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监测人员
基础知识培训
一、基本概念能源、人口、环境已被列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三个重大问题。
特别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分析,在处理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与能源供求、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关系。
节能是指: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能工作节能监察节能监测节能技术服务能源计量能源统计能源审计能量平衡节能监察
节能监察是指:受同级人大和人民政府的授权,依据国家和所辖地区的节能法律、法规,对所辖地区范围内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督管理的执法行为。节能监测节能监测是指:具有节能检测能力与资质的节能监测机构并经节能行政主管部门授权与委托,依据有关节能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查、测试、评价,对浪费能源的行为提出整改和处理建议的执法性技术活动的总称。
节能监测是政府实施节能监督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节能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政府对社会能源利用状况依法进行监督的一项重要手段。
节能技术服务
节能技术服务是指:具有节能检测能力与资质的节能技术服务机构,依据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受节能监察、节能监测或用户的委托,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检测测试、分析评价、整改的服务(包括技术改造和规范管理服务),其服务内容由合同规范。能源计量是基础中的基础
用能单位如果没有合理配备或使用不合格的能源计量仪表和器具,用能单位就无从得到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也无法做好节能检测、能源消费统计、能源审计和能源利用状况分析。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无可靠、准确的指导方向。则可能造成用能单位能源浪费,增加生产(消费)成本,并带来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也无法为政府制定节能方针政策和宏观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科学依据。能源统计
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储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业统计。
能量平衡是指:能量平衡是对进入体系的能量与离开体系的能量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进行考察。在体系内,能量的移动、转换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平衡包括各种能源的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消耗与有效利用及损失之间的数量平衡。企业能量平衡是以企业为对象的能量平衡和分析。
企业能量平衡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产品单位能耗或产值能耗;产品单位综合能耗或产值综合能耗;设备效率;企业能源利用率。
节能中心是指:节能监察中心、节能监测中心(站)、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站)的统称。
节能中心体系是指: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重点耗能行业国家级、二级等各级节能监察、节能监测、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站)的总称。二、节能监测的意义1、节能监测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
节能监测是节能工作深化改革和走向法制化建设的基础,是政府与企业间的桥梁,是促进企业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用能设备的监测,可以直观地反映出企业用能状况,能有效地找出降耗的途径,挖掘节能潜力。
2、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文,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要求。
第22条建立能源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第23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
第24条强化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管理。3、《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
建立健全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节能减排
相关产品及企业的监督检查。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5、节能监测为宏观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监测,大量详实系统的数据和分析意见直接提供给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企业的能源消费情况,设备的运行情况,企业能源的管理水平等情况既宏观又具体的反映出来,为政府制定能源政策和节能政策,决策投资方向等,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6、节能监测是经济综合管理部门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了解到经济运行的薄弱环节,针对问题实施基本建设、技术改造、技术开发等项目,项目完成后又经过监测考核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提高了能源及节能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三、节能监测机构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上世纪70年代末在部分地区和企业内开始成立以热工测试为主的节能技术测试服务队伍。
第二阶段: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各地方、各部门相继成立了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站),开展各种节能测试、咨询、信息服务。
第三阶段:1990年国家计委印发了计资源[1990]年60号文《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各地方、各部门成立了节能监测中心(站)。
第四阶段:1997年11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第五阶段:近几年各地相继成立了节能监察机构。
第六阶段: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监测的初始阶段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国家对大、中型企业加强了管理,实施了企业整顿和企业的定级升级计划。在企业的定级升级中,对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能源平衡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由于企业整顿和市场需求的迅速增加,使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复苏,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开始突显。为缓解供需矛盾,加强节能监管,国家发文在全国建立节能服务中心体系。1984年前后各省、市及部分县级市、行业设立了节能中心(站),为企业提供节能检测(监测)服务。《节约能源监测管理暂行规定》
(计资源[1990]60号)文
明确了节能监测的概念、作用、行为规范、机构设置和管理。全国各地各行业相继成立了节能监测机构,形成了完善的节能监测体系,全面开展节能监测工作,为政府的节能宏观管理和用能单位的节能管理做出了重要贡献。制订节能监测标准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等一系列节能监测的国家标准的制订和颁布,将节能监测的概念具体化了。对监测的定义、监测的内容、监测的实施程序以及监测结果的评价和建议等,有了具体的规范性规定,监测标准成了节能法规的延伸。节能监测是节能执法中的技术行为
1998年1月1日《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标志着节能的法律地位得到进一步的确定,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节能是国家发展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节能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的实施,对于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节能监测在节能执法技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节能监测的发展特点
节能监测在我国经20余年的发展,已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以地方法规为支撑,各省、市工作开展程度不一。2、与节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相对比较齐全,体系相对比较完整。3、节能监测的技术手段有较大的提高。4、节能监测从业人员的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四、节能监测的法律法规依据1、国家节能监测法律、法规和规章1.1《节能法》1.2《计量法》1.3《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2、国家节能监测技术标准、技术规范包括:能源管理、监测、检测测试、评价标准和规范等有关技术标准。3、各地节能监测法规条例和技术标准。节能监督管理
《节能法》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节能监督管理工作,并接受同级管理节能工作部门的指导。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节能法律、法规和节能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违法用能行为。履行节能监督管理职责不得向监督管理对象收取费用。国家节能主管部门是国家发改委;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是各级发改委、经贸委;如:以前的《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中规定:节能主管部门可以委托节能监测机构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被监测单位不得拒绝监测。
《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有对重点用能单位实施节能监测的要求。《节能监测管理办法》中规定了执法主体、节能监测定义、适用范围、节能监测机构条件、节能监测人员条件、节能监测内容、节能监测的基本程序、被监测单位的义务权利、监测结果的处理、监测争议的处理和法律责任。这些办法重新修订后节能监测就会有更明确的法律地位。相关节能法律法规
各级政府的相关文件是执法的具体依据,一般是国家法律授权出台的相关政策,如原国家经委、机械工业部等下发的十八批淘汰产品目录,原国家经贸委下达的淘汰的落后设备和能力,目前正在制定新的节能产品目录。国家和直辖市、省、自治区有关部门下达的资源综合利用、节电、节油、节水管理办法等。五、节能机构的设置和职能
我国节能监测机构设置为三级,组成国家的节能监测机构体系。国家设置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与计划单列市设省级节能中心,省辖地、市设立节能监测中心(站)。同时,国务院有关部、局、总公司设置行业节能监测中心和二级站。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1、组织编制全国节能监测计划要点,对各地区、各行业能源利用监测机构进行技术和业务考核。2、搜集、整理全国节能监测资料,组织开展节能监测技术研究、开发、交流和培训。3、组织各省(区、市)和行业节能监测中心监测人员的业务考核工作。4、承担省(区、市)、行业节能监测中心之间纠纷的技术仲裁。5、负责向国家节能主管部门定期汇报全国节能监测工作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6、参与制定有关节能监测的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等。7、承担国家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其它有关工作。省级和计划单列市
节能监测中心的主要职责1、组织开展本地区的节能监测工作,对本地区所属节能监测站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管理。2、协助节能主管部门编制本地区节能监测计划,参与制定节能监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3、承担本地区所辖地(市)节能监测站人员的技术、业务考核。4、承担本地区所辖地(市)节能监测纠纷的技术仲裁。5、开展节能监测技术研究、情报交流、技术培训和协调技术合作,搜集、整理本地区能源利用监测的数据和资料,定期向节能主管部门和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汇报节能监测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6、计划单列市节能监测中心接受所在省、自治区节能监测中心的业务指导。节能监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要与省、区协调一致,并报送节能监测计划。
地、市节能监测站的主要职责
1、协助本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制定节能监测计划。2、实施本地区的节能监测工作。3、负责搜集、整理、储存本地区节能监测的数据和资料。4、对企业中的节能自检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监督。5、定期向本地区节能主管部门和上级节能监测中心报告节能监测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行业节能监测机构主要职责1、参与制定本行业节能监测技术规范、标准。2、负责本系统直属单位的节能监测,对监测不合格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并报本系统节能监测主管部门审定。3、协同各地区节能监测中心(站),对本行业技术复杂、专业性强、配备有特殊设备的企业实施节能监测。4、开展本行业节能监测技术研究,情报交流,技术培训和咨询工作。5、向本系统节能主管部门及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汇报监测情况并提出有关建议。节能监测的执法主体和对象
主体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及其委托行使行政处罚的节能监测机构。
监督管理用能单位(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均应履行节约能源的义务,接受政府的监督管理。
节能监测的对象
城乡一切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的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
《节能法》第五十二条规定: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用能单位;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5千吨以上不满1万吨标准煤的用能单位,为重点用能单位。国家对重点用能单位要加强节能管理,当然也是节能监测的重点对象。节能中心体系节能监测机构:
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省,部(行业)级节能节能监测中心,地市级和行业二级节能监测站.节能技术服务机构:
省,部(行业)级节能节能监测中心,地市级和行业二级节能监测站.节能监察机构:
省和直辖市级节能监察中心(总队、大队)地市级节能监察分支机构节能中心体系组织机构管理框图省级节能监测中心省级节能技术服务中心省级节能监察中心国家行业节能监测中心省级计量认证主管部门市级人大或市长令国家认监委省级人大或省长令省级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全国节能监测管理中心行业节能主管部门国家合格评定部门地市节能监察中心地市节能监测站地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行业二级节能监测站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六、节能监测的程序
节能监测的程序是节能监测执法必须遵循的方式、步骤、过程。
程序是执法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执法时不能有任何的缺少、遗漏和颠倒,科学、合理、高效的执法程序。使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统一化,以避免执法的随意性,并简化烦琐的程序和步骤,保证执法行为的严肃,从而提高执法的效率。编制下发节能监测计划1、县级以上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编制年(季)节能监测计划文件。1.1下发到被监测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1.2委托具有监测资质的监测机构进行监测。2、节能监测机构接受委托文件及监测计划后,制定任务书。2.1具体工作内容及要求。2.2被监测的用能单位名单。2.3完成监测任务的时间。
3、按文件的要求与被监测单位进行联络以确定进厂时间。4、按约定时间和文件的要求,监测员持证到厂进行调查,了解被监测的设备及工艺。5、编制具体监测计划,以书面形式通知被监测单位,并请被监测单位派人参加。6、按计划进行检查和监测,作好记录,并应有被监测的用能单位的确认。
7、整理监测的数据,按照相关标准和法规核对检查是否有无在用的国家明令限期淘汰的用能产品及设备,确定评价监测结果。8、按照相关标准格式编制用能设备及工艺监测报告。9、报告的发送。9.1发送到被监测的用能单位。9.2发送到被监测用能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9.3发送到下达监测任务的人民政府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
10、监测报告编号存档。11、根据监测报告,节能主管部门向被监测单位下达处理意见通知书。对监测不合格的单位下发《监测限期整改通知书》,整改时间一般为1一6个月,被监测单位认为确需延期的,应在15日内向节能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抄送节能监测机构,节能主管部门在接到申请后作出决定并通知申请的被监测的用能单位及节能监测机构。
12、整改期结束后由节能监测机构进行复测,复测不合格由节能主管部门下达《征收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通知书》,向其征收超限额使用能源补偿费。13、被监测单位对监测结果有异议时可在接到《监测限期整改通知书》5日内向节能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诉,由节能主管部门责成原节能监测机构重新检测、评价,必要时可指定其他节能监测机构对有异议部分进行复测,并依据其监测结论和被监测单位实际情况做出最终决定。节能监测中应注意的事项1、依法实施节能监测、按照程序开展节能监测、提交节能监测报告;2、实施节能监测应有2名以上节能监测人员,并出示节能监测通知书和监测员证;3、在节能监测过程中,凡涉及与有直接利益关系的当事人应当回避;4、节能监测结束后,节能监测机构应将原始记录交被监测单位能源管理负责人签字。七、节能监测机构的资质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规定: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计量认证。第三十三条规定了计量认证的主要内容:(一)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性能;(二)计量检定、测试设备的工作环境和人员操作技能;(三)保证量值统一、准确的措施及检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计量认证资质认定的对象1、各级质监部门依法设置或授权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经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为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3、已获认证的机构,需新增检验项目时,应申请扩项认证;4、自愿申请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各类科研、检测实验室。计量认证资质认定的管理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
属全国性的产品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属地方性的产品检验机构的计量认证,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并会同有关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实验室认可
实验室认可是指:权威机构依据国际公认的《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对实验室有能力进行规定类型的检测和(或)校准所给予的一种正式承认。
我国负责实验室认可的唯一权威机构是经国家认监委批准认定的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节能监测机构的认证认可要求
节能监测机构应符合有关节能监测机构认证审定办法和节能监测机构计量认证资质认定评审考核要求的规定。节能监测机构在管理和技术能力方面必须经计量认证认定或实验室认可评审合格,并经节能监测资格审定后方能在认证认可的监测领域内和资格审定的范围内开展节能监测工作。节能监测机构的技术要求
1、监测机构的实验室的工作环境应满足节能监测的要求2、监测用的仪器、仪表、设备应与所从事检测项目相适应。3、监测人员应具备节能监测所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需经技术、业务考核合格。4、监测人员应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经历,必须经专业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能在相关的专业领域(热能监测、电能监测、理化分析)内从事节能监测工作,做到持证上岗。5、监测机构应具有确保监测数据公正、可靠的管理制度。八、节能监测的测试节能监测的实施方式
1、从节能监测方式上分可分为:1.1对用能单位或用能系统的综合监测;1.2对用能设备的单项监测。2、从节能监测形式上分可分为:2.1定期监测;2.2不定期监测。3、从节能监测实施上分可分为:
3.1节能主管部门和节能监察机构的委托性监测;3.2用能单位的委托性监测。4、节能监测的方法上可分为:4.1由节能监测机构进行现场监测。4.2由用能单位在节能监测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自检,经节能监测机构检验符合监测要求者,节能监测机构予以确认,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作出结论。节能监测的要求
1、对重点用能单位应定期进行综合节能监测。2、对一般企、事业和其它用能单位,可进行单项节能监测。3、节能监测计划由地方或行业节能主管部门下达并委托节能监测机构实施。节能监测测试工作的特点节能监测的工作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检查、测试、评价三个方面。
1、检查是指仅凭检查者的直觉就能判断其是否符合有关法规、标准规定的各种察看活动。如检查有无能源的跑、冒、滴、漏,是否有在用的国家已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等。2、测试是指借助仪器设备,对用能设备系统的实际能源利用状况所进行的各种试验性测量工作。3、评价是通过对检查、测试结果的分析,依据有关节能监测法规、标准,对其能源利用状况作出是否符合监测考核要求的结论。节能监测测试的适用范围1、检测、评价合理用热状况的检测、评价;2、检测、评价合理用电状况的检测、评价;3、检测、评价合理用油状况的检测、评价;4、检测、评价合理用气(汽)状况的检测、评价;5、检测、评价合理用水状况的检测、评价;6、用能单位合理用能状况的检测、评价;
7、供能质量品质的测试分析;8、对用能单位能耗与产品能耗以及有关的工艺、设备、网络等能耗状况的检测、评价;9、节能技术与节能产品能耗指标的检测、评价;10、节能主管部门委托的其它节能监测测试工作。九、节能监测技术通则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的特性
1、《通则》不同于一般的能源管理技术标准,由于节能监测是政府依法实施节能监督中的一项技术手段,《通则》则是节能监测机构从事执法活动的基本技术依据。2、《通则》是一项综合技术标准,是制定其它各项节能监测标准的依据。3、《通则》是一项综合技术标准,在节能监测标准体系中是母标准。《通则》是制定其它各项节能监测标准的依据。子标准应根据其建标的目的及适用范围,将《通则》的各项内容具体化,但不能超出《通则》所规定的原则。4、《通则》作为一项综合性标准,对检测实施中所涉及的各种问题,只能做出原则性规定,不可能方方面面都很具体,它的实施必须与配套的各项子标准相互依托。节能监测涉及的主要内容
1、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中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的执行情况。2、设计单位在设计中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和产品的情况。3、用能单位主要耗能设备的能源利用状况。3.1用能设各的技术性能和运行状况。用能设备应当采用节能型产品或效率高、能耗低的产品,己被国家明令禁止使用和淘汰的设备应当限期淘汰;3.2用能设备的实际运行效率或主要运行参数应符合该设备经济运行的要求。4、能源转换、输配与利用系统的配置与运行效率。4.1供热、发电、制冷、炼焦等供能系统、设备、管网和电网设置应当合理、节能,能量损失应当符合相应技术标准的规定;4.2余热、余能资源应加以回收利用,计算方法应符合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5、用能工艺和操作技术5.1对工艺用能的先进、合理性和实际状况、工艺能耗、工序能耗进行评价。5.2对人员的操作技术应进行培训、考核,并对总体状况做出评价。6、能源管理基础情况用能单位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制度和节能管理制度(如岗位责任、部门职责分工、人员培训、耗能定额管理、奖罚制度等)。6.1能源管理岗位的设置。6.2能管员、重点用能设备的操作人员接受节能培训的情况。6.3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和使用情况。6.4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情况等。6.5能源记录台帐、统计报表必须真实、完整、规范。6.6应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技术档案。7、能源利用效果
用能单位的产品单位产量能耗定额必须按GB12723《产品单位产量能源消耗定额编制通则》进行制订并贯彻实施。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及单耗,应在定额以内。8、供能质量与用能品种
供能应符合国家政策规定,与提供给用户的报告单一致。
9、对生产、销售标明“节能型”的产品的能耗指标进行抽查和检验。节能监测的技术条件
1、生产、设备运行正常。监测应在生产正常,测试工作要与生产过程相适应。1.1是指正式生产而不是新建项目或技术改造后项目的试生产。1.2生产用能源、原料供应正常。1.3系统、设备生产负荷与平时的负荷基本相当,特别是不能因为要应付测试而人为调整生产负荷。1.4设备无故障测试工作要与生产过程相适应。这就对现场的测试项目及其测试方法提出了限定条件不能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1.5测试要在设备运行工况稳定条件下进行。所谓工况稳定,是指在检测过程中,被检测的系统、设备运行工况没有大的波动。这里的工况,主要指系统、设备的负荷及主要运行参数,如工业锅炉的出力以及蒸汽温度,压力等诸多参数;电机拖动设备的电机输出功率等。2、监测必须按照与监测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尚未制定出国家标准的监测项目,可按行业或地方标准进行监测。3、监测过程所用的时间,应根据监测项目的技术要求确定,时间不宜过长。
4、节能监测一般为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4.1不定期是用能单位的主要用能设备、生产工艺或能源消费结构发生影响节能的重大变化时,以及节能主管部门根据举报用能单位涉嫌违法采取的紧急措施,被监测单位应主动配合,如实汇报实际情况;4.2定期监测一般由节能主管部门或节能监测机构提前10天将实施监测的时间、内容和具体要求,书面通知被监测单位。定期监测周期为1-3年,不定期监测时间间隔根据被监测对象的用能特点确定。5、监测用的仪器仪表应完好,并在检定合格的周期内。其仪表、量具的准确度和量程必须保证所测结果的可靠性,测量误差应在被监测项目的相关标准所规定的允许的范围以内。
节能监测的现场测试1、节能监测工作进入现场开展现场测试前,需查看被监测对象或设备应运行正常、工况应稳定,测试期内生产应保持正常。2、测试分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3、测试应按相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或规范要求进行。4、无标准依据的测试,可按与委托方的约定方法和程序要求进行测试。
节能监测的检查项目1.将测试复杂、测试期较长、测试间隔时间长的测试项目不列为节能监测的直接控制指标而列为检查项目。2.保证被监测设备或系统能正常生产运行的项目(包括符合安全要求的项目)列为节能监测的检查项目。3.应符合国家节能法律、法规、政策要求的项目列为节能监测的检查项目。节能监测的测试项目
依据节能监测是属于节能监督执法中技术活动性质,其测试项目确定的一般原则是:1.基本上能反映被监测对象的实际运行状况和能源利用状况。2.既要与已颁布的相关标准衔接,又要使用能单位直观地便于节能管理。3.在保证监测质量的前提下,体现监测时间不宜太长的特点,以便于监测测试工作的操作。
节能监测测试项目合格指标确定
节能监测测试项目评价合格指标的确定原则:
1.节能监测标准中给出的测试项目合格指标数值是监测合格的最低标准,测试结果等于或优于该指标数值则为合格,测试结果低于该指标数值则为不合格。2.考虑到我国能源利用水平的实际情况,节能监测测试项目评价合格指标的确定既要考虑把浪费能源的现象达到管住的目的,又不是一概放行的指标。在确定合格指标数值时,一般大多数约60-70%能达到合格的指标,30%左右处在不合格的范围内,以起到鼓励多数鞭策少数的目的。3.节能监测的各单项测试指标间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既独立又相互影响。为了避免顾此失彼现象,节能监测标准规定全部监测测试项目指标同时合格方视为“被节能监测对象(或设备)节能监测合格”。节能监测结果评价分析1、对被节能监测对象(或设备)必须作出节能监测是否合格的明确结论。2、节能监测包括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只有检查项目和测试项目全部合格,方可视为节能监测合格。只要其中一项不合格,监测评价结论就为不合格。3、对监测不合格者监测单位应做出能源浪费程度的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4、监测项目评价指标应按相关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确定,无现成标准依据的监测项目评价指标的确定应以专门的技术调查或统计资料分析为基础。节能监测报告的要求
1.监测工作完成后,监测机构应在2周内作出监测结果评价结论,编写出监测报告交有关节能主管部门和被监测单位。2.监测报告分为两类:单项节能监测报告和综合节能监测报告。
单项节能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依据(文号和技术标准号)、被监测单位的名称、被监测系统(设备)的名称、被监测项目及内容(测试数据、分析判断依据等)、评价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建议。对单项设备节能监测,在考核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监测评价结论就为不合格。对于检测结论为不合格者,应依据监测结果,以监测标准考核指标为基础,定量的给出能源浪费参考数额,以说明其能源浪费程度和节能潜力所在。
综合节能监测报告应包括:监测依据(文号和技术标准号)、被监测单位的名称、综合监测项目及内容、评价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建议。节能监测结果的分析与评价应考虑供能质量变化的影响。节能监测报告格式应统一规范1、综合节能监测报告格式由行业和地方节能主管部门根据能源科学管理实际需要统一印制。
2、单项节能监测报告的格式由专项节能监测标准规定。3、节能监测测试原始记录和报告格式应符合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评审准则》相关规定的要求。十、节能监测标准
节能监测标准是节能监测的技术依据
1、节能监测国家标准是进行节能监测的技术依据,是科学开展节能监测的基础。目前,我国已发布了多项国家节能监测标准,初步形成了节能监测技术标准体系。2、节能监测标准按标准适用对象和技术特点划分三个类别,即:综合指导性监测标准,单项用能设备与系统监测标准,供能质量监测标准,其中《节能监测技术通则》是主(母)标准,它规定了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进行监测的通用技术原则,适用于制订专项节能监测技术标准和对用能单位进行的节能监测工作。已制订的节能监测国家标准1、GB1513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2、GB/T15317-1994《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3、GB/T15319-1994《火焰加热炉节能监测方法》4、GB/T15318-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同步测试题含答案
- 高一化学第四单元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讲氨硝酸硫酸练习题
- 2024届河南省淇县某中学高考模拟试卷(化学试题文)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4章区域经济发展第2节第2课时问题和对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赏析示例过小孤山大孤山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DB37-T 5307-2024 住宅小区供水设施建设标准
- 肩周炎中医诊疗指南
- 深圳城市的发展历程
- 2025版:劳动合同法企业合规培训及风险评估合同3篇
- 三讲课件知识课件
- 竣工验收程序流程图
- 盘拉机操作手册新
- YY∕T 0314-2021 一次性使用人体静脉血样采集容器
- 口腔科诊断证明书模板
- 期中考试质量分析PPT.ppt
- 管沟挖槽土方计算公式
- 冷轧辊激光毛化工艺简介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住宅工程配电设计技术规定
- 成本核算-石油化工
- 烟花爆竹零售应急预案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计价格【2002】10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