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七篇_第1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七篇_第2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七篇_第3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七篇_第4页
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七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小学数学教案模板合集七篇小学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想、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根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开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例如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答复: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答复: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到达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方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钙片加上编号。

学生完成后,将作品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展示交流。

图示是对问题进行抽象、概括的一种方式,通过图示使找次品的方法具有概括性,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例1教学后及时进行方法的总结,可以分散本课的难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探索规律,优化策略

1.理解题意。

〔1〕课件出例如2。

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设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2〕大胆猜想。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

学生:如果运气好一次就能找到次品,所以至少一次。

学生:一次不能保证找出次品,因为如果运气不好,就找不到次品了。

学生:每次称2个零件,4次保证找出次品。

教师:“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次品〞是什么意思?

学生:既要保证找出次品,又要次数最少。

这个讨论是非常必要的,学生第一次遇到这类问题,可能不能兼顾两端,说“一次〞的同学无视了“保证〞,说“4次〞的同学没有考虑到至少。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否认错误,澄清认识,确定研究方向,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走错路,少走弯路,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小学数学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统计表正确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能根据折线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并能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已有的统计经验迁移学习单式折线统计图。通过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比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数据和合理推测能力。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单式折现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优势。会看、会绘制折线统计图,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和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感悟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对数据的变化做出合理的推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谈话:同学们喜欢机器人吗?参加过机器人大赛吗?没有也没关系,以后会有时机的。在中国,自20某某年起,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记得在第一届大赛时,全国的参赛人数仅为200。不过后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开展,青少年中敢于进行科技创新的人才越来越多,参加机器人大赛的人也越来越多。在20某某年时,已有约1100名选手,参赛队伍是426支;到20某某年,参赛队伍到达了499支。老师还查询了其他几个年份的参赛队伍数量,大家请看。〔教师边说,边通过课件出示统计表〕

二、复习旧知──条形统计图

1.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从统计表里你得到了什么信息?〔学生答复〕

教师:刚刚说的信息,大家能用我们学过的统计图表示出来吗?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根据数据的情况,第一个起始格应该表示多少?接下来一格代表多少适宜呢?

2.根据学生的答复出示条形统计图。〔课件演示〕

3.教师:观察完成的条形统计图,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这些问题都一目了然了。如此看来,条形统计图比统计表更加清楚、直观。

通过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为学习折线统计图做好准备。

三、探索新知

1.认识折线统计图

〔1〕课件出示折线统计图。教师:有一种比条形统计图更加强大的统计图,同学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统计图〔20某某-2023年〕。

教师:统计图还可以这样画。这种统计图叫做折线统计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2〕初步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绘制过程。

教师:我们首先来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相比,它们相同吗?〔学生答复相同〕

教师:想知道其中的折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教师边介绍边描点,最后把这些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小学数学教案篇3

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例如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答复。

: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稳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会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判断。

教具准备:小黑板、投景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根据下面各题,先口答列式及得数,后说数量关系式。

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250千米,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2、一种布,买3米共要27元,平均每米布多少元?

3、某印刷厂5天生产2.5万本练习册,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万本练习册?

师据学生答复板书如下:

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二、引新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如上面这些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和工作总量的关系等。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有什么关系?或者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正比例的意义。〔板书〕

三、新授

1、教学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12345678

路程〔千米〕90180270360450540630720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

〔2〕边观察边思考下面问题:

〔1〕表中有哪几种量?这两促量有没有关系?

〔2〕这两种量是怎样设化的?〔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页变化。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3〕引导学生分析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1〕从表内找出几组相对应的两个数,求出比值,再比拟比值的大小。指名口答,师板书:

90/1=90360/4=90540/6=90

〔2〕从下面的比式中,你能不能找出变化规律?这个90实际上就是这列火车的什么?〔速度〕

〔3〕师: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式子表示

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4〕小结。

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2、教学例2

〔1〕出例如2,在布店的柜台上,有像下面一张写着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数量〔米〕1234567

总价〔元〕8.216.424.632.841.049.257.4

〔2〕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的数据。

〔3〕答复下面风个问题:

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有关系吗?为什么?

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它们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比拟这些比值的大小,相等吗?这个比值实际上就是花布的什么?

〔4〕小结。

花布的米和总价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是随着米数的变化而变化的。米数扩大,总价也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随着缩小。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3、概括正比例的意义及关系式。

〔1〕比拟上面的例1和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是什么?

〔3〕师:例1中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保持一定。年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大家想一想:在例2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

〔4〕概括关系式:

Y/X=K〔一定〕

4、教学例3。

出例如3

师:大家能不能根据上面的判断成正比例量的方法说说?指名口述、师帮助纠正。关系式是:总重量/袋数=每袋面粉重量〔一定〕

5、小结。

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键是看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如果比值一定,那么这两种量就是成正比例的'量。

四、稳固练习

第13页做一做

五、总结。

1、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

2、怎样判断两种量是成正比例的量?

六、作业:完成练习六第1-3题。

小学数学教案篇5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大小的比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比拟熟练的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拟方法,能正确的比拟两、三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拟2/7和5/7、2/3和2/9的大小

分析:同分母的分数进行比拟,分子大的分数比拟大。

同分子的分数进行比拟,分母小的分数比拟大。

二、引入新课

怎样比拟两个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例题讲解

例1比拟5/12和3/8的大小

分析:〔1〕分母分子都不相同,不容易直接比拟大小。

〔2〕通分〔12和8的最小公倍数做分母〕

三、稳固练习

1、试一试

比拟27/15、25某/12和23/4的大小。

2、练一练

〔1〕比拟1/2和2/5的大小

〔2〕比拟17/18、11/12和5/6的大小

四、归纳

1、异分母分数比拟大小,先通分变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写出比拟的结果。

2、带分数比拟大小,先看他们的整数局部,整数局部大的分数比拟大。如果整数局部相同,再比拟分数局部。

五、布置作业

小学数学教案篇6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26页例1例2,做一做。

教材分析:

例题中只呈现加减法计算的例子,按键数字和屏幕显示的结果对应出现;乘除法式题要由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的运算的同时让学生探索计算的规律,把计算和探索规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让学生学习了用计算器计算的方法,又激发了学生探索数学微妙的兴趣,还是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的直接途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利用电子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使学生知道用电子计算器计算顺序和笔算顺序是一样的。

3.让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的秘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教学重点:

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懂得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利用计算器计算

1、师:谁会使用计算器计算?

学生介绍使用方法:按on/c键,显示:0输入题目,按=键,显示结果,再按on/c键,清屏。

2、出示:386+179=,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计算。

说说你是怎样使用计算器计算的?

(先按“386〞,屏幕上显示386,再按“+〞,屏幕显示不变,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

试试CE键有什么功能?(去除)

3、自己试试看

26某39=312÷8=

4、你觉得使用计算器需要注意些什么?

看清数,别摁错了;每次计算前要清屏。

5、计算。

765+469=589某76=3208-2965=625÷25=6848-579+386=

再计算。

946某57某0=100÷5=3028-2965=

估算:99+199≈

计算后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并不是任何时候用计算器计算都是的,像可以直接口算的、能简算的题目,就不需要使用计算器了。)

6、看谁算的快,练一练。

7、做第26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在小组内做一做,然后同桌做一做。

二、观察发现

1、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

9999某1=9999某2=9999某3=9999某4=

2、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答案吗?

9999某5=9999某7=9999某9=

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

3、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三、练习

(一)根底练习

1、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某=?

2、神奇的198。

321-123=654-456=987-789=951-753=357-159=9856-9658=8745-8547=5412-5214=

(二)稳固练习

1、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

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2千克的水,这些水就这样被白白地流掉了

◆照这样计算,一个没关紧的水龙头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______千克。

◆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按20千克计算),这些水大约能装______桶。

◆如果一个三口之家每月用6桶水,这些水够用______个月,约合______年。

(1)学生用计算器输入数据,计算得数,再指名汇报结果。教师提醒学生要做到:看清数据、正确输入。

(2)看完这些数据,你想说点什么?

(3)小结: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这样一句广告词:“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争当一个节约的好孩子,为创立和谐节约型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

2、练习三第12题。

要求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注意学生计算后填表时相应数据填写得是否适宜、是否正确。

3、练习三第14题。

这是有规律的计算题,用简便方法计算比计算器还要快,表达了计算方法的灵活性。

(三)拓展练习。

8765-32某21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操作的?

1、学生独立操作,指名汇报。

2、教师介绍“M+〞、“MR〞的使用方法

先按32某21,得数是672。然后按下“M+〞,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刚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11、13题。

小学数学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小组学习的能力。

2、学会运用平均分。

3、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4、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5、初步认识“平均分〞

6、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7、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三、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假设干。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