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综述课件_第1页
中国神话传说综述课件_第2页
中国神话传说综述课件_第3页
中国神话传说综述课件_第4页
中国神话传说综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讲神话传说第一节神话的基本知识一、概念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对自然及社会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艺术创造。马克思定义神话为“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二、神话产生的原因

自然崇拜:原始初民有着强烈的“万物有灵”的思想,他们把自然物和自然力视作具有生命、意志和伟大能力的对象加以崇拜。崇拜的的对象包括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等天体万物及自然变迁现象。归纳来看有天体之神、万物之神、四季之神、气象之神等部类。原始人认为这些自然存在现象表现出生命、意志、情感、灵性和奇特能力,会对人的生存及命运产生各种影响,因此对之敬拜和求告,希望获其消灾降福和佑护,这反映出人们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丰产富足的实际需要,是原始宗教的体现。生殖崇拜:

所谓生殖崇拜,就是对生物界繁殖能力的一种赞美和向往。它是原始先民追求幸福、希望事业兴旺发达的一种表示。

原始人由于不懂得人类生殖的原因,见到从妇女腹中能生出一个新的生命,总认为其中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同时由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极端低下,人就是生产力的全部,人口的多少、体质的强弱决定氏族或部落的兴衰,所以人们对妇女分娩十分重视。祖先崇拜:它是基于死去的祖先的灵魂仍然存在,仍然会影响到现世,并且对子孙的生存状态有影响的信仰。是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由图腾崇拜过渡而来。一般崇拜的目的是相信去世的祖先会继续保佑自己的后代。其崇拜行为的特点:首先,神话本族祖先,具有本族认同性和异族排斥性;其次是相信其祖先神灵具有神奇超凡的威力,会庇佑后代族人并与之沟通互感;最后超越了原始图腾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认识局限,使古代宗教从自然崇拜上升为人文崇拜。三、保存远古神话大多以口头故事的形式流传,现今留存的神话故事大多记载于《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庄子》等文献中。1、《山海经》共18篇,主要分为《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原先是据图叙事,其中记载了各地的动物、植物、矿物等,著名的故事很多,是保存最好的一部奇书。(留待下节详细介绍。)2、《淮南子》,西汉刘安主持编写的一部杂家著作,现存21篇,其中涉及到的神话故事最为著名的篇章有《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塞翁失马》等。《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3、《楚辞》中屈原的《离骚》、《天问》、《九歌》中的神话故事很多。

如《离骚》中屈原上下求索的过程中,诗人朝发苍梧,夕至县圃,他以望舒、飞廉、鸾皇、凤鸟、飘风、云霓为侍从仪仗,上叩天阍,下求佚女。他去叩帝阍,阍者却闭门不理;他又下求佚女以通天帝,也终无所遇。《天问》中涉及七十多个神话故事,如:“羿焉彃日,乌焉解羽?”“鲧何所营?禹何所成?”“女娲有体,孰制匠之?”4、《庄子》中的神话传说:混沌之死、鲲鹏变化、触蛮之国、藐姑射神人。

《庄子》中的神话大致可分为三类:活物论神话的遗留;古代神话的化用;散见的神话材料。《庄子则阳》篇中的一个故事说:蜗牛左边触角上有一个国家触氏,右边触角上有一个国家蛮氏,两个君王常常为争夺地盘进行猛烈的战争。《逍遥游》中记载了一个藐姑射神人,其文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袁珂认为,这里的藐姑射山其实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列姑射山。《山海经·海内北经》:“列姑射在海河州中,姑射国在海中,属列姑射,西南,山环之。”四、神话的分类1、创世神话:如中国南方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北方女娲补天的故事等。盘古开天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数起于一,立于三,成于五,盛于七,处于九,故天去地九万里。天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

女娲补天: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淮南子》中《女娲补天》)烛龙创世:尸体化生型创世神话

烛龙故事,见于《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

钟山之神,名曰烛阴,视为昼,瞑为夜,吹为冬,呼为夏,不饮,不食,不息,息为风,身长千里。在无之东。其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钟山下。(《海外北经》)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谒。是烛九阴,是谓烛龙。(《大荒北经》)烛龙化石

2、始祖神话

中国传统文化中记载着伏羲与其妹女娲兄妹成夫妻而繁衍了人类的传说,大量少数民族传说以及考古发现的汉画像砖画也证实了这一点。汉画像砖上伏羲与女娲人首蛇身,或异体交尾,或同体异首,是人类的始祖。此外还有女娲抟黄土造人之说: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geng)人也。(《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风俗通》)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自己的始祖神话。商民族始祖契是简狄吞食燕卵而生,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和经历更具传奇色彩。后稷神话记录在《诗经·大雅·生民》中:姜嫄因踩到天帝的足拇指印而受孕,顺利的产下稷,姜嫄觉得不祥,便把他丢弃在窄巷、树林、寒冰等处,但稷分别得到牛羊、樵夫、鸟的奇迹般的救助,成活下来,并迅速表现出种植农作物的天赋,最终成为周人的始祖。黄帝的出生:其母“见大雷绕北斗,枢星光照郊野,感而孕。”(《初学记》引《诗含神雾》)颛顼的出生:“母见摇光之星,贯月如虹,感己于幽房之宫,生颛顼于若水。”(《山海经》)尧的出生:其母“与赤龙合婚生尧”。(《初学记》引《诗含神雾》)舜的出生:其母“感枢星而生舜”。(《初学记》引《尚书帝命验》)禹的出生:其母“见流星贯昴,梦接意感,既而吞神珠而生禹。”(《太平御览》引《孝经钩命决》)契的出生: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而生”。(《竹书纪年》)3、洪水神话

《山海经·海内经》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传》),可谓历尽千辛万苦。

4、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史记·五帝本纪》载: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pi)、貔(pi)、貅(xiu)、貙(chu)、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炎黄汇合后,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ba),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5、发明创造神话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关文化英雄的神话,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羿等等。

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羿最为辉煌的业绩,要数射落九个太阳。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人间的秩序又得到了恢复。十个太阳都是天帝俊的兒子,羿要射落九日,不仅需要神技,还要有超人的胆略。

6、神话中还有一类表现了人们不屈的斗争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如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刑天舞干戚。根据《山海经》记述这种叫精卫的鸟,原是炎帝宠爱的女儿,有一天她去东海玩,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死了。女娃变成了鸟,名字就叫作“精卫鸟”。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夸父逐日是说夸父为追逐太阳而死。

五、神话中的人物形象总体来看,其人物形象由动物、植物向半人半神演变,由半人半神向人神演变。动物形象:犬、鱼、鸟、龙凤动物形象是最早的神话人物,后来表现为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比如女娲最早是蛙,嫦娥最早是蟾蜍。植物形象:昆仑、扶桑、桃木、建木昆仑:原指山名。据说是在西方,后南方也有昆仑山。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仑之丘。”《楚辞·离骚》:“邅吾道夫昆仑兮,路修远以周流。”唐韩愈《杂诗》之三:“昆仑高万里,岁尽道苦邅。”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扶桑:据说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扶桑是中国神话中的灵地之一,传说在极东的大海上,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太阳女神羲和为她的儿子金乌(三足乌鸦,太阳之灵)从此处驾车升起。桑树具有枝叶繁茂、果实丰厚的特点。因此常常被作为女性神的象征。如《诗经·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桃:长寿的象征。因此有西王母的蟠桃宴的神话传说。这是由于桃树枝繁叶茂,其花也是灿烂非凡,故而借其象征意义。正如《诗经桃夭》中以桃花的灿烂来比兴女子出嫁。又《古小说钩沈》辑《汉武故事》:“东郡送一短人,……召东方朔问。朔至,呼短人曰:‘巨灵,汝何忽叛来,阿母还未?’短人不对,因指朔谓上曰:‘王母种桃,三千年一作子,此儿不良,已三过偷之矣’。”桃木:传说夸父追日,临死前将神木抛出化成了一片桃林。我国最早的春联都是用桃木板做的,又称桃符,几千年来,桃木就有镇灾避邪之说,被称为神木。建木:也称健木。据说是升天的天梯。“建木”是上古巴蜀先民崇拜的一种圣树,位于天地中心。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在广汉三星堆中出土的青铜神树上,有枝叶、花卉、果实、飞禽、走兽、悬龙、神铃等,专家认为,这种神树的原型,有可能就是建木。《山海经·海内南经》:“有木,其状如牛,引之有皮,若缨、黄蛇。其叶如罗,其实如欒(luan),其木若蓲(qiu),其名曰建木。”郭璞注:“建木,青叶,紫茎,黑华,黄实,其下声无响,立无影也。”建木图半人半神的形象:女娲、伏羲、西王母。汉砖中有女娲伏羲人面蛇身的交尾图。女娲原是一只蛙,后演变为半人半蛇的形象,具有抟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等多种传说。豹尾虎齿《山海经》在《穆天子传》里,西王母的言行却又像是一位温文儒雅的统治者人神形象:女娲、王母娘娘、嫦娥、后羿等。六、中国神话的特点(1)中国神话中较多自然神的朴野品格。西方神话多写实,模仿的是人类自己,中国神话则多模仿自然,具有象征、隐喻等内涵。(2)中国神话的非谱系化。《论语·述而》中说:“子不语怪、力、乱、神。”

“中国神话之所以仅存零星者,说者谓有二故:一者华土之民,先居黄河流域,其生也勤,故重实际而黜玄想,不更能集古传以成大文;二者孔子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实用为教,不欲言鬼神,太古荒唐之说,俱为儒者所不道,故其后不特无所光大,而又有散亡。然详案之,其故殆尤在神鬼之不别。天神地衹人鬼古者虽若有辨,而人鬼亦得为神衹,人神淆杂,则原始信仰无由褪尽,原始信仰存则类于传说之言日出而不已,而旧有者于是僵死,新出者亦更无光焰也。”——鲁迅(3)中国神话的历史化。神话中说黄帝有四张脸,孔子则解释为黄帝派四个人去治理四方。神话中“夔”只有一只足,孔子则解释为治理天下,有夔这样的圣人就足够了。(4)中国神话的利益化、世俗化。比如迁坟中坟墓中挖出蛇的例子、以桃木镇邪等。七、神话与传说的区别神话是人类处于蒙昧时代的产物,是人类不能理解外部和大自然事物的产物,神话是一种无意识状态下集体创作的;马克思曾精辟地概括道:“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传说是神话逐渐演进,作为神话中的神也逐渐人性,叙述这个逐渐接近于人性的神的故事,这就是所谓的传说。经典的传说故事: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第二节《山海经》《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最古老的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除此之外,《山海经》还以流水帐方式记载了一些奇怪的事件,对这些事件至今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论。一、具体内容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据说原共22篇,约3100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全书内容,以五藏山经5篇和海外经4篇作为一组;海内经4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5篇以及书末海内经1篇又作为一组。每组的组织结构,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五藏山经的一组,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藏山经》主要记载山川地理,动植物和矿物等的分布情况;《海经》中的《海外经》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荒经》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

二、特点《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陶渊明《读山海经》:“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山海经》历来被大多数人认为“荒诞不经”。连敢于打破《尚书》束缚,将中国上古史推至炎黄二帝的史学家司马迁都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第三,《山海经》有两部分组成。

顾颉刚认为:“《山海经》则至今流传,其中《山经》和《海经》各成一体;《海经》又可分为两组,一组为《海外四经》与《海内四经》,一组为《大荒四经》与《海内经》。这两组的记载是大略相同的,它们共就一种图画作为说明书。所以可以说是一件东西的两种记载”。第四,《山海经》地理描写的顺序与现实的顺序不同。

《山海经》的顺序是南、西、北、东,这可能与古人“天南地北”的习俗有关。也就是说,古《山海经图》与现在的地理图在方位上不同。以《海外东经》的汤谷地望为例:“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一赤一青,在其旁。一曰在竖亥北,为人黑首,食稻使蛇,其一蛇赤”。“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后世神话传说的源头。例:夸父的神话故事见载于《山海经》,据茅盾《中国神话研究ABC》所说:《列子·汤问篇》愚公移山的故事,是由夸父逐日神话演变而成,据“帝命氏二子负山”来看,夸娥极有可能是夸父演化来的。《中山经》姑媱之山的瑶草,是未出嫁而早死的帝女精魂化成的,演化为《庄子》里藐姑射山的绰约神女寓言。其后再化为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朝云。再化而为杜光庭《仙录书》中的西王母第二十三女瑶姬,再化而为曹雪芹《红楼梦》里的绛珠仙草林黛玉。三、《山海经》的影响第三节《穆天子传》《穆天子传》,又名《周王游行记》,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作。西晋时出土,经当时人整理分为五卷,今本将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一卷并入,共六卷。《穆天子传》是《汲冢书》中唯一流传至今的一种。姚际恒以为《穆天子传》为伪书,法国学者沙畹甚至以为穆天子并非周穆王,而是指秦穆公。《穆天子传》前五卷详细记载周穆王在位时率师南征北战的盛况,也记述了周穆王得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八匹好马,御者造父,伯夭作向导,在十三年至十七年进行了一次西征昆仑山的远行,越过漳水,行程九万里,以观四荒,北绝流沙,见到西王母,又驱驰阴山、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葱岭等地,最后一卷抒写了周穆王对其美人盛姬的执著情爱和刻骨相思,称《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西王母如人,虎齿,蓬发戴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