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管理研究概论课件_第1页
资讯管理研究概论课件_第2页
资讯管理研究概论课件_第3页
资讯管理研究概论课件_第4页
资讯管理研究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資訊管理研究與實務Ch.1資訊管理研究概論Ch.2理論建講概論論文寫作與實證研究方法Ch.3-17理論介紹資訊管理研究實務.tw/NSCWebFront/modules/talentSearch/talentSearch.do?action=initRsm05&rsNo=6f787a575c7840029dd9ed88ddcc4632&LANG=chihttp://scholar.google.co.uk/citations?hl=en&user=O1n0JToAAAAJ&view_op=list_works&sortby=pubdate1資訊管理研究與實務Ch.1資訊管理研究概論Ch.2教科書.tw/products/0010539778.tw/files/14-1000-109534,r2432-1.php?Lang=zh-tw2教科書.tw/pro第1章資訊管理研究概論授課教師:許晉龍第1章資訊管理研究概論授課教師:許晉龍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5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1/6)管理資訊系統(MIS)的定義「MIS是一個人機整合的系統,它提供資訊以支援組織的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這個系統會使用到電腦硬體、軟體、人工作業程序、模式及資料庫」

5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1/6)管理資訊系統(MIS)的定6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2/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同的面向科技面資訊科技(IT)的軟硬體技術知識。如新的IT科技或SOA架構的發展個人面使用者或開發人員間的行為。例如,使用者採用IT的情形群組面一群人使用IT的情形。如虛擬社群中成員的合作或軟體開發團隊的生產力組織面IT使用對組織的影響。例如IT的導入會影響到公司的結構及權力分配6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2/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7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3/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同的面向(續)策略與管理面企業妥善運用IT的相關考量。例如IT策略如何與企業策略配合,或是否該將IT外包。經濟面企業採用IT的經濟考量,如成本效益分析或IT投資的價值。社會面社會受到IT運用的影響及因應。例如,網路使用產生網路犯罪或其他問題的解決之道。7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3/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8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同的面向(續)系統面廣義來看是指如何整合人、科技及組織創造出有生產力的彈性結構。狹義的看法,則指如何結合軟硬體創造出有用的資訊系統。流程面資訊系統的分析設計與開發的適當程序及方法。例如,系統流程分析及企業導入的流程。方法面解決問題需要的有效方法及決策模型,在DSS的應用中需要建構決策的模式,或是資料探勘的方法。8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9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5/6)圖1-1簡單的顯示不同面向間的關聯性,及其核心的基礎學域。9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5/6)圖1-1簡單的顯示不同面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6)研究(Research)Langely等學者(1987)認為研究工作的目的一般包括兩個重點:知識發掘(KnowledgeDiscovery)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Cole(1983)將科學知識分為兩類。核心知識(Core)一組能代表當時共識的理論與技術尖端研究(Research

Frontier)尖端研究需要用到核心知識,而尖端研究的成果則需要經過時間的過濾逐步去蕪存菁,成為核心知識(見圖1-2)11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6)研究(Research)1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2/16)1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2/16)1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的目的發掘有助於資訊管理工作的知識,使企業資訊的管理能事半功倍,強化競爭力。解決資訊管理工作上,在目前或未來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3/16)13資訊管理研究的目的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3/16)13資訊管理的研究特性多元化:資訊應用涉及的層面相當廣闊,需要針對不同問題來作不同應用,有時更需要系統實作,來證明構想的可行性創新性:由於資訊科技的變化迅速,加上資訊管理領域相對較為年輕,因此「創新」往往是推動資管研究方向的一個主要動力跨學域整合性:資管研究因涉及的領域很多,因此不同領域之間的整合往往在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4/16)14資訊管理的研究特性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4/16)14資訊管理研究的演進自1970年代迄今約40年的時間,研究的進展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茁壯期成熟期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5/16)15資訊管理研究的演進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5/16)15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6/16)萌芽期主要在建立研究的架構,並且發掘出新而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初期研究基礎較薄弱,因此研究方法大多以架構分析與意見陳述為主,依賴研究者在相關領域中的學術基礎,提出規範性的建議例如Gorry&Morton(1971)、Mason&Mitroff(1973)、Ackoff(1967)的論文16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6/16)萌芽期16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迷思Ackoff觀點儘量多給他們更多資訊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應該是過濾(評估)與濃縮管理者所要求的資訊都是必要的有的資訊是非必要的只要提供管理者所需的資訊決策績效就會改善績效不一定會改善溝通愈多績效愈好有效的溝通會比較重要管理者不需要知道資訊系統如何運作,只需要知道如何運用它。需有足夠能力評估並控制系統17Ackoff在”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一文中提出五點MIS設計時常犯的不正確假設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迷思Ackoff觀點儘量多給他們更多資訊資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批判Ackoff的觀點18Ackoff觀點Alfred觀點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應該是過濾(評估)與濃縮過份濃縮資訊會造成不良影響,大多數管理者工作績效不彰原因是缺乏相關資訊。有的資訊是非必要的管理者想要的都是必要的績效不一定會改善管理者獲得必要資訊即可改善其決策績效有效的溝通會比較重要管理者間有好的溝通,績效也會改善。需有足夠能力評估並控制系統管理者不需了解系統如何運作,只需了解如何使用它。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批判Ackoff的觀點18Ackoff觀點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7/16)發展期Casestudy(Nolan,1979)研究者對研究深度的要求逐漸增加,而且具有較嚴謹訓練的年輕學者大量加入資管的領域,使研究方法的使用日益複雜。1977年MISQuarterly出版;1985年DSS1980年費城舉行的「資訊系統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ystems,ICIS)實證研究方法為當時的主流19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7/16)發展期19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階段性成長理論20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階段性成長理論20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理論的成長S曲線21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理論的成長S曲線21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8/16)茁壯期1990年代初期,多元化和整合成為一種趨勢代表性變化為美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InformationSystems

Research(ISR)學報注重研究的創新性與影響性不但要有技術上的創新,也要有實證資料去支持其結論(Empiricalstudy)2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8/16)茁壯期2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9/16)成熟期到2000年後,資管的研究受到Internet及電子商務的衝擊,其他管理領域也受到IT的衝擊很大,開始注意並肯定資管研究的成果。資管的內部也開始注意到資管學域的主體性及研究成果的相關性與嚴謹性23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9/16)成熟期23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16)成熟期主體性(Identity):在Benbasat&Zmud(2003)提出的資管的獨特核心知識在2005年Agarwal&Lucas則提出IS研究確實有其獨特的價值相關性(Relevance):由Benbasat&Zmud(1999)所引發的討論涉及到對資管研究實務價值的許多討論(如Davenport&

Markus,1999)。因閱讀對象不同,每個研究都應有適當的讀者。24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16)成熟期24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16)成熟期嚴謹性(Rigor):因為學域成熟所帶來的另一個指標是理論研究方法嚴謹度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可以由最近論文和早期論文的比較明顯看出來,也使理論及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大幅提高。25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16)成熟期25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2/16)行為科學與設計科學行為科學為組織科學與管理科學的研究主軸主要著重於發展與驗證組織中成員活動的理論,用來解釋或預測組織內個人或群體的行為設計科學是電腦科學與工程的核心在MIS領域的研究則致力於創造新的資訊科技產品(ITArtifact,也稱做人造物或人造產品),幫助擴大個人和組織的能力26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2/16)行為科學與設計科學26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3/16)行為科學紮根於社會科學研究法,目的以知識發掘為主透過發展理論與驗證理論,並利用理論來解釋及預測現實環境的現象,涵蓋資訊系統的分析、設計、執行、管理與使用對組織與人的影響常用到的研究方法調查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27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3/16)行為科學27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4/16)設計科學根源於工程與人造科學(TheSciencesofThe

Artificial)為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導向的設計科學希望能設計或發展出有創新能力的資訊科技產品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建立系統模型數學模式28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4/16)設計科學28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5/16)科學與設計科學的特徵簡要的區分表。29追求真相追求實用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5/16)科學與設計科學的特徵簡要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6/16)資訊系統的整合研究架構30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6/16)資訊系統的整合研究架構3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31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31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1/8)MIS的主題分為29類32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1/8)MIS的主題分為29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6/8)33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6/8)33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7/8)五大研究領域在四個階段中所佔論文比率的變化情形34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7/8)五大研究領域在四個階段中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8/8)資管研究的相關性誰是IS研究的顧客?Benbasat和Zmud(2003)認為IS研究的主要客戶應該是實務界Alter以MIS

Quarterly等IS期刊的讀者來說明IS研究的主要客戶是學術界實務界關心的是什麼?Leeetal.(1999)認為學術期刊發表的主題可以代表學術界關注的研究焦點,而實務雜誌所討論的主題則代表實務工作者所關心的課題35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8/8)資管研究的相關性35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6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6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1/7)研究方法種類歸納(Induction)由觀察資料來找出通則演繹(Deduction)根據研究的假設來推導出結論37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1/7)研究方法種類37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2/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的研究方法:推測/評論(Speculation/Commentary)架構與概念模型(FrameworkandConceptualModels)圖書館研究(LibraryResearch)文獻分析(LiteratureAnalysis)個案研究(CaseStudy)調查法(Survey)資料來源:(Palviaetal.2003)

38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2/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的研究方法(續):實地調查(FieldStudy)實驗法(LaboratoryExperiment)與現場實驗(FieldExperiment)訪談(Interview)次級資料(SecondaryData)分析質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數學建模(MathematicalModeling)系統建構(SystemDevelopment)39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4/7)研究方法的應用早期(1993∼1997年)

調查法是MIS領域最廣泛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個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架構與概念模型第三和第四的研究方法實驗室實驗法與個案研究法(1998∼2003年)前五名為調查法、數學建模、推測評論、實驗法及架構概念(參見表1-4)。

資料來源:Palviaetal.(2003)、Palviaetal.(2004)40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4/7)研究方法的應用40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5/7)41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5/7)41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6/7)研究方法的選擇實驗法為主個人決策相關的研究以調查或個案研究為主組織相關的研究建模或系統建構法為主

系統相關的研究42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6/7)研究方法的選擇42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7/7)研究方法的適當性評估:普遍性(Generalizability)研究結果是否能夠應用到另一群人、另一處、或另一個情境?真實性(Realism)研究結果是否能解釋現實世界發生的現象?精確性(Precision)研究變數是否能正確地控制和衡量?43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7/7)研究方法的適當性評估:4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44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44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1/6)學術研究四項核心要素

問題與現象(What)任何研究都有所要觀察的問題和現象,研究的核心理論(Why):可用來解釋成分析該現象的理論有哪些?研究方法(How)如何去取得知識,用什麼方法來驗證這些理論情境(Who、What、Where)構成該研究主題的周邊因素,也就是研究所發掘的知識的可運用範疇及它的限制資料來源:Berthonetal.(2002)45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1/6)學術研究四項核心要素 4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2/6)在理論、方法與情境上加以變化,而產生出新的研究成果46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2/6)在理論、方法與情境上加以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3/6)三種策略複製(Replication)新研究可以採用過去研究的策略重新複製一次,研究中的關鍵研究參數(KeyResearchParameters)在新研究中維持不變。擴充(Extension)原來研究的參數,在新研究中至少改變一個,也就是新研究和原研究有些參數相同,有些參數不同創造(Generation)相對於原研究的參數,在新研究中全部都被改變了。47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3/6)三種策略47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4/6)研究空間(ResearchSpace)的兩個端點複製在問題、理論、方法、情境等四個構面都與既有的研究相同創造同時有新問題產生、新理論發展、新方法使用來驗證資料,並將理論用到新的情境之中48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4/6)研究空間(Researc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5/6)四種不同自由度的研究策略全部複製不改變過去既有研究中的任何元素,也就是研究的理論、方法、情境都相同再進行一次情境、方法或理論的單一構面擴充情境擴充研究相同的理論和方法在不同的情境上重做。方法擴充是利用與過去研究相同的理論、但不同方法在相同情境上理論擴充利用與既有研究不同的理論、相同的方法在相同的情境上49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5/6)四種不同自由度的研究策略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6/6)四種不同自由度的研究策略(續)兩個構面的擴充理論/情境擴充指承襲既有研究方法論,但採取新的理論在新情境做研究理論/方法擴充與既有研究相同的情境下,利用新理論和新方法來做研究全部創造改變研究空間的三個維度,新的研究與既有研究在所用的理論、方法和情境三個構面皆不相同50第五節資訊管理研究的構面(6/6)四種不同自由度的研究策略第六節本書結構51第六節本書結構51第六節本書結構本書結構圖52第六節本書結構本書結構圖5253資訊管理研究與實務Ch.1資訊管理研究概論Ch.2理論建講概論論文寫作與實證研究方法Ch.3-17理論介紹資訊管理研究實務.tw/NSCWebFront/modules/talentSearch/talentSearch.do?action=initRsm05&rsNo=6f787a575c7840029dd9ed88ddcc4632&LANG=chihttp://scholar.google.co.uk/citations?hl=en&user=O1n0JToAAAAJ&view_op=list_works&sortby=pubdate1資訊管理研究與實務Ch.1資訊管理研究概論Ch.2教科書.tw/products/0010539778.tw/files/14-1000-109534,r2432-1.php?Lang=zh-tw54教科書.tw/pro第1章資訊管理研究概論授課教師:許晉龍第1章資訊管理研究概論授課教師:許晉龍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56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57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1/6)管理資訊系統(MIS)的定義「MIS是一個人機整合的系統,它提供資訊以支援組織的例行作業、管理與決策活動。這個系統會使用到電腦硬體、軟體、人工作業程序、模式及資料庫」

5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1/6)管理資訊系統(MIS)的定58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2/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同的面向科技面資訊科技(IT)的軟硬體技術知識。如新的IT科技或SOA架構的發展個人面使用者或開發人員間的行為。例如,使用者採用IT的情形群組面一群人使用IT的情形。如虛擬社群中成員的合作或軟體開發團隊的生產力組織面IT使用對組織的影響。例如IT的導入會影響到公司的結構及權力分配6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2/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59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3/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同的面向(續)策略與管理面企業妥善運用IT的相關考量。例如IT策略如何與企業策略配合,或是否該將IT外包。經濟面企業採用IT的經濟考量,如成本效益分析或IT投資的價值。社會面社會受到IT運用的影響及因應。例如,網路使用產生網路犯罪或其他問題的解決之道。7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3/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60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同的面向(續)系統面廣義來看是指如何整合人、科技及組織創造出有生產力的彈性結構。狹義的看法,則指如何結合軟硬體創造出有用的資訊系統。流程面資訊系統的分析設計與開發的適當程序及方法。例如,系統流程分析及企業導入的流程。方法面解決問題需要的有效方法及決策模型,在DSS的應用中需要建構決策的模式,或是資料探勘的方法。8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4/6)資訊管理的範疇可分為十個不61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5/6)圖1-1簡單的顯示不同面向間的關聯性,及其核心的基礎學域。9第一節資訊管理的範疇(5/6)圖1-1簡單的顯示不同面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6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6)研究(Research)Langely等學者(1987)認為研究工作的目的一般包括兩個重點:知識發掘(KnowledgeDiscovery)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Cole(1983)將科學知識分為兩類。核心知識(Core)一組能代表當時共識的理論與技術尖端研究(Research

Frontier)尖端研究需要用到核心知識,而尖端研究的成果則需要經過時間的過濾逐步去蕪存菁,成為核心知識(見圖1-2)63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6)研究(Research)1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2/16)64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2/16)1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資訊管理研究的目的發掘有助於資訊管理工作的知識,使企業資訊的管理能事半功倍,強化競爭力。解決資訊管理工作上,在目前或未來所有可能面臨的問題。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3/16)65資訊管理研究的目的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3/16)13資訊管理的研究特性多元化:資訊應用涉及的層面相當廣闊,需要針對不同問題來作不同應用,有時更需要系統實作,來證明構想的可行性創新性:由於資訊科技的變化迅速,加上資訊管理領域相對較為年輕,因此「創新」往往是推動資管研究方向的一個主要動力跨學域整合性:資管研究因涉及的領域很多,因此不同領域之間的整合往往在研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4/16)66資訊管理的研究特性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4/16)14資訊管理研究的演進自1970年代迄今約40年的時間,研究的進展大致上可分為四個階段:萌芽期發展期茁壯期成熟期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5/16)67資訊管理研究的演進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5/16)15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6/16)萌芽期主要在建立研究的架構,並且發掘出新而有潛力的發展方向初期研究基礎較薄弱,因此研究方法大多以架構分析與意見陳述為主,依賴研究者在相關領域中的學術基礎,提出規範性的建議例如Gorry&Morton(1971)、Mason&Mitroff(1973)、Ackoff(1967)的論文68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6/16)萌芽期16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迷思Ackoff觀點儘量多給他們更多資訊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應該是過濾(評估)與濃縮管理者所要求的資訊都是必要的有的資訊是非必要的只要提供管理者所需的資訊決策績效就會改善績效不一定會改善溝通愈多績效愈好有效的溝通會比較重要管理者不需要知道資訊系統如何運作,只需要知道如何運用它。需有足夠能力評估並控制系統69Ackoff在”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s”一文中提出五點MIS設計時常犯的不正確假設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迷思Ackoff觀點儘量多給他們更多資訊資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批判Ackoff的觀點70Ackoff觀點Alfred觀點資訊系統的主要功能應該是過濾(評估)與濃縮過份濃縮資訊會造成不良影響,大多數管理者工作績效不彰原因是缺乏相關資訊。有的資訊是非必要的管理者想要的都是必要的績效不一定會改善管理者獲得必要資訊即可改善其決策績效有效的溝通會比較重要管理者間有好的溝通,績效也會改善。需有足夠能力評估並控制系統管理者不需了解系統如何運作,只需了解如何使用它。管理資訊系統的迷思批判Ackoff的觀點18Ackoff觀點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7/16)發展期Casestudy(Nolan,1979)研究者對研究深度的要求逐漸增加,而且具有較嚴謹訓練的年輕學者大量加入資管的領域,使研究方法的使用日益複雜。1977年MISQuarterly出版;1985年DSS1980年費城舉行的「資訊系統國際會議」(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InformationSystems,ICIS)實證研究方法為當時的主流71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7/16)發展期19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階段性成長理論72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階段性成長理論20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理論的成長S曲線73資訊系統規劃理論Nolan理論的成長S曲線21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8/16)茁壯期1990年代初期,多元化和整合成為一種趨勢代表性變化為美國管理科學學會出版InformationSystems

Research(ISR)學報注重研究的創新性與影響性不但要有技術上的創新,也要有實證資料去支持其結論(Empiricalstudy)74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8/16)茁壯期2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9/16)成熟期到2000年後,資管的研究受到Internet及電子商務的衝擊,其他管理領域也受到IT的衝擊很大,開始注意並肯定資管研究的成果。資管的內部也開始注意到資管學域的主體性及研究成果的相關性與嚴謹性75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9/16)成熟期23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16)成熟期主體性(Identity):在Benbasat&Zmud(2003)提出的資管的獨特核心知識在2005年Agarwal&Lucas則提出IS研究確實有其獨特的價值相關性(Relevance):由Benbasat&Zmud(1999)所引發的討論涉及到對資管研究實務價值的許多討論(如Davenport&

Markus,1999)。因閱讀對象不同,每個研究都應有適當的讀者。76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0/16)成熟期24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16)成熟期嚴謹性(Rigor):因為學域成熟所帶來的另一個指標是理論研究方法嚴謹度的要求不斷提高,這可以由最近論文和早期論文的比較明顯看出來,也使理論及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大幅提高。77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1/16)成熟期25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2/16)行為科學與設計科學行為科學為組織科學與管理科學的研究主軸主要著重於發展與驗證組織中成員活動的理論,用來解釋或預測組織內個人或群體的行為設計科學是電腦科學與工程的核心在MIS領域的研究則致力於創造新的資訊科技產品(ITArtifact,也稱做人造物或人造產品),幫助擴大個人和組織的能力78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2/16)行為科學與設計科學26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3/16)行為科學紮根於社會科學研究法,目的以知識發掘為主透過發展理論與驗證理論,並利用理論來解釋及預測現實環境的現象,涵蓋資訊系統的分析、設計、執行、管理與使用對組織與人的影響常用到的研究方法調查法實驗法個案研究法79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3/16)行為科學27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4/16)設計科學根源於工程與人造科學(TheSciencesofThe

Artificial)為問題解決(ProblemSolving)導向的設計科學希望能設計或發展出有創新能力的資訊科技產品常用到的研究方法建立系統模型數學模式80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4/16)設計科學28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5/16)科學與設計科學的特徵簡要的區分表。81追求真相追求實用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5/16)科學與設計科學的特徵簡要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6/16)資訊系統的整合研究架構82第二節資訊管理的研究(16/16)資訊系統的整合研究架構3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83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31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1/8)MIS的主題分為29類84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1/8)MIS的主題分為29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6/8)85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6/8)33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7/8)五大研究領域在四個階段中所佔論文比率的變化情形86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7/8)五大研究領域在四個階段中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8/8)資管研究的相關性誰是IS研究的顧客?Benbasat和Zmud(2003)認為IS研究的主要客戶應該是實務界Alter以MIS

Quarterly等IS期刊的讀者來說明IS研究的主要客戶是學術界實務界關心的是什麼?Leeetal.(1999)認為學術期刊發表的主題可以代表學術界關注的研究焦點,而實務雜誌所討論的主題則代表實務工作者所關心的課題87第三節資訊管理的研究主題(8/8)資管研究的相關性35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88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6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1/7)研究方法種類歸納(Induction)由觀察資料來找出通則演繹(Deduction)根據研究的假設來推導出結論89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1/7)研究方法種類37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2/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的研究方法:推測/評論(Speculation/Commentary)架構與概念模型(FrameworkandConceptualModels)圖書館研究(LibraryResearch)文獻分析(LiteratureAnalysis)個案研究(CaseStudy)調查法(Survey)資料來源:(Palviaetal.2003)

90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2/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的研究方法(續):實地調查(FieldStudy)實驗法(LaboratoryExperiment)與現場實驗(FieldExperiment)訪談(Interview)次級資料(SecondaryData)分析質性研究(QualitativeResearch)數學建模(MathematicalModeling)系統建構(SystemDevelopment)91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3/7)十三種MIS領域最常見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4/7)研究方法的應用早期(1993∼1997年)

調查法是MIS領域最廣泛使用的研究方法第二個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是架構與概念模型第三和第四的研究方法實驗室實驗法與個案研究法(1998∼2003年)前五名為調查法、數學建模、推測評論、實驗法及架構概念(參見表1-4)。

資料來源:Palviaetal.(2003)、Palviaetal.(2004)92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4/7)研究方法的應用40第四節資訊管理的研究方法(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