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_第1页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_第2页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_第3页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_第4页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1第一节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定义

◆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

第一节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定义二、会计假设的内容2二、会计假设的内容1.会计主体假设⑴会计主体的定义: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3

(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A会计主体C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D会计主体企业(法律主体,也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生产部门(不是独立法人,但是生产部门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ACBD企业(法律主体,也是4

(3)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

,解决了会计核算

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会计质量要求原则建立的基础。(3)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5

2.持续经营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

持续经营,是指在

,企业将会按

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2.持续经营假设6(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3)对持续经营假设的理解

会计核算应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考虑破产和清算等特殊情况。(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7

3.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定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

的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3.会计分期8

(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

记账、算账和报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9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前提。

4.货币计量

10(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3)对货币计量假设的理解

应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选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11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指会计信息所应该满足的质量要求或标准。会计信息应具备哪些特征,才是有用的?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12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1.可靠性13

《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内容完整、数字准确、资料可靠”1.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14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随意遗漏或减少应与披露的信息,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充分披露。会计核算停

虚假经济业务停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计报告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15

《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2.相关性要求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反馈和预测双重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16

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会计信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会计信息要同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会计企业内部的17

《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企业提供的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信息不能被理解,就毫无用处。会计信息是否可理解,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也取决于使用者的理解能力。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信息不能被理解,就毫无用处。318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19

4.可比性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15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4.可比性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15条:企业的会计核算应20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类似的经济业务,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应当是一致或相类似的,以保证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纵向可比21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的外在面貌相一致。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条:企业应当22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确认,应考虑其实质内容,不要太顾虑法律形式的问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业务的经济实质。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236.重要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7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实务中,若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6.重要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7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24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257.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7.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26

低估资产或者收益也是不允许的,违背了“可靠性”原则。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278.及时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8.及时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28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确认

1.定义:初始确认——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的过程;最终确认——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29经济业务会计要素财务报告初始确认最终确认账簿2.确认条件初始确认条件:

(1)符合要素定义;(2)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3)有关价值或成本能可靠计量。“很可能”——经济业务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2.确认条件302.确认条件最终确认条件(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

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若想在报表中列示,须同时满足:(1)(2)

[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22条规定,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2.确认条件31二、会计要素计量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金额的确认过程。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对未来的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5)公允价值:是指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金额计量。二、会计要素计量32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33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

。采用其他成本计量属性时,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34

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二)收入与费用配比(三)历史成本计量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35(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标准:支出产生的效益是否跨会计期间。●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

作为本期费用,列于利润表,影响利润●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作为资产反映(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36目的:合理确定费用的计入期间,准确确认各期利润及资产。目的:合理确定费用的计入期间,准确确认各期利润及资产。37(二)收入与费用配比1.含义

是指某种收入应与为取得这种收入而发生的费用相对比,以确认某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成果。2.配比原则的内容

●因果关系的配比: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时间关系的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二)收入与费用配比38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39(三)历史成本计量

●也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在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全部必要的实际支出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三)历史成本计量

●也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40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成本变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成本变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41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42例2:7月10日销售产品40000元,8月10日收款存入银行。例2:7月10日销售产品40000元,8月10日收款存入银43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方法(处理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方法(处理基础)44一、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

1.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凡实际收到了款项即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实际支出了款项即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而不问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一、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45假定在5月实际收到货款。全部计算为5月份的收入。3月实际付款。全部计算为3月份的费用,其他月份不再分摊费用★对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货币资金的实际收到或支付为标准。假定在5月实际收到货款。全部计算为5月份的收入。3月实际付款462.收付实现制举例

业务序号业务内容实际收付款期间确认收入或费用期间17月10日销售产品,7月25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27月10日销售产品,8月1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37月10日预收货款,存入银行。9月向购货方提供产品。412月30日用银行存款预付次年全年保险费。512月30日购入办公用品,次年3月付款。612月3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2.收付实现制举例业务序号业务内容实际收付款期间确认收入或费473.收付实现制的特点不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以及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只要款项已收入或支出,就作为当期收入和费用处理。核算手续简单,强调财务状况的切实性,但缺乏不同会计期间的可比性。适用范围:行政、事业单位。3.收付实现制的特点48

二、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1.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凡属于本期实现的收入,不论款项是否收到,都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属于本期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支付,都作为本期费用处理。

二、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或应计制)49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502.权责发生制举例业务序号业务内容实际收付款期间确认收入或费用期间17月10日销售产品,7月25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27月10日销售产品,8月10日收到货款,存入银行37月10日预收货款,存入银行。9月向购货方提供产品。412月30日用银行存款预付次年全年保险费。512月30日购入办公用品,次年3月付款。612月30日用银行存款支付本月水电费。2.权责发生制举例业务序号业务内容实际收付款期间确认收入或费513.权责发生制的特点考虑预收款项和预付款项,应计收入和应计费用。日常账簿记录不能完整反映本期收入与费用,会计期末需账项调整。核算手续复杂,可正确计算经营成果。适用范围:制造业企业等。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案例3.权责发生制的特点52业务序号业务内容权责发生制确认方法收付实现制确认方法11月预收上半年出租房屋租金7200元存入银行。21月用银行存款支付全年报刊杂志订阅费2400元31、2、3月每月向购货单位供货3000元,货款共9000元与3月末一次收到。41~3月使用银行借款,每月应付利息500元,全部利息计1500元于三月一次用银行存款支付。53月10日销售产品,货款30000元3月20日收到,存入银行。63月15日用银行存款300元购入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办公用品。三、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的比较案例业务序号业务内容权责发生制确认方法收付实现制确认方法11月预53本章总结四大会计假设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八大会计质量特征

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及时性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要求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收入与费用配比、历史成本计量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本章总结四大会计假设54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第三章会计核算基础第一节会计假设55第一节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定义

◆也称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为保证会计工作正常进行和会计信息质量,对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所做的基本假定。二、会计假设的内容

1.会计主体假设

2.持续经营假设

3.会计分期假设

4.货币计量假设

第一节会计假设一、会计假设的定义二、会计假设的内容56二、会计假设的内容1.会计主体假设⑴会计主体的定义:

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即会计所服务的特定的经济组织。

二、会计假设的内容57

(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A会计主体C会计主体B会计主体D会计主体企业(法律主体,也是公司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生产部门(不是独立法人,但是生产部门财务报表的会计主体)(2)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ACBD企业(法律主体,也是58

(3)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核算的

,解决了会计核算

问题。

◆是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假设和全部会计质量要求原则建立的基础。(3)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59

2.持续经营假设

(1)持续经营假设的定义

持续经营,是指在

,企业将会按

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2.持续经营假设60(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和内容(资金正常运动期间发生的经济活动)。(3)对持续经营假设的理解

会计核算应以会计主体持续、正常的经营活动为前提,不考虑破产和清算等特殊情况。(2)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61

3.会计分期

(1)会计分期的定义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

的期间。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3.会计分期62

(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

◆解决了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明确了

记账、算账和报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

(2)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634.货币计量

(1)货币计量的定义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为前提。

4.货币计量

64(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

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能用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3)对货币计量假设的理解

应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辅以实物量、劳动工时等,记录和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我国企业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为记帐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可选外币为记账本位币,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2)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65

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指会计信息所应该满足的质量要求或标准。会计信息应具备哪些特征,才是有用的?第二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含义66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1.可靠性2.相关性3.可理解性4.可比性5.实质重于形式

6.重要性

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1.可靠性67

《企业会计准则》第12条: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1.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即“内容完整、数字准确、资料可靠”1.可靠性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68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随意遗漏或减少应与披露的信息,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充分披露。会计核算停

虚假经济业务停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计报告不得根据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69

《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2.相关性要求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具有反馈和预测双重价值。《企业会计准则》第13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70

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会计信息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者会计信息要同经济决策的需要相关,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投资者和债权人等其他方面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会计企业内部的71

《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企业提供的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运用。信息不能被理解,就毫无用处。会计信息是否可理解,不仅取决于信息本身是否易懂,也取决于使用者的理解能力。

3.可理解性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14条:信息不能被理解,就毫无用处。372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73

4.可比性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15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4.可比性要求

《企业会计准则》第15条:企业的会计核算应74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纵向可比

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相类似的经济业务,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不同企业在同一时期横向可比

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相似的交易或事项,采用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应当是一致或相类似的,以保证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同一企业在不同时期纵向可比75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条: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交易或事项的实质,不总是与它们的外在面貌相一致。5.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6条:企业应当76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的确认,应考虑其实质内容,不要太顾虑法律形式的问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售后回购业务的经济实质。

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776.重要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7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实务中,若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6.重要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7条: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78

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经济业务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797.谨慎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而不应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过高估计资产的价值。7.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8条: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80

低估资产或者收益也是不允许的,违背了“可靠性”原则。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818.及时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8.及时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19条:企业对于已经发生82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

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含义

(一)会计要素确认

1.定义:初始确认——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加以记录的过程;最终确认——将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作为一项会计要素列入财务报告的过程。

第三节会计要素确认、计量及要求一、会计要素确认与计83经济业务会计要素财务报告初始确认最终确认账簿2.确认条件初始确认条件:

(1)符合要素定义;(2)有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或流出企业;(3)有关价值或成本能可靠计量。“很可能”——经济业务会计要素初始确认最终确认2.确认条件842.确认条件最终确认条件(在报表中列示的条件):

交易或事项中的某一项目若想在报表中列示,须同时满足:(1)(2)

[例]《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22条规定,符合资产定义和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符合资产定义、但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项目,不应当列入资产负债表。2.确认条件85二、会计要素计量对交易或事项引起的会计要素变动金额的确认过程。

1.会计计量属性的种类

(1)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

(2)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3)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4)现值:是指对未来的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5)公允价值:是指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的金额计量。二、会计要素计量86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资产的计量对负债的计量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87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采用

。采用其他成本计量属性时,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2.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88

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

(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二)收入与费用配比(三)历史成本计量三、会计要素确认与计量的要求89(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标准:支出产生的效益是否跨会计期间。●凡支出的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

作为本期费用,列于利润表,影响利润●凡支出的效益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有关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作为资产反映(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90目的:合理确定费用的计入期间,准确确认各期利润及资产。目的:合理确定费用的计入期间,准确确认各期利润及资产。91(二)收入与费用配比1.含义

是指某种收入应与为取得这种收入而发生的费用相对比,以确认某项经济活动的业务成果。2.配比原则的内容

●因果关系的配比: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和与其相关的费用之间的配合比较●时间关系的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二)收入与费用配比92基础会计会计核算基础课件93(三)历史成本计量

●也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在取得或购建时发生的全部必要的实际支出价值。●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三)历史成本计量

●也称实际成本计量,或原始成本计量94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成本变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成本变动,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者外,企业95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款项收支期间与其归属期间往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

第四节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企业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与收入96例2:7月10日销售产品40000元,8月10日收款存入银行。例2:7月10日销售产品40000元,8月10日收款存入银97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方法(处理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两种方法(处理基础)98一、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

1.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在处理与收入和费用有关的交易或者事项时,凡实际收到了款项即作为本期收入处理;凡实际支出了款项即作为本期费用处理。而不问其是否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一、收付实现制(现收现付制或现金制)99假定在5月实际收到货款。全部计算为5月份的收入。3月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