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地球运动地理教案作为一位不辞劳累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留神哪些格式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地球运动地理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1
一、产生昼夜交替
1、理由:地球自转
2、周期:________时,叫做1个__________。
3、意义:
①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____________,被用来作为根本的________。
②太阳日时间不长,保证了地球上_____________的生存和进展。
二、产生地方时:
1、地方时
定义:因_____________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地方时。
成因:地球自转。
地方时差:经度隔15°,地方时相差________小时。
计算方法:向东加地方时差,向西减地方时差。(备注:东、西确定方法:同是东经度,经度大的在东,经度小的在西;
同是西经度,经度小的在东,经度大的在西)
2、区时(标准时):从理论上全球共划分成_____个时区,各时区都以_______的地方时为该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_____小时。
3、更加计时法:
半区时:采用与中央经线相差7.5°的时区的边畛域的地方时,如:印度采用____。
东部区时:采取本国东部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如朝鲜采用______区。
统一区时:统一采用一个时区的区时,如我国统一采取北京所在的_____区时,(即东经_______的地方时),称为_________。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向规律:在北半球向_______偏,在南半球向______偏,赤道上无偏向。
2、成因: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_________力。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2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昼夜交替的理由及其意义,地方时、区时的应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规律及其意义。
2、学生了解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理由及其规律,四季及五带的划分。
3、通过让学生分析理由、总结规律、验证结论等培养各种才能。
4、通过对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教导。
二、教材分析
本两节教材内容阐述了地球运动的主要地理意义。与老教材相比,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被表述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被表述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这样做更具科学性,由于无论是昼夜交替或是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等等,都不是单纯的自转或公转的结果,而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联合结果。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讲了三个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与老教材相比,少了“对地球外形的影响”。这反映出新教材重视“实用性”的意图。由于与前三个意义对比,后者的实用性明显偏低。
在陈述“昼夜交替”时,新教材增补了用太阳高度来描述各地的昼夜状态,使“昼夜”与“太阳高度”两个概念联系在一起,既有利于昼夜状态的说明,也有利于学生对太阳高度这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对于“时间”,新教材添加了不少内容,充分表达了“应用性”特点。教材首先明确了地方时的概念,接着指出访用地方时的缺陷,从而自然引出“区时”,结果介绍了各国的一些更加计时的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区时”的使用,以适应社会。
而对“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那么删除了理论分析,只介绍偏转规律,这完全符合高一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制止了泛泛而谈,增加了“长江三角洲发育过程”的实例,更加贴近生活。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从大的方面看,增加了“五带的划分”,这是地球外观地域分异规律的根基,内容分外重要,且放在这里也对比自然。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新老教材无大的区别。主要阐述了各地昼夜长短随季节的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只介绍了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以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三个特例举行分析。删除了较难,也较繁琐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四季的划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及欧美国家天文四季的划分方法。教材新增了“二十四节气”内容,由于这不仅是我国科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成就,而且对我国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1、对昼夜的产生,应先演示,可以用地球仪加发亮的灯泡(或手电筒)、多媒体动画、挂图、板图等。再设问:为什么会产生昼夜?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通明的球体,在某一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半个地球,亮的半球为昼,暗的半球为夜。那么昼与夜之间的畛域叫什么呢?引出晨昏线概念。
2、晨昏线概念较抽象,应以教师讲解为主,且配上不同视图。首先明确概念:昼、夜半球的分畛域即为晨昏线,它是晨线与昏线的合称。晨线的西侧为夜,东侧为昼;
昏线的西侧为昼,东侧为夜。如下图:
AB为晨线,昏线在后面;
CD为昏线,DE为晨线;
FS为晨线,SG为昏线。
结果强调,晨线与昏线的两端确定在极圈内。那么,晨昏线是固定的还是移动的呢?让学生斟酌,从而转入昼夜交替的学习。
3、昼夜交替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易得出结论:地球的自转。可进一步深入,公转也会产生昼夜交替(用地球仪或多媒体演示),再说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太阳日,所以昼夜交替的理由应表述为由于地球的运动。那么什么是昼呢?引导学生得出:理论上能望见太阳。能否望见太阳怎样表述呢?引出“太阳高度角”概念。
4、对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太阳高度的日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应用图示法(有条件的用多媒体动画)讲解。首先要讲清太阳高度角的概念,如下图。
并强调太阳高度角总是小于等于90°,这样就能了解正午后的太阳高度角了。正午太阳高度角(正午时过某地的经线方向的切线与太阳光线的夹角)是个分外抽象的概念,学生难以理解,务必结合地球仪、多媒体动画、示意图等逐渐讲解,切不成操之过急。弄领会太阳高度概念后,就可让学生斟酌,怎样把太阳高度与昼夜联系起来,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太阳高度大于0为昼,小于0为夜。
5、昼夜交替的周期,只介绍结果就可以了,不必究其理由。太阳日的意义,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斟酌后回复。
6、为使学生轻易理解地方时的概念,可把定义改为:把某地太阳到达最高位置的时刻,定为正午12点,这样的时间叫地方时。再让学生探讨,使用地方时有什么优缺点?(对当地居民来说,便于起居作息,对于交往来说,分外不便),从而引入区时讲解。
7、“区时”学生在初中时学过,但已忘得差不多了,应重新学习。对时区的划分,最好用一张北半球的极地投影图说明。如下图:
从应用性看,重点应放在区时的换算上。公式及留神事项如下:
某地区时=已知区时±1小时×相隔时区数
(相隔时区数:同在东时区或西时区的,大减小;
分别在不同时区的,相加。即同减异加。±:在已知时区东面的,取+;
在已知时区西面的,取—。即东加西减。计算时,一般把东十二区当作最东,西十二区当作最西。)
关于有些国家使用区时中的一些特例,应作留心介绍,以使学生能全面地了解区时的使用。
8、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可先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演示。方法是:画南、北半球极地投影图各一张,用铅笔点住极点,顺着经线往图外某点画直线,对比地球转与不转时的铅笔轨迹。再让学生总结偏转规律。对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可师生共同议论完成。首先让学生斟酌,泥沙在河口为什么会沉积?(落差变小、河道变宽、海水的顶托等,造成流速降低),接着设问:为什么会主要形成在北岸,而不是在南岸?(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9、让学生议论,随着季节的变化或同一季节的不同纬度,温度状况有否变化?(回复是断定的)然后说明:为什么有这种变化呢?主要是各地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不同。可把昼夜长短比作水阀出水时间长短,把正午太阳高度比作水阀大小,然后用出水量说明太阳辐射量。
10、对“昼夜长短的变化”,要先讲清昼弧与夜弧概念。晨昏线把纬线圈分割为两片面,一片面在昼半球,称为昼弧;
另一片面在夜半球,称为夜弧。昼、夜弧的长短可表示昼、夜的长短。再让学生阅读课本的三张插图,分别说明冬至日、夏至日、春秋分时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总结一般规律:在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太阳不直射的半球,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在赤道上,终年是昼夜等长。
11、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最好也让学生通过读课本的三张插图,说明冬至日、夏至日、春秋分时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然后总结一般规律: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最大(为900)。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12、设问: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有否变化?学生应能答出:有变化且呈周期性。教师即可指出,这就是四季变化理由。转入“四季的划分”学习。
13、让学生阅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北半球)”图,设问:我国传统的四季是怎样划分的?(根据“四立”划分)设问:夏至是夏季的中点,是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冬至是冬季的中点,是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国传统四季的划分,只重视采纳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与天文含义相符。但同时指出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也考虑到了气候因素。例如“大暑”,在夏至后一个月,在现行阳历中大约是7月23日到8月8日,同我国传统的三伏大体一致。“大寒”在冬至后一个月,约为1月21日至2月4日,同我国传统的三九相差不多。惊蛰原来叫雷惊蛰,意即春雷惊醒冬眠的蛰虫。清明原来叫清明风至,意即东南风开头盛行。
14、设问:欧美国家传统四季是怎样划分的?(学生读图后回复:根据“二分”、“二至”划分)与我国传统四季在时间上有何差异?(推迟一个半月)那么它主要考虑了太阳辐射还是气候?引导学生逐步得出:气候。
15、让学生阅读课文,回复:现在北温带大量国家是怎样划分四季的?这样的划分主要是考虑天文还是气候?(把冬、夏季与我国三伏、三九、四九对照),结果得出结论:为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
16、让学生阅读课文,以我国二十四节气为例,说明季节划分的意义。
17、设问:同一季节,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有否变化?学生应能答出:有变化,且呈规律性。教师即可指出,既然有变化,就有热量差异,进入“五带的划分”学习。
18、让学生阅读“五带的划分”图,说明五带划分的畛域和范围,五带划分的标准(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五带的划分主要考虑什么?(理论上的太阳光照处境)对五带划分的作用,应由教师分析:它是科学家们进一步研究地球外观地域分异规律的根基。
四、讲授提纲(略)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3
教学目标
学识目标
1、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2、了解四季的形成及其划分。
3、了解24节气划分及对农业的意义。
4、理解地球上五带的形成。
德育目标
通过理解地球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思维的方式方法,使学生获取学习学识的进取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四季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划分四季的依据,既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季节的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这里需要强调季节的变化与日地距离无关。然后,引导学生读《二十四节气与四季》图,明确我国和西方国家不同的四季划分方法,找出二者之间的差异。结果,指出我国以二十四节气划分四季对农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关于五带的划分的教学建议
这片面教学内容,可以从读《五带的划分》示意图引入。要求学生明确五带划分的界限和依据,掌管地球上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裁减的规律。结果,教师指出五带划分的地理意义。
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正午太阳高度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这是产生正午太阳高度随空间和时间变化的直接理由。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课本中的《二分二至正午太阳高度示意图》,引导学生查看和分析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然后找出变化规律。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一年内可获得两次太阳直射,其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的展现,要视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而定。
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使学生明确这一点。
关于昼夜长短的变化的教学建议
昼夜长短的变化,有在同一时刻随纬度的变化,也有在同一纬度随时间的变化。在教学中,可利用课本中《二分二至昼夜长短变化示意图》,从晨昏线的位置变化入手,分析昼弧和夜弧的长短比较,找出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需要强调的是,昼夜长短的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其中有量变也有质变。不管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夜长随纬度逐步缩短为0时,就会展现极昼现象;
昼长随纬度逐步缩短为0时,就会展现极夜现象。从赤道到两极的任何地点,昼夜长短都会展现由极大值到微小值的周期性变化。只有赤道上无昼夜长短的变化,全年昼夜平分。
教学设计方案
〖导入新课〗复习地球公转运动中有关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学识,引出不同季节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2.提问:分别找出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说出南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讲解: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成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成一年中最小值;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成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成一年中最小值;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4.板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冬至日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北回归线最大,向两极递减。
春、秋分日赤道最大,向两极递减。
〖昼夜长短变化的教学〗
1.读图:《二分二至全球的昼长》
2.提问:结合生活实践,说明北京冬、夏季昼夜长短的变化处境。分析说明在二分二至时北半球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处境。
3.讲解:每年由春分日到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其中,由春分到夏至,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由夏至到秋分,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夏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展现极昼现象,南半球反之。每年由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期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其中,由秋分到冬至,北半球夜渐长昼渐短;
由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夜渐短昼渐长;
冬至日时,晨昏线(圈)与经线圈的夹角最大(23°26ˊ),北半球各地夜最长昼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展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在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圈)经过南北极点,与某条经线圈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各为12小时。
4.板书: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春、秋分全球昼夜平分
夏至日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
冬至日昼短夜长且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极夜)
〖四季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二十四节气与四季》
2.提问: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有什么一致和不同。哪种四季划分方法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3.讲解:欧美国家和我国在四季的划分上,都是属于天文四季,既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每转过90°划分为一个季节;
都是立足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都是将一年之中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定为夏季;
将一年之中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定为冬季;
冬夏的过渡季节定为春季或秋季。不同的是,在概括的划分时间上有先有后。我国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划分春、夏、秋、冬四季,各季节开头早于欧美国家,与我国气候更加吻合,对农业更具指导意义。
4.板书:四季的划分:我国以“四立”划分
欧美以“二分二至”划分
〖五带划分的教学〗
1.读图:《五带的划分》
2.提问:说出五带的划分畛域和划分的依据。
3.讲解:在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异的规律,形成了五带。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球外观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带反映了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裁减的规律,它是人们研究地球外观各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根基。
4.板书:五带的划分:名称和界限
划分的依据
探究活动
【活动主题】
南极圈内地区与北极圈内地区相比,其同纬度的地区的极昼、极夜天数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
【活动步骤】
理解极昼和极夜的产生的理由
理解产生极昼和极夜有何规律
地球公转的规律(尤其是在公转轨道上不同位置的线速度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如何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停留时间的相应变化)
描绘发生极昼时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查找与以上资料相关的媒体资料(图片,录像等)
制作多媒体演示材料
制作能说明本主题理由的模型
【成果表示】
可以选择这样两种方式:
(1)制作出演示模型,把极昼和极夜相关的学识制作成板报
(2)制作多媒体课件举行演示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4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从而了解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才能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才能
教学重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教学工具:
地球仪投影片地图册
教学方法:分析法、议论式、画图演示法
教学过程:
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有昼夜交替,地方时、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从中我们明确了一天中昼夜是交替变化的,昼夜交替周期是一个太阳日——24小时,那么每天的昼与夜的长短是否一样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板书: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赤道示意图(1)
讲解:任何緯线圈被晨昏线都分为两片面:昼弧和夜弧。昼弧越长,白昼越长,夜弧越长,黑夜越长。看图(1),此节令气为二分日,(画晨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各地昼弧夜弧等长,说明昼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投影片:太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示意图(2)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示意图(3)
提问:1、这两幅图中,太阳直射在哪个纬度?此时是什么节气?南北半球哪个纬度的昼长最长,哪个纬度最短,昼长的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2、夏半年和冬半年昼夜变化关系,这种变化与纬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复:(略)
教师总结:(1)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2)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四周展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相反。
(3)赤道处终年昼夜等长。(晨昏线始终把赤道分成相等的两片面)
(4)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一致纬度,各地昼夜长短状况一致。
稳定练习:(略)
过渡: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各地日照时间不同,即昼夜长短不同,同时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弱不同,我们用正午太阳高度来表示。
板书: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譬如说太阳光直射的地区,各地一天内最大的太阳高度角都能达成90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提问:请大家看书21页,并结合地图册,斟酌: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复:(略)
讲解:随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故: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反之,达最小值。
故: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夏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冬至时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冬至日时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夏至时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远时,达最小值。
过渡:
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
同一季节,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变化的规律,形成了五带。
板书: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提问:1、季节是怎样划分的?
2、五带的划分是以什么为依据,又是怎样划分的?
学生回复:(略)
讲解: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大量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投影片:五带的划分示意图
讲解:(1)明确五带的极昼极夜现象、阳光直射状况以及季节变化
(2)分析假设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有什么变化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主要由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大家重点掌管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明确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布置作业:(试卷)
板书设计:
1、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一、昼夜长短的变化
二至日时,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大,极圈内全部展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二分日,全球昼夜长短变化最小;
赤道上无昼夜长短变化,终年昼夜平分。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随纬度的分布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2、随季节的分布
任一地点,一年中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最近时,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反之,达最小值。
二、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1、四季的划分
(1)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划分的四季
(2)北温带大量国家的月份划分
2、五带的划分
(1)根据地球上各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年总量的多少
(2)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限,把地表粗略的划分为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五个热量带。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5
各位评委:
大家上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1。5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课型是新课。我将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计和说板书设计这五片面说课。
说教材:
教材分析:这一节包括三个片面的内容:昼夜交替、地方时和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本节是这一单元的重点,也是高中地理的奠基,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节内容较抽象且难度较大,如何突破难点成了重中之重。
教学目标:学生已习得地球运动的根本形式,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设立如下教学目标:
学识与技能目标:
1.能解释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产生的理由及识别。
2.能根据要求计算地方时、时区和区时。
3.能运用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看光照图找出晨昏线的一些特点,学会分析地理事物的规律。
2.通过自己绘制时区分布图,学会探索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3.通过比较分析长江三角洲的发育图,找出每幅图的变化,并用自己的话说清三角洲形成的过程,学会从地理图表提取地理信息及描述地理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虽然几次活动对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能立竿见影,但我对学生有积极期望,这种期望会产生罗森塔尔效应(借用李家清教授论文里的句子)。故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定为:
通过对眼、手、脑、口的调动,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地方时。
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难点:
由于受年龄、理解才能、空间想象才能的限制,可能会展现如下问题:
(1)在太阳高度角即太阳光线对当地地平面倾角的问题上,较难以理解。(临时改为:对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及正午太阳高度区分不好。以致出错。)
(2)在地方时差的计算中“迟”与“早”的概念轻易混淆。
(3)地转偏向力规律——北右南左中,左右难分。
说教法:
教无定法,针对本节内容较抽象的问题,可选用多媒体辅佐教学,合作传统教学方式,达成激活学生思维的目的。利用探究法、作图法提欣喜趣。
说学法:
学会探究、学会联系、学会描述。
说教学程序:
说导入:
以实际生活为例引导学生斟酌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理由。
说重点:
查看法突出重点:通过查看某时刻光照图,让学生自主查看晨昏线的特点: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地心的大圆、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判断晨线和昏线。
创设情景,利用生活地理激活思维,突出重点:春分日那天,全球昼夜平分,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但是,当我在重庆106。5E听到收音机里报出“现在是北京时间6点整”时,并没有看到日出,日出竟然晚点了,同学们能帮我解释一下吗?引导斟酌地方时与区时的区别。(该创意来自半只烟老师)
说难点:
比较分析法突破难点:区分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校正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的是角度而不是高度或线段。
动手绘图,加深印象,突破难点:绘制世界时区图,取得地方时与区时的联系与识别,并形成空间思维,自主得出计算规律。
辨析法突破难点:地方时东早西晚。平日所说的某某睡得比你早起得比你晚,和我们地理意义上的早晚是有识别的。
说兴趣点:
若时间充沛,让学生查看地球仪自转时墨水从北极流下的偏移方向,若时间紧迫,让学生查看视频“厄瓜多尔赤道线上的怪现象”,规律: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培养提取有用地理信息的才能。
在嬉戏中学:看图找不同,既而描述长江三角洲的发育过程。培养描述地理现象的才能。
:
课堂的作用除了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外,还应拓展学生思维。故设计如下:重点掌管昼夜交替产生的理由,时间计算,地转偏向力的规律。请学生斟酌,假设地球不自转将会发生什么现象,假设地球不是自东向西而是相反的自西向东自转又会对人们产生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除了要求简明扼要、美观模范外,还要能够启发学生思维,故板书设计引入“思维导图”。(此处临时改的,不是很领会思维导图的概括要求。)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6
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地球运动所带来的地理意义
2.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读图分析才能
教学重点昼夜交替、地方时
教学难点地方时
教具地球仪
教学方法陈述法、画图演示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由于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地球上产生好多自然现象,也就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板书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讲述假设地球在宇宙中与太阳位置相对静止,既不绕日公转,也不自转,地球会不会有昼夜现象?答案是断定的,由于地球是既不发光也不通明的球体,所以依旧会有昼夜现象。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才使得地球上昼夜交替。
板书一.昼夜交替
演示手电筒照射地球仪
板书1.晨昏线(圈)
讲述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
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为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畛域,叫做晨昏线,它是一个大圆,始终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份。
板书2.太阳高度
讲述太阳高度是太阳高度角的简称,表示太阳光线对当地地面的倾角。
演示地球仪演示太阳高度角
讲述昼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
夜半球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24小时,叫做1太阳日,太阳日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因而被用来作为根本的时间单位。
过渡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
板书二.地方时
板图时区的划分
讲述随地球自转,一天中太阳东升西落,太阳经过某地天空的最高点时为地方时12点,因此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
板图时区的划分
讲述相邻15度经线内所用的统一时间是区时(本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区时经度每隔15度差一小时,地方时经度每隔一度差4分钟。
举例1).一向东经135度地方时为5月5日8:00,求东经73度此时的地方时。
2).已知东八区为8月8日10:00,求西三区此时时间。
板书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讲述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外观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确定偏移。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移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板书1.地转偏向力
演示从地球仪的北半球上空向旋转的地球仪上滴一滴红墨水,我们查看红墨水的运动轨迹。
板书2.偏移规律
讲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在赤道上不偏转。
举例1).水在进入下水道时时旋转而下。
2).长江入海口,其右岸(南岸)不断被冲刷,沉积的石砾、泥沙不断与北岸相连,形成长江三角洲,长江河道不断向南弯曲。
板书设计1.5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一.昼夜交替
1.晨昏线(圈)
2.太阳高度
二.地方时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地转偏向力
2.偏移规律
作业一架飞机在7月6日8:00从北京飞往纽约,行程10小时,求到纽约后的时间。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识与才能:了解地球自转的"运动方向,特征。
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读图,培养学生的分析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识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地球自转的根本特征。
2、教学难点:昼夜更替,经度时差产生的理由,地方时差计算方法。
三、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学过物理,知道物体是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地球也是如此。
讲解:上节课学习了地球与地球仪,了解了连接南北两极且穿过地球内部的轴为地轴。
提问:什么是地球自转呢?(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东升西落)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提问:太阳东升西落的时间是多长(12小时)
一天的晨昏现象呈现怎样的规律?(交替,连续)
得出结论:地球自转的周期为24小时,一天。
提问:由于地球自转可以导致什么地理现象?(昼夜更替)
分析问题:昼夜更替的理由?
(地球是个不通明的实体,太阳光平行照射,使得地轴两侧,一侧亮,一侧暗,一侧白天,一侧黑夜。)
斟酌:地球自转其他地理现象。(经度时差)
(地球自转周期为24小时,转过360°所以,一小时转过15°即经度每转过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四、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
1、概念:地球不停地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24小时(一天)
4、地理意义:昼夜更替
经度时差
5、地方时计算:我国最东端约在135°E,最西端在73°E,当在最东端的地方时是8点时,最西端的地方时是多少?
135°E-73°E=62°62°/15°=4、13小时,约4小时8分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8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及晨昏线。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它对自然地理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都有重要影响,是地理学的根基理论。因此本节学识是高中地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具有根基性地位。
由于地球运动具有难以感知的特性,不少学生在学习时还会存在确定的障碍,但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空间智能有较大促进作用。
3.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采用情景——设疑——探究——建构的学习模式,通过测验,演示,画图等创设问题情景,使抽象的地球运动概括化,生动化。学生举行质疑,探究交流,归纳,实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才能。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已初步具有地理规律思维才能,探究才能,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地解决问题,故在教学中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分组议论,举行有效教学。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本节的学识布局,遵循地理教学的根本特点与规律,我在教学中采用以下学法指导。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留神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遇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
合作学习。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管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学的学习方法。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学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激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学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探寻引擎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学识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学识与技能
1.了解昼夜更替现象
2.理解晨昏线的地理意义
3.学会晨昏线的判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与地理测验的探究以及相互议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并且汇报探究成果的这一过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问题,察觉问题,以及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结果,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习地理的乐趣。培养他们求真,求实,擅长查看,寻根问源的科学态度和喜欢生活的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昼夜更替现象;
晨昏线
2.难点:晨昏线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
1.教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情景教学法、学案导学法。
2.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创造机遇让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六、教具打定:
地球仪、手电筒,多媒体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略
地球运动地理教案9
教学目标:
1.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根本的运动规律。
2.用简朴的工具正确演示昼与夜,以及昼夜交替。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并说明再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的学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对比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处境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5.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教学打定:地球仪、地动仪、手电筒、《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课件、投影
教学方法:演示、查看、议论、对比、归纳
学法:查看现象、结合生活实际、填表对比
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导入]当遇到一件不成能实现的事时,我们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那么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东升西落)那么真的是太阳在升落吗?
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演示]地球围着地轴自西向东不停地旋转。
[小组议论]地球自转的规律,填写以下表格有关自转规律的工程。
(表1)
自转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周期24小时(一天)一年
旋转中心地轴太阳
转动特点地轴倾斜地轴倾斜,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邻近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和时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光伏发电系统集成》课件-项目二:太阳能路灯系统设计
- 《家庭教育的智慧》课件
- 【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下册【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6.2防毒禁毒多宣传·远离毒品我宣传 课件
- 塑料公司屋顶搭建施工合同
- 科技俱乐部会员停车场地租赁合同
- 铁路铺设以此合同为准
- 合同纠纷处理制度管理办法
- 仓储物流吊篮租赁协议
- 足浴店改造隔层施工合同
- 影视制作人才聘用协议律师
- 零售商店人员培训:零售业的法律与合规问
- 《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
- 2023版道德与法治教案教学设计专题3第1讲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 呼和浩特草原之城规划方案
-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
- 2024年绿壳鸡蛋行业分析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
- 《工会知识讲座》课件
- 船舶与海洋工程导论(船舶的结构形式)期末单元测试与答案
- 专家库选拔方案
- 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与运营模式
- 电商客服工作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