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二章教(学)案_第1页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二章教(学)案_第2页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二章教(学)案_第3页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二章教(学)案_第4页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第二章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教案第二章护士仪容礼仪第一节基本原则[教学目标]德育目标:改善自身形象,更好的为病人服务。知识目标:1、掌握仪容修饰的流程和方法。2.熟悉表情礼仪的正确表现方法。3.了解护士仪容礼仪的基本原则。案例导入与分标能力目标: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学重点]

仪容修饰的流程和方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用具]多媒体、实训

[教学程序]复习旧课---------复习护理礼仪的相关知识2.导入新课----------小夏的求职案例[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第一节基本原则一、仪容的内涵仪容通常指人的外观、外貌,其中主要指人的容貌。包括头发、面部、身体、手部、个人卫生、表情等方面。仪容美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然美指仪容的先天条件好,天生丽质。修饰美指依据礼仪规范和个人条件,对仪容进行必要的修饰,扬长避短,设计、塑造出美好的个人形象内在美指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个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准,培养自己高雅的气质与美好的心灵。内在美是三者中的最高境界。仪容礼仪的基本原则〔一适度性原则〔二协调性原则〔三表现个性原则〔四仪容与素质统一原则第二节仪容礼仪护士发部修饰最早可以追测到史前社会的后期。那时的人类,即原始的先民们在其争取生存的生活实践中,开始认识到许多多都与自已的生活密切相美。其中有的自然现象对已有利:有的自然现象对自已有害:还有更多的自然现象对自己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有有害的一面,例如由需电引起的在林大火,既可能烧死人,也可能烧死动物,这当然都有害的:但从另一方而看,动物因为被烧死了,它们的肉却变得更加可口了。由此促使人类开始了生食向熟食的转变;不仅如此,由森林大火提供的火种更把人类的文明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那时的原始先民们对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既不可能了解它们发生的原因,又不可能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更没有与它们相抗衡的勇气和力量;唯一的出路,他们只有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自然界并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希望得到它们的庇护和保护。由此一来,各种原始崇拜、原始宗教以及伴随而来的祭祀形式便应运而生。这些祭祀活动和祭祀形式又经过世世代代的演绎,逐步沉淀,逐步积累,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礼仪规范在历史上延续下来。在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仪的起源,有据可查的当在原始社会时期。礼的最初含义就是供神的形式,后又演化为礼貌,当时原始人只会用手势、表情表示意向,用击掌、拉手、拥抱表达感情,用手舞足蹈庆祝打猎的胜利,这些都是礼的最初表现形式,到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礼既泛指等级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典章制度,又狭义地认为礼是人们行为规范、规矩。〔二礼仪的发展简史1.尧舜时期的礼仪中国古代礼仪形成于"三皇五帝"时代,到尧舜时期,便有了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这五礼之说,即祭祀之事为吉礼,之事为国礼,实客之事为页机旅之事为军礼,冠婚之事为嘉礼。2.夏商周时期的礼仪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夏代,我国的文明程度已很发达,至商代已十分讲究礼仪,制机则始于殷而成于周,周礼已经十分完善,被后世称道德"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其论述可说无所不包,充分反映了古代中华民践的两礼精神,周公目主持制定的《周礼》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他"制礼作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形成了我国奴隶社会最早的礼制。到了东周时期,王室衰落,诸侯纷起争霸,东周王朝已无力恪守传统礼制,以至出现了所谓"礼坏乐崩"的局面。3.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春秋战国是我国就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此间,以孔子、孟子、子为代表的学者更是系统地述了礼的起源、本质与功能,并发展革新了礼仪的理论。孔子为推行他的"礼治"主张不辞劳苦,奔波一生。他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已的行为,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他倡导"仁者爱人",强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孟子更继承发扬了孔子的"仁学",主张"以德服人""舍生取义",讲究"修身养性",培养"浩然正气",荀子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总之,这个历史时期的统治阶级及其代表人物,都无不把礼仪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4.封建社会的礼仪进入封建社会后,礼仪制度更被深深地打上了严重的等级烙印,逐步沦为封建帝王统治、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工具,成为套在劳动人民特别是妇女脖子上的精神枷锁。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邦制定了朝廷礼仪,发展了礼仪的仪式和礼节,董仲舒则把儒家礼仪概括为"三纲五常","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钢、夫为妻纲;"五常"即为仁、义、礼、智、信。他主张"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到了宋代,礼制更进入了"揭礼"盛行阶段,三从即"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即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妇德要求一切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要求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要求容貌须打扮得整齐美观;妇功要求把伺候公婆、丈夫作为重要的事情来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礼仪随着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在这个历史时期,中国原有的礼仪加上西方的道德观,形成了一个礼仪道德的大杂烩。直到满请王朝土崩瓦解,由孙XX先生组建的中华民国政府,大力破旧立新,移风易俗,推行教育改革,提倡男女平等,从而正式拉开了近代礼仪改革的帷幕。6新中国成立后的礼仪逐渐确立了以平等相处、友好往来,相互帮助、团结友爱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礼仪的含义礼仪的基本概念1.礼仪的概念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礼的精神及要求的行为准则或规范的总和。2.护理礼仪的概念是职业礼仪,是护土在护理活动中,为了协调人际关系、表示互相尊重而遵循的共同认可的言行规范和程序,它既是护土修养的外在表现,也是护士职业道德的具体表现。3.其他几个与礼仪紧密相关的概念礼貌、礼节、礼俗,仪表、仪式这几个概念,既与礼仪紧密相关,又有微妙的差别。礼仪的基本分类1.日常生活礼仪2.职业礼仪3.社交礼仪4.涉外礼仪三、现代礼仪特征〔一现代礼仪的特征〔二礼仪的其他特征1.共同性2.时代性3.差异性4.约束性5.延续性6.通俗性<三>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式1.礼仪的基本原则<1>尊重原则道德原则遵守原则自律原则宽容原则平等原则从俗原则适度原则真诚原则礼仪的表现形式<1>语言礼仪<2>非语言礼仪第二节学习护理礼仪意义和方法一、学习护理礼仪的意义〔一学习护理礼仪是适应护理快速发展的需要〔二学习护理礼仪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需要〔三学习护理礼仪是塑造护理队伍形象的需要二、学习护理礼仪的方法〔一充分认识到礼仪的重要性〔二自觉学习礼仪知识〔三积极参加礼仪实践〔四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教学互动]1.请一位同学讲述礼仪的起源。[课后小结]1.礼仪的基本概念。2.礼仪的基本特征和原则。3.礼仪的分类及表现形式。[思考题]一、名词解释:礼仪护理礼仪二、问答题1.礼仪的基本分类?2.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表现形式[参考答案]略

[预习题]仪容的含义仪容的基本原则。[教学反思]第二节女性生殖系统生理[教学目标]德育目标: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知识目标:1、掌握妇女各阶段生理特点、卵巢周期性变化及其功能、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及月经。2、熟悉性周期的调节。能力目标:为妇产科护理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教学难点]

1.下丘脑-垂体-卵巢的神经内分泌轴对月经周期的调节机理2.调节激素的周期性变化[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讨论[教学用具]模型、挂图、多媒体

[教学程序]

1.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非孕期成年妇女子宫大小、位置。

〔2女性的美丽源泉-------卵巢,引出卵巢的主要功能。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女性生殖系统生理<一>妇女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女性从新生儿到衰老是渐进的生理过程,也是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发育、成熟和衰退的过程。妇女一生根据其生理特点可按年龄划分为几个阶段,但并无截然界限,可因遗传、环境、营养等条件影响而有个体差异。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称新生儿期。特点:常见外阴较丰满,乳房略隆起或少许泌乳。可出现少量阴道流血。这些生理变化短期内均能自然消退。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左右称儿童期。特点:在10岁之前,儿童体格持续增长和发育,但生殖器仍为幼稚型。在儿童后期,约10岁起,女性特征开始呈现。青春期从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称青春期。特点:全身发育此时期身高迅速增长,体型渐达成人女型。第一性征的发育第二性征已显现女性特有体态。月经来潮是青春期开始的一个重要标志。但由于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后月经周期也多无一定规律。月经周期尚不规律且多为无排卵性。此时虽己初步具有生育能力,但整个生殖系统的功能尚未臻完善。性成熟期一般自18岁左右开始,历时约30年,性成熟期又称生育期。特点:规律的周期性排卵。生殖器各部和乳房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改变。绝经过渡期围绝经期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生殖器官亦开始萎缩向衰退变更。曾称为更年期,此期长短不一,因人而异。1994年WHO将其分为3个阶段:绝经前期此期卵巢内卵泡数明显减少且易发生卵泡发育不全,多数妇女往绝经前月经周期不规律,常为无排卵性月经。绝经自然绝经通常是指女性生命申最后一次月经,卵巢内卵泡自然耗竭,或剩余的卵泡对垂体促性腺激素丧失反应。据全国协作组资料,我国妇女的绝经平均年龄为49.5岁,80在44-54岁之间。如幻岁以前绝经称卵巢功能早衰。绝经后期卵巢进一步萎缩,其内分泌功能渐消退。生殖器官萎缩。绝经前期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卵巢激素缺乏,使围绝经期妇女出现一些血管运动障碍和神经精神障碍的症状。血管运动障碍可表现为潮热和出汗;神经精神障碍可表现为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和头痛等。老年期一般60岁后妇女机体逐渐老化,进入老年期。特点:雌激素水平低落,生殖器官进一步萎缩老化。骨代谢失常引起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月经的定义月经是指随卵巢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月经初潮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多在13-15岁之间,但可能早在11~12岁,或迟至17-18岁。月经周期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一个月经周期,一般28-30日为一个周期。月经持续时间及出血量正常月经持续时间为2-7日,多数为3-6日。多数学者认为每月失血量超过80ml即为病理状态。月经血的特征月经血一般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粘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月经血的主要特点是不凝固,但在正常情况下偶尔亦有些小凝块。月经血内缺乏纤维蛋白及纤维蛋白原,主要是由于纤维蛋白的溶解。开始剥落的子宫内膜中含有活化物质混入经血内,使经血中的纤溶酶原激活转变为纤溶酶,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裂解为流动的分解产物。同时内膜组织含有其他活性酶,能破坏许多凝血因子<如凝血因子l、V、W、W、皿>,也妨碍血液凝固,以致月经血变成液体状态排出。▲临床:月经期的症状下腹及腰散部下坠感,个别可有膀恍刺激症状<如尿频>、轻度神经系统不稳定症状<如头痛、失眠、精神忧郁、易于激动>、胃肠功能紊乱<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以及鼻粘膜出血、皮肤座疮等,但一般并不严重,不影响妇女的工作和学习。<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卵巢功能卵巢是女性生殖内分泌腺,有两种主要功能:一为产生卵子并排卵;另一为合成并分泌淄体激素和多肽激素。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从青春期开始到绝经前,卵巢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卵巢周期,其主要变化如下: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原始卵泡有15万-50万个卵泡。生育期大约只有300-400个卵母细胞发育成熟,并经排卵过程排出,其余的卵泡发育到一定程度自行退化,这个退化过程称卵泡闭锁。闭锁卵泡的组织学特征为卵母细胞退化坏死,被吞噬细胞清除,颗粒细胞层分解,细胞脂肪变性,卵泡塌陷最后纤维化。排卵卵细胞和它周围的一些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称排卵。其机制:雌二醇高峰对垂体、下丘脑的正反馈调节作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及孕酮的协同作用所致。成熟卵泡壁破裂相关的因素为血LHUFSH峰的出现,促使卵巢壁生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激活纤溶酶、结缔组织胶原酶、蛋白溶解酶等,使卵泡壁溶解。LH/FSH峰出现亦使前列腺素<配>及组胺增多,这两种物质使卵泡壁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易于破裂。在配及神经作用下,卵巢皮质及卵泡外膜层平滑肌纤维收缩,促使卵泡破裂及卵细胞释放。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卵子排出后,经输卵管伞部捡拾、输卵管壁蠕动以及输卵管粘膜纤毛活动等协同作用进人输卵管,并循管腔向于宫侧运行。黄体形成及退化黄体形成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璧,卵泡壁的卵泡颗粒细胞和内膜细胞向内侵入,周围有结缔组织的卵泡外膜包围,共同形成黄体。排卵后7-8日<相当于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黄体体积达最高峰。若卵子未受精,黄体在排卵后9~l0日开始退化。3.卵巢分泌的淄体激素主要为雌激素、孕激素和雄激素等淄体激素。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卵巢激素的分泌随卵巢周期而变化。雌激素排卵前形成第一高峰约在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形成第二高峰在月经前达最低水平。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达最高峰到月经来潮时回复到排卵前水平。★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其对照列表如下雌激素孕激素子宫肌层促使子宫发育;使肌细胞的增生和肥大;增强子宫收缩力;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使肌纤维松弛,兴奋性降低;同时降低妊娠子宫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内膜使子宫内膜增生。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宫颈使宫颈口松弛;宫颈粘液分泌增加,质变稀薄。使宫颈口闭合;粘液减少、变稠。输卵管促进输卵管发育加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阴道增强局部的抵抗力;使阴唇发育、丰满。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乳腺使乳腺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在已有雌激素影响的基础上,促进乳腺腺泡发育成熟。卵巢促使卵泡发育;有助于卵巢积储胆固醇。下丘脑正负反馈调节负反馈作用体温使体温升高。0.3-0.5摄氏度水钠的代谢促进钠与水的潴留孕激素能促进水与钠的排泄。脂肪代谢可降低总胆固醇;降低胆固醇与磷脂的比例,有利于防止冠状动脉硬化。钙、磷的代谢足够量的雌激素可使钙盐及磷盐在骨质中沉积来维持正常骨质。综述上述生理功能,显示孕激素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促使女性生殖器和乳房的发育,为妊娠准备条件,可见二者有协同作用;另一方面,雌激素和孕激素又有拮抗作用,表现在子宫收缩、输卵管蠕动、宫颈粘液变化、阴道上皮细胞角化和脱落以及钠和水的潞留与排泄等。雄激素的生理作用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是维持女性正常生殖功能的重要激素,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为雌激素拮抗物对机体的代谢功能影响:对机体代谢功能有促进蛋白合成的作用,还可使基础代谢率增加,并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在性成熟期前,促使长骨骨基质生长和钙的保留,性成熟后可导致骨垢关闭,使生长停止。它可促进肾远曲小管对Na+、Clˉ的重吸收而引起水肿。〔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卵巢的周期性变化使女性生殖器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尤以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最显著。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子宫内膜的组织学变化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分为3期:增生期:在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上皮与间质细胞呈增生状态称增生期。分泌期: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使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分泌期。月经期:在月经周期第1-4日。变性、坏死的内膜与血液相混而排出,形成月经血。2子宫内膜的生物化学研究2.其他部位的周期性变化粘膜的周期性变化宫颈粘液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净后,宫颈管分泌的粘液量很少。排卵期粘液分泌量增加,粘液稀薄、透明。若将粘液作涂片检查,干燥后可见羊齿植物叶状结晶。排卵后,粘液分泌量逐渐减少,质地变粘稠而混浊,拉丝度差,易断裂。涂片检查时结晶逐步模糊,至月经周期第22日左右完全消失,而代之以排列成行的椭圆体。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雌、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保证受精卵在输卵管内的正常运行。〔五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相互关系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因此又称性腺轴。性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