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1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2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3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4页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一.设计思想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是学生应当掌握的一种重要的计算技能,估算活动对于开拓学生的思维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从以往的教学情况看,学生往往忽视在列竖式计算前进行估算,因此,不但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更要加强对学生估算技巧的指导,提倡"算法多样化"。二.教材分析《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70页的教学内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是通过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来计算的,把估算放到整百、整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面,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又便于学生理解估算的方法。教材通过创设一个需要估算的实际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进而找出可以把这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整百的数来估算的方法。这样的安排既能使学生提升口算能力,又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乘法估算方法。三.学情分析在前面学生已基本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和两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在三年级中,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能熟练掌握,小部分学生口算速度比较慢,个别学生口诀还不太熟练,需个别辅导。问题最大的是估算,在做计算题目的时候,很多学生往往很少进行估算,部分学生觉得列竖式计算还进行估算很烦,没有样成估算的习惯,我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让学生在进行计算前先进行估算,让他们养成一个很好的习惯。很多题目学生口算就算出来了,学生根本不需要估算,后面一些例题中,很多题目也无需估算,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总是人为地要求让学生估算,然后笔算,久而久之,学生似乎对估算有一种腻烦心理。这是我们在教学中值得关注的。因此教师应创设一些需要估计的生活情景让他们有所感受,这是非常必要的。只有经过长期的体验,才能培养起他们的估计意识。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我准备从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的估算,并且能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4.学生体会到估算的必要,加强学生学好估算的信心。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灵活利用多位数乘一位数乘法估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过渡语: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以生动活泼、清楚明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是重中之重。这涉及到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教法和学法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六.教学策略与手段《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应当选择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素材。例如选择学生所了解的生活情景,选用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素材内容,相信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应该创设利用估算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体会估算的意义,形成和掌握估算的技能。在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探索和尝试不同的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灵活利用不同计算策略来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开拓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的"教"将要做到: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鼓励探索、引导发现;七.课前准备一学生去超市构物付钱主题图片八.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产生兴趣。因此,本节课在探索新知识之前,我让学生猜猜我的年龄和身高。旨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尽可能的估算。然后出示一个生活情景,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新知识做了很好的铺垫,还让学生热情地投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新知识的探索。1.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今年大约()岁,实际上()岁。2.猜猜老师的身高。老师大约高()米,实际上()米。3.小明去小卖部买水,每瓶水2元,20瓶需要多少钱呢?这道题目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进行了复习,也为估算做准备。(二)、探索新知叶圣陶先生说过:"当教师就像帮助小孩走路一样,扶他一把要随时准备放,能放手就放手。"因此,我在教学中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1.出示第70页的情境图:老师带着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引导学生说说从主题图中你读懂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讯息?2.请学生根据主题图明确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设疑: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3.小组合作讨论:1)、教师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你是怎么知道的呢?2)、小组讨论各组的办法。教师提示:小精灵的问题哪组能帮忙解决呢?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3)、小组汇报结果:(在估算的教学中,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形成估算的意识,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并能加以解释。)结果一:29×8﹦232结果二:把29看成30因为8×30﹦240,因此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由小精灵介绍约等号。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结果三:把8看成10因为10×29﹦290,因此8×29的积比较接近290。我们可以列成8×29≈290。可见带250元不够买门票。当学生说出估算思路时,老师可以及时适当进行赏识性的表扬。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因此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教师对各种估算方法都不急于评价,而是积极引导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刘兼教授的访谈录中,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在提倡算法多样性的同时,老师要不要明确提出一种最好的解法呢?所谓最好的方法,要和学生的个性结合起来,没有适合全体学生的方法。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都是独特的,我们要尊重学生自身的选择,不能以一个或一批学生的思维准则来规定全体学生必须采用的所谓最好的方法4)、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把29估成30,是估大了,说明即使有30个同学参加,才需要240元,因此带250元肯定是够了。如果把8估成10,估算方法相同,但却还没解决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多估了2个29,即58元,而290元与250元相差40元,因此钱不够。因此我们出门要多带一点钱。"。脱离问题情境,孤立地说某种估算方法好或不好,是没有意义的。对于不同的问题情境,甚至同一问题情境,可以灵活采用多样的估算策略。4.不同情况,不同对待1)如果有32个学生去,那怎么估算?2)如果是23个学生去,又怎样估算合适?通过创设钱不够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在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碰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只要估算就行了,不需要知道精确的结果。这样不但尊重了学生个性的思维方法,还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探究新知后,我安排有层次性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加强估算信心。(三)、练习三步曲通过练习引发学生思考估算方法,并在小组内讨论,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1.基本练习"学以致用",学习新知识后的练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主要环节,也是学生巩固估算方法的环节。书中做一做。出示21×648×5397×73510×7A、独立完成,选用自身喜欢的估算方法。B、小组讨论并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让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及时反馈,巩固了估算方法。2.提升练习课本第72页的习题7。3.开放练习1)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给学生一个更广阔的能力展现的空间,更能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估计会场大约需要多少人数班级三1)三2)三3)三4)三5)人数52514950472)乘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使用,而且呀!估算的世界也是多姿多彩的。现在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课虽尽,而意无穷。"有助于学生继续保持学生的兴趣,加强估算意识,感受到乘法估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四)自我评价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参与总结,既便于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享受成功的喜悦。小结:本节课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刻认识估算的意义,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多种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喜欢了估算。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充分获得成功的体验,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投入到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共同发展。课堂就像广阔的天空,每个学生能在这片天空中领略多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无穷奥妙。九、知识结构或板书设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①、29×8﹦232②、8×29≈240把29看成308×30﹦240③、8×29≈290把8看成1010×29﹦290,十、作业设计完成课堂作业本第31页。《乘法估算》教学设计2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104≈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104≈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因此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做一做”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三.布置作业P62.6,P63.8.11。《乘法估算》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使同学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给同学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教学重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难点: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具、学具准备:主题图等。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51×789×522×837×371×6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那你们知道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同学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三.迁移类推,探究新知教学例2.“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同学能否坐得下,必需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因此,350名同学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因此,350名同学能坐下。方法三:22≈2018×20=360(个)因此,350名同学能坐下。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同时出示课题----乘法估算。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同学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四.巩固新知1.第59页做一做。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同学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展示同学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3.第61页第8题:4.第62页第9题,夺红旗小游戏。①以小组为单位,按箭号所指的方向开始计时。②请优胜组派代表介绍经验。③给优胜小组插上小红旗。五.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乘法估算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因此,350名同学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因此,350名同学能坐下。方法三:22≈2018×20=360(个)《乘法估算》教学设计4设计理念:1数学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直接经验。《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课程“不但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已有知识(乘法计算)和直接经验(秋游的感受)与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2重视学生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获得知识,激励学生自悟自得。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尊重他们不同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活泼的、自主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3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在教学“乘法估算”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结合本地实际设计练习,如秋游活动。让学生独立思考发现估算的题材、自主探索并感知估算的价值;小组合作交流估算的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在实践应用中提升估算的能力。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方法的过程,能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2在具体情境中合理选择不同的估算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加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升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兴趣上课前,教师出示秋游时拍的照片,让学生回忆当时的情景。因为是远足(秋游),学生对步行印象极深。在导入新课时,教师提供速度和时间,让学生进行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的复习;然后把计时单位逐步改小,顺利进入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教学。(评析:用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引入新课,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使其能自主地探索新知,解决问题。)二.创设情境,引发冲突师:同学们!你们在多媒体教室上过课吗?(出示动画图片)你们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教师相机出示动画:每排有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多媒体教室一共有多少个座位?问:谁来解答这个问题?生:列式22×18。师:同学们会口算吗?(大部分学生说不会算。)出示: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需要两个条件:每排22个座位,一共有18排。算式和“求有多少座位”是一样的。)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共有多少个座位?”与“有350名同学听课,能坐下吗?”算式一样,要求不完全相同。通过与学生交流,得出解决第一个问题要算出结果,而解决第二个问题只要根据条件进行估算就能回答。(评析: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充分交流,让学生明确:因为求得的结果不需要是准确数,因此可以用估算来解决,从而揭示出本课的学习内容。)三.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师:22×18你打算怎样去估算?同学之间互相讨论一下。(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师: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用什么方法)概括学生的估算方法,可能有如下三种:方法一:18≈20xx≈20xx×20=400能坐下。方法二:18≈20xx×20=440能坐下。方法三:22≈20xx×20=360能坐下。小结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教师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对照板书汇报结果。师:你发现了什么?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把因数看大,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结果存在误差。师:我们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效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着重引导学生明白:第3)种情况估小了还够坐,说明这种方法相对而言更简便一些。(评析:在此环节中,既允许学生独立思考选择估算方法,也允许讨论交流,在“说”的过程中取长补短,让每个学生都能圆满完成估算。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估算过程的理解,也让学生在“说”的活动中体验了成功的愉悦。)四.组织练习,检验效果1口算(教科书第62页第10题)。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算的?2夺红旗(教科书第62页第9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3解决问题(教科书60~62页的第4.7.8.11.12题)。先独立解决,再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身是怎样想的?五.配对练习,突破难点《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王老师买了12本。王老师大约用了多少钱?选择答案:A.把12看成1010×19=190(元)B把19看成20xx×20=240(元)同桌互议,然后汇报。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情景的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评析:这部分练习给学生创设利用口算和估算解决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多次经历口算和估算的过程,形成相关的技能。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口算、估算习惯和意识,为培养学生灵活利用不同计算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了基础。)六.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内容A:我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元。我这样估算......。内容B:我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说一说:看到这些数,你有什么感受?(总评: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本课设计,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大胆放手,鼓励学生积极动口、动脑,主动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设计中还让学生把自身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升了学生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乘法估算》教学设计5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例2,练习十五第4~7题。二.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三.教学过程:(一)口算比赛20×4=100×6=300×7=50×4=4000×6=700×8=300×4=600×6=90×8=200×7=100×7=3000×2=(二)新课1.出示例题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1)学生自身读题2)列算式29×8≈3)29乘8大约得多少?(4)挑生回答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因此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29×8≈240(元)答:带250元够买门票。2、试一试21×6≈48×5≈397×3≈510×7≈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三)巩固练习1.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可以将39看做()进行估算,因此39乘5约等于()。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可以将598看做()进行估算,因此598乘3约等于()。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49×5≈218×4≈581×2≈27×4≈73×5≈61×7≈319×5≈302×9≈396×4≈7×111≈6×219≈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挑生举例)(四)课堂小结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乘法估算》教学设计6教学内容:第59页的例2,做一做及练习十四第5~12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尝试估算的过程,进一步巩固口算,培养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方法:探究讨论尝试、练习、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2.你能估算下面各题的结果吗?二.新课学习,探究新知:1.出示59页主题图.问:他们遇到了什么麻烦?你能帮帮他们吗?(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从中获取相关数学信息,并根据信息明确提出:同学们要在会议室听课,那你们知道会议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呢?哪个同学知道?愿意来说一说吗?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会议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3)小组合作列出算式并说说自身的想法.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18×2222×182.探讨估算方法。1)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小组合作讨论;22×18≈你是怎么想的?2)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方法一:18≈2022≈2020×20=400(个)因此,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二:18≈2022×20=440(个)因此,350名学生能坐下。方法三:22≈2018×20=360(个)因此,350名学生能坐下。3)比较、评价。学生说出后肯定学生的想法.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4)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3.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4.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乘法估算,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或者把其中的一个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用口算的方法确定积的范围.三.巩固练习:1.估算下面各题(估算抢答比赛).89×30≈43×22≈35×19≈24×39≈63×29≈2.做课本59做一做尝试解决问题。1)请学生利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流。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3.练习,突破难点《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B、19看成2012×20=240(元)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尽量取整十整百的数或者是几百几十的数。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你们可要记住了哦!四.扩展延伸:1.请你来做小判官2.生活应用秋游快要结束了,游乐园离学校有3千米的距离,同学们以每分钟55米的速度返回,1小时能返回学校吗?五.总结请学生谈收获。六.布置作业1.练习十四:第4题、第10题2.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乘法估算》教学设计7教学内容:P60-63的内容教学目的:让学生学会乘法估算方法,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估算方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新授1.教学例51)投影出示例5图,让学生说说题意,明确此题并不用求出准确数,只要估算就行了。教师板书:49×104≈2)学生讨论估算方法3)汇报:生:49≈50104≈10050×100=5000,应该准备5000元。生:49≈50104≈11050×110=5500,应该准备5500元。4)比较师:谁的估算好一些?为什么?生:第二种估算方法好一些。要求带多少钱,在估算时要把近似数取大些,才不会造成钱不够的现象,因此这道题用第二种估算好一些。2.P60的“做一做”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估算方法。二.巩固练习1.P61.1学生的估计方法可能不一样,只要是正确的都给予肯定,不作统一要求。2.P61.2-4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估算方法。3.P62.5先在小组内交流估计方法,后在全班交流4.P62.7,P63.9.10独立完成,集体订正。5.P63.12答案:203×16,203×26,203×36,203×46三.布置作业P62.6,P63.8.11《乘法估算》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2.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升估算能力。教学过程: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69.22.74.87.99.18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18×453×789×522×837×371×63.谈话导入,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探究体验1.上次老师出门在多媒体教室听课,你们猜一猜多媒体教室里有多少排椅子?每排有多少个座位?2.出示P59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中提供了有关多媒体教室里的哪些信息?小明同学明确提出了什么问题?3.生汇报交流。4.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试试看。1)小组合作交流——你用什么方法估算?2)指名汇报。师小结整理如下:要判断350名学生能否坐得下,必须估算出多媒体教室大约有多少个座位。3)小结:同学们太棒了,能根据已学的估算知识,想出了这么多的好方法,可见,估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太大了,那,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估算的呢?4)小组合作交流后,引导学生总结出估算的方法:估算时,先把两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十数,然后再进行计算。三.实践应用1.完成第59页“做一做”。①看清题意,独立完成②选择自身喜欢的方法算。③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2.第61页第7题:投影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说说你从图中得到什么信息?①人人动手独立完成,将估算结果写在亮题板上。②同桌交流,说说估算的方法。③投影展示学生的试题,说说你的估算方法,集体讲评。四.全课总结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新的知识?2.师总结。《乘法估算》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灵活利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解释估算过程,并能对估算结果做出合理性的判断。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升他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教学重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学难点】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具】主题图、、游乐项目图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铺垫孕伏师:学校将要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在秋游前,学校安排老师去买一些饮料和水果。(出示图片)问:谁能用一句话表达图中的数学信息。生:“老师买酸奶用去153元,买果汁用去102元;买苹果用去101元”。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买饮料和水果大约用了多少钱?生:153+102+101≈350150100100师:如果老师刚好带350元,你认为够了吗?指名生说理由。师:刚刚我们在计算时是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加法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会常常遇到一些需要用乘法估算来解决的问题(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怎样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让学生回忆加法估算的方法;2.初步理解估算结果的意义。)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教学例5。师:这次秋游,我们将要乘车去游乐场玩(出示课本60页主题图)请大家仔细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每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明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准备多少钱买票比较合适?)(此环节的设计意图: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准确把握题意。)师:谁来把这道题完整地给大家说一说。(指名学生读)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用估算,算式是:49×104)2.学生自主探究估算方法。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自身喜欢的一种估算方法算一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并作指导。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反馈学生不同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身的估算情况与大家交流一下。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方法一:49×104≈5000(元)50100方法二:49×104≈5500(元)50110方法三:49×104≈5250(元)(此种情况较少出现)501053.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师:肯定同学们的方法之后抛出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切合本题题意?为什么?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自身的意见。(此环节目的在于:1.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3.培养学生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4.指名学生汇报交流,并说明理由。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把你们组讨论的情况跟大家交流一下。(生A:我认为第一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题,因为它把第一个因数看成整十数、把第二个因数看成整百数,计算又快又简便。生B:我认为第三种方法好,因为把104看成105,估算出来的钱数更接近准确值。生C: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好,因为它把104看成105,不便于计算。生D:我认为第二种方法比较适合本道题目。由于把104估成110,这样算出来的5500元肯定超过准确值,如果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或者想玩其它的游乐项目,老师还可以应付得了。这个同学考虑问题真周到,大家给他鼓鼓掌)师:刚才两位同学都说到了准确值。那我想知道准确值是多少?(5096)请同学们自身算一算。5.教师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归纳总结。师:现在大家明白为什么比较多的同学都认同第二种方法了吗?原因非常简单。(因为第一种方法估算出来的钱数比准确值小,钱带少了就有同学上不了车,去不到游乐场,第二.第三种方法由于把两个因数都看大了,估算出来的钱数肯定够,但这两种方法中,第二种方法比第三种方法计算更简便。今天我们所学的乘法估算就是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最合适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因此,以后我们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什么时候应估大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一定非得采用四舍五入来取近似数。这个道理你弄明白了吗?三.创设情境,轻松一刻师:门票和车票的问题终于解决了,我们赶快走进游乐场吧。(出示图片)这些是游乐场部分的游玩项目,有摩天轮,你喜欢玩哪一个?指名学生汇报交流。(此环节的设计依据是:1.四年级学生高度注意保持的时间是有限的,课中要注意调整;2.四年级学生仍然倾向于直观、形象的事物,对抽象的东西不感兴趣。)四.应用新知,解决问题1.解决游玩中的数学问题。师:既然大家都想玩这些游乐项目,你们的愿望马上就可以实现!1)必答题:摩天轮最大载重量4000千克,四年级学生平均体重是28千克,四年级104名学生可以同时乘坐摩天轮吗?师:摩天轮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游乐项目,并从中选择一道数学问题,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2)自选题。A:旋转秋千一次可以乘坐48名游客(满坐),上午运行19次,上午玩旋转秋千的游客大约有多少人?B:玩超速风车每人每次需要18元,四年级104名学生,需要准备多少钱买票?2.解决返程的数学问题。师:秋游活动即将结束,我们准备乘车返回学校,请同学们算一算:从游乐场到学校的路程是125千米,同学们乘车返回时,客车每小时行63千米,3小时能否返回学校。五.反思回顾,自主总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参与了“秋游活动”,请大家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0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第五册乘法估算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习惯。2.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体验如何把握数的大致范围,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3.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三.教学重点: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四.教学难点:在估算的过程中,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利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合作精神。五.课题研究在教学设计中的渗透:在教学设计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于“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他带的钱够吗?”这个问题自身想办法解决,并从中自身总结得出估算的方法。六.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数学王国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那你们知道吗,怎样才能走进数学王国?首先,同学们让我们踏上口算这座通往数学王国的阶梯,迈出我们的第一步。(二)练习:1.口算30×7=60×3=24×7=45×8=15×3=24×2=400×3=168×2=2.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344552976383767540(三)引出问题48大家还记得《海底总动员》里的那两条小丑鱼吗?你们喜欢他吗,今天这两个小家伙邀请同学们去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遨游,你们觉得怎么样?那好,让我们出发吧!学生欢呼!你们看,小鱼们来迎接我们了!鱼妈妈有很多鱼宝宝,鱼妈妈很爱他的宝宝,可是他发现小鱼最近越来越胖,他决定去买几个篮球,让小鱼多运动运动,这样才健康嘛!鱼妈妈来到了商店,看到有好多种篮球,鱼妈妈想买3个篮球,他只带了200元钱,你们说他带的钱够吗?学生发表意见鱼妈妈,看见有一种篮球的价格签上写着大大的“惊爆价”你在商店里见过这3个字吗?学生解释惊爆价鱼妈妈决定要买这种篮球,这种篮球到底多少钱呢?你们想知道吗?告诉你们也可以,不过,老师可有条件的,当我给出单价,请你们马上估计出200元钱够不够买这样的3个篮球!如果你认为够,请你站起来!(四)解决问题学生判断并用行动和语言作出答案。那请认为够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那请估算的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说,你是怎样估计出来的?1)58×3=174(元)174<200够2)50×3=150(元)8×3=24(元)150+24比200元少。3)58≈6060×3=180(元)我们再来看这道题,就问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不够买3个篮球,这3种方法哪种你认为最适合?明确: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好的估算方法,首先要做到快,再力求更接近49准确值。估算方法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原则:1.根据题中的要求2.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选择同学们可真聪明,要知道在实际生活中,有些时候要算出一些东西需要多少钱,还剩多少钱的时候需要算出准确数。可有些时候不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数值,我们就可以算出大约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乘法的估算。(板书:乘法估算)明确:估算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用四舍五入法把因数中的多位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和一位数相乘,求近似数的式子中要写≈。你能举个例子,我们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乘法估算?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这时候鱼妈妈,又看见有一处柜台在宣传新产品,特别水下足球。新产品呀,鱼妈妈非常好奇,想感受一下高科技,可是鱼妈妈带的200元钱够吗?这种水球推广优惠价是74元,你说鱼妈妈能买吗?总结:74≈70,70×3=210(元)已经不够了,而且74≈70已经是少算钱了,那实际200元钱肯定不够。(五)巩固练习:练习1:小鱼听说妈妈给他们买篮球了,高兴的立刻全体汇编迎接妈妈,小鱼们排成8排,每排站18条小鱼,大概来了多少条鱼宝宝呢?练习2:学年的同学知道咱们班的同学去了海底世界参观,他们也要去,老师们一研究,带大家去参观海洋馆吧,学年一共有12位老师,619名同学,成人票是28元,儿童票是9元,大约带多少钱去才够?请你帮老师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算一算。(六)游戏操作我们今天的遨游海底世界智慧王国的旅程就要结束了,小鱼们要送给我们一份礼物,那礼物到底是什么呢?谜底需要大家自身去开动脑筋去寻找。出示游戏用具,讲清要求,开始游戏。结语:我们满载着收获要离开海底世界这个智慧的王国,你们相对鱼妈妈和50小鱼说些什么?谁想说,就站起来对他们说好了。他们在听呢!《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1教学内容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P59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初步理解估算方法。2.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解释估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比较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意识。教学难点合理选择估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1.口算20×20=24×10=40×50=12×30=2.下列算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样想的?28×4≈62×7≈二.创设情景,自主探究1.创设情景,引出主题分析引导:完整地说一说你收集的信息?“能坐下吗”是什么意思?要比较座位数与人数的大小,必须先求出什么?2.尝试估算,探索方法学生独立完成,个人汇报,教师板书。(着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方法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相类似,估算时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看成整十数,也可以把两个两位数都看成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估算结果。3.巧理信息,探究明理师:同样是估算,为什么会出现几种不同的结果呢?四人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学习卡一,并对照黑板板书汇报成果。分析小结:估算的时候我们可能把因数看大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大,也可能会把因数看小了,这时估算的结果比实际结果小,不同的估算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结果,但都会与实际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误差。4.利用策略,解决问题刚才我们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得出3种不同的结果,那是不是每种方法都能比较有把握地判断出够不够坐呢?着重引导学生明白:在第3)种情况中,是估小了,既然估小了都够坐,那实际结果肯定就能坐下。这种方法在这里相对而言更有把握解决“够不够坐”的问题。5.指导看书,质疑释疑三.应用提升,巩固深化1.随堂练习,检验效果1)、口算(书本P62第10题第一行)89×30≈32×48≈43×22≈35×19≈()()()()()()()()2)、(书本P59做一做)一页有23行,每行约23个字,一页大约有多少字?2.配对练习,突破难点《气象知识知多少》每本19元,李老师决定买12本,李老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选择答案:A、12看成1010×19=190(元)B、19看成20xx×20=240(元)针对不同争议,同桌互议,然后汇报。难点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由于因数的不同特点,估算的方法可能有几种,但我们在解决不同的情境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四.实践生活,升华教育勇当小记者,采访听课老师,巩固所学知识。内容A、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家每月水费支出大约是()元,一年大约支出水费元。我们是这样估算的。内容B、我们组采访的是()老师,他每天批改作业()本,每个星期(5天)大约批改作业本,每学年(40个星期)大约批改作业本。看到这些数字,你有什么感受?五.互动总结,课外延伸互动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又有什么收获呢?课外延伸:请你把你是怎样用估算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故事记录下来,写一篇生动的数学日记。附:板书设计《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2【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不错的数感,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是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口算、笔算以及加减法估算、一位数乘法估算的基础上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教学内容】四年级上册第60页的例5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养成估算的习惯。2.培养学生灵活利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例,使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结果符合问题实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重点: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实际情况。关键: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铺垫孕伏(多媒体出示:一组海南省琼海市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师:我们琼海市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现在就让我们带领客人(这是一节接待课)一起欣赏吧!(多媒体播放,教师介绍:万泉河、白石岭、博鳌、……)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做些什么呢?分别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在画中来一次“琼海一日游”,好吗?[设计思路:选择学生了解的当地景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二.探究方法,学习新知师:出发前,我们必须准备好车票和门票。1.(多媒体出示例题)例5:一套车票和门票49元,四年级一共需要104套票,需要准备多少钱呢?2.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名口答算式,并说一说为什么用乘法算,加深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3.学生独立估算。(当学生选择笔算时,教师把笔算的竖式板书,同时说明:笔算的结果很准确,但当我们去旅游时一般不需要把钱算得那准,这时我们可以选择估算。)师:你会估算吗?学生独立估算,算好后,反馈学生不同的估算方法:方法一:49×104≈5000(元)↓↓50100方法二:49×104≈5500(元)↓↓50110方法三:49×104≈4500(元)↓↓45100方法四:49×104≈5250(元)↓↓50105[教师注意倾听并及时记录学生的不同方法以便及时评价,有便于后面的集体讨论,一方面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另一方面从调动学生情感因素出发,巧妙引导学生逐层讨论,逐项比较,发表自身个性化的看法,形成思考的习惯,提升辨别比较的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有序性和口头表达能力。]《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3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出示P70情景图,生观察思考:1)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2)这幅图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明确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你会解答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估算乘法,板书课题。二.探究体验1.出示教科书第70页例2:三年纪一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2.请学生明确提出问题,老师在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补充明确提出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3.先请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再请学生思考怎么知道我们猜得对不对呢?看看小精灵是怎么说的?4.怎么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能不能用我们前面学过的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5.启发学生想出前面我们已经学过整十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我们可以把29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来估算。6.因为8×30﹦240,因此8×29的积比较接近240。我们可以列成8×29≈240,再介绍约等号。7.可见带250元够买门票。三.拓展引伸1.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32×649×5218×4581×2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说明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既可。四.实践应用1.完成教科书第70页“做一做”中的4道题。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2.让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72页第4题。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五.全课总结1.上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2.师总结。《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4教学内容:北师大版第三单元《体育场》教科书第33页、第34页练一练。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2.能与同学交流自身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不错的学习习惯,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准备:同桌准备一篇文章、黄豆1千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提出问题。投影出示:宝鸡体育场举办的《同根同祖·同一首歌》大型演唱会图片。1.师问: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感想?2.师问:你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让学生认真观察体育场座位排列情况(投影出示课本主题图),估一估能做多少人?1)独立思考,估算整个体育场座位数。2)小组交流,让每个小组同学说一说自身的估算方法,估算结果。3)小组选派代表,反馈结果。学生a:每小块看台大约有100个座位,一共有26个看台,大约有2600人。学生b:体育场每排大约有1300个座位,一共有10排,大约有1300人。学生c:体育场上下两层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有200个座位,大约有14个区域,大约有2800人。学生的估算方法只要合理,都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2.投影出示一个看台的放大图,让学生进行估算。1)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告诉有28个看台,你能估算出这个体育场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2)理解数量关系,列式解答。28×72≈2100(人)6×12×28≈1800(人)把28看成30,72看成70,30×70=2100,因此28×72≈2100把12看成10,28看成30,6×10×30=1800,因此6×12×28≈1800小结:一般情况,估算时是根据“四舍五入”法把数据估算成整十,整百的数,计算简便。三.巩固练习完成“练一练”第2题。算一算“东方书报亭”XX月上旬的营业额(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汇报结果)四.合作交流,实践应用。1)估计一张报纸,一张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