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_第1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_第2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_第3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_第4页
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6/16新闻传播学论文写作的规范化问题

摘要本文归纳了近年中国大陆新闻传播学硕士和博士论文中存在的九类问题,介绍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社会科学成果的一系列评估标准。作者认为,新闻传播学硕士和博士论文需要借鉴这一评估标准,以提高论文质量。中国大陆的大学新闻传播院系要求论文以发表在“核心期刊”上、获奖、来自较高的课题级不等等作为学术评价标准,是存在缺陷的,不能全面证明论文的价值。关键词学术论文评估标准近年中国大陆招收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数量急遽增长,重点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数量,差不多与本科生相当;而研究生导师,即使破格擢升增长也是有限的。初带研究生的生手导师较多,如何保障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特不是毕业论文的水平,差不多成为一个现实的问题。那个地点谈谈常见的论文写作中问题,以及评估论文学术水平的标准,交流一下,供同行们讨论。新闻传播学硕士和博士论文中存在的九种问题我近年评阅硕士和博士论文近百篇,存在的问题能够归纳为以下九种:一,将论文写成教材或普及读物。尽管处于学习时期,但硕士、博士论文不管如何属于学术论文一类。而现在一些论文,有的专门像教材,将某一论证对象从定义、重要意义开始讲起,方方面面都讲到,讲完了,文章也就结束了。有的专门像普及读物,对某一不人的研究成果(特不是外国的),方方面面做了介绍,介绍完全了,文章也就结束了。有一篇关于探险报道的硕士论文初稿,从什么是探险、什么叫探险报道、探险和探险报道的历史开始写起,然后是详尽的关于探险报道的写作要领、注意事项,直至采访时要穿什么衣服等,全写到了,相当全面。写完了,文章结束。另一篇关于世界性通讯社的博士论文,叙述了各大通讯社的历史,只在各章最后有一数百字的段落“论证”几句,论文就算写完了。没有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发觉,也没有研究的新视角。如此的论文每年所展比例不小,是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二,将论文写成了工作经验总结或理论宣传文章。可能有的作者在读研前是做宣传工作的,或者担任领导干部的文字秘书,这种工作经历使得作者写的论文,文字流畅,话语是成套路的,诸如:在……形势下,在……领导下,为了……,以……为基础,以……为指针,做到打实几个重点……、突出几个……、落实几个……等等。读了文章,仿佛在喝白开水,除了有些词句漂亮外,实际上并没有提出新观点、新发觉、新视角。例如有一篇关于舆论监督的论文,作者为了在第一章显示论证的理论性,三个小标题分不是:舆论监督是……生命、舆论监督是……旗帜、舆论监督是……保证。然而舆论监督本身到底是什么,反而没有讲出来。因为作者真心诚意地以为,这确实是“理论”论证,报纸上理论版确实尽是这类“理论文章”,有些依旧级不较高的党政领导人的文章。有一篇论述某报纸论文,本来是能够写成学术论文的,然而作者陷到那个媒体里太深,到里面去出不来了,没有站在客观的立场用学术眼光来观看问题,当谈到这家媒体存在的意义时,小标题是“……的理论意义”,内容是党和国家要紧领导分不为该单位的题词。作者误以为,高级领导人题词,确实是“理论”。这种情况与中国大陆的新闻工作一定程度上等同于宣传、商业公关与新闻报道混同有关,每年在论文中这种类型的所占比例也较大。除了学生的问题外,这与部分导师本身就在具体的新闻工作领导岗位,关于学术研究不够熟悉也有关。因此,需要强调区分学术研究论文与政治宣传、企业公关文章,有时它们都叫“理论”,但所指在本质上是不一样的。

三,论文中缺乏差不多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一些论文,分析太缺乏本学科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差不多理论知识,仍然在使用诸如“任何事物差不多上一分为二的”、“要分清要紧矛盾和次要矛盾”等中学时代学的大众哲学常识,来“分析”问题。不能讲他们讲的不对,然而实在没一点学术研究的味道。这种情况到了写论文的时候再纠正,差不多晚了。这反映出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理论教育较为薄弱。从入学就应加强学术理论思维的训练,将文科的基础知识打牢,真正明白得什么叫“研究”。四,论文的理论前提不可靠或是错误的。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即使行文、具体论证和结构不错,由于论文的立论不成立,全盘皆败。例如一篇论述古代文论对现代写作启发的论文,将韩非谈到“文章”如何的一段文字作为“纲”,展开来写。显然,作者误将引文中的“文章”的概念理解为现在的“文章”(先秦文献中的“文章”是“文采”之意)了。那个理论前提一错,后面再如何样写都没什么意义了。另一篇论文,阐述舆论学的进展历史,谈到18世纪西方第一部使用现代“舆论”概念的著作,依照不人的介绍,将作者对舆论的划分(“公意”与“众意”),抄写中误为“众意”与“民意”,没有再看原著,就论证起这两个抄错的概念含义如何不同。一开头就出现这种理解错误,后面的论述自然跟着错。

这与学术研究存在不同意见是两回事。不同学术争论是正常的,然而差不多的事实,包括事实本身和发生的时刻、地点和公认的缘故,总要正确。理论前提起码能够自圆其讲,也确实是能够“成立”,不然就没有共同的讨论基础了。

五,把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作为理论依据。许多作者在讨论论文的差不多概念时,并没有理论依照,常把字典、词典作为论据,试图证明什么。我们写的是学术论文,不是小学生学习一个字词时查字词典那种情形。为了理解一个概念,论述中能够涉及那个词汇的语法构成和意义解释,但这只是那个差不多学术概念的技术性解释,读者将等待着关于那个概念的真正学术性阐述。然而,常常查了字词典后,关于差不多概念的解释就算完成了。现在新闻传播学文章中常出现“××性”的概念,制造和使用专门随意,缺少科学内涵,这是造成论文学术价值评价低下的一个重要缘故。

六,可不能写绪章。任何文章总要有一个开头,学位论文的开头通常要求有一篇绪章(叫序、序言、前言、绪论、绪章等等均可),这篇绪章的任务是交代自己的选题、论文的主攻方向、文献检索过程和情况(即前人这方面差不多做了些什么)、自己的论文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或所有整理)、使用的研究方法、论文大致的结构,以及其他需要讲明的关于论文的问题。然而现在许多论文的绪章,写什么的都有,或是感谢之类,或者是发表感想,像散文而不是论文。对绪章提出一定的规范要求,确实是逼着作者必须考虑自己是否做了文献检索,论文是否提出了新观点。

七,忽视论文最后的“参考文献”。往往有这种情况:论文的“参考文献”没几篇,然而文章却提出了大胆的假设,讲得头头是道。这是由于明白得太少,胆子越大的缘故。如此的论文中通常矛盾专门多、不人(然而作者不明白)差不多论述过的东西较多(然而往往有明显漏洞),但是作者自己感受良好。

“参考文献”不是论文的形式主义的部分,而是论文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够考察作者在写作这篇文章时看了哪些东西,这些东西是否本学科的代表作,也能够从侧面考察学生的治学态度是否严谨。假如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没有开列出几篇东西,已开列的也不是代表作,而且编排没有规范,那么一定程度上能够推断,这篇论文的水平高不了。

八,非必需地引证和论述自己导师和可能评议论文的老师的论著。假如恰好论文涉及导师的研究领域,而且导师确实在这方面有独到的观点,学生引证是正常的。然而现在有一种不行的现象,即许多论文的选题与导师或其他相关老师的研究没有直接联系,或者他们的论著并不是学界的代表作,学生却千方百计要引上几段,有些引证的内容确实是大白话,谁都会讲,甚至连导师论著中的“俗话讲……”都引上了。

关于非正常引证的动机是复杂的,F.索恩(Thorne)曾归纳了六种非正常引证的动机,情况如下:为阿谀某人引用;以自诩为目的引用;为相互吹捧而带有偏见的引用;为支持某一观点牵强的引用;为维护某一学术研究派不利益的不正常引用;因迫于某种压力的引用。[1]

不管出于何种缘故,这类非正常引用不可能反映与研究对象的真实联系,最终阻碍论文分析结果的客观性,玷污学术研究

九,写作中缺少“假设论敌”的意识。因此,写作时只考虑有利于自己观点的一面,有意无意地回避不利于自己观点的材料。这专门容易被不人抓住作者论证中的缺口。假如每论述一个问题,自己多想想,不人会就那个问题给我挑什么毛病,假如每一个问题在写作时都如此自我提问,文章就会论证得较“圆”,逼着自己治学严谨些。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估体系”鉴于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建议参照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所采纳“社会科学成果评估指标体系”[2],对学术论文进行较为科学的评估。若了解了其结构要素,我们在写作论文时就会有一种学术标准进行自我衡量,以保证论文至少像个论文,多少有些制造性。

社会科学成果评估体系是由一系列指标构成的。首先考察论文的规范性。那个地点的规范性,不仅指引证的规范,而是指研究者对研究资料的占有、分析深度、遵循学术引证规则这三方面的情况如何。是否充分占有资料,这本身确实是论文的最大规范问题。不充分占有资料,特不是不占有最新的资料,无法保证观点的制造性,有些结论可能是许多年前就差不多有的了;或者造成论文低水平的重复。这种情况下因此照旧能够写上许多话,但这不管如何算不上有水平的论文。

这三方面的论文“规范”,从一开始就将那些不占有研究资料而拍拍脑子随意想出若干“××性”,或随意地从个不事例推出整体的文章,从学术论文中予以排除。资料的占有和分析,实质上是要求对前人的研究成果有所了解,或对现实有所了解,防止研究者因某些局限而忽略必要的事实,疏漏某些可能的逻辑关系。因此,这些关于论文的规范性考察,并不等于论文就具有科学性了,然而它会阻碍到论文结论的科学性;而且,规范的论文也能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较为清晰的学术进展脉路。

第二,对论文的难度作出评估。假如第一关过了,能够认定确实是学术论文了,那么立即就面临第二个问题,即这篇论文实际付出的精力有多大?一般地讲,付出精力大的研究,其成果的质量也较高。那个地点的指标有两项,一是论文的规模,一是论文的复杂程度。

那个地点的“规模”,不是指参与人数的多少,而是指研究本身所要操作的概念、事实要素或实证研究中的变量等的多少。需要处理的因素越多,规模越大;反之越小。这是考察作者研究能力的一种指标,并非文章越长规模越大。有时一篇论文并不长,然而需要专门多论据,必须论证得当,它的规模就属于较大一类。例如关于北京“新疆村”的研究论文,涉及人口、经营规模、材料来源、语言和文化生活、社会治理系统、雇佣关系、同胞关系、家庭、生育、宗教、民族政策、法治、饮食等等,必须处理如此多的因素。因此,能够认定该项研究的规模较大。

那个地点的“复杂程度”,不是指涉及面大(有些选题涉及面较宽,然而逻辑关系简单,分析起来并不困难),而是指需要处理的因素之间逻辑关系复杂。有些看起来不大的选题,假如其中要讲明的各种关系较难把握,那么应当讲其复杂程度较高。例如“我国的地下色情产业”那个社会学选题,它大概算不上重大选题,然而真正研究起来,要处理的各种因素间的关系特不复杂。关系越复杂,需要运用的知识量、知识深度、研究能力等的要求就越高。

第三,对论文的研究成份进行评估。一篇论文,不一定完全是研究性的,有些成份属因此在普及某些知识,或者仅仅提供了一些资料。依照智力对材料加工程度的差异,研究性质成份是指论文中提供了新的认识的那部分。

因此,需要先对论文的研究成份的多少下一个判定,那个地点提供了四种选择:25%、50%、75%、100%。看来依旧简单了些,但重要的不是划分研究成份占多少的讨论,而是要在观念上学会区分研究、普及、资料这三种不同的成份,努力使自己的论文增大研究成份。一般地讲,硕士论文假如有50%属于研究成份,可确实是相当不错的了。那个地点需要讲明:并非只要属于研究成份就好,同样属于研究成份的部分,水平高低差异专门大,那个地点还要有其他的衡量标准。

第四,考察论文的科学性,即可靠性。这需要依照对论文研究性、普及性和资料性成份所作的划分,分不评估。假如确定成果全部或部分属于研究类,就要首先对成果研究部分的科学性进行评估。那个地点有五项标准。

1,差不多理论依据或前提的可靠性。提出这一对论文的差不多要求,在于经常存在如此的情况:论文中具体概念没有发觉不成立,论据也颇有力,论证不能讲不严密,方法也有效,然而由于理论前提不可靠,实际上一切皆不能成立。例如若有人提出“太阳黑子活动决定经济进展”的假设,这完全能够通过计量经济分析证明该假设成立,而且在统计学上确有明显性。然而这在经济学方法论上是完全错误的,错就错在没有可靠的理论前提。

2,概念使用的科学性(明确、严谨、有效)。概念是任何论文的差不多单元,将概念的“明确、严谨、有效”要求联系在一起,是针对如此的情况:概念需要专门好地反映特定事物的范围或本质,仅仅做到“明确”是不够的。有的专门明确的概念,不具备处理、解释其定义范围内事实的能力,不能有效地讲明结论。一些文章中常见的脱口而出的一连串“××性”,就属于这种情况。

3,论据(理论或事实)的可靠性和充分性。那个地点的“可靠、充分”是对论据讲服力的衡量标准。“权威人士”的话,能够作为辅助的论据,但不宜单独作为论据,就在于它尽管通常是可靠的(那个地点是指真实),但不能作为“充分”的论据。

4,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和完备性。那个地点实际上涉及两个标准,一是具体论证中要做到滴水不漏;一是论证的整体充分,没有空缺。

5,所采纳的研究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那个地点的两个标准,前者是指所采纳的方法是科学的。例如考证某一事物为历史上的第一,方法上就要保证是对全部资料进行了检索和分析,而不是只依据部分资料得出如此的结论;实证调查的推论,则不能超越原抽样的总体范围,否则便不可信。所谓“有效”,是指所采纳的方法正好能够讲明作者要证明的论点。显然,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不在于它是否复杂和新奇,而在于能否有效地讲明论点。

因此,并非每种研究成果都适用于这五项,前四项一般适用于理论型论文;实证型论文需要重点考察第五项,而前几项可能不全适用于对它的评估。

第五,对论文的价值进行评估。那个地点也包括五项标准。这是对该论文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推断,包括论文对学术进展的贡献程度学术价值、论文对社会进展的贡献程度社会价值。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同行专家组能够对论文的学术价值提出若干评估的衡量标准,然而社会价值是难以具体分解的,因为人文-社会科学论文不是“社会价值”需要的“主体”。因此,那个地点涉及学术价值的前四项较为具体,关于社会价值的后一项相对抽象。

1,问题提出或选题对学科进展的贡献。某个学科的学术进展,提出问题本身假如带有启发作用,常常有力地推动学科整体的进展。什么缘故讲论文的选题专门重要,缘故也于此。

2,所提供的新事实、新知识对学科进展的贡献。这是针对某一类人文-社会科学的论文的,它们通过研究能够发觉新事实或提供新知识,例如历史学、社会学、经济学、国际关系等方面的论文。新闻传播学的论文中,有一部分也需要用那个标准衡量。

3,所获得的新认识新结论对学科进展的贡献。这是针对另一类论文的,它们要紧在观念领域有所创新,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对世人和学科有启迪作用,例如哲学、文论、政治学、法学、方法论等方面的论文。新闻传播的论文中,有一部分需要使用那个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