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_第1页
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_第2页
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_第3页
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_第4页
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老年心理学专业的基础知识第一节人的心理现象的再认识教学目标:了解人的心里现象的再认识---个性,掌握人的心里本质的在认识,了解正确理解人的心里发展的新理念。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段: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具体内容:一、个性(一)个性含义及其特征1、个性的含义:所谓个性,也叫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风貌,也就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那些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等。例如,人人都能观察事物,但有的人细致入微,有的人则粗枝大叶;人人都有感情,但有的人热情奔放,有的人则态度冷淡。即使同是热情奔放的人,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有的外露,有的含蓄,这都是人的个性的不同表现。2、特点:(1)独特性:人的个性客观地存在着差异,具有独特性。人的个性客观地存在着差异,具有独特性。世界上找不出两个个性完全一样的人,即使是双胞胎或连体兄弟,他们的个性也各有各的特点,决不会完全相同。《水浒传》里一百单八将,人人性情迥异;《红楼梦》里“金陵十二钗”,个个独具风貌。这些都是个性独特的表现。说个性独特,并不是说人们的个性没有任何相同之处。个性的形成有共同的规律,个性的形式与内容也有共同的特点和倾向(民族性、阶级性、集体性、职业性等)。(2)综合性:所有的心理特点,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人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所有的心理特点,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他的个性是统一的整体。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生活目标,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兴趣和爱好,就会有什么样的动机与行为,对人对事就会有同样的态度。这是因为一个人的个性总是围绕着一定的生活目标而形成的统一整体。(3)稳定性: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人的个性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里,细心谨慎的人总是表现出谨小慎微的行为,而沉默寡言的人常常给人留下郁郁寡欢的形象。每个人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其精神面貌都显示出大体相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性的稳定性。也正是由于人的个性具有稳定性的特点,才使我们能够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与其他人相区别。3、形成(1)先天素质是自然前提。先天素质:主要指人的肌体的某些生理解剖特点,特别是大脑的结构与机能的特点。这是人的生物因素。一个人的先天素质是与生俱来的,而且有相对的稳定性。先天素质不预先决定人的个性的发展,但人的个性却都是以这种生物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离开这些生物基础,根本谈不上形成人的个性。(2)社会生活条件是决定性条件。社会生活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物质生活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里的精神生活。社会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它对人的个性的形成及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只有通过社会生活,才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在这种关系的作用下得到发展。离开社会生活条件,就不可能形成人的个性“狼孩”虽然具有人的遗传素质,但由于他们出生后始终没有接触人类的社会生活,尽管他们也具有人的脑、手和发育器官等,但他们却没有人的语言和心理,形不成人的个性。4、环境的影响(1)家庭:不和睦、不完整父母离异或死亡)、父母有不良习性的家庭,其子女的身心发育、个性形成都会受到不良影响。因此,要培养一个人的优良个性,必须把好这个重要关口。(2)社会: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及社会风气等环境因素对人的个性有重要影响。(3)教育:学校教育,可以使学生丰富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对于人的优良个性的形成也都具有很大的作用。5、个性心理的倾向性(1)需要:是人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缺失状态的反应。代表人物马斯洛,主要理论观点:①需要层次理论(人类需要分生理的、安全的、归属和爱的、尊重的、自我实现的五种)。②良好环境条件有利于促进自我实现、也是基本需要满足的先决条件。③自我实现的人特征:自我意识能力;自由;诚实和关爱;信任和自治。(2)兴趣: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某种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倾向和选择性的态度。分类: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之间的关系:这两种兴趣在生活中缺一不可,如果忽视了直接兴趣,单纯追求间接兴趣,往往会消耗大量的体能和智能,使活动变得乏味和枯燥;如果只强调直接兴趣的作用,则可能演变成兴趣注意,使活动也难于持久并取得更大成效。(3)理想:是人生追求和向往的目标,是在兴趣和爱好的实践活动基础上不断强化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想分类:按性质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成就理想、社会理想按时效性分为:近期理想与远大理想按社会价值分为:正确高尚的理想与错误庸俗的理想(4)价值观:指一个人对事物的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爱与恨进行选择和评价的心理标准和行为动力(5)信念:是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确立的理想的正确性的深信程度。(6)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总看法,它制约着人的意识倾向性、价值观念体系和对社会的生活态度,是人们生活方式和行为活动的调节器,影响着人们的整个精神面貌(二)个性心理特征1、气质。(1)气质含义:所谓气质,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长短等)、心理过程的强度(如情绪的强弱、意志努力的程度等)以及心理活动的倾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它与我们日常说的“脾气”、“秉性”相近。(2)气质的类型特征①胆汁质(兴奋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精力充沛,行为易鲁莽冒失;对人比较热情和坦率;②多血质(活泼型):往往活泼好动;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灵敏,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环境;性情温和、乐观,待人热情,善于交际;③粘液质(安静型):灵活性差,反应缓慢;注意力持久而难以转移,适应新的环境需较长时间;稳重,不易激动,不易发脾气,喜怒哀乐从不外露;④抑郁质(抑制型):敏感多疑,多愁善感,内心常思潮滚滚;对外界刺激反应慢、不灵活、刻板,但观察力敏锐,不善交际。(3)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气质本身并没有优劣之分。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以作出对人类有价值的贡献。一个人的气质特点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是有很大影响的。气质对实践活动的效率具有明显的影响。2、人的性格(1)含义:性格是指人对现实中客观事物经常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内容,是个性的标志。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性格的差异。有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经常表现出英勇无畏、冷静乐观的态度,而另一些人则可能经常表现出怯懦退缩、惊慌绝望的行为;有的人对同志甚至萍水相逢的落难之人,都常常是忠诚以待、解囊相助,而另一些人则常常对人冷嘲热讽,奚落不如他的人,嫉妒比他强的人,等等。这些都反映了不同人的性格特点。(2)性格的特征①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②性格的意志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发展①特点:内涵的发展,具有连贯性,身衰早于心衰,呈钟形曲线状态。②因素:生理性因素:遗传、体格、性别环境因素:家庭、学校、社会文化、职业③分期: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成人期(4)性格的分类①性向角度:外向型与内向型②归因角度:外归因、内归因、综合型③目标要求:客观性与主观型(5)性格类型与生活幸福感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两大核心研究领域,其中,关于性格优势的"价值实践分类体系”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发展至今最具影响的成就之一。研究招募115名在校大学生(69女,46男),分别完成优势价值实践调查、牛津幸福体验问卷,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研究发现:①在24种优势中,大学生的五大“显著优势"依次为爱与被爱、正直诚实、感恩感激、美的领悟、善良慷慨;②希望乐观、爱与被爱、社交智慧、洞察悟性等性格优势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③希望乐观、爱与被爱、谨慎审慎、洞察悟性对幸福体验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而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社交智慧、创造才能对生活满意度的回归方程拟合程度最优。3、人的能力(1)含义:所谓能力,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所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是同人们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的,并且只有通过活动才能表现出来。离开了活动,能力就无从表现,也不能形成。如管理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都是在管理中显现出来的;音乐家的旋律感觉能力,作家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画家的视觉记忆能力,等等,无不同各自所从事的专业活动发生最直接、最基本的联系。人们只有从一一人所从事的活动中,才能了解到他所具备的能力。(2)能力分类: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创造能力(3)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社会实践、知识技能、素质、教育、勤奋(4)能力的个别差异:人与人之间的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①类型: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知觉、表象、记忆、言语和思维等方面②水平: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表现在有的人智力超常,有的人智力低弱,但多数人处于中间状态。③表现:人的能力表现早晚是不相同的。能力的早期表现或“早慧”、“早熟”。晚年才表现出来,即所谓的“大器晚成。(5)能力差异与量才使用人的能力的发展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实现的。而完备的能力的获得,即使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也难以实现。在现实生活中,很难找到一个“十全十美”的人,即人的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就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量才录用,量才使用,才能做到人适其职、人尽其才,提高管理效率。第二节人的心理本质的再认识--树立科学的唯物的心理观教学目标:认识人的心理本质教学重、难点: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过程与心理反应关系,充分认识大脑、环境、主体能动性三者关系。教学方法:首先质疑,然后小组讨论教学时段:4课时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中间插入视频讲解动物神经系统的进化。插入一论文,更好了解“候鸟型”老人,插入参考文献。(二)具体内容:一、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大脑的关系什么是人的心理?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任何一门心理学分支学科都是科学的心理观的延伸和发展,是科学心理观的具体化。学习老年人知识,首先了解人的心理的本质,充分认识大脑、环境、主体能动性三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和动态过程对老年人心理发展和健康长寿的影响。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大脑的关系---树立人的心理是大脑机能的概念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树立客观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内容的概念正确认识人的心理能动性与环境的关系---增强人的自主性和树立个体间有差异的观念(一)脑的进化说明大脑是人的心理器官1、单细胞动物没有神经系统,因而只能对生存具有直接意义的事物产生有限的反映。2、无脊椎动物开始出现了神经系统,但由于没有脑,其心理也只能停留在极其原始的、简单的感觉阶段。3、脊椎动物的系统进一步发达,原始的脑开始形成,具备了心理活动的最高调节机构,因而就有了稳定的知觉。4、高等脊椎动物的大脑接近人脑的水平,所以对事物有了原始的概括能力,能进行简单的思维。5、人类,大脑结构更加复杂,其机能高度完善,所以人类成了地球上最聪明的主宰者。如:大脑左半球以主管人的抽象思维为主,右半球则以主管形象思维为主,而两个半球之间的神经纤维组织在起着相互联络的桥梁作用。苏联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根据大脑皮质细胞的结构和机能特点把大脑皮质分为三级功能区:一级皮层区(又称投射区)从外周来的冲动达到这里,或是冲动由这里走向外周;二级皮层区(又称投射一联络区):在这里,对所有的信息进行加工,或者准备相应程序;三级皮层区(又称重叠区)它是大脑两半球最后发展起来的器官,这里综合许多皮层区域的协同活动,以保证形成心理活动的最复杂形式。大脑两半球在一定程度上,彼此还有一定的相互代偿的功能,如果大脑半球的某一侧或某一区域受到损伤,另一侧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代偿。例如:刘伟,在十岁时因意外事故而失去了双臂。但是,他练习用双脚来代替双手的功能。他不仅可以生活理还学会了用脚玩电脑、打字、弹钢琴。他打字的速度还超过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每分钟打236字。这类特殊人不仅只有他,像杨光(失明)舟舟(一弱智儿)却对音乐有极高的天赋,邰丽华(聋哑)对舞蹈的天赋。(二)个体的大脑发育与心理发展是对应关系我们人类正常的大脑从胚胎时期逐步发育为成熟的大脑的全过程与对应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人脑的心理是了大脑的机能,大脑是人的心理器官。1、感知运动阶段:0—1、2岁,初生婴儿只能靠感觉和动作(口尝、手抓等去认识周围的世界,经由感觉和动作,婴儿认识到自己与别人(特别是母亲),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2、前运动阶段:2—6、7岁,个体开始用语言符号去吸取知识也可以运用简单符号从事思考活动(如画图),总是从自己的观点看世界,他面对墙壁可能会说:“墙在我前面”。他背对墙时可能会说“墙在我后面。3、具体运动阶段:6、7—11、12岁,个体能按具体事例,从事推理思考。5岁儿童缺乏守恒概念而7岁儿童就不会有“只顾高度而忽略宽度”的不合逻辑的概念。4、形式运动阶段:11、12—14、15岁,个体能运用抽象的合于形式逻辑的方式去思考解决问题。此时期正值儿童期行将结束,青年期即将开始之际,生理上接近成熟,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接近于成熟的程度。可见,大脑是第一位,心理是第二位的。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和心理是第二性。我们要想延缓心理衰老、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产生,就必须重视大脑的保护,坚持对大脑的训练,常学习、勤思考防止大脑过度疲劳、过早衰退,同时,还必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摄取。二、正确认识人的心理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树立客观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的观念(一)客观环境是人的心理的源泉和内容。一个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就会有什么样的心理和个性。所以,要塑造老年人的良好心态,就必须从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开始。(二)客观环境的分类1、自然环境:不论是天然环境,还是人造环境,对于发展人的认识、陶冶人的情操、调节人的心理状态都有积极地促进作用。但对人的影响其决定作用的是人的社会生活环境。(1)天然环境:天然环境主要是指自然界本身演化出来的万事万物。炎热的夏天会使人去躲避阳光,山清水秀的美丽景色,会让人心旷神怡,碧蓝的大海会使人心胸开阔,寒冷的冬天会使人抑郁难过。因为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所以出现了不少老人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采用“候鸟式”的养老方式。即北方的一些老人在寒冷的冬天去南方过冬,南方的老人在炎热的夏天去北方度假。这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器官衰老,很难适应各种异常气候所造成的。(2)人造环境:主要是指人们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审美标准而构建或改造而成的一些人造环境。2、社会生活环境:(1)出生前的社会环境:出生前,新生命就一直受到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2)出生后的社会环境:在正常基因和正常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从优生学的角度看,影响个体发展和健康长寿的社会生活环境大致可以分为大环境、中环境、和小环境三类。在对大中小客观环境的认识中。我们一方面要自觉主动充分地利用积极的环境因素来促进人的成长和健康;另一方面又要主动采取措施,尽可能防止和避免各种消极的环境因素对人的成长和健康的危害。①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明显地表现在上一代人与下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上;②中环境:像北方人的豪爽、直率等、南方人的灵活、地域的刻板心理效应就是的中环境留下的烙印;③小环境:指儿童成长、老年人生活的家庭环境与邻居同龄伙伴关系。像和谐的家庭关系与良好的生活环境;良好的婚姻关系;职业特点;邻居、同伴的积极影响;老年人具有的童趣等都属于小环境。三、正确认识人的心理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关系-----增强人的自主性和树立个体间有差异的观念(一)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环境的关系指人主动对客观环境进行调节控制和改造的能力,是人的心理的重要特点。如:孟母三迁。(二)人对客观现实反应的主观性和差异性。表现在:1、不同年龄的人,对同一种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1)儿童期、成年期、老年期之间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有明显的差别。所谓“代沟”就是这样造成的;(2)同一年龄期的不同年龄段也有明显的差异。是由认知发展水平、价值取向体系、社会生活经验、个性特征和社会化程度的差异所决定的。2、不同性别也可以导致人对客观事物会有不同的反应。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反映和情绪体验方面,男女是有差别的。如:男人比女人更自信自主,男人的支配欲比女人更强。3、在同龄人和同性别的不同个体之间,对同一事物亦存在不同的态度。如:在同年龄同性别的退休老年人中,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绘画,有的喜欢下棋。人对客观事物的反应,之所以存在上述的差异,除了有遗传生理和成熟因素的影响外,主要是在后天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个性的作用,尤其是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第三节正确理解人的心理发展的新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时段: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二)具体内容:一、人的心理发展概念的再认识(一)人的心理发展包含着生长和衰退两个方面(二)生长与衰退的地位因心理发展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三)心理发展贯穿人的一生(四)人的心理发展是多维度、多样性和多水平的(五)人的心理发展在生命早期有着特殊的作用,影响人的终身二、人的心理衰退的共同性与差异性(一)人的心理衰退的早晚和进程的快慢、衰退程度的大小,又有共性又有较大的差异性,在这讲一下老年人的心理衰退的差异性。(二)老年人心理衰老的进程和程度不同的原因:1、不同时期2、身体健康状况不同3、心理的不同方面4、性格不同三、人的心理发展的稳定性与可变性(一)人的心理特征具有强烈的稳定性人的性格特质的主流和本质方面,从成年一直到老年都不会有多大的变化。常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这个道理。(二)人的心理特征又有明显的可变性老年心理发展的可变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当今社会,许多老年人与时俱进、学习与运用新的科学技术并取得了巨大成绩;其二,老年人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坚持适量运动、保持心理平衡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四、重新认识遗传和环境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以往人们对遗传和环境这两个概念有一定的误解,误把先天等同于遗传,后天等同于环境。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二者的关系,先来看遗传和环境的概念。(二)遗传与环境。遗传是指遗传基因,环境是指影响遗传基因发生变化的各种物质因素和精神环境因素。(三)遗传和环境与先天和后天没有可比度。遗传和环境都是一对物质概念,而先天和后天是一对时间概念。这种认识的错误就在于把两类不同的概念相匹配。遗传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遗传和环境从个体生命诞生起,就一直处在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和逐步积累的过程,并一直到人生的终点。五、老年心理发展的新概念新概念的主要内容,包含如下两个方面:(一)个体从幼年期到老年期心理都在发展的理论:1、艾里克逊心理社会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艾里克逊认为,人在生长过程中还有一种注意外界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需要,而个人的健全人格正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他通过临床观察与经验总结发现,人格的发展贯穿于人的一生,并将其分为八个阶段。(1)0~18个月,学习信任,信任与不信任;(2)18个月~4岁,成为自主者,自主与羞耻、怀疑;(3)4~6岁,发展主动性,自主性与内疚;(4)6~12岁,变得勤奋,勤奋与自卑;(5)12~18岁,建立个人统一性,同一性与角色混乱;(6)18~30岁,承担社会义务,亲密与孤独;(7)中年期、壮年期,显示创造力感,创造力感与自我关注;(8)从成熟到晚年,达到完善,完善与绝望、厌世。2、弗洛伊德以性发育为中心的人格发展理论。(二)认为老年期心理仍在发展的理论毕生发展理论:过去以发展为名的心理学多数实际上只限于儿童发展阶段的研究,对于成年及老年的发展问题则极为忽视,只是近年来才开始注意老年的研究。树立科学的积极老年观:社会层面、个体层面参考文献:1、高焕民《老年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7年2、《吉尼斯中国之夜》中央电视台《正大综艺》,2009年8月29日3、朱本浩《我们也需要“健康天气预报”》2008年4月7日4、新华社2009年2月7日讯5、《老年心理学》经济管理出版社,孙颖心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说一说:描述情感的词语?喜出望外,喜上眉梢,喜笑颜开,喜形于色;怒火中烧,怒发冲冠,怒气冲天,怒不可遏;哀声叹气,黯然失色,捶胸顿足,怨声载道;坐立不安,局促不安,忐忑不安,方寸大乱。一、什么是情绪情感(一)概念: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二)区分:情绪与情感起源于种族进化,又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1、情绪:外显性、情景性、激动性、暂时性2、情感:内隐性、稳定性、深刻性、持久性(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