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VR、AR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关于成立VR、AR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关于成立VR、AR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关于成立VR、AR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
关于成立VR、AR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泓域咨询/关于成立VR、AR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论 6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6二、项目背景 6三、结论分析 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8第二章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 11一、VR现状 11二、顾客满意 15三、AR前景 17四、VR感知交互行业概况 21五、VR产业链 22六、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 23七、VR显示行业概况 25八、市场细分的原则 30九、VR光学模组行业概况 32十、市场定位的步骤 34十一、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 36十二、营销调研的方法 39十三、体验营销的概念 42第三章发展规划 44一、公司发展规划 44二、保障措施 45第四章公司治理分析 47一、专门委员会 47二、董事会及其权限 52三、董事会模式 57四、监事会 62五、内部控制的种类 65六、股东大会决议 70第五章经营战略 72一、企业投资战略的目标与原则 72二、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构成要素 73三、资本运营战略的含义 74四、集中化战略的含义 76五、企业财务战略的作用 77六、企业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78七、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 79第六章运营管理模式 82一、公司经营宗旨 82二、公司的目标、主要职责 82三、各部门职责及权限 83四、财务会计制度 86第七章企业文化分析 92一、企业伦理道德建设的原则与内容 92二、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 97三、培养现代企业价值观 101四、培养名牌员工 106五、企业文化理念的定格设计 112六、塑造鲜亮的企业形象 118七、企业文化的整合 122第八章选址可行性分析 129一、全力优化市场营商环境 131二、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131第九章财务管理 133一、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 133二、财务可行性要素的特征 134三、应收款项的管理政策 135四、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主要内容 139五、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 141六、企业资本金制度 143七、现金的日常管理 150第十章项目经济效益 155一、经济评价财务测算 15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15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15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158二、项目盈利能力分析 15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60三、财务生存能力分析 162四、偿债能力分析 16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163五、经济评价结论 164第十一章投资计划方案 165一、建设投资估算 165建设投资估算表 166二、建设期利息 166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167三、流动资金 168流动资金估算表 168四、项目总投资 169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 169五、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 170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170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绪论项目名称及投资人(一)项目名称关于成立VR、AR公司(二)项目投资人xxx(集团)有限公司(三)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项目背景FastLCD是目前C端VR头显大规模量产的主流显示技术,但性能仅处于初级水平,仍需研发新的显示技术促进体验升级。FastLCD因低成本和良好性能助力VR的消费级渗透。早期VR沿用其他消费级设备的AMOLED屏幕,但存在纱窗效应和高成本问题。2019年,FastLCD因制造成熟,大幅降低成本,进入VR厂商视野。FastLCD显示性能良好,双眼分辨率提升至4K,有效缓解纱窗现象;铁电液晶材料和超速驱动技术,将刷新率提升至90Hz。2020年,MetaQuest2采用FastLCD,爆款产品促进产业链整合,近两年VR显示屏方案选择趋于统一。FastLCD下层为背光源,电流操控中层的液晶分子改变背光源光线照在上层彩色滤光片的比例,产生色彩。FastLCD的显示原理致使诸多显示性能较差:1)亮度低,功耗大:背光源永远全亮,和滤光片带来的能量损耗,使屏幕亮度低、功耗大。FastLCD难以满足低光效的超短焦方案所需的亮度;2)对比度差:背光源特性使屏幕无法呈现纯黑,对比度差,存在漏光现象;3)刷新率低:工作原理导致刷新率远低于OLED等方案,且难以提升;4)清晰度受限:驱动电路放置于像素间隙,像素间隔限制分辨率和ppi提升。结论分析(一)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二)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593.6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02.5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81%;建设期利息3.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0.67%;流动资金187.1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1.52%。(三)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593.64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30.69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162.95万元。(四)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9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433.06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42.40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44.37%。5、全部投资回收期(Pt):4.05年(含建设期12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88.06万元(产值)。(五)社会效益本项目生产线设备技术先进,即提高了产品质量,又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项目生产所需原料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主要原材料从本地市场采购,保证了项目实施后的正常生产经营。综上所述,项目的实施将对实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六)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593.641.1建设投资万元402.541.1.1工程费用万元245.481.1.2其他费用万元149.311.1.3预备费万元7.751.2建设期利息万元3.991.3流动资金万元187.112资金筹措万元593.642.1自筹资金万元430.692.2银行贷款万元162.953营业收入万元1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1433.06""5利润总额万元456.54""6净利润万元342.40""7所得税万元114.14""8增值税万元86.65""9税金及附加万元10.40""10纳税总额万元211.19""11盈亏平衡点万元588.06产值12回收期年4.0513内部收益率44.37%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816.57所得税后市场营销和行业分析VR现状2020-2021年VR高速放量,2022年出货量因产品周期、宏观经济影响,增速放缓。根据IDC数据,2021年全球VR出货量达1095万台,同比增速63%,年出货量首次突破千万,迎来行业进入复苏阶段的拐点。其中,OculusQuest2出货量为880万台,占比79%。然而,市场对2022年VR出货量相对悲观,告业务衰退打算削减成本从而影响对VR的补贴、硬件投入和研发项目,以及多款备受瞩目产品发布时间推迟至2023年及以后。VR产业并不会昙花一现,仍对VR中长期发展保持乐观。考虑到:1)硬件:性能提升带来更佳体验,产业链成熟实现更多供应;2)内容:丰富度和应用场景拓展带来更强需求;3)巨头布局进行产业链延伸,生态体系逐步完善,随着软硬件螺旋上升相互推动,VR产业将持续稳健发展至成熟阶段。制造:功能和技术路径趋于统一,供应链成熟助力成本下降。1)产品形态:除智能终端厂商如索尼和华为仍对原有分体式VR产品系列迭代,具备独立算力、显示和交互的一体式VR头显成为VR主流形态;2)产品功能:当前产品交互功能趋同,普遍搭载4个摄像头、采用insideout空间定位技术以及头部和双手6DoF追踪位移;支持瞳距和屈光度调节,适配不同脸型和近视人士;同时,一体化头显采用Wi-Fi6连接技术,实现无线串流功能;3)技术方案:处理器、光学透镜、显示屏等核心元器件方案基本统一。高通骁龙XR2成为主力芯片;菲涅尔透镜光学+FastLCD显示方案成熟支持大规模量产,超短焦光学+Micro-OLED、LED显示的技术迭代方向清晰。OculusQuest2的畅销使其他厂商效仿采用其零部件,推动供应链完善。以上趋同趋势,在供应端,有助于上游核心零部件规格统一,促进产业链逐步成熟,有利于降低零部件及整机成本的生产成本;在需求端,成本降低助力新头显价格持续下降,有望进一步提升消费级市场渗透率。技术:VR头显性能仍有优化空间,体验升级有望加速出货,市场潜力可观。VR头显的沉浸感、交互性和舒适性仍待提升,眩晕和疲劳问题突出。VR输入输出系统模拟真实五感认知,促使人在虚拟世界产生身临其境感。一方面,分辨率、视场角等视觉感受应趋向人眼级别;另一方面,刷新率和网络时延尽可能小,保证交互实时精确,实现视觉和用户的行动、操作的匹配。设备笨重、低真实度、流畅度差以及动作和视觉的割裂均导致眩晕症和视觉疲劳。为提升用户体验和解决尚存问题,各技术仍在积极研发和迭代:1)核心零部件迭代现有性能参数。当前,已量产VR头显达到部分沉浸要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芯片提升帮助加快计算速度、降低响应时间,光学和显示零部件综合视觉效果和轻薄外形持续改进,5G通信网络和电池续航等外部技术的升级也对VR头显舒适性的提升至关重要;2)听觉、嗅觉、触觉等五感交互技术的需求,从另一个方向驱动零部件数量增加和性能增强。若想实现颠覆性的3D传播,需实现全感VR,增加空间追踪定位、眼动追踪、手势识别、面部识别、语音输入和沉浸声场等交互功能。软件方面,苹果、Meta等巨头积极研发相关算法;硬件方面,更丰富的感知交互功能要求更多传感器和更强算力芯片的参与,目前芯片可搭载7颗摄像头,苹果在研MR硬件或将采用自研芯片,支持更多摄像头数量。多款重磅VR产品待出,期待2023年后出货量快速增长。2023年左右,多款VR头显待出,产品性能跃升。光学和显示方面,技术方案由菲涅尔透镜+FastLCD向超短焦+MiniLED、MicroOLED演进;交互方面,手势追踪、眼动追踪和面部追踪等功能成为标配,并探索触觉反馈。同时,MetaQuest3和Pico4作为爆款续作也可能拉高出货量。VR头显国产化趋势显现,Pico等国产VR品牌崛起带动国产产业链。Pico已成为自MetaQuest后的第二大VR整机厂商,2021年出货量超50万台,据AR圈22M5披露,2022年目标出货180万台。国产VR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出海。根据Counterpoint数据,大朋VR20Q4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的业务占比超30%,同时Pico已进军欧洲消费市场,开始向英国、德国、法国等市场销售。国内消费电子厂商也向VR领域延伸布局,如创维数字(000810.SZ)于22年7月25日发布采用超短焦光学的PANCAKEXRVR一体机。国产VR品牌的崛起利好国内产业链的建立,惠及零部件等上游厂商。1、VR应用当前VR头显出货量受内容短板的掣肘,应用软件的丰富度提升和VR应用场景的拓展能为VR硬件创造更多需求;另一方面,硬件性能提升利好应用形式和范围的拓展。硬件和软件协同发展,双螺旋推动。VR虚拟视觉、高沉浸和强交互的特性使其适配游戏、流媒体、社交、办公等C端文娱场景和工业设计等少数B端应用,定位下一代媒介形式与流量入口。游戏内容生产进入良性循环,优质VR游戏拉动效果明显。标杆性游戏《半衰期:爱莉克斯》带动硬件出货量,该游戏上线后Steam平台VR接入数量一个月内新增95万,增至270万台。VR头显用户保有量提升,游戏开发者开始盈利,截至22年2月,OculusQuest营收超10亿美元,其中8款游戏销售额超2000万美元。目前VR游戏头部效应突出,短期优质内容主要来源知名IP的VR化续作,随着硬件-内容良性循环的建立,看好未来游戏丰富度进一步提升。VR应用场景拓展至社交、办公等,逐步激发新需求。因变现能力强和沉浸交互特性适配,VR应用短期内多集中在游戏、影视、直播等文娱领域。Meta因自身社交产品积累,积极拓展社交和办公领域应用,建立Horizon虚拟平台,虚拟形象有望帮助VR向演唱会、观影、办公、购物等诸多日常场景延伸。B端需求散点化,但VR能够帮助教育和商业展示等场景降本增效,需求明确。顾客满意通过创造、传播和交付优质顾客价值,满足需求,达到顾客满意,最终实现包括利润在内的企业目标,是现代市场营销的基本精神。这一观念上的变革及其在管理中的运用,曾经带来美国等西方国家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的商业繁荣和一批富可敌国的跨国公司的成长。然而,实践表明,现代市场营销管理哲学观念的真正贯彻和全面实施,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尽管以顾客为中心的基本思想是无可争辩的,但是,这个高深理论和企业资源与生产能力之间的联系却很脆弱。“利润是对创造出满意的顾客的回报”这个观点,似乎只是建立在信念之上而不是建立在牢靠的数据之上的。因此,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和经理围绕现代营销观念的真正贯彻问题,将注意力逐渐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质量、服务和价值传递实现顾客满意;二是通过市场导向的战略奠定竞争基础,来吸引、保持顾客和培育客户关系。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将产品和服务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与其期望进行比较所形成的感觉状态。顾客是否满意,取决于其购买后实际感受到的绩效与期望(顾客认为应当达到的绩效)的差异:若绩效小于期望,顾客会不满意;若绩效与期望相当,顾客会满意;若绩效大于期望,顾客会十分满意。顾客期望的形成,取决于顾客以往的购买经验、朋友和同事的影响,以及营销者和竞争者的信息与承诺。若一个企业使顾客的期望过高,则容易引起购买者的失望,降低顾客满意程度。但是,如果企业把期望定得过低,虽然能使买方感到满意,却难以吸引大量的购买者。顾客对满足其需要的感知效果既是企业的预期,也是顾客通过购买和使用产品的一种感受。它尽管是顾客的一种主观感觉状态,但却是建立在“满足需要”的基础上的,是从顾客角度对企业产品和服务价值的综合评估。研究表明,顾客满意既是顾客本人再购买的基础,也是影响其他顾客购买的要素。对企业来说,前者关系到能否保持老顾客,后者关系到能否吸引新顾客。因此,使顾客满意,是企业赢得顾客、占有和扩大市场、提高效益的关键。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吸引新顾客要比维系老顾客花费更高的成本。因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保持老顾客、培养顾客忠诚感具有重大意义。而要有效地保持老顾客,就不仅要使其满意,而且要使其高度满意。高度的满意能培养顾客对品牌的感情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种理性上的偏好。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创建、保持和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努力争取更多高度满意的顾客,建立起高度的顾客忠诚。贯彻全方位营销管理观念,关键是要与顾客及其他利益方建立持久关系,亦即做好关系营销。为此,企业必须首先创造卓越的顾客感知价值,建立持久的顾客关系,通过全面质量管理和价值链管理,形成系统的“顾客满意”良性机制,努力使自己成为真正面向市场的企业。AR前景从VR和AR作为元宇宙入口领衔发力及VR、AR各有发展机会两方面,认为当前时间节VR、AR具备重大意义:巨头持续加码元宇宙,VR、AR作为元宇宙第一流量入口。2021年成元宇宙元年,大事件频出。海外,Facebook更名为Meta、微软收购暴雪体现巨头深耕元宇宙硬件及内容的决心;国内,字节跳动收购Pico有望开启国产VR一体机终端大规模推广的序幕。硬件突破驱动应用需求产生,VR、AR硬件将是元宇宙率先起势的领域。复盘智能手机的发展历程,其前期主要由硬件技术进步推动,设备性能提升和功能增加,才能给内容和应用的创新带来更多可能。2007年iPhone1多点触控屏幕帮助摆脱物理键限制,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移动游戏、视频等新兴应用开始逐步盛行。只有VR、AR硬件出现并成熟,实现二维屏幕到三维空间的跃进,才能在此基础上开发游戏、社交、办公等多元应用和生态,开启元宇宙序幕。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VR)与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均有望成为元宇宙入口,但存在诸多差异。1)应用:VR强调虚拟沉浸,与现实世界隔绝,适用于大段休闲时间的泛娱乐和泛社交场景,如游戏、视频、直播、展览、教育培训等;AR强调虚实融合和可移动性,可帮助解放双手,用于与现实相关的大多数场景,如工业生产、医疗、信息提示等;2)市场潜力:VR因沉浸、交互特性定位为媒介载体,有望对游戏机、投影仪、电视等娱乐电子设备进行取代,进而渗透至健身、医疗、教育等场景进行辅助,长期出货量有望达4000万台到数亿台;AR因连接现实应用更广泛,最终一体机形式有望取代手机成为新一代生产力工具,因此更具市场发展潜力;3)硬件:两者诸多技术互通,但AR光学系统更复杂,且轻量化要求与性能矛盾更大,尚待零部件迭代,目前苹果、Meta等海外巨头皆尚未完成产品定义,仍处于硬件发展早期阶段;VR发展基本成熟,目前聚焦硬件性能升级和软件生态建立。VR和AR在当下各具发展机遇:VR进入硬件性能爬升阶段;更具潜力的AR有望2025年完成C端的产品定义,开启C端渗透序幕。1)VR:中短期(2022-2025年)为VR硬件性能爬升期,VR头显将增加多样化功能并增强性能以提升用户体验,2025年有望达到硬件成熟期。2020年,MetaQuest2完成产品定义和C端渗透。此后,VR硬件聚焦功能增多和性能升级,驱动上游零部件和技术模块迭代、采用新技术路径;2022年,受新品推迟发布和Meta上调价格等短期因素影响,出货增长暂缓。2023年,随着Meta、苹果、索尼等众多重磅VR头显的发布,市场有望再次活跃,推动全行业技术升级和出货量持续提升;2025年,随着MicroLED显示技术、更高性能XR芯片和重要感知交互功能等的成熟,VR设备走向成熟,硬件性能迭代基本完成;2025年后,VR发展重心转移至内容端,进入应用生态发展期,更多内容和场景的出现提升市场需求,出现下一增长拐点。根据上述各年的VR驱动因素,预测VR在中短期3-4年的出货量数据。VR出货量整体增长趋势受硬件性能迭代、内容生态改善等因素推动,各年出货预测则参考待出新品数量、新品突破水平以及具体发售时间等因素。一方面预测增长率,参考2020年MetaQuest2头显带动VR行业,给予多产品待出的2023年和2025年较高增速;另一方面统计各VR头显品牌当前销量和布局,分别预测各品牌未来出货水平。两个维度进行交叉验证和数据调整,得到2022年-2026年中短期阶段相对合理的VR出货量预测。VR:长期(2026年后)有望对游戏机、电视机等当下的电子设备形成替代效应,出货量潜力空间或在上亿级。现阶段VR应用场景主要集中于游戏,也出现少量视频、直播应用。未来,VR应用有望向社交、办公等领域拓展渗透,并为教育、医疗、工业设计等提供辅助支持。应用场景拓展驱动长期VR出货量进一步增长。未来VR头显将对游戏机、电视机等当前硬件设备进行替代,同时对相应的应用场景进行渗透。因此,针对各应用场景,参考游戏机、电视机当前出货量,以及社交、健身、设计等应用的覆盖用户数量,结合设备使用年限(即换机频率),测算VR硬件的需求上限;参考VR头显当前渗透率和传统硬件设备渗透率水平,分别假设远期VR硬件对各行业应用的渗透率。通过详细测算,VR出货量有潜力从4-5千万增长至上亿级。2)高移动性、解放双手,AR具备相比VR更大的市场潜力。AR具备虚实融合、赋能现实的特性,使其定位为未来的生产力工具和计算平台,可适用于大多数B端和C端场景;同时AR眼镜作为轻量化穿戴设备,具备移动性和解放双手作用。硬件发展初期可类比TWS耳机和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未来一体机成熟后,将取代手机,拥有十亿级出货量的广阔市场空间。AR短期受限于零部件不成熟,2025年后有望完成C端产品定义、向C端渗透。AR硬件因光波导等零部件技术和轻量化要求掣肘,尚未推出相对成熟能大规模放量的C端产品。2022-2025年为AR零部件加速研发、技术积累阶段,光波导、显示、交互等众多技术模块有望取得突破实现量产。2025年前后,苹果和Meta预计将推出AR眼镜,两者市场地位和技术积累强,有望完成AR眼镜的产品定义,开启C端渗透序幕,AR进入硬件成长期。VR感知交互行业概况感知交互提供多维感官体验,突破二维屏幕限制,交互性和沉浸感升级促进内容创作范围的拓展。相比二维手机屏幕,VR可同时接收肢体动作、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维信息,感知交互方式的增多可实现更高的交互性和沉浸感。同时,iPhone4超大屏幕+多点触控取代传统手机的单一按键交互,引发内容创作和手机出货量的增加,而VR具有更多维度感知的加持,将同智能手机交互升级一样,生成更新和丰富的VR内容,打破现有内容创作限制。感知交互需要传感器、芯片和算法三方参与,与众多技术协同发展。VR交互流程需要利用含摄像头在内的传感器精准实时捕捉用户行为,多传感器融合和校准后,使用芯片强大算力支撑算法打造多维感知效果,最后利用屏幕等设备呈现给用户。感知交互与近眼显示、渲染计算、内容制作、网络传输等关键领域的技术协同发展,其技术效果主要依赖:1)传感器(精度、响应速度、覆盖范围、价格、体积等);2)芯片运算能力(能否支撑众多复杂算法);3)算法精度(改进算法模型本身、足够多高精度数据集)。VR产业链VR芯片成本占比近半,光学和显示承担图像呈现功能。以Piconeo3VR一体机为例,芯片独立计算和存储,算力和编解码要求高,占总成本的45%。显示屏发出图像光线,由光学模组放大后耦入人眼,两者分别占总成本的3%和18%。目前光学使用菲涅尔透镜(成本5美元),若切换至超短焦(成本约30-40美元)有望将光学占比提升至10%以上。感知交互成本主要来自于摄像头,与光学产业链有部分重叠。除零部件性能迭代外,VR需兼顾沉浸感、交互性、舒适性和经济性,工程化设计实现全局最优。因Pico、创维等国产品牌出货量预计快速提升,以及中国上游厂商在光学、显示等的技术和产线优势增强。将针对光学模组、微显示屏、芯片和感知交互四大核心部分,分析技术路径、制造工艺和优劣比较,探讨技术路径选择和发掘重点受益公司。关系营销及其本质特征约翰•伊根认为对关系营销目标最好的描述是:“在适当情况下,识别和建立、维持和增进同消费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同时在必要时终止这些关系,以利于实现相关各方的目标;这要通过相互交换及各种承诺的兑现来实施。”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关系营销致力于与主要顾客建立互相满意且长期的关系以获得和维持企业业务。”关系营销是以系统论为基本思想,将企业置身于社会经济大环境中来考察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认为企业营销乃是一个与消费者、竞争者、供应者、分销商、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发生互动作用的过程。关系营销将建立与发展同所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关键变量,把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作为企业营销的核心。关系营销奉行的黄金法则是:同等条件下,人们将和他们认识、喜欢并且信任的人做生意。关系营销的本质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沟通的双向性。社会学认为关系是信息和情感交流的有机渠道,良好的关系即是渠道畅通,恶化的关系即是渠道阻滞,中断的关系则是渠道堵塞。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既可以由企业开始,也可以由营销对象开始。广泛的信息交流和信息共享,可以使企业赢得更多、更好的支持与合作。(2)战略过程的协同性。在竞争性的市场上,明智的营销管理者应强调与利益相关者建立长期的、彼此信任的、互利的关系。这可以是关系一方自愿或主动地按照对方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也可以是关系双方都调整自己的行为,以实现相互适应。各具优势的关系双方,互相取长补短,联合行动,协同动作去实现对各方都有益的共同目标,可以说是协调关系的最高形态。(3)营销活动的互利性。关系营销的基础,在于交易双方相互之间有利益上的互补。如果没有各自利益的实现和满足,双方就不会建立良好的关系。关系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要求互相了解对方的利益要求,寻求双方利益的共同点,并努力使双方的共同利益得到实现。真正的关系营销需要达到关系双方互利互惠的境界。(4)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关系营销要求建立专门的部门,用以追踪各利益相关者的态度。关系营销应具备一个反馈的循环,连接关系双方,企业可由此了解到环境的动态变化,根据合作方提供的信息,以改进产品和技术。信息的及时反馈,使关系营销具有动态的应变性,有利于挖掘新的市场机会。VR显示行业概况显示屏影响沉浸感,其中清晰度和视觉暂留等相关指标最为重要:1)清晰度指标:图像清晰将提高沉浸感,指标①分辨率,即水平像素和纵向像素的数量,理想应达到8K或12K以上;②像素密度(ppi),VR显示屏面积有限,反映每英寸面积像素数的像素密度比分辨率更重要,800ppi将有效缓解纱窗效应,达到2000ppi以上才可呈现肉眼般的清晰度;2)视觉暂留指标:视觉暂留(Persistence)是视网膜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又称余晖效应,是致使眩晕的原因之一。低余晖技术包括①提高刷新率,帮助减少动画中各静态图片的重影,画面变化流畅,理想指标为150-240Hz;②降低响应时间,液晶对输入信号转暗或转亮的时间应尽可能短。显示屏的延迟由两者的短板项决定;3)对比度:是屏幕最白和最黑亮度的比值,决定屏幕呈现的色彩饱和程度;4)亮度:亮度高有利于提升对比度,丰富图像细节,电视屏亮度多在200-500nit,日光下应达到700nit。但VR的入眼亮度由屏幕亮度和光学效率决定,因此,若采用光效低的光学方案,应搭配高亮度的显示屏;5)功耗:低功耗的显示屏,可减少散热,延长续航时间,提升舒适性需求。除以上重要指标外,显示屏的色域、寿命、重量和厚度等也可做辅助参考。1、VR显示FastLCD助力C端渗透,但显示性能存在很大提升空间FastLCD是目前C端VR头显大规模量产的主流显示技术,但性能仅处于初级水平,仍需研发新的显示技术促进体验升级。FastLCD因低成本和良好性能助力VR的消费级渗透。早期VR沿用其他消费级设备的AMOLED屏幕,但存在纱窗效应和高成本问题。2019年,FastLCD因制造成熟,大幅降低成本,进入VR厂商视野。FastLCD显示性能良好,双眼分辨率提升至4K,有效缓解纱窗现象;铁电液晶材料和超速驱动技术,将刷新率提升至90Hz。2020年,MetaQuest2采用FastLCD,爆款产品促进产业链整合,近两年VR显示屏方案选择趋于统一。FastLCD下层为背光源,电流操控中层的液晶分子改变背光源光线照在上层彩色滤光片的比例,产生色彩。FastLCD的显示原理致使诸多显示性能较差:1)亮度低,功耗大:背光源永远全亮,和滤光片带来的能量损耗,使屏幕亮度低、功耗大。FastLCD难以满足低光效的超短焦方案所需的亮度;2)对比度差:背光源特性使屏幕无法呈现纯黑,对比度差,存在漏光现象;3)刷新率低:工作原理导致刷新率远低于OLED等方案,且难以提升;4)清晰度受限:驱动电路放置于像素间隙,像素间隔限制分辨率和ppi提升。2、VR显示过渡期新技术已量产,MicroOLED因显示优越最受期待显示厂商大力研发投入,涌现出多种显示方案,其中可分为基于FastLCD进行背光源改造的MiniLED和QLED,以及自发光的MicroOLED,均搭载VR头显实现规模量产,成为过渡期的显示技术。MiniLED将背光源分区调控,有效改善对比度、刷新率和亮度。MiniLED将FastLCD的整块LED背光源改为数万个LED灯珠,各区域可单独控光,提升对比度,实现HDR效果,画面质量媲美AMOLED。同时,亮度和刷新率大幅提升,目前最高可实现局域亮度2000Nit。京东方、鸿利智汇等多家公司进行量产,Pimax、Varjo、创维等已推出搭载MiniLED的VR设备,MetaQuestPro也采用MiniLED背光。MiniLED仍有LCD固有缺陷,良率提升使原本高昂的成本快速下降。LCD存在可视角度差和色域窄的固有缺陷。实际制造时,受限于LED灯珠尺寸,背光分区数量少,出现屏幕模块化、黑白画面不均等问题。同时数万灯珠导致良率处于爬坡阶段,模组打件和检测费用高,推高成本。目前MiniLED整体良率提升至90%,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完善,预计每年成本降低20%-30%。QLED是MiniLED的高色域版本,多用于高端设备。QLED将MiniLED的白光LED背光源转换成蓝光,并加入量子点强化膜,产生纯净的红、绿、蓝光,大幅减少亮度损失,并拉高色域至110%以上,色彩效果鲜艳饱和。但量子点膜增加成本,常用于高端VR上。MicroOLED融合硅晶圆和OLED优势,将像素点置于硅晶圆上,硅晶圆作为驱动背板。全然不同于LCD的显示原理,使其突破LCD局限,显示性能跃升:1)高清晰度:硅晶圆帮助像素尺寸缩小至原来的1、10,同时取消驱动电路,像素密度提升明显,ppi高达3000+,HTC、松下等已推出5KVR头显;2)高刷新率:OLED材料使响应时间小于1μs,刷新率进一步提升;3)功耗低:OLED自发光,各像素点独立开关光线,功耗相比LCD降低20%;4)高对比度:自发光实现高色域和对比度,arpara5K头显对比度高达10M:1;5)轻薄:单晶硅为基底将减少器件的外部连线,相比其他方案减重50+%。制造工艺复杂且门槛高,但可复用半导体和OLED成熟产业链。MicroOLED融合CMOS与OLED的制造工艺,CMOS采用光刻技术,由晶圆代工厂制造;OLED因有机材料易受水和氧气影响的材料特性,真空镀膜机和金属遮罩封装至关重要。半导体制造设备一次性投入大,制作工艺复杂,推高了企业进入门槛和制造成本,但OLED和CMOS产业链成熟,不存在产能和良率问题。对比MiniLED和MicroOLED两方案,MicroOLED在核心显示参数均有更好表现。然而,MiniLED落地场景更为广泛,覆盖笔电、电视、车载等众多领域,厂商布局快速制造水平,良率和产能更优;MicroOLED专注小尺寸领域,市场相对局限,规模化水平偏低。但随着Meta、苹果等VR、AR龙头厂商的重视,有望吸引众多显示屏厂商投入和布局。中短期阶段(2022-2025年),随着搭载MicroOLED屏幕的新产品发布以及VR、AR出货量持续提升,规模效应将逐渐体现,MicroOLED将凭借其更优性能成为继FastLCD后的过渡期主要显示技术。3、VR显示:MicroLED全面优越,量产突破后有望成为现实终极技术MicroLED补齐MicroOLED短板,各性能指标理想。MicroLED采用全新显示原理,将背光源薄膜化、微小化、阵列化,缩小像素尺寸至50微米以下,单独驱动无机材料自发光。这使MicroLED在具备MicroOLED高分辨率、高PPI、高刷新率和高对比度等优点的同时,拥有无机物特性,将响应时间、功耗、色域等性能进一步提升,并有效改善MicroOLED亮度低、寿命短的缺陷。MicroLED制造工艺面临技术瓶颈,尚处研发阶段,短期难以规模量产。一方面,成本高昂。巨量转移问题,即微米级LED在硅晶圆上制造后移植到屏幕基板上的过程,要求高精度和高转移速率,造成产能和良率很低;封装测试、检测、维修面临挑战,均推高制造成本。另一方面,无法彩色显示。仅单绿色具备规模量产能力,目前市面上屏幕仅显示绿色图像。22年上半年,JBD宣布难度最高的单红色量产取得突破,待单红色规模量产后,全彩MicroLED仍需2年研发量产技术,预计2025年有望看到可规模量产的全彩MicroLED。虽制造量产难度高,MicroLED理论制造成本低廉。一方面,结构简单,系统设计和集成难度小;另一方面,制造流程简单,不同于LCD或OLED,MicroLED无需对大基板进行光刻或蒸镀,也不需复杂制程来转换颜色和防止亮度降低。待巨量转移和全彩显示等问题解决后,未来制造成本有望骤降。MicroLED的卓越性能和理论低廉成本使其成为行业公认的终极显示技术,市场空间潜力值得期待。看好长期阶段(2025年后)MicroLED突破制造限制后,对MicroOLED实现取代,推动消费端VR头显的放量。市场细分的原则从企业市场营销的角度看,无论消费者市场还是生产者市场,并非所有的细分市场都有意义。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一)可实现性可实现性即企业所选择的目标市场是否易于进入,根据企业目前的人、财、物和技术等资源条件能否通过适当的营销组合策略占领目标市场。例如,通过适当的营销渠道,产品可以进入所选中的目标市场;通过适当的媒体可以将产品信息传达到目标市场,并使有兴趣的消费者通过适当的方式购买到产品。(二)可营利性可营利性即所选择的细分市场应当具有能够盈利的规模,且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使企业赢得长期稳定的利润,值得营销者为之设计一套营销规划方案的尽可能大的同质群体。例如:如果专门为2米以上身高的人生产汽车,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就是不合算的。应当注意的是:需求量是相对于本企业的产品而言,并不是泛指一般的人口和购买力。(三)可衡量性可衡量性表明该细分市场特征的有关数据资料必须能够加以衡量和推算。比如在电冰箱市场上,在重视产品质量的情况下,有多少人更注重价格,有多少人更重视耗电量,有多少人更注重外观,或兼顾几种特性,当然,将这些资料予以量化是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运用科学的市场调研方法(四)可区分性可区分性指细分市场在观念上能被区别并对不同的营销组合因素和方案有不同的反应,比如女性化妆品市场可依据年龄层次和肌肤类型等变量加以区分;汽车市场可以根据收入水平和年龄层次等变量进行区分。VR光学模组行业概况光学模组实现近距离成像,是VR与手机等2D屏幕的主要区别。以下性能指标被光学模组决定,影响沉浸感和舒适性,成为选择光学方案的关键考量:1)视场角FOV,即视野范围。视场角是最为关键的VR参数之一,人类双眼视场角最大可达200°,为实现完全沉浸VR头显的视场角应接近人眼;2)光学效率。光线穿过透镜、反射、折射直至入眼的过程,未被损耗的比例;3)透镜厚度。舒适性需求要求头显轻薄化,对透镜的厚度和重量带来要求;4)成像质量。出现图像畸变(变形,与实物不符导致失真感)和杂光现象(除成像光线,其他非成像光线在光学系统上面扩散,导致光斑)等问题。1、VR光学模组超短焦方案性能优越,量产制造暂存掣肘超短焦方案技术领先,相比菲涅尔透镜帮助性能提升,具体表现在1)更加轻薄,增强舒适性;2)拉高FOV、分辨率上限;3)改善成像质量。传统透镜-菲涅尔透镜-超短焦的技术路径,VR轻薄化趋势明显。现阶段VR头显多采用菲涅尔透镜和短焦两种方案,传统透镜已被淘汰。菲涅尔透镜减去传统透镜除边缘齿纹以外的冗余光学元件,实现减重和体积缩小。超短焦方案使光线在镜片、延迟片、反射式偏振片中多次折返后耦出,将光路压缩至2-3片偏振片这一更窄空间内,打破菲涅尔透镜对焦距的要求,帮助头显重量降至200g以内,厚度缩减至传统终端的三分之一,大幅提升佩戴舒适性。提升视场角、分辨率的理论上限,改善成像质量,技术潜力可观。超短焦方案能在轻薄外观的同时,获得更清晰的画面以及更大视场角,分辨率理论无上限,视场角理论上限也由菲涅尔透镜的140°提升至200°。目前2P超短焦方案视场角为95°-100°,未来3P超短焦方案将进一步提升超过现有菲涅尔透镜水平。同时,超短焦方案没有边缘画质模糊和画面畸变等缺陷,成像效果更佳。超短焦性能上限优于菲涅尔透镜,技术迭代后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因此超短焦取代菲涅尔透镜的技术发展路径清晰。但超短焦也有缺陷待解决:1)每次光路折叠将损失50%能量,低光效特点需搭配高亮度显示屏,如MicroOLED、LED显示;2)多次反射折射,导致杂光和鬼影问题,需使用高精度反射式偏振片。超短焦目前量产制造方面仍在爬坡期,实际性能、量产能力、制造成本仍距市场预期有提升空间,多应用于高端和企业级VR头显。光路设计复杂,目前制造工艺导致视场角和轻薄冲突,实际表现距离理想性能存在差距;另一方面,偏振膜门槛高,在材料、耐热性、精密加工上存在问题,多片镜片贴合难度大、精度要求高,导致量产良率低,成本相比菲涅尔透镜高近10倍。3P等多片式超短焦方案能提升性能,但对产能、成本和良率等制造工艺提出更大挑战。菲涅尔透镜制造工艺成熟,能以低廉价格大规模量产,存在一定制造端的优势。2、VR光学模组技术方案综合技术性能和制造能力,对VR光学模组的技术路径选择进行预判:1)短期:超短焦方案理论性能优秀,但受限于材料、镀膜和加工精度等制造问题,实际效果欠佳,产能和成本面临挑战。短期,部分中低端C端产品仍采用菲涅尔透镜;中高端和企业级产品将搭载先进的超短焦技术,目前已出现华为VRGlass、HTCVIVEFlow和创维PANCAKEXR等规模量产的超短焦成熟VR头显,头部厂商Pico和Meta的最新产品也已公布将使用pancake方案;2)中长期:随着制造改善、重要产品采用超短焦,看好未来产业链成熟和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渗透至VR全品类,实现对菲涅尔透镜的全面替代。市场定位的步骤市场定位通过识别潜在竞争优势、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和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三个步骤实现。(一)识别潜在竞争优势识别潜在竞争优势是市场定位的基础。通常企业的竞争优势表现在两方面: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别化优势。成本优势是企业能够以比竞争者低廉的价格销售相同质量的产品,或以相同的价格水平销售更高一级质量水平的产品。产品差别化优势是指产品独具特色的功能和利益与顾客需求相适应的优势,即企业能向市场提供在质量、功能、品种、规格、外观等方面比竞争者更好的产品。为实现此目标,首先必须进行规范的市场研究,切实了解,目标市场需求特点以及这些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这是能否取得竞争优势、实现产品差别化的关键。其次要研究主要竞争者的优势和劣势。可从三个方面评估竞争者:一是竞争者的业务经营情况,如近三年的销售额、利润率、市场份额、投资收益率等;二是竞争者核心营销能力,主要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水平等;三是竞争者的财务能力,包括获利能力、资金周转能力、偿还债务能力等。(二)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定位核心竞争优势是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企业在产品开发、服务质量、销售渠道、品牌知名度等方面所具有的可获取明显差别利益的优势。应把企业的全部营销活动加以分类,并将主要环节与竞争者相应环节进行比较分析,以识别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三)制定发挥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的核心能力与竞争优势,不会自动地在市场上得到充分的表现,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战略来加以体现。比如通过广告传导核心优势战略定位,逐渐形成—种鲜明的市场概念,这种市场概念能否成功,取决于它是否与顾客的需求和追求的利益相吻合。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营销调研的方法(一)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的代表性直接影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根据调研的目的及人力、财力、时间情况,要适当地确定调查样本的多少和确定调查对象。1、普查和典型调查普查是对调查对象进行逐个调查,以取得全面、精确的资料,信息准确度高,但耗时长,人力、物力、财力花费大。典型调查是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进行调查,据以推论总,体。只要样本代表性强,调查方法得当,典型调查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抽样调查当调查对象多、区域广而人力、财力、时间又不允许进行普查时,依照同等可能性原则,在所调研对象的全部单位中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根据调查分析结果来推论全体。常用的抽样方法有:(1)纯随机抽样。完全不区别样本是从总体的哪一部分抽出,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出来。如采用抽签法或乱数表法。(2)机械抽样。遵照随机原则,将全部调查单位按照与研究标志无关的一个中立标志加以排列,严格按照一定的间隔机械地抽取调查样本。由于样本在总体中分配较均匀,样本代表性也较大。(3)类型抽样。实行科学分组与抽样原理相结合,先用与所研究现象有关的标志,把被研究总体划分为性质相近的各组,以减低各组内的标志变异度,然后在各组内用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的方法,按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重成比例地抽出样本。这种方法也叫类型比例抽样,样本代表性更大,可得到较纯随机抽样或机械抽样更精确的结果。(4)整群抽样。上述方法都是从总体中抽取个别单位,整群抽样则是整群地抽取样本,对这一群单位进行全面观察。其优点是比较容易组织,缺点是样本分布不均匀,代表性较差。(5)判断抽样。由专家判断而决定所选的样本,也称立意抽样。(二)收集资料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固定样本连续调查用抽样方法,从母体中抽出若干样本组成固定的样本小组,在一段时期内对其进行反复调查以取得资料。调查技巧可采用个别面谈、问卷调查、消费者日记或观察记录调查。固定样本连续调查能掌握事项的变化动态,分析发展趋势。但如持续时间长,被调查者会感到厌烦。所以,对一般问题的调查,往往采用一次性调查,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询问法。2、观察调查由调查人员到现场对调查对象的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观察记录,据以研究被调查者的行为和心理。这种调查多是在被调查者不知不觉中进行的,除人员观察外,也可利用机械记录处理。如广告效果数据,国外多利用机械记录器来收集。直接观察所得的资料比较客观,实用性也较大。其局限性在于只能看到事态的现象,往往不能说明原因,更不能说明购买动机和意向。3、实验法在给定的条件下,通过实验对比,对营销环境与营销活动过程中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观察分析。如通过一项推销方法在特定地区及时间的小规模实验,并用市场营销原理分析其是否值得大规模推行,即销售实验。4、询问调查按预先准备好的调查提纲或调查表,通过口头、电话或书面方式,向被调查者了解情况、收集资料。口头询问不仅能当面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还可观察其反应,发现新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可靠的资料;缺点是花费时间和人力较多,调查结果还会受调查人员的询问技巧及主观因素影响。电话调查取得信息最快,回答率也较高,而且同城电话费用也较低;不足之处是被调查对象限于通电话者,对问题只能得到简单的回答,有时不易得到被调查者合作。通信调查一般是将所要收集的资料设计成问卷,其调查面宽,能深入城乡各地,被调查者也有充分时间考虑;主要缺点是回收率低、周期长,有时因误解问卷或不愿认真回答造成误差较大。体验营销的概念体验营销是指企业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向消费者提供一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对事件、情景的安排、设计,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让消费者产生内在反应或心理感受,激发并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从而达到企业目标的营销模式。体验营销建立在对消费者个性心理特征的认真研究、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其以激发顾客的情感为手段,使整个营销理念更趋于完善,目的是为目标顾客提供超过平均价值的服务,让顾客在体验中产生美妙而深刻的印象或体验,获得最大程度上的精神满足。体验营销并非仅仅是一种营销手段,确切地说它是一种营销心理、一种营销文化、一种营销理念。在消费需求日趋差异化、个性化、多样化的今天,顾客关注产品和服务的感知价值,比以往更为重视在产品消费过程中获得“体验感觉”。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消费者在购买很多产品的时候,如果有“体验”的场景和气氛,那么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就能产生很大的影响。例如,在购买服装时,如果一家服装店不能让顾客试穿的话,有很多顾客就会马上离开;购买品牌电脑时如果消费者不能亲自试试性能,感觉一下质量,大多数消费者就会对其质量表示怀疑;购买手机时如果销售人员不太愿意让顾客试验效果,顾客马上就会扬长而去……因此,对于企业来说,提供充分的体验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机会。发展规划公司发展规划(一)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二)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三)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保障措施(一)拓宽融资渠道鼓励银行、担保机构拓宽产业企业的抵质押品范围,加强信贷和担保服务,开发适合产业企业的创新型金融产品。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公司债券或上市融资。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天使基金等机构投资产业企业。支持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产业领域。(二)加快项目建设对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建立和实施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各地区要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对产业发展统一安排,加强调度协调,推进重点项目的建设,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和按期建成投产。(三)强化政策引导作用,完善规划体系研究制定促进规划落实的工作制度和配套措施,根据工作职能和任务,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编制产业培育等专项规划或计划,出台相关发展政策和指导意见。加大规划指导调节力度,促进区域产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布局优化。完善区域产业经济和产业事业发展规划体系。(四)做好项目建设服务新建项目向重点区域集聚,建立项目跟踪服务制度,健全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行全天候、多方位的一站式服务,对产业项目实行能办即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繁事简办。(五)体制机制统筹协调明确个部门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研究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指导区域产业发展管理工作。强化各成员单位在协调衔接跨行业规划、推动产业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产业市场监管执法、完善重大产业突发事件应对机制、产业宣传推广协调、产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包括建立健全产业集散体系、咨询服务体系和产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体系等方面的职责。(六)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公司治理分析专门委员会随着董事会规模的不断扩大,为提高运作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专门委员会制度便应运而生。专门委员会是董事会按照股东大会决议设立的专门工作机构,由董事会设立,以协助董事会行使其职权,一般包括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战略发展委员会等。董事会薪酬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考核标准并进行考核;负责制定、审查公司董事及经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对董事会负责。审计委员会是处理有关公司财务和会计监督等专门事项的内部职能机构,它并非公司的常设机构,公司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决定设置与否。提名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董事和经理人员的人选、选择标准和程序进行选择并提出建议。战略发展委员会主要负责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一般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管理,且并非公司的常设机构,公司可以根据其实际情况决定设置与否。(一)专门委员会的产生1、委员会组成及人数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成员必须全部由董事组成,且不得超过19人(董事会最高人数),建议其委员会最低人数为3人且最好为奇数。其中,独立董事应占二分之一以上。除以上要求外,审计委员会成员中至少应有一人是专业会计人士。2、委员任期各专门委员会委员与董事会任期一致,即每届任期3年,自聘任之日起至下届董事会成立之日止。委员任期届满,可以连选连任。3、委员选任和退任各专门委员会委员的选任经董事长、二分之一以上的独立董事或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提名,由董事会选举产生。其中,委员会主任委员在委员内的独立董事中选举,并报请董事会批准产生;但是,如果董事长为战略发展委员会成员,则董事长为主任委员。若在任职期间委员不再担任公司董事,则其自动失去委员资格,委员会要补足人数。(二)专门委员会会议1、会议分类与召集专门委员会会议可分为例会和临时会议。专门委员会的例会每年至少召开4次,每季度召开一次,其中,战略发展委员会例会每年至少召开2次。对于临时会议,必要时由各专门委员会提议召开。专门委员会会议由主任委员召集和主持,主任委员不能履行职务或者不履行职务的,可以指定一名其他委员单人召集权人,但该委员必须是独立董事。主任委员应于会议召开7日以前通知全体委员及时参加委员会会议。2、会议出席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委员出席方可召开,必要时可邀请公司董事、监事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列席会议。其中,审计工作组的成员可以列席审计委员会会议,投资评审小组的组长、副组长可以列席战略发展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的委员对会议所议事项有保密义务,不得擅自披露有关信息。3、会议决议每一名委员有一票表决权,表决方式为举手表决或投票表决。会议决议需全体与会委员的半数通过,也即须经全体委员的三分之一通过。4、会议记录专门委员会的会议应当有记录,出席会议的委员应当在记录上签名。会议记录由公司董事会秘书保存。(三)专门委员会权限1、薪酬委员会权限和主要职责薪酬委员会的权限包括:薪酬委员会拥有对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奖金和股权激励的提案权;对董事、监事全部薪酬计划必须报董事会审查决定,由股东大会最后批准;对经理及其他高管人员的基本工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