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的课件_第1页
5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的课件_第2页
5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的课件_第3页
5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的课件_第4页
5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皮肤的解剖与生理皮肤总重量占体重的5%~15%,总面积为1.5~2平方米,厚度因人或因部位而异,为0.5~4毫米。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附属器官汗腺趾甲指甲皮脂腺1(一)皮肤的结构1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2①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②透明层: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③颗粒层: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皮肤。颗粒层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

3棘细胞层: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42真皮位于表皮深面,由致密结缔组织组成。乳头层:接近于表皮之真皮乳头,又称真皮浅层,内含许多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网状层,又称真皮深层,位于乳头层的深面,比乳头层厚,密集成束的结缔组织交织成网,使皮肤具有很大韧性和弹性。内含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毛囊、汗腺及皮脂腺。53皮下组织即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一般不认为它是皮肤的组成部分。皮下组织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连接一起,并使皮肤有一定的可动性。皮下组织的厚度因个体、年龄、性别和部位而有较大的差别。腹部皮下组织中脂肪组织丰富,厚可达3cm以上。眼睑、阴茎和阴囊等部位皮下组织最薄,不含脂肪组织。分布到皮肤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由皮下组织中通过,毛囊和汗腺也常延伸到此层组织64皮肤附属器①毛发与毛囊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位于皮肤以外的部分称毛干,位于皮肤以内的部分称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称毛球,毛球下端的凹入部分称毛乳头,包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等,为毛球提供营养。毛球下层靠近乳头处称毛基质,是毛发及毛囊的生长区。7毛发的生长周期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和休止期(约3月)。80%的毛发同时处于生长期。正常人每日可脱落约70-100根头发,同时也有等量的头发再生。头发生长速度每日约0.27mm-0.4mm,3-4年可长50cm-60cm。不同部位的毛发长短与生长周期时间不同有关。眉毛和睫毛的生长期仅约2个月,故较短。毛发的生长受遗传、健康、营养和激素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8②皮脂腺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短导管构成。导管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开口于毛囊上部,位于立毛肌和毛囊的夹角之间,立毛肌收缩可促进皮脂的排泄。头、面及胸背上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9③小汗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可分泌粘蛋白和钠离子等。导管部也称汗管,与分泌部盘绕连接,向上穿行于真皮中,最后一段呈螺旋状穿过表皮,开口于汗孔。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约160万-400万个,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系统支配。④顶泌汗腺

曾称为大汗腺,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分泌部位于皮下脂肪层。导管的结构与小汗腺相似,但通常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顶泌汗腺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外耳的耵聍腺和眼睑的睫腺也归入顶泌汗腺。顶泌汗腺属顶浆分泌腺。新鲜分泌的顶泌汗腺分泌物为无气味乳状液,排出后被细胞分解即产生臭味,称腋臭。顶泌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10⑤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外露部分称甲板;覆盖甲板周围的皮肤称甲廓;伸入近端皮肤中的部分称甲根;甲板下的皮肤称甲床;甲根下的甲床称甲母质,是甲的生长区;近甲根处新月状淡色区称甲半月。甲各部位下面的真皮中富有血管,乳头层中尤其丰富。甲床没有汗腺和皮脂腺。指甲生长速度约每3月长1cm,趾甲生长速度约每9月长1cm。正常甲有光泽呈淡红色。疾病、营养状况、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可影响甲的颜色、形态和生长速度。11(二)皮肤的生理功能(1)屏障作用

①保护机体内各种器官和组织免受外界环境中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等有害因素的损伤②另一方面防止组织内的各种营养物质、电解质和水分的丧失。(2)感觉作用

皮肤内分布有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广泛地分布在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以感知触、冷、温、痛、压、痒等各种感觉,引起相应的神经反射,维护机体的健康。

12(3)调节体温作用

体温是机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热量的表现,也是机体细胞进行各种生化反应和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皮肤是体内热量散发的重要组成部位,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立毛、排汗减少等形式来调节体温,也可以通过辐射、对流、传导、蒸发等物理方式来散发热量。(4)吸收作用

皮肤具有通过角质层、毛囊、皮脂腺和汗管吸收外界物质的能力,称为经皮吸收、渗透或透入,它对维护身体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同时也是现代外用药物经皮吸收的理论基础。13(5)分泌和排泄作用主要是通过汗腺分泌汗液,皮脂腺排泄皮脂进行的。排汗具有散热降温、保护皮肤、排泄药物、代替肾脏部分功能等作用;皮脂具有形成皮表脂质膜、润泽毛发及皮肤的作用。(6)皮肤的再生功能皮肤受损伤后,其再生过程和修复时间,因受损的面积和深度而有很大的差别。小而浅的损伤,由于表皮细胞的迁移和增殖,数天就能愈合,也不形成瘢痕。

14较大而深的损伤,其再生过程则较长。创伤后首先是凝血和止血,并出现炎症反应,众多的中性粒细胞进入局部,清除细菌。随后出现许多巨噬细胞,清除损坏的组织,并释放几种生物活性物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毛细血管生长,生成肉芽组织。肉芽组织是细嫩的结缔组织,其中有较多的成纤维细胞和巨噬细胞,纤维少,毛细血管丰富。创伤后不久,伤口周围的表皮细胞增殖并迁移到伤面。伤面残留的汗腺和毛囊的上皮也能增殖,形成覆盖伤面的上皮小岛,参与表皮再生。最后伤面全由新生的表皮覆盖,并渐形成正常的表皮。肉芽组织也渐由纤维致密的结缔组织替代。如创伤面积大,常需在伤面移植皮肤,以协助修复。15五、眼的解剖和生理视器/眼眼球眼副器眼球壁眼球内容物眼球纤维膜眼球血管膜视网膜角膜巩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16眼球纤维膜:由坚韧的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具有维持眼球外形和保护眼内容物的作用。(1)角膜:占眼球纤维膜的1/6,无色透明,有折光作用。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与外物接触,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出现疾病时疼痛剧烈。为了保持透明,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2)巩膜:占眼球纤维膜的后5/6,呈乳白色,不透明。巩膜静脉窦:为角膜巩膜交界处深部的环形小管,是房水回流的通道。巩膜黄染是黄疸的重要体征之一。17眼球血管膜:富含血管和色素,由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体、脉络膜。(1)虹膜:圆盘状,中央为瞳孔,周围有瞳孔开大肌和瞳孔括约肌。(2)睫状体:虹膜后方,为血管膜增厚部分,与晶状体之间有睫状小带相连。内含睫状肌,收缩时睫状小带放松,舒张时睫状小带拉紧,可调节视力。(3)脉络膜:占眼球血管膜的后2/3,贴于巩膜内面,后部有视神经穿过。具有营养眼球内组织和吸收眼内的散射光线的作用。18视网膜:位于血管膜内层。主要结构有视神经盘、黄斑和中央凹等。(1)视网膜的分部1)视部:衬附于脉络膜内面,具有感光作用。2)盲部:衬附于虹膜、睫状体内面,无感光作用。(2)成人的视网膜构成一个球面的72%。视网膜的中心点是视神经盘,因为没有感光细胞也被称为盲点。视网膜后极部有一直径约2mm的浅漏斗状小凹陷区,称为黄斑,这是由于该区含有丰富的叶黄素而得名。黄斑中央有一小凹为黄斑中心凹(中央凹),黄斑区无血管,但因色素上皮细胞中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眼镜下颜色较暗。

19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为中心凹反射,因此处只有大量的视锥细胞,故它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每当人注视某项物体时,眼球常会不自觉转动,让光线尽量聚焦在中央凹。20⑶视网膜视部的组织结构1)色素上皮层:内含黑色素。2)神经部:内含三层细胞。①感光细胞:包括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对亮光敏感,而且可以分辨颜色。有的人缺乏红色、蓝色或绿色的视锥细胞,导致不同的色盲。视杆细胞可以感觉暗淡的光,其分辨率比较低,而且不能分辨颜色。②双极细胞:连接视细胞与节细胞。③节细胞:轴突组成视神经。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水平细胞光感受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21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水平细胞光感受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感受器细胞(感光细胞)将光刺激变成感受器细胞的膜电位超极化,(光致超极化效应),经化学突触将信号传到双极细胞,双极细胞进而又将信号处理后经化学突触传递到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是唯一的能将视网膜处理后的视觉信息编码为神经冲动传输到脑的细胞。22视网膜内层神经节细胞无长突细胞双极细胞Muller细胞水平细胞光感受器色素上皮脉络膜毛细血管视网膜外层介于感光细胞和双极细胞之间有一水平细胞层,从光感受器接收信息,并反馈输出到光感受器,同时也输出到双极细胞,在这三种细胞间形成了复杂的突触联系网络层,作为外网状层。内网状层,双极细胞——无长突细胞层——神经节细胞层。网间细胞接受无足细胞的输入,逆行投射到外网状层的水平细胞形成突触,偶尔也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在内网状层与外网状层之间形成了一条离心反馈通路。23房水房水常规外流途径房水由睫状突生成经脉络膜上腔排出房水循环流体动力学示意图24房水提供虹膜、角膜和晶状体营养。房水也具有维持眼内压的功能。眼的内部压力--眼内压--取决于房水的量。原本这种充满于角膜和虹膜之间的液体,是由睫状体产生然后通过瞳孔进入前房,再由前房角的小梁网排出眼球。如果眼睛的房水系统工作正常的话,房水生成量应正好等于房水的排出量。眼内压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有变化,但一般都保持在安全范围。如果房水过多,或者排除不出去,就会造成眼内液体增加而导致眼内压力升高。眼压升高会损害视神经,视野变小,最终导致失明。这种眼内压力升高的眼病就是青光眼。房水还具有一定的折光功能,它与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共同组成眼球折光系统。25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侧,周围接睫状体,呈双凸透镜状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体的前凸曲率半径为10mm,后凸曲率半径为6mm,前后径为5mm,直径为10mm。晶状体26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护视网膜;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27玻璃体玻璃状体是由蛋白质形成的小纤维网状结构做支架,内中充以玻璃样酸而形成的凝胶体,它具有一定的稠度和弹性,从而能保持一定的形体和某种程度的伸缩性。玻璃状体的成分中99%为水分,下余1%还不到的为玻璃样酸和蛋白质,它们却对玻璃状体的变化起着重大作用,使玻璃状体能够相当膨胀或收缩,保持玻璃状体的弹性和正常形态,对周围组织能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具有相当的张力。若玻璃状体因某种原因(如老年变性、视网膜疾病、葡萄膜炎……)发生变性,导致浓缩或液化,则它对周围组织的支持作用减弱,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的产生。28玻璃样酸又称糖醛酸、透明质酸,基本结构是由两个双糖单位D-葡萄糖醛酸及N-乙酰葡糖胺组成的大型多糖类。与其它粘多糖不同,它不含硫。它的透明质分子能携带500倍以上的水分,为目前所公认的最佳保湿成分,目前广泛的应用在保养品与化妆品中。29眼睑俗称眼皮,位于眼球前方,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眼睑分上睑和下睑,上、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睑裂的内、外侧端分别称内眦和外眦。内眦呈钝圆形,附近有一微陷的空间,叫做泪湖,泪湖底上有蔷薇色的隆起称泪阜。上、下睑的内侧端各有一小突起,突起的顶部有一小孔,叫泪点,是泪小管的开始处。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以保护眼球及其最外部的易于受伤的角膜,并具有将泪液散布到整个结膜和角膜的作用。上、下睑都有前、后两面。前面为皮肤,后面为结膜。二者之间有皮下组织,肌层和睑板。前后两面移行部叫脸缘。睑缘有睫毛约2、3行,上下睫毛均弯曲向前,故闭眼时并不妨碍睑裂的关闭。睫毛有防止灰尘进入眼内和减弱强光照射的作用。睫毛根部有睫毛腺,此腺的急性炎症即称麦粒肿。眼睑的皮肤细薄,皮下组织疏松,故可因积水或出血而肿胀。肌层主要是眼轮匝肌的睑部,该肌收缩时睑裂关闭。3031结膜为衬贴于眼睑内面和眼球表面的一层柔软、光滑而透明的薄膜。在正常活体上,结膜红润,透过之可观察到其深面的毛细血管;不同程度贫血,可见结膜变浅或变苍白;在炎症时,结膜充血,称为结膜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结膜根据其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睑结膜和球结膜。睑结膜覆盖眼睑的内面;球结膜覆盖眼球巩膜的表面,前端附着于角膜巩膜缘,二者在眼球的后部相互延续形成结膜穹,分别为结膜上、下穹。当闭眼时,形成密闭的结膜囊,保护眼球,并协助将泪液引流到泪道。32泪器由泪腺和泪道组成。泪道包括:泪点、泪小管、泪囊和鼻泪管四部分。

泪点是位于上、下睑缘内侧端泪乳头顶端的小孔,对向泪湖,分别称为上、下泪点,是泪液进入泪道的起始处。泪小管上、下泪小管分别起自上、下泪点,先与睑缘成垂直方向走行向上、下,继而转行向内侧,上、下泪小管汇合开口于泪囊。33泪器泪囊是位于眼眶内侧壁前下方泪囊窝内的一个膜性囊,其上端在内眦水平以上,为膨大的盲端,其下端移行为鼻泪管。泪囊和鼻泪管分别贴附于泪囊窝和骨性鼻泪管的骨膜。眼轮匝肌的部分肌纤维分布于泪囊的浅、深面。收缩时,可扩大泪囊,使囊内呈负压,有利于将结膜囊的泪液引流至泪囊内。鼻泪管

鼻泪管为泪囊下端的膜性管道,上段大部分包埋于骨性鼻泪管中,与骨膜紧密相贴;下段位于鼻腔外侧壁黏膜的深面,向下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的前份。3435眼球外肌眼球周围有七块随意肌,均属骨骼肌。其中有提上睑、开大睑裂的提上睑肌和运动眼球的四块直肌、两块斜肌,各直肌共同起自视神经管周围的总腱环,向前行分别止于眼球赤道前方巩膜的上、下、内侧和外侧。36六、前庭蜗器的解剖和生理听器位觉器3738(一)位置颅底内面观(示颞骨岩部)A.外耳道B.耳小骨C.鼓膜D.耳蜗E.前庭F.前庭神经G.耳蜗神经39(二)分部:外耳中耳内耳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中耳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内耳骨迷路、膜迷路40组成:耳廓、外耳道、鼓膜1、耳廓

外耳耳廓外耳道鼓膜采血部位构成:软骨为主功能:收集声波,声源定位412、外耳道

耵聍腺——分泌耵聍全程呈“S”状弯曲

软骨部外1/3骨部内2/3

42婴儿的外耳道短而狭窄,鼓膜接近水平,检查鼓膜时,须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成人的外耳道,从外向内,前上向后向前下。作外耳道检查时,向后上方牵拉耳廓。433、鼓膜松驰部:上1/4紧张部:下3/4光锥

光锥鼓膜松驰部紧张部光锥鼓膜穿孔44组成:鼓室、咽鼓管、乳突窦、乳突小房①鼓室壁:1、鼓室鼓室咽鼓管听小骨乳突窦乳突小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