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第二轮公开招考1名工作人员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1.gif)
![2022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第二轮公开招考1名工作人员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2.gif)
![2022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第二轮公开招考1名工作人员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3.gif)
![2022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第二轮公开招考1名工作人员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4.gif)
![2022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第二轮公开招考1名工作人员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fe98221eaeeb3ba238d94aa0c7fc914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宝宝科技2022年10月上海市供水管理事务中心(上海市节约用水促进中心)第二轮公开招考1名工作人员考试冲刺题3套合1含答案详解题目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一卷一.综合能力拔高-押题卷(共100题)1.小王、小刘、小张一起打乒乓球,每局两人比赛另一人休息,每局比赛必有输赢,三人约定每一局的输方下一局休息,结束时算了一下,小刘休息了三局,小王共打了十局,小张共打了六局,则参加第七局比赛的是:
A.小王和小刘
B.小王和小张
C.小张和小刘
D.以上皆有可能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总的局数一定,每一局都有一个人休息,3人总休息次数设为x也等于总的局数,则有3+(x-10)+(x-6)=x,解得x=13,也就是总共打了13局。则小刘休息3次,小王休息3次,小张休息7次,根据题意是输了的人才会下一局休息,因此一个人不可能会连续休息两次,则小张休息次数为7>,只有一种情况如下表:
第七局是小张休息,因此是小王和小刘在打比赛。
因此,选择A选项。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作者多年
着的质朴纯美的情和爱,汩汩地从笔端
出来,与崇高宽阔的胸怀相
,充满了纯朴的人情美。
A.积淀流淌契合
B.积聚流淌吻合
C.积淀流露吻合
D.积聚流露契合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空,横线处与“情和爱”搭配。A、C两项“积淀”是在长期积累中形成的意思,多用于抽象事物;B、D项“积聚”是逐渐聚集的意思;句中“情和爱”为抽象事物,故排除B、D两项。
第二空,根据“汨汨”可知,A项“流淌”更符合文意;而C项“流露”指意思、感情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三空代入验证,“契合”指投合、意气相投,符合语境,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3.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判断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流通需要量3亿元,若今年商品价格总额提高了10%,其它条件不变,则今年货币需要量为(
)。
A.4.2亿
B.3.5亿
C.3.3亿
D.2.4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其他条件不变”指的是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题干中给出商品价格总额24万亿,货币量为3亿元,所以可求出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8次/年。根据题干,今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24×10%=26.4万亿,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为26.4/8=3.3亿。
故正确答案为C。4.某地政府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指标》,涵盖多项具体指标和评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措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政府制定测评指标和评估办法是为了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
B.政府设定数量化指标的做法是要利用经济手段来管理社会事务
C.政府出台的指标体系既有控制功能,也能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D.政府推进标准化管理的初衷很好,但政府不应主导标准的制定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时政。
A项错误,政府出台文件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指标》,重点关注学校建设和管理,并未体现教育资源的配置。
B项错误,政府设定数量化指标的做法是要利用政治手段来管理社会事务。
C项正确,此举用于掌握各地各校标准化建设的进展情况,是引导和助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重大举措。
D项错误,政府应该是标准的制定者和规范者。
故正确答案为C。5.A市某高校研究人员对23万多名成年人的工作、生活和健康信心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工作时长、周末加班、工作条件以及心理状况、计入研究对象年龄、收入、健康和工作特性因素、研究人员发现,加班最多(1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女性,抑郁症比1周工作35小时到40小时的女性高7.3%。
下列选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果的是:
A.参与调查的成年人均为本地市民
B.1周工作时长超过55小时的男性明显表现出亢奋心理
C.研究人员发现,对于周末加班,男女都会感觉心情郁闷
D.多数女性家务压力比男性大,工作时长过长会增加时间压力,家中责任感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支持”,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加班最多(1周工作超过55小时)的女性,抑郁症比1周工作35小时到40小时的女性高7.3%。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无关选项。调查的对象所属地区与论点中加班能否导致抑郁症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B项:无关选项。没有说明女性更容易患心理疾病,只是说男性比较亢奋,论题不一样,排除。
C项:不明确项。该选项只是列举了周末加班一种情况,不清楚其他时候加班带来的结果,不够全面,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说明女性压力更大,更容易在长时间的加班中增加心理压力,可能患抑郁症的比例高,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
6.“本质性诗人”大致有两种出路:其一是像陶渊明那样从急流中退出,在山水间________自己的灵魂。尽管现实中并不存在桃花源,但________在内心一隅还是可能的。其二是原地不动,像屈原那样与污浊的世界对抗。这注定了他与世界的________是持续的、难以调和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寻找退隐冲突
B.放逐蜷缩矛盾
C.抚慰潜藏距离
D.寄托固守隔阂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根据“对抗”“难以调和”等提示信息,明确第三空词语含义,排除C、D。第二步,辨析A、B两项第二空,通过比较词语的形象色彩,选择与文段最契合的一项。前两空不好排除,可从第三空入手。
第三空,由“与污浊的世界对抗”“难以调和的”可知,屈原与世界是有剧烈的“冲突”“矛盾”的,排除C、D。
第二空,与“蜷缩”相比,“退隐”与“从急流中退出”对应更恰当,也更符合陶渊明隐士的身份。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从急流中退出,在山水间________自己的灵魂”可知,该空与“自己的灵魂”搭配。B项“放逐”指流放,“流放自己的灵魂”搭配不当,排除B项。
第二步,再从第三空切入。根据“像屈原那样与污浊的世界对抗”可知,所填词要与“对抗”语义相近。A项“冲突”指矛盾表面化,发生激烈争斗,符合语境。C项“距离”侧重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D项“隔阂”指彼此情意沟通的障碍。两者均与“对抗”无关,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和D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退隐在内心一隅”搭配恰当,同时照应“从急流中退出”,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
本题可以通过第三空入手,根据后文“持续的、难以调和的”,AB项保留,C项“距离”指长度,D项“隔阂”即阻隔,障碍,距离,二者无法与“调和”搭配,排除;第二空根据前文“陶渊明从急流中退出”和陶渊明构成对应,且体现主动“退出”之意,对应A项退隐。B项蜷缩,表达“蜷曲而收缩”,一般放在消极语境,和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A。7.参加乙类的有多少人?
A.180
B.182
C.184
D.186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容斥问题。
第二步,根据“(1)参加甲类培训的有64人,(5)参加丙类的人数比参加甲类人数的2倍还多32人”可知参加丙类的人数为64×2+32=160人。根据三集合标准公式A+B+C-AB-BC-AC+ABC=总数-都不满足的,可以得出:64+乙+160-24-36-58+0=290-0,解得乙=184人。
因此,选择C选项。
8.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各方面对收入分配改革寄予很大希望。总的来看,收入分配改革牵动并影响着消费主导的经济社会的全局化转型,如果往后拖对经济转型将十分不利。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
A.收入分配改革牵动社会各方面的利益
B.社会各方面对收入分配改革寄予厚望
C.收入分配改革要提上日程,刻不容缓
D.收入分配改革要积极向消费主导转型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讲了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会各方面对收入分配改革寄予很大希望。接下来通过“总的来看”作出总结“收入分配改革牵动并影响着消费主导的经济社会的全局化转型”说明“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性”,最后反面论证再次说明“收入分配改革”必须马上落实。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A项和B项:属于背景引出话题部分,非文段重点。D项:“积极向消费主导转型”属于无中生有。
9.用2、5、8三个数组成三位数,3个数可重复使用,共可以组成27个三位数,若将其从小到大排列,则第19个数应该是:
A.588
B.822
C.825
D.852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解法一:
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
第二步,由于数字可以重复,首位数为2时有3×3=9个三位数,首位数为5也有9个三位数,总共18个数,那么第19个数为8开头的最小数,即822。
因此,选择B选项。
解法二:
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用枚举法解题。
第二步,根据题意,从小到大依次枚举前19个数:222,225,228,252,255,258,282,285,288,522,525,528,552,555,558,582,585,588,822。因此第19个数为822。
因此,选择B选项。
10.水浒一百单八将中有(
)女性。
A.两位
B.三位
C.四位
D.五位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知识。
第二步,一百单八将,指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梁山泊上的一百零八个头领,由天罡星三十六员和地煞星七十二员组成。一百单八将里面有三个女将,分别是“一丈青”扈三娘,“母大虫”顾大嫂,“母夜叉”孙二娘。
因此,选择B选项。
11.服装颜色搭配原则: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暖色包括红、橙,黄、粉红。冷色包括青、蓝、紫、绿、灰。中间色包括黑、白、咖啡色,服装搭配体型协调原则:①
体型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②
体型较瘦者不宜穿深色的服装。
下列搭配符合上述原则的是:
A.较胖的丙,深蓝色上衣配纯黑色裤子
B.较瘦的乙,浅黄色上衣配浅灰色裤子
C.较胖的甲,深红色上衣配浅橙色裤子
D.较瘦的丁,深黄色上衣配浅粉色裤子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
暖色:红、橙、黄、粉红;中间色:黑、白、咖啡色;冷色:青、蓝、紫、绿、灰;
②
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
③
体形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
④
体型较瘦者不宜穿深色的服装。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丙胖,深蓝色上衣配黑色裤子,深蓝色属于深色和冷色,黑色属于中间色,符合“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及“体形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符合定义;
B项:乙瘦,浅黄色上衣配浅灰色裤子,浅黄色属于暖色,浅灰色属于冷色,不符合“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不符合定义;
C项:甲胖,深红色上衣配浅橙色裤子,深红色属于暖色,浅橙色属于浅色和暖色,不符合“体形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不符合定义;
D项:丁瘦,深黄色上衣配浅粉色裤子,深黄色属于深色和暖色,不符合“体型较瘦者不宜穿深色的服装”,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服装颜色搭配原则:“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暖色包括红、橙、黄、粉红”、“冷色包括青、蓝、紫、绿、灰”、“中间色包括黑、白、咖啡色”、“体型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体型较瘦者不宜穿深色的服装”。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较胖的甲,深红色上衣配浅橙色裤子,红色和橙色都是暖色,不符合“体型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较瘦的乙,浅黄色上衣配浅灰色裤子,浅黄色属于暖色,浅灰色属于冷色,不符合“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较胖的丙,深蓝色上衣配纯黑色裤子,深蓝色属于深色服装,且蓝色是冷色,符合“体型较胖者不宜穿暖色或浅色的服装”,符合定义,当选;
D项:较瘦的丁,深黄色上衣配浅粉色裤子,深黄色上衣属于深色,不符合“体型较瘦者不宜穿深色的服装”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本题涉及服装颜色搭配原则和服装搭配体型协调原则两个服装搭配原则,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原则分析选项。服装搭配原则:①暖色不宜与冷色搭配;②体型较胖者不宜穿暖色和浅色的服装;③体型较瘦者不宜穿深色的服装。
A项,甲体型较胖,深红色和浅橙色都属于暖色,不符合原则②,排除。
B项,丁体型较瘦,深黄色属于深色,不符合原则③,排除。
C项,丙体型较胖,深蓝色属于冷色,纯黑色属于中间色,并且两种颜色都不是浅色,符合题干服装搭配原则,当选。
D项,乙体型较瘦,浅黄色属于暖色,浅灰色属于冷色,不符合原则①,排除。
故本题选C。12.某单位2014年年终评比中,良好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3/5。2015年年终评比又多了60人被评为良好等级,此时该等级的人数占总人数9/11。如果在这两年间该单位的人员没有变化,则该单位共有(
)人。
A.120
B.275
C.330
D.800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由题意可设2014年良好等级的人数为3x,则总人数为5x,可得,解方程可得x=55,总人数为人。
故正确答案为B。
秒杀技:由题意可知总人数必然是11和5的倍数,则可排除A、D,将B项代入满足条件,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根据占总人数、,设总人数为55x,则2014年良好等级人数为,同理,2015年为45x。根据2015年又多了60人有:33x+60=45x,解得x=5。
第三步,则该单位共有55×5=275(人)。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等量关系明确,良好等级人数÷总人数=,(良好等级人数+60)÷总人数=,两式相减可得60÷总人数=(-),仅含有总人数一个未知量,列式计算即可。
出现分数占比,由于人数都是整数,可知总人数是5和11的倍数,结合选项进行判断。当有多个选项满足时,可代入验证。方法一,单位总人数为60÷(-)=275人。故本题选B。
方法二,单位总人数既是5的倍数也是11的倍数,可排除A、D。带入B,原有良好等级人数=275×=165人,现有良好等级人数=275×=225人,225-165=60人,满足题意。故本题选B。13.从所给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六面体题型,题干给出的均为同一个六面体不同观察角度所呈现的状态,问号处需填入同一个六面体。
因题干均为立体图形,只能看到三个面,因此,需要从三幅图中找到正方体的6个面,对6个面分别标注序号,如下图所示:
第二步,分析选项。
A项:如下图所示,分析题干给出三幅立体图形可发现,图1中可得出面1与面2、3相邻,图2中可得出面1与面4、5相邻,因此可知,面1与面6为相对面。此项中面1与面6同时出现,排除;
B项:如下图所示,题干中图3可见面4与面6相邻,面4的小直线垂直于公共边,而该项中面4和面6相邻,面4的小直线平行于公共边,排除;
C项:如下图所示,题干中图1可见面2和面3相邻,面2的小直线平行于公共边,而该项中面2和面3相邻,面2的小直线垂直于公共边,排除;
D项:与题干中所给图形为同一个六面体,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14.离婚对当事人产生的法律后果有:
A.夫妻身份关系的解除
B.夫妻财产关系的变更
C.夫妻扶养义务的解除
D.父母子女关系的变更
参考答案:AB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婚姻法知识。
第二步,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法律行为。
A项:离婚意味着解除婚姻关系,解除了夫妻身份关系。所以夫妻身份关系的解除说法正确。A项正确。
B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离婚意味着夫妻财产关系的变更。B项正确。
C项:根据我国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九条,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有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而夫妻双方婚姻关系的结束,也意味着夫妻间抚养义务的解除。C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选项。
D项:根据2021年版《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者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所以父母子女关系的变更说法错误。D项错误。
15.舆情,指在经过收集整理之后所分析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下列不涉及舆情的是:
A.为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国务院办公厅2010年1月10日下发《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衡健康发展的通知》
B.我国反腐工作创造了一种新方法,即借助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对执政行为的监督和对权力的约束来有效预防、遏制、惩戒腐败行为
C.某地方政府近年来一直坚持对人事工作采取社会公示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具有透明度,选拔任用的干部素质不断提高
D.“新意见阶层”的网民凭借互联网“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优势,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影响社会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收集整理之后”、“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不是对“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借助网络技术及所引起的社会效应,即借助网络的方便快捷传播舆论信息,符合关键词“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排除;
C项:公示制度本身就是征集舆论意见的形式,符合关键词“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排除;
D项: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能在极短时间内凝聚共识,符合关键词“归纳出的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收集整理之后所分析归纳;
②具有一定系统性和典型性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国务院下发的通知,未体现“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不符合定义;
B项:借助网络对腐败进行监督和约束,需要对有关反腐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后分析归纳,符合定义;
C项:对人事工作采取社会公示制度,体现了对有关选拔任用干部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后分析归纳,符合定义;
D项:对种种问题畅所欲言,并达成共识,体现了对有关社会发展问题的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等进行收集整理后分析归纳,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舆情是一种信息综合体,分析其特点,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舆情定义的关键信息: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
A项,国务院下发的通知不属于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B项,社会效应属于舆论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
C项,社会公示制度属于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
D项,网民凭借互联网对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畅所欲言,并凝聚共识属于意见、情况和信息的综合,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16.东亚人看起来更谦虚,但心理学研究表明,和接受其他文化熏陶的人相比,他们也一样充满骄傲和自信。某研究团队招募了40名志愿者参与研究,其中一半来自东亚国家,剩下的来自西方国家。他们向这些志愿者展示大量正面和负面的词语,并询问他们哪些形容词适合自己。结果,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他们都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认为一些较为负面的特征不适合自己。研究者认为,这表明参与测试的人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论证?
A.东亚人习惯负面评价自己,而西方人往往对自己的能力言过其实
B.当志愿者被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时,他们的反应都是一样的
C.东亚人谦逊只是一种文化惯例,他们有着和西方人一样的自尊心
D.研究发现,无论来自何种文化背景,志愿者们的脑电波都很相似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削弱题干论证的一项,需首先明确题干的论证结构,找到论据和论点。题干通过一个对比实验得出最后一句话的结论,要削弱题干论证,可以从样本选取不科学的角度入手。题干通过研究中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都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得出参与测试的人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A项,指出了东亚人和西方人的情况,说明东亚人并没有美化自己的动机。有可能题干研究中的东亚人总体相对比较优秀,所以即使习惯负面评价自己也更多地使用了正面的词语,则题干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不充分,得出的结论不科学,质疑了题干论证。
B项,说的是当志愿者被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时的情况,而题干是将正面词汇和负面词汇都展示给志愿者让其选择,并没有该项所述的限制,因此不能质疑题干论证,排除。
C项,有自尊心不代表不会美化自己,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因此该项不能质疑题干论证,排除。
D项,“脑电波都很相似”与是否有美化自己的动机无关,因此该项不能质疑题干论证,排除。
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削弱”,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论据:志愿者们无论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他们都倾向于用更多正面的形容词来描述自己,认为一些较为负面的特征不适合自己。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反向论据。东亚人习惯负面评价自己,而西方人往往言过其实,说明东亚人和西方人并不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具有削弱作用。
B项:无关选项。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他们的反应一样,并不能说明他们是否都具有美化自己的动机,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不明确项。东亚人与西方人具有一样的自尊心,有自尊心与是否会美化自己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不具有削弱作用。
D项:无关选项。脑电波相似与是否具有美化自己的动机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和接受其他文化熏陶的人相比,东亚人也一样充满骄傲和自信。
论据:参与测试的人无论具有何种文化背景,他们同样都有美化自己的动机。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陈述了东亚人习惯负面评价自己,说明东亚人并非充满骄傲和自信,削弱了论点,当选;
B项:选项只针对当志愿者被要求用正面词汇形容自己的情况,而题干没有这个限制条件,话题不一致,无关选项,无法削弱,排除;
C项:说明东亚人和西方人一样充满骄傲和自信,加强了论点,排除;
D项:脑电波相似和是否会有美化自己的动机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无法削弱,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17.但凡在动荡的社会里,汉字的___比较大,当一个社会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对汉字的整理和___,比如战国时期文字就比较乱,出现很多的异体,秦统一之后,就开始整理文字,这就是社会发展提出的要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化干预
B.自主性统一
C.改变规定
D.随意性规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根据与后文“秦统一文字”可知,当稳定的时期,汉字会“统一汉字”、“规范汉字”,锁定B、D项。
第一空,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动荡社会和稳定时期文字变化的综述,后半部分是用秦朝统一文字的例子来印证前文。由文章结构可知,第一空与战国时代的文字现状对应,说明其不稳定、乱,D项“随意性”可体现汉字随意使用,符合文意,当选。B项“自主性”侧重强调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不受外界左右,不一定会带来“乱”这一结果,故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D。
【出处】《汉字的历史与现实》——专访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所长李运富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的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可知,本题从第二空入手更快捷,由“和”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整理”构成并列关系,排除错误选项。第三步,再看第一空,辨析词语的用法,选择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第二空,此处所填词语应与“整理”构成近义的并列关系,“干预”“规定”显然不合要求,故排除A、C。
第一空,“自主性”的适用对象通常为人,不能用来修饰“汉字”,排除B。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填入的词应与“汉字”搭配。B项“自主性”指行为主体按自己意愿行事,而“汉字”不存在“主观意愿”,因此“自主性”与“汉字”搭配不当,排除B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填入的词仍与“汉字”搭配,且与“整理”形成并列关系,体现“社会稳定之后,要解决动荡时期文字较乱、有很多异体的问题”。A项“干预”指过问(别人的事),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C项“规定”指对事物的数量、质量或方式、方法等作出具有约束力的决定,不能与“文字”搭配,排除C项。D项“规范”指使合乎规定的标准,符合文意,且能与“整理”照应。
因此,选择D选项。18.武松∶《水浒传》∶《金瓶梅》
A.哪吒∶《封神演义》∶《西游记》
B.傅彩云∶《海上花列传》∶《孽海花》
C.冯梦龙∶《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D.林之洋∶《镜花缘》∶《醒世姻缘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武松”既是《水浒传》中的人物,也是《金瓶梅》中的人物,前者与后二者均属于故事人物与作品的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哪吒”既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也是《西游记》中的人物,前者与后二者均属于故事人物与作品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傅彩云”是《孽海花》中的人物,与《海上花列传》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冯梦龙”是《警世通言》与《醒世恒言》的作者,前者与后二者均属于作者与作品的对应关系,排除;
D项:“林之洋”是《镜花缘》中的人物,与《醒世姻缘传》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9.下列关于纳税人的权利说法错误的是:
A.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的权利
B.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免税的权利
C.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退税的权利
D.国家税收法律为国家机密,纳税人无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税收征收管理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第一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因此,“纳税人无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说法错误。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D选项。
A项、B项、C项:根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八条第三款,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A项、B项、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20.近因原则是保险人对于承保范围的保险事故作为直接的、最接近的原因引起的损失承担保险责任,而对于承保范围以外的原因造成的损失不负赔偿责任。按照该原则,承担责任并不取决于时间上或空间上的接近,而是取决于导致保险标的损失的风险事故是否在承保范围内,如果存在多个原因导致损失,其中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就是近因。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原因不属于近因的是:
A.张某夜间打猎不慎摔伤,在等待救援时受凉感冒引发肺炎导致死亡,其死亡原因是摔伤
B.王某的保险车辆遇暴雨浸泡汽缸进水,他强行启动车辆时发动机受损,受损原因是暴雨
C.暴雨致电线杆倒塌,电线短路引发火花引燃仓库,库存商品燃烧殆尽,损失原因是暴风雨
D.船舶进水,所载皮革进水腐烂,糜烂恶臭致邻舱的烟草变质,烟草受损原因是船舶进水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题干定义关键词。
定义关键词: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就是近因。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张某打猎摔伤,等待救援时感冒受凉引发肺炎,肺炎是摔伤引发的必然性结果,也就是说没有摔下来的话也就不会引发肺炎,因此摔伤属于决定性的原因,即近因,符合定义,排除;
B项:驾驶员启动汽车时没有检查汽车进气管有无进水,而是强行启动发动机,导致发动机受损,因此强行启动发动机才是事故的近因,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仓库火灾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暴风雨,暴风雨属于近因,符合定义,排除;
D项:烟草受损起决定性因素为船舶进水,船舶进水属于近因,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近因的一项。题干定义近因是一种原因,分析其判断标准,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近因定义的关键信息: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以及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
A项,死亡原因包含摔伤、肺炎多个原因,摔伤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符合定义。
B项,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是强行启动发动机,暴雨并不必然导致发动机受损,不符合定义的关键信息。
C项,暴风雨、电线杆倒塌、电线短路产生的火花都属于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中暴风雨属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符合定义。
D项,船舶进水、皮革腐烂属于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中船舶进水属于起决定性作用的原因,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多定义,考查“近因”,其关键信息如下:
①最直接、最有效、起决定作用的原因;
②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夜间打猎时摔伤是“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如果没有最初的摔伤就不用等待救援,也不会受凉感冒,也就不会得肺炎,符合定义;
B项:发动机受损的直接原因为强行启动车辆,如果没有强行启动,即使汽缸进水,发动机也不会受损,暴雨不是“最直接、起决定作用的原因”,不符合定义;
C项:暴风雨、电线杆倒塌、电线短路产生的火花都属于“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中暴风雨属于“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如果没有暴风雨,就不会产生后面一连串的事故,符合定义;
D项:船舶进水、皮革腐烂属于“不可避免会产生事故作用的原因”,其中船舶进水属于“起决定作用的原因”,如果船舶没有进水,皮革就不会腐烂,烟草就不会变质,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21.甲、乙、丙三人是好朋友,他们一个经商,一个在读大学,一个在当兵。丙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乙小,甲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
由此可以推知:
A.甲是商人,乙是士兵,丙是大学生
B.甲是商人,乙是大学生,丙是士兵
C.甲是士兵,乙是商人,丙是大学生
D.甲是士兵,乙是大学生,丙是商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题干具有信息匹配特征,确定为分析推理。
第二步,分析条件,进行推理。
题干“大学生”出现频次较高,故采用最大信息法。
根据条件“大学生的年龄比乙小”“甲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可知,大学生既不是乙,也不是甲,则大学生是丙;
根据丙的年龄比士兵大,大学生的年龄比乙小,可以推出:乙>大学生丙>士兵。
所以,甲是士兵,乙是商人。
因此,选择C选项。
22.今年国庆假期,虽然北京郊区不少项目的价格调整幅度已经很大,但多数购房者认为,降价房源的品质普遍较差,区域位置也不理想。持币待购者普遍认为,五环内房价下跌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房价还将回调,与其现在购买格局不太理想、位置较偏的房产,倒不如再等一段时间,等房价回调到位,再以可以接受的价格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房。
对上述文字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郊区的房价将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低迷
B.黄金周期间,北京并没有出现地产商期待的成交回暖
C.北京市五环以外的商品房品质普遍较差,位置较偏远
D.购房者对于北京的房价继续走低抱有较为坚定的信心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和D项均对应“持币待购者普遍认为,五环内房价下跌才刚刚开始,未来的房价还将回调”,可见未来持续低迷的是“五环内房价”,不等同于“北京郊区的房价”,而且房价下降只是购房者个人想法,不能由此得出肯定的结论。因此,A项属于偷换概念,排除A项。B项“成交回暖”在文段中没有体现,属于无中生有,排除B项。C项对应“虽然北京郊区……但多数购房者认为,降价房源的品质普遍较差,区域位置也不理想”,是“降价房源”的品质较差,而非所有商品房品质较低,属于偷换概念。排除C项。
因此,选择D选项。23.下列成语正确的有:
A.汗牛充栋
B.金戈铁马
C.不堪之论
D.按步就班
参考答案:AB
解题思路:第一步,A项、B项成语均使用正确。
第二步,C项“不堪之论”应该为“不刊之论”,排除C项。
D项,“按步就班”应该为“按部就班”,出自晋陆机《文赋》:“选义按部,考辞就班。”
指文章结构、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指按照正常的条理、步骤去做。有时也指拘泥陈规,缺乏创新精神。
因此,选择AB选项。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金戈铁马:形容战士的雄姿。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24.大学生热衷于考证,所有的指向都是便于就业,多一个证便多一个找到相对满意工作的机会,出发点很简单也很直接,也说明了人才市场的某种需求的取向,已经给大学生们注入了无声的动力。那么,所谓的考证达人,或者大学生们逢证必考,呈现出来盲目,事实上不是单纯意义的盲目了,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大学生群体性就业的焦虑。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的是:
A.大学生考证越多,越容易找到份好工作
B.大学生考证越多,越说明其市场需求大
C.大学生逢证必考,反映了其就业的焦虑
D.大学生热衷考证,主要证明其为考证达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及选项特征,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中提到“多一个证便多一个找到相对满意工作的机会”,但不代表越容易找到好工作,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中提到“说明了人才市场的某种需求的取向”,但“某种需求的取向”不等于“其市场需求大”,无法推出,排除;
C项:根据“大学生们逢证必考,呈现出来盲目,事实上不是单纯意义的盲目了,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大学生群体性就业的焦虑”,可知该项可以推出,正确;
D项:题干并未提到大学生热衷于考证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考证达人,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日常结论题,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选项。
A项:题干第一句话“多一个证便多一个找到相对满意工作的机会”可知,证多工作机会就多,但不代表越容易找到好工作,无法推出,排除;
B项:题干第一句话说的是“人才市场的某种需求的取向”,而不是市场需求大,无法推出,排除;
C项:题干最后一句话“大学生们逢证必考,呈现出来盲目,事实上不是单纯意义的盲目了,反映出来的仍然是大学生群体性就业的焦虑”,可以推出,当选;
D项:题干第一句话“大学生热衷于考证,所有的指向都是便于就业”可知,大学生考证主要是为了便于就业,而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是考证达人,无法推出,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25.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和《行政诉讼法》的规定,有四类案件实行不公开审理。下列不属于不公开审理范围的选项是(
)。
A.未成年少女强奸案
B.14周岁的张某的盗窃案
C.涉及技术秘密的案件
D.老张告某杂志社侵犯其肖像权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三大诉讼法中关于不公开审理情形的规定。
A项,《刑事诉讼法》第274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20条都规定,涉及未成年人隐私和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未成年少女强奸案涉及未成年人隐私,不应当公开审理。该项正确。
B项,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74条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被告人的案件,不应当公开审理。该项正确。
C项,我国《刑事诉讼法》183条规定,当事人提出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不应当公开审理。该项正确。
D项,老张告某杂志社侵犯其肖像权,不涉及秘密和未成年人隐私,不属于不公开审理的范围。该项错误。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D。26.(2016辽宁锦州义县)
甲乙丙丁四人涉嫌某案被传讯。甲说:作案者是乙。乙说:作案者是甲。丙说:作案者不是我。丁说:作案者在我们四人中。
如果四人中有且只有一个人说真话,则下列哪项断定成立?(
)
A.作案者是甲
B.作案者是乙
C.作案者是丙
D.题干中的条件不足以断定谁是作案者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题干主要信息。
分析题干可知四个论断中不存在矛盾关系,只能使用假设法,如果甲说的是真话,那么丁说的也是真话,出现两句真话,和题干不符,因此甲必须说假话,得出作案者不是乙;如果乙说的是真话,那么丁说的也是真话,出现两句真话,与题干不符,因此乙必须说假话,得出作案者不是甲;剩下丙和丁两句话,必有一真,假设一:丙是真话,丁是假话,可以得出四个人都不是作案者;假设二:丙说假话,丁说真话,可以得出丙是作案者。由此可以发现两种假设结果均成立,因此无法确定此次作案者是谁。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无法确定此次作案者是谁,不符合题意。
B项,无法确定此次作案者是谁,不符合题意。
C项,无法确定此次作案者是谁,不符合题意。
D项,无法确定此次作案者是谁,符合题意。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D。27.碳信用又称碳权,指在经过联合国或联合国认可的减排组织认证的条件下,国家或企业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因此得到可以进入碳交易市场的碳排放计量单位,一个碳信用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某燃煤发电厂去年碳排放额超标,根据上述定义,该电厂对应做法不包括(
)。
A.将该厂从城市郊区迁到海边
B.减少该厂全年的发电总产量
C.改进设备提高热源转化效率
D.购买碳信用来实现排放达标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中的关键词。
目的: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开发,减少碳排放。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该做法没有减少污染,也没有减少碳排放,不符合题意,当选。
B项,该做法可以减少碳排放,符合题意,排除。
C项,该做法可以增加能源使用率,从而减少碳排放,符合题意,排除。
D项,碳信用可以进入市场交易,所以可以通过购买排放权实现排放达标,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是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国家或企业;
②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
③减少碳排放。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将该厂从城市郊区迁到海边,只是改变了生产地点,达不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不符合定义;
B项:减少该厂全年的发电总量,属于“减少开发”的方式,可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符合定义;
C项:改进设备提高热源转化效率,属于“增加能源使用效率”的方式,可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符合定义;
D项:该电厂去年已经超标,在碳交易市场购买碳信用来提高自身排放限额,达到不超标排放的目的,从而可以继续自己的生产,购买碳信用付出的成本也作为其超标排放的代价,起到约束碳排放量的作用,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题干定义碳信用是一种计量单位,分析其衡量标准和产生目的,再结合选项比较即可解题。碳信用的定义要点:①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或减少开发等方式减少碳排放;②一个碳信用相当于一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A项,该厂从城市郊区迁到海边并不能增加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碳排放,不符合要点①。
B项,减少该厂全年的发电总产量,减少了碳排放,符合定义。
C项,改进设备提高热源转化效率,增加了能源使用效率,符合定义。
D项,通过购买碳信用可以使排放额达标,也符合定义中碳交易市场的相关说法,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28.法定婚龄是指男不得早于二十一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民法典。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七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因此,法定婚龄是指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故表述错误。29.北极熊一家三口的年龄之和为19岁,熊爸爸比熊妈妈大1岁,3年前北极熊一家的年龄之和是11岁,则小熊宝宝今年(
)岁。
A.5
B.3
C.4
D.2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年龄问题。
第二步,根据“3年前北极熊一家的年龄之和是11岁,现在年龄19岁”,可知三者年龄之和与三年前相差8岁,由于熊爸爸、熊妈妈的年龄前后各相差3岁,则北极熊与三年前相差8-2×3=2(岁),因此北极熊年龄与三年前相差2岁,故三年前小熊宝宝未出生,则小熊宝宝现在2岁。
因此,选择D选项。
30.对互联网企业来讲,从用户那里收集到的信息主要包括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企业可以通过收集这些信息去开展大数据分析,进一步挖掘用户的潜在消费能力和更
的价值,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具
的服务。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市场化独创性
B.多元化针对性
C.智能化实用性
D.规模化多样性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要搭配“价值”,文段论述互联网企业将用户的消费习惯、行为特征等掌握得特别全面,并进行大数据分析,所以可以是挖掘“多元化的价值”“规模化的价值”,B、D两项均可。A项“市场化”、C项“智能化”与“价值”搭配不当,均排除。
第二空,根据不同的需求,推送不同的内容,强调定制个性化服务,对应B项“针对性”。D项“多样性”与文意相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大数据时代,保护用户数据不能因噎废食》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该空修饰“用户的价值”,而用户不具备“智能化价值”,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从而”表示结论,根据前文的原因“从用户搜集消费习惯、行为特征、个人数据等信息”并“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用户的消费能力和价值”,这些都是为了更精确地了解用户,从而提供个性化的服务。A项“独创性”强调与众不同;D项“多样性”指形式不同。两项均不符语境,排除A项和D项。B项“针对性”指对具体的对象采取措施,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二空,通过对用户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准确的服务,“针对性”与此相符。第一空,对应“进一步”表达的更深层之意,大数据应该能够发掘出用户更多的其他方面的价值,“多元化”填入恰当。故本题选B。31.从0、1、2、3、4中任取3个数组成没有重复的三位数的偶数,取法种数为:
A.27
B.28
C.29
D.30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排列组合问题,属于基础排列组合。
第二步,分情况讨论:①这三位数均不含0有:=12(种)情况;②这三位数第三位为0有:=12(种)情况;③这三位数第三位不为0,且第二位为0有:=6(种)情况。故符合条件的情况数有:12+12+6=30(种)。
因此,选择D选项。
32.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______的。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知,好的想法的产生需要漫长的过程,不是短时间能达成的。“可见”为结论引导词,前后构成因果关系,因此该空应体现“时间短”“能达成”这两层含义。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随心所欲”表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B项“轻而易举”强调不费力;D项“信手拈来”侧重于写文章轻松自如。这三个成语均无法体现“时间短”之意,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一蹴而就”指一下子就能完成,强调时间短、能达成,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33.有氧运动能提高心肺功能,能减肥、降血脂、降糖,更能优化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如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调节。从原理上讲,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是健康的重要保障,很多心脑血管药物研究都是围绕神经系统调节机制展开的。
如果下列各项为真,则哪一项最能支持上述观点?(
)
A.有氧运动能优化人体的迷走神经调节
B.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C.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调节是健康的重要保障
D.很多心脑血管药物与神经系统调节机制有关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到论点论据。
论点:有氧运动更能优化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
论据:无。
题干无明显论据,考虑补充论据。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迷走神经的调节是题干中的例子,此项直接加强论点,当选;
B项:有氧运动对身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但是否能优化人体的自主神经调节,没有说明,无法加强,排除;
C项:该项讨论的是自主神经系统与健康的关系,并没涉及论点中有氧运动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排除;
D项:该项讨论的是心脑血管药物与神经系统的关系,没涉及论点中有氧运动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话题不一致,无关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34.全球化的时代里,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可以预见,许多小方言区将逐渐消失,“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的格局将逐步改变,直到形成若干稳定的大方言区。然而,语言并非只有交际属性,它还有文化属性,每一种方言或语言,都承载了一段历史、一种文化。这种历史和文化,与特定的语言或方言形成共生关系,换成别的语言或方言表达就变了味,失去了许多内涵。假如歌曲《十送红军》没有了乡音,莫言的小说没有了高密话,赵本山小品没有了东北腔调,恐怕许多意蕴和趣味就消失了。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全球化时代语言的统一和规范是大势所趋
B.方言相对于普通话而言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C.保护方言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特殊的意义
D.历史文化与特定语言的共生关系正在消失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首先指出全球化时代里语言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小方言区逐渐消失。之后通过转折词“然而”指出语言还有文化属性,方言或语言承载了历史文化。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如果把承载特定历史文化的方言换成别的语言或方言表达就会变味,失去内涵,尾句对此问题进行举例说明。故文段意在针对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强调保护方言的重要性,对应C项。
A项,“语言统一和规范”对应转折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B项,文段并没有把方言和普通话的表现力做对比,故“更强的表现力”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没有提及主题词“方言”,且“共生关系正在消失”无中生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保护方言的文化慰藉》35.①Gillian在屋子里随着音乐一个人快乐地跳起舞
②老师写信说:Gillian患有多动症和学习障碍症
③看了几分钟,医生诊断:没错,是个舞蹈天才
④去看病,医生打开收音机,带着妈妈走出门外
⑤Gillian总是不安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晚交作业
A.②⑤④③①
B.⑤②④①③
C.②⑤④①③
D.⑤④①③②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确定首句应从②⑤中选择。
应该先是老师发现Gillian注意力不能集中,还晚交作业,然后老师写信与其家长沟通,认为Gillian患有多动症,即首句是⑤,排除A、C项。
第二步,观察分析剩余选项,第二句应从②④中选择。
因为老师写信跟家长沟通,她妈妈才会带她去看病,即第二句是②,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先确定逻辑关系最为明显的事件顺序。
观察题干,五个事件主要围绕“Gillian去看病”的过程。逻辑关系的先后顺序比较明显的是事件(2)和事件(4),只有先有“多动症和学习障碍症”,才会“去看病”,因此事件(2)和事件(4)相邻,且事件(2)排在事件(4)前面。
第二步:逐一对照选项并判断正确答案。
根据第一步,可以排除D选项。又因为事件(4)“医生打开收音机,带着妈妈走出门外”,才有了事件(1)“随着音乐一个人快乐地跳起舞”,最后事件(3)“看了几分钟,医生诊断”应该排在最后面,顺序为(4)-(1)-(3),排除A选项。同时容易判断事件(5)应该排最前面,“不安生,无法集中注意力,晚交作业”才会导致事件(2)的发生,排除C选项。正确排序为:(5)-(2)-(4)-(1)-(3)。
故正确答案为B。36.某校四年级有271名学生准备乘大巴前往森林公园进行春游,已知大客车有37个座位,小客车有20个座位。为保证每位学生均有座位,且车上没有空余座位,则需要大客车(
)辆。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不定方程问题。
第二步,设需要大客车x辆,小客车y辆,可列式37x+20y=271,根据尾数特性,可知37x的尾数一定为1,结合选项解得x=3,y=8。
因此,选择B选项。
37.农家乐∶农家∶乐
A.一日游∶一日∶游
B.广场舞∶广场∶舞
C.袋鼠跳∶袋鼠∶跳
D.颅内伤∶颅内∶伤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农家乐”的业主利用当地的农产品进行加工,满足客人的需要,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与“农家”属于场所对应关系,与“乐”属于活动主题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一日游”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一日”不是对应的场所,排除;
B项:“广场舞”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与“广场”属于场所对应关系,与“舞”属于活动主题的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袋鼠跳”是一项新型游乐项目,“袋鼠”不是对应的场所,排除;
D项:“颅内伤”不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8.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做上述文章标题的是:
A.自闭症的预防与治疗
B.为什么自闭症的诊治如此困难
C.自闭症的发病原因到底是什么
D.什么是自闭症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章。文章首先通过“我自闭了”的表情包来引出“自闭症”这一话题,然后论述了自闭症的特征,并指出人们对自闭症的错误理解和认识在一定程度上耽误了及时的治疗和干预。再说明了由于自闭症患者的症状各不相同,发病原因极为复杂,导致自闭症的药物研发极为困难,且行为干预手段起到的作用也有限。最后用“所以”进行总结,即自闭症的诊治困难重重。文章的重点在于解释为何自闭症的治疗困难重重。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章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未提及“治疗困难”,且自闭症是无法预防的。C项:“发病原因”只是治疗困难的因素之一,且并非文章重点。D项:文章重在论述自闭症治疗困难,而不是自闭症的定义。
39.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7年该县旅游接待人数比2002年翻了四番
B.2005年来该县旅游的人均支出约为740元
C.同比前一年,只有2009年来该县旅游的人均支出是有所减少的
D.同比前一年,2003年是该县旅游接待人数增加最少的一年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2007年接待人数362万,2002年为90万,倍,即两番,并非四番,A说法错误;
2005年人均旅游支出为元,B说法错误;
2002年人均旅游支出为1.1÷90,2001年为,显然2001年更大,可知C说法错误;
观察接待人数的柱状图,显然2003年增加最少,为万人,D说法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D。40.森林的大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风沙弥漫,这可怕的景象绝不是
,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不认真解决水害、沙害,土地资源流失与人口膨胀所造成的弊病,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空想。大自然的警告,足以
。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虚张声势当头棒喝
B.危言耸听醍醐灌顶
C.空穴来风振聋发聩
D.耸人听闻警钟长鸣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成语辨析。文段前面描述的是一系列可怕现状,下文“而是活生生的现实”说明前文说的可怕现状不是胡编乱造、夸大事实吓唬人的,而是真实存在的。C项“空穴来风”比喻消息和谣言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机会传开来,题中不是指流言,故排除。A项“虚张声势”指假造声势,借以吓人,与原文意思相符,保留;B项“危言耸听”指故意夸大事实,使人惊异震动,也与原文意思相符,保留;D项“耸人听闻”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与原文意思相符,保留。
第二空,成语辨析,若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时刻警惕大自然发出的警告。A项“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打击或警告,多用于书面语,不符合文意,故排除。B项“醍醐灌顶”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明显不符合文意,故排除。D项“警钟长鸣”意思是警惕的钟声长久地响,比喻时刻保持警惕,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首句介绍了一系列环境退化的现象,并指出这些现象是“活生生的现实”。根据“不是……,而是……”可知,填入词语应与“活生生的现实”语义相反,表达过分夸张、与现实不符之意。A项“虚张声势”指假装出强大的气势用来吓人;B项“危言耸听”指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D项指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到了感到震惊。A项、B项和D项均有夸大事实之意,符合文意。C项“空穴来风”现多用来指消息和传说毫无根据,无夸大事实之意,且文段中并未提到“消息”和“传说,排除。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填入词语与“大自然的警告”搭配,且与“足以”一起构成谓语,应为动词词性。A项“当头棒喝”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多为名词词性,作主语和宾语,排除;B项“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文段中并未提及“灌输智慧”,排除。D项“警钟长鸣”指警惕的钟声长久地响,比喻时刻保持警惕,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D选项。41.王某违反国家规定,侵入竞争对手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情节较重,根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应:
A.处警告
B.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C.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D.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治安管理处罚法知识。
第二步,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一)违反国家规定,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造成危害的;(二)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删除、修改、增加、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的;(三)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四)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有法条可知,王某应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
因此,选择C选项。
42.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与需求保持________。因为消费者并不单是从开支管理角度来考虑,更多的是受到情感的________,他们真正寻求的是一种心理安定,这往往是销售者所________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致左右关注
B.协调干扰利用
C.同步驱动忽视
D.统一暗示追求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第一空、第二空根据句意较难排除,可选择从第三空入手辨析。第三空,结合句意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表达“没有意识或重视”,根据选项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即可。第三步,验证其他两空。第三空,分析可知,此处句意为越来越多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而医疗保险的销售情况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相应的变化,究其原因,人们在购买保险时更多的是寻求一种心理安定,而销售者没有意识到或重视这一点。因此此处填入“关注”“利用”“追求”均不合句意,排除A、B、D。
第一空填入“同步”、第二空填入“驱动”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步,第三空为突破口。根据“越来越多的人表示愿意购买医疗保险产品”“但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可知,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所以,该空应体现销售者“没有注意到一些较为重要的因素”这一含义。A项“关注”、B项“利用”和D项“追求”均与文段意思相反,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符合语境。答案锁定C项。
第二步,验证第一空和第二空。因忽视消费者购买心理而使得实际销售量远远小于消费需求量,“同步”填入第一空符合语境。第二空强调消费者购买时受情感因素影响,“驱动”指驱使,受情感驱使来购买产品,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此题考查实词的语境辨析。
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根据前文的转折词“但”可知虽然很多人愿意买,可是“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没有……”,由此可知医疗保险产品的销售情况并不好,因为他们不重视“情感因素”,故排除A、B、D三项。
第二空“情感”不能和“暗示”搭配,排除D项;受到情感的影响与寻求心理安定可以对照理解,表明这是一种主动行为,并不是一种“干扰”或“左右”,A、B项也可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43.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人造牛肉。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促进细胞生长和繁衍,进而合成“牛肉”。有媒体据此认为,这种人造牛肉将会在未来取代真正的牛肉,人类可以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该媒体的观点?
A.目前人造牛肉的制造成本极高,无法大规模生产
B.很多人在品尝人造牛肉后认为其口感比真牛肉差
C.推广人造牛肉有助于人类应对未来的肉类紧缺问题
D.制备人造牛肉的干细胞需要从健康的圈养牛身上获取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种人造牛肉将会在未来取代真正的牛肉,人类可以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
论据: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促进细胞生长和繁衍,进而合成“牛肉”。
题干论点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削弱论点。削弱论点的时候既可以否定前半句,说人造牛肉不会取代牛肉,也可以否定后半句,说人类无法停止牲畜养殖。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选项讨论的是目前人造牛肉的制作成本,而论点讨论的是未来人造牛肉将取代真牛肉和人类停止牲畜养殖,二者讨论的话题不同,无法削弱,排除;
B项:选项讨论的是人造牛肉的口感,而论点讨论的是未来人造牛肉将取代真牛肉和人类停止牲畜养殖,二者讨论的话题不同,无法削弱,排除;
C项:选项讨论的是人造牛肉的作用,而论点讨论的是未来人造牛肉将取代真牛肉和人类停止牲畜养殖,二者讨论的话题不同,无法削弱,排除;
D项:指出制作人造牛肉离不开圈养牛,即人类不能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直接否定论点,可以削弱,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
解题思路:本题要求选择最能质疑该媒体的观点的一项,需首先明确该媒体的观点,即“有媒体据此认为”后面的内容。要削弱该媒体的观点,可以说明人造牛肉并不会取代真正的牛肉或人类不能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该媒体的观点:人造牛肉将会在未来取代真正的牛肉,人类可以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
A项,指出目前人造牛肉的制造成本极高,无法大规模生产,但并不能说明未来的情况,不能质疑该媒体的观点。
B项,指出人造牛肉的口感比真牛肉差,与题干论述无关,不能质疑该媒体的观点。
C项,指出推广人造牛肉有助于人类应对未来的肉类紧缺问题,但并不能说明人造牛肉在未来是否会取代真正的牛肉,不能质疑该媒体的观点。
D项,指出制备人造牛肉的干细胞需要从健康的圈养牛身上获取,说明人类不能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直接质疑了该媒体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质疑”,确定为削弱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这种人造牛肉将会在未来取代真正的牛肉,人类可以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
论据:荷兰研究人员培育出了一种人造牛肉。从牛的肌肉组织中分离出干细胞,放入营养液中,促进细胞生长和繁衍,进而合成
“牛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不明确项。该项讨论的是目前无法大规模生产,但是无法确定未来是否可以大规模生产进而取代真正的牛肉,排除。
B项:无关选项。该项讨论的是人造牛肉的口感,与这种人造牛肉将来能否取代真正的牛肉,人类是否可以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推广这种人造牛肉的好处,与这种人造牛肉将来能否取代真正的牛肉,人类是否可以停止对肉牛乃至其他牲畜的养殖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D项:增加反向论据。该项指出制备该种人造牛肉需要有圈养的牛,所以不能停止对肉牛养殖,具有削弱作用。
因此,选择D选项。44.沿着卢瓦尔河,法国的历史被书写进河谷里
的城堡群中。想要探寻几百年间法国乃至欧洲王宫贵胄间的权力斗争,窥视
的宫廷秘事,就要从走进这一座座城堡开始。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鳞次栉比不可捉摸
B.星罗棋布波诡云谲
C.浩如烟海变幻莫测
D.不计其数变幻无常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空,搭配“城堡群”及“河谷”。A项“鳞次栉比”指房屋排列密而整齐,与“河谷”弯曲的特征不相符,搭配不当,排除;C项“浩如烟海”,常搭配典籍、图书,形容资料丰富,与“城堡群”搭配不当,排除。B项“星罗棋布”指数量很多,分布很广,符合文意,且搭配恰当,当选。D项“不计其数”指数目极多,没办法计算,程度过重,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横线处搭配“宫廷秘事”,“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诡异莫测,搭配恰当。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待填词语含义。第二步,从第一空入手分析选项,排除与“城堡”搭配不当的C和语义过重的D。第三步,辨析第二空两个词语含义,选择与“宫廷秘事”搭配最恰当的一项。第一空,“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不能修饰“城堡”,排除C。“不计其数”指没办法计算数目,形容极多。修饰城堡群的数量程度过重,排除D。
第二空,“不可捉摸”指对人或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波诡云谲”形容事物变幻莫测。形容欧洲王公贵胄的宫廷秘事,用“波诡云谲”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所填词修饰“城堡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行业废弃物处理风险协议
- 高级化妆品行业售后免责协议
- 建设工程施工协议(32篇)
- 上海手房买卖协议
- 临时租车协议书
- 班班通设备管理和使用协议
- 物流配送中心建设委托代理合同
- 建筑工地安全施工责任与免责合同
- 房地产项目销售居间合同
- 教练与学员合同协议
- 光伏电站小EPC规定合同范本
- 2024年01月江苏2024年昆山鹿城村镇银行第三期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中国人口研究专题报告-中国2025-2100年人口预测与政策建议-西南财经大学x清华大学-202501
- 建筑工程安全与管理
- 2025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05月齐鲁银行总行2024年社会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浙江省绍兴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测英语试题(无答案)
- 幼儿园开学教师安全知识培训
- 2024年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培训课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3年新高考(新课标)全国2卷数学试题真题(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