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前,全国各地的城市普遍存在着千城一面、景观趋同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有旧区改建中对城市历史保护不力的原因,而更重要的却是由于城市文化环境上的缺失。本文尝试把文化因素作为第一位的因素,从文化特征的角度探讨延续城市地方文化与城市特色的关系,再生城市的文化神韵,实现城市特色的重塑。
1文化特征与城市特色
文化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包括使用这些价值观和意义体系具体化的物质实体。作为一种极其复杂的社会现象,文化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态和多样的子系统。每一个文化子系统,都具有与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性。这就构成了每一个城市在特色塑造上厚实的文化背景和依据。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很多,从城市特色塑造的视角,主要有地域性、承传性和变异性三个方面。
1.1文化的地域性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
文化之所以具有地域性,主要是由于文化在形成环境上的不同。每个城市存在于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之中,造就了不尽相同、有时甚至是迥然相异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语言、习俗、习惯上的差异。这种地域差异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地理环境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不同自然、人为条件的地区差异造就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类型,而文化一旦产生,就会出现超越原生地理环境的变化,并反作用于地理环境,使地理环境发生一定的变化。
一个城市的特色首推是其总体格局上的特色。我国的城市大都有着数百甚至上千年的文化积淀。认知自然山水的文化内涵;挖掘地方历史文化的文脉应当成为规划设计前必修的功课。历史文化好比“来龙”,而城市的未来发展则是“去脉”,唯有在把握好“来龙去脉”基础之上萌生出的规划创作理念,才能够既别具一格,又富有文化内涵。吴良镛先生从济南城市历史的文化积淀的研究着手,经过分析和认知,以元代名画《鹊华秋色图》而得到新的设计灵感,设想南依千佛山、北望临近黄河的鹊、华二山,形成新的轴线,作为城市的“双阙”,组织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形态。这一匠心独具的创意,可谓“借名画之余辉,点江山之异彩”。
文化的地域性不仅反映为城市之间的差异,在城市内部的不同区域也有所表现。不同时期建设的、承担着不同职能的、不同民族聚居的街区背后,均蕴藏着各自的文化内涵,并从多方面显示出各自的特征。这些街区特色的塑造同样需要把握好“来龙”与“去脉”,妥善处理老城与新区、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实现统一、多样中的和谐共存。
1.2文化的承传性赋予城市以义不容辞的历史保护责任
文化的承传是文化积累的主要手段。人类文化是通过由前人的创造、积累,后人继承、发展的过程,把从生产、生活中得到的经验、知识和创造成果能动地代代相传,并不断完善,加以新的成份,使文化总量不断增加。城市是文化承传的主要载体。这就要求城市必须继承留存下来的有形与无形的文化遗产,延续并发展城市文化。我国绝大多数的城市都是在传统城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城市有形表象下隐含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城市中的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等已由国家法律法规明确必须予以保护,需要讨论研究的是如何保护更为妥当,更能在城市特色塑造上发挥其更大的作用。
1.3文化的变异性是城市特色创新的源泉
一种文化一旦形成会具有恒定性,从而使优秀的文化世代相传。但是这种恒定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文化的变异性则是绝对的、必然的。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文化的形态、结构以及表现形式都会发生变异。文化的变异过程有的是剧烈的、突发的;有的是缓慢的、潜移默化的。其中更有些变异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促使其向有利于人类进步和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发生变化。这样一种文化特性应当是“自觉自愿地从所接受的多样性中汲取营养,并且欢迎外来部分,加以吸收,必要时予以改造。就是说,绝不等于退回到将特性变成一成不变的、僵化的、封闭的东西。而是一个不断更新的、充满活力的、持续探索中的具有独创性的合成因素。”用这样的态度来看待文化的变异性,进行城市特色创新,便成为城市发展、进步的希望所在。
2潍坊历史文化判析
2.1潍坊历史文化的特征
(1)传统手工业和商贸业的繁荣是潍坊经济发展史上的浓彩之笔。由于地处山东中部山区北麓的东西交通干道之上,扼沿海与内陆交通之咽喉,潍坊在清代即成为手工业名城。手工业工匠、商贾是城市从事商品经济的主要成份,他们的经营活动促进了潍坊的繁荣,并长期保持了兴而不衰的局面。如郑板桥诗云:“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清末至民国初期,是潍坊手工业最为发达的时期,潍绣、嵌银、核雕、仿古铜制品和布玩具等家庭手工业、作坊手工业众多,有“十万织布机,九千绣花女,二百只红炉,三千砸铜匠”之盛誉。
(2)民俗活动与民间艺术的多彩构成了潍坊文化的特色。潍坊民间艺术种类繁多、风格独特、艺术精湛,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堪称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乡土瑰宝。如潍坊风筝,兴于明,盛于清,极盛于现代,与北京、天津,南通齐名,为我国风筝四大流派之一。1984年开始,潍坊城市政府发扬这一优秀民间文化传统,每年4月初都在潍坊市举行国际风筝会。经过23年不间断的努力,潍坊市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的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再如杨家埠木版年画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著名的三大民间年画之一,与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年画三足鼎立,是中国民间著名画市之一。
(3)城市格局与园林建设颇得自然山水之真意。首先,在城市格局上潍坊一直沿白浪河发展,自清代开始就形成隔河相望的双城结构形态。西城如卧龟之状,东城犹似蛇首,白浪河蜿蜒而来,恰以蛇体,巧妙地形成了“龟蛇相依”的独特格局。其次,受南方影响富人以带宅园林为耀,据县志记载“潍县当升平时代,缙绅之族优游多暇,往往性耽风雅园林”,至清代中期潍坊已有70处园林,大多数建在城内。其中为名园者如南园、复园、自怡园、绿野斋、易园、半亩园、叠石山馆、莲池别墅、绿萝山庄、黄叶楼、十笏园等。这些园林大都是经艺术之构思,凭妙手之巧成,于弹丸之空间,博山水之风采。最后,潍坊的建筑融有南北方建筑之特点,形成了兼具“南秀北雄”的独特风格,既立足于北方的雄伟浑实,又充实了南方建筑精巧秀美之艺术精华,虽雄浑而不粗壮,且精秀又不纤细,民居的山花、门窗、檐口、影壁的处理十分讲究,凤凰檐、雕竹撑拱、垂花门等颇具地方特色。
2.2潍坊城市特色建设的现状评价
(1)白浪河、虞河、张面河等三条河流的治理初见成效,但在城市空间结构特色上不够突出。
(2)历史街区保护力度不足,历史建筑遗存呈散点分布。潍坊老城区在近十余年中得到大面积的迅速改造,传统风貌已被现代化的城市面貌所替代,保留下来的一些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布局散、规模小、质量破,形不成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环境。
(3)在城市文化内涵挖掘上,以风筝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得到放大和强化,而其他民俗文化的作用尚未得到很好的重视。
3潍坊城市特色的塑造
3.1传承山水文化神韵,营造城市空间结构上的“绿岛”特色
潍坊虽然没有名山大川,但城市发展建设上十分重视与自然山水的结合。流经城区的水系是城市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造潍坊城市特色的宝贵资源。1980年代以前,潍坊城区一直是在白浪河两侧的地区发展。近20余年里城市迅速东扩,在虞河以东形成了大面积的城市新区。历史上“龟蛇相依”、隔白浪河相望的双城结构是潍坊城市独特的格局。那么如何传承这种山水文化,通过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形成城市新的景观空间框架呢?结合白浪河、虞河两河穿城而过的优越自然条件,在两河之间以高绿化率的网状廊道连接城市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景观,在中心城区形成“绿岛”是一个具有创意和特色的设想。具体是:
(1)地域范围上,南起白浪河水库绿化风景区(面积约700ha)、虞河湿地公园(面积约400ha),北到济青高速公路北侧的森林公园(面积约1000ha),东西两侧以白浪河、虞河的带状绿化为界。
(2)网状绿地的宽度控制要求为:沿济青高速公路和胶济铁路的防护绿带100—500米;白浪河滨河绿带50—100米;虞河滨河绿带30—100米;南北向、东西向部分主次干路两侧的绿带30—50米。
(3)将十笏园等历史文化名园组织纳入以“绿岛”为核心的绿地系统中,展现“带宅园林”这一具有潍坊特色的人文、自然景观。
(4)在绿岛内部结合河道整治以绿色休闲空间塑造为基础,结合潍坊机场净空限制要求,适当控制建筑高度与开发强度,引导发展低密度的现代都市服务业,
构建这样一个特色“绿岛”,使其成为潍坊城区的绿色核心带,还可以在塑造城市环境特色的同时,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一是顺应了城市常年主导风向,引入郊外的新鲜空气,缓解热岛效应;二是沟通城区内部与城郊绿地,利于促进动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三是通过合理的绿地系统组织,恢复河道两岸绿树成荫、水草茂盛的状态,建设散步小道、自行车道和划船通道,使人的活动与自然融合起来。
3.2彰显风筝文化内涵,强化“风筝都”的核心风貌景观
潍坊市是国际上知名的风筝城市。在23年连续举办国际风筝会的过程中,潍坊先后被推选为“世界风筝都”和拥有67个成员国的国际风筝联合会(IKU)总部所在地,与70多个国家建立了文化交流关系,与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现在潍坊风筝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规划设想采用三大板块来展示“风筝都”的风貌景观:第一,结合国际风筝节的庆典活动,完善浮烟山风筝放飞场的建设。每年4月20日,潍坊国际风筝会放飞表演吸引数十万中外游客云集于此,该风筝放飞场占地30余公顷,建有观礼台、会议厅、山门牌坊等,应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设施的建设,使成为向世界展示潍坊特色风貌的重要窗口。第二,以风筝文化为主题,完善风筝博物馆,建设风筝文化公园。第三,在总体的策划的指导下,通过一系列城市节点空间,突出展示“风筝都”的景观风貌。如以风筝为主题形象设计市标,提炼风筝放飞的意象代表城市发展上的起飞与升腾;在门户地区和大型公共建筑前应增设反映风筝文化的建筑小品或铺地;市区重要的景观道路应对风筝文化有所体现。总之“风筝都”在文化内涵和景观风貌上均具有唯一性,是潍坊具有强烈识别性的个性特征,应当将“风筝都”作为城市的核心风貌景观来进行建设和经营,提升潍坊作为世界风筝文化传播交流中心的地位和功能,推动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的全面发展。
3.3尊重地方文脉,追求新老环境的和谐共存
作为一个有上千年历史的城市,潍坊具有自身特色的地方文化。尽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中,不少有特色的传统建筑群落被拆除,老城传统风貌的延续遭受到不可逆转的破坏,但老城街巷、历史建筑等的遗存仍为数不少,需要从文化延续的角度妥善地加以保护。已列为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是城市历史发展的见证和地方文化脉络延续的物质要素。规划划定绝对保护区、严格控制区、环境协调区三个区域进行保护与控制,使其具有城市特色认知点的作用。
近10余年,潍坊城市建成区面积从40余km扩大到115km2,现代化的新区风貌已成为城市的主体景观。传统风貌与现代风貌已经在城市形成共存,潍坊在特色塑造上要正视这一现实,力争实现统一、多样中的和谐共存。所谓统一是指无论是一个城市还是一个街区的设计,要以整体特色塑造为前提,服从整体的需要;多样是指不同的特色;和谐则是要避免小范围、近距离的杂乱,在不同风格的空间体形环境之间,采用适当的手段,形成隔离、联系或融合。
3.4延绵地方文化底蕴,实现城市特色上的创新
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是厚重而多彩的。潍坊城市文化的发展,除主流脉络之外,还有众多的支脉,构成了其文化上的千姿百态。其中,有些是物质文化景观,可以形成城市局部或街区的特色,而非物质文化景观中一些需要物质的场所来展示的,也同样可以形成街区的景观特色。从挖掘地方文化底蕴的角度,潍坊可以在以下方面进行城市特色创新上的探讨:
(1)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主题的民俗文化街区。现有“吉兴号”、“德盛恒号”明、清代年画作坊,2000年被列为山东省历史优秀建筑。规划建设上应强调对地方传统文化的再现,开发原汁原味的、与人文或民俗有关的活动,集潍坊民间传统艺术之大成,继承潍县传统民居的特点,建成潍坊特色街区中的精品。
(2)以乐道院为主体的欧式建筑风格街区。乐道院建筑群建于清光绪九年(1883),二战期间,日本为报复美国限制日裔美籍人土在美国本土的活动,曾在此处设立外侨集中营,关押了2008名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伊朗、菲律宾、古巴、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方位大包工程合作合同范本版B版
- 商场2024年度公共设施维修合同2篇
- 20245国际贸易法之买卖合同法
- 2024年度健身俱乐部会员合同会员权益与健身服务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艺人经纪合同艺人义务与经纪公司权益2篇
- 2024产品代销合同
- 2024施工合同塔楼幕墙
- 房屋买卖合同标的物质量保证与维修(2024版)3篇
- 2024年度快递行业电商平台合作协议3篇
- 2024年度技术服务合同标的及服务期限和服务内容3篇
- 中风的中医治疗ppt课件
- 设施规划课程设计-液压转向器厂总平面布置设计
- 新建学生宿舍工程施工设计方案
- 鸟巢融资案例讲解
- 护理人力资源管理(课堂PPT)
-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6 地下水的运动
- 构筑物震害及实例(ppt)
- 12千伏环网柜(箱)标准化设计定制方案(2019版)
- 气体钻井技术20149
- 挡土墙首件工程施工总结
- 医院装修工程量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