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系统》课件_第1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_第2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_第3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_第4页
《心血管系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二、心

三、肺循环血管

四、体循环动脉

五、体循环静脉返回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二、心

三、肺循一、总论

(一)心血管系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静脉:把血液带回心的管道,愈汇愈粗。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一、总论

(一)心血管系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一、总论

(二)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大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

注意:体循环和肺循环虽然途径不同,

功能各异,但都是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并且

是同步进行的。一、总论

(二)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大1、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体循环的特点: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1、体循环(大循环)2、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行程短,只流经肺完成气体交换。2、肺循环(小循环)一、总论

(三)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有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与动脉主干平行的侧副管和毛细血管网等。一、总论

(三)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有动脉间吻合二、心

(一)、心的位置

(二)、心的外形

(三)、心的各腔

(四)、心壁构造(自学)(五)、心传导系统

(六)、心的血管

(七)、心包二、心

(一)、心的位置

(二)、心的外形

(三)、心的各腔(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包。前面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仅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左肋软骨相邻。后面平对第5~8胸椎。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两侧与纵隔胸膜、胸膜腔和肺相邻。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下方为膈,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二)心脏的外形

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及三沟。

一尖:心尖

一底:心底

两胸肋面(前面)

面膈面(下面)

右缘

三缘下缘

左缘

冠状沟

三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二)心脏的外形

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心尖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或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心尖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三)心脏的各腔

心有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故左右半心不相通,但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均借房室口相通。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三)心脏的各腔

心有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1、右心房

右心耳上腔静脉口三个入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一个出口:右房室口1、右心房2、右心室一个入口:右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三尖瓣一个出口:肺动脉口口周缘附有肺动脉瓣。2、右心室3、左心房

左心耳左肺上、下静脉口四个入口右肺上、下静脉口一个出口:左房室口

3、左心房4、左心室一个入口:左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二尖瓣一个出口:主动脉口口周缘附有主动脉瓣。4、左心室(五)心传导系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能产生兴奋和传递冲动。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传导路径: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细胞。(五)心传导系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六)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

(1)、左冠状动脉

(2)、右冠状动脉

2、心的静脉(六)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

(1)、左冠状动脉

(2)、(1)左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至冠状沟分为两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布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至膈面,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侧壁和后壁。

左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于左半心、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1)左冠状动脉

起自升(2)右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右侧,沿冠状沟绕心右缘至冠状沟后部房室交点处分为两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左、右心室壁,室间隔后1/3区。左室后支:至左心室后壁。分布于左心室后壁的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左室后壁的一部分,还发出分支分布到窦房结和房室结(2)右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右侧,2、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大部分都汇集于冠状窦。2、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七)心包

1、概念

为包裹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两部分。

2、构造

纤维心包

纤维结缔组织囊。居外层。

心包壁层

浆膜心包

脏层(即心外膜)

心包腔——浆膜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形成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附图(七)心包

1、概念

为包裹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三、肺循环的血管

(一)、动脉

肺A干:起自右心室肺A口,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A,分别进入左、右肺。

(二)、肺静脉

左、右肺各有两条肺静脉均注入左心房。

动脉韧带:又叫动脉导管索,是在肺动脉干分叉处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连接的一条结缔组织索。三、肺循环的血管

(一)、动脉

肺A干:起自右心四、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2、头颈部动脉

3、锁骨下动脉

4、上肢的动脉

5、胸部的动脉

6、腹部的动脉

7、髂总动脉

8、下肢的动脉四、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2、头颈部动脉

31、主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三部分。升主A:左心室主A口→胸骨角水平,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A

主A弓:胸骨角水平→第4胸椎下缘水平,凸侧由右→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A和左锁骨下A。降主A:第4胸椎下缘水平→第4腰椎,末端分为左、右髂总A。降主动脉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两部。1、主动脉2、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2、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1)颈总动脉

起: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止:甲状软骨上缘处

分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附近有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分布(营养范围):头颈部。

(2)颈内动脉

经颈动脉管入颅,营养脑和视器。(1)颈总动脉

起: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3)颈外动脉

在甲状软骨上缘处起于颈总动脉,在下颌头下方发出终支,分支分布到头、颈和脑膜。

甲状腺上动脉(由起始部发出)分布于甲状腺和喉颈舌动脉(平舌骨大角处发出)分布于舌外面动脉(舌动脉上方发出)终支为内眦A动

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肌及皮肤脉颞浅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分布于腮腺、额、顶颞部

上颌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主要分支为脑膜中A附图(3)颈外动脉附图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第1肋外缘移行

为腋动脉,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发出,穿

C1-C6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

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与椎动脉的起点相对应,距胸骨外侧缘约1cm下行,穿膈移行为腹壁上A,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分为甲状腺下A、肩胛上A、肋颈干、肩胛背A等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经《心血管系统》课件

肱动脉:位于腋窝,分布于肩肌、胸肌、背阔肌、乳房等。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降,分布于臂部。在肘窝处分为:

尺动脉:走行于前臂尺侧,经豌豆骨外侧入手掌。分支有掌深支、终支等。

桡动脉:与桡骨平行。上中段走行于肌肉和肌腱间,下段位于皮下。分支有掌浅支、终支、拇主要动脉等。

尺动脉和桡动脉的分支共同组成掌浅弓和掌深弓肱动脉:位于腋窝,分布于肩肌、胸肌、背阔肌、乳房等。

掌浅弓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浅面。掌深弓位于手掌屈肌腱深面。掌浅弓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浅面。掌深弓位于手掌屈5、胸部的动脉

胸部动脉的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9对肋间后动脉、1对肋下动脉。

(2)脏支主要有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5、胸部的动脉

胸部动脉的主干为胸主动脉。

(1

6、腹部的动脉

腹盆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也分为壁支和脏支。

(1)壁支:4对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和膈等处

腹腔干

不成对脏支肠系膜上动脉

(2)脏支

肠系膜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成对脏支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肾动脉6、腹部的动脉

腹盆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①腹腔干

为一短干,在腹主动脉起始处发出,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分布于肝、胆囊、胃、胰、十二指肠和脾。附图①腹腔干附图②肠系膜上动脉

平第一腰椎高度发出,分布于胰、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之间的消化管,分支:

胰十二指肠下A

空肠A和回肠A

回结肠A→阑尾A

右结肠A

中结肠A②肠系膜上动脉

平第一腰椎高度发出,分布于胰、十二指肠③肠系膜下动脉

在第三腰椎水平发出,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中上部。分支有:

左结肠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A③肠系膜下动脉

在第三腰椎水平发出,分布于降结肠、乙7、髂总动脉

(1)髂总动脉

平第四腰椎下缘处发自腹主动脉,至骶髂关

节处分为髂内A、髂外A。

(2)髂外动脉

于腹股沟韧带附近发出腹壁下A后移行为股A。

子宫A或输精管A

脏支直肠下A

阴部内A

(3)髂内动脉

闭孔A

壁支臀上A

臀下A

髂内动脉分支分布于盆腔壁及盆腔脏器。7、髂总动脉

(1)髂总动脉平第四腰椎下缘处发自腹主动8、8、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接髂外动脉,其外侧有股静脉,内侧有股神经伴行。至腘窝改名为腘动脉。腘动脉:在腘窝下角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沿小腿后群肌浅、深层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前动脉:向前穿小腿骨间膜上端,至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附图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接髂外动脉,其外侧五、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静脉的特点是:

1、腔大壁薄;

2、管壁内有静脉瓣;

3、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五、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一)、上腔静脉系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范围:膈之上,心除外(头、颈部、胸部和上

肢的静脉血)。

1、上腔静脉

2、无名静脉

3、头颈部的静脉

4、锁骨下静脉

5、上肢的静脉

6、胸部的静脉(一)、上腔静脉系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范

1、上腔静脉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注入右心房,注入前接受奇静脉汇入。

2、无名静脉又称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汇合而成。

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成头臂静脉处外上方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之处。1、上腔静脉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注3、头颈部的静脉

(1)颈内静脉

收纳:颅内、外和颈部器官的V血

颅内属支

属支面静脉

颅外属支

下颌后静脉

(2)、颈外静脉

由耳后V、枕V和下颌后静脉

后支合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

行向下,汇入锁骨下静脉。附图3、头颈部的静脉

(1)颈内静脉

收纳:颅内、

4、锁骨下静脉

属支:腋V和颈外V

收集:颈浅部和上肢

的静脉血4、锁骨下静脉

属支:腋V和颈外V

收集:颈浅

5、上肢的静脉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臂以下每条A有两条V伴行。浅静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上行至桡腕关节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收集手背和前臂桡侧的浅静脉血。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渐由手背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和臂内侧上行,至臂中部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皮下,自头静脉斜向内上方,连至贵要静脉,变异较多。附图5、上肢的静脉附图6、胸部的静脉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V,至T4、5水平弯向前越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V。收集右肋间后V、半奇V、食管V、支气管V的血液。

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6、胸部的静脉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V,至T4、5水平(二)、下腔静脉系

组成: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纳范围:膈以下(腹部、

盆部和下肢的静脉血)。

1、下腔静脉

2、髂总静脉

3、下肢的静脉

4、盆部的静脉

5、腹部的静脉(二)、下腔静脉系

组成:由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组成

收纳范

1、下腔静脉在第5腰椎水平由左、右髂总V汇合成,注入右心房。

2、髂总静脉在骶髂关节前由髂内、外静脉汇合成。1、下腔静脉在第5腰椎水平由左、右髂总V汇合成,3、下肢的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膝以下每条A有两条V伴行

浅静脉:大隐静脉:下肢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内侧端,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和大腿前内侧上行,在耻骨结节外下约3-4cm处汇入股静脉。小隐静脉:下肢的浅静脉,起于足背静脉弓外侧端,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至腘窝注入腘静脉。附图3、下肢的静脉

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膝以下每条A有两条V伴4、盆部的静脉

壁支

髂内静脉直肠下静脉

脏支阴部内静脉

子宫静脉

髂外静脉4、盆部的静脉

壁支

髂内静5、腹部的静脉

浅V:胸腹壁V、腹壁浅V

腹前壁静脉

深V:腹壁上V、腹壁下V

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

成对肾静脉

腹腔内脏静脉肾上腺静脉

不成对:先汇成门V(肝门V)入肝,

再通过肝V汇入下腔静脉5、腹部的静脉

门静脉

是一条短而粗的静脉干,长约6-8cm,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分左、右支进入肝左、右叶。收纳胃、小肠、大肠(至直肠上部)、胆囊、胰、脾的静脉血。

胃左、右静脉

主要肠系膜上、下静脉

属支脾静脉

附脐静脉

上:食道静脉丛上腔静脉

侧支循环中:脐周静脉网上、下腔静脉

下:直肠静脉丛下腔静脉门静脉

是一条短门静脉特点门静脉是一条特殊的静脉,具有以下特点:

1、多无静脉瓣(成人、儿童和婴儿的门静脉无瓣膜的出现率分别为86.6%、68.25%、49.12%)。

2、两端都为毛细血管。一端起于消化器和脾的毛细血管,另一端分左、右支进入肝内反复分支,移行于肝血窦。所以血流缓慢,压力低,有利于营养物质进入肝内和肝的功能活动。

3、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都有吻合支。

4、门静脉的静脉血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来自于消化器,是外源性的营养物质,与体内构成物质不同,需经肝细胞的代谢加工,转变成与人体构成物质相同的成分后才能被人体利用,所以门静脉是肝的功能性血管。)门静脉特点心包心包《心血管系统》课件腹腔干腹腔干下肢动脉下肢动脉《心血管系统》课件上肢静脉上肢静脉下肢静脉下肢静脉

复习思考题1、简述体循环的循环途径?2、简述肺循环的循环途径?3、简述左、右冠状动脉的营养范围?4、简述主动脉的分部及各部有哪些分支?5、简述门静脉的组成、属支、位置、收纳范围及门静脉的侧支循环途径?复习思考题63可编辑感谢下载63可编辑感谢下载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二、心

三、肺循环血管

四、体循环动脉

五、体循环静脉返回本章复习思考题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一、总论

二、心

三、肺循一、总论

(一)心血管系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心: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动脉:把血液带离心的管道,愈分愈细

静脉:把血液带回心的管道,愈汇愈粗。

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连于动脉和静脉之间。一、总论

(一)心血管系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一、总论

(二)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大循环)

2、肺循环(小循环)

注意:体循环和肺循环虽然途径不同,

功能各异,但都是血液循环的一部分,并且

是同步进行的。一、总论

(二)血液循环的路径

1、体循环(大1、体循环(大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分支→全身毛细血管(进行物质交换)→各级静脉属支→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体循环的特点:行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含氧和营养物质丰富的动脉血滋养全身。并将其代谢产物经静脉运回心。1、体循环(大循环)2、肺循环(小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肺动脉各级分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网(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各级属支→4条肺静脉(左、右肺上、下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特点:行程短,只流经肺完成气体交换。2、肺循环(小循环)一、总论

(三)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有动脉间吻合、静脉间吻合、与动脉主干平行的侧副管和毛细血管网等。一、总论

(三)血管吻合以及侧支循环

有动脉间吻合二、心

(一)、心的位置

(二)、心的外形

(三)、心的各腔

(四)、心壁构造(自学)(五)、心传导系统

(六)、心的血管

(七)、心包二、心

(一)、心的位置

(二)、心的外形

(三)、心的各腔(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包。前面平对胸骨体和第2~6肋软骨,大部分被肺和胸膜遮盖,仅下部一小区域借心包与胸骨体下半、左肋软骨相邻。后面平对第5~8胸椎。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左侧,1/3在正中线的右侧。两侧与纵隔胸膜、胸膜腔和肺相邻。后面有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下方为膈,上方与出入心的大血管相连。(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胸腔纵隔内,外面围着心(二)心脏的外形

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可分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及三沟。

一尖:心尖

一底:心底

两胸肋面(前面)

面膈面(下面)

右缘

三缘下缘

左缘

冠状沟

三沟前室间沟

后室间沟(二)心脏的外形

似倒置的、前后略扁的圆锥体

心尖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或左侧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7~9cm处)。心尖的体表投影点:位于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三)心脏的各腔

心有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故左右半心不相通,但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均借房室口相通。右心室右心房左心房左心室(三)心脏的各腔

心有四个腔,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1、右心房

右心耳上腔静脉口三个入口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一个出口:右房室口1、右心房2、右心室一个入口:右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三尖瓣一个出口:肺动脉口口周缘附有肺动脉瓣。2、右心室3、左心房

左心耳左肺上、下静脉口四个入口右肺上、下静脉口一个出口:左房室口

3、左心房4、左心室一个入口:左房室口口周缘附有二尖瓣一个出口:主动脉口口周缘附有主动脉瓣。4、左心室(五)心传导系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构成,能产生兴奋和传递冲动。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

传导路径: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心内膜下支(浦肯野纤维网)→心室肌细胞。(五)心传导系统

心传导系统位于心壁内,由(六)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

(1)、左冠状动脉

(2)、右冠状动脉

2、心的静脉(六)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

(1)、左冠状动脉

(2)、(1)左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的左侧,经左心耳与肺动脉干起始部之间至冠状沟分为两支:前室间支:沿前室间沟下行,分布于左室前壁、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旋支:沿冠状沟左行,绕心左缘至膈面,分布于左心房和左心室的侧壁和后壁。

左冠状动脉分支分布于左半心、室间隔前2/3和右室前壁的一部分。(1)左冠状动脉

起自升(2)右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右侧,沿冠状沟绕心右缘至冠状沟后部房室交点处分为两支:后室间支:沿后室间沟下降。分布于后室间沟两侧的左、右心室壁,室间隔后1/3区。左室后支:至左心室后壁。分布于左心室后壁的一部分。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心房、右心室、室间隔后1/3和左室后壁的一部分,还发出分支分布到窦房结和房室结(2)右冠状动脉

起自升主动脉起始部右侧,2、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心小静脉,大部分都汇集于冠状窦。2、心的静脉

心壁的静脉主要有心大静脉(七)心包

1、概念

为包裹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浆膜囊,可分为纤维心包和浆膜心包两部分。

2、构造

纤维心包

纤维结缔组织囊。居外层。

心包壁层

浆膜心包

脏层(即心外膜)

心包腔——浆膜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出入心的大血管根部相互移行形成的腔隙,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心搏动时的摩擦。附图(七)心包

1、概念

为包裹心和大血管根部的纤维三、肺循环的血管

(一)、动脉

肺A干:起自右心室肺A口,在主动脉弓下方分为左、右肺A,分别进入左、右肺。

(二)、肺静脉

左、右肺各有两条肺静脉均注入左心房。

动脉韧带:又叫动脉导管索,是在肺动脉干分叉处与主动脉弓下缘之间连接的一条结缔组织索。三、肺循环的血管

(一)、动脉

肺A干:起自右心四、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2、头颈部动脉

3、锁骨下动脉

4、上肢的动脉

5、胸部的动脉

6、腹部的动脉

7、髂总动脉

8、下肢的动脉四、体循环的动脉

1、主动脉

2、头颈部动脉

31、主动脉

体循环的动脉主干,可分为三部分。升主A:左心室主A口→胸骨角水平,在起始部发出左、右冠状A

主A弓:胸骨角水平→第4胸椎下缘水平,凸侧由右→左发出头臂干、左颈总A和左锁骨下A。降主A:第4胸椎下缘水平→第4腰椎,末端分为左、右髂总A。降主动脉以膈的主动脉裂孔为界分为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两部。1、主动脉2、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

颈外动脉2、头颈部的动脉

颈内动脉

颈总动脉(1)颈总动脉

起: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止:甲状软骨上缘处

分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分叉处附近有

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

分布(营养范围):头颈部。

(2)颈内动脉

经颈动脉管入颅,营养脑和视器。(1)颈总动脉

起: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3)颈外动脉

在甲状软骨上缘处起于颈总动脉,在下颌头下方发出终支,分支分布到头、颈和脑膜。

甲状腺上动脉(由起始部发出)分布于甲状腺和喉颈舌动脉(平舌骨大角处发出)分布于舌外面动脉(舌动脉上方发出)终支为内眦A动

分布于下颌下腺、面部肌及皮肤脉颞浅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分布于腮腺、额、顶颞部

上颌动脉(发自下颌头下方)主要分支为脑膜中A附图(3)颈外动脉附图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经胸廓上口到颈根部,至第1肋外缘移行

为腋动脉,主要分支有:

椎动脉:在前斜角肌内侧发出,穿

C1-C6横突孔经枕骨大孔入颅,分布于

脑和脊髓。

胸廓内动脉:与椎动脉的起点相对应,距胸骨外侧缘约1cm下行,穿膈移行为腹壁上A,分布于胸前壁、心包、膈和腹直肌

甲状颈干:分为甲状腺下A、肩胛上A、肋颈干、肩胛背A等3、锁骨下动脉

左侧起于主动脉弓,右侧起于头臂干,

经《心血管系统》课件

肱动脉:位于腋窝,分布于肩肌、胸肌、背阔肌、乳房等。

肱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沟下降,分布于臂部。在肘窝处分为:

尺动脉:走行于前臂尺侧,经豌豆骨外侧入手掌。分支有掌深支、终支等。

桡动脉:与桡骨平行。上中段走行于肌肉和肌腱间,下段位于皮下。分支有掌浅支、终支、拇主要动脉等。

尺动脉和桡动脉的分支共同组成掌浅弓和掌深弓肱动脉:位于腋窝,分布于肩肌、胸肌、背阔肌、乳房等。

掌浅弓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浅面。掌深弓位于手掌屈肌腱深面。掌浅弓位于手掌屈肌腱的浅面。掌深弓位于手掌屈5、胸部的动脉

胸部动脉的主干为胸主动脉。

(1)壁支:9对肋间后动脉、1对肋下动脉。

(2)脏支主要有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5、胸部的动脉

胸部动脉的主干为胸主动脉。

(1

6、腹部的动脉

腹盆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脉,也分为壁支和脏支。

(1)壁支:4对腰动脉,分布于腹后壁和膈等处

腹腔干

不成对脏支肠系膜上动脉

(2)脏支

肠系膜下动脉

肾上腺中动脉

成对脏支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

肾动脉6、腹部的动脉

腹盆部的动脉主干是腹主动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①腹腔干

为一短干,在腹主动脉起始处发出,立即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三支。分布于肝、胆囊、胃、胰、十二指肠和脾。附图①腹腔干附图②肠系膜上动脉

平第一腰椎高度发出,分布于胰、十二指肠至横结肠之间的消化管,分支:

胰十二指肠下A

空肠A和回肠A

回结肠A→阑尾A

右结肠A

中结肠A②肠系膜上动脉

平第一腰椎高度发出,分布于胰、十二指肠③肠系膜下动脉

在第三腰椎水平发出,分布于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中上部。分支有:

左结肠A

乙状结肠A

直肠上A③肠系膜下动脉

在第三腰椎水平发出,分布于降结肠、乙7、髂总动脉

(1)髂总动脉

平第四腰椎下缘处发自腹主动脉,至骶髂关

节处分为髂内A、髂外A。

(2)髂外动脉

于腹股沟韧带附近发出腹壁下A后移行为股A。

子宫A或输精管A

脏支直肠下A

阴部内A

(3)髂内动脉

闭孔A

壁支臀上A

臀下A

髂内动脉分支分布于盆腔壁及盆腔脏器。7、髂总动脉

(1)髂总动脉平第四腰椎下缘处发自腹主动8、8、

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接髂外动脉,其外侧有股静脉,内侧有股神经伴行。至腘窝改名为腘动脉。腘动脉:在腘窝下角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胫后动脉:沿小腿后群肌浅、深层之间下行,经内踝后方入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胫前动脉:向前穿小腿骨间膜上端,至小腿前群肌之间下行,踝关节前方移行为足背动脉。附图股动脉:在腹股沟韧带中点接髂外动脉,其外侧五、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静脉的特点是:

1、腔大壁薄;

2、管壁内有静脉瓣;

3、可分为浅静脉和深静脉。五、体循环的静脉

体循环的静脉包括上腔静脉系、下腔静(一)、上腔静脉系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范围:膈之上,心除外(头、颈部、胸部和上

肢的静脉血)。

1、上腔静脉

2、无名静脉

3、头颈部的静脉

4、锁骨下静脉

5、上肢的静脉

6、胸部的静脉(一)、上腔静脉系

组成:上腔静脉及其属支

收纳范

1、上腔静脉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注入右心房,注入前接受奇静脉汇入。

2、无名静脉又称头臂静脉左、右各一。分别由同侧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汇合而成。

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汇成头臂静脉处外上方的夹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之处。1、上腔静脉是一条短粗的静脉干,由左、右头臂静脉合成。注3、头颈部的静脉

(1)颈内静脉

收纳:颅内、外和颈部器官的V血

颅内属支

属支面静脉

颅外属支

下颌后静脉

(2)、颈外静脉

由耳后V、枕V和下颌后静脉

后支合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斜

行向下,汇入锁骨下静脉。附图3、头颈部的静脉

(1)颈内静脉

收纳:颅内、

4、锁骨下静脉

属支:腋V和颈外V

收集:颈浅部和上肢

的静脉血4、锁骨下静脉

属支:腋V和颈外V

收集:颈浅

5、上肢的静脉深静脉:与同名A伴行,臂以下每条A有两条V伴行。浅静脉:头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桡侧,上行至桡腕关节转到前臂前面,沿前臂和臂外侧上行,注入腋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收集手背和前臂桡侧的浅静脉血。

贵要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的尺侧,渐由手背转至前臂前面,沿前臂尺侧和臂内侧上行,至臂中部注入肱静脉或腋静脉。

肘正中静脉:位于肘窝皮下,自头静脉斜向内上方,连至贵要静脉,变异较多。附图5、上肢的静脉附图6、胸部的静脉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V,至T4、5水平弯向前越右肺根上方注入上腔V。收集右肋间后V、半奇V、食管V、支气管V的血液。

胸廓内静脉:注入头臂静脉。6、胸部的静脉

奇静脉:起自右腰升V,至T4、5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