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境问题:1、生态破坏表现:2、环境污染表现: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第1页,共79页。包括。荒漠化包括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还包括沙漠化。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区,我国石漠化严重区主要在广西西北部、北部,云南东部,贵州大部,其中贵州、广西最为严重。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贫瘠,形成荒漠,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过于激烈造成的。土壤盐渍是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我国盐渍土或称盐碱土的分布范围广、面积大、类型多。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地底平原区如华北、河流低洼地。沙漠化是土地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沙石裸露,经风吹日晒,突然失去肥力,进而逐渐扩大成片,沙漠化影响人类生产生活非常严重,沙漠化会影响气候变化,侵蚀耕地。是人类的癌症。。主要分布在回归线两侧及大陆内部降雨量非常少的地区。我国南方是世界“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但是西北、内蒙古地区沙漠化却非常严重第2页,共79页。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一节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3页,共79页。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当前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环境问题是:(一)全球气候变暖(二)臭氧层破坏(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四)酸雨(五)森林锐减(六)土地荒漠化(七)大气污染(八)水污染(淡水资源危机)(九)海洋污染(十)资源短缺——属于生态破坏第4页,共79页。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地区和温带的内陆地区想一想:我国的荒漠化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世界荒漠化的分布:第5页,共79页。考点一.分析原生性荒漠成因的一般方法1.自然原因:持续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热带荒漠:温带荒漠:地处大陆内部,距海洋远山岭阻挡海洋气流进入,导致降水少地处山岭背风地带,受下沉气流控制寒流(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第6页,共79页。第7页,共79页。荒漠化的概念和过程1、荒漠化的概念干旱、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区土地退化人类过度经济活动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第8页,共79页。(1)实质:(3)形成原因:荒漠化的含义(2)主要分布地区:(4)主要表现:土地退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和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耕地退化、草场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第9页,共79页。荒漠地区灌溉区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在土壤中积聚外来引水强烈的蒸发作用土壤盐渍化灌区放弃阅读灌溉与次生盐碱化第10页,共79页。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是指单纯风力作用引起的沙质荒漠化,它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另外在藏北高原、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华北地区的北部也有较大面积分布
第11页,共79页。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是指在原来的岩石地带的植物被破坏,可能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岩石裸露的地表,形成类似荒漠的景观。石质荒漠化在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贵州、云南、广西)表现尤为明显。第12页,共79页。次生盐渍化
次生盐渍化又称“次生盐碱化”,指由于不合理的灌溉而引起的土壤盐渍化过程。多发生在气候干旱、蒸发量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和半湿润地区。在我国多发生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因受人为不合理灌溉的影响,使地下水抬升,在当地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使土壤表层盐分增加,引起土壤盐化。第13页,共79页。
红漠化: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当地表土流失后,露出光秃秃的红色石山,土地丧失了生产力,所以被称为红漠化。红漠化第14页,共79页。土地沙漠化≠土地荒漠化第15页,共79页。石质荒漠化第16页,共79页。次生盐渍化第17页,共79页。AC第18页,共79页。第19页,共79页。西北地区1、地理位置2、范围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行政区划范围: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说明:这里所说的西北地区是指位于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第20页,共79页。第21页,共79页。西北地区处于亚欧大陆腹地,东、西部地形差异大3、地形:第22页,共79页。1、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的差异主要是由
的差异而形成的2、表现为自东向西,受夏季风的影响程度的不同,降水随之减少,水分条件的东西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结论: 水分条件第23页,共79页。自东向西降水和景观变化河流多内流河、河流稀少动物耐渴的动物地貌风蚀地貌、风力堆积地貌广布农业畜牧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城乡分布点状、带状位置地形深居内陆距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
高原面积广大山岭的层层阻挡青藏高原隆起
干旱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干旱干旱的气候为荒漠化提供了一个大的自然背景这一位置特征导致了干旱加剧了干旱二、区域特征第24页,共79页。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成因:降水分布规律:主要水源:
景观特色——以()、()为主第25页,共79页。(三)(二)(一)第26页,共79页。第27页,共79页。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1.范围2.地貌特点:3.干旱最主的自然特征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降水分布规律:从东向西递减。主要水源: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4.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到内陆第28页,共79页。思考天山中部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比较天山南北坡降水量的差异?原因?第29页,共79页。2.新疆的绿洲分布有什么特点?请联系水源和地形条件解释原因。
点拨:新疆绿洲主要位于在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和内陆盆地的边缘,大多沿河流呈串珠状分布。原因是有来自山地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天山北部水汽主要来源于北冰洋,大西洋,北坡属于迎风坡,随着高度升高降水量增加。受地形影响,南疆与北疆干旱程度不同。第30页,共79页。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第31页,共79页。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冬春干旱季节。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最主要自然因素。第32页,共79页。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自然背景干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强盛平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季节基本条件物质基础动力因素包含着漠荒化的潜在威胁第33页,共79页。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
加剧荒漠化进程1.在荒漠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人为因素常常起决定决定性作用。2.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4.另一种荒漠化现象——次生盐渍化第34页,共79页。斑点状荒漠化圈主要出现在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草原第35页,共79页。
一些不法农民到内蒙古自治区去搂发菜,严重破坏植被,成了沙尘暴的主要风沙源之一。第36页,共79页。a典型地区:半干旱的草原牧区b危害:加速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②过度放牧阅读:掘井带来的负作用
掘井取水可以为尽可能多地放牧提供水源条件,然而,过密的掘水工程,会使水井周围的草场受到过度放牧和践踏而无法得到恢复,是加速草场退化的重要原因。第37页,共79页。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2.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A.斑点状水土流失大面积水土流失B.大面积草场破坏斑点状荒漠化圈C.斑点状荒漠化圈大面积草场破坏D.大面积水土流失斑点状水土流失√第38页,共79页。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2.近代●内蒙古南部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草原森林草原牧区旱作地区第39页,共79页。绿洲地区:采取生物措施缺水地区:采取工程措施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第40页,共79页。阅读
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丝绸古道通过这个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古丝绸之路(南道)的大致走向和地理位置?
2.现代公路干线及其连接的绿洲城镇的位置?
答:几乎全部远离古遗址(古丝绸之路),更贴近昆仑山的山前地带。第41页,共79页。读图指导课本图2.12“黄沙掩埋下的丝绸之路”,思考回答:①从总趋势看,该地区河流多呈什么流向?②为什么该地区河流多呈平行状分布且流程短小?③该地区在西汉时期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其主要原因是什么?④唐宋以后该地区古绿洲为什么会退化而被废弃?根据你已有的史地知识,是否还能举出一些古绿洲被废弃、沙进人退的实例?第42页,共79页。第43页,共79页。课本图2.13“万里长城和农牧过渡地带”,解释,长期以来,长城是我国古代到明朝时期农业和牧业的分水岭,在其两侧,是农业和牧业的过渡地带。清代开始,这一过渡带逐渐向西北移动达几十到几百千米。思考:①为什么会出现农牧业过渡带向西北方向移动?②这样的移动产生了什么结果?第44页,共79页。第45页,共79页。思考
1.农牧界限向北推进,为什么会加剧该地区的荒漠化?
点拨:农牧界限向北推进,意味着农区侵入牧区,大片的草地将会变成旱地。这样,势必压缩草场面积,在原有的牲畜量不减少的条件下,会产生所剩牧场的超载,超载的牧场并必定会逐步衰退,为了牲畜的发展又可能将牧场转移到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环境的退化趋势必日益严重;在此同时,由草地开垦出来的旱地本身在防风固沙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劣势。加上若因为土地肥力的衰退而弃荒的话,其本身就是现成的人造沙荒。因此,如果农牧界限向北推进,势必加剧该地区荒漠化的进程。第46页,共79页。2.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恰恰又是我国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点拨:在我国北方的农牧过渡带,常常存在“农牧之争”,从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量对比,农业一般都高于牧业,因此形成农作侵入牧区的趋势。特别是在人口激增、粮食不足的条件下,以农侵牧已成必然。若不加以控制,必定会陷入“过渡开垦→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土地肥力减弱→再度开垦
→荒漠化再度加剧”的恶性循环圈。实际情况也是如此。第47页,共79页。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1.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时有出现2.不同时期的荒漠化问题第48页,共79页。六、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4.治理措施第49页,共79页。1.荒漠化的防治内容:
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的生产力。第50页,共79页。2.荒漠化的防治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图2.14)。第51页,共79页。
3.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和治理重点:①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恢复自然植被②治理重点:已遭沙丘入侵、风沙危害严重的地段。
第52页,共79页。4.治理措施⑴合理利用水资源
①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②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③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第53页,共79页。改善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减少水井数量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东农作区牧区草原干旱内陆区西海陆位置少多降水量第54页,共79页。绿洲内部前沿地带绿洲外围的沙漠边缘(封沙育草)(防沙林带)(防护林网)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建防护生物措施第55页,共79页。赤峰农田防护林第56页,共79页。内蒙古牧场防护林第57页,共79页。紧紧相邻的沙漠和绿洲第58页,共79页。第59页,共79页。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工程措施缺水源地区第60页,共79页。5.我国治理措施和经验
⑴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图2.15)。
⑵治理荒漠化的典例——沙坡头草方格沙障⑶我国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生态建没和荒漠化防治第61页,共79页。第62页,共79页。指导读图
课本图2.15“沙坡头草方格沙障”,在图中找到沙坡头,其周边的自然状况:贺兰山、腾格里沙漠、黄河。沙坡头位于宁夏中卫县西,滔滔黄河在这里经过,包兰铁路沿着黄河,横穿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特别在冬春季节风力强劲,对包兰铁路形成了威胁第63页,共79页。点拨:沙坡头采用了草方格沙障技术固定流沙,用于保护交通干线非常有效,包兰铁路自1958年通车起一直畅通无阻。思考①沙坡头试验站采用什么措施来固定流沙?效果如何?第64页,共79页。②这种措施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是如何起到固定流沙作用的)?点拨: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第65页,共79页。1、含义:荒漠化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质是
。2、形成原因:它是与
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3、表现为土地、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4、分布:土地退化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沙漠化、干旱、半干旱地区小结第66页,共79页。第67页,共79页。第68页,共79页。1.萨赫勒地区位于撤哈拉沙漠的南缘。请根据下面的图文资料,并联系已学知识,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点拨:资料表明萨林勒地区正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津德尔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居民点,其月均温都在22℃以上,甚至达到33℃,可想而知其蒸发量是巨大的。在降水方面,这里的年降水量不足500毫米,且基本集中在夏季,特别是7、8两个月。以其有限的而且特别集中的降水状况与其全年的高温、高蒸发量相比,确实是个容易产生环境问题的敏感地区。客观上,这里就潜在着荒漠化的自然因素,这是本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水热条件所决定的。第69页,共79页。2.气候的严酷性决定了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沿岸国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本区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传统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化。根据图2.9,分析这一社会经济因素的转变对牧场带来的环境影响。第70页,共79页。第71页,共79页。
将传统的游牧经济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进行对比,比较它们对草场的影响。从表中可知,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因其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而商业性的定居牧业从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结果必然导致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第72页,共79页。
3.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早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分析这一因素的加入,对本区草场生态环境及荒漠化的发展,又可能产生哪些影响?第73页,共79页。点拨: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迫使人们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至向牧业地区推进,结果是:变成耕地的地区,由于恶劣的气候和风沙,会使这一地区出现荒漠化;同时原有草场面积缩小,单位面积载畜量提高,荒漠化加剧。第74页,共79页。
4.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造成这里生态环境恶化、上地荒漠化加剧的根源。请你解释下图(图2.11),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点拨:(图2.11)明显地描绘了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过程。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这个恶性循环就可以得到解决。第75页,共79页。
五、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1.历史时期的荒漠化问题——西北地区时有出现第76页,共79页。土壤盐碱化:通常情况下,土壤地下水与表层土壤水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地下水位恒定,表层土壤中的离子含量相对稳定。气候干旱时,土壤蒸发量增大,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下降,引起地下水沿土壤毛细管上移,土壤中的盐分也随着水分同时运动。水分蒸发以后,盐分则在土壤表层积累,盐分离子达到一定高的浓度时,就发生土壤盐碱化。所以,绝大部分盐碱土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受人为影响、自然发生的土壤盐碱化称为原生盐碱化。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土壤盐碱化称为次生盐碱化。盐:由于地表蒸发将盐分积累在土壤表面渍:地下水位过高浸湿地面碱:由于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使得土壤阳离子过高,土壤呈碱性地下水位高是造成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如果灌排系统良好不会发生盐渍化,也就是说土壤的盐分是随水而来,随水而去。不过我觉得很多时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风险管理的实施与案例分析计划
- 新余学院《综合英语》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余学院《商务英语写作》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中国文学批评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大学语文》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安全运算》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京学院《版面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交通大学《微机与接口技术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01月11189政府经济学期末试题答案
- 西昌学院《中国文学批评》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式烹调技术课件
- 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
- 10kV供配电系统电气设备改造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江苏省2024年中考数学试卷九套合卷【附答案】
- 山东教育出版社初中美术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读书、爱书的情结 单元教学设计
- 2024年建投集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一平台在线形考(专题检测一)试题及答案
- 2024年中国物流集团限公司夏季招聘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RhD抗原阴性孕产妇血液安全管理专家共识
- 《复发性流产诊治专家共识2022》解读
- 生活垃圾制RDF焚烧发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