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第一讲_第1页
运输经济学第一讲_第2页
运输经济学第一讲_第3页
运输经济学第一讲_第4页
运输经济学第一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输经济学第一讲

总学时数:32课时(16周)第一部分:运输经济基础理论(11周)第二部分:运输经济分析专题(3周)第三部分:运输经济学西方前沿著作选读&讨论(2周)总成绩=平时作业和课堂讨论(40%)+期末论文(60%)《运输经济学》授课计划

总学时数:32课时(16周)第一部分:运输经济基础理论(11周)第一讲:绪论(1周) 一、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 二、运输经济学的学科特征 三、运输经济学关键问题 四、国民经济中的交通运输

第二讲:运输需求分析(2周) 一、运输需求与空间区位 二、货物运输需求 三、旅客运输需求第三讲:运输成本(2周) 一、固定设施成本 二、移动设备成本 三、运营成本《运输经济学》授课计划第四讲:交通运输投资(1周)一、基础设施投资评估基本原理二、成本收益分析(CBA)方法与应用第五讲:运输定价(2周)一、交通运输定价的原理二、运输定价方法第六讲:运输补贴与管制(2周)一、运输补贴二、运输管制(王燕老师)第七讲:交通运输与可持续发展问题(1周)一、交通拥挤问题及对策二、交通运输与能源、环境的关系三、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与城市发展四、运输影响分析方法与应用《运输经济学》授课计划总学时数:32课时(16周)《运输经济学》授课计划第二部分:运输经济分析专题(3周)第一讲:航运与港口经济分析专题(杨静蕾)(1周)第二讲: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专题(刘勇)(1周)第三讲:中国交通规划与政策专题(刘维林)(1周)第三部分:运输经济学西方前沿著作选读&讨论(2周)第一讲:绪论主要内容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运输经济学的学科特征运输经济学中的关键问题国民经济中的交通运输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缓慢发展阶段早期运输问题对经济学的贡献1776-亚当·斯密-国富论论述了运输对城市和地区经济繁荣所起的促进作用1826-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从运输费用出发论述空间区位的形成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缓慢发展阶段早期运输问题对经济学的贡献1844-杜波伊(Dupuit)-”OntheMeasurementoftheUtilityofPublicWorks”对消费者剩余概念的发展1850-拉德那(Lardner)-铁路经济马歇尔称赞该书为近代铁路经济科学奠定了基础1853-克尼斯(Knies)-铁路经营及其作用被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引用1920-庇古(Pigou)-”WelfareEconomics”提出外部经济的概念,运输经济学理论基础形成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发展起步阶段20世纪30年代运输经济分析的起步1930-小汽车开始盛行1940-民航运输业崛起运输部门成为最具现代化的部门交通拥挤现象的凸现战后世行对落后国家的援助大部分用于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设施,必须进行事前评估,形成一系列的经济分析方法1935-洛克林(Lochlin)-《运输经济学》标志着运输经济学从福利经济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应用经济学1940-约翰逊(Johnson)-《交通运输:经济原理与实践》,开始全面讨论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经济问题,包括它们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迅速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引发广泛关注1958-梅耶(Meyer)-”运输业中的竞争经济学”考察当时运输部门中的资源分配水平,并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1966-USDOT成立规定所有需要联邦政府补助的运输规划都必须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及环境影响研究主要的研究领域:(1)国家运输政策(包括发展中国家交通援助问题)(2)城市交通问题(拥挤问题、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3)运输产业分析(组织、竞争、收费)(4)投资项目评估(成本收益分析技术CBA)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框架基本建立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一系列综合性著作1978-桑普森(Sampson)-运输经济——实践、理论与政策1982-Button-Transporteconomics(1993年再版)1984-哈泼(Harper)-美国运输:使用者、运送者和政府前苏联出版一系列教科书-以计划作为主线我国出版铁路运输经济、公路运输经济学、航运经济等一批著作运输经济学的学科演进主流化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标准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1990-唐富藏-运输经济学将大量微观经济学分析方法应用到交通运输分析当中1993-Button-Transporteconomics(2nded)对运输的经济特性作了较深入探讨,涉及经济区位、运输部门的规模和效用、外部性、政府管制等相关内容1997-Boyer-Principlesoftransporteconomics把运输经济分析建立在运输业网络经济特性的基础之上2001-Mccarthy-Transportationeconomics-Theoryandpractice国外大学中经常使用,以案例分析为主运输经济学的学科特征运输经济学的内涵学科的层级运输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运输经济学的意义

学科属性运输经济学是应用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内涵运输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理论和分析方法,研究探讨与运输有关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运输经济学的内涵*****不是研究“运输经济”的学科*****学科的层级

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学科专业研究方向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运输经济学运输管制、外部性等运输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运输经济学地理学经济学运输规划与管理学

学习运输经济学的意义,就在于学会根据运输业特点使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方法与途径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该是普遍适用的,但这些原理一般不能随意平移或套用,因为每一个具体领域都存在着使用经济学一般原理的技术约束或体制约束运输经济学的意义

运输业的特点是需求派生性、外部性和网络性社会经济活动是产生运输需求的根源,需求是旅客与货物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本身是一种反效用(Disutility)供给则是厂商提供的位移服务,具有外部性和网络性,使得运输业的经济分析与一般产业有很大不同即使是已经十分成熟的一些经济学理论,也已经证明必须在外部性和网络特性这一特定坐标系中重新考虑其针对性和适用性通过认识运输业的特殊性去检验和发展已有的一般经济学理论,这对经济学本身的进步也具有重要意义运输经济学的意义第一部分运输需求第1章运输需求概述

第2章货物运输需求

第3章旅客运输需求

第4章运输需求与经济区位的关系第二部分运输成本第5章运输成本的概念、分类与计算

第6章固定运输设施的成本

第7章移动载运工具的拥有成本

第8章运营成本第三部分投资与运价第9章运输业投资

第10章运价原理补充内容完整运输产品运输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运输业边际成本与增量成本常见教材主要内容第四部分市场与政府第11章运输市场结构

第12章运输管制与放松管制

第13章运输业的外部性科学问题中的基本科学问题: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内源性基础内核科学问题中与基础内核紧密联系就形成一系列基本科学问题这些基本科学问题往往构成了学科研究的重大基础领域,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相当时期内学科进步的方向和步伐学科进步的方向运输经济学的关键问题网络特性经济特性运输经济学经济学运输经济问题复杂性示意图组织理论流程理论模块化理论分工理论企业边界产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公司治理垄断与竞争公企业理论管制理论契约理论中间层理论多式联运理论综合运输体制运输发展理论规划理论运输政策运输法律外部性理论交通区位理论运输经济学基础内核与经济学理论的结合运输经济学核心领域中观部分微观部分运输产业组织运输企业组织运输业网络经济完整运输产品运输资源运输经济学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运输经济学科问题分层示意图学科内核运输经济学特性需求供给均衡外部性产权组织价格契约交通资源网络经济运输产品一般科学问题有关经济学特性一般科学问题基本科学问题基本科学问题基本科学问题一般科学问题一般科学问题国民经济中的交通运输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概况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长度年份铁路公路内河管道民航

航线合计国家复线铁路国家电气化铁路合计高速公路合计千吨级以

上航道19785.170.760.1089.02010.780.270.831.1319955.971.690.97115.700.2111.060.571.72112.9020006.872.141.49140.271.6311.930.612.47150.2920017.012.261.69169.801.9412.150.642.76155.3620027.192.311.74176.502.5112.160.642.98163.7720037.302.471.81180.982.9712.400.803.26174.9520047.442.491.93185.603.4213.510.883.30204.9420057.542.562.02193.054.1012.330.864.30272.3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铁道部统计公报;2005年公路水路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供给方面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线路长度发展趋势注:目前公路网长度位居世界第三,高速公路位居世界第二,美国9万公里居第一。资料来源: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供给方面2003年主要国家交通基础设施密度供给方面客货运需求全面高速增长需求方面年

份GDP增长率货运量增长率货运弹性系数客运量增长率客运弹性系数19919.10%1.57%0.174.32%0.47199214.10%6.10%0.436.80%0.48199313.70%6.68%0.4915.77%1.15199413.10%5.78%0.449.66%0.7419959.30%4.62%0.507.29%0.78199610.20%5.14%0.506.21%0.6119979.10%-1.56%-0.176.48%0.7119987.90%-0.85%-0.113.97%0.5019997.60%2.02%0.271.14%0.1520008.90%5.08%0.576.04%0.6820018.10%3.17%0.393.76%0.4620029.50%5.83%0.614.83%0.51200310.60%5.26%0.50-1.28%-0.12200410.40%9.29%0.8911.34%1.09200511.00%9.12%0.834.50%0.41200610.7%8.90%0.838.70%0.81客货运需求全面高速增长需求方面年

份GDP增长率货运量增长率货运弹性系数客运量增长率客运弹性系数19919.10%1.57%0.174.32%0.47199214.10%6.10%0.436.80%0.48199313.70%6.68%0.4915.77%1.15199413.10%5.78%0.449.66%0.7419959.30%4.62%0.507.29%0.78199610.20%5.14%0.506.21%0.6119979.10%-1.56%-0.176.48%0.7119987.90%-0.85%-0.113.97%0.5019997.60%2.02%0.271.14%0.1520008.90%5.08%0.576.04%0.6820018.10%3.17%0.393.76%0.4620029.50%5.83%0.614.83%0.51200310.60%5.26%0.50-1.28%-0.12200410.40%9.29%0.8911.34%1.09200511.00%9.12%0.834.50%0.41200610.7%8.90%0.838.70%0.81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量及比重单位:万吨,%年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货运量比重货运量比重货运量比重货运量比重货运量比重198011127920.3638204869.90426767.818.90.00105251.93198513070917.5353806272.15633228.4919.50.00136501.83199015068115.5272404074.60800948.2537.00.00157501.62199516585513.4394038776.161131949.17101.10.01152741.24200017802313.11103881376.491223919.01196.70.01187001.38200424901714.59124499072.9618739410.98276.70.02247341.45200527000014.70132900072.3321100011.48306.70.02270001.47年均递增(%)3.41-1.383.950.186.361.4315.403.62-1.18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需求方面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货运周转量及比重单位:亿吨公里,%年份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周转量比重周转量比重周转量比重周转量比重周转量比重19805716.947.547646.355052.842.021.410.014914.0819858125.741.961903.29.837729.339.914.150.026033.11199010622.440.533358.112.8111591.944.238.200.036272.39199512870.336.024694.913.1417552.249.1222.30.065901.65200013902.131.276129.413.7923734.253.3950.270.116361.4320041928928.92759611.393897358.43720.117681526.478573.810.9548057.661.3578.90.10889.01.13年均递增(%)5.20-2.056.002.468.881.3817.8110.511.88-5.14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需求方面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量及比重单位:万人,%年份铁路比重公路比重水运比重民航比重19809220426.9822279965.19264397.743430.10198511211018.0847648676.83308634.987470.1219909571212.3964808583.87272253.5216600.2119951027458.76104081088.76239242.0451170.4420001050737.11134739291.13193861.3167220.4520041117646.32162452691.91190401.08121230.6920051160006.33168200091.82200001.09138270.75年均增长(%)0.80-5.876.781.44-1.36-7.8816.018.38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需求方面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周转量及比重单位:亿人公里,%年份铁路比重公路比重水运比重民航比重19801383.1660.63729.531.98129.125.6639.561.7319852416.1454.461724.8838.88178.654.03116.722.6319902612.6346.422620.3246.56164.912.93230.484.119953545.739.394603.151.13171.81.91681.37.5720004532.5936.976657.4254.30100.540.82970.547.922004571234.99876553.69650.40178210.9220056061.834.699299.153.2267.10.382044.911.7年均增长(%)6.09-2.269.012.18-2.82-10.4517.197.98资料来源: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需求方面我国各种运输方式货物平均运距单位:公里年份总计铁路公路水运管道民用航空19802205142011844671573198524363631121644221281990270705461447398221819952898075015513862206200032676759193934025562004407775632211329259520054267686522783292573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我国各种运输方式旅客平均运距单位:公里年份总计铁路公路水运民用航空19806715033491153198572216365815631990732734061138819957734544721331200083431495214442004925115335147020059552355341479资料来源: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计算整理交通运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美国交通运输业的总产值占整个GDP的11%,大约11,000亿美元全美1/8的就业机会都是在交通运输领域中每个家庭20%的支出都用在交通相关的消费上,平均费用为7,000美元,仅次于其房屋支出加拿大运输业每年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1%,平均每年的产值水平为750亿美元交通运输行业的总就业人口超过85万,占到了社会总劳动力的7%欧盟交通运输部门的GDP约为1万亿欧元左右,大体与美国交通运输业的规模相当,占欧盟GDP总量的10%部门的从业人员超过1000万人,而整个交通运输产业的就业占所有成员国的就业总数的1/7各成员国全部投资的40%都用于交通运输产业30%的能源消耗也发生在交通运输领域中建国以来中国交通运输业产值及与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5年;《新中国55年统计汇编1949-2004》注:表内数据均按当年价格计算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交通运输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时间维度——交通运输与经济增长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荣朝和的运输化理论空间维度——交通运输与空间区位罗森·斯坦的大推进理论1954年《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主张对各个产业部门同时按同一比例进行大规模投资认为社会先行资本(即基础设施)为其他产业创造投资机会,在工业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交通、电力、通讯等发展必须先于直接生产性投资缺乏现实意义,但启发人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