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桂青一、前言医疗领域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医护人员不断提出更高的职业要求。日趋加重的职业压力,对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护人员的健康与大众健康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是维系广大人民群众获得充分医疗保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因此,关注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之一。二、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积极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良好功能状态。三、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状态有三种:一是正常状态,为健康的状态;二是偏态,是一种不平衡的状态,出了一定的心理问题,而心理问题的发生是由于现实生活和工作压力,以及处事的失误等产生的内心冲突和不良情绪,如厌烦、后悔、暴躁、自责等,这种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两周以内,经过自行调整能够缓解,是心理问题的表现;第三种状态是变态,也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往往是由于个体经历了较大的刺激,产生了内心痛苦,如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抑郁、焦虑、恐惧等,持续时间较长,在两周以上。因遭受的刺激强度较大,个体的反应比较强烈,有些人可能还会短暂的失去理性控制,经过调整有些人可能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有的人则可能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表现一是指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心理健康的日常表现为:1.乐于工作,且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2.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3.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4.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四、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在人们的印象里,医生是“懂医”的人,应该最会保养,身体最健康,而事实并非如此。目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包括社会的关注度不够,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度不够,医务人员自身的关注度亦不够。如发生在2014年的一系列事件:10月12日:55岁的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张普柱医生突发心脏病离世;10月24日:42岁的阜外心血管医院麻醉科昌克勤医生突发脑干出血陷入昏迷;10月25日:48岁的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的丁易医生参加学术活动时突发心血管病离世。11月8日:39岁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妇产科史明医生在长时间的手术之后,第二天倒在了宿舍。这一系列惨痛的事实都在提醒着人们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令人担忧。2013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会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压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压力来源的前三位分别是:工作或职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而工作或职业因素的比例远超其他两项,达到%,对该项因素进一步分析,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时间长成为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另一项调查显示:八成的医生没有双休日的概念,85%的医生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过假,93%的医生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45%的医生感觉“有点累”,48%的医生感觉“非常累”。一项调查显示:349名医务人员体检:患病率%,多发病为:颈腰椎疾病、慢性肝病、高脂血症、胆襄疾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病。重庆某三甲医院的体检资料:%的医生感到超负荷工作,%存在身心疾患,半数缺少保健意识。副高以上的人员中,总患病率为%,前三位的病分别是颈腰椎疾病、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在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中,许多医师处于亚健康状态,除了颈椎,腰椎病变外,普遍还有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下肢静脉曲张等,这些疾病的发生与长期的高度紧张,长期的坐在电脑旁写病历及在手术台前的站立有密切关系。中国医师协会在2013年发布的《中国医生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显示,医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者为54%,处于疾病状态者为9%,一线城市及三级医院的医生尤为突出。更大的精神压力来源于职业倦怠的袭扰,职称评定、科室效益、奖金收入等都让医生们深感“亚历山大”。宁波人民医院通过对400名护士的调查显示:有一半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重视,其中有近3成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在工作中心理压力过大。调查发现:职业不被重视、人数严重缺编、承担不必要的责任、安全没有保障以及常年的夜班工作,成了护士心理问题的五大元凶。丁艾梅事件,应该是“劳累过度”所致,她的离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感动与悲痛,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对另一个问题的深深思考:护理工作者应该如何在为病人忘我工作时,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2013年,曾有人对425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包括了解护士的职业倦怠水平、工作负荷等内容,结果显示:%的护士有职业紧张感,%有超负荷感,职业倦怠水平高于其他职业的人群。护理成为真正的“高危工种”。一个护士自杀了!她还是一个20多岁的姑娘,经过及时的抢救,命是保住了。自杀的原因是工作太紧张,压力太重。2014年,一家三甲医院开展了一次特殊的“会诊”,特殊是因为“看病”的不是病人,而是医护人员。原来,这家医院专门请来心理专家给医护人员上课,教医护人员如何面对自己在工作时遇到的心理问题。不少人认为,作为“白衣天使”的医护人员,本身就应懂得心理健康的道理。而事实却是医护人员工作负荷过大,职业倦怠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职业人群,过度暴露与负性的刺激,生活缺乏规律性,行业要求过于严格,公众与媒体压力和社会期待过高,高风险、高压力、高强度、高紧张度等,影响了医患和谐,影响了团队精神,引发了一系列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问题或亚健康状态。现如今医疗环境相对不佳,医患矛盾尖锐,各类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更何况出了医疗纠份当事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压力极大。据国内一项专门针对医生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显示,%的医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及强迫症状,而这些均与职业压力有关,有中重度职业压力的医生比例高达%,这说明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很不乐观。调查研究表明,小医院医生、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对大医院医生的调查结果却相反。这表明,医生的心理问题和工作压力有关,大医院的医生往往比社区的医生承受的压力大,现在的医生比过去的医生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医护人员出现心理问题的几率和其所处的岗位风险也成正比。风险越大的科室,如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外科,医护人员也越容易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医生的职业压力很大还在于医生小小的失误可能给一个家庭带来极大的影响,而且有些情况下,一些疾病的治愈根本不在现代医学的范围之内,如果患者不能理解,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给医生带来心理阴影,尤其是心理素质较差的医生可能发生心理问题。目前,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医生的心理问题。我所在的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于四年前推出了一项举措:“准医生”们在上岗前必须先通过院方组织的心理健康测试。对新招收的医学院校的毕业生进行心理健康的选拔,并以此作为最终是否录用的参考依据。如果“准医生”们有人格障碍、有严重的精神疾病概不予录用,有疾病倾向的,也会让其调整好了之后再参加招聘。目前,这一举措已逐渐受到业内的认同。让我们试想一下:一个病人为另外一个病人服务会意味着什么?一个心智不健全的麻醉师去给病人麻醉,病人能放心吗?一个抑郁症的医生去为一个抑郁症的患者看病又会是怎样的效果?医生的健康保障着病人的健康。五、医护人员的心声一名医生说“我发现我该看心理医生了,天天和各色各样的病人打交道。我受了委屈又不能往病人身上发,那样职业不道德!只能自己哭一哭,长期这样下去,我觉得自己整个人的性格都变得沉静了”。另外一名医生说:“我们科室同事间的问候是,今天你吃药了没有。这一行真是累。腹背受刀,多多少少都会有心理有压力,想转行想了很久了,干这一行有种隔世感,很想过正常人的生活”。另外一个医生说:“我发现应该是内心有些变态了吧?没有理解,没有支持,为了生存,不得不做。每个人都需要你关心,谁又关心过你呢?”“一般的病人也就算了,还要碰到那些无理取闹的刁民,不合心意就要投诉,真是让人郁闷。”一名护士说:“我们有一个社康医疗中心设在一处住宅区内,里面住着的可都是些有钱人,按理说那里的人应该是高文化高收入的人了,可是还会发生护士被人打的现象。”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一名身怀六甲的护士在为一位小朋友输液,小孩说痛哭闹,小孩的母亲看着心疼,在这位护士的脸上就给了一巴掌。一位门诊的护士说:“每天面对应接不暇的问诊病人,对医务人员到底会形成怎样的一种心理压力”;一个心脏监护室的护士曾告诉护士长:“晚上做噩梦都会梦到病人,担心病人熬不过去”。一位院长感慨到:“以前,很多人来打招呼要进心脏监护室当护士,而现在来打招呼要调离的人却越来越多了。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这样说:“如果医务工作者的健康都无法得到保障,且不说患上疾病,让一群长期处于亚健康的人群来守护百姓健康,想一想都会令人捏把汗。”六、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原因综上所述,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如此的原因主要有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影响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因素还表现在工作环境状态欠佳、工作压力负荷过大、自我保健意识薄弱;以及工作环境中的生物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和化学性损伤以及人文环境的损伤,也和非健康的工作方式,如污染的工作环境(检验科)、放射环境(心内科、放射科、CT室)、传染环境(消化科、呼吸科、传染科)长时间的静坐或站立、加班、写病历接待病人、处置、长期压抑的情绪影响等,都有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熬夜对身体的损害是非常大的,会造成机体免疫力的下降,各种疾病会乘虚而入,防不胜防。对于医生群体来说,作息不规律是健康第一杀手,无论是急诊第一线还是病房里的医生,值夜班都是一件苦差事,运气好的可以小睡一会儿,运气差的时候,一个晚上几乎不眠不休,忙着处理各种状况,等到病人处理完毕时常常已是拂晓,一个通宵下来,身体疲惫不堪,还得强打起精神准备交接班,不能出任何差错。年纪轻的时候勉强还能应付,年轻大起来,就渐渐力不从心了,一个夜班折腾下来,常常累得没有人样。有同事曾经做过试验,值班一宿后去抽血化验,发现反映肝功能指标的转氨酶明显升高了,很能说明问题。当然,值班最累的还是急诊一线的医护人员,值班的晚上常常是一夜无眠,医生经常是和衣而睡,一有急诊迅速爬起来,尽量缩短病人的等待时间,即使没有病人,心也悬着,根本睡不踏实。从事急诊工作的医护人员普遍反映,值班应急状况下,常有偶发早博的发生,部分护理人员由于长时间精神紧张,胃病会频繁发作,这可能也是一种应激反应。对于值班或者手术的医护人员,普遍存在饮食不规律的问题,错过饭点是常事,有时是手术正在进行,不能吃饭,有时是正在处理各种突发状况,没时间吃饭,等安顿好病人,饭菜都凉了,胡乱扒几口对付过去是常态。在极不正常的饮食规律下,胃病在医护群体中呈高发态势,而且没有改善的迹象。自新医改实施以来,大医院的工作量陡然加大,大部分基层医院都在超负荷运行,普遍面临着人手不够的问题,在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之下,许多医护人员疲惫不堪,疲惫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常年不规律的生活,一个萝卜一个坑,谁请了假都会没有办法去替代,医务人员生病了,得不到合理休息,没有为医护人员设的劳动法。医护人员配备不足几乎是各大医院的通病,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然而目前的医疗环境越来越严峻,医护人员必须强迫给自己快速充电,同时加快工作节奏,无形中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心理压力。经常有人说“工作苦一点累一点算不了什么,我们难以承受的是病人、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而年轻的医生还会面临着成长的压力,他们经历着繁杂的医疗工作,需要查房、病历书写、粘贴化验单、与患者沟通、向患者解释医保政策,同时还得扮演着账房先生的角色,下班不能正点到家,到家后已经精疲力竭。面临着沉重的终身学习、理论与操作技能的不断提高。医生如果本身心态不成熟,或者从业时间不长、经验欠缺,往往在接待情绪起伏较大的病人(如说患儿的啼哭、病人的嚎叫)时会更加让自己全身心投入,让自己的情绪也会无形中会随着病人的情绪随着病人的讲述而去体验他们,从而也导致医生自己本人变得烦乱和焦虑起来。再加上苛刻的科研要求,需要不断的申报课题,需要有科研成果的产生,需要发表SCI的论文;夜间得不到充足的休息,耗费大量的精力。同时还要面临晋升职称的压力、面临职位的压力。在一项170人的临床医生调查当中,感到压力大的达到%。而医生对待疾病的心理往往是持有否认心理,医生生病后往往会认为我不可能得病,或者认为这点小病算什么,不愿意接受常规的检查与治疗,更不愿意接受同事的治疗,也影响了身心健康。而精神压力又是使他们处于抑郁状态,深圳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医护人员焦虑症状的阳性率达到25%,而抑郁达到3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周立新教授的调查显示:%的医护人员存在心理困扰,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面临各种检查时、遭遇到医疗纠纷时、面临各种考试时。而中国医师协会的《医师报》关于“医生你快乐吗?”的调查结果显示64%的医生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3成医生不快乐,各中重要原因和从业环境、薪酬待遇以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七、中国医务人员当前的处境中国医生当前的处境是执业环境恶劣、人格尊严受辱、人身安全不保、身体状况堪忧。(一)职业要求比较高,培养周期长一是由于医疗卫生技术的复杂性及信息的不对称,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修养要求都高于其他的行业。例如医生和护士必须具有医学院校的专业学历、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后才可以进行注册后,方可从事相应工作。二是医务人员的培养周期远远长于一般专业,我国医师的规范化培养模式是“5+3”,接受5年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和3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能够从事相关的专科工作,而其他专科的医师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培养。三是医学知识更新快,诊疗技术日新月异,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终生学习。(二)社会责任大,执业风险高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也是重大民生问题。每当发生重大公共事件,医务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施救治。而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各种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的职业暴露风险远要大于一般人群。医疗条件与技术的局限与患者的期望始终存在着差距,容易导致社会的不理解和患者的责难。近年来,针对医务人员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三)工作强度大,技术难度大公立医院工时制度和岗位职责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各科在非办公时间及节假日,须设有值班医师;病房护士实行三班轮流值班;手术室在夜间及假日应设专人值班,以便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ICU病房建立一线、二线和三线医生分级值班制度。由于患者的病情难以预料,医务人员工余时间自主性差,随时要应对抢救等紧急情况,因此使得节假日、公休日照常工作成为医护人员的家常便饭。而目前,医疗卫生资源不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日益提高不相适应的矛盾仍然表现的较为突出。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医务人员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为小时,平均每月值7个夜班,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医生行医难,难于学医之苦;医生行医难、难于误解之痛;医生行医难,难于被告之惑;医生行医难,难于伤害之恐;医生行医难,难于被罚之忧;医生行医难,难于无奈之多。护士的难处:因为医生处方问题,治疗效果不好的问题,医疗费用高等问题,病人对医生不敢发泄,而当护士去催款或发清单时却对着护士发脾气甚至谩骂,很多护士只有忍受着,久而久之心理健康成了问题。另外,常年扰乱生活规律的夜班工作,以及在夜班时遇到的急诊,遇到需要抢救病人,都使得护士们被迫在常年巨大的压力下生活,久而久之也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护士之难还在于:如果说外来的暴力伤害是偶然的,每天面对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精神和心理的折磨更让人痛苦。一位在传染科工作的护士曾向记者透露,因为每天要照顾有传染病的患者,她们同样有被传染的顾虑,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警惕,有时防护工作稍有疏忽,足足可以让人担心上十几天,而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不少人的情绪低落,个别甚至引发了抑郁症。护士之难还在于护士的待遇,如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工资待遇、职称待遇以及学习培训待遇与其他职业都不能相比,相对其他职业低的多,而随着聘用护士队伍的不断壮大,临时护士经济收入低,使得护士人力处于快速的流失、周转状态,同时使护理业务培训陷于到一种低层次重复的循环之中。而从护理人员成长特点来看,护士又具有: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的特点。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能作为中坚力量,具备丰富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专科技术水平以及科研意识与能力较强的护理人员,至少需要10-20年的护龄。而目前医院聘用护士,不稳定性、临时性以及流动性和年轻化的特点都制约了护理的学科建设与发展。八、如何才能保证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需政府重视,领导关注,提高个人的保健意识,缓减压力。因此倡导医护人员关爱患者的同时也关爱自身,因为医护人员是特殊的群体,是医疗卫生体系的先锋队和主力军,时刻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和心理援助计划,解决医护人员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频繁的加班以及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等原因所带来的焦虑、抑郁、神经衰弱、情绪易失控等心理问题,缓解改善这些问题,才能够保障患者健康。1、从护理人员成长特点来看,护士具有()的特点A、实践性、晚熟性和个体性B、实践性、复杂性和群体性C、实践性、依从性和群体性D、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2、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A、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B、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C、无心理疾病D、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3、2013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工会对全院职工进行了“压力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的主要原因为()A、职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B、许多医师处于亚健康状态C、职称评定、科室效益、奖金收入D、工作强度大、风险高、时间长4、心理健康的状态有()A、正常状态B、不平衡状态C、不健康状态D、以上全是5、心理健康的日常表现,不包括哪项()A、乐于工作,且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B、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和现实有良好的接触C、具有积极发展向上的心理状态D、对自身有适当的了解,且能悦纳他人和自己6、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短,大约在两周以内,经过自行调整能够缓解的状态属于()A、正常状态B、不平衡状态C、不健康状态D、变态7、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的的原因主要有()A、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B、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C、工作压力、家庭压力和环境压力三方面D、保健意识薄弱8、对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修养要求都高于其他行业的原因为()A、从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公平性B、医疗卫生技术的复杂性及信息的不对称C、医学知识更新快,诊疗技术日新月异D、医疗卫生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9、目前医院聘用护士的特点为()A、实践性、晚熟性和群体性B、实践性、稳定性和群体性C、不稳定性、临时性、流动性、年轻化D、稳定性、晚熟性和群体性、经验化10、全国《医院工作制度与人员岗位职责》中规定,ICU病房建立()医生分级值班制度A、一线B、一线、二线C、一线、二线和三线D、一线、二线、三线和四线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芳君一、认知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最基本的概念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状态。心理健康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在高级神经功能和智力正常的情况下,情绪积极稳定、行为适度,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在本身以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心理良好的功能状态。心理健康的状态与非健康状态的区分标准一直是心理学界讨论的话题,国内外心理学学者根据自己研究调查的结果提出了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即: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通过评价,从健康的状态到心理的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第一个等级为健康状态,第二个等级是不良状态,第三个等级是心理障碍,第四是心理疾病。心理的健康状态为:第一,本人不觉得痛苦。在一定的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者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第二、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第三、社会功能良好。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的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者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不良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是界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的心理素质(如过于好胜、孤僻、敏感等)、生活事件(如工作压力大、晋升失败、被上司批评、婚恋挫折等)、身体不良状况(如长时间的加班劳累、身体疾病)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有:第一是时间短暂。此状态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一周以内可以得到缓解。二、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完成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三、能自我调整,此状态的大部分人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能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小部分人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以及外界因素造成的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者是偏离。它的特点表现为:第一、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者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或者称为偏离等。第二、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的对象(比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信维以及动作行为)。第三、损害较大。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得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者某几项社会功能。第四、需求助于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的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它的特点有:第一、强烈的心理反应,可以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强烈的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低落成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等。第二、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第三、损害大。此状态下患者不能或者勉强完成其社会的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第四、需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的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的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二、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根据调查,目前医务人员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三类:焦虑、抑郁和强迫。%的医务人员存在较为严重的头痛症状;感到腰痛、肌肉酸痛、胸痛、恶心及胃部不适分别占到%、%、%和%。在精神状况方面,%的医务人员感到精力下降,活动减慢;%的人容易哭泣;54%的人经常责怪自己;感到孤独和苦闷者分别占%和%;还有%的人感到没有能充分体现自身价值。国内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医务人员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普遍评价不高。%的医务人员认为所从事的职业风险很大,%的医务人员认为所从事的职业工作繁重,%的医务人员坚决反对子女再从事该行业,仅有%的医务人员表示会建议自己的子女将来从事医疗专业。傅娟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即SCL-90)对486名年轻的医务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年青的医务工作者对工作有信心、执着,但是压力大,其自身调节和社会的协调能力均不足,这些问题具有隐蔽性,不易发觉,若长期聚积,易引起各种身心的疾患,甚至可诱发各种矛盾和事故。英国对急救中心1800名护士调查显示,护士承受比较高程度的压力,产生了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其中64%感到头痛,62%的人有睡眠障碍,30%的有肠道的疾病,30%的人体重增加;心理压力的症状也很明显,82%的人有疲乏感,67%的人心情不好,58%有挫折感,49%有焦虑,有1/3的护士反映压力使他们易于发生工作事故,29%的护士容易被激怒,还有42%的人人际关系不良。英国医师协会的调查:在23521名接受调查的医护人员,21%的人称自己的压力过重而且难以应对;61%的人称压力过重但是尚可应对;还有55%的人称目前的工作压力对生活质量构成的冲击不能接受。三、影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因素影响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因素有很多,在此总结了十条:因素之一:社会的期待过高;因素之二:行业要求过于严格;因素之三:工作负荷过重;因素之四:工作缺乏控制感;因素之五:生活缺乏规律性;因素之六:过度暴露于负性刺激;因素之七: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因素之八:助人情结;因素之九:替代性创伤;因素之十:人格缺陷。原因之一,社会期待过高:从古代开始对医学行业就有较高的期待,早在《南齐诸氏遗书》有叙述: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者,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期望过高还体现在病人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往往求医心切,对医学的期望值较高,不希望生病以后有不好的后果发生。医护人员自己常说的一句话是:抢救时,要求只有1%的希望也要尽100%的努力。可是到目前为止,医学的水平和治疗技术对疾病而言均有限,很多情况下,病情的发展很难预料!原因之二,行业要求过于严格:唐朝孙思邈说过:“医治病,不瞻前顾后、自虑凶吉、护惜身命,勿避险戏、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古人把行医者尊称为“先生”,把行医这一职业敬称为“悬壶济世”、“仁爱救人”,认为“医乃仁术”,同时并要求行医者要有“但愿世间无疾病,不患架上药生尘”的高尚情怀。现在人们更是把医务工作者尊称为“白衣天使”。西方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词”也明确规范了医疗行为,即行医者要以“遵守为病家谋利益”的宗旨。医务人员的职责是治病救人,注定了医疗工作的高风险性、高责任性和不确定性。医务人员作为特殊的职业群体,在职业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职业紧张因素的影响,会对他们的生理、心理和行为造成危害。原因之三,工作负荷过重:在很多的工作场景中,医务人员都是工作超负荷、劳动超强度、睡眠严重不足、运动和娱乐几乎缺失的状态下工作,而且也已经成为当今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状态。临床的研究表明:工作倦怠的产生与工作时间呈正相关,特别是情绪衰竭维度;这也支持了人们对工作倦怠的通常认识,即工作负荷过度导致工作倦怠。医务人员还承受着医疗市场不健全的压力,过于量化的绩效考核制度,如评职晋升,都涉及到课题、论文和获奖的数量。甚至,有的医院以SCI论文的数量给医务人员定岗评职,导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倍增。面临医疗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在社会公益性与市场营利性的夹缝中,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医疗服务的同时,还要考虑经营创收、生存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医务人员一个重要的精神压力来源。原因之四,工作缺乏控制感:工作缺乏控制感缘于多种原因,首先是疾病的特征:很多疾病从病因、诊断、疗效、转归都不是医务人员能够掌控的;其次是工作特征:尤其在综合医院,存在着多学科、多部门和多个医疗环节,很多环节不是个人能够掌控的;再次是法规制约,包括法律、各种医疗、护理以及院感防控等各种的规章制度以及行业内部特定的规定、规范需要遵守执行;第四是客观的制约:如设备、药物、技术、经费;第五是人为制约:包括上级(主管部门、上级医师)、患者以及家属、新闻媒体等;最后是其他的因素,包括自主择医、自主择药、首诊负责、责任追究制、保险制度等。原因之五,生活缺乏规律:表现为频繁的夜班、值急诊、超时超负荷工作、睡眠打断、三餐不准时。大多数的情况下,医务工作者都会面临频繁的值班或值急诊情况,而且365天都要有人上班,同时大多数双休日还要去查房,出现超时超负荷的工作。夜间值班睡眠常会被打断。这些情况都会造成身体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和疲惫状态,从而导致生物钟的紊乱,抵抗力下降,从而会出现亚健康状态。原因之六,过度暴露于负性刺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体现的更为明显,从SARS到禽流感再到汶川地震,都有医务人员现身的身影,这些负性事件的刺激会使得个体产生不安、恐惧、焦虑和消沉等消极情绪情感体验,从而影响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原因之七,暴力行为的受害者:医生本是受人尊重的行业,如今却成为暴力事件的受害者。医院成了“战场”,当医生被认为是一种危险的职业。近几年伤医事件也呈增多趋势,2013年全国影响较大的伤医暴力案件共有16起,2014年1到5月份伤医事件已经达到了21起。多数情况下是广大医务人员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希望能恢复正常的医疗秩序,以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根据调查,近半数医务人员对执业的环境不满。中国医师协会先后进行了四次医师执业状况的调查,2001年是第四次,结果显示:近一半(%)医疗工作人员对目前的执业环境不满意,而满意的比例仅为%。调查统计显示:级别越高对医疗执业环境不满意的比例越高,其中正高级别医务人员不满意的比例最高,为%,这可能和高级别的医务人员责任心更强、工作压力更大有关。一级医院满意程度较低,仅%;乡村医院工作人员对执业环境的满意度最低,不满意的比例高达%,满意的比例仅为%。原因之八,助人情结:有强烈自卑感缺陷感的人,往往经历更多的创伤、家庭冲突、贫穷与疾病、丧失亲人或受过虐待,使他们更倾向于选择帮助他人的职业,并将助人视为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高度投入地为弱者工作经常是为了获得控制感和优越感,并掩饰自己的弱点和痛苦。原因之九,替代性的创伤:在职业性助人活动中,医务人员体会到多种负性影响如紧张、焦虑、失望、抑郁、困惑、厌倦、厌恶、无奈、受挫、愤怒、克制、被诱惑等,这在临终患者救治以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的病人服务的治疗师中尤为突出。医务人员从职业活动中产生极深的、破坏性的、令人痛苦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在创伤工作结束后甚至还可持续几个月或者是几年。此过程称为替代性创伤。原因之十,人格缺陷: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人格缺陷是指人格的某些特征相对于正常而言的一种边缘状态或者说亚健康的状态。人格还有外向性、开放性、宜人性、勤勉性、敏感性的特点。积极和消极情绪是人的重要心理活动,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人格和情绪关系密切,它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反应以及人们对不同情景和事件的评价和感受。同时,压力也是引起情绪情感变化的重要原因,不同的情景或事件使人们感受到不同的压力。在压力的自我调节中,也跟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系。在人格缺陷中,最明显的是A型人格,其特点是:勇往直前、工作动力很强、急性子、喜欢在富有竞争的工作中取得成就(典型的说的三快:吃饭快、走路快、做事快);高成就动机的背后是对挫折的过度攻击,不太能够接受挫折;对他人多持怀疑态度,归因的方式为消极归因。医务工作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属于A型人格,A型人格还比较容易患胃病和冠心病。针对影响医务人员健康的因素,医院管理者应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一个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医务人员也应加强自身的心理调适,首先了解自己的能力,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第二、劳逸结合,积极休息,培养业余的兴趣和爱好;第三、可以加强体育锻炼,生活尽量的有规律,保持充足的睡眠;第四、建立和扩展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拥有朋友;第五、积极的面对人生,做到自信豁达,知足常乐,笑口常开;第六、改变一些不合理的观念,通过有意改变自己的内部语言来改变不适的各种状况;第七、可以合理的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第八、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1、世界卫生组织定义健康的概念是()A、没有疾病,即躯体健康B、躯体和心理均健康C、心理健康,并能良好适应社会D、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状态2、人格缺陷是指()A、人格的某些特征相对于正常而言的一种边缘状态或者说亚健康的状态B、人格的不完整C、敏感性人格D、消极性人格3、根据调查,目前医务人员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A、焦虑、抑郁和强迫B、焦虑、抑郁和社会功能不良C、抑郁、强迫和精神失常D、焦虑、抑郁和挫败感4、人格和情绪的关系,哪项不正确()A、人格影响着人们的情绪情感反应B、压力也是引起情绪情感变化的重要原因,而压力的自我调节也跟个体的人格特质有关系C、人格决定着情绪D、人格和情绪关系密切5、不良状态的特点不包括()A、时间短暂B、损害轻、不协调性D、能自我调整6、心理疾病的特点不包括()A、强烈的心理反应B、一般能通过自身的调整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C、明显的躯体不适感D、损害大、需心理医生的治疗7、《南齐诸氏遗书》叙述:“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理达不可任者,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表明()A、医者工作负荷过重B、对医学行业要求过于严格C、医学的社会期待过高D、医务工作缺乏控制感8、心理健康标准简捷的评价方法包括()A、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B、从本人评价、家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C、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单位评价三方面分析D、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家人评价三方面分析9、心理障碍是指()A、若长时间得不到缓解可能形成一种相对固定的状态B、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C、因为个人以及外界因素造成的心理状态的某一个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者是偏离D、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感10、医学工作缺乏控制感缘于()A、疾病从病因、诊断、疗效、转归的不可掌控性B、医学多学科、多部门和多个医疗环节的不可掌控性C、法规制约D、疾病的特征、工作特征、法规制约、客观的制约、其他因素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的临床表现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张桂青一、前言近年来,我国医生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频亮“红灯”。根据《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的医生中,九成表示每天工作的时间超过了8小时,而八成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另一项的调查显示,医生通过自我评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为54%,而处于疾病状态的为9%。作为公众健康的“守门人”,医生自身的身心健康濒临“失守”,应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二、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多种多样,从个体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或抑郁焦虑两者均有。第一,抑郁:通常表现为心境的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患者及家人漠然等。躯体症状表现为不明原因的疼痛,疲劳,睡眠障碍,胸痛,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心悸,气短等。第二,焦虑:主要表现有:1)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2)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3)预期焦虑,如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在事情没有到来之前,就已经处在紧张不安之中;4)躯体症状:常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胸闷,气急,头晕,多汗,面部潮红或苍白,口干,胃部不适,恶心,腹痛,腹泻,尿频等。第三,焦虑、抑郁同时存在或在两者间变动。这些心理行为问题通常伴随身体上的症状,如失眠、食欲不振、咽喉肿痛、腰部酸痛、恶心、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等。如果不及时疏导或宣泄不良情绪,或情绪归因不当,则会产生更深层次的心理行为问题。有的医护人员开始失去自信和控制感,成就动机和自我效能感降低,从而产生了内疚感并开始自责、不安,认为活着没有意义。有些医护人员则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及工作上的失败归于患者的不配合、家人的不理解或领导的不支持,变得易激惹、好发脾气,对外界持敌视、抱怨态度等。三、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一种知觉体验,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出现情感上和身体上的衰竭,以及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如容易激惹、有焦虑的情绪和自尊心降低。如一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单位是位能干的年轻骨科医生,由于他主治的一个病人不堪病痛折磨而跳楼自杀后,他认为是自己疏于照顾所致,病人出事后他就经常会在工作中发呆,还常有失误出现。他的同事认为,他太好强了,对每件事情都很认真,每天都绷紧神经对付工作中的压力,对病人都是全身心地投入,他将病人的病痛视作自己的病痛,而病人跳楼带来的挫折感让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逐渐地他对医疗工作失去了热情,他开始厌恶自己的工作,两年后,他辞去了自己的医疗工作。在相同的压力下,有些医护人员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些则能维持健康的心理状态。造成差别的个人因素有:第一,人格因素: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医护人员则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第二,个人生活的变化:在人的一生中,经常会有生活的变化。在这种调整时期,心理问题容易发生。尤其是我们从一个人生阶段进入到另一个人生阶段的过渡时期,如“中年危机期”,个体需要对自己、家庭及职业生活作出再评价,这些很可能会显著地影响个体的自尊、婚姻关系以及对工作热情的保持和投入。四、女性医护人员心理问题的表现男人和女人都有压力,与男人相比,女人表现得更听话,更顺从,也更容易焦虑,更容易情绪化,女性要工作,要成功,要尽可能少的依赖男性,由此带来的压力是时间太少,工作太多。渴望成功的女性医护人员的内心冲突表现为责任多、控制少,能力强、机会少。研究表明:女性医护人员长期处在充满应激源的环境中,面对千差万别的病人和生离死别的场面,工作过度紧张,工作对象复杂,责任重,风险大,危险后果直接,生活不规律,会导致身心疲惫,心理负荷重。频繁值班会导致生物节律紊乱、膳食结构改变会引起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精神高度紧张与体力负荷累积。生活单调、乏味容易导致女性医护人员消极情绪的产生。当女人处于压力之下时,除了月经失调以外,她们更容易患周期性偏头痛,病态的恐惧、恐慌、焦虑、厌食症、暴食症、过敏性肠胃综合症、抑郁症等等;西方学者把最常见的女性压力症状称为4个D:失调(Disorganization)、难以决策(Decision-makingdifficulties)、依赖的幻想(Dependencyfantasies)、抑郁(Depression)。女性容易处在婚姻的危机之中,一些人因工作中接触人员广泛,在给患者诊疗过程中患者发生移情,使有的医护人员陷入到婚外情的“情网”中,其中受伤害更多的还是女性。五、男性医护人员心理问题的表现男人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含蓄地教会了他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当他们第一次在父亲的带领下参加某项考试或比赛时,父亲就会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千万不要给我丢脸!”当他们有了第一份工作的时候,女朋友看似温柔地鼓励说:“要努力呀!”,当他们45岁功成名就,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时,他仍然没有感觉到轻松。回首过去,除了感到一丝自豪之外,家人、领导、患者、整个社会都希望他能够做得更好,继而使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社会对男人的要求:在“男人就得是一条好汉”的期望之下,男人有许多隐藏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包括:常规的改变、害怕失败、控制孩子、控制环境、畏惧权威等。西方学者把最常见的男性压力症状称为6个D:防御性(Defensiveness)、抑郁(Depression)、混乱(Disorganization)、反抗(Defiance)、依赖(Dependency)、难以决策(Decision-makingdifficulties)。六、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一)医护人员的适应问题表现在工作后的心理适应、角色变换的心理适应、职业特点以及行为习惯的心理适应、任务转换中的心理适应、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以及亲临重大事件现场进行急救时的心理适应。医护人员进入到工作岗位后会面临工作后的心理适应的状态,环境、工作的氛围、工作的内容、人际的关系等都要去适应。角色变换的心理适应表现为:从原来的大学生或者研究生进入到工作岗位后,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医生、护士,面临着角色变换的适应。回到家里又扮演着父母的孩子,又扮演着孩子的父母这样的角色,不断的转换也面临着心理的适应。医护人员特有的职业特点(高风险、高压力、高责任感、高付出)以及行业习惯等特点,如要值晚夜班、睡眠不规律,都得要去面临适应。还要面临任务转换中的心理适应,在一天中有多种角色的任务转换,要查房、写病历、要跟病人进行医患沟通、面对护士吩咐医嘱、还要对病人进行具体的操作检查和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等。对社会环境的心理适应常在医疗环境工作中。(二)医护人员的自我意识问题一个人良好自我意识是健康发展的必然历程,自我经历意识的过程有:在幼儿阶段时,常常会认为你行我不行,进入到青春期以后,会比较自我,会认为我行你不行,当进入成熟状态时,定位是我行你也行。但是当经历了一些挫败,医护人员处在病态状态下时,会认为我不行你也不行。医护人员的自我意识问题表现在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有些医护人员还表现在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以自我为中心或者盲目的从众,有些还表现在过分的独立意识或过分的逆反心理。(三)医护人员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在:缺少知心朋友,与患者难以沟通,与同事难以交往,与他人交往冷淡,有些会感到交往困难,甚至个别会出现社交恐惧的表现。(四)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问题随着医疗环境的恶化,医护人员的工作生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现在很多医生实际上都是在超负荷运转,心理上存在问题的人不是少数。发达国家早已经重视这个问题,给医护人员配备心理医生,合理的安排医护人员的作息,有充分的劳动保障等,而在我国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而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是医护人员难免要面对的问题,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来自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医护人员职业压力的外部压力为:来自与工作性质与工作强度方面、继续教育与职业需求方面、社会方面、人际关系方面以及家庭和学习方面。学习的压力、追求完美和成就感的潜意识,同行之间竞争激烈等等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医生群体中超九成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而近五成的人感觉到“非常累”。中国医生为啥这么累?主要原因是,病人呈井喷式增长,而医生却严重不足。2013年,我国总诊疗人次超过73亿,平均每个居民就诊次。然而,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仅为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人。与此同时,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医院。结果,大医院医生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工作时间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几乎人人练就了“耐旱功”和“憋尿功”。虽然病人抱怨“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但这也反映了医生的忙碌程度。网上曾流传过一组照片,医生连续奋战32小时,完成一台颅脑手术,术后筋疲力尽,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这是外科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便如此,各大医院仍在极力扩张,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巨无霸”医院。例如,国内某医院已经拥有上万张床位,成为世界最大的医院。大医院如此热衷扩张,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获得更大效益。目前,我国医疗价格总体偏低,劳务技术价格甚至亏本,医院收入主要来自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如果不扩张规模,医疗收入很难持续增长。结果,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来越多,医生也越来越累。事实上,这是以牺牲医生的健康为代价的。由于劳务技术价值严重偏低,医生只能靠拼体力来实现“薄利多销”。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医生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医生的压力除了来自临床,还有职称晋升。在目前的体制下,医生如果没有科研、没有论文,临床技术再好,也不可能晋升职称。因此,很多医生白天出门诊、做手术,晚上查文献、写论文,挑灯夜战,牺牲了自己的睡眠时间。反观国外,医生行不行,主要看临床,看患者的认可度。而我国却把每一名医生都当成科学家来要求,甚至连社区医生也有论文指标,这是医生培养制度的缺陷。外国医生写论文是出于兴趣,而国内医生却是出于无奈,很多医生成了论文的“奴隶”,制造了一些“学术垃圾”。外部压力还包括:医护人员经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其他人(包括行业内部和患方)沟通、协调方方面面的事物,而患方常常带着不信任感从各种媒体获得大量没有经过整理归纳的医疗信息,并以此提出各种要求,如一些病人来了以后直接命令医生要做什么样的检查和治疗等。医患关系的特点又是以患方的现存问题为中心的,并经常围绕他们的精神、心理、社会问题(如窘迫、恐惧、失落等)进行工作,导致工作中过度接触到伤痛、残疾、死亡和压抑的氛围。同时,需解决患方的包括疾病诊治、医药费用、家庭矛盾等社会和家庭问题大多不属于医护人员的工作内容,而且解决的方法常常不容易获得,而在有些情况下,一些疾病的治愈根本不在现代医学的范围内,但患方的期望却又通常高于目前的医疗水平,由此产生了种种情绪和不满,自然医护人员就成为了背负“莫须有”罪名的牺牲品。医疗属于高风险职业,医疗过程中的一个小小失误可能给患方带来极大的影响,如果患方不能理解,如果医护人员处于深深的内疚自责之中,就可能会在一定时期内给医护人员带来心理阴影,工作情景也必然令人沮丧。内部压力来自于医护人员的自身。医护人员自身的压力产生于个体的性格、个人家庭矛盾、个体的适应能力等。长期的职业压力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情绪,严重者还会造成心身耗竭。耗竭是较职业倦怠更为严重的一种身心损耗状态,它是由于过度应激而导致的一种完全的躯体和精神的衰竭,是对过高压力或不满意工作的一种反应,在心理上产生拒绝,在态度和行为上也会有相应的变化。耗竭不但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感,而且会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以及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失去同情心,工作效率低,死板、固执、嘲讽人等不良后果。目前,我国大部分医院普遍存在护士编制不合理、医护比例失调、床护比例不足等问题。护士在工作时间内干不完活,下不了班,长此以往,身心疲惫,出现有心无力,无法满足病人需求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调查显示,护士配备不足几乎是各大医院的通病,只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然而目前的医疗环境越来越严峻,护理人员必须强迫给自己快速充电,同时加快工作节奏,这些无形中就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近几年恶化的医患关系还使得护士遭受患者或患者家人打骂的现象。一方面要面对外来患者群体的暴力伤害,另外一方面每天还要面对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这种精神和心理上的折磨更让人痛苦。一位在传染科工作的护士说:“因为每天要照顾有传染病的患者,她们同样有被传染的顾虑,时时刻刻都要保持警惕,有时防护工作稍有疏忽,足足可以担心上十几天,长期在这种环境下工作,不少人的情绪低落,个别甚至引发了抑郁症”。随着聘用护士队伍的不断壮大,临时护士的经济收入低,职称晋升困难等,使护士人力处于快速流失、周转的状态,使得护理的业务培训陷于低层次重复的循环中。另外,常年扰乱生活规律的夜班工作,以及在夜班时产生的其他问题等,都使得护士被迫常年在巨大的压力下生活,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各种心理问题。年轻医护人员本身心态就不成熟,加上从业时间不长、经验的欠缺,容易全身心去投入到工作当中,让自己的情绪无形中也失去控制、患得患失,从而使他们的情绪形为变得狂躁、焦虑和紧张不安。其实医生和飞行员一样,都是高风险、高技术、高责任的职业。如果飞行员身体不适,是不能飞行的。而医生则要带病出诊,带病工作,极易导致医疗差错的发生,甚至会危及到生命,这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德国法律规定,医生带病工作,如果被患者举报,将被处以1万欧元的罚款。医院如果看到医生带病工作而不采取保护措施,将被罚款万欧元以上;情节严重的,医院负责人要被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此“苛刻”的法律,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还有的国家规定,任何超过时限的手术,必须有两个手术小组,交替手术、交替休息,而确保医生在最好状态下工作。但是在我国一直提倡“小车不倒只管推”,让医生、护士加班加点的工作,带病上班、疲劳作战被视为“美德”,也会受到媒体的追捧,患者的称赞,这显然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七、医生为什么不高兴2001年5月,英国的《不列真真医学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医生为什么不高兴》的评论文章,这篇文章的发表引起世界各地医生的强烈反响。围绕着这个话题,各界人士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目前医学教育不能适应当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医生所受到的培训与临床实践对他们的要求相距甚远。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心理契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生从主宰治疗的权威变成了患者的现如今与患者的合作伙伴关系。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全球性调查,调查医生为什么不高兴?英国排在第一,美国排在第九。而我国医生不高兴的比例达到%。面对这样的数据,应该思索:存在%”不高兴”医生群体的医疗体系怎么能够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呢?医生不高兴表面上看来是因为工作量大,收入与付出不相符合,而真正的原因在于患者、政府部门和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生要求发生了变化。控制医疗费的增长,使得医务人员的工作自主权变得越来越小,而责任的承担越来越大,风险也变得越来越大。近几年医生与患者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使得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下降,对医护人员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变得不友好,不友善,甚至有时是敌对的态度,也和现如今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以及患方对医护人员不切实际的期望有关,还与医学自身的发展特点、医学模式的转变、学科分得越来越细、医护人员的成长需要长时间的训练和不断更新知识都有关系,同时也和医生在工作中高情感的投入,造成的职业倦怠以及耗竭等,使得医生不高兴。八、呼吁医护人员是国家的财富。一名又一名医护人员累倒了,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国家的损失。因此,全社会都应理解医护人员、尊重医护人员、关心医护人员,用法治来保障医护人员的健康和权益,为医护人员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绝不能再让医护人员“抱病上岗”。如果医护人员“过劳死”事件频频发生,可能的结果是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学医,放弃从医,而未来好医生、好护士将会更加稀缺。倘若如此,我们的健康又将托付给谁呢?全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请大家关注、关爱、爱护我们的医护人员吧!1、医护人员常见的心理问题表现为()A、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B、适应问题、沟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C、适应问题、自我关注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D、适应问题、个人能力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压力的问题2、医护人员的自我意识问题一般不表现在()A、过度的自我接受与过度的自我拒绝B、过强的自尊心与过度的自卑。、以自我为中心或者盲目的从众D、一定的独立意识或顺应心理3、关于职业倦怠,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A、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状B、会出现情感上的衰竭和各种各样的心理症状,但身体不会受影响C、它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一种知觉体验,这种知觉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D、其主要特点是对服务对象的退缩和不负责任4、医护人员的职业压力来自于()A、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B、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C、医院和患者两个方面D、医院和社会两个方面5、预期焦虑为()A、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B、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C、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焦虑D、通常表现为心境的低落6、在幼儿阶段时自我意识常常会认为()A、我行你不行B、我行你也行C、你行我不行D、我不行你也不行7、从个体的主观心理体验上看,医护人员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为()A、抑郁B、焦虑C、焦虑、抑郁同时存在或在两者间变动D、以上全是8、关于耗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耗竭是较职业倦怠更为严重的一种身心损耗状态B、它是由于过度应激而导致的一种完全的躯体和精神的衰竭,是对过高压力或不满意工作的一种反应C、在心理上产生拒绝,但在态度和行为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D、耗竭不但可以导致对工作的厌恶感,而且会表现为服务质量退化以及对服务对象漠不关心、失去同情心,工作效率低,死板、固执、嘲讽人等不良后果9、西方学者把最常见的女性压力症状称为4个D,分别为()A、防御性、抑郁、混乱、反抗B、失调、难以决策、依赖的幻想、抑郁C、防御性、混乱、反抗、难以决策D、防御性、反抗、依赖、难以决策10、抑郁通常表现为()A、心境的低落,思维迟缓和意志活动减退,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患者及家人漠然等B、持续的忧虑和高度的警觉C、并不怎么关心现在正在发生的事,而是担心以后可能会发生的事D、弥散性的、非特异性的情绪低落医护人员的压力缓解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李芳君一、前言医务人员作为一类特殊的职业群体,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所承受的巨大精神和心理压力已经影响到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如果其心理健康长期失衡,健康状况不佳,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则会影响到医疗服务质量,进而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如何保护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进行压力缓解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课题。在人们的印象当中,医生是“懂医”之人,应该最会保养,身体最健康了。而事实并非如此。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医务人员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普遍评价不高。与医务工作者深入接触,往往看到的是“苦颜”,听到的是“苦水”。一项国内调查数据显示,80%的医务人员有疲劳感、40%以上的医务人员缺乏工作中的成就感、28%的医务人员有焦虑感、烦躁感,还有12%的医务人员已经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症。英国对急救中心1800名护士做过调查,调查显示,护士承受较高程度的压力,会产生身体、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其中64%的人会感到头痛,62%的人有睡眠障碍,30%的人有肠道疾病,30%的人出现了体重增加;心理压力的症状也很明显,82%有疲乏感,67%会心情不好,58%会有挫折感,49%的护士己经有了焦虑;同时1/3的护士反映压力使他们易于发生工作事故,29%容易被激怒,42%的人己经出现了人际关系的不良。二、医护人员心理健康问题与工作压力有关国内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小医院医生、社区医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对大医院医生的调查结果正好相反。这表明,医生的心理问题和工作压力有关,大医院医生往往比社区医生承受的压力大,现在的医生比过去的医生工作压力要大。徐新华等人的研究发现,综合医院%的医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对医生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评后显示:各因子分除恐怖因子外均明显高于国内正常人群,说明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可能的原因是医生面临着终身学习、行业风险和职业的三大压力。(一)压力的定义压力有两个方面:积极性压力和消极性压力。压力的定义最早由舍利(Selye,1980)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身体为满足需要所产生的一种非特定性反应”或“生活环境不能满足个人需要、个人学习与经验无法与现实生活的要求相互配合,所导致的生理或心理失去平衡的一种紧张状态。”(二)压力是什么物质从身体的结构而言,人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为了能从危机状态逃脱出来,肾上腺会应激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荷尔蒙;这种荷尔蒙能使肌肉的收缩力加倍增强,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动作也会变得迅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三)人的机体对压力作出反应的三个阶段人的机体在面对压力的时候会作出一定的反应,把这种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称为警觉阶段,第二阶段是抗拒阶段,最后一个阶段是衰竭阶段。.警觉阶段由各种生理变化所组成,这些生理变化可使受威胁的有机体能迅速地恢复正常的功能。不论压力来源是身体方面,还是心理方面,警觉反应都由几个相同的一般形态的生理变化所组成。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罹患不同疾病的人们,却似乎都会抱怨着相似的症状,诸如头痛、发烧、疲倦、肌肉和关节酸痛、没有胃口和普遍性的不舒服。警觉反应可动员身体的防御系统恢复体内的平衡。.抗拒阶段在这个阶段,受到威胁的人会开始通过实际行动去尝试解决问题,这所谓的“实际行动”,并不完全是积极、正向的,它也包括了“逃离”以及“反击”。因此,在抗拒阶段中,究竟是回避处境还是面对困难,就全在个人了。.衰竭阶段假使人体再继续置于压力之中,很可能再也无法维持其抗拒反应。因此进入一般性适应症状的第三个阶段一一衰竭阶段。脑垂体前叶和肾上腺皮质无法再继续加速分泌那些激素,这意味着有机体再也无法适应长期性压力。许多警觉阶段的症状又重新出现,假使压力来源依然持续下去,死亡将会来到。(四)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医务工作者职业压力如何呢?据英国医师协会(BMA)调查了23521名医护人员:发现21%称自己压力过重且难以应对;61%的医护人员认为压力过重但尚可应对;55%称目前工作压力对生活质量构成的冲击已经不能接受了。压力过大会对人体造成很多影响:表现在神经系统上:人会变得易怒、兴趣丧失、抑郁、注意力障碍、失眠、头痛、焦虑和恐惧;表现在皮肤上:有些人会经常起座疮或反复出现湿疹;关节和肌肉表现为疼痛、肌紧张、骨密度的下降;表现在心脏上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快、高胆固醇,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也会升高;消化系统表现为:经常有胃痉挛、反流、恶心、体重波动,体现为暴增或者骤减;胰腺也会出现问题,最终可能会患糖尿病;肠道表面为肠易激综合症、腹泻和便秘;生殖系统:出现性欲减退,男性的精子活性降低,女性会表现为痛经的加重;免疫系统表现也很明显,会出现反复感冒。有人曾对100多名医务工作者进行过体质状况、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发现在他们中存在较多的健康问题,首先是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睡觉时间太短或睡眠质量太差,第二是在无体力支出的情况下疲劳状态明显;第三是情绪不良。医务人员的这些健康问题,往往比较隐匿,在临床早期不易诊断。针对医务人员面对压力的症状早期较隐匿的情况,医务人员可进行心理压力的自我检测,一般可应用日本大学医学部编制的诊断表测试,诊断表中有三十项指标:1.经常患感冒,且不易治愈。2.常有手脚发冷的情形。3.手掌和腋下会经常出汗。4.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的苦闷窒息感。5.时有心脏悸动现象。6.有胸痛情况发生。7.有头重感或头脑不清醒的昏沉感。8.眼睛很容易疲劳。9.有鼻塞的现象。10.有头晕眼花的情形发生。11.站立时有发晕的情形。12.有耳鸣的现象。13.口腔内有破裂或溃烂情形发生。14.经常会有喉痛。15.舌头上出现白苔。16.面对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却毫无食欲。17.常觉得吃下的东西像沉积在胃里。18.会有腹部发胀、疼痛感觉,而且常下痢、便秘。19.肩部很容易坚硬酸痛。20.背部和腰经常疼痛。21.疲劳感不易解除。22.有体重减轻或忽然增重的现象。23.稍微做一点事就马上感到很疲惫。24.早上经常有起不来的倦怠感。25.不能集中精力专心做事。26.睡眠不好,总觉得睡眠的时间不够。27.睡觉时经常作梦。28.在深夜突然醒来时不易继续再睡着。29.与人交际应酬变得很不起劲。30.稍有一点不顺心就会生气,而且时有不安的情形发生。30项症状中,如果出现了5项,属于轻微紧张型,只需多加留意,注意调适休息便可以恢复;如果有11项至20项,则属于严重紧张型,有必要去看医生;倘若在21项以上,会出现适应障碍问题,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在临床医疗实践工作中医务人员面对着社会舆论的压力、医患关系的压力、医院管理的压力等多重压力之下,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压力疏导及缓解不仅是对医护人员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患者的健康负责。(五)关于压力的哲学思考压力使人感到必须付出额外的精神保持身心的平衡,也正因为如此,它往往使人感到身心不适。过度的心理压力会影响人的精神面貌,使人看上去萎靡不振,会破坏人的生活情趣,使人感受不到生活美好,影响生活的意义。因此,应该了解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并努力找寻解决心理压力的方法。需要满足可是无法满足,压力便永远存在。有压力时人永远处于“生存”状态,完全释放了压力,人才回归到真正的“生活”中。(六)压力的正面意义适当的心理压力之下,能够保持比较好的觉醒状态,智力活动处于较高的水平,可以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各种事件。有幅画很好地展示了压力给人的动力:一个人坐在文件堆积如山的办公桌旁边,右手拿着笔,左手拿着一枚定时炸弹,漫画的题目为:我只有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才能高效率地工作。(七)压力的负面的意义.消极的情绪反应忧郁、崩溃(例如自杀、无意义感)、创伤后异常心理。.消极的认知反应在消极的认知反应中会表现出来,智力功能受到影响,注意力明显减弱,记忆力也会受到影响。三、医务人员缓解压力的方法(一)对医院管理者而言医院管理者和科室负责人应帮助医务人员正确认识和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减轻部分心理压力;还应该了解医务人员的困惑,建立相应的减压机制,给医务人员释放心理压力的平台,这对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非常重要。对医院管理者而言,要加强心理疏导,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心理学知识方面的系统培训,医务人员要掌握与患者心理沟通的方法以及自我心理疏解的方法。(二)对医务人员本身而言对医务人员本身而言,应该学会自我调适。自我调适中既有治标的方式,也有治本的方法。在治标的方法有:转移注意力、适度宣泄、自我安慰和自我暗示。治本方法有冷静三思和改变思维、调整心态。.转移注意力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有:读书、听歌、冥想、散步、浸浴、运动、旅游、登高远眺。读书可以放松心情,歌曲本身有缓解压力的作用。.适度宣泄宣泄的常用方式有写日记、上网、谈心、求助。当然,还要学会掌握沟通技巧,医护人员最主要是要掌握医患沟通技巧。在诊疗过程中及早与病人进行充分沟通,避免大量的医疗纠纷,防止分散医务人员的精力,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医护人员还要掌握要学习人际沟通,获得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要学会寻求情绪性的社会支持,构建健康和谐人际关系,是对抗压力的有效保障。第一,可以向领导、同事、亲朋等寻求社会支持、感情支持;第二,可以建立家庭和工作的良好界限,使两者互为增益;第三,学会身心灵的自我照顾,为自己留下独处和思考的空间。.自我安慰自我安慰的方法有:1、休息片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2、了解造成压力的根源;3、转移并释放压力;4、面对不可改变的压力项时,如社会环境,要顺其自然;5、自我激励;6、学会自制;7、分散压力;8、调整期望值。.自我暗示自我暗示是自己通过语言或想象使自己的身心发生积极的转变,其方法比较简单,而且容易达到释放压力的效果。如忧愁时提醒自己“愁也没有用,还是面对现实,想想办法吧!”着急时警告自己“不要着急”。当有比较大的内心冲突时,安慰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的”、“已经渡过了许多难关,这次也一定能顺利度过”等。自我暗示方法运用得当,也会起到缓解压力的有效作用。.冷静三思对付压力的关键是首先给自己制定一个压力事件表:1、澄清压力的来源和过程;2、意识到问题所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之道;第二,可以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1、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2、忙而不乱,紧张有条理的完成各种工作安排。第三,正确定位,客观评价自己:1、首先要设定目标,无论生活目标还是工作目标,要与个人的能力和精力相吻合;2、允许自己犯错,因为医疗行业未知的东西很多,作为人类都会有犯错的时间和机会。第四,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是战胜压力的根本:1、要敢于面对压力和挑战,力争在压力下成长;2、与时俱进,终身教育,不断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做学习型的人。.改变思维,调整心态应该去掉非理性的、不合理的信念,建立正确的信念。非理性信念的特点是绝对化、过分概括化、糟糕透顶。不合理观念:“我无法接受患者这样对我”,合理观念是“我希望被患者理解、得到配合与认可”;不合理观念:“大家总是对我有成见”,合理观念:“可能有几个人对我有成见”;不合理观念:“失恋让我无法忍受”,合理观念是“失恋让我感到痛苦”;不合理的观念:“我必须要把事情做好”,合理观念:“我会尽力把事情做好”。通过两个不同观念的思考或者对比,可以看到改变思维,调整心态的重要性。有时好心态会决定好的出路:1、把看不顺的人看顺;2、把看不起的人看起;3、把不想做的事做好;4、把想不通的事想通;5、把快骂出的话收回;6、把咽不下的气咽下;7、把想放纵的心收住。你不需每时每刻这样做,但这样多做几回,你就会:1)情商高了、2)职位升了、3)工资涨了、4)心情爽了。压力是医务人员必须接受的现实。首先是要了解压力,知道它的来源、影响,接受它,容纳它,用正确的方法和心态面对它,接下来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管理压力的过程最终达到缓解压力的管理结果。四、小结完整的健康包括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它不是可望不可及的,只要你用心经营,健康就掌握在你手中。医务人员必须正视自己周围的人群,正视自己所处的环境,尽最大努力把自己的潜能和智慧充分发挥出来,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关注你们的心理健康就是关注你们自身及医院未来的发展,希望大家都能在工作中注意缓解自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