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_第1页
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_第2页
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_第3页
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_第4页
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1教学目标1、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2、并从中获得启示,3、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4、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法。6、会认3个生字,7、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8、斧头,9、手锯,10、玩意,11、免得,12、抢走,13、难过,14、算术,15、当初,16、随便,17、仍然,18、敌人,19.台阶,20、所以,21、懂得”等词语。2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3、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一)识记生字,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从课文的题目看,2、《科利亚的木匣》,3、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1、指2、名3、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4.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5、指6、名7、读生字词。8、正音9、读准多音字的字音。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a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a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u”和“shu)”,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sh(”第二个数读“sh)”。5、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4)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二)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三、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二)讲读课文。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1、学习课文第1部分(1)出示思考题: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②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2、学习课文第二段:(1)出示思考题: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②妈妈是怎么挖的?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4)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5)学习课文8〜12自然段: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②学习9和10自然段: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科利亚学着妈*的样子,照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3、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板书设计的木科利亚匣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学习4—13段,了解科利亚挖木匣的过程,理解开始挖不出的原因,体会科利亚的聪明。(2)理解最后一段中科利亚的话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着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2.过程与方法: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了解道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科利亚一起认识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教学重、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尤其是最后一段,读懂课文。教学过程:科利亚的木匣(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设计一、复习导入:1.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生答,师板书: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像这样的写作顺序叫做时间顺序或者称为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2.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二、读中求悟,学习4—12段。1、自由读文,小组学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2、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A、我读懂了科利亚回来时已经大了四岁。B、我知道妈妈量了三十步,挖出了以前埋下的箱子。C、我明白了科利亚开始挖不出木匣子是因为他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当初的十步,现在只要五步。D、我觉得科利亚很聪明。(当出现类似答案C的回答时,可让他上台借助埋木匣的图,再画图,并做说明。)3、教师小结:大家讨论得很热烈,回答也很精彩,科利亚经过动脑认识到挖不到木匣的原因是自己长大了,按原来的步子已经找不到木匣了。以前走十步埋下的木匣子现在只需要走五步就能挖到了。4、师质疑:为什么妈妈能按原来埋木匣的步子挖到木匣子呢?5、大家来读一读4—12自然段,你觉得应该怎样读?(1)自由读喜欢的段落,可以读给同桌听一听,请他给你评一评,提提意见。(2)把你喜欢的语句读给全班同学听一听,其他同学注意认真听,等一会儿起来评一评。6、引导读12段,/article/你觉得这段中的“果然”是什么意思?(和猜想的一样)可以换个词儿吗?(真的)换成“真的”读一读,体会一下意思有无变化。(中国的文字真奇妙,同一个意思却可以用不同的词儿来表达,看来我们还得注意加强积累,让我们的写作能够信手拈来!)7、全班有感情地齐读4—12段。三、借助朗读,理解13段.师过渡: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非常精彩,老师觉得你们和科利亚一样都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那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看看聪明的你们能读懂什么?1、默读课文,思考:你认为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科利亚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如果是小孩子,他会一天天长高,增重,步子变大。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3一、教材分析主要内容课文叙述在德国法西斯快要打来时,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屋门口十步的地方埋下木匣子。四年以后,科利亚回到家里,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子,经过思考,科利亚在离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子。中心思想课文通过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说明随着时间的变化,周围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用静止的眼光看,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段落结构这篇课文叙述顺序比较清楚,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和“从中得到的启示”来讲的,可以把课文分成三段。第一段(1—3自然段)讲科利亚埋木匣。第一节先讲挖坑。第二节科利亚埋木匣。第三节主要回答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第二段(4—12自然段)讲科利亚挖木匣。先讲科利亚离家与回家。这里写得很简略。接着讲妈妈挖出了大箱子而科利亚挖不到他的木匣子。最后讲科利亚经过自己的思考,终于找出了问题的症结。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第三段。讲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悟出的道理。他懂得,世间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写作方法1.本文按时间顺序记叙,篇末点明中心。读后引人深思。2.前后呼应,结构严密。课文第一段几次写到科利亚年龄小,“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与后面科利亚四年后回到家乡时“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相呼应,为科利亚因人长大,步子变大而找不到木匣埋下了伏笔。教材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是教材重点。教材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二、教学建议1.要抓好预习。预习要求可以是:仔细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句,提出问题。在学生预习后,可做必要的检查。看看是不是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写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提出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看看他们是不是真正地读进去了,对学生提出的的疑难词句应留心记下,以便结合讲读逐步加以解决。2.要抓住课文重点部分启发思考,求得理解。课文重点在“挖木匣”这一部分,科利亚按埋木匣子时量的步数找,结果挖不到,后来经过冥思苦想悟到情况的变化,结果挖到了木匣。由此得到“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结论。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先读懂课文内容,可着重提醒学生注意埋东西或挖东西各在什么时候,时间变化了周围事物起了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这样考虑,为什么用了同样的方法,妈妈能找到箱子,而科利亚却找不到木匣子?可以通过板书帮助学生弄清事物在变化,在对比中加深理解: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子小量了十步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子大了一倍量了五步课文最后一节讲科利亚的体会。要求把它和上文联系起来理解,使学生懂得,这是在挖木匣的思考中得出的认识,时间过去,人长大,步子变大,由此认识到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教师可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使学生在对具体事例的感受中懂得这个道理。3.要给学生提供练习分段和归纳段落大意的机会。可在学生初读课文以后,按“思考•练习2”的提示,练习给课文分段,在逐段理解后让学生练习归纳段意。4.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是继续运用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并受到遇事要动脑筋,要全面地看问题的教育。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说一说,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科利亚爱动脑筋,发现问题,告诉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目光去看问题,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问题。5.理解妈妈挖到了箱子而科利亚却挖不到木匣时可以对比着分析。妈妈的话强调了这一点:算术有用——数数挖坑——容易找到。科利亚虽然也按妈妈的做法行事,结果却相反;数数挖坑——找不到——算术不管事。问题出在哪里?让学生体会,科利亚记忆没有错误;十步,已经尽力去挖;挖得深,挖的范围大;被人挖走的可能性能排除了;大箱子在,小匣子不可能不在。这里记录科利亚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的收获便是“这里面一定有原因”的判断。6.本课应注意的字词生字中“德”容易写错,右面部分的笔顺是“十古西”。木匣:木盒。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冰鞋:滑冰时穿的鞋。躲避:隐蔽、离开的意思。练习用“仍然、果然、不光……还、如果……就”造句。必须先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仍然、果然”的区别。“仍然”是“还是、仍旧”的意思。句子内容应该是说原来怎么样,后来还是怎么样。用“果然”的时候,句子后面的意思和前面是顺着说的,表示事实与所说的或所想的相符合。“不光……还”表示更进一步的关系,“如果……就”表示假设一种情况会有这种结果。教师要在学生造句过程中酌情加以指导,使学生从语言实践中体会这几个词的不同意思和用法。【背景材料】课文中提到的“战争”指原苏联的卫国战争,是原苏联人民为反对法西斯德国及欧亚盟国而进行的正义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努力,于1944年收复全部被占领土,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课文中讲的差不多四个年头,即指这段时间。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4【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意思。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识记生字〖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学生字词的能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2、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⑴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⑵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⑴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学生生字词的读音。⑵指名读生字词。⑶正音。⑷读准多音字的字音。本课有两个多音字。“量”本课读lidng(2声),还有个读音是lidng(4声);另一个多音字是“数”,它可以读“shM”和“shD”,本课两个读音同时出现,“科利亚刚学数数”,第一个数读飞^1”,第二个数读“shD”。⑸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在学生识记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你还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和理解字义?引导学生按汉字的特点,记字形,理解字义,培养学生识字能力。区别“匣”和“箱”的字义,“匣”比较小,“箱”一般比较大。它们的共同点,都是盛东西用的。区分字形斧和爷;锯和据;免和兔;抢和枪;难和滩;阶和价。4、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⑴带着问题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①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②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③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⑵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⑶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5、作业:⑴抄写生字、新词。⑵熟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得到启示,明白事物总是在发展变化的,无论什么事物,都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对待它,而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采取相应的做法。并且培养学生多动脑,勤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2、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给课文分段。3、朗读课文。〖教学重点〗认真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从中受到启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交待学习目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生字和新词,并且初读了课文,知道了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本节课继续学习这一课,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且使我们得到一些启示。二、讲读课文小声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想:是按什么顺序,(即什么线索)写的?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1、学习课文第1部分:⑴出示思考题:①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⑶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⑷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出示句子让学生体会理解:“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2、学习课文第二段:⑴出示思考题:①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②妈妈是怎么挖的?③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⑵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⑶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⑷画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⑸学习课文8〜12自然段:①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②学习9和10自然段: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③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④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意思。3、学习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⑴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⑵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①自己默读,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的顺序,说一说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他从中得了什么启示。②小组内互相说一说。③指名说一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三、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板书设计】科利亚的木匣埋木匣:四年前5岁步小十步挖木匣:四年后9岁步大五步受到启发:勤动脑,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5学习目标①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③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A案课前准备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课后生辽表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个自然段的序号,记下自己的疑问。②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③用纸分别画一个5岁左右和9岁左右的科利亚的模样,剪下来准备板贴用。第一课时启发谈话,揭示课题①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人物像。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苏联小朋友,他的名字叫科利亚。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情呢?他是个怎样的孩子呢?②板书课题,指导学习生字匣:读准音:联系木盒子识记形,了解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①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出示生字词卡片,开火车请学生读。③朗读展示: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④教师播放课文录音带,学生边听边思考揭题时的两个问题。⑤学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尝试帮助老师完成板书:()木匣^()木匣()⑥学生简单谈谈自己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⑦引导学生质疑。精读感悟,明白道理①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思考问题: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他是怎样埋木匣的?为什么要埋木匣呢?a.教师指导学生用朗读的方式告诉大家: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学生找出句子读: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教师结合生字的学习,启发学生读的时候注意突出各种各样、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其他小玩意儿这些词语。b.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句子,读给大家听。c.教师引读: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学生接读第三自然段。②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至十二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科利亚后来是怎么找到木匣的?a.引导学生找出科利亚开始挖木匣时的言行的句子读一读,体会科利亚是个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孩子。b.重点指导学习第十一自然段。用人像图和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四年前,科利亚是5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5岁的科利亚形象,让学生自己从前后课文的有关语句中找到推算的依据),走了10步埋下木匣(用线段图表示);现在的科利亚是9岁(教师在黑板上贴出9岁的科利亚形象),启发学生自己上黑板画线段图表示科利亚现在每一步的大小,应该画几步。c.联系上文,让学生说说第十二自然段中果然的意思。&分角色朗读第四至十二自然段。③学生齐读最后一段课文,边读边思考:从这件事中,科利亚懂得了什么道理?a.指名读这一段;分男生、女生读这一段。b.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c.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上的事、社会上的事,也可以联系学过的课文或课外读到的文章来说说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作业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第二课时熟读课文①指名分段朗读课文。②自由朗读全文,挑选自己喜爱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巩固生字①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②分类记忆要求会写的字。a.找出左右结构的9个生字:挖、鞋、锯、抢、难、初、敌、阶、懂。有的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忆字形。b.学生利用笔画、偏旁或熟字记忆其他4个生字:斧、免、屋、管。③给生字组词。指导写字①出示9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观察这9个左右结构的字各部分所占的大小有什么不同。②学生写字。a.教师播放节奏舒缓的音乐,学生闭目静坐,正确执笔,摆好坐姿。b.学生对照范字临写。每个字写两遍。c.教师巡视,及时评议。遇到共性问题可以范写指导。将学生写得好的作业即时展示。抄写词语①自己读、记词语。②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复述课文个人练习。指名复述,全班评议。实践活动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B案课前准备①生字词卡片。②抄写课文最后一段的小黑板。第一课时分步揭题①板书木匣,匣字注音,学习匣的音、形、义。②完整板书课题。科利亚是个苏联的。这篇课文讲了他的什么事呢?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①学生自读,把课文读正确,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②指名学生朗读,纠正读错的地方。请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写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默读课文,了解叙述顺序①布置默读。默读课文,边读边做记号,看看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埋木匣,从哪儿到哪儿是讲科利亚挖木匣的。②默读、思考,做记号,也可与同座讨论。③全班交流。a.哪几个自然段讲埋木匣,哪几个自然段讲挖木匣?b.另外的几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有的是讲情况的变化,有的是讲从这件事受到的启发。)学习字词①出示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读一读,再组词。②观察字形,互相说说写这些字时要注意哪些地方。③学生写生字(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抄写一遍。第二课时复习字词①用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②听写本课应掌握的词语。听写后对照词语表自我批改订正。突出重点,加深理解①提出重点问题:科利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从这件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②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认真读书、思考。③全班交流对这个问题的看法。④教师出示课文最后科利亚说的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自己经历过的事例,说说对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的体会。⑤鼓励学生把最后一段抄下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布置作业①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一、二年级的小朋友听。②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不方便的事情,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准备一下,到口语交际时和大家交流。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6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4.联系实际生活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生字词卡片领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2、采用朗读默读对比读读读画画等多种形式阅读课文,理解课文。3、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悟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按事物变化的规律办事情。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懂得事物都在变化的道理。2、让学生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学习通过生活中的小事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课前准备科利亚的五岁相片,生字卡片,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预习探究1、激趣谈话,揭示课题(课件出示5岁时的科利亚相片)孩子们,认识他吗?是的,通过预习你们已经跟他很熟悉了,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故事。(板书“科利亚的木匣”,给匣注音,指导学生读准。)一般来说,木匣是什么样子的?用纸做的匣子叫什么?那么科利亚的'木匣究竟有什么奥妙呢?那到课文中去找吧。2、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再次放开声音朗读课文,注意以下几点: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尤其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②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讲了什么故事。帮老师完成板书,理清文章叙述顺序:()木匣——()木匣——()并思考这些内容分别是课文哪几段写的?1学生在老师的导入中认识了科利亚,学会了“匣”字,增加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2学生进入课文学习情境,初读课文,自读字词。结合问题,边读边思考。1三年级孩子的年龄是九岁,大致和科利亚同岁。出示五岁的科利亚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对小时候的回忆。对“匣”字的扩词,是为了加大学生的词语积累,并从实物或具体的语境中感悟匣的意思。2三年级孩子的课前预习能力还是比较弱的,需要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再次预习。二、合作交流检查交流:1.卡片出示三个认读的生字词,采取领读抢读的方式来识记。重点指导“盛和量”两个多音字的读音,“匣”字学生容易读成“甲”,再次强调。2.课文讲了科利亚和木匣之间的什么事?集体填空,讨论。3.同桌分段读通课文。1、通过多种形式学生正确品读生字,区别多音字。2、交流中学生大体说出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完成填空,得出:1——3自然段描写埋木匣,4——12自然段写挖木匣,最后一段写受到启发。3同桌互检课文的朗读情况。通过完成问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的互助互评,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三年级教案《科利亚的木匣》7一、素质教学目标德育目标能从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的不同结果中,认识到“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应随着情况的变化采用不同的做法解决问题。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如果……就”、"不光……还”等关联词语造句。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能按课后练习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大意。二、教学重点科利亚第一次挖不到木匣是怎么思考的,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点是教学重点。三、教学难点科利亚冥思苦想后对小伙伴说的那段话是教学难点,要通过帮助学生在理清句群层次的基础上理解内容。四、教学疑点1、课文写柯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2、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后面又要写“科利亚只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子”?五、教具科利亚坦东西和挖东西时量步子的示意图。六、教学方法导读法。七、课时安排三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审题1、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学生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三)检查自学情况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认读“箱”、“倍”、数数(sh(sh))、德(进行字形分析)3、简介卫国战争。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5、分段归纳。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五)讲读课文第一段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2、讨论思考题。(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3、学生质疑。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六)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1、课文分几段?各段写什么内容?2、科利亚怎样埋木匣的?(什么时间埋的?怎么埋的?在哪里埋的?)(二)讲读课文二、三两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思考:(1)科利亚和他妈妈什么时候挖出埋藏的东西?从埋东西到挖东西这中间经过多长时间?(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结果呢?(3)科利亚第一次怎么挖匣子的?结果怎样?(4)科利亚又是经过怎样的思考,一下子挖出木匣子?2、讨论思考题。(1)讨论思考题①四年以后,他们开始挖埋在地下的东西。理解“差不多”的意思是:将近、大约。(2)讨论思考题②引读:妈妈是怎么挖箱子的?学生接读:“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很快就挖出了箱子。”(3)妈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如果当初把箱子随便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由于当初妈妈计算好步子后才埋下箱子,现在一下子就找到箱子了。这说明算术确实有用。)(4)讨论思考题③教师引读:科利亚是怎样挖木匣子的?学生接读:“这时候,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他从门口起量了十步,就动手挖起来。”教师引读:挖的结果怎样?学生接读:“他挖呀,挖呀,却没有找到匣子。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是没有匣子。他朝左边挖了挖,又朝右边挖了挖,仍然没有。”(5)讨论用词。这里三次写到“没有”,“没有”前分别用了三个不同的词,请大家找出来,说说为什么要用这几个词?(“却”表示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还是”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仍然”也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还是”、“仍然”表示的意思是一样,但程度不同。这里连用这两个词,就强调了科利亚没有找到木匣子这一结果。)(6)的算术管用,而科利亚的算术为什么不管用?是敌人挖走了吗?科利亚,怎么回答小伙伴的猜测?(学生读:“不会的,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还能找到我的小木匣吗?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思考:科利亚是什么原因挖不到木匣呢?他是怎么思考的?(学生读:“小伙伴们,我知道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年龄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问: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这回科利亚量了五步。他一下子就挖到了匣子。证明科利亚的想法对了。)(7)教师出示幻灯片演示。①科利亚量十步埋下木匣。②来量十挖不到木匣。③利亚量五步挖到木匣。问:从幻灯演示中,你明白了什么?(五岁时量十步埋木匣,后来他经过四年已经是九岁了,人大了,步子也比四年前大了一倍,所以步数要减少一半,才能挖到。)板书:五岁量十步埋木匣步子小九岁量五步挖木匣步子大3、小结:科利亚挖木匣时量五步,这是科利亚冥思苦想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科利亚的想法是正确的。4、学生自由读第二段课文。5、挖到木匣后,科利亚为什么那么高兴?6、学生带问题读第三段课文。(1)这一段有几层意思?哪层意思更为重要?(这段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找到了木匣子;第二层是知道了“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这两层意思第二层更为重要。)(2)为什么科利亚会说:“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因为科利亚从自己挖木匣的过程中明白了四年过去了,自己从5岁长到9岁,人长大了,步子也在变大,开始照埋木匣时的十步去挖,当然挖不到木匣,后来改为五步去挖,结果一下子就挖到了。由此,他得出结论:“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3)“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告诉我们要怎样做事情呢?(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4)小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三)布置作业1、填空。(1)战争开始时,妈妈从家门口,量了()步,埋下了箱子。四年后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步,很快()。(2)战争开始时科利亚量了()步,埋下木匣。四年后,科利亚从门口量了()步,却没有找到木匣子。后来科利亚从屋门口起量了()步,他一下子就()。这是因为()。2、准备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第三课时(一)复习1、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2、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什么。(二)深究课文,理解课文前后内客的内在联系1、科利亚从挖木匣中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在变化?(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这是说科利亚在埋木匣时年龄还小。(2)“在那儿住了差不多四个年头。”这里讲埋木匣和挖木匣之间经过了四年的时间。(3)“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了。”这是讲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利亚长大了,步子也变大了,算术也学得多了。(4)“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起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科利亚两次挖木匣,第一次照原样量十步没挖到木匣,第二次改变了步数,量五步,挖到了木匣。这说明时间过去了,人长大了,步子也大了,当然只有改变步数才能挖到木匣子了。2、小结:我们读课文必须把文章的前后内容联系起来读,并边读边想,才能真正读懂课文。(三)巩固练习,总结全文1、学生分段读课文,并练习给各段列小标题。(如:埋木匣,挖木匣,受启发)2、领会课文写法。(1)课文主要写科利亚埋匣子,挖匣子的过程,为什么还要写妈妈埋箱子,挖箱子呢?(科利亚埋匣子是模仿的样子干的,写妈妈挖到箱子与科利亚挖不到匣子进行对比,从侧面说明匣子埋在地下,没有被人拿走。科利亚挖不到的原因是一时没有认识到自己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了。)(2)课文写小伙伴的话有什么作用?(一方面用小伙伴的话衬托科利亚的毅力和决心,另一方面说明伙伴们也并没认识到事物已随着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3、请学生画出科利亚第一次和第二次挖木匣时怎样量步子,怎样挖到木匣子的示意图。(四)指导朗的读课文(五)联系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一切都在起变化。”(六)指导造句1、分析句子(幻灯出示句子)(1)科利亚把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木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仍然”表示结果与前面一样。如:你现在仍然是我的老师。补一补,这件衣服仍然可以穿。(2)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跟预料的相符合,含有“真的”,“果真这样”的意思。如:果然前面就是一片桃林。(3)科利亚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不光……还……”是表示更进一层。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仅仅找到匣子,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受到了启发,明白了道理。(4)妈妈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这句话的前半句是表示假设一种情况,后半句表示这种假设实现后出现的结果。2、学生口头造句,师生共同评议。(七)布置作业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一《科利亚的木匣》是一篇含有一定哲理的课文。课文清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是围绕着埋木匣、挖木匣,从中受到启示的过程叙述的。通过教学,我认为《科利亚的木匣》一课的教学应注意以下三点:1、围绕问题,充分读书优化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就要以读为本,把教师的讲解和提问的量降下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出的重点问题只有四个,整课书的教学就是围绕这四个问题展开的。这四个问题是:1)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科利亚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2)科利亚和妈妈是怎样埋东西的?3)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木匣的?后来又是怎样挖的?他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后来又挖着的?4)通过这件事,科利亚有什么收获?每个问题提出后,教师都让学生充分读书、思考、讨论交流,这就为学习效果的落实提供了保证。2、方法多样,动情生趣优化课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来设计教学,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动情化、儿童化,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如读的方式有齐读、个别读、朗读、默读、自由读、听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形式,使学生在不同方式的读中感受课文的语言。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不但注重了多样性,还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如在理解第11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到黑板上画出科利亚两次挖木匣是怎样量步子的,然后说出为什么开始挖不到木匣而后来挖到了。再如教师根据课文真实具体的特点,采用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的方法,他们就像看动画片一样想象到了科利亚埋木匣的一连串动作。在教学中,这些方法使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举手发言非常踊跃,学生感到了学习的乐趣,课堂充满活力,学生的创造力被激发出来,许多精彩的语言脱口而出。3、教给规律,教给方法概括段意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概括段意时教师要给以方法的指导。例如:教师抓住课文中写妈妈埋木匣的一句话的概括写法,让学生读中体会,使学生知道如何概括一件事,学生就顺利说出第一段的段意。这样点规律,教方法,教师的讲就讲到了点子上。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二按照我们“六六大顺”组在前些时候的四年级集备教案,我开始了我的《科利亚的木匣》的教学。但是实施下来,我发现这教案和我们两个班的学生不太协调。目标上,基本是按照集备教案来确定的,在我两个班的教学中,我都严格地和学生们一起去达到这四个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好。但是在具体的过程实施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第一课时的学习,我按照蔡老师在教研综述上所传授的“字词——书写——理解大意——分段”进行,当这些都完成了,我发现已经没有时间进入对课文第一段的讲读了。而且我也觉得不必要一段一段来进行讲解课文,这样对学生的牵引性会很大。第一段的讲解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科利亚埋木匣环节中进行。由于在第一课时的完成情况是这样,而我也认真拜读了第二课时的设计,我认为不太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于是我将教学适当进行了调整。在第二课时中,我先是让学生对课文大意进行了回顾,再通过读文,并通过一个问题“读了第一部分的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在朗读过后自己说知道的东西。他们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利亚他为什么要埋木匣。”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利亚他埋木匣的过程。”有的说:“我知道他妈妈也在埋木箱。”……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把“木匣”和“木箱”进行区分,可以把第一段“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进行讲解,而并非如教案所示。在“挖木匣”的段落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对比科利亚和妈妈的挖木匣结果来进行。而且我还和学生一起亲身做了实验。这样,就把科利亚在11段中的思考和本课的启发水到渠成地流泻,让学生的体会一下簇拥而上。我记得我刚踏入教坛的时候,我们这有老师跟我说过:只要觉得是适合本班学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设计。也许在集备时候的教学设计对某些学校的学生是适合的,那只能说明那是适合该校学生最好的设计。当然,我的教学或许有很多纰漏,但是我一样坚信:只要觉得是适合本班学生的,那就是最好的设计。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三《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作者通过一个故事,告诉读者一个道理:时间一天天过去,周围的事物都会变化,我们做事情的方法也要变化。课文描述的故事脉络清晰,学生能通过阅读大致弄懂。但是课文蕴含的道理,以及怎么从叙事中领悟道理进而明白通过叙事来讲述道理这种文章体裁,对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朗读明白了故事梗概,划分了大的段落,从而让学习分成阶段性,把教学重、难点放在第二课时,让学生在初读领悟的基础上学习课文要讲述的道理。为了能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分析阅读能力有所提高,同时又能让学生置身于科里亚的生活背景,于是课堂上,我逐步提出了问题进行故事式的串讲:1、那他是怎么埋他的小木匣的呢?2、科利亚一边埋木匣一边心里在想些什么呢?3、科里亚挖木匣前的心情和没有挖到木匣的心情变化。4、分析科利亚找不到木匣的4种可能。在串讲问题时,学生把自己当成了科里亚,一种同感的心理让同学们同喜同悲,感情上来了,体会深刻了,使整堂课的内容始终围绕着中心在展开,收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把主要线索及文章的内容也分成几个步骤来完成,每个步骤都通过我的引导,有目标地进行朗读,直接与文本对话,一步步找到科利亚怎么埋木匣、第一次怎么挖木匣、挖不到木匣怎么思考的,以及怎样从这中间明白事物变化的道理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能尽快找到答案,有学习的成就感,而且通过循序渐进的诱导,文章蕴含的道理渐渐展现出来,学生体味到了学习的快乐。教学完本课,我突然发现我提出的要解决的重难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该怎样把科里亚那时还小,步子也小,四年以后,他大了,步子大了一倍,应该量五步,他却走了十步,所以他刚开始时,没有挖到木匣子。这个现象与发展的眼光看看待问题怎样解决呢?一时间没有很好的落实,按照三年级的学生理解能力有限,只能粗略的提出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我们要学会应变,至于举例,孩子们真的很难。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教学反思四目标上,基本是按照集备教案来确定的,在我两个班的教学中,我都严格地和学生们一起去达到这四个目标,达成情况比较好。但是在具体的过程实施方面却不尽如人意。第一课时的学习,我按照蔡老师在教研综述上所传授的“字词——书写——理解大意——分段”进行,当这些都完成了,我发现已经没有时间进入对课文第一段的讲读了。而且我也觉得不必要一段一段来进行讲解课文,这样对学生的牵引性会很大。第一段的讲解完全可以在接下来的课文学习科利亚埋木匣环节中进行。由于在第一课时的完成情况是这样,而我也认真拜读了第二课时的设计,我认为不太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于是我将教学适当进行了调整。在第二课时中,我先是让学生对课文大意进行了回顾,再通过读文,并通过一个问题“读了第一部分的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让学生在朗读过后自己说知道的东西。他们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利亚他为什么要埋木匣。”有的说:“我知道了科利亚他埋木匣的过程。”有的说:“我知道他妈妈也在埋木箱。”……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把“木匣”和“木箱”进行区分,可以把第一段“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进行讲解,而并非如教案所示。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