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精读精练: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1.gif)
![高考语文小说精读精练: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2.gif)
![高考语文小说精读精练: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3.gif)
![高考语文小说精读精练: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4.gif)
![高考语文小说精读精练: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b0c6dc93be9f5f61cd9f7dcc87db631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精读精练:志贺直哉《灰色的月亮》导语志贺直哉,他不仅是白桦派的杰出代表,也是“心境小说”的泰斗,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其影响巨大而深远。他主张善比单纯的美更美,要求充分发展个性和自由的表现自我。其作品大部分取材于自身的生活经历,大多以自己为主人公,写身边琐事,耳闻目睹的事实和个人感受,不掺杂任何杂质,以观察细腻,描写精确为特色。1945年10月16日志贺直哉在电车内目睹了一个濒临饿死的少年,同年11月10日作者开始执笔写作,并用4天的时间完成了《灰色月亮》,本篇小说捕捉到了大部分习惯忽视的事物,以简洁的手法将战后日本世情的一隅生动而又清晰的呈现出来。文本研读(注:>>>处为文章精析)灰色的月亮>>>标题象征战后在物质上陷入匮乏、精神上陷入迷茫的日本社会。
作者:[日本]志贺直哉立在东京车站的失掉了屋顶的走廊里,虽然没有风,却感到一阵阵的寒气,幸而出来的时候穿了一件夹大衣。同来的两个人,搭上先到来的绕道上野的车子走了,我一个人留在后面,等候绕道品川的车子。天空阴暗,灰色的月亮朦胧地照着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大概是阴历初十左右,月亮很低,不知什么缘故,看来好像很近。时间是八点半的样子,人很少,宽大的走廊显得更加宽大了。>>>“失掉了屋顶的走廊”“日本桥旁烧焦的废墟”“宽大的走廊”等一系列的意象,烘托出荒凉衰败的氛围,奠定了整篇小说压抑阴沉的感情基调。远远望见电车的头灯,不一会就突然近来了。车内乘客不多,我在对面的车门边,找到了空位子坐下。右手是一个穿束脚裤子的五十岁光景的妇人,左手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大概是少年工人,背对着我,因为座位上没有靠手板,他就横坐着,面对着车门。我刚上车的时候偶然瞅见这孩子的脸,他闭着眼睛,茫然地张着大嘴,上半截身子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不是他故意在摇晃,是身体往前面倒下去,再直起来,又倒下去,这样不断地反复着。如果是打瞌睡,这样打个没完,叫人瞅着不好受,我出于本能地跟着少年工人保持了一段距离。>>>情节的开端。“我”并没有看清少年的真实状态,误以为是个在车上打瞌睡的孩子,心里有些嫌弃孩子举止的粗俗,便本能的拉开了与孩子的距离,此时“我的心情是暗淡的。车子到有乐町、新桥,上来了许多乘客,有几个像是买了东西回家的。一个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把扛在肩上的一只挺大的帆布包,放在少年工人身边,劈开双腿在旁边站下来。在他后面,又被人挤上来一个也扛着帆布包的四十来岁的汉子。汉子上车后,望了望前面的青年。“搁上去行吗?”也不等人回答,就把肩上的包往下卸。“慢着,压上去不行。”青年护住自己的布包,回头望着那个汉子。“啊,对不起。”他抬头望一望行李架,行李架上搁不下那个包,他只好在狭窄的地方局促地侧着身子,仍旧把包扛在肩上。青年觉得对不起他,说他那个包,可以把一半搁在我和少年工人座位的中间。“不用了,并不沉,只是嫌累赘才想搁一搁,不用了。”那汉子这么说着,轻轻地点了点头。我在旁边看着觉得很惬意,这时节,看来人的脾气都变好了。>>>情节的发展。“二十五六岁红圆脸的青年”与“四十来岁的汉子”为存放行李而互相谦让,这个场景让“我”的心情变好了。车子过滨松町,接着到了品川,有人下去,可是上来的人更多。这其间,那少年工人仍旧前仰后合地摇晃着他的身子。“啊,看他这张脸。”有人这么说了。说话的是四五个像公司职员中的一个,他的同伴都笑起来了。我这边望不见少年工人的脸。可是那公司职员说得可笑,大概那一张脸一定是可笑的。车子里顿时充满了快活的气氛。>>>本段转入写乘客眼中的少年,随着车子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小说的情感线索和人物心理也出现短暂的调整,较为明快的场面,与前后文形成鲜明的反差,强化了小说的悲剧的氛围。那时候,圆脸的青年回头望一望身后的汉子,用手指头点点自己的胃部,小声地说:“看样子差不多啦。”那汉子好似吃了一惊,默默地望了一望少年工人说:“是么?”刚才那些发笑的人,好像也觉得有点奇怪:“是有病么?”“恐怕是喝醉了吧。”他们这样猜测着,其中一个人说:“看样子也不像。”这样,大家好像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立刻不作声了。>>>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圆脸青年”指出了少年“看样子差不多了”车内的乘客很快反映过来,少年濒临饿死的状态,“立刻不做声了”。少年工人的粗布工作服肩头是破的,从里边钉上了块手巾布,倒戴着一顶军帽,帽檐下露出肮脏的脖子,瘦得可怜。他现在不摇晃身子了,脸不住地挨擦着车窗与车门之间的那块夹板。这样子完全是一个孩子,在他迷迷糊糊的头脑里,大概把这夹板当作了谁,正在和他亲热吧。>>>对少年细致的肖像描写验证了“圆脸青年”的猜测。“喂!”站在前面的那个大汉,用手拍一拍他的肩头,问了:“你上哪儿去?”少年工人没有答话,那汉子又问了一声。“到上野去。”他很忧郁地回答了。“不对啊,你坐倒了,这是到涩谷的车啊。”少年工人站起来想往窗外看,身体失去了重心,突然向我这边倒过来。当少年工人向我倒过来的时候,我几乎像条件反射一样用肩头把他顶回去了。完全是出于不意地,但我后来想想真觉得奇怪。这动作跟我当时的心情是完全相反的,使我自己也觉得惊奇。当我把他顶回去的时候,他的身体很少有什么抵抗力,这使我心里更觉得不好受。我的体重现在已减到九十多斤,可是少年工人的身体却比我轻得多。>>>“我”惊讶少年体重如此之轻,也反映了少年长期处于饥锇的状态。“在东京站已经在车上了,坐过了站了——你是在哪儿上车的?”我从他身后问了。少年工人没回过头来说:“在涩谷上车的。”“从涩谷上车,绕了一个大圈子。”有人这样说。少年工人脑门贴在窗玻璃上,想往窗外望,一会儿又不望了,用仅能听见的低低的声音说:“到哪,都没有关系。”>>>情节的高潮。这句充满绝望和无奈的话语已经揭示了少年最后黯淡的命运。少年工人这句自言自语的话,后来一直留在我心里。身边的乘客们,以后再没谈那少年工人,大家觉得反正没有办法了。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觉得反正没有法子了。假使我带着吃食,我会送给他安一安自己的心;如果给他钱,即使白天或许也买不到吃的,何况现在是晚上九点钟了。我带着黯淡的心情,在涩谷站下了电车。这是1945年10月16日的事情。>>>情节的结局。“我”也因饥锇减重到只有九十多斤,对少年工人的处境也无能为力,最后只能“怀着黯淡的心情”在涉谷站下了车。“我”心情的黯淡,不只源于无法帮助少年而产生的失落,更隐含着对战后物质上陷入困乏、精神上陷入迷茫的国家未来命运的担忧。[注]小说写于1945年11月。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此前美军对东京进行了多次空袭。知识建构//有限视角//有限视角大都使用第一人称,从故事中一个人物的角度来讲述,只限于写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比全知视角更接近于生活实际,主要是以“我”的口吻表达出来的,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眼光去观察和叙述,可以使文章的主观色彩更加浓厚,人物心理刻画更细腻,情感也更加动人。使用第一人称好处如下:1.第一人称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使读者能更具体地体会作者心情,更能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2.以“我”的叙述视角来看,可以使文章的情节杂而不乱,很好地把故事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结合起来,给读者营造浓烈的阅读氛围。这篇小说即使用第一人称,以有限视角叙述故事,从电梯上一个生活场景,反映日本当时的社会问题。试题解析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遭受空袭后满目疮痍的东京为背景,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破败萧条、人民饥寒交迫的情景。B.小说标题“灰色的月亮”意蕴丰富,象征着战后在物质上陷入匮乏、精神上陷入迷茫的日本社会。C.这篇小说既无惊人的事件,也无曲折的情节,更没有人物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整体上平淡无奇。D.小说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被战争裹挟的人民的同情。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整体上平淡无奇”有误。整篇小说的情节比较曲折,由开篇“我”对少年工的“嫌弃”,到车上工人对少年工的“取笑”,再到后来真相大白后,“我”对少年工的同情及无能为力,小说情节有起伏。2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小说前半部分,少年工人的面目是模糊的,本段转入对其外貌的正面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可感。B.本段是整篇小说中唯一的气氛较为明快的场面,与前后文形成鲜明的反差,强化了小说的悲剧氛围。C.本段的情感基调有所变化,随着车子里“充满了快活的气氛”,小说的情感线索和人物心理也出现短暂的调整。D.前文主要写“我”眼中的少年,本段转入写乘客眼中的少年,叙述视角的转换,增强了小说的叙事张力。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段的理解。“面目是模糊的”有误,小说的前半部分清晰写出了少年的整体面目,“本段转入外貌正面描写”有误,本段写乘客眼中的少年,侧面描写。3
“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案:①“我”是故事的见证者与参与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我”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我”对少年工人的凄惨处境无能为力,深化了小说的悲剧性主题。(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思考次要人物“我”的“自身作用”以及情节方面、人物方面、主题方面、环境方面的作用。4志贺直哉素有“短篇之神”的美誉,其小说以善于揭示独特环境中人物的心境著称,被评论家们称为“心境小说”。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心境?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心境的?(6分)答案:第一问:体现了作者及乘客们对战后日本现状迷茫困惑、灰暗悲凉的心境。第二问:①以小见大。车里的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处境和心境,正是战后日本悲惨社会图景的缩影。②以景衬情。小说开篇描绘了一幅灰暗萧条的夜景,有力地烘托了车厢中人们灰暗悲哀的心境。③正侧结合。小说正面表现“我”黯淡、阴郁的心境,侧面表现少年工人和其他乘客的迷惑无奈,强化了小说凄凉哀伤的氛围。第一问2分,意思答对即可。第二问4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主题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运用。解答此类题目要理解景物描写,情感线索,表达技巧的知识点。反馈检测请结合全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6分)相关链接桥边的老人美国
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赁租赁合同范例
- 分公司收款合同范例
- 敲墙开槽合同范例
- 投稿法律合同范例
- 吊车机械租赁合同范例
- 光纤溶接合同范例
- 保洁临时协议合同范例
- 国家epc合同范例
- 模特员工合同范例
- 借款商铺质押合同范例
- 外科换药操作评分标准
- 师生管理制度
- 【旅游学概论课件】旅游资源
- 研究生高分论文写作(上篇)
-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联轴器基本知识讲解
-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管理办法课件
- 呼吸系统疾病诊疗规范
- 夜听电台情感故事【十二篇】
- Unit 1 What's he like Part B Let's learn(说课稿)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国开2023年春《人文英语4》机考网考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