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年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年安徽省蚌埠两校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陈寅恪在《魏晋南北朝史讲演》中写道: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据此推测,北朝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A.曹魏B.蜀汉C.孙吴D.东晋2.20世纪50年代,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一些著名学者称其是“不可超越的哲学”、“要探索人类发展前景就势必要求教于马克思主义”。据此可知A.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的主题 B.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面临新的高潮C.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 D.苏联模式得到知识界的普遍认可3.某中学进行《公元前四世纪古罗马模拟法庭》的课外活动。其中,场景正确的是A.场景一:原告,一罗马公民;被告,一移居帝国的外邦自由民。案由:追讨欠款B.场景二:原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被告,罗马公民。案由:人身伤害C.场景三:原告,一罗马平民;被告,罗马贵族。案由:贵族不允许他的女儿嫁给平民D.场景四:原告,一移居罗马的外邦自由民;被告,一新征服地区的自由民。案由:商业纠纷4.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5.4500年前的一份墓志文记载“要建好你在墓地的住所,那是你去往西天的驿站。死亡令我们沮丧,生存令我们快乐。但是不要忘记了,用石头建成的墓室却是为了永生。”该墓志文最可能出自A.尼罗河流域 B.希腊半岛 C.黄河流域 D.意大利半岛6.“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关于“世界格局”的理解不可能包含()A.资本主义市场体系 B.资本主义制度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7.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8.西周在吸取商代灭亡教训的基础上,将刑法体制进行调整,相比于前朝减轻许多;但是对于“不孝不友”等违背基本伦理规范的行为,还是主张要“刑兹无赦”。这表明西周的刑法体制A.贯彻“明德慎罚”的司法原则 B.推动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C.服务于巩固统治的现实需要 D.确保宗法原则得以贯彻落实9.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早期,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1801年至1845年,英格兰的爱尔兰移民从几万人迅速增长到一百多万人。这反映了A.移民潮促进了英国农业近代化B.爱尔兰圈地运动导致农业破产C.英国的工业化改变了社会结构D.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10.“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学说更科学11.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纪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A.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B.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C.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D.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12.8月7日傍晚,他们毅然决然地分三路向……急进。这段路上,不仅要越过陇海铁路,而且还面对黄泛区和沙河、汝河、淮河等多条河流。蒋介石完全没有料想到他们会走这样一着险棋,还以为他们只是“不能北渡黄河而南窜”。这一行动A.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B.将战争引入“国统区”C.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D.导致国民党政权被推翻13.春秋时期敬姜在《论劳逸》中指出:“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清初教育家颜元认为:“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上述思想A.表明了统治阶级对劳动的重视 B.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C.反映了对劳动作用的不同认识 D.体现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观念14.考古发现西周时期的一些异族贵族群体的墓葬同西周贵族墓葬相比,墓地在墓向、墓葬形制、葬式以及殉葬习俗等方面存在较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当时()A.异族贵族以礼乐制度维系贵族身份 B.异族地区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C.礼乐制度推动了西周文化的传播 D.墓葬制度凸显了各级贵族的特权15.汤因比说:“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可见作者认为A.历史本身不具有客观性 B.历史学家必须具有自我批评糖神C.历史作品都带有主观性 D.历史学家应该带着偏见研究历史16.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A.摒弃了习惯法的内容B.打破了贵族垄断司法C.维护了罗马帝国统治D.推动了万民法的形成17.下图是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中书省B.宣政院C.枢密院D.行中书省18.英国技术专利制度起源于12世纪。如图为1700年到1800年期间,英国纺织业的发明数量与专利总数图。由此可知A.专利制度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发展B.工业的发展与政府专利制度易成反比C.强烈的专利意识是英国强盛的根源D.专利制度推动英国近代科技正式形成19.我国古代某瓷器“如蔚蓝落日之天,远山晚翠;湛碧平湖之水,浅草初春”。后周世宗也曾赋诗赞美“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他们赞美的是A.大邑白瓷 B.越窑青瓷 C.铜官窑釉下彩绘 D.明清珐琅彩20.抗战时期,中共领导的边区民主选举中,陕甘宁边区有80%的选民参加了选举,绥德、清润、延川等地达到95%,一些地方因陋就简发明了“圈选”“豆选”“洞选”、流动票箱、挨门串户等选举方式。这主要体现出A.人民民主选举广泛真实 B.民主政权建设包容开放C.边区文化教育保守落后 D.统一战线得到广泛支持21.清初,中央设礼部和理藩院,负责接待藩邦、属国或外国贡使,处理一切“夷务”;1861年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专门办理对西方各国的交涉及各项洋务;《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反映了A.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B.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学习西方逐渐成为共识 D.清政府缺乏国家主权意识22.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3.下表为关于洋务运动的两种评价。据此可知甲乙(洋务官员)他们购买武器,开办工厂,编练新军。宣称是谋自强,实质上是一个以军事工业为中心的反动的运动,加速了中国的殖民化进程。—《高中历史复习提纲》1960年出版(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发展近代工商业为中心的近代化的改革,符合中国社会发展客观经济规律和作为客观经济规律的反映的变革思潮要求。—夏东元《洋务运动史》1996年出版A.历史解释无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B.多方史料互证即可确认历史事实C.直接史料的价值高于间接史料D.时代背景会影响撰述者的认识24.“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25.正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时,一位思想家提出,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该对他无条件的服从,因为他是契约的产物,如果反对他,就是反对自己。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霍布斯 B.洛克 C.伏尔泰 D.卢梭26.新中国成立前夕,一些民主人士认为不应选择对苏联的”一边倒”,因为这样对于美国来说“太刺激了"。毛洋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毛泽东意在A.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 B.反对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C.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 D.为新中国成立做理论上的准备27.在古代雅典城邦,官员在上任前要由五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人民法庭)对其进行资格审查;官员卸任亦或公民就其任职行为提出指控时,还要经过陪审法庭的述职检查、依法审理。这反映出了古代雅典A.司法审判中程序民主 B.全体公民参与政治C.主权在民的执政理念 D.法律服从民众意志28.1816年,美国联邦政府依照国会法案建立合众国银行,抢了各州立银行的业务。不久,马里兰州议会通过一项税法,向设在该州的合众国分行征税。最后,最高法院做出判决,并推翻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该事件表明,此时美国A.各州丧失了征税权 B.联邦宪法的权威下降C.联邦制得到了巩固 D.最高法院是权力中心29.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30.下面是两宋时期某著作内容统计,据此判断此书为A.《梦溪笔谈》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几何原本》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欧洲文明基本元素欧洲文明是独特的,我们的目的是从中找出欧洲文明的基本元素,看这些元素如何重新组合,从古旧中形塑出新的样貌材料一“欧洲文明之源”随着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和地中海东部城市的发展,其他成熟思想也会形成西方文明的基础,很多要素成为西方文明出现时的特征材料二“欧洲,是个混合体”古典时期到中世纪,欧洲文明发端之初一些看似天差地远的元素组合在一起,造就了欧洲文明,构成欧洲文明的混合体延续了一千年左右,但组成元素之间并不调和材料三“迈向近代欧洲”时至十五、十六世纪,这个混合体开始分崩离析,在形塑欧洲文明这件事情上,欧洲各地区的重要性并不均等——摘自《极简欧洲史》引言问题(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东方文明元素“成为西方文明出现时的特征”?(2)据材料二列举欧洲文明发端之初的三大组成元素。(3)据材料三分别例举相关国家的重要贡献。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人文主义者打着“回到希腊去”的旗帜,却并非复古派。但丁用意大利托斯堪纳方言写作《神曲》,声称自己的诗首先是写给群众看的,因此不能用群众看不懂的古文来写。被特拉克极力宣扬“凡人要先关怀世间的事”,薄伽丘则无情地揭露、讽刺了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腐朽生活与败坏道德,并热情赞美了纯真爱情。法国文豪蒙太涅指出“在一切形式中,最美的是人的形式”,“每个人创造自己的命运”。塞万提斯认为“任何作家如果离开了迫近真实的准则,或者是离开了一切创作臻于完美所必经和摹仿自然的道路,那么所有的一切就不可能达到”。——整理自佛朗·霍尔《西方文学批评简史》等材料二晚清道光、咸丰年间,龚自珍的诗批判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具有变革精神。同治、光绪年间,黄遵宪的诗广泛地描写了重大的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和《革命军序》等倡言民族、民主革命,影响很大。小说是清后期最为兴盛的文学样式。粱启超特别重视“政治小说”,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对此,史学界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形成的原因有三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认为它是中国人学习西方文化的结果,第二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现代化潮流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认为它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产物。——摘编自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等(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学者文学创作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原因。(2)材料二中的“三种看法”蕴含多种史观,请运用三种不同的史观加以解读。33.书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明朝人叶盛说:“今书坊(印刷并出售书籍的地方)相传射利(谋取财利)之徒伪为小说杂书……农工商贩,钞写绘画,家畜(蓄)而人有之;痴騃(痴呆)女妇,尤所酷好,好事者因目为《女通鉴》……有官者不以为禁,士大夫不以为非,或者以为警世之为,而忍为推波助澜者,亦有之矣。”(1)根据材料,概括当时社会出现的文化现象,并分析其作用。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在法国面世,引起了法国社会强烈的震荡。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2)结合所学,为拿破仑的观点提供依据。1776年,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认为“个体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引导,最终达到的结果并非他自己的意图。个体通过追求自身的利益来促进社会收益,往往比他真正打算促进社会收益时更有效率。”1936年,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认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达到充分就业;主张政府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3)结合所学,指出上述两种经济主张的区别,并分别说明这两种经济主张的背景。1915~1923年1938~1945年1915年,辜鸿铭写成《中国人的精神》,其目的是“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1923年,柳诒徵完成《中国文化史》,其主旨是“让学生看到中国文化的全貌和真象,也让青年们自己理解中国文化是否真的一文不值”。一批重要的历史学术书籍在这个时期出版,如周谷城的《中国通史》,钱穆的《国史大纲》,张荫麟的《中国史纲》,缪凤林的《中国通史要略》,吕思勉的《吕著中国通史》和柳诒徵的《国史要义》。(4)结合时代背景,分别说明出现上述两种文化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由“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可知,哪个朝代能够定都洛阳,哪个朝代就被北朝人视为“文化正统”。曹魏定都洛阳,因此北朝人视为“文化正统”的朝代是曹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蜀汉定都成都,因此不符合材料“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故B选项错误;孙吴定都建业(今南京),也不符合材料“谁能定鼎嵩洛(洛:洛阳),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故C选项错误;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也不是定都于洛阳,故D选项错误。2、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学术研讨的主题,并进入大学的课堂”“不可超越的哲学”等信息可知,马克思主义成了一些书籍报刊研讨的主题,并且还进入大学课堂,说明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受到较多关注,C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对思想领域中的主要思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领域主题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关注,没有体现国际社会主义运动,B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受到较多的关注,没有涉及苏联模式,D项错误。3、C【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四世纪古罗马的法律是公民法,其适用范围是罗马城邦的公民,外邦人不在这个范围之列,故C项符合题意;ABD中的外邦人不在公民法范围之内,故排除ABD项。4、D【答案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广告业存在的目的是推广市场宣传,增强商品的市场竞争力;1956年广告业消失是因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基本上确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通过行政计划和指令对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运输和销售进行管理,市场自由竞争不复存在,排除BC,D项正确。1956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排除A。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5、A【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居民相信金字塔等用石头建成的墓室可以帮助墓主人实现永生,A选项符合题意;希腊半岛、黄河流域和意大利半岛的古代居民的观念,都与该墓志文的思想不符,BCD三选项错误。6、C【答案解析】由“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可知,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同时工业革命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卷入资本主义经济市场中,帮助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战后的世界政治体系,与工业革命联系不紧密,故C符合题意,故选C。7、A【答案解析】

据材料“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传播到欧洲后,促进了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故A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故B排除;印刷术、火药、指南针与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没有直接联系,故C排除;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故D排除。8、C【答案解析】

由题意,西周建立后一方面减轻刑罚,体现了其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的意图。另一方面,对于违背西周统治基础宗法制的“不孝不友”的行为,仍然严加惩处。实际上也体现了巩固统治的需要,因此综合来看,C正确;A片面解读材料,排除;法律的野蛮主要体现在肉刑占据比例及施行频率,题干中未提供类似信息,无法得出法律由野蛮走向文明,排除B;D项“确保”过于绝对,排除。9、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大量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至经济发达的英格兰各地的工业城市”并结合所学,当时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农村劳动力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结构开始改变,故选择C选项;材料并不是说明农业近代化,故排除A选项;材料主旨并不是侧重于圈地运动的影响,故排除B选项;材料重点是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不是城市化进程加快推动工业革命,故排除D选项。10、B【答案解析】

朱熹的思想属于理学,不是心学,排除A项;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的说法没有相关依据,排除C项;朱熹的学说未必就更加科学,排除D项。朱熹吸收了佛道思想创立了理学,发展了儒学,使儒学发展到思辨化的阶段。故选C。考点:宋明理学点评:宋明理学是考试的重点。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陆王心学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主要是在明朝。程朱理学在两宋之际就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等都需要掌握。【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11、B【答案解析】

由材料“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可知,宗教与政治相结合共同推动了英国革命的发生,这说明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故选B;英国在16世纪就已开始宗教改革,否定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故天主教不可能是英国革命的旗帜,排除A;材料并未说明议会与王权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如果不可调和,那么英国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制,故排除C;材料重在强调宗教与政治之间的关联,而不是仅仅强调宗教的作用,排除D。12、B【答案解析】

根据“北渡黄河而南窜”可知,这次军事行动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把战争从解放区转移到国统区,拉开战略反攻的序幕,故B正确;辽沈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不符合“北渡黄河而南窜”,排除A;三大战役基本歼灭了国民党主力,不符合“北渡黄河而南窜”,排除C;1949年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政权,符合“北渡黄河而南窜”,排除D。【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北渡黄河而南窜”,联系所学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反攻的史实和影响分析解答。13、B【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吾用力农事,不遑食寝,邪妄之念,亦自不起”可知,上述思想认为劳动能生善心,使得奸邪之念不起,可见其意识到劳动对品德养成的重要性,B正确;题干列举人物不能对代表统治阶级,排除A;敬姜和颜元对劳动的作用认识相近,排除C;题干主旨是劳动和人的意识关系,与重农抑商无关,排除D。14、C【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西周时期异族贵族在墓葬制度上与西周贵族墓葬制度有很多相似之处,而墓葬制度是西周礼制的重要内容。这一现象的出现,表明异族贵族接受了西周的礼制,也反映了西周文化的传播,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礼乐制度对贵族身份的维系;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各级贵族特权的凸显,而是礼乐制度文化的传播。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15、C【答案解析】

从材料中的”如果历史学家是诚实的、具有自我批评精神的,并且很擅长反省艺术和心理分析,那么他肯定将尽最大努力去撰写一部没有偏见的历史;但是即使如此,我相信,他的成功最多只能是局部的“其实,这是在说,以为优秀的历史学的作品,不可能做到完全还原历史,它始终带有历史学家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和理念。故选C。16、B【答案解析】

“早期罗马的法律都由祭司们记录在卷,秘密保管,不让平民知道。祭司们偶尔也会改变原文以适合贵族之目的”表明《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打破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故B正确;《十二铜表法》是习惯法的汇编,故A错误;C材料表述错误,《十二铜表法》编写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排除;D选项万民法形成于罗马帝国时期,并且与材料的《十二铜表法》的描述,并无直接联系,故错误。17、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陕西行省、河南江北行省及大都”即可判断出是元朝的行省制,其中中书省直辖的地区叫腹里,包括现在的河北、山西和河南、山东以及内蒙的一部分,A选项符合题意;宣政院主要是管辖西藏地区,B选项排除;枢密院掌管的是军事,C选项排除;行中书省管辖的是除中书省直辖的腹里和西藏地区外的地方行政制度,D选项排除。18、A【答案解析】

材料时间是1700—1800年,图中说明专利总数在1765年后增长加快,推动纺织业的发明数量加快,1765—1800英国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纺织业是英国经济的排头兵和科技集中应用领域,A项正确。B项错在“反比”,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专利意识,先进制度才是强盛根源,排除;D项1687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建立标志近代科技正式形成,材料时段为1700—1800,排除。故选A。19、B【答案解析】

根据“远山晚翠”、“雨过天晴云破处”可知该瓷器的颜色是青色,故选B项,排除A项;铜官窑釉下彩绘和明清珐琅彩属于彩瓷,不是青瓷,排除CD项。故选B。20、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边区政府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投票方式,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参加基层选举,体现了人民民主选举的广泛真实,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体现在边区民主政权包容社会各方面的代表,材料并未体现,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不是边区文化教育落后,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民众对统一战线的态度,D选项错误。故选A。21、A【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设置专门的涉外机构处理和洋人的事务,说明清政府被纳入近代外交体系之中,天朝上国的观念遭到冲击,A正确;B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共识的说法过于绝对,C排除;《辛丑条约》属于战败签订的条款,与国家主权意识无关,D排除。故选A。22、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通过材料分析可以看到,“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摆脱民族危机为目标的趋利避害的意识。A时期未出现民族危机;CD项时期不是最先出现以摆脱民族危机为目的的觉醒。1840年前后,中国民族危机开始出现,此时期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为最初的觉醒。故选B。考点: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点评:中国民族意思的觉醒适合民族危机密切相关的,体现了个人的解放与民族的独立自由紧密相连。与此题相关的洋务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和影响也需要掌握。23、D【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这两则叙述是不一样的,结合1960年和1996年的时代背景相关所学可知,不同的时代特征会影响到撰述者的认识和对历史评价的结果,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证明历史解释无法客观再现历史事实,该表述过于绝对;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这是多方史料相互证明,该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材料中两则史料都不是直接史料。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24、A【答案解析】审题“元”“佛教”,元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全国的佛教。25、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国家的统治者具有绝对的权力,人民应该对他无条件的服从”结合所学可知,霍布斯指出社会是一群人服从于一个人的威权之下,而每个人个人将刚刚好的自然权力交付给这威权,让它来维持内部的和平、并抵抗外来的敌人,符合霍布斯主张,A项正确;洛克主张两权分立,材料内容体现了霍布斯主张,B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君主立宪制,C项错误;卢梭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提倡民主共和制,D项错误。26、C【答案解析】

据材料“对付国内外反动派即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们……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刺激也是那样,不刺激也是那样,因为他们是反动派。”可知,毛泽东认为对美国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并不发生刺激与否的问题,其目的是论证“一边倒”方针的合理性,C正确;材料是针对“一边倒”的讨论,而不是单独的强调“对帝国主义要进行坚决斗争”,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反对民主人土的外交策略”,是针对“一边倒”的讨论,B说法错误;D违背史实。27、C【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城邦官员就职及任职期间均受到雅典民主机构的审查监督,体现了雅典公民主权的执政理念,C项正确;题干并未强调司法审判程序的民主性,排除A项;题干信息并未说明雅典全体公民皆可任职官员,排除B项;题干未涉及法律管理,排除D项。故选C。28、C【答案解析】

最高法院的判决否定了马里兰州的征税法案,体现了中央的权威,表明联邦制得到巩固,选项C正确;A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表述与题干意思相反,排除;美国是三权分立,排除D。29、B【答案解析】

材料中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是对财产所有权人权利的规定,是有限的所有权,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强调的是公众使用土地,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保护自由民利益,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财产所有人与公共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调节公民之间的利益冲卖,故D项排除。【答案点睛】解题时紧扣“土地的所有人”“土地可供公众使用”,从有限所有权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得出准确答案。30、A【答案解析】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沈括所著,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A正确;B、C成书于清代,排除;《几何原本》是经传教士引进中国,故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书写发展: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发明能够记载与传播知识,(或反映了文明的复杂性——遗嘱、契约、财产转移等经济交易的日常需要)为西方文明的发展奠定基础。法律与正义:成文法典,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社会秩序,表达了社会等级制度,体现了西方文明的价值观。或者从农业角度阐述也得分。(2)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基督教;封建制度;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任取三点)(3)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英国的议会政府,英法的君主专制(法国的三级会议)葡西的新航路开路(任取三点)【答案解析】

(1)书写发展:依据材料一“其他成熟思想也会形成西方文明的基础”和所学从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书写的发明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作用回答。法律与正义:依据材料一“很多要素成为西方文明出现时的特征”和所学从罗马成文法典以及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以及体现西方文明的价值观回答。(2)依据材料二“古典时期到中世纪”的时间和所学从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基督教、封建制度以及日耳曼蛮族的战士文化等回答。(3)依据材料三“十五、十六世纪”时间和所学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英国的议会政府以及葡西的新航路开辟等回答。32、(l)特征:西方:肯定世俗生活,歌颂爱情;肯定人的价值,高举个性解放的旗帜;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结合。晚清:强烈的批判现实性;充满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感情;宣扬西方思想文化。原因:西方: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由此引起了市民阶层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取得进展。晚清:自然经济受西方经济冲击逐渐解体,并卷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晚清中国已经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固家,民族危机下断加深,挽救危亡是近代中国的时代主题。(2)解读:从文明史角度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本质上是两种文明的交汇与碰撞,是西方新兴的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封建文明的碰撞。从现代化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自然经济解体,近代经济发展及政治民主、法治化的诉求,是文化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的结果。从革命史观看,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是中国人思想上反抗外来侵略、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结果。【答案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及综合分析与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根据材料一二”“西方人文主义者与晚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