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七章_第1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七章_第2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七章_第3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七章_第4页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五版)》课件第七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社会互动本章要点●社会互动,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信息的传播而发生的相互依赖性的社会交往活动。●综合考察社会互动的不同维度(向度、深度、广度、频度),可以了解互动双方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根据互动情境、互动维度、互动方式等标准,我们可以划分出多种互动类型。合作、竞争、冲突、强制、顺从与顺应是最为常见的社会互动类型。●社会互动是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的,情境不同,人们的互动方式往往不同。社会发展尤其是社会转型必然引起社会互动模式的重要变革。互联网等现代传媒技术手段的发展,对社会互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社会学中,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长期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即使在同一学派中也有分歧。●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的社会互动都是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社会角色是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社会角色也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关键概念:社会互动互动维度互动情景网络互动符号互动论拟剧理论本土方法论情境定义自我实现预言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角色失调社会互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之一,是个体、群体和社会结构三者之间的中介,也是社会学的基本分析单位。对于人类社会来说,社会互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个人而言,人的社会化即个体自我观念形成和人格发展,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完成的;对社会来说,互动是社会形成的条件,人们正是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组成社会网络,结成社会群体,进而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可以说,社会互动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沟通连接的纽带,也是理解人类社会的一把钥匙。第七章目录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维度和类型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变迁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第四节社会角色第一节社会互动的含义、维度和类型一、社会互动的含义与特点社会互动,也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相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对于社会互动的含义和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社会互动发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主体(包括个体和群体)之间。第二,社会主体之间发生以信息交流为基础的相互依赖性关系和行为是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第三,社会互动可以是面对面的交往,也可以借助媒介进行。第四,社会互动与特定的社会情境密切相关,并形成特定的互动模式。第五,社会互动不仅会影响互动关系,而且会对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产生影响。二、社会互动的维度(一)社会互动的向度向度反映社会互动的方向,表明互动双方关系的性质,主要包括:(1)情感关系——是亲和还是排斥,是融洽还是对立?(2)地位关系——是平等的还是不平等的,权力分配的格局如何?(3)利益关系——是一致还是冲突,冲突程度多大?(二)社会互动的深度互动深度反映社会互动双方相互依赖程度的高低。(三)社会互动的广度广度反映社会互动的范围,表明互动双方交往领域的大小。(四)社会互动的频度频度反映一定时间内发生社会互动的多少。互动频度的差别往往反映并影响人际关系的亲疏或好坏。三、社会互动的类型(一)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根据参与人数,社会互动可以划分为二人互动、三人互动和多人互动等类型。(二)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根据社会互动的主体类型,社会互动可分为人际互动和群体互动。人际互动是作为行动者的个人之间有意识、有目的的相互作用过程。群体互动是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三)熟悉情境互动、社交情境互动和工作情境互动情境是人们行动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场景,包括行为主体、角色关系、人的行为、时间、地点与场合等。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的互动方式不同。二、主文化与亚文化(四)情感性互动、工具性互动和混合性互动情感性互动是家庭、亲密朋友等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互动。工具性互动是个体为了达成某种目的而与他人互动,互动只是达到目的的一种工具,互动双方并不预期有亲密的情感关系和长期交往。混合性互动介于情感性互动与工具性互动之间。(五)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按照社会互动主体间的利益、权力关系及其性质,可以将社会互动分为交换、合作、竞争、冲突、强制和顺从与顺应等形式。第二节社会互动的过程变迁一、社会互动的过程(一)贝尔斯的互动过程分析美国社会学家贝尔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提出了一种小群体研究方法——互动过程分析。贝尔斯把社会互动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定向阶段,主要解决情境辨识问题。互动各方在开始互动时往往首先要确认是何种情境。例如,当大家被召集在一起时,人们首先关心的是要干什么,是社交性的联欢,还是严肃的工作会议。第二阶段:评价阶段,主要解决态度确定问题。明确了互动情境后,互动各方往往要考虑自己该对此情境持何态度。例如,如果是一次社交性的联欢,那么是积极主动参与,还是逢场作戏凑凑热闹,抑或是消极地旁观。第三阶段:控制阶段,主要解决行为选择问题,即对此情境做些什么。例如,如果倾向于积极参与联欢,那么是去表演节目,还是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人聊天,抑或是多做些服务工作。一、社会互动的过程(二)芝加哥学派的四阶段说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帕克和伯吉斯对不同群体或不同文化人群之间互动过程的分析认为,本地社会群体与移民之间的互动过程,包括敌对、冲突、适应和同化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与前一个阶段相比都是一个进步。第一阶段是敌对或竞争,这是最初级和基本的社会互动,是一种个人之间没有社会接触的互动,互动双方是一种竞争、排斥关系。敌对或竞争与劳动分工等社会过程有关。第二阶段是冲突,由于激烈的竞争,双方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出现以攻击对方为目的的行为。第三阶段是适应,冲突在少数情况下会以一方消灭另一方而告结束,但大多数情况下,冲突的一方或双方会部分地改变其思想、态度和习惯来适应对方,以避免、减少或消除冲突。第四阶段是同化。适应的结果是双方在很多方面日益接近、融合,趋于一致,实现同化。二、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社会变迁尤其是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必然会引起社会互动方式等方面的变化,社会互动方式的变化反过来又会推动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会引起社会互动情境、方式和规则等各方面的变革。吉登斯深入分析了现代化过程所导致的社会互动的“脱域”过程与现象:在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地域性的面对面互动,而社会的现代化发展日益把空间从地点中分离了出来,使得社会系统出现了“脱域”,即社会关系从彼此互动的地域性关联中,从通过对不确定的时间的无限穿越而被重构的关联中脱离出来,远离了任何既定的面对面的互动情境。三、网络时代的社会互动(一)网络技术发展与社会互动(二)网络互动的特点及其影响1.有了数字网络后,人们可以实现跨国界、跨地区的即时互动,使人们身体“缺场”的交往取代了身体“在场”的交往。2.网络互动的匿名性和符号性3.网络互动的自由、自治性第三节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一、经典社会学家对社会互动的分析(一)涂尔干的社会互动思想社会学的重要奠基人涂尔干,在社会学上的基本立场是强调社会的客观性和强制性,反对把社会现象还原为个体的心理现象。但在后来的研究中,他也关注为何人们会有共同的取向和观念等问题,更为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二)韦伯的社会互动思想韦伯认为,社会学的对象和目的是研究社会行动及其意义,并剖析其原因、过程和效用。“社会行动”是指“可以指向他人过去的、现在的或未来预期的行为”。(三)齐美尔的社会互动思想在齐美尔看来,功能理论和冲突理论所研究的宏观结构和宏观过程如阶级、国家、家族、宗教与进化等,最终只不过是人们之间具体互动的反映,社会互动的结果导致了社会现象的出现,对于社会现象的理解,可以通过理解其得以产生和延续的基本互动过程来达到。二、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一)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被认为是真正意义上的、最具代表性的社会互动理论,其研究取向是通过分析日常环境中人们相互作用的方式、机制和规律来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其创始人是社会心理学家米德。此外,詹姆斯、库利、杜威等人也对符号互动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后来,布鲁默和库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了符号互动论的发展。符号互动论在对社会化、社会越轨行为、犯罪行为和交往沟通等问题的研究上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后来的标签理论、建构理论等理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二、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二)拟剧论拟剧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从符号互动论中发展出来的分析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动的理论与方法。戈夫曼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等一系列著作中提出和完善了这一理论。拟剧论认为,世界是一个大舞台,社会生活就像是一出戏剧,我们出生进入日常生活舞台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和表演剧中的角色。在这种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印象管理或印象整饰来管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通过使用一些表演技巧来展示自己的形象,从而控制对方的行为。二、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三)本土方法论本土方法论又称“俗民方法论”或“常人方法学”,意为对“普通人”在社会互动中所使用的“方法”的“研究”,用于分析人们在日常互动中如何建立和共同使用对现实的定义,考察社会成员在建构和解释他们的社会现实并对其赋予意义时所使用的方法和步骤。本土方法论研究社会互动的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破坏情境假定”或“蓄意破坏规则”的实验,通过对某种交往规则被破坏时会发生什么情况的实验,来揭示情境假定或交往规则,分析规则如何形成,社会成员如何共享规则,如何在日常互动中依赖这些规则。二、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四)人际互动理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交往和互动并不都是按照社会规范进行的。由于人际互动涉及态度、动机等影响互动关系的心理特征,所以社会心理学对人际互动的社会心理机制有大量的深入研究。1.人际吸引:人际吸引是社会互动的重要推动因素,个人性格等心理因素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之一。2.非语言沟通:有研究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只有35%的互动意义是通过语言表达的,65%的互动意义是通过非语言方式表达的。3.刻板印象:我们关于事物或人们是什么样子的假设及观念,即刻板印象,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4.人际空间:在人际交往中,人们一般会在自己周围建起一种保护自己的“个人外泡”空间,对于关系亲密的人,如爱人、孩子、父母、朋友等,会打开这层空间,但会小心地不让大多数人进入这一领域。二、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五)参照群体理论参照群体理论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曼于1942年在研究个人的社会地位时提出的,用以表示个人在确定自己的地位时与之相对比的群体。参照群体理论是研究个人的客观社会地位与其社会观点之间相互作用的社会心理机制的工具,认为个体往往将参照群体(即个体在心理上所认同的群体)的价值和规范作为自己的社会观和价值观的依据,也作为评价自身和他人的标准。对个体来说,参照群体有两个基本的作用:一是规范作用,二是比较作用。(六)自我实现预言理论“自我实现预言”是默顿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的概念和理论,其理论基础是托马斯提出的“情境定义”概念。人们不只对情境的客观方面有反应,更重要的是人们对情境所具有的意义也有反应,一旦人们赋予情境某种意义,其随后的行为以及这一行为的结果将受这种意义的影响。二、社会互动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七)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主要代表人物有霍曼斯、布劳等。这一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行动者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社会互动的实质是人们交换酬赏(指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所得到的收获,包括金钱、社会赞同、尊重和服从等)和惩罚的过程。第四节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的含义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方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角色是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具体来说,社会角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第二,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第三,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的行为的期待。第四,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一)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先赋角色也称归属角色,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自致角色也称成就角色、自获角色,指主要通过个人的活动与努力而获得的社会角色。(二)规定性角色和开放性角色功利性角色指那些以追求效益和实际利益为目标的社会角色。表现性角色指不是以获得经济上的效益或报酬为目的,而是以表现社会制度与秩序、社会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等为目的的社会角色。二、社会角色的类型(四)自觉的角色和不自觉的角色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角色时,明确意识到了自己正担负着一定的权利、义务,意识到了周围人都是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观众,因而努力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周围的观众。不自觉的角色,指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而只是按习惯性行为去做。三、社会角色的扮演(一)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社会角色的扮演是一个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1.角色确定:角色确定也叫作角色定位,即确定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一致、等同的过程。2.角色表现:人们在确定了所要担当的角色后,直接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这个角色表现出来3.角色建构:人们在扮演某一种社会角色时,首先遇到的就是社会或他人对于这一角色的期望。三、社会角色的扮演(二)社会角色的表现某人扮演某一社会角色固然重要,但是要让人们真正相信他正在扮演这一角色,就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环节使他表现出来。1.“布景”与“道具”。2.衣着、仪表与言谈举止3.前台、后台及角色配合:在角色的表现上,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