准时机由易到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从中教师要巧妙地抛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使学习在紧张而有趣的思维中逐步寻找答案,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教学中,如何学生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地改进装置呢?本人在教学中是从一个试管中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作为最简单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开始讨论。首先让学生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发生,学生众口回答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再组织思考讨论:讨论(1)如果要把这个试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到瓶中,在这一试管还需配上什么样的零件?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加上一个带导管的的单孔塞;接着按学生提出意见加上带导管的单孔塞。讨论(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地被消耗,如果出现碳酸钙过量而盐酸不足,怎样才能保证二氧化碳的继续生成呢?4运用化学习题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没有太大困难,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化学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该用什么知识或怎么用知识。解决好这一问题正是习题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习题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习题教学,尽可能地发挥习题教学的功效。比如开展一题多解、一物多问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5改革化学实验化学源于实验,许多科学家都是从实验中得出重要结论或创立伟大学说的。实践证明,实验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增强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性,从而有利于思维的开发。5.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现行教材有许多演示实验,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做,学生在底下看,但几年实践下来,我发现尽管教师作的很辛苦,操作也很到位,但坐在后面的同学还是没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更不用说去思考为什么回游这种现象,他们只是通过教师“听”到现象,而没有真正看到现象,俗话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做一遍“,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集中注意、启迪思维,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将一些无危险性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要求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三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并试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若采用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上台演示,那么大部分同学就不会观察到在镁条、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而在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所以在上课时,我给每二位同学准备一套实验仪器,让每一位都动手实验,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认真的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从而启发了思维。5.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教科书上的学生实验大多是证明性的实验,学生做实验只是验证一下于教程所写的符合于否,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只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和对书本知识的进一败涂地步记忆,但不能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果我们将课本的证明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重新设定认知情境,则可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实验Na2CO3和K2CO3都跟Hcl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不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分析这二组实验的异同点,还要求学生比较溶液取用量不同和浓度不同时,产生CO2量的多少以及反应速度的快慢情况,从而总结出灭火效果最好的浓度,实验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动手而且通过仔细观察、不断分析、思考、探索,大脑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师,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我想只要我们实施优化的教法与学法,不断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物种的形成与灭绝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1EM■EM■2问题:有人说把我国动植物保护红皮书的物种保护好,就不会有物种灭绝的现象发生,对此加以评论。问题:有人说把我国动植物保护红皮书的3重点内容1物种的概念2理解物种的形成机制3掌握物种灭绝概念4引起物种灭绝的因素重点内容4&是物&是物5有头物种的概念1一般的物种的概念:物种指的是基本特征相似并能在彼此间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群。有头物种的概念62形态学物种(Morphospecies)通常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生理、行为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的,所以也叫做物种的形态标准。问题:形态学标准是否存在局限性?2形态学物种(Morphospecies)7形态学标准局限性:●彼此间形态上差异较大的同种个体有可能归入不同物种。形态结构上相似的异种个体有可能归入同一物种●物种不是个固定的静止的单位,而是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动态实体(随着环境变化的渐变群)。形态学标准局限性:83生物学物种(Biologicalspecies)将生殖隔离作为区分物种的重要标准物物种视的局性3生物学物种(Biologicalspecies)9生物学物种定义的局限性仅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异交生物。它既不适用于单纯无性繁殖的生物,也不适用于雌雄同体自交的生物。→没有提出区分物种的形态学标准。对于从事保存标本和分类工作的古生物学家或分类学家来说,生物学物种定义没有用。生物学物种定义的局限性10小结:1物种是容观存在的生命单位2物种分类有形态学和生物学等标准,而各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都具有局限性3物种问题的复杂性,是在进化过程中透淅变化、形成一个连续演变的渐变群,导致目前在定义和分类上的因准。4物种的定义:物种指的是基本特征相似弄能在被此间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群。小结:11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2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3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4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5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6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7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8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19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0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1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2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3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4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5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6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7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8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29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0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1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2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3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4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5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6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7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8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39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0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1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2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3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4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5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6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7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8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49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0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1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2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3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4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5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6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7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8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59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60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61物种的形成与灭绝课件62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63物种的形成与灭绝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物种的形成与灭绝物种的形成与灭绝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生存,我们不得不为自己编织一个笼子,然后把自己关在里面。——博莱索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间再长,也还是没有制约力的。——爱·科克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马克罗维乌斯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洛克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法律。——塞·约翰逊EM■问题:有人说把我国动植物保护红皮书的物种保护好,就不会有物种灭绝的现象发生,对此加以评论。破解一了解规则学生之所以感到分词作状语难以掌握,根本的原因在于该语法点在课本中是以其最基本的两种用法的形式出现。若老师仅拘泥于课本,只讲授最基本的两种用法――句子的主语是分句动作的执行者,分句的动词用现在分词,若是分句动作的承受者,则用过去分词。若到此为止,不再补充另外三点特殊用法给学生的话,势必会造成学生在使用分词作状语时犯错。特例一过去分词短语(分句)+主句大家先看下面的三个句子1.____hismothercomingtowardshim,thelittleboysmiled.A.SeeingB.SawC.ToseeD.Sees2.____thejudge,hefeltalittlefrightened.A.FaceB.FacingC.FacedD.Faces3.____withaseriousproblem,hehardlyfellasleep.A.FaceB.FacingC.FacedD.Faces按上面提到的规则,学生很容易就会得出第一的答案是A,第二题的答案是C,第三题的答案是B。但遗憾的第三题的答案却是错的。这时学生就会感到困惑,我们明明是按照上面的规律来判断的,为啥这道题就不对了呢?是不是老师讲的不对呀?其实,上面老师讲的判断方法没有错,只不过没有讲完整,应该再加上一点:当作状语的分句的动词是由一些含be动词的短语或系表结构转换而来时,句子的主语与作状语用的过去分词之间在逻辑上并没有被动的关系,就不适合用上面两种判断方法,而需要用第三种判断方法:过去分词短语+主句。此时,分句可以还原成系表结构的状语从句。如上面的句子,其分句的谓语动词其实是由be+facedwith构成的,还原成从句就是:(Since)hewasfacedwithaseriousproblem。这一类动词常见的还有:belostin/dressedin/seated/encouragedby/coveredwith/filledwith/interestedin/absorbedin/fascinatedby/addictedto/devotedto,等等。例:____andhappy,Tonystoodupandacceptedtheprize.A.SurprisingB.SurprisedC.BeingsurprisedD.Tobesurprised分析:答案为B。可以把状语部分转换为:(Hewas)surprisedandhappy,…作状语的过去分词surprised来自于“besurprised”这个短语。Besurprised表示Tony当时的心理状态,句子的主语Tony与作状语用的过去分词surprised之间在逻辑上并没有被动的关系。特例二独立主格结构若分词短语中动词的逻辑主语和主句的主语并不一致,此时要么用即独立主格结构形式,要么用从句形式。例如要表达: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徒步旅行。我们就不能这样说:Beingfine,wewillhaveahikingtomorrow.因为Beingfine的逻辑主语是天气It,而不是主语We,故上述句子的用法有误。遇到这种情况,可以改为独立主格结构或条件状语从句:Itbeingfine,wewillhaveahikingtomorrow.或者Ifitisfine,wewillhaveahikingtomorrow.特例三独立短语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情况外,还有一些非谓语动词短语已经游离出来,成为单独的短语,在句子中作状语,在句中常作插入语。如:(1)exactly/honestly/frankly/generallyspeaking,准确地说不过去/老实地说/坦率地说/一般说来。如:Exactlyspeaking,hegothereattenfourteenthismorning.准确地说,今天早晨他是十点十四分来到这里的。Generallyspeaking,asnakewon’tattackamanunlessitisbothered.一般说来,蛇是不会攻击人的除非你冒犯了它。(2)judgingfrom/by…从/根据某东西判断Judgingbyhisaccent,heisfromGuangxi.从他的口音来判断,他是广西人。Judgingfromwhathesaid,heisveryhonest.从他所说的话来判断,他是很诚实的。这一类常见的短语还有:providing/provided…假如/如果;considering…考虑到;thinkingof…想到/考虑到;talkingof…谈到/说到;taking…intoconsideration把某事考虑进去;calculatingroughly,粗略地计算;supposing…假定;takenasawhole从整体上来看;putfrankly坦率地说;giventhat鉴于等。破解二学以致用语法学习是过程和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终极目的,就是为了规范我们的语言应用。实践证明,规则只有在反反复复的使用过程中,才可以不断地得到巩固和强化。反过来,规则越熟悉,语言使用越规范,两者互相作用,互相促进。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多用分词短语造句;在进行书面表达练习时,凡是学生,能用分词短语作状语的,和能用倒装句、虚拟语气等一样,就是高级句子,就给予更高一点的分数。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学好这一门课,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促使思维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内容。1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发展的动力”是智力发展的内因,人的思维常会受心理变化的支配和影响。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处在稳定、亢奋情绪状时,思维往往积极、敏捷、有效。初三化学教学一开始就必须充分注意引发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在教学中首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初三化学是一门启蒙学科,学生的学习处于朦胧阶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心理,对新的学科希望有一个好的开端的心理状态而因执利导。我在绪言课时利用化学实验的千变万化,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绪言课中有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的实验,在实验时产生气体,并且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口出现水珠,而绿色粉末变成和黑色了。还有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等好奇的各种现象。新颖、好奇的实验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也尽量将化学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知识更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精心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思考思源于疑,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思维总是从解决问题开始的。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或质疑性问题,创设新异的教学情境,给学生创造思维的良好环境,让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比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硝酸的氧化性时,可提出:酸能跟多种金属反应放出氢气,但是为什么在制备氢气和硫化氢时,却要用盐酸或稀硫酸,而不能应用稀硝酸?在讲述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二氧化氮的方法。3养成积极思维的良好习惯要发展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把逻辑规律引入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条件让学习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养成思维的良好习惯。初三化学中有大量的实验和新知识的引进,教会学生的观察方法是尤为重要。观察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在关键处围绕教学任务从学生出发,备准时机由易到难让学生仔细观察实验,从中教师要巧妙地抛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探索,使学习在紧张而有趣的思维中逐步寻找答案,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在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教学中,如何学生根据教学要求不断地改进装置呢?本人在教学中是从一个试管中加入碳酸钙和稀盐酸作为最简单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开始讨论。首先让学生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发生,学生众口回答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再组织思考讨论:讨论(1)如果要把这个试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到瓶中,在这一试管还需配上什么样的零件?经过思考学生提出加上一个带导管的的单孔塞;接着按学生提出意见加上带导管的单孔塞。讨论(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不断地被消耗,如果出现碳酸钙过量而盐酸不足,怎样才能保证二氧化碳的继续生成呢?4运用化学习题培养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多数学生接受化学知识没有太大困难,但在面对千变万化的化学题时却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该用什么知识或怎么用知识。解决好这一问题正是习题教学的根本目的。通过习题教学,可帮助学生巩固、深化基础知识,纠正存在的问题,梳理知识结构,完善知识系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达到教学目的,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视习题教学,尽可能地发挥习题教学的功效。比如开展一题多解、一物多问的训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5改革化学实验化学源于实验,许多科学家都是从实验中得出重要结论或创立伟大学说的。实践证明,实验是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改革实验教学,增强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激发他们的探索性,从而有利于思维的开发。5.1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现行教材有许多演示实验,一般都是老师在上面做,学生在底下看,但几年实践下来,我发现尽管教师作的很辛苦,操作也很到位,但坐在后面的同学还是没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更不用说去思考为什么回游这种现象,他们只是通过教师“听”到现象,而没有真正看到现象,俗话说“听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做一遍“,为了让学生能真正参与课堂教学,集中注意、启迪思维,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将一些无危险性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如:金属与酸反应的实验,要求取少量镁条、锌粒、铜片分别放入盛有稀盐酸的三支试管中,观察现象,并试验产生的气体是不是氢气。若采用教师演示或个别学生上台演示,那么大部分同学就不会观察到在镁条、锌粒表面有气泡产生而在铜片表面没有气泡产生,这一现象,所以在上课时,我给每二位同学准备一套实验仪器,让每一位都动手实验,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认真的去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反应的原理是什么?从而启发了思维。5.2改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教科书上的学生实验大多是证明性的实验,学生做实验只是验证一下于教程所写的符合于否,这种照方抓药的实验,只能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的程度和对书本知识的进一败涂地步记忆,但不能培养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如果我们将课本的证明性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重新设定认知情境,则可挖掘化学实验的探索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如:实验Na2CO3和K2CO3都跟Hcl反应,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不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与分析这二组实验的异同点,还要求学生比较溶液取用量不同和浓度不同时,产生CO2量的多少以及反应速度的快慢情况,从而总结出灭火效果最好的浓度,实验中学生不仅得到了动手而且通过仔细观察、不断分析、思考、探索,大脑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状态,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培养。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要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教法、备学生、备教师,把这种意识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我想只要我们实施优化的教法与学法,不断探索,学生的思维能力肯定会得到提高。物种的形成与灭绝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但是为了64EM■EM■65问题:有人说把我国动植物保护红皮书的物种保护好,就不会有物种灭绝的现象发生,对此加以评论。问题:有人说把我国动植物保护红皮书的66重点内容1物种的概念2理解物种的形成机制3掌握物种灭绝概念4引起物种灭绝的因素重点内容67&是物&是物68有头物种的概念1一般的物种的概念:物种指的是基本特征相似并能在彼此间相互交配产生可育后代的个体群。有头物种的概念692形态学物种(Morphospecies)通常是根据生物体的形态、生理、行为特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的,所以也叫做物种的形态标准。问题:形态学标准是否存在局限性?2形态学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清关合同样本
- 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与机遇分析
- 2024秋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教学设计2 新人教版
- 低价空地分租合同样本
- 2023三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My family,my friends and me Unit 6 Me教学设计 牛津沪教版(三起)
- 表面活性剂市场需求激增与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3人合作开美发店合同样本
- 付定金采购合同样本
- 代工水厂加盟合同样本
- 代理协议英文合同样本
- 兴义万峰谷新型旅游文化产业综合体项目总体概念性方案设计
- 消防安全标志解读课件
- 2022上半年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真题及答案
- 一篇散文《水银花开的夜晚》弄懂散文题型
- 保健院业务部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试行)及质量控制指标
- 马鞍山东站站房工程指导性施工组织设计
- 电力电缆工程施工作业危险点辨识及预控措施手册
- 精神障碍检查与诊断试题
- 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下)1-10单元全部答案及解析
- 中医护理原则和方法
- 光伏电站验收申请及验收报告样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