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
咨询心理学知识
第六章咨询心理学知识复习题32第1节:概述简述韦特默对临床心理学的贡献APA咨询心理学会“定义委员会”所规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是什么?简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简述威尔森关于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简述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和态度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是什么第2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简述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的内容简述精神分析的结构观点对人格结构的划分简述钟友彬认知领悟疗法的主要内容简述行为治疗的主要方法简述行为治疗技术的特点简述认知心理学观点与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不同之处简述存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咨询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观点简述人性心理学关于咨询和治疗的基本原则第5节:婚恋、家庭心理咨询简述婚恋问题咨询的一般原则简述家庭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则第6节:性心理咨询简述人类性科学的五个内容人类“性”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简述人类性道德的主要特点简述性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原则简述性行为问题的主要原因简述主要的性心理问题第一节概述
第一单元咨询心理学的简史与现状
学科形成前
石器时代:在头颅“开洞”,以放出魔鬼中世纪:驱鬼—患者被打得遍体鳞伤;宗教仪式1793年,开始认为情绪错乱是心理上的疾病
PhilippePinel医生在巴黎改造庇塞特精神病医院,开始对病人的人道治疗高尔顿高尔顿---差异心理学之父,心理测量学先驱之一。用“自由联想”的实验研究个体差异。发明了不少心理测验的仪器,如辨别长度视觉的高尔顿棒、辨别听力的高尔顿笛等。高尔顿强调遗传是形成个体差异的原因。他通过谱系调查,论证遗传因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高尔顿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普通能力和特殊能力主张的人。他在调查1768~1868年这1OO年间英国的首相、将军、文学家和科学家共977名获得智力成熟的人的家谱中发现,其中有89个父亲、129个儿子、114个兄弟,共332名杰出人士。而在一般老百姓中4000人才产生一名杰出人士。因此断言"普通能力"是遗传的。在调查30家有艺术能力的家庭中,他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子女也有艺术能力的占64%;而15O家无艺术能力的家庭,其子女中只有21%有艺术能力,因此断言艺术能力--"特殊能力"也是遗传的。他发现,遗传亲属关系程度的降低,杰出亲属的比例也显著地下降。高尔顿还用80对双生子的资料,以双生子比其他亲兄弟、亲姐妹在心理特点上更为相像的事例,证明人的心理完全是遗传的。由此也使他第一个注意到同卵双生和异卵双生在估计遗传和环境因素在人的变异方面的相对作用的方法论的重要性。高尔顿根据遗传与个体差异的关系倡导善择配偶,改良人种,并于1883年首创"优生学"这一术语。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通过研究发现,每一个人的个性特征都可以从16个方面进行描述和分析,这16个方面称为16项人格因素(16PF)。分别为:乐群性(A)、聪颖性(B)、情绪稳定性(C)、恃强性(E)、兴奋性(F)、有恒性(G)、敢为性(H)、敏感性(I)、怀疑性(L)、幻想性(M)、世故性(N)、忧虑性(O)、实验性(Q1)、独立性(Q2)、自律性(Q3)、紧张性(Q4)。由于每一种人格因素都仅仅是用来描述人的性格的一个侧面,所以,除了聪颖性(因素B,大多数人希望自己尽可能聪明些)一项外,其他各项的得分的高低往往并无绝对好坏之分。比如说,我们我们无法说明是缄默孤独的人好(因素A低分)还是外向乐群的人(因素A高分)好。而且,如果你是大学生,则事实已证明你足够聪明,聪颖性的得分也没有必要过分关注。
赖特纳·韦特默
到19世纪后期,心理科学的地位已经稳定,心理学家已经在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个体差异,而且弗洛伊德(S.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理解心理异常提供了一种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在这种背景下,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LightnerWitmer,1867—1956)作为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出现了。韦特默1867年6月28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1888年从费城大学本科毕业,1891~1892年到德国莱比锡大学向冯特学习心理学。从1892年起他又回到费城大学攻读法律,后转读哲学,并兼做心理学实验室的研究助理。1896年起,他在拜因穆尔学院(BrynMayrCollege)建立了实验心理学实验室,并积极参与了宾州低能儿童培训学校的工作。就在这一年里,韦特默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PsychologicClinic),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尽管韦特默在美国心理学界受到冷遇,但在费城大学及其他地方却有很多人支持他。1897年夏天,韦特默开设了一个4周的课程,主题是临床儿童心理学,内容包括个案演示、诊断技术和心理测验的实施,以及在教育治疗方面的训练等。这一课程连续举办了几个夏天,到1900年,他平均每天会见三个孩子,并请来了一些著名专家进行咨询。
到1907年,韦特默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这一年他创办了系统培训发展学校(OrthogenicSchool)作为诊所的附属,主要着重于心理诊断和对智力落后学生的训练。同时还创办了《心理学临床》杂志,发表个案报告、研究、书评以及与临床心理学有关的新闻。在此后的30年里这一直是唯一的一份临床心理学杂志。在杂志的第一期里,韦特默宣称心理学的一个新的领域已经建立起来,他并建议称之为‘临床心理学”。在此后的30年里,韦特默一直是该杂志的唯一编辑。“临床心理学”实际上就是一种关注人类发展(个人和种族)的职业。针对个体而言,任何阻碍发展的因素都是关注的重点,包括对儿童和成年人的成长起破坏作用的社会条件在内。但是,仅仅满足个体的需要还不是临床心理学家的全部义务,他们还有义务改善那些带来消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努力保障积极的心理环境,这些都需要预防性的社会行动。因此韦特默将临床心理学定义为:“系统培训发展,既关注智力落后和行为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但同时它也是关于正常发展的科学,它试图把握对心理和躯体的发展产生促进、保守或阻碍作用的各种条件。”(L.Witrnr,1925)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应该是有利于所有人的——特别优秀的、迟钝的、成就缺陷的以及最有能力的人,同时,他们还要致力于达到有利于全人类的目的。二、心理咨询产生的社会需求背景
1896年,韦特默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健康咨询。1907年已经创办了专业刊物、第一本书《临床心理学》。
1907年,比尔斯(C.W.Beers)出版《自觉之心》(Amindthatfount)
1908年,帕森斯(F.Parsons)在美国的波士顿创立“就业辅导局”。于次年又出版了《职业选择》一书。咨询心理学诞生以后,促使它大踏步前进的外在因素,是社会现实的需要;内部关键因素,是该学科自身方法学的发展。5、大卫(Davis)为防止学生的行为问题,进行行为指导(1907年).6、帕森斯(F.Parsons)职业指导运动的兴起(1908年).
在前期学术理念和方法学基本确立之后,心理咨询作为心理学的实践活动便开始了。尽管当时还称不上是一种专门职业,但一门心理学的新分支学科己蕴育在这类活动之中了。
1.1简述韦特默对临床心理学的贡献。咨询心理学的创始人:韦特默(L.Witmer1896)韦特默不但在19世纪末研究提出了“临床心理学”概念;而且以临床心理学家的立场,在解决儿童行为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07年研究创办了专业刊物。由于他当时肩负着废止童工的社会职责,所以提出了就业前必须经过心理测量的建议。这为后来咨询心理学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和开辟了阵地。
1.2APA咨询心理学分会“定义委员会”所规定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工作目标是什么?1、通过关心人的动机、情绪的调节,进而促进个体内在精神世界的发展;2,通过发展人们必要的能力、动机,帮助个人与环境协调;3、正确地利用个体差异、充分考虑所有成员的发展,加深社会对心理咨询的理解。
咨询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逐渐形成今天的心理咨询职业。这五个阶段为:起始时期(1900-1920);形成时期(1920-1940);发展时期(1940-1960);职业身份(1960-1980);专业化与多样化(1980至今)。第二单元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
1.3简述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定义。
心理咨询师是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1.是一种专业,一种职业,需要对职业负责,既需要心理学的一般知识,又要掌握心理咨询临床操作的相关知识。2.使用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包括:非标准化方法:心理咨询;标准化方法:心理治疗;不包括药物的使用。3.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解决的只能是心理问题或由此引发的行为问题。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广义的心理咨询:既包括心理咨询,也包括心理治疗。狭义的心理咨询:指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措施。心理咨询的定义: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定义中的“心理咨询”是一个广义概念。这个过程包括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求助者的具体问题是什么?运用什么样的理论和方法?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准则等,是对定义的解释和说明。三、关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定义心理治疗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相同点即工作目的是一样的:都消除求助者的心理或行为问题。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不同点
1、操作上:心理咨询非规范和标准化方法;心理治疗是规范化和标准化方法。
2、方法上:心理咨询是咨询师在协上和帮助过程中解决问题,心理治疗则是心理治疗师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心理指导、咨询和治疗的区别心理指导是帮助人们做出影响生活的重大抉择的过程。心理治疗关注于与精神内部、内在和个人的问题与冲突有关的严重问题。心理咨询是“应用心理卫生、心理学或人的发展的原理,通过认知、行为或系统的干预方法和策略,处理关于健康、个人成长、生涯发展及病理学等问题。”(ACA)强调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区别,可以使心理咨询师在临床操作中,不把两者混淆。在交替使用两种措施时,自身的角色能随时自觉地转换,以免发生角色混乱的错误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接受帮助者有治疗师称其为“病人”,但更常用的称呼是“当事人”(client)。主要有:(康复期的)精神病人、神经症患者、精神上受打击的人、严重行为越轨者称作“当事人”(client),主要是在适应和发展上发生困难的正常人给予帮助者精神科医生,主要在医学院接受训练;临床心理学家,主要在心理学系或临床心理学系接受训练咨询师、临床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障碍性质神经症、人格障碍、行为障碍、心身疾病、性心理异常、处在缓解期的某些精神障碍正常人在适应和发展方面的障碍干预特点强调人格的改变、问题行为的矫正、重视症状的消除,有的治疗体系不重视病人的理性作用,费时较长强调教育和发展,重视当事人理性作用,重视当事人自身资源,费时较短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受训时间:相对时间较短工作地点:学校或社区主要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或有暂时的心理问题或障碍处理的主要问题:人际关系、婚姻家庭问题、学习问题、自我意识问题等专业训练较为严格医院或诊所主要针对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人对神经症、性变态、行为障碍、心身疾病、人格不全等进行矫治的过程.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咨询时间:较短(1-数次)工作重点:意识层面:教育与支持性的;了解、学习和认识性的手段:语言文字、行为辅导较长(数月或数年)无意识层次:重建人格;消除、矫正和改变性的语言、药物、仪器、行为训练等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目标:完善自我理论:除了心理学理论之外,还有其它非正统心理学知识参与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克服适应不良,解除症状或精神痛苦以经典的和现代的心理学理论作指导精神病学组织或专业的心理治疗组织
思想工作心理咨询处理的问题:思想道德问题(如违法、违纪、伦理道德问题等处理问题的性质: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问题辅导者与咨询对象的关系:指导性的和教育性的关系,按法律、规章制度处理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情绪问题、生活问题、健康问题等)人格、情绪、行为问题、为人处世的方式等无条件的倾听、特殊的契约关系、平等的咨商关系
思想工作心理咨询问题的表现形式:社会情感与社会行为问题出现的原因:教育不当或错误的舆论导引培养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情绪化和具体情景性行为特殊的人生经历或不良刺激,易感的个性培养健康人格完善自我,实现自我心理咨询的对象——心理障碍者常见的特征思维与行动为无意识所主宰意识范围变窄,注意力凝聚在自身范围不合理性思维:完美主义、糟透了等屈服于情绪的俘虏:压抑、焦虑或抑郁对被爱的需求远多于自己付出的爱在困难面前退缩不前想法远远多于行动心理咨询的基本特征着重正常人对人一生的发展有重要帮助强调个人的力量和价值强调认知因素,注重理性的作用研究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等因素,人可利用改变环境。
六“不是”不是生活咨询不是社交谈话不是逻辑分析不是交朋觅友不是安慰别人不是替人除难第三单元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条件
1.5简述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与态度。
心理咨询师能否取得满意的工作效果,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咨询师能否持有正确的观点和态度。正确的观点与态度是心理咨询的关键。
(一)唯物主义观点咨询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在咨询工作中,必须坚持唯物主义观点,反对一切迷信、巫术。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所谓普遍联系的观点,是一种整体观念。
1、心身一体的观点。心理和生理是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
2、心理、生理和社会因素交互作用的观点
3、整体性观点。认知、情绪情感、动机、行为互相联系
(三)限制性观点
心理咨询是有某些限定的职业活动。在咨询中规定的各种限制,是保证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
1、咨询师的职责限制。咨询师的职业责任不是无限的
心理咨询师的职责,受心理咨询任务的限制。心理咨询的任务只是解决心理问题本身,而不包括引发心理问题的具体事件。也就是说,不介入、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比如,可以解决离婚后的心理问题,但不能介入和解决求助者的再婚问题,因为那是“婚姻介绍所”的任务。
2、时间上的限制。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定为每次50分钟左右较好(初次咨询可以适当延长),两次咨询之间的时间间隔一般为一周。
每次咨询时间予以限定,有助于将问题集中处理。一个时段讨论一个问题(或一类问题),可以帮助求助者更加深刻地考虑问题。两次咨询之间留有间隔,可使求助者有机会充分体验咨询的感受,并在生活实践中,落实咨询中获得的新理念。
每次咨询时间予以限定,也不是绝对的。根据求助者心理特点,年龄大小和问题的性质,可以适当调整,增加或减少咨询次数或间隔时间。
咨询关系也是有限制的。咨询结束,咨询关系也就终止。不能再以“朋友”关系往来。
3、感情限制。咨询师和求助者心理的沟通和接近,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但这种接近是有限度的。彼此的沟通必须限制在工作范围内,感情因素必须严格控制,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关心,只能限制在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方面。除此而外,不能有意或无意地涉及及其他问题。
心理咨询禁止咨询师与求助者在咨询室之外进行任何咨询活动。
情感限制另外一种含义,是咨询师不能将个人的情绪带入咨询过程。
4、咨询目标限制。心理咨询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性质、咨询的复杂程度、咨询师个人实际能力来决定,它不是任意的。
①心理咨询目标只能锁定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②在心理咨询的各个阶段上以及最后结束咨询时,到底能将心理问题解决到说明程度,这也是有限制的。换句话说,对咨询效果的预期,不能过分保守,也不能冒进。
(四)历史、逻辑、现实相统一的发展观
1、咨询师在心理咨询工作一开始,刚刚面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时,就应当集中考虑他的心理问题有无个人史原因;若有个人史根源,这种个人史根源与现实的症状之间,又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2、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求助者。因为求助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其本身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随着咨询的不断深入,你就会发现,他们的情绪、情感、思想方法、对问题起因的看法、对事件后果的预期、待人接物的行为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总是发生变化。如果咨询师在求助者的演变中,善用发展眼光做动态考察,就可以用非常自然的引导方法,使求助者渐渐脱离心理问题,而向好的方向发展。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始终处于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的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是变化来的,同样也是在变化中渐渐消除。这是在心理咨询中确立发展观点的事实依据。
(五)中立性态度
在心理咨询的全部过程中,咨询师对咨询中涉及的各类事件均应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只有这样,咨询师才能对求助者的情况进行客观的分析,对其问题有正确的理解,并有可能地提出适宜的处理办法。
1.6咨询中保持中立性态度的意义是什么401咨询师的中立性态度可以增强求助者对自己的信任感,便于建立正常的咨询关系。要注意,既然是中立态度,在情绪、情感以及观点方面,咨询师既不能固执己见,又不能随意迎合求助者的情感观点。
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一般条件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心理咨询师必须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知识、心理测量学、职业道德与相关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此同时,还要接受正规培训后掌握心理测验、心理诊断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操作技能。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利地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求助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在那里,其次才谈得上针对性地协助者分析问题,并引导求助者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咨询师的形象1、有自知之明2、有助人为乐的价值取向3、有责任心咨询关系的特点1、心理咨询是一种职业性人际关系2、心理咨询是一种有时限性的人际关系3、心理咨询是一种平等助人、共同成长的关系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1、求助者的求助欲望和对心理学的信任;2、咨询师的责任心、态度、人格特点(真诚,尊重,热心,通情);3、咨询师的知识广度与深度,对人际关系的调节、控制能力;4、咨询师的咨询技能(谈话法的技能,等等)第四单元我国心理咨询的历史、现状和展望一、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1、20世纪30年代丁瓒为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关注青年心理健康问题,1937年与丁祖荫翻译出版《青年心理学》2、20世纪50年代末,丁瓒、李心天等使用“综合快速疗法”治疗神经症和心身疾病,良好开端。3、20世纪70年代,基本销声匿迹,钟友斌先生在坚持。4、20世纪80年代,重新受到重视。二、我国心理咨询业的现状(一)心理咨职业化及其条件
1、社会化水平(涵盖的职业群体全,心理咨询机构多)
2、社会效益(和谐、质量)
3、经济效益(收入)
4、组织建设和信息(刊物)
5、社会认可(汶川大地震)
6、职业标准出台(国家)
(二)社会需求与咨询力量之间存在差距社会的需求远远超过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的发展无论是理论归宿方面,还是在方法学方面都不能适应社会的急切需求。从业者的水平与素质起点低,能力尚显不足三、对我国心理咨询业的展望第一,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的趋势必将越来越强。第二,社会需求的广泛性和工作的普及化已成事实。第三,职业化还将继续发展。(理论、能力与管理)第四,它将以自己独立的诊断、操作方式和基本理论概念与邻近学科(特别是精神病学)相分离,独立性将是未来的发展目标之一。第五,主流肯定,不断纠偏。第六,艰难有序的发展。美国心理咨询现状咨询的范围比以前远为宽广。从ACA的分会的数量就可看出咨询的多样化。咨询者在社会正义和维护来访者利益中的角色也是咨询职业开始出现的创新。咨询流派日益重视人类成长与发展。预防也在咨询专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生态咨询——咨询更重视考虑背景因素。在过去20年内,有关性别、种族、社会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的问题受到关注。新千年中的发展趋势管理医疗使咨询变得更简短和集中于问题解决。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参加立法变得日益重要,因为政策直接影响专业的方向。未来的咨询者需要倡导他们自己的专业和来访者的权利。咨询日益重视整体的人——包括一个人在认知、社会、情绪、生涯、道德和精神领域的成长和发展。咨询也更加注意人类的生命全程发展。计算机和科技的恰当而有效的应用应促进咨询实践。
在美国,每千人就有一名心理咨询师。目前,在中国,保守地估计,大概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国内从事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员可能还不到3000人。2.4人-指心理咨询工作者
550人-指咨询心理学家1)我国学历教育体系中,心理咨询专业设置仍为空白;极少数培训资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的高校和科研院所;
2)2000年8月中科院心理所统计,80年代后已开展的相关培训90%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昆明、武汉、长沙这6个城市。
我国1010所大学中,设有心理学系只有20个;心理咨询与治疗在台湾的发展
1953年出现第一位临床心理工作人员起,台湾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开始萌芽。60年代有愈来愈多的辅导、谘商和治疗课程在大学心理、教育等系所开设。70年代到90年代更是纷纷成立辅导、谘商系所和心理系临床心理学组,再加上专业刊物和研究的质量提高,及社会辅导机构增加,呈现出蓬勃发展之趋势。在2001年通过心理师法案,发展达到高峰,但也面临到专业提升的困境。未来的思考除了朝专业化和国际化的目标努力之外,如何创造华人本土化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模型将是一项需要突破的重要课题。第二节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第一单元:精神分析理论
创始人:弗洛伊德(S.Frue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
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2、潜意识3、泛性论4、释梦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评价与展望与生物学家达尔文、经济学家马克思、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一同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伟大人物。弗洛伊德既是深入人类内心世界的“精神考古学家”,又是第一次发现人类性本能的“无意识世界的探险家”。弗洛伊德是如何发现无意识的?自由联想法:医生不干预病人的思维,在引发他们的联想后,就退居幕后,静听病人独白。而病人则让他们的思想插上翅膀自由翱翔。简介西格蒙特。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医生。精神分析学派的开山祖师,其理论中对人性的解释,不仅影响心理学而成为三大理论体系之一,而且影响医学、文学、艺术以至宗教与史学的研究。他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1882年与精神病学家布洛伊尔合作,用催眠术医治并研究癔病。1885——1886年间,先去巴黎就学于当时著名精神病专家沙可,后赴南锡参观催眠疗法。回维也纳后认识到催眠法的局限性,1895年后改用自己独创的精神分析或自由联想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及战后,他不断修订和发展自己的理论,提出了自恋、生和死的本能及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三分结构论等重要理论。
精神分析学派的特点又称弗洛伊德主义(Freudianism)基础:从精神病治疗实践中产生对象:主要研究失常的和变态行为的病人内容:主要研究潜意识、动机、情欲、人格等深深一层次的内容,故称深蕴心理学(depthpsychology)方法:主要采用临床研究方法PSYCHOANALYSISTHRAPY精神分析的思想渊源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评价与展望古希腊哲学古希腊恩培多克勒认为爱与恨两种对立力量的相互作用是万物运动和变化的根本动力。心理动力学是建立在两种力量的相合又相排斥作用的基础之上的。古希腊哲学柏拉图关于爱的本能(Eros)的学说爱力(love-force)关于心理结构三位一体的学说(一个驾驭者和两匹马的比喻)关于性本能的学说(sexualinstinct)关于力比多(Libido)学说关于人格的三部图式(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学说古希腊哲学亚里士多德重视对梦的研究,阐述了思维与梦的关系。认为梦是一种想象,梦与醒时的感觉刺激的后效有关,与梦者的生活环境和行为有关把梦看作是了解潜意识活动的重要途径。用象征论解释梦的意义承认梦的歪曲或伪装现象德国哲学心理学莱布尼茨(1646-1716)将微觉视为未被意识到的无意识,它好比一个浮动的冰山,其山峰为我们观察它自身的活动打开了眼界。继承了潜意识的概念,并力图证明潜意识是一个具有本身特征的客观存在。亦借用冰山比喻解释意识结构的位置性概念。德国哲学心理学赫尔巴特(1776-1841)关于意识阈的概念:认为意识阈上、下的观念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任何时候占意识中心的观念只容许与自己可以和谐的观念出现于意识上,而将与它不和谐的观念抑制下去,成为无意识。弗洛伊德关于意识和无意识转化机制的学说,压抑的学说受其启发。德国哲学心理学叔本华(1788-1860)认为,性欲是生存意志的核心,是一切欲望的焦点。生与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必然表现。人对生的本能和对死是一种解脱的渴望。尼采(1844-1900)认为,意识只是思想中最表面的、最小的甚至是最糟糕的一部分。爱欲决定一切的泛性论相似。生与死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本能。关于梦的学说、性冲动升华在艺术中的作用等与尼采的观点相似。德国的心理学布伦塔诺(1838-1917)哲学家和心理学家,意动心理学的创始人,关于心理现象的意向性、能动性的观点弗洛依德曾连续三年聆听布伦塔诺的哲学课,深受其思想影响。认为心理现象的能动力量只存在于内在世界的一种内在客观性科学背景吕克(Brucke,1819-1892)认为,生物是一个动力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化学、物理的定律同样适用。长期指导过弗洛伊德作物理主义的生理学训练。坚持认为一切生物现象,包括心理现象都能被还原为物理的东西;自称精神分析是以力学为基础的,强调力、能量、能量守恒和转化。坚持决定论,反对自由意志论。坚持唯能论,试图以精神能量解释变态和常态共同具有的心理过程。生物学背景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自然选择和性选择在生物进化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认为性本能被压抑不仅是神经症的主要原因,也是形成人格和创造社会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动力。精神医学背景奥地利医师麦斯麦(Mesmer,1734-1815)的通磁术是催眠术的前身。英国布雷德(Braid,1795-1860)创造脆眠术。有巴黎派和南锡派之别。1885-1889年弗洛伊德学习过催眠术,并坚信该方法在重现疾病的心因性病因和心理治疗上的重要价值。传略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出生于一个犹太籍的商人家庭。1881年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882-1885年从事脑解剖学研究1886-1938年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先用催眠术,后改用宣泄法治疗病人。1892年创造精神分析(自由联想法),1990年出版《梦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正式形成。精神分析学的发展历史经典精神分析时期(1895-1913)
新精神分析时期(1914-1920)心理地形学、压抑和抵抗学梦的解释、返性论、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学本能理论、人格结构学说、社会文化理论人格结构学说
或心理地形学(psycho-topography)本我(原我、兽我):是指与生俱来的潜意识的结构部分。储存着最接近兽性的本能性冲动。即是没有被察觉的心理活动,超越个人的集体意识、童年被遗忘的意识等。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指意识的结构部分,即进入思维中的和被我们察觉的心理活动,代表人格中理性的部分和社会性的人。是外部世界、超我、本我的仆人。心理地形学(psycho-topography)超我:指人格中接近道德的部分,代表良心、自我理想,处于人格的最高层,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限制自我,以便达到理想自我的实现。三者保持平衡则人格正常发展,关系失调则导致神经症。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快乐原则建立人格的基础为自我所控制和调节自我现实原则人格的执行部分统辖本我与超我超我至善原则人格中体现道德准则的部分发源于自我潜意识与前意识、意识之间的关系潜意识与前意识和意识之间时刻存在着激烈的冲突,这是由于三者的性质决定的。潜意识代表原始的冲动,它的要求是想尽力在意识中得到表现。而在意识领域中,这些本能是不允许出现的。那么,前意识在一定意义上充当了稽查的作用,其工作在于除去不合适的潜意识内容,把他们再压抑回潜意识中去。(Freud对此解释)本能是人格的推动因素生本能人格改变死亡死本能(侵略本能、攻击驱力)性本能自我本能(受阻)(受阻)克服冲动的心理过程
克制、压抑非理性冲动压抑力量不足冲突、矛盾、非理性冲破防线异常心理与行为冲突、矛盾、非理性冲不破防线意识不到的痛苦隐藏到潜意识扭曲的形式变相表达自己显形梦、隐性梦、口误、失误、遗忘、神经症症状(焦虑、紧张、强迫、转换和分离性癔症、疑病、躯体化)潜意识升华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性欲论(泛性论)(sexualtheory)力比多(libido)泛性学说:指人与生俱来的一种原发的寻求快感的动能。人格发育的五期: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性潜伏期、两性期。恋母情结(Oedipuscomplex)恋父情结(Electracomplx)人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性本能的驱使人格的三个系统相互关系
人格的三个系统不是孤立的,它们相互作用构成人格的整体。其中:
本我是人格中的生理成分自我是人格中的心理成分超我是人格中的社会成分在弗洛伊德看来,如果这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就得到正常发展。愿和谐共处!弗洛伊德心理性欲发展的几个阶段1.口唇期(0~1岁)吸吮本能产生快感咬手指.吸烟.饮酒2.肛门期(1~3岁)排便产生快感3.前生殖器期(3~6岁)俄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4.潜伏期(6~11岁)性的发展停滞或退化,平静5.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摆脱父母,与成人抵触,易产生性冲动
在性本能的整个发展过程中,人由爱自己(自恋情结)到爱父母(男孩的恋母情结和女孩的恋父情结),最后在青春期发展为异性相爱.弗洛伊德认为,婴儿或儿童对性感区(如口腔、肛门、性器官)的各种活动会受到父母的管教而引起冲突,这样就会导致某种人格特征的产生。例如,根据他的说法,婴儿期由于过多或不足的口部满足,就会产生口恋型的性格,如强迫性大吃大喝者、抽烟者、健谈者、自私贪婪者等。他甚至认为,人类的一切创造都是追求性满足的无意识表现;精神病则是由于性欲过分受到压抑的结果。
性蕾期1(3~5岁)这个阶段发生在生命的第三年至第五年左右,性敏感区在生殖器区域。它是弗洛伊德发展阶段理论中最复杂和争议最大的阶段。这个阶段决定了我们今后对异性的顺应。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是奥狄浦斯冲突与厄勒克特拉冲突的发生阶段。两种冲突的解决方法对成年期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性蕾期2(3~5岁)男性儿童体验奥狄浦斯情结(恋母情结),是以索福克勒斯创作的名为《奥狄浦斯暴君》的古典悲剧为其名称的。根据弗洛伊德的理论,男女两性儿童对母亲产生了强烈的积极情感,因为她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样男女儿童对父亲表示憎恨,因为他被看作是获得母亲关怀和慈爱的敌手。男孩牢固地维系这些情感,而对于女孩却有所变化。男孩开始惧怕作为权威敌手的父亲,这种恐惧形成了阉割焦虑。也就是说,男孩产生了丧失性器官的恐惧,因为性器官被认为应对造成他与父亲之间的冲突负有责任。这种焦虑产生了对母亲性欲的压抑和对父亲的敌视。然而,男孩以父亲自居,从而获得对母亲性冲动的替代性满足。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男孩成了父亲,因而分享了母亲。这就描绘了弗洛伊德所称之为恋母情结的健康解决的情形。这个男孩成人后大概会追求一个具有母亲多种特征的女性,也许他会唱道“我想娶一个同亲爱的老父亲结婚的那样的姑娘。”
性蕾期3(3~5岁)
对女孩来说,情况就更为复杂和更令人悲观。与恋母情结相对应的女性情结是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它以索福克勒斯另一部《厄勒克特拉》的悲剧为其名称的。在这部悲剧中,厄勒克特拉指使她的兄弟杀死了曾杀害她父亲的母亲。正象我们所看到的,女性儿童在生命开始时也对母亲有一种强烈的诱惑力。然而,当她发现自己没有具备男性生殖器时,这种诱惑力就降低了。女孩认为母亲在有目的剥夺她的这个重要器官上负有责任。对母亲的排斥和对父亲的依恋是同时出现的,她知道父亲具有她希望与他分享的重要器官。然而,她对父亲的肯定情感中掺合着羡妒,因为他有她所没有的东西。弗洛伊德把女孩悬系于对父母的肯定和否定的情感状态之中。可以说她在性上具有矛盾心理。女孩以一种双重的接近—回避冲突离开男性生殖器崇拜阶段。潜伏期(5岁至青春期前)
此个阶段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这个阶段的特色,是儿童失去对与性相联系的活动兴趣,而把他们的能量集中在其它的事情上,例如学校的课业,良好的习惯,他们把自己局限在男女或女生堆中,没有表现,故称之为潜伏期。
但在力比多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现象,如把力比多指向母亲或父亲而产生的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把力比多指向自己,把自己作为爱的对象而产生的自恋;把力比多投射于医生身上产生的移情;把力比多转向科学、艺术等活动的升华等等。梦的解析论(dreaminterpretation)显梦隐意凝缩移置象征化润饰梦的四种工作方式梦的凝缩作用《骑士的梦》拉斐尔1504年睡着了的骑士左边是拿着书和剑的女子,右边是持花的女子,这似乎是让骑士做出选择,哪一种生活是他想要的。移置移置是无意识地将指向某一对象的情绪、意图或幻想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替代的象征物上,以减轻精神负担取得心理安宁。如一个孩子被妈妈打后,满腔愤怒,难以回敬,转而踢倒身边板凳,把对妈妈的怒气转移到身边的物体上(如“替罪羊”)。这时虽然客体变了,但其冲动的性质及其目的仍然未改变。移置产生的原因与其他能促进人格发展的心理过程的原因完全相同。以“口唇满足”为例,婴儿由于嘴唇受到橡皮奶嘴的刺激而吮吸,虽然吮吸是为了满足饥饿,但是对嘴唇的轻微刺激也同样使人感到愉快。如果一个人过长时间没有这样的刺激,他就会感到烦躁不安。因此,吮吸的需要如果不能通过摄取食物得到满足的话,便可能以其他方式表现出来。小孩可能吮吸自己的手指或其它任何可以抓到的东西。如果小孩因为吮吸自己的手指或其它任何可以抓到的东西。如果小孩因为吮吸自己的手指而要受到惩罚的话,那么或者是他自己或者是大人就得找到别的东西来作为替代,如棒糖,这样他就不会再担心因吮吸而受惩罚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其幼儿时期的嘴唇刺激方式最终会因社会压力而被摒弃,代之以成人方式。承认常用的一些口唇刺激方式有:吸烟、接吻、用舌尖舔唇、涂抹唇膏、饮酒、打口哨等等。象征: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例:十字架象征殉道和神圣。象征:不可见的某种物(如一种概念或一种风俗)的可以看见的标记。例:天平和障眼物是最高法院法官的象征。梦见掉牙预示骨肉分离
当你梦见牙齿松动或掉落时,应首先看看你的牙是否真的有什么毛病,也许牙有些轻微松动,白天你没有注意,所以你的潜意识就在梦中提醒你了。
梦见掉牙预示亲人要离开的心理学解释。各种花的花语
剑兰:高雅、长寿、康宁
非洲菊:有毅力、适应力强康乃馨:慈祥、温馨、真挚雏菊
:娇小玲珑、精灵可爱太阳菊:热情、活力鸢尾
:热情、适应力强毋忘我:
友谊万岁、永远思念满天星:配角,但不可缺郁金香:繁荣姿采
跳舞兰:青春活泼、知情识趣金百合
:艳丽高贵中显纯洁白百合:纯洁天堂鸟:自由、幸福、吉祥红掌
:热情、热心、热血马蹄莲:纯洁、幸福、清秀小苍兰:清新舒畅向日葵:你很出色蒲公英:无法停留的爱铃兰:重新回来的爱
心理象征意义源于潜意识的分析
双击自动滚屏来源:互联网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09-3-20
阅读:622次
一位英俊潇洒的研究生坐在我的面前,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他特别怕切黄瓜,无论是在学校的公寓里,还是到女朋友家里,只要看见有人在做菜,清洗黄瓜,然后再把黄瓜一片片地切开,他就情不自禁地紧张、害怕,能躲就躲过去,否则他会哆嗦起来,从旁边艰难地走过。他一边叙述着,一边用带有迷惑的眼神凝视着我,让我解开他心理的疑结。我笑了,笑得几乎出了声。这更加重了他的迷惑。似乎在问我为什么笑,这有什么可笑?
我没直接回答他的问题,反而追问他:除了黄瓜之外,难道没有别的可怕的东西,比如刀、剪,或者是类似黄瓜的物品?他想了一下,点点头说:单独拿刀剪我不怕,如果和黄瓜在一起我就怕。
“如果没有刀,只有黄瓜,你怕不怕黄瓜?”
“不怕!”
“这样看来,你是,油用刀正在切黄瓜的场面或预示着就要切的情景,是吗?”
“您说得太正确了。”
“那么除了黄瓜之外,诸如白菜、西红柿和刀放在一起,怕吗?”
“不怕,但如果是香肠、水萝卜,必须切开吃的都怕!
“啊!我明白了。”
“您明白什么?知道我为什么怕吗?”
“这需要分析才能肯定,不过有一点估计是不会错的,就是黄瓜、香肠对你所具有的象征性意义。”
“它们象征什么?……我真的不知道。”
“或许你不知道,这是因为你把黄瓜和刀结合一起去了。假如单独看黄瓜、香肠,难道你不觉得它们很像男子的阴茎?!”
“这……”研究生显得分外局促不安,在紧张中,面色有些发红,就这点他没再说什么。随后他接着说:“有一次,同学们过礼拜天聚餐,桌中间摆了一盘水萝卜,男同学每人拿一个咬着吃,我也吃着,感到清脆可口。这时来了个女同学,她拿起萝卜后,顺手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开始削皮。不知为什么,一下子我感到天旋地转,紧张得全身冒汗,躺在床上失去了知觉。同学们以为我病了,抬到校医室打了一通吊针才醒过来……”这位研究生仍然津津乐道地叙述着他的感受,似乎对我前面提到的“象征”问题没有在意(无意识的回避!),换句话说,在他的意识中,根本没有把黄瓜和阴茎联系起来。于是我不得不再提醒他:“黄瓜很像男性生殖器,是不是?”
“是,香肠也像,但这和咱们谈的主题有什么联系?”
“假定你在宿舍更换内裤时,有个同学拿把刀在你面前晃动,你有感受吗?”“没有这种情况,如果有,我也不会怕,因为这毫无联系。刀可以去切黄瓜,怎可去切……”他的面色突然发白,意识有些恍炼,脑袋仰在沙发背上,双目紧闭,半晌没有动静。
我知道这回是触动了要害,触动了他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故事。
为了放松一下,我并没有紧逼,而是迂回地借用一个电影‘情节来启发他的领悟:“你看过美国电影{爱德华大夫》吗?”
“看过。”
“想想看,你目前的状态与假爱德华大夫的经历有什么共同之处?他是怕条纹状的东西,特别是两条平行的条纹。他一见条纹就恐惧不堪,以致昏倒在地。你是怕黄瓜和刀。”
“他为什么怕条纹?”
“因为他童年时曾把两岁的弟弟从楼门外的台阶两旁的滑台上摔下去致死。他心里一直内疚,尽管事情已过去二十多年,似乎一切都已忘记。但两条平行线条(代表着门前的两个滑台)仍然起看某种作用,使他产生恐惧紧张……也就是说平行的线条象征着门前的左右两个滑台。因为这滑台与摔死人有关,所以见到条纹才焦虑不安。是不是?”
“是的,有道理。”
“那么你能不能联想一下这黄瓜和刀的故事呢?毫无疑问,你不会再反对黄瓜象征着阴茎的说法吧?”
“……”他若有所思。
“假如有人用刀割你的阴茎,你怕不怕?”
“自然要怕,可谁敢这样做呢?”
“现在自然没有人会这样做,可是在你小时候会不会有这种可能呢?哪。怕是为了吓唬你,但你是真的害怕了。”
“这……我不知道。”
“问题的关键就在这里,那位假爱德华大夫也不知道为什么怕条纹,而是心理医生给他用了精神分析术后,他才忆起往事达到领悟的。”
“难道我小时候受过某种威胁?”
“这可能性太大了,好好想想,今天想不出来,明天再想,每天想,迟早你会想起‘刀、黄瓜和阴茎’这故事的。”
终于在十天之后,这位研究生兴致冲冲地又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告诉我一个说不清是几岁时的往事;
“好像是奶奶过生日,家里人特别多,妈妈和阿姨们都在厨房忙着做饭菜。我围着妈妈转,伸手向妈妈要黄瓜吃。妈妈不理我,我就哭。站在妈妈身边的阿姨很厉害地说,别闹,如果再闹就把你的‘小鸡鸡’割下来。她一边说这话时,一边不停地切着黄瓜(妈妈似乎在切香肠)。在说割‘鸡鸡’时,那刀有意地高抬重落,正好把一段黄瓜震落在地上。她一手拿着刀,躬身去抬地上的黄瓜,那刀恰好对着我的‘小鸡鸡’,我吓得哇的一声哭出来,捂着‘小鸡鸡’边跑边喊:‘我不要黄瓜了,不要黄瓜了……’。”
“大好了!这才是你怕刀切黄瓜的原因呢,其实你是怕刀割你的阴茎,不是吗?”
“按您这种解释,我应该一直怕刀切黄瓜,为什么我这怕到二十几岁才发作呢?”
“你问得好,心理的奥秘就在这儿。假爱德华的怕条纹也不是从小到大都有的,而是二十多年后在滑雪场的一场意外惊吓后才引发出来的,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两道印痕,而那印痕的尽头是一具被人谋杀的尸体……现在你该能想起来,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使你又把这刀切黄瓜的记忆复现的了。”
“我想起来了!那是去年的一个假日,对门的邻居,两名妇女在做菜,也是她们的一个孩子闹着要黄瓜吃。其中一妇女显然是被孩子闹烦了,大喊一声:给你吃!一刀剁下半根黄瓜扔给那孩子。随后又说:男孩就是不如女孩老实,你看人家小妹妹就不闹,明天非把你的‘鸡鸡’割掉当女孩养不可……我听了这话真刺耳,不知不觉中吓得起了一身鸡皮疙瘩。以后这刀切黄瓜便成了我的忌星了。”
“现在你总该明白了吧。你的病根就是童年体验在作祟。其实,你再想一想,你都这么大的人了,谁敢如此猖狂地对待你,敢把你的阴茎割下来呢?当然不可能,那么你怕什么?这就反映了一个心理学上的问题,就是以童年的体验为基础,用幼稚的思想来指导成人的行为。几乎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心理疾病,就是由此而引起的,尤其是性心理障碍。”
“现在我明白了,那么我怎样才不再怕刀切黄瓜呢?”
“只要领悟了其中的奥秘,把潜意识的内容反映到意识中来,就等于暴露了树根。树根暴露于外,枝叶还能活几天呢。不过,要想加快恢复的速度,光领悟还是不够的。还要采取自我脱敏的方法。就是要经常站在一旁看别人切黄瓜,或自己实地切黄瓜,一边切黄瓜,一边默念:不要以童年的思想指导成人的行为。小孩子。怕丢掉‘鸡鸡’,我都二十多岁了,再怕丢‘鸡鸡’岂不是荒唐可笑吗!反复地练习,反复地自我强调,不消十次这种怕就会自然消失了。润饰梦的润饰也叫再度校正。润饰在显梦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因为梦的压缩、移置、意象使得隐梦变得面目全非。经过润饰,梦的材料被排成一定次序和一定的连贯性。梦的润饰就成了梦的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它把隐梦最后密封起来让人们去破译。弗洛伊德引述一则润饰得不够完整的梦例说明润饰的作用。梦者是一位年轻的单身男子,梦见正坐在常去的餐馆里,有人前来要把他带走。其中一个人要逮捕他。他对同桌伙伴说:“我还会回来的,以后再付帐。”但他们以一种蔑视的讥笑叫道:“我们全都知道了,大家都这么说的。”其中一个在他背后说:“又是一个。”他于是被带到一个狭窄的房间,里面有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孩子。看守着他的一个人说:“这是弥勒先生。”一个警探,或是政府官员很快地翻着一堆纸,重复念着:“弥勒、弥勒……”最后他问梦者一个问题,梦者回答道:“我会这样做的。”于是他再望那女人,发现她长着一脸大胡子。显梦的内容是被逮捕的幻想,隐梦的内容是这个男子想结婚。由于润饰得不完整,隐梦的内容的那条线索还是看得出来,饭店象征着单身俱乐部。官员翻阅一大堆纸并重复名字,向官员宣誓“我会这样做的”,象征结婚典礼。新娘为何长胡子,是在梦的前一天梦者与一位朋友(和他一样对婚姻感到畏羞)在街上散步,他要朋友注意一下向他们走过来的一位黑发女郎。他朋友说:“确实不错,只要这位女人在数年后不像他父亲那样长胡子就好。”“我以后再付帐”,指怕岳父觉得聘礼不够。精神分析学派的分野阿德勒个体心理学阿德勒(A.Adler,1870-1937)度过了一个多病的不幸的童年。获维也纳医学博士学位。先追随弗洛伊德10年,后分裂自立门户,创个体心理学。主要观点:追求卓越(strivingforsuperiority)人都有一种向上意志,权力意志、企图追求优越,羡慕别人,胜过别人,征服别人。自卑(inferiority)与补偿(compensation):人生而不是完整无缺的,因而有缺陷就会自卑,但自卑既可能摧毁一个人,也可能激励一个人发愤图强,即以取得优越来补偿。生活风格(Lifestyle):即一个人在早期社会生活道路上已经定型化的行为模式。个体家庭气氛、出生次序、有无父亲等因素对性格类型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观点社会兴趣(socialinterest)也称公共意识,指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先天具有社会兴趣的潜能,包括与他人交往时的情感,富于同情理解和帮助别人的能力。有无社会兴趣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之一。神经症、犯罪分子、酒精中毒者的心理紊乱其原因之一,就是社会兴趣发展不够。荣格分析心理学
(Analyticalpsychology)荣格(C.G.Jung,1875-1961)因父母关系紧张,从小养成孤僻性格。获医学博士学位。1907年跟随弗洛伊德,共同创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并被选为第一任主席。1914年离开弗洛伊德,自创分析心理学派。主要观点:人格整体论(personalitymasstheory)把心灵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本体论来看他它是一个实体,从现实存在来看是一个自律性的主体;从个体来看是一个整体人格。具有原始的统一性和先天的整体性。它由意识、个体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所构成。关于集体潜意识
(collectiveunconscious)是人格或心灵结构中最底层的潜意识部分。由全部本能和它相联系的原型(archetype)所组成。所谓本能是一种典型的行为模式,原型则是一种典型的理解模式。本能是原型的基础,而原型是本能自身的潜意识意象,即本能行为在心灵中的存在和模型。原型是预示知觉的普遍模式和共同倾向;原始意象是原型的象征表现和形象化表述。几种原型人格面具(persona)人格最外表的掩盖真我的假象,总按别人的期望行事,与真正人格并不一致。阿尼玛(或阴性基质)(anima)指男人身上具有的女性特质。阿尼姆斯(阳性基质)(animus)指女人身上具有的男性特质。阴暗自我(shadow)指人格中最内层具有兽性的低级种族遗传,包括一切不道德的欲望、情绪和行为。几种原型自我(self):指先天潜在的整体性和代表人格各部分的平衡发展、意识和潜意识的相互渗透。起着将整个人格结构整合和稳定的作用。曼达拉(mandala)指在不同文化中反复出现的一种象征,是人的整体精神的象征,是自我的象征。如一些几何图形,表现了人们奋力以求的整体的统一。人格学说人格动力说(personalitydynamics)认为,力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性力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正是人格动力推动了人格的发展。人格类型说(personalitytype)可分为:人格态度类型,即内倾和外倾两种。凡在意识中外倾的,则在潜意识中是内倾的,反之亦然。人格功能类型,即感觉型、直觉型、思维型、情感型。新精神分析学派背景经济危机、世界大战使精神病因发生了改变,文化、社会调价和人际关系因素更为突出。精神分析学说与美国的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人种学、文化人类学相融合。精神分析的许多观点与美国实用主义和行为主义观点相结合。用防御行为方式的学说代替精神分析关于内部结构和过程的学说。代表人物霍妮(K.Horney,1885-1952)沙利文(H.S.Sullivan,1892-1949)卡丁纳(A.Kardiner,1891-1981)弗洛姆(E.Fromm,1900-1980)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1994)主要观点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的功能。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强调自尊心的启发和对未来的乐观主义态度,认为恶的轨迹在于社会。强调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提出了心理社会发展渐成说。对精神分析学说的评价贡献: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的新纪元开创了人格动力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促进了精神医学水平的提高缺陷:具有非理性主义的倾向(贬低理性的价值,强调潜意识作用)具有唯心理论(精神决定论)倾向:把人的东西自然化,把心理的东西生物学化,把社会的东西心理学化。具有神秘主义的倾向(梦的分析、原始文化的分析等)
作业运用精神分析学说分析一个实际个案。运用精神分析学说研究一种本土文化现象。运用精神分学说研究自己童年成长经历、家庭环境对现在的影响。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性学三论》、《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文明及其缺憾》等。弗洛伊德1900年发表的《梦的解析》,被誉为是改变人类历史的书。该书是他的精神分析理论体系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精神分析理论观点分区观点:意识(consciousness);前意识(preconsc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结构观点: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心理动力观点:饥、渴等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性爱的驱力发展观点适应观点1232.1简述精神分析学说的五个主要观点的内容关于心理结构、关于人格结构、关于心理动力、关于心理发展、关于适应问题。
意识前意识无意识一、关于心理结构(意识层次结构):人类的心理分为潜意识(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变成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二、关于人格结构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相互关系形成人格动力结构,三种力量维持平衡则心理正常,否则失常。三、关于心理动力心理动力---人的本能。包括:性本能、营养本能。两者的复合体。在人的性后面有一种潜力、动力,驱使人去寻求快感,这种力被称为“利比多”,是一种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另一种说法:人有保存自己、种系延续的“生本能”;有攻击、侵略等行为的“死本能”。弗洛伊德假定心理异常有其生物基础。他认为:人类行为的动机来源在于心理能量,这些能量又出自先天的驱力和本能。这就是精神分析的动力观点。最初,弗洛伊德假定有两大类基本的驱力:(1)同自我或自我保护有关的驱力,包括饥、渴及其他与生存有关的生理需要,它们是使个体生存所必须满足的。(2)性爱的驱力,同性欲望和种系的繁衍有关。弗洛伊德更看中性欲望,并把这个概念极大地扩展为既包括性欲望,又包括所有其他的需求快乐或与他人进行身体接触的欲望。弗洛伊德把性欲的能量源泉叫作里比多(libido),认为这是驱使人寻求各种感官快乐的心理能量。以上两类驱力都叫作“生本能”,与个体或种系的生存有关。后来,弗洛伊德又提出“死本能”的概念。所谓死本能是指人有被驱动去攻击、侵略等的行为本性。本能论(instinctivetheory)
自我本能Egoinstinct
性本能Sexualinstinct
生的本能(lifeinstinct)
死的本能(deathinstinct)两种矛盾作用相反,同时存在,是个人或社会的一切矛盾斗争的根源早期后期四、关于心理发展发展观点——心理性欲发展学说:人生性欲发展分不同阶段,这一过程,如果不能顺利进行,在某阶段受挫或从高阶段倒退回低级阶段则会造成心理异常,并成为各种神经症和精神病的根源。口欲期(0-1岁):其快乐满足来自唇、口、手指肛欲期(2-3岁):快乐来自排便,肌肉紧张的控制恋母期及生殖器期(4-5岁):快乐来自生殖部位的刺激和幻想,恋母或恋父潜伏期(6-11岁):兴趣转向外部,转向应付环境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生殖期(12岁以后):兴趣逐渐转向异性,通过正常的两性交往和通过正常的性行为获得快感。五、关于适应问题
1.变相宣泄
1)梦、口误、笔误;若不能宣泄,则可引起神经症焦虑
2)焦虑可分为: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自我”、“本我”、“超我”相互之间总是会有距离的,“本我”要练就一套“应对功夫”,甚至改变存在或表达自己的模式,以求得到满足,现实不行就通过梦-------隐性梦。如不行,则会产生焦虑。
2、自我防御
1)心理防御机制:
就是自我在承受本我的欲望压力时,同时又顾及到现实要求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渐渐形成了一种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用一定的方式调整自我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2)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等;
3)自我防御机制如应用不当,可形成各种障碍。
外界发生危险信号-----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形成真实焦虑(应对开始)----------“自我”把焦虑当成一种危险或不愉快的信号-----------形成防御----调整得当,解决问题------如调整不得当,形成障碍。
焦虑论(anxietytheory)本能文明焦虑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对焦虑的防卫机制1
(defensemechanism)压抑(repression)指自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欲望、冲动、意念、情感和记忆抑制到潜意识中。投射(projection)指自我把不能接受的或不好的欲望、冲动和意念归咎于别人。内向投射(introjection)指将本来指向外界的敌视、攻击、伤害等冲动和情感,转而指向自己。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指把某种不容许的冲动、欲念潜意识地转化成强烈的相反形式。升华(sublimation):将本能的欲望冲动转化到被社会所赞许的目标和对象上去。对焦虑的防卫机制2
(defensemechanism)认同(identification)指自我与某一对象潜意识地视为等同,以解脱自我焦虑。合理化或文饰作用(rationalization)指用一种自我能接受的、超我能宽恕的理由来代替自己行为的真实动机或理由。解脱(undoing)指用一种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固着(fixation)指行为方式发展的停滞和习惯反应的刻板化。退行(regression)指心理发展因受到挫折而重新倒退到较为原始的水平。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认识以尚未证明的理论假设作为大前提,通过演绎推理得出结论,认为症状是神经症性冲突的结果,是经过化装的无意识的症结“意识化”治疗:着重在于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使之意识化,通过分析,使求助者自己意识到其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心理过程,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使症状消失精神分析学说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认识:1、症状是无意识的症结-----情结;2、经“分析”,了解无意识症结的真实意义;3、通过“意识化”、“移情”、“迁移”、“宣泄”等方法,消解“情结”,治疗心理障碍。按照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所有心理异常和精神疾病的形成不外乎两大原因:其一是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彼此不和造成心理冲突,由于冲突不能缓解被压抑在潜意识中、长期累积形成问题;其二是因幼年时性心理发展不顺利所形成的痛苦经验。幼年的痛苦经验虽然在成年后不复记忆,但却存留在潜意识中。当意识影响变小时,就会改头换面以别的形式出现,如做梦。精神分析治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经由对当事人的心理分析,将压抑在内心深处的冲突和痛苦释放出来,使当事人领悟自己行为不同于他人的原因。
精神分析治疗案例-少女德拉的故事这个精神分析治疗案例是弗洛伊德的早期代表性个案,当时曾震撼整个欧洲医学界,其中的一些理论学说被视为异端邪说。例如,性心理的分析和解释得到当事人的默认后,个人的一些身心症状,比如神经性咳嗽会自动地消失。在这方面,弗洛伊德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嚣张”锐气,公然对抗世俗的鄙视和压力,提出他惊世骇俗的心理治疗主张。此案例中的主角少女德拉卷入到一个成人“畸恋”的世界中,她成为一个无辜的受害者,或者成人爱情游戏的栖牲品。德拉的问题像一团纠缠不清的结,弗洛伊德像一位老练的侦探抓住其中的蛛丝马迹,抽茧剥笋,层层深入,鞭辟入里。此案如同推理小说一般,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悬念迭起。最后经过弗洛伊德的分析、推理和求证,终于解开了其中的“谜”底。
德拉是一位患有歇斯底里症的少女,每次遇到心理挫折时她就会产生咳嗽、厌恶、失声和厌生感等症状,因而被父亲带到弗洛伊德处接受心理治疗。但弗洛伊德发现是“恋父情结”,或者“三角关系症结”导致德拉的歇斯底里症状发作。德拉的“三角关系症结”表现在多个方面:一是迷恋父亲,而对母亲有逆反心理,形成一个家庭的俄狄浦斯三角关系;二是既羡慕又妒忌父亲的情人K女士,一方面暗地里模仿她,一方面又拼命想从她的手里把父亲夺回来,形成一个新的恋爱三角关系;三是德拉受K先生的诱惑,她既厌恶又想利用这种诱惑,来对抗K女士,赢回父亲的爱,于是形成另一个危险的三角关系。在这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中,终于导致德拉的心态失衡,性心理发展异常以及情绪遭到极度的困扰,结果引发了歇斯底里症状的出现。所谓歇斯底里症,从精神医学角度看,乃是一个人受到生活中应激事件的刺激或心理控折之后,其不安和焦虑压抑到潜意识中,然后通过“转移作用”表现在身体上,造成感觉或运动系统的功能障碍。例如,四肤麻痹或抽痉等,或者突然失声,不能讲话,失步失立;症状严重的患者还会短暂出现“昏迷”的现象;也有些患者会出现短时间的意识、记忆、人格、认知等方面的精神活动障碍。
在整个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过程中,弗洛伊德和少女德拉仿佛在进行一场智力的量,有时甚至是一种情感上的时抗。弗洛伊德像英国老练的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一样,他的足智多谋、精于分析,使他能够把这个案例的要点剖析得一目了然。特别是“第一个梦”和“第二个梦”的分析,这是本案例最引人入胜的部分。梦一向被视为神秘的或者不可思议的现象。德拉讲述的两个梦都相当完整,其中被压抑的欲望、象征、隐喻以及伪装和倒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弗洛伊德解析梦中投影的来源也是十分的酣畅淋漓。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术有时像“x线透视”,他捕捉少女心理失常背后的因果关系。那失常的少女有一个失常的父亲,失常的父亲又有一个失常的情妇(K女士),而这失常的情妇又有一个失去常态的丈夫(K先生),这失常的男人又去引诱心理有病态的女孩当情人。于是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在异常的环境中循环,我们把这个“怪圈”称之为“畸恋”。最后德拉在弗洛伊德使人无所遁形的精神分析(x线透视)下,一“羞”之后,“愤”然中止治疗。但她还是从治疗中得到有益的教示和警醒,最终从这个怪圈中挣脱出来,“重新回到真实世界的怀抱中”。这是一个对患歇斯底里症少女的精神分析心理治疗,这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对于精神科医师研究心理治疗和精神分析学理论是一篇形象生动的“教材”。
本案例中的露茜小姐被诊断为患有歇斯底里症。她完全丧失嗅觉,而且持续受到一两种主观嗅觉的纠缠,但是这些症状并不符合病人的生理特征。弟洛伊德在本案例中使用了按压法或称集中注意法,即让病人抖卧在躺椅上,放松全身肌肉,闭上眼睛。弗洛伊德把一只手按放在她的前额,叫她注意一个特殊症状,回忆与这个症状有关的经历。告诉她这样可以回忆起每件往事。.病人把意识不到的心理创伤事件逐个回忆出来,宣泄了被压抑的感情从而消除症状。在对露茜小姐的治疗过程中,弗洛伊德用此法引出了三个创伤情景,最终使病人恢复健康。按压法后被发展成精神分析中最重要的自由联想技术。
整个分析过程如下:露茜小姐照顾两个没有母亲的女孩子,在与男主人
的相处中她爱上了男主人,憧憬着与男主人进一步接触。可是有一天男主人
却责备了露茜小姐,原因竟然是她没有阻止一位女客人亲吻两个孩子:这使
露茜小姐很伤心,压抑了她对男主人的爱。这是最根本的创伤,它引发了第
二个和第一个创伤情景;过了一阵子,有一位一客人到家中吃午饭,
临走时想亲吻两个孩子,结果男主人对这位客人发火,这令露茜小姐想起了第三个创伤情景。当时男主人正在抽烟,于是雪茄烟味成了记忆象征物,这就是第二个创伤情景;接下来她想离开这个家和她的母亲生活在一起,一天她收到母
亲的信,而此时她感受到两个孩子对她的依恋,露茜小姐不想走了,两种对立
的情感在收到信时做为创伤,这时候两个孩子做的布丁烧焦了,于是烧焦
的布丁味成了记忆象征物。它掩盖了雪茄烟味,成为第一个创伤情景。为什
么在创伤情景中,露茜小姐只是选择了气味作为一种象征物?弗洛伊德认为
正是在那个时侯,她的鼻子再次患重伤风,以致不能闻到任何气味,然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