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特点》28_第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特点》28_第2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特点》28_第3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二章中国自然灾害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特点》28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精选文档灾祸带的主要灾祸种类和灾祸多发的原由;异。(三)感情、态度价值观

《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与分布》讲课方案

一、课程标准及解读

本节课对应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祸的地域分布”。

课程标准表达了重点:

1、“运用地图”表现了课程标准对学习“过程”“方法”的重申。讲课时要指引学生充分利用地图进行剖析。

和理解我国自然灾祸的四大特色——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

二、教材剖析

1、本课的课程标准要求是说出我国自然灾祸的四大特色及空间分布地域,并理解我国自然

灾祸屡次发生的原由。自然灾祸限制社会、经济可连续发展,故应当予以足够重视。

2、经过本节学习能够培育学生综合剖析问题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研究的能力;同时经过案例的学习能够建立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可连续发展观。

三、学情剖析

1、已有能力:知识贮备—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学习中已对我国自

然灾祸有了必定的认识;同时学生经过看报刊、图片、电视等媒体的宣传报导,对自然灾祸

已有必定的感性认识;学习能力—他们一般都具备读图剖析概括概括的能力,能在教师的指引帮助下,解决一些地理疑难问题。

2、存在问题:学生对自然灾祸的成因的认识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对有效信息的提取和整合缺少系统性训练,图文变换能力和综合剖析思想能力较差,需要教师进行合适的指导。

四、讲课目的

(一)知识和技术

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祸的四大特色及我国主要自然灾祸的种类。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自然灾祸种类空间分布地域,并总结概括出我国三大自然灾祸

带的主要灾祸种类

(二)过程与方法

1、依据自然灾祸的详尽分布概括出我国自然灾祸的分布特色。

2、小组合作研究我国的不一样样地域存在的主要自然灾祸种类及主要发生时间;我国三大自然

我国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自然灾祸的种类差

经过研究活动,让学生感觉到学习地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体验学习地理知识,意会

小组合作的乐趣,加强地理学习能力;建立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可连续发展观。

五、讲课重点和难点

联合课标,确立本课的重点是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难点是我国自然灾祸的分布。打破重难点的方法主要有⑴读图剖析法;⑵小组合作研究法。六、讲课过程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祸频发的国家。

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祸在我国

几乎都有生,而洪、干旱、台、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重。我国自然灾祸有何特色?分布状况怎?我一起来学。一、我国自然灾祸的特色

大家列,影响我国的自然灾祸有哪些?

你能否出中国典型的灾祸案例?

【活1】大家列,影响我国的自然灾祸有哪些?你能否出中国典型的灾祸案例?

【学生言,教】略

得出:我国是一个自然灾祸繁且重的国家。什么?

【指学生研究原由】幅,大性季天气著,海岸漫;位于三大板交界,地条件复;⋯⋯

【活2】教将各指定我国的不一样样地域,如:北地域、北地域、西北地域、江中下游地域、南地域、西南地域等,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祸型及主要生。

每派一名人,本的学果,并将学生出的自然灾祸按地域到黑

板上。由此出:我国自然灾祸拥有“种多”、“率高”、“分布范广”、“地域差异

大”的特色。

【展现】各地域自然灾祸分布种以下所示:

【剖析】

1、种多

2、率高

我国素有“三一、六一衰、十二一荒”之。

我国的自然灾祸不只生的率高,并且度大、失重。均匀生率呈增,如各种气象灾祸50年月是19.56次,60年月26.20次,80年月达28.18次。

3、分布范广

4、地域差异大

部地域灾祸型多,度大,率高,失大。

中部次之。

西部自然灾祸型多,但失小。

二、我国自然灾祸的分布

【展现】我国洪灾祸分布、影响我国的台路径及台影响地域、中国地灾祸。

【活3】分我国三大自然灾祸的主要灾祸型和灾祸多的原由。

【学生言,教】略

1、沿海灾祸——我国自然灾祸最重的地域

是我国海交接地和西北太平洋地震。

是受大海暴潮、台、地震等影响著的地域。

因为夏天风的不坚固性,以致旱涝灾祸屡次。

承载着全国41%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办了60%以上的公民经济产值。

2、沿江灾祸带

上游山区,有山洪暴发或陪伴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祸。

中下游平原,泥沙淤积严重,常常同时遇到雨涝和洪水的两重威迫,加上又是工农业人口会合地域,所以水旱灾祸也很严重。

3、山前灾祸带

山前地带:是破裂板块的剥蚀地带,地震异样活跃。

这一地带为中国的天气、地质、地形交界带,是一个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都不坚固的地

带。

山崩、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及冰雹等特别活跃。

【研究】我国沿海与内陆、南方与北方自然灾祸的种类差异。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

沿海地域: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

内陆地域: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风沙。

北方地域:以暴雨、洪涝、干旱、地震、沙尘暴、寒潮。

南方地域:以暴雨、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

【达标测评】

1.我国自然灾祸多发的原由是()

A.人口基数大,增加速,是世界上的人口茂盛区之一

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域之一

C.地处世界两条灾祸带的交汇处,灾祸多发

D.灾祸防守能力有限,灾祸监测系统不健全

2.以下地域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祸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域

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域

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

3.我国不一样样地域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选项是()

A.西部——牲口——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

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

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

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

下表代表寒潮、酸雨、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对四省区的危害程度(☆越多代表程度越高),回答4~5题。4.甲和丙代表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寒潮②酸雨③水土流失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5.乙类环境问题在广东省不严重的原由是()

①丛林覆盖率高②地形③降水充分④纬度地点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自主反省】

长处:⑴我在讲课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研究法进行研究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了优异的见效。研究式学习要求在讲课过程中,辩证地办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只重申学生要聆听教师,更重申教师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