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神经系统课件_第1页
脊髓-神经系统课件_第2页
脊髓-神经系统课件_第3页
脊髓-神经系统课件_第4页
脊髓-神经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

CentralNervousSystem概述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位于颅腔内,成人的脑重约为1400g脑由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组成通常又将中脑、脑桥和延髓合称为脑干脊髓

SpinalCord脊髓的位置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在平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一腰椎的下缘(新生儿平第3腰椎),全长约42~45cm(男性约45cm,女性约42cm)脊髓的外形

ExternalFeaturesoftheSpinalCord脊髓表面的沟裂:

前正中裂anteriormedianfissure

后正中沟posteriormediansulcus

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sulcus

后外侧沟posterolateralsulcus

后中间沟posteriorintermediatesulcus脊髓的外形

ExternalFeaturesoftheSpinalCord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上颈髓(C1~4)同序数颈椎下颈髓(C5~8)-1上胸髓(T1~4)-1中胸髓(T5~8)-2下胸椎(T9~12)-3全部腰髓T10-T12胸椎骶、尾髓L1腰椎脊髓的外形

ExternalFeaturesoftheSpinalCord脊髓的内部结构

InternalStructureoftheSpinalCord概况组成:灰质、白质和网状结构横切面:中央管centralcanal

灰质:‘H’形的颜色发暗

白质:外围颜色浅淡脊髓灰质脊髓灰质由神经元胞体和突起组成前角anteriorhorn(前柱anteriorcolumn)后角posteriorhorn(后柱posteriorcolumn)中间带intermediatezone侧角lateralhorn(侧柱lateralcolumn)灰质前连合anteriorgraycommissure灰质后连合posteriorgraycommissure网状结构reticularformation(在颈部最明显)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50年代Rexed根据对猫脊髓灰质的研究,将脊髓灰质分为10个板层,并从后向前用罗马数字Ⅰ~Ⅹ命名Ⅱ~Ⅳ层:相当于头部Ⅱ层:占据后角头的大部含胶状质substantiagelatinosa接受后根纤维侧支,发出纤维完成脊髓节段间的联系Ⅲ层和Ⅳ层:后角固有核nucleuspropriusⅤ层:相当于颈部,分为内、外两部分Ⅵ层:相当于基底部,仅见于颈、腰骶膨大部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脊髓中间带:由Ⅶ层组成在颈、腰骶膨大处,Ⅶ层还伸向前角Ⅶ层:(T1~L3):背内侧:胸核nucleusthoracicus(背核nucleusdorsalis或Clarke核)是脊髓小脑后束的起始细胞。腹内侧:中间内侧核

Intermediomedialnucleus,其接受后根传入的内脏感觉纤维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外侧:(相当于侧角)中间外侧核

intermediolateralnucleusS2~S4外侧部有骶副交感核sacralparasympatheticnucleus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脊髓前角:由Ⅶ层(颈、腰骶膨大处)、Ⅷ层和Ⅸ层组成Ⅶ层外侧部(L2~S3):脊髓边缘细胞spinalbordercells,是脊髓小脑前束的起始细胞Ⅷ层:脊髓胸段位于前角基底部颈、腰骶膨大处,Ⅷ层仅限于前角内侧部该层细胞为中间神经元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Ⅸ层:主要由前角运动神经元组成,位于前角的最腹侧前角细胞分群:

前角内侧核medialnucleus:(见于脊髓全长,支配躯干肌)

前角外侧核lateralnucleus:

(支配四肢肌)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前角细胞分类:大型的α-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外骨骼肌纤维,引起骨骼肌收缩)小型的γ-运动神经元:(支配梭内骨骼肌纤维,调节肌张力)小型中间神经元:

Renshaw细胞,参与负反馈调节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前角细胞的定位排列:由内向外为:躯干肌和上肢肌或下肢肌由腹侧向背侧:伸肌和屈肌Ⅹ层:中央管周围的灰质,包括灰质前、后连合脊髓灰质的板层结构脊髓的白质前索anteriorfuniculus:前正中裂与前外侧沟之间外侧索lateralfuniculus:前、后外侧沟之间后索posteriorfuniculus:后正中沟与后外侧沟之间白质前连合anteriorwhitecommissure:灰质前连合的前方脊髓后根内侧部:粗的有髓纤维,传导本体感觉和触压觉脊髓后根外侧部:细的无髓纤维或薄髓纤维,传导皮肤痛、温觉和内脏感觉

背外侧束dorsolateralfasciculus:(又称Lissauerstract),后角尖和脊髓表面间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导束薄束fasciculusgracilis楔束fasciculuscuneatus位置:脊髓后索,薄束位于内侧,见于脊髓后索的全长(T5以下占据整个后索),楔束位于外侧(仅见于T4以上)起止:胞体:脊神经节细胞薄束和楔束周围突:分布于肌、腱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内侧部粗纤维薄束成自第5胸节以下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楔束成自第4胸节以上的脊神经节细胞的中枢突功能: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肌、腱和关节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精细触觉(皮肤的两点间距离辨别觉和物体的纹理觉)定位:在T4以上的后索,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和颈段的纤维临床:患者在闭目时,不能确定自己肢体的位置和运动状况而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如踩棉花,也不能辨别物体的形状等薄束和楔束

脊髓小脑后束、前束脊髓小脑后束pos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脊髓小脑前束anteriorspinocerebellartract位置:分别位于脊髓外侧索周边的后部和前部起止:脊髓小脑后束:起自C8~L3的背核(Ⅶ层)→同侧上行→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前束:起自L2~S3的脊髓边缘细胞(Ⅶ层外侧部)→交叉至对侧上行→小脑上脚→旧小脑皮质功能:传导下肢的本体感觉脊髓小脑后束调节下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脊髓小脑前束协调下肢整体的运动和姿势临床:下肢运动性共济失调、跟膝胫试验阳性

脊髓小脑后束、前束楔小脑束楔小脑束cuneocerebellartract起止:起自延髓的楔束副核(与背核同源)→同侧上行→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功能:接受来自上肢的本体感觉,调节上肢个别肌肉的运动和姿势

脊髓丘脑侧束、前束脊髓丘脑侧束lateralspinothalamictract脊髓丘脑前束anteriorspinothalamictract位置:脊髓外侧索前半部和前索起止:胞体:位于后根脊神经节周围突:分布于皮肤痛温粗触感受器中枢突:后根内外侧部的细纤维→背外侧束上升1~2节→止于后角(Ⅰ层、Ⅳ层、Ⅴ~Ⅷ层)换元→发出纤维→白质前连合越边→上升1~2节→脊髓丘脑侧束(外侧索)和脊髓丘脑前束(前索)→进入脑干后二束合并称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前束定位:由外向内依次由来自骶、腰、胸和颈段的纤维临床:一侧脊髓丘脑束的损伤,可出现对侧损伤面1~2节以下分布区域的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

脊髓丘脑侧束、前束下行传导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tract起止:起始于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区和躯体感觉区的锥体细胞90%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前角细胞外侧核→支配四肢肌10%的纤维: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双侧前角细胞内侧核→支配躯干肌皮质脊髓束功能:四肢肌受对侧大脑皮质的支配、而躯干肌受双侧大脑皮质支配定位:由外向内依次为骶、腰、胸和颈部临床:同侧肢体的硬瘫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的减弱或消失,并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红核脊髓束红核脊髓束rubrospinaltract起止:起始于中脑红核→交叉→红核脊髓束→灰质板层Ⅴ~Ⅶ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屈肌的肌张力(兴奋屈肌张力,抑制伸肌张力)与皮质脊髓束一起对肢体远端肌肉的运动调控起重要作用

前庭脊髓束前庭脊髓束vestibulospinaltract起止:起始于前庭神经外侧核→同侧前索→前庭脊髓束→灰质板层Ⅶ和Ⅷ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伸肌的肌张力(兴奋伸肌张力,抑制屈肌张力)在身体平衡的调控方面起重要作用

顶盖脊髓束顶盖脊髓束tectospinaltract起止:起始于中脑的上丘→交叉→顶盖脊髓束→上颈髓灰质板层Ⅶ和Ⅷ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颈肌的活动以完成视听反射网状脊髓束网状脊髓束reticulospinaltract起止:起始于延髓和脑桥的网状结构→网状脊髓束→外侧索、前索→止于灰质Ⅶ和Ⅷ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主要调控肌张力内侧纵束内侧纵束mediallongitudinalfasciculus

起止:前庭神经核群→内侧纵束→止于脊髓板层Ⅶ和Ⅷ层的中间神经元功能:完成头、颈姿势的反射性调节脊髓的功能和临床联系脊髓功能传导功能:由上、下行传导束实现反射功能:包括内脏反射和躯体反射内脏反射:排尿反射、排便反射等躯体反射:节段内反射、节段间反射深反射、浅反射在病理情况下可出现病理反射牵张反射stretchreflex:为深反射,如膝反射、跟腱反射和肱二头肌反射屈曲反射flexionreflex:为浅反射,如腹壁反射病理反射:如Babinski反射

脊髓的功能和临床联系临床联系1.脊髓全横断:往往由外伤引起,临床表现为硬瘫颈膨大以上:四肢瘫,又称高位性截瘫胸髓损伤:双下肢瘫;瘫痪为上运动神经元性脊髓的功能和临床联系脊髓全横断急性脊髓全横断早期:因损害在短期内发生,瞬间脊髓失去与脑的联系,导致脊髓休克spinalshock。临床表现为软瘫。此时病人各种反射包括病理反射不能引出,感觉丧失,并常伴大、小便失禁慢性脊髓全横断:临床表现为硬瘫,受损平面以下浅、深感觉障碍以及深反射亢进和病理反射出现

脊髓半横断

2.脊髓半横断即损伤节段以下:同侧肢体的瘫痪(硬瘫)同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的丧失对侧身体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