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途径_第1页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途径_第2页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途径_第3页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途径_第4页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途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正确率的途径数学运用于生活最常用的知识是数的计算,这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所以培养学生准确、熟练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新教材对计算提出了新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计算正确、迅速,更突出计算方法是否合理、简便,灵活,注重口算、笔算、估算等多种方法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使用各种计算方法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计算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令人担忧:不是看错数字,就是写错数字,不是抄错数字,就是漏写符号,或是加法忘了进位,减法忘了退位,减法当加法做,乘法做成了除法等等。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相反,由于计算错误而导致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有的甚至因此失去了对数学的兴趣。为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通过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逐步改进和完善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在此,与大家一起探讨交流。一、透彻理解基础知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等。而学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形成计算技能。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不能正确和灵活运用,便会出现 25X(40+8)=25X40+8=1000+8=1008或35X7.5+35X2.5=(35+35)X(7.5+2.5)这样的错误。有的则是公式不熟练,例如:已知一个三角形地底是 3米,面积是 12平方米,求高是多少米?有的学生用12+2+3=2(米),这是因为对公式不理解造成的。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比如,学生在计算8.4+0.35=2.4,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不理解。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接下去,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转化?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8.4+0.35转化成840+35,而不是84+35,由此认识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添零补足。只有明确了算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此类题型的基本方法。二、有效加强必要练习,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关键。为促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技能,加强练习也是必要的。正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但对于练习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讲究实效。1、加强口算训练,切实打好基础。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和速度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的。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好基础。(1)加强口算算理教学、介绍口算的方法(2)重视基本口算的练习、激发口算的兴趣小学口算,最基本的是 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表内乘除法学生只要熟记口诀,准确率就会很高,而20以内的加减法相对就难一些。必须加强训练,如每天坚持练习 3〜5分钟,长期坚持下去;运用游戏、竞赛的形式练习,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重点问题集中练,好生差生分层练的方法,以达到熟练、准确、脱口而出的程度。注重对比训练,消除思维干扰。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相机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重视错例分析,克服典型错误。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就一定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平时,我们就要根据学生计算中的错误随时登记,分析归类,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此外,课堂提问、课堂练习、板演、作业批改等都是反馈信息的良好途径。4、熟记常用数据,加快计算速度。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可以较好地掌握计算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灵活”地要求。(1)和、积为整十、整百、整干的特殊数据要熟记,如:2.5+7.5=10,63+37=100,25X4=100,125X8=1000。(2)分母是 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圆周率近似值 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 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4)理解和掌握有关“ 0”和“ 1”的计算特征,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三、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成熟,观察的方法还需要继续完善,我们除了思维的训练,方法的引入,以及必要的练习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我们也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乐于计算,从而不断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比如,可以采取游戏、比赛等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计算能力。2、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久而久之,有的学生便会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外数学家的故事。比如,通过介绍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数学,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学生学习的毅力,培养勤奋学习的良好品质。3、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学中尽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1)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学生的书写上很容易看出他做题时的认真程度,往往有些字迹潦草的作业,错题相应地就比较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要求书写整洁,把数字写规范,而且要让学生坚持不懈地长期练下去。(2)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做题时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做题前,先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和每个运算符号,进行初步感知;二想:在看清题目的基础上,弄清数据的特点与运算之间的关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方法,确定运算步骤;三算:每算一步,要及时“回头看”;四查:检查方法是否合理,数据运算符号是否抄错,括号、小数点是否漏抄,计算结果是否写错。(3)培养耐心验算的习惯。学生在计算完题后,要及时地进行检查、验算,一看运算顺序是否正确;二看计算过程是否有误。同时,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验算方法。总之,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好的事,我们还要注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仔细分析学生的个性差异,及时纠正错误,有效防止错误,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计算教学工作,教学无止境,计算教学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实践和发展。加强计算训练 提高计算能力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成长,而且还关系到未来的公民的素养。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二、讲清算理是关键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 24X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三、思维训练是核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混合运算74+100+5X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在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例如: 240X300、110X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X78-(100+2)X78=7800+156=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多少?693X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准确判断, 693接近700,用700X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整齐美观。.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正确程度。五、加强训练是途径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息:.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力口、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748=1000,25X4=100,125X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X47,当用7去乘被乘数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X7进上来的"4",所以"7X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 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也直接受到影响。到了高年级一些常用的口算,如3.14X2,3.14X3……以及除数是0.5,0.25的乘、除法,这些也要作为基本口算常抓不懈。.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现在的小学生对计算感到十分吃力 ,对于稍微有点难度的计算更是无从下手 ?相反,有的学生对计算十分喜欢,写出的计算过程推理清楚 ?看来,计算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但是 ,现阶段的小学生,对数学中的计算不感兴趣 ,不动脑筋去想问题?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 ,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摆在TOC\o"1-5"\h\z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小学教师去认真探究和探索 ?一?首先使学生弄清计算的理由 ,掌握法则例如:要掌握乘法口诀 ,就应理解口诀的来源 ?如“三五一十五 ”是表示3个5是15,即:5+5+5=15,这就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同时还要使学生理解口诀的用法 ,如:3出?5刈都是用口诀三五一-k五";15+3,15同是用前面口诀求商 ?二?要加强口算训练在进行混合计算时 ,都要用到口算 ,一个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题 ,就要多次用到加 ?减?乘的口算 ,分数的通分?约分都要用到乘?除的口算,所以,小学1〜6年级都应重视口算训练 ?口算的要求不宜过高,经常出些简单易口算的题目 ,让学生口算 ,使他们尝到 “甜头”,学生就会对口算产生十分浓厚的兴趣 ?如果一开始就出一些不易口算的题目 ,学生觉得很难口算 ,渐渐地学生就会对口算丧失信心 ?在教学中 ,应先要求正确 ,再逐步达到迅速 ?同时 ,加强口算方面的练习要有针对性 ,例如多位数乘 ?除法的笔算 ,它的基础是乘法口诀 ?20以内进位加法和减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等 ,口算的内容应配合笔算的需要 ,口算的方式有视算 ?听算 ,可以口头回答,也可以书面写出得数 ,让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参加运算 ?还可以采用口算的方式 ,以增强同学们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例如教师口头报 “18+5”,甲生回答 :23?教师接着报 “加7”,乙生回答 :30?教师再报 “减5”,丙生回答:25?教师再报乘2”丁生回答:50……这种短暂的记忆,在笔算时经常用到?又如:53>7,先算3X7等于21,写1脑中暂记2,再算5X7等于35,35+2等于37,结果就是371?三?应加强计算训练 ,计算的要求不宜过高 ,从简单易计算的计算题目引导入门计算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现阶段的小学生年龄大都在 6〜13岁,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做什么事情都是靠一时的兴趣 ?在教学中 ,尽量选择一些难度较低,容易计算的题目给学生计算 ,使学生尝到计算的“甜头”,学生就会对计算题目“上瘾”,也就是说对计算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相反 ,学生一接触到计算就有难度 ,无从计算 ,渐渐地学生就会对计算知难而退 ,从此丧失学好数学这门功课的信心 ?四?培养学生计算方法的合理与灵活低年级的小学生知道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但遇到题目时 ,不一定能灵活运用 ?例:他们知道 3+6=9,但计算到6+3时仍感到十分的困难?高年级的学生也存在类似的情况 ,如遇到:3七+4+5的题目,多数同学也不善于用3/5+4/5=7/5,来计算?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加强计算方法的学习?五?培养学生检验和估算的习惯现在的小学生在计算时 ,只求算出得数,不求正确,不注意检查 ,需要教师进行辅导和训练 ,培养他们养成检验的习惯?在计算时,教师可指导学生经常做估算 ,例:9007>5积一定是5位数,如果乘出来的不是五位数,就有可能多写了或者少了零 ?又如:130>98%,积必小于130?总之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灵活掌握学生的情况 ,如果一直都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计算题 ,时间长了 ,他们会对计算失去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应逐步提高题目的难度 ,让学生们知难而进 ,越学越有劲 ?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几种策略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学生的数学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又是多方面的,不过我觉得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计算在生活生产劳动中运用最为广泛,它与应用题数学密切相关,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条件。数学大纲中就明确提出:要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且学生一旦步入中高年级,由于计算内容的增多、难度的增加,便造成了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急剧下降,这也成为了师生都为之头痛的一大问题。那么要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由于计算题是由数和计算符号构成的,比较抽象,没有生动的情节,我就采取了习题形式多样化:如选择题、判断题等;在练习方式上也尽量使其多样化,如接力比赛,抢答等;同时我还对学生提出计算“免做”的方案(连续三天计算全对者可“免做”三天计算)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加强口算训练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到了中年级以后,速算的范围开始广阔了,我便在低年级速算的基础上,根据运算定律和一些性质来教学生进行速算,要求学生在尽可能对的情况下提高自身的计算速度。掌握运算的顺序每一种计算都有一定的理论根据,掌握这些根据,是培养和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如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乘法口诀,就是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前提。我在教授混合运算的顺序时,除了要求学生熟记之外,还要能针对不同的算式灵活运用。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要在计算前对一道题进行全面地分析,想想算式有什么特点,运算符号有几个,能不能用简便运算。我在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的基础后,便引导他们充分运用有关计算法则、性质的定律,进行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提高计算的效率,同时我还帮助学生归纳整理,理清思路,掌握方法,减少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难度。如在教学运用乘法分配律时,我出示了这样的题目:“125X(80+4)X25",便有不少学生计算成了“125X80+4X25”,我再通过分析算理让学生明白应如何来运用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知道“ 125X80X25+25X4X125”才是正确的。四、要让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运算技巧整数的混合运算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些常用的运算数字,就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如:熟记1-25的平方数;11、99、999???的速算法及同头凑10法(如36X34,17X13,81X89,45X45)等。五、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班级中的学生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连书写都不规范,经常将“3”写成“5”,“1”写成“ 7”等,我便通过让他们去练字等手段来尽可能地使他们的书写令人“看得懂”,做到少抄错题、不抄错题。养成良好检验习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做到能口算的尽量口算,不能口算的要自觉地用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并要养成检验的好习惯。要给学生知道检验的方法,一般可以运用四则混合运算的关系来检验,还可以灵活地运用一些检验方法,如方程的检验则可用代入法。总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计算练习中发散思维、培养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自觉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创造,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提高。这一年里,我经过研究和实际的操作,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但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工作,除了要做好以上几方面的工作外,我还能做到计算天天练,并且注意做好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对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并认真分析错误原因,找出规律。我想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从口算入手提高计算能力纵观全国小学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 85%以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计算教学,有效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方面。教学情况表明,一个学生的计算正确率的高低,与他口算能力的强弱是成正比例的。因此,如何提高口算能力,是值得探索研究的。本人在多年的教学中,实行分类指导,加强训练,循序渐进,从提高口算能力来达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主要做法是:一、基础性训练从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心理特点上看,口算的基础要求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这项练习可以安排在两段的时间里进行。一是早读课,一是在家庭作业的最后安排一 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 18道,让学生 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一般为 2〜3个月),其口算的速度、正确率 也就大大提高了。二、针对性训练小学高年级数的主体形式已从整数转到了分数。在数的运算中,异分母分数加法是学生费时多又最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也是教与学的重点与难点。这个重点和难点如何攻破呢?经研究比较和教学实践证明,把分数运 算的口算有针对地放在异分母分数加法上是正确的。通过分析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只有三种情况,每 种情况中都有它的口算规律,学生只要掌握了,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两个分数,分母中大数是小数倍数的。如“1/12+1/3”,这种情况,口算相对容易些,方法是:大的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公分母,只要把小的分母扩大倍数,直到与大数相同为止,分母扩大几倍,分子也扩大相同的倍数,即可按同分母分数相加进行口算 :1/12+1/3=1/12+4/12=5/12.两个分数,分母是互质数的。这种情况从形式上看较难,学生也是最感头痛的,但完全可以化难为易:它通分后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积,分子是每个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分母的积的和(如果是减法就是这两个积 的差),如2/7+3/13,口算过程是:公分母是7X13=91,分子是26(2X13)+21(7X3)=47,结果是47/91。如果两个分数的分子都是 1,则口算更快。如“1/7+1/9”,公分母是两个分母的积 (63),分子是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