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说明_第1页
朝花夕拾说明_第2页
朝花夕拾说明_第3页
朝花夕拾说明_第4页
朝花夕拾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924、1925年到1926、1927年这一段时间,鲁迅的作品主要有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此外还有短篇小说集《彷徨》的后期作品。这四个部分其实是个有机的整体。这些年学术界比较重视《朝花夕拾》和《野草》的研究,而相对忽略了《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其实也会影响对《朝花夕拾》、《野草》的把握。我想我们今天还是应该把这四部著作统一起来看,把它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者可能比孤立的研究看出更多的一些东西。一、我们先看《朝花夕拾》。或者可以从《〈朝花夕拾〉小引》里这段话进入这部作品———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了罢,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这里所说的“纷扰”,包括“东壁……流离……挤出”,都与这一时期在女师大风潮、三·一八惨案中和陈西滢们的论战有关。所有外在的“纷扰”———与“当局”、“文人学者”……的生命搏斗,都会转化为内心的“纷扰”,并且会由此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欲求:从内心深处的记忆中,寻找生命的“闲静”,以抵御这样的“纷扰”;从自我生命的底蕴里,寻找光明的力量,以抵御由外到内的漫漫黑暗。我想这应该是鲁迅写《朝花夕拾》的一个最基本的动因。因此,我在读《朝花夕拾》的时候,有一句话,每读一次,都会感到心灵的震撼。这就是鲁迅在《阿长与〈山海经〉》结尾的那一声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在某种程度上,这正是鲁迅心灵深处的呼唤,是他在受到外部的种种伤害以后所发出的生命的呼唤:他要回到这个“仁厚黑暗的地母”的怀里,永安他的灵魂。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安魂曲”。许多人在《朝花夕拾》里所感受到的是在鲁迅其他作品中不容易见到的温馨、慈爱,或者像我曾经说过的,是鲁迅心灵最柔和的一面的显示,恐怕都是缘于这样的心理动因。《小引》中谈到文体的杂乱,也很值得注意。人们很容易就发现,鲁迅所特有的“杂文笔法”对他的散文的渗透:在回忆中经常插入对现实中的“名人”、“名教授”、“绅士”、“指导青年”的“前辈”……也就是陈源们的讥讽。这些文字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有着更多的相通。表面看起来,这都是随手拈来,顺便“刺”它一下,很容易被看作是涉笔成趣的闲笔。其实在鲁迅是一点也“闲”不起来的:“闲话”只属于陈源。这些“杂文笔法”是在提醒我们读者:鲁迅整个的思考,《朝花夕拾》里的回忆,始终有一个“他者”的存在:正是这些“绅士”、“名教授”构成了整部作品里的巨大阴影。鲁迅在《朝花夕拾》里所要创造的“世界”是直接与这些“绅士”、“名教授”的世界相抗衡的:不仅是两个外部客观世界的抗衡,更是主观精神、心理的抗衡。。。。。。。当然,在鲁迅这里并不存在着对民间与地方文化的理想化。所以在我们一开始就引用的《〈朝花夕拾〉小引》中,他在谈到“思乡的蛊惑”时,紧接着就说,“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这种回归中的质疑恰恰是最能表现鲁迅的特点的。——文本阅读:从《朝花夕拾》到《野草》钱理群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专门为《莽原》半月刊撰写的一组文章,第一篇写于1926年2月21日,最后一篇写于同年11月18日,前后九个月,和作者别的创作集子比起来,写作时间是比较集中的。其内容也很集中,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作者原来给这一组文章起了一个总的题目—《旧事重提》,每发表一篇就注明这是《旧事重提》第几篇,显然要对自己过去生活道路作比较系统的回顾。从这一组文章的构思来看,其先后安排基本上是以作者的童年和青年的生活轨迹为依据的。从1887年他初读《鉴略》到1912年范爱农之死,即从他的童年到辛亥革命之后,历时达二十多年。第一篇到第六篇主要写童心世界,第七篇和第八篇写青年时代面临的人生道路的抉择,第九篇和第十篇怀念师友,回顾了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经历。篇与篇之间也约略有脉胳可寻。如回忆童年生活的那几篇有些事件或人物就安排在不同的篇章中前后出现,彼此是有些照应或关联的。第一篇《狗·猫·鼠》中从侧面提封了保姆阿长,第二篇就专门回忆《阿长与山海经》,第二篇写了有趣的“三哼经”,在第三篇就谈到那令人生厌的《二十四孝图》,接下来的三篇,从枯操的背书谈到迎神赛会,从迎神赛会谈到令人难忘的无常,最后又从百草园谈到三味书屋,都是经过作者精心的构思和安排,从不同侧面展示了童年生活的情最。甚至有的篇与篇之间语气上都互相承接。如《狗·猫·鼠》中说到阿长,下一篇《阿长与山海经》一开头就是“长妈妈,已经说过…”。《父亲的病》结尾写到衍太太催促少年鲁迅大声叫唤即将断气的父亲,下一篇《琐记》就以“衍太太现在是早经做了祖母”这种语句开始,从中也可以看出前后联结的关系。看来,作者写这一组文章是有比较完整的构思的,对于各篇内容如何安排,打算写几篇,都有过通盘的考虑。这在作者写作过程中也有所透露。当鲁迅写完第六篇后,给当时《莽原》的编者韦素园去信时就能很有计划地预告“《旧事重提》我还想做四篇”。后来果然依照计划做完了最后一篇,给韦素园再次去信说,“这书是完结了”,更是明确地把这一组散文当作一本完整的书了。《朝花夕拾》各篇虽然也可以各自独立成文,但作为一本书却是有机的整体。在鲁迅诸多创作集中,《朝花夕拾》这一特点是不容忽视的。因此,研究《朝花夕拾》,不能只把它看作是片断的回忆录,也不能满足于只就各篇作细致的分析,还要注意把全书作为一个统一的机体来考察,了解作者写这一组文章的总的意图和心境,从总体上把握此书的意义、价值和特色,认识它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和鲁迅作品中的地位。《朝花夕拾》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有总的构思,那么,它的写作意图就和杂文不一样。杂文随时受到现实问题的触动,有戚而发,一篇篇都有具体的写作背景和针对性,《朝花夕拾》则不一定每篇都是在现实问题的触发下动笔的,也不一定每篇都是结合现实、针砭时弊的。当然,其中个别篇章确实也有较浓重的杂文色彩。如第一篇《狗·猫·鼠》就是专门回击“现代评论派”的诬蔑的。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用了大段的议论,用辛辣的笔调讽刺了“现代评论派”文人的“媚态的猫”式的嘴脸。其中作者追忆了自己童年“仇猫”的经过和心理,但也紧扣着对“猫态”的揭露和讥讽。这篇文章有明确的针对性,论战性很浓,是受了现实斗争的“刺激”而写的。但是,《狗·猫·鼠》这篇在《朝花夕拾》全书中是比较特殊的。我们往下看,第三篇《阿长与<山海经>》就不同了,它不再是论战性的,并非针对某一论敌或某一现实问题而写,也很难说作者是在现实斗事触发下才写的作品。。。。。。。。《朝花夕拾》中只有《狗.猫·鼠》一篇可以说是在现实问题直接激发下的近似杂文的作品,其余九篇的内容主要都是叙事抒情,追忆往事,忆念故人。篇中虽然有时也会穿插一些针砭时弊的议论,或间有对论敌的辛辣讽刺,但那不过是回忆叙事过程中的顺笔涉及,主要功力并不在此。大概在写《狗·猫·鼠》时,由于现实中论敌的激发,着重在给“媚态的猫”画像。鲁迅对于那种一方面“无所不为”,一方面又“奴性十足”的奴才相一向深恶痛绝,所以他叙述他仇猫的第一条理由就是猫的“折磨弱者的坏脾气”,而自己则是对受欺凌的弱者同情井对欺凌者要反抗和报仇的。因此写了他仇猫的由来,回忆了猫吃了他幼年时喜爱的隐鼠的经过,并写到了长妈妈在这件事中的作用。这篇文章的写作意图是圆满地完成了,“媚态的猫”作为一种社会典型形象已被鲜明生动地刻划出来了,但在写作过程中从记忆里所涌现出来的人和事却感到还有许多值得写出,其中最为迫切的就是长妈妈。因为在《狗·猫·鼠》中,长妈妈只是侧面提到,从文章中只能得到她是一个曾用假话哄骗孩子的女工的印象,这是使对长妈妈有深厚感情的鲁迅十分不安的。。。。。。。鲁迅在1927年5月写的《朝花夕拾小引》中曾讲到儿时生活对他所引起的“思乡的蛊惑”,促使他“时时反顾”,《朝花夕拾》就是这种“反顾”的产品。这种想法在鲁迅是一贯的,一直到他晚年所写的《我的种痘》、《我的第一个师父》、戏《女吊》等篇,也都是这种“反顾”的产品,有的还是逝世前不久写出来的。。。。。。。《朝花夕拾》中有关社会批评的地方还有很多,其中有的是对于当时看到的一些丑恶现象的批判,也有的是作者联系现实所发的议论。前者如《藤野先生》中写的那些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相子像高耸的富士山,或把辫子盘平,像小姑娘的发髻一般,晚上则咚咚咚地学跳舞的清国留学生,后者如《狗·猫·鼠》中讲“人禽之辨”的一般议论:动物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他们没有自鸣清高,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牌子,而人不仅说空话,还要说违心之论,对于物说来,实在“颜厚有忸怩”。这些社会批评不仅是非常精辟的。而且对作者所回忆的主要内容提供了背景或加深了认识,它不是外加的附着物,而是文章的有机部分.但如果认为同杂文一样,这些就是文章的主要思想内容,那也是不恰切的。因为它虽然也有讽刺或议论,但通常都是在抒情性很浓的回忆中夹叙夹议地穿插进去的。并未离题,用的多是旁敲侧击的手法,.与杂文之正面的和通篇的抨击时弊有所不同。因此它仍然是或者属于回忆的组成部分,或者是由回忆内容所引起的联想。对于鲁迅这样的作家,无论写甚么样的作品,他都是不会忘记文学的战斗作用的。。。。。。。在写法上,既然要求自己的生活感受为读者所领会,引起共鸣或同戚,自然就不能以教训者或讲演者的姿态出现,而必须是漫谈式的,似乎天马行空,毫不用心,但絮絮道来,既有深长的韵味,又能有感情的交流。例如《狗·猫·鼠》中作者从自己的仇猫说起,谈了人们的婚礼,黑猫、猫婆和猫鬼,猫与虎的师徒关系,老鼠成亲的花纸,蛇和“老鼠数铜钱”,墨猴等许多传说、掌故和现实的小故事,波浪起伏,好像漫不经心地闲聊天,但实际都是以勾画“媚态的猫”为中心的。——《论鲁迅的朝花夕拾》王瑶《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主要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2月21日到11月18日之间的所作。鲁迅在1932年的《<自选集>自序》里称:“可以勉强称为创作的,在我至今只有这五种,”“将材料,写法,都有些不同,可供读者参考的东西,取出二十二篇来,凑成了一本,”而他录入在这本《自选集》里的是《野草》中的七篇、《呐喊》中的五篇、《彷徨》中的五篇、《故事新编》中的两篇以及《朝花夕拾》中的三篇(《狗·猫·鼠》、《无常》、《范爱农》)。他将《朝花夕拾》与其他四部并列置放、作为他创作的五种之一,可见《朝花夕拾》在先生心中的重要地位。《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所著的回忆性散文,十篇散文色调相对明快、清亮,夹藏着先生童年的印记。在《朝花夕拾》的“小引”中,鲁迅先生如是说:“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然而委实不容易。目前是这么离奇,心里是这么芜杂。一个人做到只剩下回忆的时候,生涯大概总要算是无聊罢了,但有时竟会连回忆也没有。”这里的“纷扰”寓含着先生前后经历的几个事件:一是1925年时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师的鲁迅先生亲眼目睹并参与了女师大风潮,鲁迅先生因支持学生的斗争反受陈西滢等人的污蔑,先生以《忽然想到》、《并非闲话》等予以反击,双方一度在报刊上展开了论战。二是1926年震惊中外的的“三一八惨案”,鲁迅先生著《无花的蔷薇》、《死地》、《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深切悼念死者、严厉斥责当局。鲁迅因此被通辑,为避暗杀而先后躲于北京两城、医院等地,并于同年8月份赴厦门大学任教。1935年底鲁迅在为《故事新编·序言》时提到了写作《朝花夕拾》的境况:“直到一九二六年的秋天,一个人住在厦门的石屋里,对着大海,翻着古书,四近无生人气,心里空空洞洞。而北京的未免社,却不绝的来信,催促杂志的文章是。这时我不愿想到目前;于是回忆在心里出土了,写了十篇《朝花夕拾》。”“翻着古书”即指他坐在厦门大学图书馆里的样子。他曾在《两地书》里向许广平诉说着自己的无奈:“此地四无人烟,图书馆中书籍不多,常在一处的人,又都是‘面笑心不笑’,无话可谈,真是无聊之至。”“我现在专取闭关主义,一切教职员,少与往来,也少说话。”而这都是先生在创作《朝花夕拾》时的环境与心态。这十篇文章的出炉经历了三个不同的环境:“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1]生活环境的改变必然会对创作产生影响:前几篇如《猫·狗·鼠》、《二十四教图》及《五猖会》等明显与大胆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