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课件(部编版)_第1页
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课件(部编版)_第2页
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课件(部编版)_第3页
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课件(部编版)_第4页
八年级下册 《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 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 课件(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下

文言文阅读《北冥有鱼》《虽有佳肴》《马说》第3篇北冥有鱼

北冥①有鱼,其名为鲲②。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③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④。

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课文注释】①北冥:北海。庄子想象中的北海,应该在北方的不毛之地。冥,同“溟”,海。下文的“南冥”指南海。②鲲(kūn):大鱼名。③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④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是鸟也,海运⑤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⑥也。《齐谐》者,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

志怪⑦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专门记载怪异的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水击⑧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⑨,去以六月息⑩者也。”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课文注释】⑤海运:海水运动。古代有“六月海动”之说,海动必有大风,大鹏可借风力南飞。⑥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⑦志怪:记载怪异的事物。志,记载。⑧水击:击水,拍打水面。⑨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扶摇,旋风。⑩去以六月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息,气息,这里指风。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⑪。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⑫?其视下也⑬,亦若是则已矣⑭。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课文注释】⑪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⑫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其,表示选择。⑬其视下也:大鹏从天空往下看。其,代大鹏。⑭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是,这样。【文学常识】《庄子》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为道家经典之一。《庄子》一书,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有52篇,现在仅存33篇,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庄子》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文章已完全突破了语录形式而发展成为专题论文。文中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阐明事理的根据,构思巧妙,想象奇幻,波澜起伏,妙趣横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文中还善用比喻,以具体事物反复作比说明抽象的道理,避免了干巴巴的说教,使人易于接受其观点。《庄子》散文的语言辛辣、幽默、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及艺术魅力。【主旨归纳】《北冥有鱼》一文,描述了神奇莫测的巨鲲和大鹏的形象,借大鹏“抟扶摇而上”,“野马”“尘埃”凭借气息吹拂来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道理。【写作特点】

(1)想象丰富,意境开阔,极富浪漫色彩。如有关鲲的神奇变化,鹏的巨大——“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鹏的遨游——“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境界雄奇、高远,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2)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文章借助寓言,把世间万物都要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思想寄托在生动的形象上,如鲲、鹏等。1.通假字北冥有鱼

2.古今异义(1)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

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

(2)野马也,尘埃也古义:

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是一种珍稀动物

(3)亦若是则已矣古义:

今义:对,正确(跟“非”相对)

“冥”同“溟”,海海水运动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这样3.词类活用(1)水击三千里

(2)志怪者也

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形容词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叫、称成为均为助词,的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5.其他重点词(1)志怪者也

(2)是鸟也

(3)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4)水击三千里

(5)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6)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7)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记载这个迁移,迁往拍打盘旋飞翔旋风概指各种有生命的东西尽头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表示选择代词,指大鹏的背代词,它的代词,指大鹏代词,指大鹏表顺承关系的连词表修饰关系的连词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因而”6.重点句翻译(1)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2)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大鹏)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阅读训练】(2021年贵州省铜仁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北冥有鱼》)[乙]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B.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翼若垂天之云C.是日更定矣是谓大同D.怒而飞一怒而诸侯惧

【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之:处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结构助词,的;B.其:表示选择/代词,指大鹏;C.是:都是这的意思,指示代词;D.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发怒;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存在的文言现象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野马也,尘埃也(古今异义)B.使老有所终女有归(词类活用)C.选贤与能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通假)D.南冥者,天池也。天下为公(表判断)【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词的特殊用法。A.创业:创立帝业,不是古今异义词/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B.老:老年人/女:女子,不是词类活用;C.与:同“举”,推荐/与:参与,这里有欣赏的意思,不是通假字;D.者……也:表判断/为:是,表判断。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庄子笔下的“鹏”硕大无比、志存高远,这一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深远。如李白一生常以大鹏自比,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B.孔子心中的大同社会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目标和动力;陶渊明笔下的桃源社会是大同社会的具体描述;孙中山的“天下为公”是他最美好的理想;今天我们期盼的愿景“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与大同社会也有许多相似之处。C.甲文中庄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有其依赖的东西。高飞的大鹏、浮游的尘埃,都不能做到真正的“逍遥游”。乙文中孔子阐述了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D.在写法上,甲乙两文都大量运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其中甲文极富想象力,使用“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瑰丽,行文汪洋恣肆。【答案】D【解析】D.有误,甲文没有运用对偶句。4.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解析】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①句子重点词语:是,这。海运,海水运动。徙,迁徙。冥,同“溟”,海。②句子重点词语:是故,因此,所以。闭,杜绝。兴,发生。作,兴起。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要迁徙到南海。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偷盗财物作乱害人的事不会兴起。[乙参考译文]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因此人们不只奉养自己父母,不只抚养自己子女,让老年人可以有养老送终的处所,青壮年可以有被任用工作来养家糊口的地方,让年幼的孩子有可以健康成长的地方,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一定不是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一定不是为自己谋私利。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就是理想社会。第4篇虽有嘉肴

虽①有嘉肴②,弗食,不知其旨③也;虽有至道④,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

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⑤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

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课文注释】①虽:虽然。②嘉肴(yáo):美味的菜。嘉,好、美。肴,做熟的鱼或肉。③旨:味美。④至道:最好的道理。⑤是故:所以。困⑥。知不足,然后能自反⑦也;知

困,然后能

自己的困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

自强⑧也。故曰:教学相长⑨也。《兑命》⑩曰“学勉励自己。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说命》说“教别人,学半

⑪”,其此之谓乎!

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课文注释】⑥困:困惑。⑦自反:自我反思。⑧自强:自我勉励。强,勉励。⑨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⑩《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⑪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主旨归纳】

《虽有嘉肴》一文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论证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写作特点】

(1)类比论证,生动形象。文章以“嘉肴”与“至道”做类比,指出学习的重要性。然后针对教和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2)引用论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文章在总结出中心论点“教学相长”后,又引用《兑命》中的话,作为有力证据,以增强对中心论点的阐述。1.通假字学学半

2.古今异义(1)教学相长古义:

今义: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

(2)不知其旨也古义:

今义:意义

味美(3)教然后知困

古义:

今义:困难

(4)然后能自反也

古义:__________

今义:颠倒的,方向相背的(跟“正”相对)困惑反思“学”同“敩”,教导教与学同“敩”,教导学习代词,指嘉肴副词,表示推测,大概、或许5.其他重点词(1)虽有嘉肴

(2)虽有至道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4)然后能自反也

(5)教学相长

(6)不知其旨也

(7)不知其善也

虽然最好的道理所以自我反思推动、促进味美好处6.重点句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3)教学相长也。

(4)《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说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阅读训练】(2021•广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选自《礼记正义》)[乙]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①秋登②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选自《颜氏家训》)[注释]①华:huā,花。②登:进用,这里指摘取。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①虽有至道

②学学半③以补不足也④但能说之也【答案】①最好的道理;②同“敩”,教导;③弥补;④只【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一词多义。A项,吃/同“饲”,喂;B项,所以/缘故;D项,道理主张/道路;C项均为“只”的意思。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弗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故曰:教学相长也/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C.古之学者为己/何陋之有D.行道以利世也/不得志,独行其道【答案】B4.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第(1)题注意关键词语的解释:反,反思;困,困惑;自强,自我勉励。知道不足,然后能自我反思;知道困惑,然后能自我勉励。学习就跟种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5.阅读选文,回答下列问题。(1)甲文开篇用类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乙文开篇则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学习的

(2)请结合乙文,用自己的话谈谈求学的真正意义。【答案】(1)重要目的(2)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涵养德性、有利做事。【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题甲文用类比论证的手法论证了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则开篇用“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对比直接论述了学习的目的。(2)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为主观性试题,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如从“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可以悟出求学“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的意义。从“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可以悟出求学“造福社会、有利做事”的意义。[乙参考译文]古代学习的人是为了(提高)自己,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现在学习的人为了取悦于人,只是用来向他人炫耀夸说自己的才学。古代学习的人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学习的人为自己,修养自身是为了升迁。学习好比种树,春天玩赏它的花朵,秋天摘取它的果实。讲解讨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天的花朵;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第5篇马

世有伯乐,然后①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②辱③于奴隶人④之手,骈死⑤于槽枥⑥之间,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里,【课文注释】①然后:副词,表示接着某种情况或动作以后。②祗:同“祇(只)”,只、仅。③辱: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辱没。④奴隶人:奴仆。⑤骈(pián)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⑥槽枥(lì):马槽。不以千里称⑦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马之⑧千里者,一食⑨或⑩尽粟⑪一石⑫。食⑬马者不知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

【课文注释】⑦不以千里称:不以千里马而著称,指人们并不知道。⑧之: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不译。⑨一食:吃一次。⑩或:有时。⑪粟(sù):泛指谷类。⑫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⑬食(sì):同“饲”,喂。下文“而食”“食之”中的“食”读音和意思与此相同。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⑭,且⑮欲与常马等⑯

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不可得,安⑰求其能千里也?

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策之⑱不以其道⑲,食之不能尽其材⑳,

用马鞭赶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课文注释】⑭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见,同“现”。⑮且:犹,尚且。⑯等:等同,一样。⑰安:怎么。⑱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⑲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⑳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鸣之而不能通其意㉑,执㉒策而临㉓之,曰:“天下无马!”

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㉔?其真不知马也!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课文注释】㉑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㉒执:拿。㉓临:面对。㉔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文学常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唐宋八大家”之首。【主旨归纳】本文借伯乐相马的故事提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讽刺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痛感“伯乐不常有”和怀才不遇的强烈愤慨之情。【写作特点】

(1)脉络清晰,中心明确。全文围绕“不知马”这一中心逐层展开论述。开始指出唯伯乐知马,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是具有必然性的;继而从“食马者”的角度揭示了问题的实质;然后痛斥“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2)托物寓意,思想深刻。文中用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士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用“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来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既生动形象地揭示了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又深刻地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之情。1.通假字(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才美不外见

2.古今异义(1)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

今义:安全,安定,安装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

今义:等候

“祗”同“祇(只)”,只、仅“食”同“饲”,喂“见”同“现”怎么等同,一样连词,即使连词,虽然动词,吃动词,同“饲”,喂名词,才能动词,能够动词,用马鞭驱赶名词,马鞭4.词类活用(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

(5)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用作动词,受屈辱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马鞭驱赶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5.其他重点词(1)不以千里称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执策而临之

著称通晓,明白面对5.其他重点词(1)不以千里称也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执策而临之

著称通晓,明白面对结构助词,的助词,不译,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代指千里马助词,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代指千里马副词,表示加强诘问语气副词,表推测7.重点句翻译(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