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俗节日课件_第1页
中国民俗节日课件_第2页
中国民俗节日课件_第3页
中国民俗节日课件_第4页
中国民俗节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俗节日诗词莫言领奖该穿什么?瑞典国王为莫言颁奖

莫言身着中山装

在瑞典学院发表演讲民俗

folklore

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风尚和习俗等的总称。

包括民间风俗、习惯、信仰和各种口传文学,诸如神话、故事、符箓、谜语、谚语、祷词、歌谣、歌曲、迷信以及节日典礼、传统游戏、艺术、手工艺等。

中国节日民俗与诗词(节俗)一、节俗的概念

一定地区的人们在所设置的时间单位内,基于一种崇拜、纪念或企盼心理而开展的各种用以表达慰藉心理的活动及其各种事物的总称,也就是指节日的文化内涵以及人们所表现的相沿承袭的各种活动.二、节俗的构成要素

时间——特定的日期心理及文化客体——观念性因素具有传承性的仪式性、社交性和娱乐性活动放河灯四、节俗的特点纪念性和周期性周期性是指时间的一种简单的重复或轮回,而纪念性则是指在此基础上的有一定文化客体内容的活动的定期举行。任何节俗都有纪念意义,也正是如此,节俗才能世代相沿承袭。庙会四、节俗的特点稳定性和发展性没有稳定性,节俗就不可能流传下来;同时,没有发展的节俗也不会长久。稳定性与发展性是对立统一的,是相互促进的动力源。一、中国节俗的起源时间前提中国节俗的产生与发展与天文、历法和数学的关系密切。夏代的天干记日法、商代天干地支六十纪时表、周代朔日、战国时的二十四节气等都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备的前提。2月3—5日二、我国节俗的发展历程起(萌芽期)——先秦这一时期为节俗的产生提供最为根本也是最为重要的节气、历法、原始宗教和崇拜等文化素材。特点:大部分节日已经产生,但内容尚不丰富,形式比较单一,流行区域不广,时间尚未完全确定。承(融合成长定型期)——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社会经济条件、宗教的影响以及民族大融合使节日民俗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四、我国节俗的发展历程转(转变期)——唐宋由迷信、禁忌与禳除的神秘型向娱乐和礼仪型转变,真正成为“佳节良辰”。合(重新整合期)——明清帝王及文人士大夫的复古风,导致一些传统的节日重新兴起;以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节日被淘汰或淡化;游乐型节俗迅速发展,节日的文化娱乐性和礼仪应酬性加强,经济性淡化。我国的主要传统民俗节日有哪些?保护传统民俗节日具有多方面意义:第一是延续历史。我们常常说我们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四大古文化当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我们的历史尤其是传统文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断裂了。第二个意义就是增加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中国人要有自己的语言和节日,而这一切都是文化。每一个民族都应该为自己的文化自豪。这种自豪感。永远是团结、凝聚、唤起一个民族精神力量的最核心的东西。第三个意义就是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来增强我们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一、春节1、“年”的含义及来历“年”最早的含义是指作物的生长周期。《说文·禾部》:“年,谷熟也。”甲骨文“年”字《说文》“年”字金文“年”字一、春节1、“年”的含义及来历夏商时期产生“夏历(农历)”。夏以正月初一(朔日)为“岁首”。商以十二月初一为“祀首”。“年”的名称开始出现于周代。周以十一月初一为“年”。秦以九月初一为“年”。西汉武帝时期恢复夏历。称正月初一为“元旦”。辛亥革命后,公历与农历分开。新中国成立后,定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的时间界限:从腊月初八至正月十五。一、春节2、春节的主要民俗活动吃腊八粥扫尘(扫年)除夕贴年画、剪纸、春联、门神、守岁、包饺子放鞭炮拜年元宵节舞龙灯、舞狮跑旱船挂灯笼吃汤园二、三月三农历三月初三(当月上旬第一个巳日),称为“上巳”,为一个不吉利的日子。为了免除不祥,人们便到流水边祭祀和洗浴,并举行“执简招魂”的仪式,称“祓除”或“修楔”。到魏晋时,人们将此仪式更换为“曲水流觞”,也即将盛着酒的觞放在水上飘着,人站在水边,当觞漂到跟前时,便捞起来把酒喝了。活动的文化娱乐性有了明显加强。此节俗大约起源于周朝。

王羲之《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二、三月三游春踏青三月三也是壮族、侗族、彝族、黎族、布依族及白族等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著名的活动有壮族的“三月三”“歌圩”、大理三月三歌会与三月街等。三、清明(寒食)节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为乙,为清明。”《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由节气演变而来的最主要节日。寒食节与清明的合并。主要节俗1禁火寒食相传来源于春秋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的故事。另外,寒食过后重生新火也是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2祭祖与扫墓秦以后开始,至唐时盛行,较早地出现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化转化的趋向。三、清明(寒食)节主要节俗3踏青(春游、探春、寻春)4荡秋千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所创,汉武帝时改“千秋”为“秋千”。5打球、放风筝、拨河三、清明(寒食)节四、端午节“端午”的含义“端”即“开始”,因“午”与“五”为通假字,故又称“端五”。“五”为奇数,为阳,所以又称“端阳节”。原指每月五日,后来专指五月五日。唐时因避玄宗讳而正式改称“端午节”。又称“重五节”、“浴兰节”、“蒲节”等。正式形成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义》中就有农历五月五日人们防避兵役鬼魅和防病防疫的记载。到宋代才由官方定为纪念屈原的节日。四、端午节端午的来由

“辟邪说”“祭龙说”“纪念屈原说”“纪念勾践操演水师说”“纪念伍子胥或曹娥说”主要节俗龙舟竞渡吃棕子与“五”有关的习俗“五色长命线”:红、黄、蓝、白、黑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头、龙船花。吃“五黄”:黄鱼、黄瓜、咸鸭蛋黄、黄豆瓣包子、雄黄酒五、七夕(乞巧、女儿)节《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睕彼牵牛.不以服箱(厢)。”

起源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汉·无名氏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终日不成章,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皎皎河汉女。札札弄机杼。泣涕零如雨。相去复几许。脉脉不得语。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主要节俗1祭拜牛郎织女五、七夕(乞巧、女儿)节主要节俗

2乞巧五、七夕(乞巧、女儿)节中元节

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关于它的传说,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放河灯六、中秋节

中秋节的形成“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祭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魏晋时始有中秋赏月之举。唐宋时期,以赏月为中心节俗的中秋节开始出现。明清时期上升为民俗大节。六、中秋节以“月”为中心的习俗(祭月、赏月和拜月)在四大传统节日中,中秋节形成最晚,但是后来居上成为民俗大节,主要原因在于:月亮是中国人心中柔和与光明的象征,寄托着中国人的美好向往。与西方社会对太阳的崇拜完全不同,中国人的许多节日都考虑了与月亮的对应关系。中秋节代表中国人生活的理想境界,符合古代秋尝与祈求子嗣等内容,蕴含了中国人家庭团聚、亲情分享和向往美好的人伦理想。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又称“老人节”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PlayingTaijiWithACanadianProfessor七、冬至节

与清明一样是由节气转化而来的少数节日。周至秦的“小年”。汉代的“贺冬”。魏晋以后的“亚岁”。宋以后形成现在的吃饺子防冻和祭祖习俗。冬至

时间:农历十一月初七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

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本是佛教的节日,由印度佛教传入中国,中国佛教徒认为释迦牟尼成佛是在十二月(即腊月)初八,遂以“腊八”为成道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民间大都流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