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3700字】》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3700字】》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3700字】》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3700字】》_第4页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3700字】》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目录TOC\o"1-3"\h\u13429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的途径研究 1217一、文化内涵与重要概念 123928(一)文化的生活性 132231(二)幼儿园教育课程目标与实施途径 218080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化课程的途径 218329(一)在日常生活中镶嵌中华文化 226550(二)在绘本活动中涵濡中华文化 316629(三)善用家长资源进行家园共育 324679(四)教师成为楷模且慎思教学举措 314513三、生活化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操作 49060(一)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4579(二)讲好经典故事,让幼儿伴随故事快乐成长 423470四、结论 413444参考文献 1摘要:本文首先探讨文化的“生活性”、幼儿园教育课程目标与实施途径等重要内涵与概念,接着从文化的重要内涵与概念提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生活化课程中的具体做法,因为素养、习惯与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假以时日的,尤其必须自幼培养。期望这些建议对相关人等能有所裨益,使中华文化能植根于幼儿园,甚而于日后发扬光大。关键词:生活化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传承一、文化内涵与重要概念(一)文化的生活性文化简言之是指“人类生活的整体体现”,是人类为适应与促进生活,文化的内涵是物质、制度与精神三层面的生活体现,此乃因为人类生存于自然与人群社会之中,必须面对自然环境的挑战、维系人群社会的稳定与照拂自我内心的安宁,所以若说文化即是“人类的一套生活方式”是简明易懂的定义,“文化就在生活里,缘起于生活,体现于生活!”事实上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本就非常密切,因此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确实可透过幼儿园教育加以传承下去。重要的是如何融入传承下去,即如何教育个人觉得必须回归文化的生活性本质,即文化就在幼儿园的生活里。笔者非常反对高举中华文化大旗,用严谨的授课方式或是无趣的仪式,要求孩子记忆背诵或被动授受,完全无法体验文化是解决生活问题、维系社会安定与个人精神寄託的“生活性”本质。(二)幼儿园教育课程目标与实施途径幼儿园教育是通过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教育实践活动,让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发展并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所实施的教育活动。再具体一点说,幼儿园教育是以生活教育活动为主线,以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基础,以健全人格养成教育为目标,以动手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家园共育为基本渠道,运用多种资源,创设真实、丰富的活动情境,让幼儿在直接感受、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中获得自由、自主、生动、和谐、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灵魂,唯有真实、具体、丰富多采的活动才能保证课程目标的达成。生活化课程等目标的达成都是以游戏活动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方式。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化课程的途径(一)在日常生活中镶嵌中华文化幼儿在幼儿园中与所有人、事、物的互动经验都可以是课程的范畴,即课程应该是生活的写照,况且文化即是“人类的一套生活方式”,文化应该就在生活里,缘起于生活,体现于生活!让幼儿感受文化的美丽、需求与便利,而非高高在上离幼儿遥远的事务。其实三种层次的文化内涵皆可镶嵌于幼儿园日常生活之中--物质器物、制度规范、理念与艺术,例如随年节与节气做时令布置与备餐,举办节庆活动如灯笼制作、舞龙舞狮、月饼製作等,游戏场展现历史童玩并鼓励幼儿製作或举办童玩比赛,将美好的礼仪道德共同制定成生活公约并公开表扬,将学期按月设定“孝道月”、“仁爱月”、“礼仪月”等传统美德力行时段,举办传统民间艺术展并让幼儿制作,遇见生活困境与难题时与幼儿讨论人生观如“穷则变、变则通”、“退一步海阔天空”等等。举孝道而言,要在生活中落实,不是只有母亲节当值班老师大张旗鼓地宣扬母亲的伟大,幼儿画张卡片或做朵康乃馨带回家送给妈妈,就代表已经孝顺了,最好在平日生活中经常请幼儿分享母亲如何爱与照顾,讨论如何以具体行动回报或表现孝顺之举,诸如体恤母亲辛劳帮忙做简单家事、母亲做完家事后帮其按摩揉捏、陪母亲散步或运动、做让母亲快乐的事(如唱歌、跳舞等)、用语言文字或肢体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听与顺从母亲的话(如早点入睡)、送母亲自制卡片小礼物等。以上表现可配合“孝道月”较长时间加以强化,建议可以运用家庭联络本,当幼儿表现以上举动时,让家长签字认可,教师则当全班面前表扬,把孝顺当成一种生活习惯融入生活与园家共育中。礼仪也是一样,要在生活中自小陶养,鼓励经常把“请”、“对不起”、“谢谢”、“借过”、“麻烦你”等词等挂在嘴边的幼儿,使之成为生活习惯。(二)在绘本活动中涵濡中华文化绘本是很棒的幼教资源,透过文图并茂的绘本,可以培养幼儿的语文感与养成阅读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传达重要概念与知识,例如年节习俗由来、古代生活样貌、尤其是一些抽象的理念或观念的传递,如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举例而言,礼让美德可以透过孔融让梨的绘本故事,让幼儿感受,而在共读后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讨论礼让的涵义、何时该礼让等,其后可让幼儿以各种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理解。建议教师可引导幼儿投入戏剧活动中,将绘本故事以肢体语言创意地演绎出来,更加深其印象。而绘本资源可配合正在探究的主题,置于区角让幼儿寻找资料与阅读,也可以是另安排时间如点心后、午睡前,进行全班共读。(三)善用家长资源进行家园共育无论是在主题课程中探究中华文化,或是日常生活中镶嵌中华文化,家长都是得力的助手甚或是资讯来源,因为家长背景不同且卧虎藏龙,可能有园林建筑大师、书法家、传统技艺传人、古迹遗址解说员、历史学家、戏曲专家等。这在幼儿探究中华文化时,可以成为幼儿邀请访谈的对象,也可以邀请其当场演示、解说,是很棒、很方便的课程活资源,而且也表现出家园共育之举。再且在日常生活中镶嵌中华文化也可以从家长那儿获得重要资讯、技术与协助,真正将中华文化落实于幼儿园中。此外,教师也可以运用主题亲子学习单的方式,让家长与幼儿一起查询中华文化相关资料,或是一起进行某种传统技艺活动,或者利用假日亲子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甚或是园家一起推动上述之“孝道月”、“仁爱月”等活动,让家长在家确认孩子的表现等。总之,园家共育让生活化的文化更容易扎根。(四)教师成为楷模且慎思教学举措教师是家长外幼儿最直接的社会文化情境,高度影响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也就是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幼儿,通常从班上幼儿的表现行为大概都可猜出该班教师的个性,所以教师的身教如礼仪、道德表现、文化涵养等,显得特别的重要。幼儿可否涵养成有文化素养的未来公民,除家长外,还在于幼儿园与教师。教师的举措在无意间就对中华文化于幼儿园落地扎根,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三、生活化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的具体操作(一)渗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从课程资源的角度讲,中华五千年辉煌灿烂、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更是幼儿园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库、文化遗产、课程资源。“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国传统的启蒙教育十分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与渗透。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到《声律启蒙》、《翁笠对韵》,再到唐诗、宋词,都是启蒙教育很好的教材。老祖宗的良苦用心是趁着孩子出生至13岁之前记忆的黄金时期,给孩子的大脑中“储藏“一生受用的经典。经典中蕴藏了几千年的中华智慧,这些悦耳动听、朗朗上口、易记易诵的文字,一旦记住,就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二)讲好经典故事,让幼儿伴随故事快乐成长没有不喜欢听故事的孩子。深受孩子喜欢的人,一定是能陪自己一起玩的人;孩子心目中至亲至敬至爱的人,一定是给他们讲过很多经典故事的人。讲好故事,是父母的职责。在目前的中国农村,年轻的爸爸、妈妈因为务工不能很好陪伴孩子,但不是不能为孩子讲故事。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天隔一方的父母完全可以借助手机通过视(音)频,把故事讲给孩子听。没有不会讲故事的人,作为监护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要给孩子讲好故事。我们有些老师在这方面也做了成功的尝试。譬如,在家园共育活动中,不失时机地组织开展“亲子故事会”、“爷爷奶奶讲故事大赛”等活动。有的幼儿园把网络上的经典故事,通过“优盘”拷贝给家长,播放给孩子听,同样是很好的方法。四、结论本文从文化的内涵出发,提出文化落实于幼儿园的几项具体措施—于主题课程中探究中华文化、于日常生活中镶嵌中华文化、于绘本活动中涵濡中华文化、善用家长资源进行园家共育、教师成为楷模且慎思教学举措。最后总结具体操作方法,期望能透过以上几项具体措施,让生活化课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更紧密,大家成为具有文化素养与民族自信心的中国人,从而让中华文化再度发扬光大。教育是春风化雨,是随时随地自然而然地渗透,是顺其自然地引导与启发,是因材施教、顺性而育。只要我们能处理好传统文化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就一定能够形成办园特色并有力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张舒叶.浅谈幼儿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