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8份试卷)_第1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8份试卷)_第2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8份试卷)_第3页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8份试卷)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1-4单元测试卷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3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否()A.会制造工具 B.会使用工具 C.会使用天然火 D.会人工取火2.(3分)《韩非子》载:“上古之世,民食果蚌蛤,腥臊恶臭,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最早懂得“钻燧取火”的我国远古居民是()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3.(3分)如图,下面图中的骨针和装饰品应属于下列哪一远古人类?()A.北京人 B.元谋人 C.大汶口人 D.山顶洞人4.(3分)下列图表的内容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下面是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其中史实与推论(评价)正确的是史实推论(评价)A北京人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已会人工取火B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和水稻C黄帝发明养蚕缫丝和文字“人文始祖”D尧舜禹禹通过禅让成为部落首领,并建立夏初,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国王A.A B.B C.C D.D5.(3分)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考古人员依据的是()①历史教材②考古发掘③网络视频。A.①② B.①③ C.② D.③④6.(3分)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其进步表现在()①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②掌握了人工取火③会用骨针缝衣服,懂得爱美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3分)下列各项在我国古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制作黑、白陶④用麻纺成织品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8.(3分)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A.部落议事集体的决定 B.部落联盟成员的谦让 C.禹有私心 D.社会生产力发展9.(3分)下列内容符合北京人的是()①直立行走②制造石器和木棒③使用天然火④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10.(3分)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粗糙石器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作彩陶。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11.(3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北京人的生活内容()A.用火烧食物 B.使用石器、木棒追打野兽 C.使用骨针缝制衣服 D.过着群居生活12.(3分)下列原始人类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半坡原始居民②元谋人③北京人④河姆渡原始居民。A.②③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13.(3分)下列人物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的是()A.黄帝 B.炎帝 C.尧 D.禹14.(3分)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A.北京人 B.元谋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15.(3分)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建造房屋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16.(3分)仔细观察如图,下列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先民遗址有()①半坡遗址②河姆渡遗址③马家浜遗址④马家窑遗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17.(3分)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18.(3分)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D.一万八千年19.(3分)“距今约七十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根据这一材料,请你判断他属于()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20.(3分)如图是骨针和装饰品,反映了山顶洞人()A.懂得爱美 B.知道定居生活 C.注意防寒 D.开始种植三、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请完成:(1)文中的“轩辕”指的是谁?(2)为什么说“世界文明,唯有我先”?(3)怎样理解“中华开国五千年”?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河流失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平均每年泥沙流失量高达16亿吨,这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主动脉出血。”黄河是母亲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长期以来,严重的水土流失困扰着长江,使长江染上了两大重病:面呈黄色富含泥沙;性情暴躁洪水泛滥。同黄河流域一样,植被的严重破坏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遭受水土流失的土地,不仅庄稼长不好,连野草也不愿在这里扎根。初中语文三年制自读课本《母亲河,你带走的是什么?》材料二中国文明是世界最古老的几大文明之一。同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和古代印度文明一样,我国……发生的文明也是大河流域的农业文明。它们的伟大成果共同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世界历史》第一册请完成:(1)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什么?(2)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什么都诞生于大河流域?(3)读了上述材料后,结合我们学过的历史知识,谈一谈你的感想。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1.【解答】会不会制造工具这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作用,劳动创造了人类。答案:B。2.【解答】题干“钻燧取火”即是人工取火。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似。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答案:D。3.【解答】本题考查的是山顶洞人的史实。山顶洞人会制作骨针,会制作装饰品,有审美观念,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答案:D。4.【解答】A北京人生活距今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能制造和使用工具,并会使用天然火,而不是人工火;B河姆渡人是生活在长江流域,主要食物是水稻,粟是北方的黄河流域的半坡人的主要食物;C黄帝虽是“人文初祖”,但传说发明养蚕缫丝是他的妻子,发明文字的是他的下属仓颉,不能直接说是黄帝的发明。ABC的史实与推论都有错误;D选项对史实的推论或评价是正确的。答案:D。5.【解答】据“在我们宁夏灵武水洞沟,发现了距今3万年前的原始人类遗迹”及所学知识可知,考古人员依据的是考古发掘。考古发掘是指为了科学研究,经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根据发掘计划,对埋藏文物的地方、对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调查、勘探和发现、挖掘文物的活动或工作。答案:C。6.【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山顶洞人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一样,使用打制石器,还学会了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已经懂得审美,并且开始死后埋葬。所以山顶洞人比北京人进步得多。④可以个人单独生活,错误。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这种集体称作氏族。所以①②③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7.【解答】①使用骨针缝衣的是距今约三万年前的山顶洞人,②使用天然火的是距今约70﹣20万年前北京人③制作黑、白陶的是距今约四五千年的大汶口原始居民;④用麻纺成织品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答案:D。8.【解答】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禹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原始社会结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答案:D。9.【解答】①北京人已经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比较明显。②北方人会制造石器和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③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火的使用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④北京人眉骨粗大,前额低平,颧骨高耸,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答案:C。10.【解答】早在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就会使用粗糙石器,使用天然火的是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种植水稻的是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人;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的是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人。答案:B。11.【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着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不会使用骨针缝制衣服,山顶洞人开始使用骨针缝制衣服。答案:C。12.【解答】元谋人遗址在我国云南省,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在北京周口店山洞里的北京人,距今70﹣2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于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半坡聚落是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部落,距今约5000﹣6000年。答案:C。13.【解答】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禹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又做过国王。答案:D。14.【解答】位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遗址是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答案:B。15.【解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种植水稻;有了食物和房子使得他们长期生活下去,可见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原始农耕经济发展。答案:C。16.【解答】题干中的地图是我国古代原始先民遗址图,读图得知,半坡遗址和马家窑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和马家浜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答案:C。17.【解答】最早制作题干中“彩陶”的是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里,过着定居生活,还饲养猪狗等动物,打猎、捕鱼,会制造彩陶和纺线、织布、制衣。答案:C。18.【解答】距今约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被称为“北京人”,所以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19.【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万8千年前,半坡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答案:B。20.【解答】骨针用来缝制兽皮衣服,装饰品用来挂在脖子上,这反映了山顶洞人已经有了爱美之心。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生活的范围扩大,能同其他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由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氏族。答案:A。二、材料解析题21.【解答】(1)据材料“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可知,文中的“轩辕”指的是黄帝。(2)因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因而“世界文明,唯有我先”。(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是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从中华文明的始祖轩辕(黄帝)算起的,造指南针、平蚩尤都是黄帝的功绩。故答案为:(1)黄帝。(2)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创造的文明最早,最辉煌,故有此说。(3)在中华文明史上,早在四五千年的炎黄时代,即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如建造宫室,发明舟车,发明文字等,它标志着人类历史摆脱了野蛮蒙昧的时代,进入到了文明进步的新时代,故称“中华开国五千年”。22.【解答】(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明的代表,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所以文中提到的中华文明的两大发源地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因为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宜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雪水融化,导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因而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3)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故答案为:(1)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2)大河流域的水资源比较丰富,气候比较湿润温和,有利于农业的产生与发展,有利于人类的定居、生活,从而产生了文明。(3)我国境内早期的原始人类大都生活在大河流域。如元谋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人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等。这充分说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水源;生态环境关系到民族的发展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大自然的生态环境一旦遭到破坏,人类必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保护环境,保护和有效利用有限的资源。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与“云南、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这些描述吻合的原始人类是()A.山顶洞人B.元谋人C.丁村人D.大汶口人2.与“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相关的远古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人D.河姆渡人3.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区域。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A.北京人会人工取火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4.“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A.北京市B.陕西省C.浙江省 D.云南省5.某考古兴趣小组为了探寻原始人类的遗迹,在专家指导下发掘出一些远古遗物,你认为最能说明这是原始人类遗迹的应该是()A.两颗门齿化石B.大量炭屑C.古鱼类化石D.几件有明显加工痕迹的石器6.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下面关于几种原始人用火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元谋人知道使用火B.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会保存火种C.北京人学会人工取火D.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7.在山顶洞人的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根骨针。这说明山顶洞人()①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②能够缝制衣物③有了爱美观念④产生了宗教观念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纺轮”“彩陶”等信息都相符的古人类遗址,其发现地点是()A.浙江余姚B.北京周口店C.陕西西安 D.云南元谋县9.下图是万小晨同学参加深圳市自制教具活动比赛的作品——原始居民居住的干栏式房屋,请问该房屋可以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A.黄河流域,温暖湿润B.长江流域,寒冷干燥C.黄河流域,寒冷干燥D.长江流域,温暖湿润10.导致下图中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生活习惯B.生产工具C.自然环境D.生产力水平1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时节》中有一组唯美的镜头:禾苗在春雨中茁壮成长,夏日里稻香四溢,秋收时饱满的稻穗“笑”弯了腰。此情此景,最早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一早期人类的劳作中()A.半坡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12.下列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生产生活状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人们已经懂得了饲养家畜B.人们开始从穴居走向定居生活C.人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D.半坡居民能建造干栏式房屋13.下列古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14.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开垦耕地用的石斧、石铲,收割庄稼用的石镰、石刀等;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骨耜,可以用来翻地。这些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A.早期人类进化的重要依据 B.原始农业状况的重要依据C.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依据 D.早期文字形成的重要依据15.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代表当时最高生产力水平的生产工具是()A.打制石器 B.磨制石器 C.铁制农具 D.曲辕犁16.“战争十分激烈,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施展法术,突然间风雨大作……黄帝命部下制造指南车,辨别了方向,才把蚩尤打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材料描写的是涿鹿之战②这次战争的交战双方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③材料的叙述带有神话色彩④材料的叙述是真实的历史写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7.株洲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神农湖、神农阁、神农坛等景观,这些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一()A.炎帝B.黄帝 C.禹D.舜18.“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19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黄帝。下列属于传说中黄帝的发明的是()A.文字B.陶器C.舟船D.算盘19.传说中的尧、舜、禹受到百姓爱戴的共同原因是()①生活简朴,克己爱民②宽厚待人,以身作则③事业为主,与民共甘苦④实行民主⑤建立王朝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20.它是中国上古“五帝时代”的一种“非血统继承制”,即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它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等级制 D.分封制二、非选择题(21题16分,22题12分,23题12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白虎通》材料二神农时,民方食谷。——《艺文类聚》材料三“彩陶形制美……奈何遗址中,独不见文书。”——郭沫若材料四如图所示图一图二(1)材料一讲述的是哪一经济部门的情况?(3分)(2)在我国远古时期,材料二中的“谷”在长江流域的代表是什么?(2分)在黄河流域的代表是什么?(2分)(3)材料三中的“彩陶”应当是什么原始居民的制品?(2分)(4)材料四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什么类型的房屋?(4分)为什么这两种房屋不同?(3分)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梁启超《饮冰室合集》(1)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华夏民族”的祖先是谁?(4分)(2)根据材料分析,华夏民族是怎样形成的?(4分)(3)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请你举出我国两个少数民族的名称。(4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书上记载,尧虽是部落联盟首领,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穿的是粗布衣服,吃的是粗米饭,喝的是野菜汤,使用的是陶碗陶盆。但他却对百姓的生活十分关心,部落里如果有人挨饿受冻,他就觉得是自己的过错。材料二舜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材料三禹治水十分辛苦,他与群众同甘共苦,节衣缩食,带头劳动,三过家门而不入。(1)尧、舜、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与中国古代的哪一制度有关?(2分)请指出这一制度的主要做法。(2分)(2)传说中,尧和舜有哪些贡献?(4分)(3)我们从尧、舜、禹身上学习到了什么优秀品质?(4分)

答案一、1.B2.B点拨:结合题干中的“距今约70万—20万年”“使用天然火”“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分析,具有这些特征的远古人类是北京人。3.B4.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来自周口”“直立行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居住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距今约70万—20万年,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5.D点拨:区分人和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因此D项符合题意。6.C点拨: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但不会人工取火,故选C。7.A点拨:骨针的出现说明山顶洞人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能够缝制衣物,有了爱美观念,但与宗教无关,答案为A。8.C9.D点拨: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居民居住的房屋,河姆渡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长江流域气候温暖湿润,符合题意的是D。10.C点拨:图片中两种房屋分别是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居住的房屋样式,河姆渡人和半坡人所处地区分别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由此可见,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11.C12.D点拨:能建造干栏式房屋的是河姆渡居民,而非半坡居民,故选D。13.C点拨:结合题干中的信息“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分析,半坡遗址属于黄河流域,是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答案应选C。14.B15.B点拨:结合题干中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中国处于原始农耕时代,原始农耕时代使用的生产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16.A点拨:黄帝时期的历史多数是神话传说,不是真实的历史写照,排除④可得答案。17.A18.C19.B20.B二、21.(1)农业。(2)水稻;粟。(3)半坡原始居民。(4)图一:干栏式房屋。图二: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原因:气候、自然条件不同(或写出南北方气候特点)。22.(1)炎帝和黄帝。(2)华夏民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3)示例:藏族、蒙古族。23.(1)禅让制。依据才德,民主推举首领。(2)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晚年挑选品行高尚的舜协助治理。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3)公而忘私,为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3分)“禹传子”“家天下”说明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开始遭到完全破坏()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2.(3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国家距今已有()A.2000年左右 B.3000年左右 C.4000年左右 D.5000年左右3.(3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说明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A.分割诸侯的兵力 B.保证国家的兵源 C.巩固周王的统治 D.保证国家财政收入4.(3分)下列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长平之战②盘庚迁殷③牧野大战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③②5.(3分)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6.(3分)“文字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文字的出现是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没有文字,就无法全面了解过去的文化和文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最早文字的是()A. B. C. D.7.(3分)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8.(3分)春秋时代,社会风雷激荡,烽烟四起,战火连天。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时期的是()A.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B.周天子地位不如强大的诸侯 C.强大的诸侯竞相争当霸主 D.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多9.(3分)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曾称霸春秋时期的诸侯国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该诸侯国是()A.楚 B.齐 C.晋 D.秦10.(3分)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的现象()A.春秋争霸 B.战国形势 C.秦朝统一 D.三国鼎立11.(3分)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措施是()A.实行分封制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 D.统一度量衡12.(3分)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为接近()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13.(3分)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14.(3分)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A.荀子 B.墨子 C.庄子 D.孙武15.(3分)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A.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严刑酷法,中央集权16.(3分)《书•洪范》记载:“武王既胜殷,邦诸侯”.这体现了武王推行的制度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科举制17.(3分)下列表述不能反映春秋时期时代特点的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8.(3分)《战国策。秦策一》记载“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依法能得到奖赏的是()①宗亲贵戚②有军功者③生意做的好的人④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9.(3分)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A.仁 B.“兼爱”“非攻” C.有教无类 D.“无为而治”20.(3分)下列思想家属于儒家学派的是()①孔子②老子③孟子④庄子⑤董仲舒。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⑤21.(3分)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以下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甲骨文②隶书③小篆④楷书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④③②22.(3分)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A.制天命而用之 B.加强中央集权 C.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D.兼相爱,交相利23.(3分)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削减或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以上解读源于()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24.(3分)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层面日常规范个人用礼仪规则来要求自己,可以不犯错误家庭父母健在时,要对他们表示尊敬和爱戴政府君主遵守礼仪规则,臣民就听从他召唤A.墨家 B.儒家 C.道家 D.法家25.(3分)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牧野之战)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示战役发生在哪一年?的交战双方?这一战役的结果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制度?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起到了什么影响?(3)材料三中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谁?哪些是统治阶级?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哪些义务?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材料三“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民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请回答:(1)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的人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是在哪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从此人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什么精神?(3)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如果你是旧贵族,对变法的那条最不满?(4)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意义?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二单元测试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解答】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继承父位,“禹传子”“家天下”,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禅让制遭到完全破坏。答案:C。2.【解答】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距今约4000年,用2070加上今年的公元年份再减1等于约4000年。答案:C。3.【解答】材料中“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意思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建立起一些诸侯国,让它们作为周王室的屏障,以维护周王室的统治。被分封的诸侯国在封地内有相对独立的权利,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答案:C。4.【解答】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末年的公元前260年;盘庚迁殷发生在商朝;牧野大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国人暴动发生在西周后期。答案:C。5.【解答】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说法正确。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等,不是用于战争。③司母戊鼎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不是四羊方尊。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青铜器中的精品。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说法正确。答案:D。6.【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已具备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故答案选A。7.【解答】右图文物是甲骨文,它是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左图文物是司母戊鼎,它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所以通过图中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商朝的历史。答案:B。8.【解答】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到战国时,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竞相争霸;故ABC符合这一时期的特征;随着诸侯争霸,诸侯国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D。9.【解答】战国初年,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与原有的秦、楚、燕、齐,并称战国七雄。晋国曾称霸春秋时期。答案:C。10.【解答】由材料图中的“秦、赵、燕、韩、魏、齐和楚”可知:材料中的地图是战国形势示意图。因此说题干材料中的历史地图反映了战国时期的历史现象。战国初期,诸侯国之间进行兼并战争,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的局面。答案:B。11.【解答】题干中关键信息“商鞅变法中,把乡、邑、聚合变成县”。这一材料是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的反映。答案:B。12.【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这是对老子思想的运用,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互相转化。答案:C。13.【解答】题干中“提倡法治、主张改革”是法家思想,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儒家的代表人物,韩非是法家的代表人物。答案:D。14.【解答】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兼爱”就是反对人对人的压迫,主张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尽力帮助别人。“非攻”就是反对不义的掠夺战争。答案:B。15.【解答】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A是孔子的主张;B是孙武的主张;C是老子的主张。答案:D。16.【解答】题干关键信息是“武王既胜殷,邦诸侯”,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答案:A。1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大规模的民族交融;春秋时期出现的铁农具和牛耕在战国时期得到推广,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选项ABC符合春秋时期时代特点;而选项D不是春秋时期时代的特点,外戚宦官的轮流专权是东汉时期的特征。答案:D。18.【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商君治秦,法令至行”,由此判断这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内容之一是奖励耕战,即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因此只有选项②④符合题意。答案:D。19.【解答】孔子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在此以前,由于学在官府,平民子弟无权进入官府的学校学习,孔子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才使平民子弟有机会上学。题干中“有教无类”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思想。答案:C。20.【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答案:A。21.【解答】根据题干信息“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甲骨文是商朝;②隶书是秦朝后期;③小篆是秦朝初年,统一文字;④楷书是晋朝;因此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答案:A。22.【解答】依据题干“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结合所学可知,秦朝灭亡的根源是暴政,而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故B项错误。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答案:C。23.【解答】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如果诸侯不履行自己的义务,或超越周王赋予他们的特权,周王可以废除给他们的封地和爵禄,甚至消灭他们。答案:D。24.【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礼仪规则”“遵守礼仪规则”,联系所学可知,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重视“礼”和道德教化的作用。答案:B。25.【解答】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相传在这次战役中诸葛亮“借东风”、“草船借箭”和施“连环计”。在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ABC都是后人撰写的,不是第一手资料。答案:D。二.综合题(第26题17分,第27题18分,共25分)26.【解答】(1)根据材料一“牧野之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役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交战双方是商朝的军队与周武王的军队;这一战役的结果是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2)根据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实行该制度的目的是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居于金字塔顶端的是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是统治阶级;诸侯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故答案为:(1)公元前1046年;商军与周军;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西周。(2)分封制;稳定周初形势,巩固疆土;加强了西周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3)周天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需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27.【解答】(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立木为信”和“舌战守旧群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人是商鞅;他生活在战国时期;他主持进行了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变法﹣﹣商鞅变法是在秦国进行的;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此商鞅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改革创新的精神。(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等;如果我是奴隶主旧贵族,我会对“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最为不满。(4)根据结合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1)商鞅;战国时期;秦国;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创新精神。(3)建立县制、废除贵族世袭特权、承认土地私有制、奖励耕战;废除贵族世袭特权。(4)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考古学者在今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这里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A.夏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北境内 B.夏朝时期的疆域辽阔C.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D.夏朝用武力统治民众2.这件事被称为商代历史上的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使商朝出现了“百姓由宁,殷道复兴”的政治局面,从此商朝结束了“荡析离居”的动荡岁月,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件事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实行分封制 D.“尊王攘夷”3.《孟子·告子下》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该材料说明诸侯对周天子有什么义务()A.纳贡B.朝觐C.作战D.分封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有教无类”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5.《诗经》中的“千耦其耘”是对西周时期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形象描述。当时实行大规模集体耕作的原因主要是()A.劳动力充足B.技术落后C.生产工具简陋 D.农作物品种单一6.《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意谓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得益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得益于兴修水利工程7.“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A.夏朝B.商朝 C.周朝D.秦朝8.关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争霸的背景是周王室衰微②争霸的目的是维护周天子的威信③争霸的实质是获取周天子过去的政治、经济特权④争霸战争具有两面性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③④ D.②③④9.下列诸侯国属于战国七雄又属于春秋五霸的是()①鲁②楚③燕④韩⑤秦A.①⑤B.②③ C.①②D.②⑤10.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正确区分神话传说与史实,下面属于史实的是()A.女娲补天B.大禹治水C.阪泉之战 D.长平之战11.我国经典蒙学读物《三字经》中说道:“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A.秦穆公楚国B.齐桓公秦国C.晋文公齐国D.楚庄王赵国12.商鞅变法成功的最根本原因是()A.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C.得到了君主秦孝公的支持D.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13.秦孝公即位时,秦国“兵弱”,而商鞅变法后,秦国人“勇于公战”。这是因为商鞅变法()A.鼓励农耕B.按军功授爵位C.确立县制D.抑制商业贸易14.下图是文物铜方量的图片。其铭文中记载了公元前344年12月,大良造(爵位)鞅。定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该文物可实证()A.商朝青铜工艺高超 B.商鞅废除井田制C.商鞅维护贵族特权 D.商鞅统一度量衡15.“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 D.故宫16.七(1)班学生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恰当的是()A.逐鹿中原:化干戈千古绝唱炎黄联盟B.反抗暴政:临阵倒戈得民心者得天下C.诸侯争霸: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D.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17.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2015年,他在浙江乌镇举行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习近平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18.“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材料的核心主张是()A.“无为而治” B.“法不阿贵”C.“重农抑商” D.“施仁政于民”19.下面四幅图片是中国古代典籍的封面,如果你要查阅法家的主张,你应该查阅的书籍是()20.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制度确立二、非选择题(21题15分,22题11分,23题14分,共40分)21.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认识春秋争霸】材料一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但是,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治局面也由诸侯操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几位春秋争霸时出现的著名霸主。(3分)【走近诸子百家】材料二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2)请你在括号中填写相应的诸子百家中的人物。(4分)①无为而治——()②提倡法治——()③为政以德——()④兼爱非攻——()【理解经济与政治】材料三图一图二材料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3)根据图一、图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有哪些创新和改进。(2分)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促进了社会大变革,指出当时最著名的社会改革。(2分)这场社会改革促进了哪种社会制度的确立?(2分)(4)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2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材料二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1)材料一中的“卫鞅”“孝公”分别指谁?(4分)材料一中的“卫鞅”发动了一场变法运动,这场运动代表了哪一个新兴阶级的利益?(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那一时期的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卫鞅”的变法?为什么?(3分)(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上述变法有何影响。(2分)23.“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建立这一段人类历史,在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2分)(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写出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2分)(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秦国修筑的重要水利工程是什么?(2分)步骤二:反思历史,听出“不和谐”之声(4)统治的不和谐:分别写出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3分)(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1分)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6)请你分别站在儒家和法家的立场,谈谈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4分)答案一、1.C2.A3.B4.C点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这体现了“均衡教育”的思想。5.C6.B点拨:根据材料可知,农夫通过耕种土地即可养活家人,这有利于自耕农经济的发展,即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而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促进了农业收益的增加,故选B。7.B8.A点拨:结合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史实分析,各诸侯国争霸是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并非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威信,排除②可得答案。9.D10.D11.B点拨:春秋时期,最早出现的霸主是齐桓公,战国时期最后胜出的诸侯国是秦国,秦国通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答案为B项。12.B13.B点拨:根据题干中的信息“商鞅变法后”“战”可知,这是考查商鞅变法在军事方面的措施,符合题意的是B。14.D15.C16.D点拨:结合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分析,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社会剧烈变革,符合题意的是D。17.C18.D点拨:根据题干中的“王如施仁政于民”可知,材料的核心主张是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以德服人,争取民心。A、B、C三项和题意不符,故选D。19.C20.A二、21.(1)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2)①老子②韩非③孔子④墨子(3)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商鞅变法。封建社会(或封建制度)。(4)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战争中孕育统一;封建制度逐渐确立。22.(1)商鞅和秦孝公。新兴地主阶级。(2)支持。因为商鞅变法鼓励耕织,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3.(1)禅让制。(2)示例:齐桓公与管仲(或秦孝公与商鞅、商汤与伊尹等)。(3)都江堰。(4)桀、纣、周厉王。(5)十分悲惨。(6)儒家:以德治国,实行仁政。法家:依法治国。(写出大意即可)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3分)“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的汉祖指的是谁?()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刘彻2.(3分)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的名称一样。”请问新来的历史老师姓什么?()A.秦 B.夏 C.商 D.周3.(3分)秦始皇时开凿的、连接我国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渠道是()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灵渠4.(3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 B.公元后221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9年5.(3分)假如你生活在秦朝,你如果去逛街,那么你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A.圆形方孔钱 B.蚁鼻钱 C.铲形币 D.刀形币6.(3分)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他应该用什么字书写呢?()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7.(3分)秦朝时建立的哪项制度开启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A.分封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8.(3分)秦始皇的下列措施,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基本否定的是()A.推行郡县 B.统一货币、度量衡 C.焚书坑儒 D.统一文字9.(3分)看图,你认为该杰出的历史人物应该是谁?()A.赢政 B.刘邦 C.汉武帝刘彻 D.项羽10.(3分)秦朝时期,王家四兄弟的情况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老大被征去修长城 B.老二被征去与匈奴作战 C.老三在家练小篆 D.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11.(3分)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A.蒙恬率军出击匈奴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窦宪率军出击匈奴 D.窦固率军出击匈奴12.(3分)汉武帝时,为了解决诸侯王的问题,汉武帝采取了谁的建议?()A.主父偃 B.董仲舒 C.孔子 D.张骞13.(3分)历史剧《汉武大帝》曾在中央电视台热播。汉武帝是位雄才大略的皇帝,那么,下列哪项措施与他无关呢?()A.平定“七国之乱”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权 D.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4.(3分)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人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A.国家统一问题 B.外族入侵问题 C.中央集权问题 D.儒家思想问题15.(3分)当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16.(3分)如图“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A.西汉建筑技术高超 B.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 C.西汉统一国家的愿望 D.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17.(3分)关于造纸术的发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B.西汉前期就从“积漂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 C.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发明了“蔡侯纸” D.在秦始皇在位时期,纸的使用在我国已经相当普遍18.(3分)到河南南阳旅游,一定要参观医圣祠(如图).你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吗?()A.华佗 B.扁鹊 C.张仲景 D.李时珍19.(3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20.(3分)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哪一部作品?()A.《史记》 B.《资治通鉴》 C.《后汉书》 D.《伤寒杂病论》21.(3分)《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主要是因为它()A.歌颂了农民领袖斗争精神 B.刻画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形象 C.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又是一部文学著作22.(3分)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下面哪个选项是错误的?()A.发明麻沸散 B.创编出“五禽戏” C.擅长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 D.写成《伤寒杂病论》23.(3分)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①河西走廊②安息③今新疆境内④大秦。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24.(3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我国 B.道教于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 C.《史记》是中国第一部史书 D.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25.(3分)有一位老中医善于养生之道,每天晨练时,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请问这套体操是古代哪位医学家创造的()A.扁鹊 B.张仲景 C.张衡 D.华佗二、综合分析(共25分)26.(12分)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建设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引起了相关国家的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所示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摘自新华网(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填写完整。(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至少回答2点)27.(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偃说上日:“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矣。”于是,上从其计。﹣﹣《汉书》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准?“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什么?(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皇帝提出了什么建议?这一建议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的?起到什么作用?(3)“上”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出现了什么局面?初中历史七年级上第三单元测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话的含义是秦朝末年汉高祖刘邦,在家乡沛郡丰邑斩蛇起义,趁着天命一跃龙门,手拿三尺宝剑,西进关中消灭残暴无道的秦朝,所以汉高祖指的是刘邦。答案:C。2.【解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是秦朝,据此可须这位历史老师姓秦。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答案:A。3.【解答】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等地区,开发那里的经济,兴修了灵渠,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答案:D。4.【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答案:C。5.【解答】秦统一后,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使用的货币。观察图片A符合题意。因而秦统一后,某商人要到广东沿海收购农产品,他应该带圆形方孔钱。答案:A。6.【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秦灭六国后,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所以答案选D。答案:D。7.【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建立秦朝后,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开启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C符合题意。答案:C。8.【解答】由题干中的“就其历史作用而言应该否定”可推断出焚书坑儒符合题意,焚书坑儒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不利于社会发展,摧残了中国文化,并且手法残忍、残暴。而ABD均加强了秦朝的巩固。答案:C。9.【解答】根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嬴政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度的封建王朝﹣﹣秦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题干图片人物就是秦始皇嬴政。答案:A。10.【解答】春秋战国时期盛行“钟鼓之乐”,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在湖北随县出土的钟鼓乐器中最为珍贵的是编钟。在秦朝之前已经发明了编钟,D老四整日忙于发明编钟符合题意。AB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D。11.【解答】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于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造成的。答案:B。12.【解答】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底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推恩令的颁布解决了王国问题。答案:A。13.【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国之乱是发生在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被汉朝平定,不属于汉武帝时期的事件,BCD都是汉武帝为了大一统的局面采取的措施,因此A符合题意。答案:A。14.【解答】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在思想上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见二人在对待儒家思想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答案:D。15.【解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就是在汉朝丝绸之路开通后。答案:B。16.【解答】秦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之间展开了长达4年的争夺统治权的楚汉战争。经过大小数十次战役的较量,最后于公元前202年,刘邦的汉军联合反项的力量,围困项羽的楚军于垓下,项羽兵败援绝,自刎而死,刘邦取得胜利,建立汉朝。汉并天下瓦当,就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因而“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答案:B。17.【解答】西汉前期,人们从“积飘絮成絮片”中得到启示,发明了纸。西汉时能够用丝絮和麻造纸。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是我国古代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造纸术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进程,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答案:D。18.【解答】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医圣祠是为了纪念张仲景。答案:C。19.【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尊老子为教主,主张修身养性,以求得道成仙。答案:B。20.【解答】根据“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评价《史记》的话,“史家之绝唱”是评价《史记》的史学价值,说它是历史著作中的“绝唱”;“无韵之离骚”是评价《史记》的文学价值,说它可以和屈原的《离骚》媲美,所以答案选A。答案:A。21.【解答】《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全书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体例,因而成为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答案:C。22.【解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佗是东汉末医学家,他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而且擅长针灸、汤药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ABC都是华佗的成就;写成《伤寒杂病论》的是张仲景,所以答案选D。答案:D。23.【解答】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联系,打通了中原通往西域之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贯穿东西方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和欧洲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丝绸之路的路线为: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安息)→欧洲(大秦)。答案:C。24.【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不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史书。答案:C。25.【解答】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华佗重视疾病的预防,他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造了“五禽戏”,用以锻炼身体。答案:D。二、综合分析(共25分)26.【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是长安,是丝绸之路的出发点、E是欧洲(大秦),是丝绸之路的终点。(2)据材料“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丝绸之路开通后,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蔡伦,(3)据材料“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可知,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的地位,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利于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故答案为:(1)A:长安;E:欧洲(大秦)。(2)西汉末年(西汉);蔡伦。(3)重要地位: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现实价值:①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间的合作共赢(互利共赢);共同发展;②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两点即可)27.【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所以材料一中的“上指的是汉武帝。“上从其计”的具体做法是: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也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各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汉武帝接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思想作为正统的封建思想,这样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采取了额一系列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故答案为:(1)“上”指汉武帝;具体做法: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也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并一次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背景:西汉初年,诸子百家的名派人物活跃。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对中央集权很不利;作用:有利于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3)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秦始皇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中,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的是()A.统一度量衡 B.统一货币 C.统一文字 D.统一交通2.《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3.“臣(李斯)请非秦记皆烧之。使……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材料所述事件的主观目的是()A.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B.统一思想,巩固统治C.钳制思想,摧残文化 D.整顿吏治,以德化民4.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C.“仁政”治国 D.依法治国5.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一,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是关于统一文字的,下列哪种字体最有可能是秦始皇统一后使用的()ABCD6.《史记》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史记》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A.灵渠 B.阿房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