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科学教案汇总九篇_第1页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九篇_第2页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九篇_第3页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九篇_第4页
有关科学教案汇总九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有关科学教案汇总九篇

科学教案篇1

一、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浮力》一课处于科教版学校五班级下册第一单元《浮与沉》中的第五课。前四课对初步认识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为本科对浮力的认识与测量打下基础。

〔二〕同学状况分析

通过《浮与沉》中物体在水中是浮还是沉、浮沉与什么因素有关、橡皮泥在水中的浮沉、造一艘小船的学习,同学已经基本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对定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做好了铺垫,并能促使同学探究浮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说明

本课将以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激起同学对浮力学习的爱好。通过问答引导同学自觉组织观测、试验、解决问题。经多次多种试验,与同学一起总厚实验得出的结果。

〔四〕技术预备

试验材料:水槽、烧杯、量筒、测力计、小木块、泡沫块、小滑轮、细线

演示材料:课件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在水中的物体都会受到浮力的作用,通过试验测量出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二〕技能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培育同学观测技能。通过试验与实践体验,培育同学动手技能和分析数据的技能。

〔三〕情感、立场、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浮力的学习与试验测量,培育同学的科学探究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浮力的存在,通过试验测量不同物体在水中所收到的浮力。

难点:理解下沉的物体在水中也收到浮力,通过物体下沉的排水量分析物体下沉过程中浮力的改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曹冲利用水中的浮力称象。提问:什么是浮力?

〔二〕学习新知

1.感受浮力

把泡沫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观测泡沫块在水中的位置,用手指轻轻地渐渐地往下压,感受水通过泡沫块传来的阻碍。〔小组同学轮番试验〕

同学回答:什么是浮力?〔引导同学回答〕

总结:水阻挡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2.测量浮力的大小

1〕同学思索:怎样测量浮力的大小?〔每个试验小组提供滑轮、水槽、测力计、量筒、细线等试验器材〕同学猜想用什么方法测量浮力。

2〕总结同学给出的方法,与原设计的方法结合,引导同学进行测量试验。

a)先用测力计测量泡沫块受到的重力大小并记录。

b)然后,将滑轮固定在烧杯底,细线通过滑轮连接泡沫块和测力计〔如图1〕。

c)接着,轻轻拉动测力计,让泡沫块分别处于小部分没入水中、大部分没入水中、全

部没入水中三个状态。当泡沫块处于任一状态时,分别记录测力计的度数和量筒量得的泡沫块入水排开的水量。

图1

3〕依据课本给出的图示〔图2〕,列出浮力的计算方法:浮力=重力+拉力。同学依据记录表中的数据对泡沫块处于不同状态所受的浮力的大小进行计算。得出浮力的大小。

图2

4〕试验小组测量小木块各个沉没状态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

试验结束,各小组报告测量和计算所得的浮力大小。

5〕提问:物体沉没过程中,排水量的改变是怎样的?〔物体渐渐下沉,排水量越来越多,物体完全没入水中后,继续下沉,排水量没有继续增加。〕

6〕总结:物体浸入水中部分越多,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当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后,浮力大小不再转变。

〔三〕巩固新知

同学课下测量大小不一的泡沫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并记录下来。

三、板书设计

浮力

浮力:水阻挡物体下沉的力是浮力

科学教案篇2

电磁铁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依据所给的材料制作一个电磁铁;

2、能够在探究过程中比较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异同;

3、能够对电磁铁的两极改变进行探究;

科学知识:

1、知道什么是电磁铁;

2、知道电磁铁的两极改变;

3、了解电磁铁的应用。

情感、立场和价值观:

1、能主动对电磁铁现象进行讨论,体会探究的乐趣;

2、意识到电磁铁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3、乐于合作沟通,擅长发觉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认识电磁铁的性质,讨论电磁铁磁力大小与什么有关系;知道电磁铁也有两极,并且是可变的。在同学假设猜想的基础上,加以指导,提高同学探究的技能和水平,再由同学设计试验加以讨论,汇报沟通,总结出规律来。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导线、钉子、电池盒、大头针、回形针、指南针、资料图片

同学预备:电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电磁铁:

展示长铁钉:它能变成一个像磁铁一样能吸引铁的工具么?你有什么样的方法?

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师:老师能让它变成一根磁铁,你们相信么?

演示制作电磁铁,并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

师:你还想用哪些磁铁具有的特征来验证它?

师:你觉得它是一个一般的磁铁么?该起个什么样科学的名字呢?板书:电磁铁

二、制作电磁铁

师:想制作一个像老师一样的电磁铁么?你认为需要哪些材料?在制作过程中要留意些什么?

同学领取材料,进行制作活动。

三、初步分析电磁铁的磁力

1、比一比,你们的电磁铁,谁吸引铁的本事比较强呢?

2、估量一下,你们的电磁铁要加强磁力,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3、总结并且板书同学看法:导线圈数、电池多少、铁钉规格等

四、探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

师:你能依据自己的推想设计一个试验来试试看吗?在试验过程中要留意些什么?

总结整理:1、只能转变一个单一因素。

2、如何转变这个因素。

3、怎样记录。

探究活动、老师巡察指导。

同学总结汇报;

师:你通过试验,发觉你猜想的因素和电磁铁磁力大小有关么?

你们是怎样操作的?比较了哪些数据?

老师将同学的讨论成果板书在黑板上。

五、了解电磁铁两极的改变:

师:我们通过刚才的比较,知道了电磁铁的一些特点。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磁铁和电磁铁有哪些相同?

同学比较。

师:用磁针测一测你的电磁铁的两极。再和其他小组的电磁铁比一比,你发觉了什么?

师:你能说明一下你发觉的现象的缘由么?怎样才能使你们的两个电磁铁磁极相同么?请比较一下两组组装的电磁铁有什么不同?

小组活动,要求:改进组装的电磁铁,使同组两个电磁铁磁极一样。〔相同的小组那么转变成不同〕

总结活动过程,板书同学改装的阅历方法。

师:电磁铁的两极是可以转变的,可以通过……

六、全文总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一种新的磁铁,我们来看看它有什么用处!

指导同学看书第44页,简约介绍电磁铁的各种应用。

师:盼望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

科学教案篇3

“科学怪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8/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还有一个多音字“当”要掌控,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读句子体会“也”字的用法。

3.体会课文通过几个事例来写人的方法;能自己搜集材料,写一个科学家用心讨论的小故事。

4.了解英国化学家开文迪许用心从事科学讨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科学的事迹,懂得“科学怪人”其实并不怪。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能说出课文按什么顺次写的。

教学设计: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

3.看到课题,使你有哪些问题想问?

4.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

1.读通课文,争论“科学怪人”是谁?

2.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⑴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圈诞生字,划出有关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

⑵标出自然段序号,逐段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状况。

⑴出示生词黑板,重点指出“纽、当”的读音。

⑵同学描红。

⑶再指读课文,正音。

三、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1.课文那几段写了科学怪人怪在哪里?

2.头尾两段分别写了什么?

3.课文的结构是什么?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说出科学怪人怪在什么地方?

2.能说出科学怪人为什么怪?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又认识了一位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我们这次学习的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他很有趣的的一面。

二、精读课文

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开文迪许的“怪”?默读1-6节。

2.争论,让同学概括地说一说,依次板书,讲解3、4、5节,每一节开始都用最简洁的句子把这节的意思概括出来了,这叫做总起句。齐读这个总起句。

3.详细分析2-5段

⑴第二节略讲,指导朗读。

⑵指读第三节,“怪”在那里?

⑶指读2、3节,初始“开文迪许家里的布置——特别”比较“也”字去掉是否可以?从而让同学明白,用上“也”字使得段与段之间的连接更自然。

⑷指读第4节开文迪许珍爱图书表现在哪些方面?训练朗读、说话。

出示“他自己——也要办理以下手续”同样讲清“也”字作用。

⑸的5节写得很生动,让同学读中体会开文迪许的怪。

4.综合分析1-6节。

⑴第1节与2-5节是什么关系?第6节由于它们是什么关系?

⑵抓住“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科学。”这句话的理解,体会开文迪许与其说是“科学怪人”,不如说是“科学巨匠”。

三、课堂练习

你还知道那些科学家用心讨论的小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科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气球是孩子们熟识且喜爱的游戏玩物。在幼儿获得的日常生活阅历中,气球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而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与同伴的合作操作,通过比较探究,发觉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试验结果明显易于调动幼儿的探究欲望,拓宽了幼儿的知识阅历。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探究,发觉白醋和苏打混合在一起会产生气体让气球变大的现象。

2.学会看步骤图,并能大胆表达和沟通自己的观测发觉。

3.体验与同伴合作试验获得胜利的欢乐。

活动预备

物质预备:白醋、苏打、糖、盐、塑料刻度瓶、漏斗、吸管、气球、小汤匙、步骤图一张、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操作材料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爱好

1.师:“小伙伴,欢迎你们来到奇奇科学屋,今日奇奇博士为小伙伴预备了好玩的材料?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出示苏打粉、糖、盐、醋,通过各种感官认识试验材料。

3.启发幼儿猜想:我们在糖、盐、苏打粉里分别加入醋,你猜会发生什么改变呢?

二、第一次操作探究

观测醋分别和糖、盐、苏打粉加在一起的不同现象。

1.提出操作与观测要求:

〔1〕2人一组,分别将醋倒入装有糖、盐、苏打粉的瓶子里。

〔2〕观测糖、盐、苏打粉分别和醋混合后的不同现象,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2.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觉。

3.师:小伙伴刚刚发觉的奥秘是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的,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的奥秘,它对我们的生活援助可大了,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更奇妙的奥秘呢?〔出示步骤提示图〕

三、第二次操作探究

“气球变大了”,学习与同伴合作按步骤操作、观测和记录。

1.出示步骤提示图,了解试验操作的步骤。

〔1〕幼儿观看步骤图,简约说一说步骤图的操作提示。

〔2〕老师结合步骤图,讲解示范试验操作的步骤。

师:“气球里的糖、盐、苏打分别倒入醋里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呢?我把奥秘留给小伙伴们去发觉吧!”

2.提出试验的要求:

〔1〕学会协商,按步骤提示两人相互协作进行试验操作。

〔2〕操作完仔细观测三个瓶子上气球的改变,然后把你们的发觉记录在记录表上,最末把你和你的好伙伴的号数贴在圆圈里。

〔3〕操作完把你们的材料收到盘子里坐下来。

3.幼儿两两合作,学习按步骤图提示进行试验,老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1〕特别关注套在瓶口的气球是否坚固,有困难的幼儿适时予以援助。

〔2〕引导幼儿观测试验改变,提示幼儿做好记录。

4.幼儿大胆表达沟通自己的发觉。

师:“你们发觉了什么?”“为什么苏打粉倒入醋里后气球会变大呢?”

5.老师小结:平常气球都是用嘴吹大或用打气筒打大的,今日我们用苏打粉加醋产生的气体就把气球吹大了。

延伸活动

师:原来苏打粉有这么大的本事,小伙伴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争论苏打粉还有什么本事呢?把你们争论的结果记录下来!_儿童网

科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肯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依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一些动植物夹套保温泵的季节性改变。

教学预备

预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改变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引入。

2、同学展示自己收集有关LC型罗茨泵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二、自主学习

1、引导同学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肯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肯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2、四人小组争论。

3、秋天气候的特征。

4、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5、小组汇报。

6、师生小结。

7、在不同季CB系列齿轮油泵节里,动植物有什么改变?

8、小组争论后汇报。

9、老师小结。

三、课后作业

1、观测小动物。

2、观测植物。

3、把自己观测到的动物或植物,记住它在不同时期的改变。

科学教案篇6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观测了解太阳光的组成,知道白光是复色光

2.知道不透亮物体的颜色和透亮物体的颜色的成因技能培育

3.培育同学的自学技能,进展同学的思维知识迁移和应用概念认识新事物的技能,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科学思想:

通过观测白光色散试验,培育同学实事求是、尊敬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思想.

科学品质:培育同学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

科学方法:指导同学学会试验探究观测分析比较等方法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的观测和分析

2.物体的颜色

[教学难点]物体的颜色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观看彩虹的照片,同学争论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是水把光分成七种颜色,形成彩虹

介绍:1666年,牛顿用三棱镜将太阳光分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

1.光的色散

〔1〕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单色光:不能再分解的光

复色光:由单色光混合而成的光

2.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家用电器上的遥控器,可发出红外线〕

〔2〕紫外线〔消毒灭菌,鉴别纸币的真伪〕

3.物体的颜色

书P.24思索题,课前请同学回家做试验,课堂上争论结果,得出结论

〔1〕透亮物体的颜色是它能透过的色光的颜色

〔2〕不透亮物体颜色跟被它反射的色光的颜色相同,汲取跟物体颜色不同的色光

〔3〕物体呈现黑色说明它能汲取各种颜色的光,物体呈现白色,说明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4.三原色

〔1〕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红+绿+蓝=白

蓝+红=紫

红+绿=黄

蓝+绿=青

〔2〕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

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题

科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在“观测折叠小人”活动中能够有所发觉,提出问题。

2、能够从琴纳和牛痘的故事中受到启发,知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寻求问题解答的过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到处有科学。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爱好。

2、想知道,爱提问。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从科学家的经受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预备:

插图、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从这学期开始,我们将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科学”。

2、提问:你知道科学是什么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科学是什么。

〔1〕、争论“什么是科学?”

让同学依据已有阅历发表自己的看法。

〔2〕、引导同学看课本第2页插图,开阔一下视野。

〔3〕、提问:图上的人在做什么?让同学说一说插图的内容,老师适当地加以补充说明。

〔4〕、谈话:只有科学家那里才有科学吗?你有没有做过下面这些小伙伴做的事情?〔看书中图片〕想一想,你为什么想做这些事情?〔同学沟通〕

〔5〕、师生小结:使同学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2、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1〕、老师讲故事、同学自己阅读等不同方法让同学了解故事梗概。

〔2〕、提问: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琴纳是个擅长观测和思索的医生。在故事的开始部分,他有什么发觉?〔同学沟通〕

〔3〕、正由于有了这个新发觉,他想到并提出了什么问题?此后,他又分别做了些什么事情?

〔4〕、依据同学回答,板书:提出问题——查找可能的缘由——做试验证明——试验胜利了。

〔5〕、你能根据上面的提示,复述一遍琴纳的故事吗?同学复述故事。

〔6〕、搜集资料,找出其他科学家在讨论活动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3、理解科学是什么。

〔1〕、老师讲解并演示活动方法,同学尝试操作。

〔2〕、要求同学边做边观测,然后说说自己有什么发觉。

〔3〕、同学汇报。

〔4〕、提问:有谁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同学回答,假设没有同学能说出来,老师作简约介绍〕

三、全课总结:

1、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你能告知我们科学到底是什么吗?

2、同学分组沟通,并向全班同学讲解并描述自己的想法。

3、总结: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方法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板书〕

1.2做一名小科学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探究纸鹦鹉“站立”的奥秘活动中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问题。

2、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受的事与科学家发现制造的相像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曲别针、卡纸等。

同学预备: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爱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重点: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讨论活动的相像之处。

教学难点: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老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今日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神秘。

1、老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同学动手做,老师巡察指导。

3、尝试: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或胜利或失败〕

4、引导同学思索: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方法。〔提示:把想到的方法简约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老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想方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同学分组活动。

3、谈话: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沟通发觉,查找相像之处。

〔1〕、提问:刚才大家在讨论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觉呢?

〔2〕、同学沟通、汇报。

〔3〕、谈话:同学们想想看今日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讨论的?课后继续讨论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解并描述:科学讨论是个繁复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简单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精确的答案。比如:……

2、谈话:运用大家发觉的原理,可以让很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预备怎么做?做之前需要预备些什么?

4、同学分组争论、思索,巩固课中的学习发觉。

科学教案篇8

一、活动目标

1、愿意探究蛋壳里的奥秘,认识几种从蛋壳里孵出来的动物。

2、喜爱阅读科学小书,并情愿和老师和同伴一起讲解并描述:我是×××。

3、对探究、观测感爱好。

二、活动预备

1、小书《蛋里有什么》人手一册。

2、磁性图片:椭圆形的蛋剪成齿状上下两片,小鸭子、小鳄鱼、小乌龟、大恐龙。乒乓球一只,鸡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磁性蛋壳图片,引起幼儿的爱好。

1、老师:这是什么?蛋里有什么呢?鼓舞幼儿大胆地猜想表达自己的看法。操作磁性图片,引导幼儿猜想认识蛋里的奥秘。

2、老师(在蛋壳里面放上小鸭子):蛋里有什么呢?让我来敲敲蛋壳问一问:笃笃笃,谁在里面?老师(拿走上面的半个蛋壳,露出里面的小鸭子形象):出来了,出来了,我是小鸭子!

3、老师:请小伙伴闭上眼睛,想一想,蛋里还有什么呢?老师在幼儿闭眼睛的同时,取下小鸭子,将小鳄鱼放在蛋里面,再将蛋壳合起来。

4、请小伙伴睁开眼睛,猜想提问:蛋里有什么呢?详细的指导方法同前,鼓舞幼儿和老师一起做敲一敲的动作,并和老师一起猜想蛋里有什么,认一认从蛋壳里出来的动物,说出他们的名字。

〔二〕引导幼儿阅读小书一《蛋里有什么》

1、老师:这是一本有趣的小书,书的名字叫《蛋里有什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鼓舞幼儿参加提问:“笃笃笃,谁在里面?”并讲解并描述“出来了,出来了,我……”

2、当讲解并描述到乒乓球时,老师可出示乒乓球,让幼儿观测认识,进行简约的说明。

3、老师:蛋里面除了有小鸭子、大鳄鱼、小乌龟、大恐龙,还有什么动物呢?

〔三〕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