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耳鼻喉科1、鼻出血病因病理鼻出血是鼻科常见急症之一,它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可能是全身或局部许多疾病的一种伴随症状。特发性鼻出血以小儿和青年多见,主要是鼻中隔前部出血;50岁以上老年患者以鼻腔后部出血多见,常为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引起,往往不易控制。临床表现一.症状⒈小量鼻出血可无全身症状。⒉大量或反复出血可有休克或贫血症状。3.鼻出血可为一侧性或双侧性,出血可自前鼻孔流出或流入咽部自口吐出。二.体征1.特发性鼻出血以鼻中隔前下方最常见,少数可来自鼻腔后部。前者检查可见局部有血管扩张,粘膜溃疡或出血点,后者局部可无任何发现。2.全身性疾病继发出血者,尚有原发病症状和体征。诊断依据⒈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出血原因是局部性或全身性,据此作进一步检查、化验。⒉局部原因引起出血者,多可看到出血点及局部改变。⒊全身疾病继发出血者,除出血外还有相关疾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病等)的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1、鼻腔恶性肿瘤:反复鼻腔出血,检查可见鼻腔新生物,溃烂出血,活检进一步确诊;2、鼻咽癌:反复鼻塞、鼻涕血丝,有耳鸣、耳闷、听力下降、复视、头痛症状,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大等体征,出血量不多,鼻咽部可见占位病变,鼻咽部CT以及活检进一步确诊;3、鼻窦恶性肿瘤:多见于上颌窦癌。患者有反复鼻塞、鼻涕血丝,有头面部麻木、复视、眼球突出、牙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症状,鼻窦CT进一步确诊占位病变,必要时从鼻腔活检确诊;4、鼻中隔粘膜糜烂:反复鼻血,有时量较大,多为鼻中隔前方黎特氏区出血,为小动脉破裂出血,检查可见明显搏动性出血,出血停止时,可见小的动脉瘤,触之可以引起再次出血;5、鼻咽部静脉丛出血:多见于老年患者,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血压升高为诱因,出血有一定数量,有时自然停止,但是会再次出血,反复发作。本患者高度怀疑为此原因出血;6、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白血病、淋巴瘤化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检查可以提供诊断依据;7、其他如维生素C缺乏、肝硬化、尿毒症、心脏病反复长期使用抗凝药(如阿司匹林等)、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汞等重金属中毒等,均可引起鼻出血。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测血压治疗原则与方法1.小量出血予局部压迫,嘱患者卧位或半卧位,勿将血液咽下,以免引起呕吐,用1%麻黄碱或0.1%肾上腺素棉片局部压迫止血,寻找出血部位。用化学药物如30%-50%硝酸银或30%三氯醋酸烧灼出血点或电灼处理;注意烧灼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引起鼻中隔穿孔。2.出血量大、活动性,作凡士林纱条鼻腔或后鼻孔填塞。3.全身应用镇静剂、止血剂如止血敏、6-氨基已酸静脉滴注等、输血及病因病理治疗。疗效评价⒈治愈:出血停止,局部及全身经适当治疗后痊愈。⒉好转:出血停止,鼻腔功能基本恢复。⒊未愈:出血情况无改善。专家提示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特发性鼻出血预后良好,如为局部肿瘤或全身性疾病的伴随症状者,则治疗处理较为复杂,需积极对因治疗。2、鼻窦骨瘤病因病理鼻窦骨瘤为鼻窦常见肿瘤之一,额窦多见,次为筛窦,上颌窦较少,蝶窦最少。该病多见于青年期,男性较多,有胚胎残留学说。约50%骨瘤有额部外伤史,其生长缓慢,常成年后自行发展停止。病理组织学分为三型,即密质型、松质型和混合型。骨瘤小者,无不适,可不需特殊治疗,但应观察追踪,增大引起症状应手术切除。临床表现一,症状头痛、复视、鼻堵。二.体征眼球移位,面部畸形。诊断依据⒈多见于青年男性,生长缓慢。⒉额窦多见,筛窦及上颌窦次之。⒊小者无症状,大者可有头痛,超出窦腔可引起鼻眼症状及面部畸形。⒋X线摄片可见肿瘤大小及部位。鉴别诊断1.鼻窦恶性肿瘤:多见于上颌窦癌。患者有反复鼻塞、鼻涕血丝,有头面部麻木、复视、眼球突出、牙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症状,鼻窦CT进一步确诊占位病变,必要时从鼻腔活检确诊;2.鼻窦囊肿:多见于上颌窦癌、筛窦。患者有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常伴有死牙或龋病。X线摄片见鼻窦腔扩大,窦壁变薄或消失、肿瘤阴影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粘膜囊肿在上颌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牙源性囊肿窦内含有牙齿或牙根骨质吸收和囊影。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鼻窦摄片5.鼻窦CT治疗原则与方法骨瘤小者,无不适,可不需特殊治疗,但应观察追踪,增大引起症状应手术切除。疗效评价⒈治愈:肿瘤摘除,伤口愈合,症状消失。⒉好转:肿瘤缩小,症状改善。⒊未愈:症状未改善,病灶无缩小。专家提示该病因病理未明,可能来自胚性软骨残余,多发生于额骨和筛骨交界处,也可由于外伤、感染引起骨膜增生而致。大部分额骨骨瘤生长缓慢,成年后多停止发展。故成人小骨瘤而无自觉症状者,不急于手术,但需定期观察。筛窦骨瘤因筛骨骨质菲薄易引起并发症,应及早手术。额窦后壁骨瘤易向颅内发展也应早日切除。3、鼻窦囊肿病因病理鼻窦囊肿分为粘液囊肿、粘膜囊肿和发生于上颌窦的牙源性囊肿。粘液囊肿为鼻窦口的长期闭塞,窦内分泌潴留而形成。粘膜囊肿系窦粘膜的粘液腺或浆液腺管口堵塞,腺体分泌膨胀而形成。鼻窦粘液囊肿囊壁为纤毛柱状上皮,上皮中含有丰富的杯状细胞,粘膜下可见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囊液为淡黄、棕褐或淡绿色的粘稠液体,镜下多见胆固醇结晶。此二类可采取手术切除并建立鼻窦和鼻腔的引流。牙源性囊肿分含牙囊肿和牙根囊肿。前者多发于青年,系牙发育异常所引起;后者由牙根尖肉芽肿退行性变形成,多发于年龄较大的病人。治疗以摘除囊肿同时处理病牙。临床表现⒈外部畸形: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⒉眼部症状: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⒊鼻腔检查: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⒋有死牙或龋病,好发于侧切牙。缺牙或有发育不良乳牙。⒌并发感染可全身不适、发热、头痛,局部红、肿、痛。诊断依据⒈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⒉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⒊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⒋有死牙或龋齿好发于侧切牙,缺牙或有发育不良乳牙。⒌鼻窦穿剌抽出粘液或粘脓液。⒍X线摄片见粘液囊肿鼻窦腔扩大,窦壁变薄或消失、囊肿阴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粘膜囊肿在上颌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牙源性囊肿窦内含有牙齿或牙根骨质吸收和囊影。鉴别诊断1.鼻窦恶性肿瘤:多见于上颌窦癌。患者有反复鼻塞、鼻涕血丝,有头面部麻木、复视、眼球突出、牙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症状,鼻窦CT进一步确诊占位病变,必要时从鼻腔活检确诊;2.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亦表现为进行性鼻塞,检查鼻腔内见新生物,有时此种肿瘤颜色苍白似鼻息肉,确诊须靠病理活检;3.鼻咽纤维血管瘤:可表现为鼻出血,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肿物一般呈红色,表面光滑,易侵犯鼻窦区,向外发展可引起面部畸形,眼球移位,鼻窦体表膨隆。4.鼻内脑膜-脑膨出:多发于新生儿或幼儿,成人少见。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嗅裂或鼻中隔的后上部。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为单一肿物。可伴清亮鼻溢液。可根据作颅骨侧位或颅底位X线片、CT或MR扫描检查辅助诊断。疑似该病者通常勿行活检。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鼻窦摄片5.鼻窦CT6.上颌窦穿刺治疗原则与方法⒈粘液囊肿:鼻窦镜手术切除囊肿,引流口要通畅。⒉粘膜囊肿一般不需手术,如症状明显、反复发作,可行鼻窦镜手术切除或上颌窦根治径路手术切除。⒊含牙囊肿采用上颌窦清理术,切除囊肿保留上颌窦粘膜。牙根囊肿则切除囊肿并处理病牙。上颌窦根治术手术详解适应证:1.上颌窦内有粘膜下囊肿或含齿囊肿者。2.上颌窦内疑有恶性肿瘤者,鼻窦镜视野受限,需凿开上颌窦前壁,观察窦内病变,取组织活检者。3.齿原性上颌窦炎,已形成上颌窦齿槽痿者。4.上颌窦内异物,而鼻窦镜无法取出者。禁忌证:⒈急性上颌窦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鼻前庭炎、面部疖肿等,须炎症消退后始可进行手术。⒉幼儿上颌窦腔发育不全者。⒊高血压、血液疾患、心肺功能不良者。⒋妇女月经期。功效评价:上颌窦根治术可有效地治疗上颌窦内病变,经唇龈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去除病变粘膜,在上颌窦与鼻腔开窗,以达到治愈目的,术后可能有颌面部肿胀、瘀血一般在术后数日内消退。部分患者有牙齿及上唇麻木感,多为暂时性。3 ̄6个月可恢复,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唇龈切口形成痿孔等。麻醉方式:表面麻醉加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临床表现消失、囊肿切除干净、鼻窦至鼻腔引流通畅,去除牙齿原发病灶。⒉好转:临床表现改善,引流口狭窄,但尚通畅,病灶清除不彻底。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专家提示鼻窦粘液囊肿为窦口阻塞所致,粘膜囊肿为窦内腺体阻塞所致,因此预防上呼吸道感染,重视变态反应因素,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保持鼻腔通畅为预防该病的关键。及早检查、发现、治疗病牙,可预防牙源性囊肿发生。该病采用鼻内或鼻外进路囊肿彻底切除,建立鼻窦鼻腔通畅引流。牙源性者尚需去除病牙,可获根治。4、鼻窦外伤病因病理额窦、上颌窦位置浅,外伤骨折发生机会较多,且多与颌面部或鼻部外伤同时发生。蝶窦及筛窦位置较深,少受累,如有外伤多与颅脑损伤同时发生。临床表现⒈局部疼痛,头痛,头昏或合并有休克表现。⒉额面部皮肤裂伤、肿胀、瘀血,鼻塞、鼻衄。⒊额部、鼻梁、上颌区、眼眶塌陷,胀球移位、复视、咬合错位,颧弓内陷等。⒋触诊可拍到骨折凹陷、错位,骨摩擦音或捻发音。⒌额窦、筛窦、碟窦外伤时常伴颅底骨折和脑膜撕裂等颅脑外伤,可出现脑脊液鼻漏、休克或昏迷。筛窦骨折可伴有视神经管骨折,引起视力下降。碟窦受累尚可发生尿崩症。⒍创伤继发感染,可引起骨髓炎或鼻窦炎,出现局部红肿、流脓或有死骨形成。诊断依据⒈有明确外伤史。⒉具有以上症状和体征。⒊及颅骨X线正、侧位片或断层片显示有骨折情况。鉴别诊断颅骨X线正、侧位片或鼻窦CT可鉴别骨折部位。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鼻窦正、侧位片5.鼻窦CT治疗原则与方法⒈止血、止痛,对症处理。⒉清创缝合,额窦单纯骨折只需保持鼻额管通畅即可,凹陷性及粉碎性骨折需复位或切除碎骨片。筛窦骨折可伴有视神经管骨折,引起视力下降,激素治疗12小时后视力仍无改善,则需行鼻窦镜下视神经管减压。伴有颅底骨折和脑膜撕裂等颅脑外伤需请相关科室会诊。⒊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疗效评价⒈治愈:骨折复位,伤口愈合,局部外形及功能恢复。⒉好转:伤口愈合,局部外形及功能轻度受损。专家提示鼻窦外伤需注意除外是否合并颅脑损伤,如有颅脑损伤,则应请颅脑外科协同处理,因此类复合伤者往往后果较为严重。5、鼻疖病因病理鼻疖是鼻部毛囊、皮脂腺或汗腺的局限性急性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鼻前庭、鼻尖和鼻翼处,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⒈局部红肿、胀痛或跳痛,可伴有发热和全身不适。⒉病变局部隆起,周围浸润发硬、发红;疖肿成熟后顶部有黄白色脓点,溃破则流出脓液,有时排出黄绿色脓栓。⒊严重者可致上唇及面部蜂窝组织炎,出现上唇、面部、下脸等处肿痛;可有畏寒,发热、头痛,甚至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诊断依据⒈病者有挖鼻、拔鼻毛、鼻外伤、鼻腔疾病或其它慢性疾病史。⒉有以上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鼻前庭囊肿:鼻前庭部肿胀、无疼痛,无复视、头痛、眼痛。鼻前庭部可抠及肿物,鼻翼略向上抬起,鼻唇沟消失,皮肤无红肿,偶有轻压痛,肿物质地硬,活动度差,周围边界清晰,无明显波动感。鼻部CT及囊肿穿刺常可确诊。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治疗原则与方法⒈控制感染,预防颅内并发症发生。严禁挤压疖肿,疖未成熟时忌作切开引流。⒉疖肿未成熟者,可用1%鱼石脂软膏等局部涂抹,局部热敷、超短波、透热疗法,促进疖法,促进疖肿成熟穿破。⒊疖肿已成熟者,待疖肿自行穿破或用探针蘸少许纯石炭酸或15%硝酸银腐蚀脓头,促使其破溃排脓,亦可用尖刀将脓头表面薄层皮肤轻轻挑破,取出脓栓排出脓液。⒋脓肿穿破后,清除脓痂,以利引流。⒌足量应用抗生素(以青霉素类及头孢类抗生素为佳)。⒍对症处理。疗效评价⒈治愈:发热、疼痛及红肿消退。⒉好转:发热、疼痛消退,炎症局限。专家提示外鼻及上唇部血管丰富,疖肿感染扩散,经内眦静脉及眼上、下静脉进入海绵窦,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可危及生命。故称外鼻及上唇为危险三角,鼻疖应视为一严重疾病。6、鼻腔及鼻窦恶性肿瘤病因病理鼻及鼻窦恶性肿瘤较多见,据国内统计约占全身恶性肿瘤3%左右。居全身癌肿之第五位。在我国北方,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第一位;在南方占第二位,仅次于鼻咽癌。病因病理未明,与下列诱因有关:⒈长期慢性炎症剌激、⒉经常接触致癌物质。⒊良性肿瘤恶变。⒋外伤。本病若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疗效较好。病理以上皮源性癌肿为主,其中未分化癌和鳞状细胞癌占80%以上,此外尚有腺样囊性癌、腺癌、基底细胞癌、嗅神经上皮癌等。临床表现⒈进行性鼻塞、脓血涕、头痛、上颌牙痛、眼痛、面颊及上唇麻木与疼痛。⒉面颊隆起、眼球移位、复视及视力减退,张口困难,颈部包块。⒊鼻腔外侧壁内移,鼻腔或中鼻道内息肉或菜花状肿物,触之易出血。硬腭下榻、牙槽变形。诊断依据⒈中老年人多见,多发于上颌窦、筛窦,鼻腔次之,额窦及蝶窦罕见。⒉早期为单侧进行性鼻塞、鼻涕带血,头痛、面部麻木。⒊晚期鼻内流恶臭脓血,鼻腔完全堵塞,面颊隆起,眼球移位,复视及视力减退,头持续剧痛,张口困难,硬腭下榻,颈部包块。⒋鼻腔外侧壁内移,鼻腔或中鼻道息肉样或菜花样肿物,表面溃疡坏死,触之易出血。⒌B超检查示鼻窦实质性肿物。⒍X线鼻窦、断层片、CT、MRI、PET可显示肿瘤大小及范围。⒎鼻腔或鼻窦内新生物病理活检及细胞涂片可确诊。鉴别诊断1.内翻性乳头状瘤:表现为进行性鼻塞,检查鼻腔内见新生物,有时此种肿瘤颜色苍白色鼻腔新生物,确诊须靠病理活检;2、鼻腔出血性息肉:表现为鼻出血、鼻塞、流涕,检查鼻腔内可有荔枝肉样新生物,质较软,无触痛,活动性可,确诊须靠病理检查。3.鼻咽纤维血管瘤:可表现为鼻出血,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肿物一般呈红色,表面光滑,易侵犯鼻窦区,向外发展可引起面部畸形,眼球移位,鼻窦体表膨隆。4.鼻窦囊肿:多见于上颌窦癌、筛窦。患者有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常伴有死牙或龋病。X线摄片见鼻窦腔扩大,窦壁变薄或消失、肿瘤阴影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粘膜囊肿在上颌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牙源性囊肿窦内含有牙齿或牙根骨质吸收和囊影。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鼻窦正、侧位片5.鼻窦CT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尽早采用手术切除(蝶窦肿瘤以放疗为主,手术为辅,若仅局限于窦内可性鼻窦镜切除)。⒉放疗(肉瘤及未分化癌较敏感)、化疗(多用于不适应放疗或手术不彻底者)辅助综合治疗。⒊对症支持治疗。疗效评价⒈治愈:肿瘤消失,伤口愈合,全身无不良反应及转移。⒉好转:肿瘤缩小,症状减轻。⒊未愈:肿瘤大小无改变,症状无改善。专家提示该病病因病理未明,但应去除诱因。及时治疗鼻炎、鼻窦炎、鼻息肉,避免接触致癌物质,鼻息肉及一些良性肿瘤应早期治疗,以防恶变。根据病变范围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综合疗法可获得较高治愈率,但由于鼻窦恶性肿瘤初始症状不明显,难于早期发现导致预后不佳,如上颌窦癌即使采用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30%-40%。8、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病因病理鼻腔及鼻窦乳头状瘤的病因病理与人乳头状病毒感染有关。临床上分外生性和内翻性二型。前者坚硬呈乳头状,多见于鼻前庭、鼻中隔,易于手术切除。后者柔软、易出血,多发生于鼻腔侧壁或鼻窦,新生物上皮向深部基质生长,但不侵及其基膜,故名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男多于女,80%见于30 ̄40岁,绝大多数为单侧。因其具有广泛的扩展,经手术后易于复发,且有癌变可能。故应广泛切除,术后追踪观察。临床表现⒈鼻塞及鼻内肿块,多为一侧。⒉流鼻涕、鼻出血、头面痛。⒊鼻内淡红色新生物,表面不平,或易出血息肉样物。⒋颜面畸形,眼球移位。诊断依据⒈单侧进行性鼻塞,脓涕时用鼻衄。⒉肿物呈乳头状、质硬;内翻性者色淡红或苍白息肉状,质软,易出血。⒊侵及邻近组织可颜面变形、眼球移位、视力减退、溢泪及头痛等。⒋X线片示鼻腔、鼻窦混浊,窦腔扩大、骨壁吸收或破坏。⒌病理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鉴别诊断1、鼻窦恶性肿瘤:多见于上颌窦癌。患者有反复鼻塞、鼻涕血丝,有头面部麻木、复视、眼球突出、牙痛、张口受限、面部肿胀等症状,鼻窦CT进一步确诊占位病变,必要时从鼻腔活检确诊;2、鼻息肉:表现为鼻出血、鼻塞、流涕,检查鼻腔内可有荔枝肉样新生物,质较软,无触痛,活动性可,确诊须靠病理检查。3.鼻咽纤维血管瘤:可表现为鼻出血,鼻咽部占位性病变,肿物一般呈红色,表面光滑,易侵犯鼻窦区,向外发展可引起面部畸形,眼球移位,鼻窦体表膨隆。4.鼻窦囊肿:多见于上颌窦癌、筛窦。患者有眼痛、复视、溢泪、眼球移位,鼻窦体表膨隆,触之皮下光滑、乒乓球样感觉,鼻腔外侧壁向中线移位。常伴有死牙或龋病。X线摄片见鼻窦腔扩大,窦壁变薄或消失、肿瘤阴影边缘光滑、密度较均匀。粘膜囊肿在上颌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牙源性囊肿窦内含有牙齿或牙根骨质吸收和囊影。5.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原发于上颌窦,然后以细长茎蒂经上颌窦副孔或自然孔突出向后滑向后鼻孔,可突至鼻咽部,病因病理不明。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鼻窦正、侧位片5.鼻窦CT治疗原则与方法⒈视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行鼻窦镜或鼻侧切开进路手术彻底切除。⒉外生性者电凝根部,内翻性者目前不主张术后放疗以免诱发癌变。疗效评价⒈治愈:肿瘤切除,伤口愈合,症状消失。⒉好转:肿瘤缩小,症状改善。⒊未愈:肿瘤无改变,症状未改善。专家提示该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因此注意环境卫生、增强体质、防止呼吸道病毒感染对该病的预防及复发有一定意义。及早检查发现及彻底切除为治疗该病的关键。内翻性乳头状瘤有癌变的可能,应彻底治疗。9、鼻前庭囊肿病因病理鼻前庭囊肿发生于鼻前庭底部皮下,梨状孔之前外方,上颌骨牙槽突浅面软组织内。病理可见囊肿壁由含弹性纤维和网状血管的结缔组织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囊壁上皮多为纤毛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扁平上皮,内含丰富的杯状细胞。囊液黄色或棕色,粘液性或浆液性。中年女性患该病较多,发病年令多在30 ̄50岁。病因病理分为:⑴潴留囊肿;⑵从胚胎期的面突接合处残留的表皮细胞发展而来,亦名球颌突囊肿。经龈唇沟切口手术摘除囊肿为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表现⒈大者可有同侧鼻腔呼吸受阻,鼻内或上唇发胀。⒉一侧鼻翼附着处隆起,触及弹性而柔软的肿块。⒊合并感染则囊肿迅速增大,局部疼痛明显。诊断依据⒈一侧鼻塞、局部发胀。⒉鼻前庭底部或鼻翼附着处半园形隆起,触之弹性及波动。⒊局部穿剌出淡黄色透明液体,感染时变脓性。⒋X线摄片显示梨状孔底部处侧均匀圆形阴影。鉴别诊断鼻前庭疖肿:亦可表现为鼻翼根部肿胀,疼痛,鼻塞,但检查可见鼻前庭有局限性红肿,尖端有小脓点形成,穿刺无液体抽出。治疗原则与方法取唇龈沟横切口进路,剥离囊肿,以完整切除为原则。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血型3.PT+APTT,4.鼻窦正、侧位片5.鼻窦CT疗效评价⒈治愈:临床表现消失,切口愈合,囊肿完整切除。⒉好转:临床表现改善,囊肿缩小。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囊肿尚存在。专家提示该病为潴留囊肿或从胚胎期面突接合处残留的表皮细胞发展而来。手术经龈唇沟进路完整切除囊肿,可彻底治愈,避免复发。10、鼻腔异物病因病理鼻腔异物是指鼻腔中存在外来的物质。异物可分为三大类:非生物类异物,如钮扣、玻璃珠、纸卷、玩具、石块、泥土等;植物类异物,如果壳、花生、豆类、果核等;动物类异物,如昆虫、蛔虫、蛆、毛滴虫、水蛭等。临床以非生物类异物及植物类异物多见,以小儿患者多见。临床表现⒈一侧鼻腔阻塞,流臭脓带血鼻涕。⒉鼻腔粘膜红肿,鼻腔有脓性分沁物。异物若存留时间过长,鼻粘膜可出现糜烂、假膜。消除分泌物,鼻腔粘膜收缩后,可查见异物。诊断依据⒈多有异物入鼻史,有外伤及手术史,常见于幼儿。⒉儿童及家长诉单侧鼻流涕或血涕且伴有异臭者,应首先考虑鼻腔异物。⒊如为金属异物,行X线摄片检查可明确异物的部位及大小。鉴别诊断慢性鼻窦炎(单侧):反复鼻塞、脓涕,感冒后加重,患者鼻腔有脓涕臭味检查:鼻甲肿大,中鼻道、总鼻道脓涕,鼻甲无萎缩,鼻腔空间较小。检验及检查1.查血常规2.鼻内镜检查3.鼻窦正、侧位片4.鼻窦CT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取出异物,儿童鼻腔异物多用钩状或环状器械,绕异物后将其取出,勿用镊子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后鼻孔或鼻咽部,误吸入喉腔引起窒息。⒉抗生素治疗。⒊对症处理(若鼻腔出血,可行相应鼻腔止血处理)。疗效评价⒈治愈:取出异物,鼻腔炎症消退,通气良好。⒉好转:取出异物,鼻腔炎症好转,通气改善。⒊未愈:未取出异物,鼻腔炎症存在,仍有鼻塞。专家提示鼻腔异物好发于幼儿,往往无法准确交待病史。对一侧鼻阻塞,流臭脓带血涕者应想到鼻腔异物的可能,需作详细的鼻腔检查以防漏诊。11、变态反应性鼻炎病因病理变态反应性鼻炎又称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上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花粉症)两种类型。临床表现⒈阵发性鼻痒、鼻塞及连续性喷嚏,有大量水样鼻涕。可伴有哮喘,荨麻疹等。⒉暂时嗅觉消失。⒊鼻粘膜苍白水肿,鼻甲可呈息内样变,鼻腔内充满水样分泌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诊断依据⒈常年性发病,每次打喷嚏连续3个以上、流清涕和鼻黏膜肿胀,1年累计发病6个月,一日累计发病0.5小时,病程至少1年。⒉有变应原吸入史和个人、家族过敏史。⒊过敏原激发试验阳性(如皮内试验、鼻粘膜激发试验)。⒋鼻分泌物余片可查到多量嗜酸粒细胞。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诊断依据⒈季节性发病,每年发病季节一致且与致敏花粉传粉期相符合,至少2年同一季节发病。⒉有上述症状和体征。⒊过敏原激发试验阳性(如皮内试验、鼻粘膜激发试验)。⒋鼻分泌物余片可查到多量嗜酸粒细胞。鉴别诊断血管运动型鼻炎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有关。环境温度变化、情绪波动、神经紧张、疲劳、内分泌失调可诱发此病。临床表现与变应性鼻炎极为相似,但变应原皮肤试剂和特异性lgE测定为阴性,鼻分泌图片无典型改变。非变应性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症状与变应性鼻炎相似,鼻分泌物中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但皮肤实验和lgE测定均为阴性,也无明显的诱因使症状发作,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不清,有认为可能是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征早期鼻部表现。反射亢进性鼻炎本病以突发性喷嚏发作为主。发作突然,消失亦快。鼻粘膜高度敏感,稍有不适或感受某种气体,甚至前鼻镜检查时皆可诱发喷嚏发作。继之清涕流出。临床检查均无典型发现。该病可能与鼻粘膜感觉神经C类纤维释放过多神经肽类p物质有关。顽固性发作性喷嚏多由焦虑、压抑等精神障碍引起,此类喷嚏多无明显或无吸气相,因此与“正常”喷嚏相比,多表现为“无力”。可见于年轻患者且以女性居多。5.急性鼻炎发病早期有喷嚏、清涕,但病程短一般为7~10d。常伴有四肢酸痛、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早期鼻分泌物可见淋巴细胞,后期变为粘脓性,有大量嗜中性粒细胞。检验及检查1.鼻分泌物涂片2.变应原试验3.血清IgE检测4.分泌物IgE检测治疗原则与方法⒈避免接触或摄入变应原。⒉药物治疗,如抗组胺类药物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喷鼻、肥大细胞稳定剂如2%色甘酸二钠滴鼻剂滴鼻,每日三次、类固醇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减充血剂如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剂滴鼻、抗胆碱药如氯雷他定10mg口服,每晚一次。⒊特异性脱敏疗法。⒋冷冻、激光或20%硝酸银涂布鼻粘膜。疗效评价⒈治愈:发作停止、鼻腔功能恢复。⒉好转:症状缓解,发作减少。⒊未愈:症状及发作情况无改善。专家提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治疗较为复杂而长久,但只要坚持治疗,多数病人可获得明显改善。其中季节性疗效较常年性好,此与后者变应原分布过广泛有关。12、扁桃体癌病因病理扁桃体癌是腭扁桃体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癌瘤多发生于扁桃体上极,常有浅表溃疡,也可有浸润,经扁桃体上窝及舌腭弓向软腭侵犯,进而向下侵及舌根,并常有颈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淋巴上皮癌、未分化癌、腺癌等,以鳞癌多见。临床表现⒈早期症状不显,只用咽部不适,异物感或轻微疼痛。晚期可用明显咽痛,吞咽时加剧,并可放射到同侧耳或面部。常有口臭、出血及张口困难等症状。⒉一侧扁桃体明显肿大,呈结节状或菜花状,或表面有溃疡、坏死、假膜。肿瘤发展快,触之较硬,易出血,常侵犯周围组织,出现吞咽、呼吸障碍。⒊早期常有同侧下颌角下方淋巴结转移,出现同侧或双侧颈淋巴肿大、质硬、固定。诊断依据⒈根据上面三点症状和体征。⒉扁桃体活检发现癌细胞。鉴别诊断1.扁桃体角化症:为隐窝口上皮过度角化所致,而出现白色尖形砂粒样角化物,触之坚硬,不能擦去,类似角化物,并可见于咽后壁和舌根。2、扁桃体乳头状瘤:表现为单侧扁桃体增大,表面呈颗粒状,色白或淡红色,蒂多较广,活检可确诊。3、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多见于小孩以及青少年,无反复发作疼痛病史,平素无自觉症状,扁桃体光滑,触之柔软,隐窝口清洁,无分泌物储留。检验及检查1.血常规2.咽喉部CT、MRI有条件可行PETCT检查3.活检治疗原则与方法⒈肉瘤、淋巴瘤和未分化癌以放射治疗为主要治疗方法。⒉手术治疗以早期扁桃体癌为宜,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术。⒊手术治疗+放疗,术前放疗通常在4周内照射45-50Gy,放疗结束后2-4周内手术切除。术后放疗通常在手术切口愈合后即开始。⒋化学治疗如顺铂,5-氟尿嘧啶等。扁桃体切除手术详解适应证:⒈反复发作的扁桃体炎。⒉急性扁桃炎并发过扁桃体周围脓肿。⒊慢性扁桃体病灶引起全身其它器官疾病者,如肾炎、风湿热。⒋扁桃体过度肥大,影响吞咽和呼吸困难者。⒌扁桃体肿瘤。禁忌证:有血液系统疾病及凝血机能障碍者急性炎症发作不满两周年龄过小或过老未被控制的肺结核、梅毒、糖尿病及精神病⑤有上呼吸道感染和妇女月经期者。功效评价:扁桃体切除是根治慢扁桃体炎和阻止其反复发作引起其它器官发生有关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手术方法有剥离摘除和挤切摘除法。前者手术野视清楚,对组织损伤少,止血彻底,残留机会少。后者常用于肥大无粘连的扁桃体,其优点操作迅速,在短时间即可完成手术。麻醉方式:表麻加局麻或再加强化麻醉。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肿瘤及颈淋巴结消失,症状消退,无并发症。⒉好转:肿瘤缩小,症状减轻。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专家提示扁桃体癌早期症状轻微,易被忽略。凡40岁以上,长期咽部不适,异物感,持续性轻微咽痛,经抗炎治疗无效而症状加重的病人,应怀疑有扁桃体癌存在的可能。必须作详细检查,以早期作出诊断,早期治疗。13、扁桃体周围脓肿病因病理扁桃体周围脓肿为扁桃体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炎症。中医称为“喉痈”。常为单侧性,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常发于夏、秋两季。临床表现⒈急性热病容,一侧咽剧痛,吞咽时加重,放射至同侧耳部。由于疼痛而张口困难、吞咽不便、涎液潴留,言语含糊不清,似口中含物。畏寒发热,全身疲乏无力。⒉患侧舌腭弓及软腭高度红肿,悬垂雍肿胀偏向健侧,扁桃体常被红肿的舌腭弓遮盖且被推向内下方。⒊有时颈部活动受限,头常偏向患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压痛。⒋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诊断依据⒈发热,一侧咽剧痛,吞咽及张口困难,言语含糊不清。⒉患侧舌腭弓及软腭高度红肿,需与咽旁脓肿和智齿冠周炎鉴别⒊于患侧软腭的最隆起处穿刺抽吸出脓液。鉴别诊断1.扁桃体肿瘤:表现为单侧扁桃体进行性增大,表面有溃疡形成,一般不发热,活检可确诊。2.咽旁脓肿:患侧扁桃体及咽侧壁推向中线,扁桃体无病变,伴有患侧颈上压痛。3.智齿冠周炎:常因阻生牙起病,多发生下齿槽的内侧,牙冠上覆盖肿胀组织,牙龈红肿、触痛,可扩展腭舌弓,扁桃体无病变。4.脓性颌下炎:为口底急性弥漫性蜂窝组织炎,口底及颌下有痛性肿块,舌背抬高,压舌及伸舌疼痛,张口受限,但无牙关紧闭。检验及检查1.血常规2.咽喉部CT3.脓肿穿刺治疗原则与方法⒈脓肿未成熟时,选用足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并可加用物理治疗。⒉脓肿形成后则行切开引流,选脓肿最隆起处或悬雍垂根部作一假想水平线,腭舌弓游离缘作一假想垂直线,两线交点处稍外为切口切开,并在后每日扩张切口一次,至脓液排尽。疗效评价⒈治愈:发热及疼痛消失,炎症消退,引流口愈合,无并发症。⒉好转:临床表现改善。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专家提示扁桃体周围脓肿经药物消炎及切开引流使炎症消退,但极易反复发作,所以待炎症消退2周后,应行扁桃体摘除术。14、鼻外伤病因病理鼻突出于面部中央,易遭受撞击或跌碰而致外伤。外力作用的大小、程度及方向不同,所致损伤的程度各异,可表现为软组织挫伤、裂伤,鼻骨骨折,中隔骨折,软骨脱位等。临床表现⒈局部疼痛,鼻出血,鼻阻塞。⒉局部肿胀,皮下瘀血,鼻梁偏斜或塌陷,触诊压痛,有骨摩擦音或捻发音。⒊中隔脱位、弯曲,粘膜撕裂或血肿形成。诊断依据⒈有鼻部外伤史。⒉有以上症状和体征。⒊X线摄或CT可显示有骨折情况鉴别诊断X线摄或CT可显示有否骨折及其部位检验及检查1.血常规2.鼻骨侧位片及头颅正侧位片3.鼻部CT治疗原则与方法⒈止血、止痛,清创缝合。⒉鼻骨骨折复位应在外伤后2-3小时内处理,最迟不超过14天,无错位骨折不复位,复位时,复位器械不能超过两侧内呲连线,以免损伤筛板。鼻粉碎性骨折应视具体情况缝合固定。⒊鼻中隔血肿或脓肿清除。⒋预防感染。疗效评价⒈治愈:骨折复位,伤口愈合,鼻外形及鼻腔功能恢复。⒉好转:伤口愈口,鼻外形及鼻腔功能基本恢复。专家提示鼻外伤者需注意除外有否合并颅底骨折。伤口应彻底清创,缝合时尽量保存正常组织,术后积极预防感染,以减少继发之畸形及功能障碍。15、鼻息肉病因病理鼻息肉是鼻是鼻腔鼻窦黏膜常见的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黏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鼻息肉的病因病理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在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变应性真菌鼻窦炎病人中发病率可达15%以上,各年龄均可发病,男女比例约为2:1。组织病理学可见鼻息肉由鼻粘膜高度水肿形成,表面为假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覆盖,可伴鳞状上皮化生,基底膜广泛增厚并扩展到粘膜下层,形成不规则的透明膜层。上皮下为水肿的疏松结缔组织,组织间隙明显扩大,可伴腺体增生。组织肿有较多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肥大细胞,继发感染时可见中性粒细胞。临床表现⒈鼻塞,多为双侧进行性鼻塞,重者说话有闭合性鼻音,后鼻孔息肉可致鼻呼气困难。⒉鼻溢液,粘液性或浓性涕,可伴喷嚏。⒊嗅觉功能障碍,堵塞鼻窦入口,引起鼻窦炎,堵塞耳咽管咽口可引起耳鸣及听力下降。⒋鼻镜及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有单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色如荔枝肉样半透明肿物。诊断依据⒈有病史及上述症状和体征。⒉首选鼻窦冠状位和轴位CT排除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和先天性脑膜脑膨出。鉴别诊断1、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原发于上颌窦,然后以细长茎蒂经上颌窦副孔或自然孔突出向后滑向后鼻孔,可突至鼻咽部。病因病理不明。术后有复发倾向;2、鼻腔内翻性乳头状瘤:亦表现为进行性鼻塞,检查鼻腔内见新生物,有时此种肿瘤颜色苍白似鼻息肉,确诊须靠病理活检;3、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青春期男性,有鼻塞和反复鼻出血史。肿瘤原发于鼻咽与鼻后孔交界处,基底广,多为单侧,表面可见血管,色红,触之较硬,易出血;4、鼻腔恶性肿瘤:亦表现为进行性鼻塞,检查鼻腔内见新生物,常有鼻出血,鼻腔内新生物呈暗红色,确诊须靠病理检查;5、鼻内脑膜-脑膨出:多发于新生儿或幼儿,成人少见。肿块多位于鼻腔顶部、嗅裂或鼻中隔的后上部。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有弹性,为单一肿物。可伴清亮鼻溢液。可根据作颅骨侧位或颅底位X线片、CT或MR扫描检查辅助诊断。疑似该病者通常勿行活检。检验及检查1.血常规2.鼻窦摄片3.鼻窦冠状位和CT或MRI4.活检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局部糖皮质激素如丙酸倍氯米松鼻喷剂喷鼻、减充血剂如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剂滴鼻。⒉口服激素治疗⒊鼻内镜手术治疗。疗效评价⒈治愈:息肉切除无复发,局部痊愈。⒉好转:息肉缩小,症状改善。⒊未愈:息肉无缩小,情况无改善。专家提示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症,常伴发鼻窦炎,治疗后易复发。尽早治疗效果好。16、鼻咽癌病因病理鼻咽癌是原发于鼻咽部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常见,发病率以广东省最高,有“广东癌”之称。男女病人之比例约为3:1。国内所见最小年龄为3岁,最大为86岁,各个年龄组都可发病,而大多数在40 ̄60岁之间。病因病理不明,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病毒因素及环境因素有关。鼻咽癌的特点是发病部位隐蔽,原发灶很小,局部症状不明显,却已发生淋巴结转移,病人常以颈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而就医。鼻咽癌多发生于鼻咽部咽隐窝及顶前壁,病灶可呈结节型、溃疡型和粘膜下浸润型多种形态。鼻咽癌98%属低分化鳞癌。基本分类为鳞状细胞癌、腺癌、泡状核细胞癌核未分化癌。临床表现⒈回吸涕血是鼻咽癌常见症状,一般较晚期才出现鼻塞。⒉耳内闭塞感、鼓膜内陷、鼓室积液、传音性耳聋,病变多为一侧性,由咽鼓管阻塞所致。翼腭窝浸润可致张口困难。⒊颈深上组淋巴结肿大常为部分患者之初发症状,肿大之淋巴结质硬、较固定,无压痛。⒋易侵犯颅神经,引起同侧顽固性头痛,眼复视、外展受限等症状,Ⅲ、Ⅳ、Ⅸ、Ⅹ等颅神经受累常提示病变已属晚期。⒌晚期可转移到肝、肺、全身骨骼,产生黄疸、咯血、疼痛及全身恶液质。⒍后鼻镜或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可见鼻咽部,尤以咽隐窝附近粘膜粗糙或呈结节状、菜花样隆起或溃疡出血,少数呈粘膜下浸润。诊断依据⒈回吸涕血、鼻塞。⒉单侧耳鸣耳聋和头痛。⒊颈深上淋巴结肿大。⒋后鼻镜或电子纤维鼻咽镜见鼻咽部有赘生物。⒌鼻咽活检查癌细胞。鉴别诊断1、鼻咽纤维血管瘤:亦可表现为鼻出血,鼻咽部占位性病变,但其鼻咽部肿物一般呈红色,表面光滑,易出血是其特点,无远处转移;2、腺样体肥大:亦可表现为鼻塞,耳鸣,检查见鼻咽部占位性病变,一般无溃疡形成,无远处转移,有时肉眼下无法与法与鼻咽恶性肿瘤鉴别,病理检查方能鉴别。检验及检查1.后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咽部CT或MRI4.鼻咽部或颈部淋巴结活检治疗原则与方法⒈以放射治疗为主。⒉辅以化疗,如全身化疗或动脉插管注药。⒊对于放疗后原发灶或颈部之转移淋巴结仍有残留,可行手术切除。疗效评价⒈治愈:肿瘤消失,症状消退。⒉好转:肿瘤缩小,症状减轻。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专家提示按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原则,凡有回吸涕血、一侧顽固性头痛,或发现颈部有肿块,应及早到医院检查,确诊后,及时作放射治疗。应该知道,放射治疗是目前鼻咽癌为首选的治疗方法,也是治疗效果最好的一种方法。千万别乱投医,贻误了治疗时机。17、鼻咽闭锁病因病理口咽和鼻咽间的通道,由于软腭和咽腭弓与咽后壁粘连而变窄者,称鼻咽粘连。完全粘连不通者,称鼻咽闭锁。本病较少见,多系后天性特异性感染(结核、梅毒、硬结病及麻风)或外伤所致,先天性罕见。临床表现⒈视闭锁程度不同可用鼻塞及闭塞性鼻音。⒉鼻腔分泌物因鼻咽闭锁排不出而积聚于鼻咽,使咽鼓管受影响而产生耳鸣,耳聋。⒊张口可见软腭与咽后壁之间有粘连。诊断依据⒈根据症状和体征。⒉或鼻咽X线摄片或碘油造影可明确。鉴别诊断1、腺样体肥大:亦可表现为鼻塞,耳鸣,检查见鼻后孔后方占位性病变,一般无溃疡形成,病理检查方能鉴别。2、鼻腔异物:一般有有异物进入鼻腔史,但个别患者可能异物进入鼻腔时间较久后忘了异物史,鼻腔内可查见异物。检验及检查1.后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咽部CT4.鼻咽X线摄片5.鼻腔碘油造影治疗原则与方法鼻、咽成形术,根据狭窄部位的不同选用咽粘膜瓣修补术,软腭瓣修补术等,同时注意原发病的治疗。疗效评价⒈治愈:术后伤口愈合,通气及发音基本正常。⒉好转:术后伤口愈合,通气改善。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专家提示鼻咽粘连闭锁多系后天性感染或外伤所致。过去以梅毒引起者最多,现今仍应引起人们的警惕和检点。18、鼻咽血管纤维瘤病因病理鼻咽血管纤维瘤为鼻咽部常见之良性肿瘤。该瘤组织学上虽属良性,但常侵犯邻近重要器官,甚至侵入颅内,并可反复引起出血,故可发生恶劣后果。本病多发生于10 ̄25岁的男性青年。瘤体由纤维组织组成,并含有丰富血管,易于出血,因此,又称“男性青春期出血性鼻咽血管纤维瘤”。肿瘤多发源于鼻咽顶部枕骨结节和蝶骨翼突内板的骨膜。病理可见瘤体由胶原纤维及多核成纤维细胞组成网状基质,其间分布大量管壁薄且无收缩能力的血管。临床表现⒈主要症状为进行性鼻塞,阵发性突然出血、量多、持续短暂。反复大量出血可致贫血。⒉肿瘤压迫邻近器官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⒊患侧面颊部膨隆,眼球突出、移位,软腭下塌、致患者常张口呼吸。甚至破坏颅底侵入颅腔,出现头痛及颅神经症状。⒋检查时见鼻腔深部及鼻咽部有质地较硬、表面光滑肿块,有时可见显著血管丛,触之易出血。诊断依据⒈量较大的阵发性突然鼻出血之男性青年,且有进行性鼻塞。⒉间接及电子纤维鼻咽镜检查,见鼻咽部用圆形或结节状红色肿块,表面光滑,并见舒张的血管。CT、MRI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及累及范围,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⒊必要时,自伸入鼻腔部分取材活检可明确(极易出血,须慎重)。鉴别诊断1、鼻咽恶性肿瘤:亦表现为反复鼻出血,可有耳鸣,检查可见鼻咽部新生物,但早期鼻出血主要表现为回吸性血涕,其新生物呈暗红色,表面常有溃疡形成,多数患者同时有颈部肿块,晚期患者有远处转移(如肺、肝、骨等)的相应症状和体征,不能完全排除,需病理检查鉴别;2、咽扁桃体肥大:亦表现为鼻咽部新生物,有鼻塞,可有耳鸣,但少有鼻出血,不侵犯正常组织;CT增强扫描可以鉴别。3、鼻中隔粘膜糜烂:反复鼻血,有时量较大,多为鼻中隔前方黎特氏区出血,为小动脉破裂出血,检查可见明显搏动性出血,出血停止时,可见小的动脉瘤,触之可以引起再次出血;4、后鼻孔息肉:表现为单侧鼻塞,一般无鼻腔大出血史,鼻腔检查后鼻孔有新鲜荔枝肉样新生物,一般来源于上颌窦,从上颌窦坠入后鼻孔CT可见上颌窦炎症。5、鼻咽结核:常有疼痛,可见溃疡组织,出血不多,一般为糜烂溃疡,结节较少,CT可见鼻咽部占位,但是增强扫描可以鉴别。检验及检查1.前、后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咽部CT,MRI4.鼻咽部触诊5.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治疗原则与方法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鼻咽血管纤维瘤最有效的方法。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进路,位于鼻咽部或鼻腔鼻窦者,采取软腭进路,侵入翼腭窝者采取硬腭进路加颊侧切口或面正中揭翻进路,侵入颅内者需采用颅颌联合进路。术前可进行血管造影(DSA)和血管栓塞。手术详解适应证:确诊为鼻咽部纤维、血管瘤血管纤维瘤,瘤体未侵入颅内者均可手术。禁忌证:⒈血管纤维瘤侵入颅内不可能完全切除者。⒉全身情况差,严重贫血不能耐受手术者。⒊4岁以下儿童症状不明显者。功效评价:鼻咽部血管纤维瘤属组织学良性而具有生物破坏性肿瘤,常沿自然裂隙或孔周围扩展并破坏周围组织,出血凶猛,手术切除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术前可进行血管造影(DSA),根据血管造影所显示的肿瘤营养血管的分布采取措施,血管栓塞可阻断肿瘤的供血来源,减少术中出血。手术有经腭、鼻颌二种途经,肿瘤局限于鼻咽部时一般采用经腭途经,如向鼻腔、鼻窦扩展较多时可采用鼻颌途经,有者需行鼻侧切开,切除上颌窦各侧壁。主要并发症有术后出血,硬腭创口感染、愈合不良,颅内感染,呼吸困难等。麻醉方式:局麻加强化或全身麻醉。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肿瘤完全消除,伤口愈合,症状消失,无并发症。⒉好转:临床表现改善。⒊未愈:临床表现未改善。专家提示在25岁以下的男性青年,凡有进行性鼻塞,较大量的阵发性突然鼻出血,应警惕本病之可能,并至医院检查,一旦确诊后及时作手术治疗。19、鼻中隔穿孔病因病理鼻中隔因外伤、手术、特殊感染、肿瘤、恶性肉芽肿及长期接触腐蚀性药物等原因造成穿孔,使两侧鼻腔相通,称鼻中隔穿孔。临床表现⒈鼻腔干燥,有脓痂形成,引起鼻塞及头痛,易发生鼻出血。⒉鼻中隔前端小穿孔,呼吸时可发生吹哨声。诊断依据⒈病者多有外伤、手术、应用腐蚀性药物或感染史。⒉有以上症状和体征。⒊鼻镜检查可发现穿孔。鉴别诊断根据症状和检查不难诊断。诊断时应明确穿孔部位和大小,并应同时鉴别病因病理。有时较小穿孔常被结痂覆盖而忽略,应去除结痂仔细检查。检验及检查1.前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部CT,MRI治疗原则与方法⒈积极病因病理治疗。⒉鼻腔局部用药如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剂滴鼻等对症处理改善症状,包括局部及全身抗感染治疗。⒊有鼻功能障碍或临床症状者行手术修补穿孔,鼻中隔前端小穿孔可以一次修补成功,对穿孔过大往往需要多次修补。修补方法有粘膜瓣修补法、粘膜移位修补法,前者适用于较大的穿孔。手术详解适应证:⒈无论因疾病或手术后形成的鼻中隔前端小穿孔,易出血,结干痂,呼吸时有哨音者均可进行修补术。⒉如因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撕裂切口对侧粘膜形成的穿孔,可于手术当时进行修补。⒊因鼻中隔脓肿形成的穿孔,不大者,待炎症控制后1个月进行修补术。禁忌证:⒈因疾病或手术形成穿孔过大且位于鼻中隔后部、筛骨垂直板已切除不宜进行修补。⒉萎缩性鼻炎形成的鼻中隔穿孔不能修补。⒊鼻腔有急性炎症时不能修补。功效评价:对鼻中隔前端小穿孔可以一次修补成功,对穿孔过大往往需要多次修补。修补方法有粘膜瓣修补法、粘膜移位修补法。前者适用于较大的穿孔,术后要防止鼻腔干燥,勿挖鼻。麻醉方式:表麻加局麻。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穿孔修复,症状消失。⒉好转:穿孔缩小或用膺复物镶嵌,症状减轻。专家提示鼻中隔穿孔应尽可能查明病因病理,积极对因治疗。在病因病理控制,鼻内炎症消失的情况下,对有功能障碍及出现临床症状者行穿孔修补术。20、鼻中隔脓肿病因病理鼻中隔脓肿是鼻中隔一侧或两侧软骨膜或骨膜下感染积脓。多继发于鼻中隔血肿或外伤后感染,亦可由鼻或上唇邻近组织感染扩散所引起。临床表现⒈全身发热,头痛及周身不适,局部有鼻阻及疼痛。⒉鼻梁及鼻背红肿、压痛,鼻中隔两侧半圆形隆起、红肿、表面光滑、有波动感。诊断依据⒈有鼻外伤、中隔血肿、中隔手术或邻近部位感染史。⒉有以上症状和体征,肿胀局部穿刺有脓液。鉴别诊断结合外伤或鼻中隔手术史、症状、鼻内检查以及鼻中隔隆起对血管收缩剂无反应和穿刺结果等(抽出血液者为血肿,抽出脓液者为脓肿),即可明确诊断。检验及检查1.前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部CT,MRI4.穿刺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及时在最隆起处行脓肿切开,清除脓液及坏死软骨,局部引流。⒉全身应用青霉素及头孢类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疗效评价⒈治愈:发热,疼痛及鼻阻消失,脓腔消退。⒉好转:发热消退,疼痛及鼻阻减轻,脓腔缩小。专家提示鼻中隔脓肿一经确诊,应即行切开引流,足量应用有效抗生素。脓肿引流愈早,鼻中隔软骨发生坏死的部分愈小,则造成鞍鼻的机会也较少。21、鼻中隔偏曲病因病理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曲或局部有突起,多为先天发育或后天外伤所致,引起鼻腔通气等功能障碍或产生症状时称鼻中隔偏曲。如鼻中隔偏曲未引起功能障碍者,为生理性偏曲,可不置理。临床表现⒈持续性或交替性鼻塞,同侧头痛,反复鼻衄。⒉鼻中隔偏曲妨碍鼻腔通气及鼻窦引流,可诱发鼻窦炎出现流脓涕或液性涕,有张口呼吸及咽部不适,易致呼吸道感染。⒊鼻中隔呈“C”型或“S”型偏曲,常见棘嵴状突起或软骨脱位。鼻腔较宽侧常呈代偿性肥大。诊断依据⒈有以上症状,外鼻及前鼻镜检查可偏曲的体征。⒉局部触诊除外鼻粘膜肥厚与中隔肿瘤。鉴别诊断1、鼻腔肿物:亦可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进行性鼻塞,常有鼻出血,鼻腔内可查见新生物;2、鼻腔异物:一般有有异物进入鼻腔史,但个别患者可能异物进入鼻腔时间较久后忘了异物史,鼻腔内可查见异物。检验及检查1.前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部CT,MRI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凡有以上症状之一,并疑与本病有关者,即可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括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或矫正术,近年来也可在鼻内镜下行鼻中隔切除或矫正术。⒉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呋喃西林麻黄碱滴鼻剂滴鼻等对症处理,以防中隔穿孔或粘连。手术详解适应证:⒈鼻中隔偏曲引起持续性或交替性鼻塞者。⒉鼻中隔高位偏曲,压迫中鼻甲或有棘突刺激下鼻甲引起反射性头痛者。⒊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者。⒋鼻中隔前端偏曲,反复鼻衄者。⒌鼻中隔偏曲妨碍其他鼻内手术者。⒍鼻中隔偏曲伴有软骨部歪鼻者。禁忌证:⒈鼻腔或鼻窦有急性炎症,需炎症后2周始能手术。⒉急性中耳炎、急性咽喉炎发作期。⒊全身性疾病,如血液病、梅毒、糖尿病、肺结核等。⒋年龄在18岁以下,鼻部发育未完全者。功效评价: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是为了矫正鼻中隔在发育过程中或鼻部外伤后所致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偏斜,局部突起形成嵴或棘,或中隔软骨前端突入鼻前庭而影响鼻的生理功能,手术的目的为消除鼻功能障碍,恢复正常鼻呼吸功能。术后双侧鼻腔填塞24小时以上,术后勿擤鼻、摸揉鼻部,主要并发症有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脓肿、鼻腔粘连等。麻醉方式:表面麻醉加局麻。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偏曲矫正,创口愈合,症状消失,无并发症。⒉好转:偏曲改善,创口愈合,症状好转。专家提示鼻中隔偏曲为中隔局部骨或软骨的偏曲畸形,治疗主要为手术矫正,手术效果良好。22、鼻中隔血肿病因病理鼻中隔血肿是指鼻中隔软骨膜下或骨膜下积血,多为双侧性。常由于鼻部外伤、中隔发生骨折,血管断裂而粘膜未破出血后形成;鼻中隔粘膜下切除术后也可并发。临床表现⒈两侧鼻塞,头痛,鼻梁处有压迫感。⒉中隔两侧有圆形隆起,粘膜颜色暗红或正常,表面光滑触之柔软,穿刺可抽得血液。诊断依据⒈有鼻外伤及中隔手术史。⒉X线摄鼻骨相或鼻窦相有鼻骨骨折或中隔脱位改变。外伤需行CT、MRI检查排除前颅底骨折。⒊有以上症状和体征。鉴别诊断结合外伤或鼻中隔手术史、症状、鼻内检查以及鼻中隔隆起对血管收缩剂无反应和穿刺结果等(抽出血液者为血肿,抽出脓液者为脓肿),即可明确诊断。检验及检查1.前鼻镜2.电子纤维鼻咽镜3.鼻部CT,MRI4.穿刺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小血肿应早穿刺抽出积血。⒉大血肿,局麻下从血肿最低处做“L”形切口清除积血及血块。⒊中隔手术后并发的血肿,从原切口进入取出血块及积血,继用凡士林纱条行双侧鼻腔填塞(24小时后取出)。⒋适当应用止血剂如止血敏、6-氨基已酸和云南白药等。⒌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疗效评价⒈治愈:血肿消失,伤口愈合。⒉好转:血肿清除,伤口未完全愈合。专家提示鼻中隔血肿应及时抽出或清除积血,积极预防感染,以防止脓肿形成及其后的鞍鼻畸形。外伤所引起者需注意是否合并颌骨及颅脑外伤。23、大疱性鼓膜炎病因病理大疱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现为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皮肤出现充满血清或血液的疱疹,耳内剧痛。临床表现⒈上感或流感流行时突发耳闷胀感、耳内剧痛,听力轻度下降。⒉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和血疱形成。血疱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疱疹处表浅溃疡或血痂。无鼓膜穿孔。诊断依据⒈为病毒性感染,常并发于感冒、流感。⒉耳内胀闷、剧痛,听力障碍较轻。⒊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疱,呈红褐色或紫红色,血疱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培养无致病菌。⒋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应注意与急性中耳炎鉴别。鉴别诊断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有疼痛,但剧烈,鼓膜弥漫性充血,穿孔后疼痛减轻。2.颈静脉球体瘤:无耳痛,肿物来至中耳腔,鼓膜向外膨隆。3.外耳道疖:耳痛剧烈,张口咀嚼时加重,并可放射至头部。多感周身不适,可伴体温微升。疖肿堵塞外耳道时可有耳鸣及耳痛。检查有耳廓牵引痛及耳屏压痛,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有局限红肿,破溃后有脓血流出耳外。检验及检查1.耳镜2.若有眩晕则行前庭功能检查治疗原则与方法⒈治疗原发病(如流感)。2.鼓膜大疱自破或在无菌操作下刺破后(勿伤全层),局部滴2%酚甘油。3.全身应用青霉素及头胞类抗生素防治感染。4.耳痛难忍时可用止痛剂和镇静剂。疗效评价治愈: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专家提示本症病因病理不明,一般认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因此,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入侵。酌情应用止痛剂和抗病毒剂,血疱未破时,外耳道内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疱经久不破者可在无菌操作下将血疱挑破。为预防继发感染,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24、耳后骨膜下脓肿病因病理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融合性乳突炎时,乳突腔内蓄积的脓液经乳突外侧骨皮质破溃区流入耳后骨膜下方,形成耳后骨膜下脓肿。脓肿穿破骨膜和皮肤则形成耳后瘘管,可长期不愈。本病儿童多见。临床表现⒈高热、耳痛、全身不适等症状。⒉耳后红肿、压痛明显、有波动感、耳廓被推向前外方。⒊脓肿诊断性穿刺,可抽出脓液。诊断依据⒈多为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急性发作或儿童急性中耳炎引起。⒉高热、耳痛。⒊耳后红肿、压痛、有波动感,耳廓被推向前、外移位,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得脓液。⒋血象: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乳突相常有骨质破坏。鉴别诊断1、胆脂瘤型中耳炎:此型中耳炎亦有反复流脓不干耳,且脓液味奇臭的特点,可伴有血性耳溢、头痛或面瘫等症状,检查可见鼓膜为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流出豆腐渣样脓液,听力下降较明显,多为感觉神经性或混合性聋,X线摄片提示中耳及乳突腔内有胆脂瘤形成。2、中耳癌:少见,患者有长期中耳炎流脓病史,有时有血性脓液,面瘫,鼓室有溃疡、新生物,活检可以确诊。3、急性中耳乳突炎:有急性中耳炎发作史,消炎治疗后流脓停止,当时病人症状好转后再次出现发热、耳痛病人有明显头痛或面瘫等症状。检验及检查1.耳镜2.乳突摄片3.乳突CT4.穿刺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全身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如青霉素及头胞类抗生素控制感染。⒉局部切开排脓。⒊急性乳突炎者,尽早施行单纯乳突切开术,清除中耳病变,并发慢性中耳乳突炎者,应视具体情况行乳突根治术或改良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术手术详解适应证:⒈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范围广泛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骨质破坏已无重建听力条件,如合并感音神经性聋、咽鼓管功能无法恢复者。⒉胆脂瘤型中耳炎合并耳源性颅内并发症、岩骨炎、化脓性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不适宜施行听力重建术者。⒊结核性中耳乳突炎伴骨质破坏或死骨形成者。⒋中耳乳突肿瘤未能彻底清除,如颈静脉球体瘤、面神经纤维瘤、中耳癌。禁忌证: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⒉变应性中耳炎。⒊分泌性中耳炎。⒋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⒌无骨质破坏或死骨的中耳乳突结核。功效评价:乳突根治术是治疗危险性中耳乳突炎的有效方法,可消除耳持续流脓,预防胆脂瘤型中耳炎引起的颅内,颅外并发症。手术常采用耳内切口,也可采用耳后切口,前者损伤出血少,且较隐蔽,后者术野暴露清楚。手术可能有面瘫、迷路炎、听力下降等并发症。麻醉方式: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儿童或不配合者行全麻。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耳瘤消失,流脓停止,耳后瘘管愈合。⒉好转:耳痛消失,流脓减少,耳后瘘管未愈。⒊未愈:耳痛明显,流脓增多,耳后瘘管未愈。专家提示本病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常见的颅外并发症,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关键。一旦患本病,须尽早住院行抗炎及手术治疗。25、耳廓假性囊肿病因病理耳廓假性囊肿(习称耳廓浆液性软骨膜炎)是原因未明的耳廓腹侧面局限性囊肿,因其囊壁无上皮层,故称假性囊肿。显微镜下可见从皮肤到囊壁的组织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及与其密切相关相连的软骨层,该软骨层的厚薄依囊肿大小而定,软骨层的内面覆有一层纤维素,其表面无上皮细胞结构,故与真囊肿不同。囊肿并非在软骨膜与软骨之间,从病理学的观点认为,称之为软骨间积液更为恰当。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一般在30~40岁,多发生于一侧耳廓。临床表现⒈多见于成年男性,常为单侧。⒉耳廓腹侧面呈半球形隆起,界限清楚,皮肤色泽正常,硬或有波动感,无压痛。⒊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或血水样液体,抽后不久又复发。诊断依据⒈多见于成年男性,常为单侧耳廓胀满感。⒉囊肿多发生于耳廓腹侧面,呈半球形隆起,界限清楚,皮肤色泽正常,硬或有波动感。⒊穿刺可抽出淡黄色或血水样液体,抽后不久又复发。检验及检查穿刺即可确诊治疗原则与方法⒈无菌操作下反复穿刺抽液,加压包扎或进行囊腔切开小窗引流并加压包扎。⒉局部理疗,激光治疗。⒊囊腔内注射高渗盐水及平阳霉素等药物,加压包扎。4.手术切除囊肿前壁,加压包扎。疗效评价治愈:囊肿消失。专家提示本病的病因病理及发病机理不明。发病后可以在无菌操作下反复穿刺抽液,抽液后注入氟美松,为了防止积液复发,局部应加压包扎。为了缩短治疗时间,可以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将囊壁全层开一小窗,排出积液后,局部加压包扎,一周内可以痊愈,此外,还可以试用磁疗,超短波透热理疗等。患病后保持局部清洁,不要乱敷药,以免继发感染而发生化脓性软骨膜炎,耳廓畸形。26、耳外伤病因病理耳廓暴露于头颅两侧,易遭外伤。常见的耳廓外伤有挫伤、切伤、咬伤、撕裂伤、冻伤和烧伤。鼓膜外伤常见的原因是挖耳(火柴杆、发夹和毛线针等)和外耳道压力急剧变化(如炮震、高位跳水、打耳光等)。颞骨骨折多由车祸、坠跌、打击颞枕部或战伤等引起。临床表现⒈耳外伤包括挫伤、切割伤、撕裂伤、火器伤、爆震伤、烧伤和冻伤等。⒉耳廓挫伤有皮下瘀血、血肿,撕裂伤有皮肤撕裂,软骨破碎,部分或完全切断。早期伤口出血,局部疼痛。合并感染后出现急性化脓性软骨膜炎表现。⒊外耳道外伤后皮肤肿胀、撕裂、出血,软骨或骨部骨折可致外耳道狭窄。⒋中耳外伤有流血、耳聋、耳鸣、耳痛,偶有眩晕。鼓膜呈不规则穿孔,穿孔边缘有血迹,有时可见听小骨损伤脱位。⒌内耳外伤,轻者迷路震荡及爆震聋,主要表现为感音耳聋、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眼震及平衡障碍。严重者合并岩骨骨折,表现为耳内出血,如鼓膜未穿破,则鼓室内积血使鼓膜呈蓝色,鼓膜破裂有脑脊液耳漏,流出淡红色血液,或清亮液体。有时合并面瘫。⒍耳外伤常合并颅脑外伤,颌面外伤等。应注意神志、呼吸、心跳、脉博、血压、瞳孔,其他神经系统及颅颌面伤情、全身情况等。诊断依据⒈有外伤史⒉根据症状和体征。应注意有无复合伤,如颞骨骨折、颅底骨折及脑脊液耳漏。⒊受伤后出现晕或听力减退。检验及检查听力检查头部、耳部CT、MRI前庭功能检查4.面神经功能检查治疗原则与方法⒈耳廓挫伤后,24h内先行冷敷。血肿较大时,应在严密消毒下穿刺抽血,局部加压包扎。撕裂伤应及早清创缝合。冻伤应保护耳廓,逐步复温,重建血循环。烧伤的治疗原则与方法是控制感染,防止粘连,尽量减轻愈合后的畸形。⒉鼓膜外伤后外耳道严禁冲洗和滴药,禁止用力擤鼻涕,全身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鼓膜穿孔如长期不愈合可修补。⒊颞骨骨折处理如并有颅脑损伤,应先处理颅脑外伤,应注意危及病人生命的主要问题,如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颅内缺氧和控制出血等。脑脊液耳漏一般能自行停止,但超过2—3周后,如病情允许,可用颞肌筋膜修补。全身情况稳定或好转后,如有手术适应征,可行鼓室成形术或面神经手术(手术越早,面神经功能恢复越好)。鼓膜成形术手术详解适应证:⒈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所致的鼓膜紧张部穿孔,干耳2个月以上,其中包括鼓室粘膜表面稍湿润者。⒉外伤性鼓膜穿孔,经观察3个月不能自愈者。⒊鼓室内无鳞状上皮及隐匿胆脂瘤者。⒋听力检查示听骨链及两窗功能正常者。⒌咽鼓管功能良好者。禁忌证:⒈证实有咽鼓管闭锁,但不包括鼓室开口附近的阻塞。⒉患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有较严重的鼻、鼻窦慢性炎症者。⒊患较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凝血机能障碍等。功效评价:鼓膜成形术亦称鼓膜修补术,是利用组织移植修复鼓膜穿孔的一种方法。其目的为提高听力及防止经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常用的有颞肌筋膜、乳突部骨膜和耳屏软骨膜,颞肌筋膜和乳突骨膜较为理想,因为它取材方便,大小不受限制,适宜于各种类型的鼓膜修补术。也可采用同种异体组织如硬脑膜、筋膜、软骨膜、静脉、心包膜、鼓膜等,其中以同种异体鼓膜的应用最多,其优点在于在后能保持鼓膜的锥形状态,具有较好的传音功能。手术方法有内植法,外植法,夹层法三种,一般说来,夹层法适宜于有残余鼓膜的中小穿孔;而内植法和外植法则适宜于残余鼓膜较少的大穿孔者。麻醉方式: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儿童或不配合者行全麻。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⒈治愈:症状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⒉好转:伤口愈合,症状减轻,有或无并发症。⒊未愈:伤口未愈,症状未变,或有并发症。专家提示耳廓撕裂伤易感染,且耳廓血供差,感染后难愈合,往往导致软骨坏死、耳廓变形。故伤后应严格清创,缝合时勿穿过软骨,以免软骨感染坏死。鼓膜外伤切勿用滴耳剂滴耳,否则易将外耳道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颞骨骨折首先应注意有无合并危及病人生命的颅脑损伤。27、耳硬化症病因病理耳硬化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病理上是由于骨迷路原发性局限性骨质吸收,而代以血管丰富的海绵状骨质增生,故称“硬化”。当侵犯卵园窗时,可引起镫骨固定,失去传音功能,使听力进行性减退。耳硬化症的发病率与人种有很大关系,白种人发病率高,黑人发病率最低,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发病年龄以中青年较多。临床表现⒈耳聋:双耳或单耳渐进性听力下降是本病的主要症状。⒉耳鸣:约20% ̄80%的病人伴有耳鸣。耳鸣多为低频性、持续性或间歇性,后期可出现高频性耳鸣。⒊韦氏误听现象:患者在一般环境中分辨语音困难,在嘈杂环境中听辨能力反而提高,这种现象称为韦氏误听。⒋眩晕:少数病人在头部活动时出现短暂的轻度眩晕。诊断依据⒈病因病理不清。进行性听力减退,伴耳鸣。多发生于青春期,先发于一侧,怀孕期加重。可有韦氏误听,或有轻度眩晕。常有家族史。⒉检查:鼓膜较薄或正常,可以Schwartze征(透红征):鼓膜后上象限透见鼓岬骨膜显著充血而变红的区域。咽鼓管通畅。⒊早期为传音聋,听力曲线以低频下降为主,中期曲线平坦,骨导曲线有Carhart切迹(谷切迹),晚期为混合性聋。Gelle氏试验阴性。⒋声阻抗测听法显示声顺降低,鼓定曲线呈As型,镫骨肌反射消失。⒌乳突X线摄片显示气化良好,CT摄片可显示骨迷路壁硬化灶。鉴别诊断1.粘连性中耳炎:中耳炎后遗症,鼓膜内陷粘连,多为传导聋或混合聋。2.分泌性中耳炎:耳闷、听力下降,双耳鼓膜内陷,可见液平,光椎移位,多为传导聋。检验及检查1.听力检查2.耳部CT3.音叉检查:Gelle氏试验4.前庭功能检查治疗原则与方法⒈本病致病原因不明,治疗目的只是恢复听力,不能根治。⒉手术治疗是提高听力最有效的措施,镫骨撼动术近期疗效较好,但硬化灶不能控制,远期疗效差,目前已很少使用。内耳开窗术也能提高听力,但远期效果差,有可能出现感音性聋。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镫骨部分或全部切除,然后安装人工镫骨,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需要一定的设备条件和技术水平。⒊不能手术者可配助听器。手术详解蹬骨部分或全切除术适应证:1.确诊为耳硬化症患者,气导听力损失30db以上,气骨异差距15db以上,语言辨别率大于60%者,从13至80岁均可进行手术。2.双侧耳硬化症双耳骨导相等时选气导较差的一侧先行手术,或气骨导相差较大一侧手术。禁忌证:⒈外耳道炎症、鼓膜穿孔、咽鼓管机能不良、鼻腔及鼻咽部有急慢性炎症者,待治愈后再进行手术治疗。⒉全身性严重疾患不能耐受手术。⒊病灶发展迅速,已显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气骨异差在15 ̄20db以内者,不宜手术。⒋10岁以下、80岁以上须酌情手术治疗。功效评价:蹬骨手术是治疗蹬骨型耳硬化症的有效方法,根据耳硬化症范围不同可采用蹬骨撼动术,蹬骨全切除术、蹬骨部分切除术,蹬骨足板钻孔活塞术。蹬骨撼动术适用于病程早期,病灶局限于足板前缘,是一种理想的生理性蹬骨手术。如病灶侵及蹬骨之前、后脚范围较广,则采用蹬骨部分或全切除术,置入人工蹬骨,对于蹬骨足板和龛融合型只能在足板上开窗放入活塞型蹬骨。蹬骨手术的成功率为80 ̄90%,但据长期观察,其疗效并不稳定,术后并发症有迷路反应综合征、面瘫、鼓膜穿孔、迷路创伤或感染。麻醉方式:局麻或局麻加基础麻醉。儿童或不配合者行全麻。麻醉方式的评价:安全有效。疗效评价1治愈:伤口愈合,听力明显提高,无并发症。2好转:伤口愈合,听力有所提高。3未愈:听力无提高。专家提示耳硬化症一般发展缓慢,甚至患者不能明确叙述何时开始发病。有时因某些因素影响,病变发展加快,例如妊娠时,有的患者听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可稳定相当长时间。因此,本病有相当一部分未能引起应有注意,以致延误治疗。提示耳聋患者应做详细耳科检查。28、耳源性面神经瘫痪病因病理耳源性面神经瘫痪是指耳部疾病或手术损伤面神经某段所致的单侧面部表情肌麻痹。多见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其并发症。患侧周围性面瘫、并随病变部位及程度不同而伴有同侧听力过敏,舌前2/3味觉消失,眼干等症状。根据面神经损伤的程度,可出现四类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1、神经外膜损伤:损伤限于神经外膜,神经成分未累及,神经传到正常,无面瘫。2、神经失用:损伤限于髓鞘,轴索结构正常,出现暂时性神经阻滞传到,有面瘫。病因病理去除后,神经功能可在短期内完全恢复。3、轴索断伤:轴索断裂或断离,神经远端在损伤48~72h后出现顺向变性,轴索与髓鞘崩解,神经近端亦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鞘膜仁完整。损伤后第三周,轴索可沿中空的鞘膜管由近及远再生,直至运动中板,神经功能部分或完全恢复。4、神经断伤:神经干完全断离,近端形成神经瘤,远端神经变性,神经功能不能自然恢复。诊断依据⒈多继发于急、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外伤、手术、中耳结核及中耳癌亦可发生。⒉患侧周围性面瘫,可伴有同侧听力过敏、舌前2/3味觉消失、眼干等症状。⒊乳突相常可模糊或骨质破坏。鉴别诊断:1、先天性面瘫,少见,自出生时就发病,此病有神经先天性畸形、Meklersson综合征、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发育不全等。2、原发性面瘫:常见,约占周围性面瘫的80%,如贝尔面瘫,可能与血管痉挛、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遗传因素及内分泌紊乱有关3、外伤性面瘫:有外伤史,如颞骨骨折,面部外伤以及产伤。4、感染性面瘫:较常见,多因面神经或其相邻部位的病毒或细菌感染累及面神经引起如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乳突炎、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脑炎、梅毒。检验及检查1.泪液分泌试验2.镫骨肌声反射试验3.味觉试验4.神经电兴奋试验5.面肌电图6.面神经电图7.耳CT、MRI检查治疗原则与方法⒈因急性炎症引起水肿而致面瘫者,以保守疗法为主,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扩血管(复方丹参片4片口服,每日三次等)及营养神经药(谷维素片20mg口服,每日三次、三磷酸腺苷二钠片40mg口服,每日三次等治疗。⒉慢性炎症或急性炎症晚期,因骨质破坏所致者,在乳突手术基础上,行面神经减压术或神经移植术。⒊乳突术后所致者,应立即抽出填塞物,给予抗生素,糖皮质激素,扩血管及营养神经药等保守治疗2-3日无效,应行面神经减压术,或改道缝合术,或神经移植术。面神经探察及端端吻合术手术详解适应证:1.外伤或手术误伤造成的面神经断裂;2.面神经岩骨外段因肿瘤压迫而延长,在按计划切除一段后两断端对位无张力者。禁忌证:1.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麻醉、手术者;面神经断裂后存在0.5cm以上缺损者;2.陈旧性面神经损伤1年以上,面部表情肌严重萎缩估计不能恢复功能者;3.伤口存在严重污染或感染者。功效评价:通过此手术,面神经功能可逐渐得到恢复。但此类手术多属探查性质,面神经损伤情况术前难以明确,经常遇到面神经缺损,故应作好神经移植术准备;术中要充分游离神经断端以消除吻合处张力,神经外膜与周围组织的固定缝合要可靠,冲洗止血的动作要轻柔,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并限制头颈部运动,以避免神经再断裂;术中切断腮腺组织时,断端要缝合结扎,术后腮腺区适当加压包扎,以免涎瘘发生。麻醉方式: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麻醉方式的评价:效果好,病重、体弱者有一定风险。疗效评价⒈治愈:面部活动恢复、手术伤口愈合。⒉好转:面瘫好转,手术伤口愈合。⒊未愈:面瘫无好转,手术伤口不愈。专家提示本病多见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其并发症,故积极治疗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其并发症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诊断须与中枢性面瘫鉴别,并须查清面瘫病因病理,确定面神经损害节段及面神经损害的程度,便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29、耳源性脑膜炎病因病理是急、慢性化化脓性中耳炎所并发的软脑膜、蛛网膜弥漫性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出现耳痛、持续高热、头痛、呕吐、颈硬。防治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治疗主要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及早行乳突手术。临床表现⒈中耳炎病人出现耳痛、耳流脓增多或减少。⒉化脓性脑膜炎表现:高热、头痛、呕吐,颈硬、抽搐,谵妄或嗜睡。⒊腱反射亢进,克氏征及巴彬斯基征阳性;眼底视乳头水肿。诊断依据⒈为慢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风电升压站电气施工全面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婚庆活动承包合作协议3篇
- 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与流程说明
- 2024深圳教育行业劳动合同范本与教师权益保护3篇
- 2025版数字经济企业竞业禁止与市场拓展合同3篇
- 2024年牙科医疗器械研发公司与制造商关于义齿加工的合同
- 2024版全新承包安装玻璃合同下载
- 健康咨询服务免责协议及责任声明
- 2024版俩人合作协议书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农产品寄售采购合同范本3篇
- 《中外美术鉴赏》课件西方美术鉴赏导论
- 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
- 梁平法制图规则及钢筋翻样讲解
- 乙肝 丙肝培训课件
- 2024届湖北省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数学七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钓鱼邮件识别技术研究
- 融资成本视角下的船舶融资租赁模式研究
- 感冒中医理论知识课件
- 2023年希望杯数学培训100题-六年级(含答案)
- 个人住房贷款提前还款月供及节省利息EXCEL计算
- 第五单元《圆》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