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ZL50轮式装载机转向制动及行走系统设计题目来源(请在有关项目下作√记号)科研实践教学学生自拟√题目类别(请在有关项目下作√记号)设计论文其它√毕业设计(论文)起止时间1.设计的意义及国内外状况1.1设计的意义我国装载机始于1960年末,它的发展经历了60年代仿制试探阶段,70年代自力更生研制阶段,80年代以后的技术引进、合资合作和自我发展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由几年的努力,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装载机系列设计是学习机械设计学生的一个很经典的论文设计,因为随着国家基础经济建设的逐年发展,装载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在工程上的需求也越来越多,而我们应该考虑到每一个影响工作质量的问题,为了使装载机能够适应各种工作环境,节省更多的成本、劳动力和时间。我们对装载机的改造是精益求精,研究装载机的转向系统可以使装载机在更狭小的空间内作业,可以适应更多的路况,同时,这次的设计能够锻炼我们的工作实践能力,巩固运用大学所学的许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1.2国内外状况我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推油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目前国外工程机械发展总的趋势是:发展快、水平高。如国外工程机械产品在集成电路,微型计算机,及电子监控技术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一些节能新技术得到了推广,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环保性得到了高度重视,并向大型化和微型化方向发展。借鉴国外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我国工程机械发展的走势应该是:大力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实现装载机工作状态的自动检测和控制,实现平地机的激光导平自动控制,实现在有毒、有危险的环境下工程机械作业的遥控;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可靠性和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品种;大力加强新技术的应用;改善驾驶员的工作条件。3.研究内容轮式装载机是用于装运散料为主的工程机械设备,由于轮式装载机经常工作在各种复杂的工况下,这就要求轮式装载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可靠性,尤其是转向机构的各种设计参数直接影响装载机的整机性能,因此对轮式装载机的转向系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了解ZL50装载机的结构,在此基础上设计装载机转向制动系统及行走机构机械结构示意图和液压系统原理图。4.研究方案及步骤轮式装载机按转向方式可以分为两类:偏转车轮转向(整体式车架),有偏转后轮;偏转前后轮和偏转前轮。本次设计主要是结合我们要设计机型的具体要求,参照确定其参数尺寸。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方案拟定、技术设计、结构设计、修改完善等几个环节完成设计。通过调研,收集目前国内装载机的一些资料,并了解了这类设备的使用情况。下面是ZL50型装载机简单介绍:标准斗容3m³,发动机功率200马力,工作质量16500kg产品概述:具有整体视野开阔,可靠性好及作业效率高、操作舒适、维修方便,油耗低,噪音小、排放低等显著优点。技术参数:可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获得。设计的基本步骤包括:1)2);5)5.论文提纲确定ZL50转载机转向系统工作装置的结构方案。确定装载机总体参数,所要研究工作装置的主要参数。了解所研究工作装置主要零件的功用。设计转向系统的机械结构示意图。5.设计转向系统的液压系统原理图。6.对所设计的机械结构图和液压控制图说明工作原理。参考文献[1]潘洪章.我国工程机械的发展趋势[J].甘肃科技,2004(11):15-20[2]陈立周.机械优化设计方法[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3]王国彪,杨立夫.装载机工作装置优化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4]刘安心.机械系统运动学设计[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5]轮式装载机设计.吉林工业大学工程机械教研室[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11(227-241)[6]蔡兴旺,付晓光.汽车构造与原理实训[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