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_第1页
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_第2页
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_第3页
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_第4页
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理学

Physiology

生理学教研室刘文彦

liuweny4508@sina.2021/7/18星期日1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第三节生理性止血概念: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可以自行停止的现象。

避免血液的流失意义:保护机制

止血局限在局部→血液流动出血时间:用小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测定的出血延续的时间。正常值:1-3min反映生理性止血功能的状态。

2021/7/18星期日2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一、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

*血管收缩

*血小板血栓形成

*血液凝固

TXA2

:血栓烷A2

2021/7/18星期日3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注意: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居于中心地位2021/7/18星期日4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二、血液凝固(bloodcoagulation)

概念: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实质:血液中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原转变为不容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血液凝固是多种凝血因子参与的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

2021/7/18星期日5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①Ⅳ因子是Ca2+;②除钙离子外,其余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③血中具有酶活性的凝血因子都以酶原的形式存在;④除Ⅲ因子外,其它因子均存在于血浆中,且多数在肝内合成,其中FⅡ、FⅦ、FⅨ、FⅩ的生成需要VitK的参与;⑤血友病A(缺FⅧ)、血友病B(FⅨ)和血友病C(FⅪ);⑥凝血因子一旦被激活,将引起连锁酶促反应,按一定顺序使所有凝血因子先后被激活,发生瀑布式的凝血反应。

2021/7/18星期日6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

异物KPKHK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Ⅶa(1)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酶原酶复合物:FⅩa-FⅤa-Ca2+-磷脂(2)外源性凝血途径

(组织因子途径)(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2021/7/18星期日7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2.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的作用:是一种多功能的凝血因子。(1)催化纤维蛋白形成;(2)激活FⅩⅢ成ⅩⅢa,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3)激活FⅤ、FⅧ、FⅪ,形成正反馈机制;(4)促进血小板活化→释放磷脂表面。2021/7/18星期日8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三)体内生理性凝血机制

启动阶段:起关键性作用的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启动物

是组织因子(FⅢ);*放大阶段:凝血开始后的维持和巩固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内源性凝血途径.FⅤ、FⅧ、FⅪ内源性途径2021/7/18星期日9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流的稀释及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

纤维蛋白吸附85%-90%的凝血酶

*血流稀释活化的凝血因子

*

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021/7/18星期日10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2021/7/18星期日11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③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

产生部位: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糖蛋白。

作用:与Ⅹa结合抑制FⅩa的催化活性并发生变构;

在Ca2+作用下与FⅦa-Ⅲ复合物结合,并灭活之.

注意:负反馈的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外源性凝血途径的特异性抑制剂。2021/7/18星期日12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五)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1.加速凝血

(1)加钙:凝血过程的多个环节需要Ca2+

(2)增加接触粗糙面:激活FⅫ和血小板。

(3)促凝剂:维生素K、止血芳酸等能促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Ⅱ、

Ⅶ、Ⅸ、Ⅹ。

(4)局部适宜加温:酶活性

2021/7/18星期日13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三、止血栓的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溶系统)

纤维蛋白溶解(纤溶)---

概念: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

意义:保证血管畅通,也有利于受损组织的再生和修复。

基本过程:

纤溶酶原的激活

纤维蛋白(原)的降解。

2021/7/18星期日14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第四节血型和输血原则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1.血型(bloodgroup)——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2.红细胞凝集(agglutination)——血型不相容的两个人的血液滴加在玻片

上混合,红细胞凝集成簇的现象。在补体的作用下,发生凝集的红细胞会破裂溶血。凝集的本质:抗原-抗体反应(免疫反应)2021/7/18星期日15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一)ABO血型系统1.ABO血型的分型

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凝集原A与B将血液分为四种:A型、B型、AB型、O型。分型依据二、红细胞血型:29个血型系统。

奥地利病理学家KarlLandsteiner

1900年试验→01年发表→02年再试验

1930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21/7/18星期日16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注意:正常血清中不含与自身凝集原相对应的凝集素。2021/7/18星期日17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2.ABO血型系统的抗原:糖链抗原的特异性

2021/7/18星期日18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

4.ABO血型的遗传:由9号染色体上的A、B和O三个等位基因来控制的。注意:

①一对染色体上只可出现A、B和O基因中的两个,分别来自父体和母体;A和B为显性基因,O为隐性基因。

②血型相同的人其遗传基因型不一定相同。③推断亲子关系:否定2021/7/18星期日19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2021/7/18星期日20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3.Rh血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①Rh抗原只存在于红细胞上;

②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

③当阴性者接受阳性血输入时才产生免疫性

抗体,输血2-4个月后抗体达高峰;

主要是IgG,分子小,能透过胎盘。

*Rh阴性在输血、妊娠时应注意!

2021/7/18星期日21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Rh-motherispregnantwithRh+fetusforthefirsttimeRh+RBCsenterthematernalbloodandinduceRh+antibodies.TheRh-motherispregnantagainwithRh+baby.Theanti-Rhantibodiesreachthefetusandresultinerythroblastosisfetalis.2021/7/18星期日22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2页!2021/7/18星期日23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3页!1.根据供血者的来源(1)异体输血

四、输血的类型“万能供血者”“万能受血者”2021/7/18星期日24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4页!2.根据输注血液的成分(1)全血输注

(2)成分输血

各种高浓度、高纯度的血液制品:红细胞、粒细胞、血小板、血浆

种类:优点:节约血源、针对性强、疗效高、不良反应少2021/7/18星期日25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5页!血管收缩

①损伤性刺激反射性使血管收缩;②损伤引起局部血管肌源性收缩;

③粘附在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缩血管物质使血管收缩。2.血小板止血栓的形成

血小板粘附、聚集、释放→松软止血栓→一期止血

3.血液凝固损伤部位启动凝血过程,形成牢固的止血栓→二期止血

2021/7/18星期日26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6页!*血小板与血管收缩:

血小板释放的TXA2、5-HT→收缩血管。**血小板与血栓:

粘附+聚集→松软血栓;

释放血小板因子等→参与血液凝固→加固血栓;

收缩→引起血块回缩挤出血清→坚实血栓。2021/7/18星期日27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7页!(一)凝血因子:血液与组织中直接参与血凝的物质。

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12种)2021/7/18星期日28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8页!(二)凝血的过程①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②凝血酶原的激活

③纤维蛋白的生成凝血酶原酶复合物

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三个基本步骤2021/7/18星期日29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9页!

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

①发生条件

Ⅻ接触带有负电的异面Ⅲ进入血液

(血管损伤或在试管内)

(组织损伤)

②启动因子

ⅫⅢ

因子分布全在血中组织和血中

④反应步骤较多较少⑤凝血时间慢快

(约数分钟)(约十几秒钟)2021/7/18星期日30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0页!2021/7/18星期日31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1页!(四)血液凝固的控制: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1.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屏障作用:避免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小板的活化.

抗血小板:合成释放前列环素和NO

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血:合成硫酸乙酰肝素增强抗凝血酶的作用;

合成和分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等抗凝血物质;通过蛋白质C系统参与对FⅤa和FⅧa的灭活;

参与纤维蛋白的降解。2021/7/18星期日32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2页!

3.生理性抗凝物质:

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抗凝血酶、肝素辅因子Ⅱ、C1抑制物等。抗凝血酶---

产生部位:肝脏、血管内皮细胞

作用:与凝血酶和FⅨa、FⅩ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注意:与肝素结合后作用↑2000倍。2021/7/18星期日33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3页!

②蛋白质C系统: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

和蛋白质C的抑制物。

蛋白质C---

产生部位:肝脏,并需要VitK的参与。

作用:

灭活FⅤa、FⅧa

抑制FⅩ和FⅡ激活

激活的蛋白质C

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注意:蛋白质S是蛋白质C的辅因子,可增强激活的蛋白质C

的作用。

2021/7/18星期日34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4页!④肝素:

产生部位: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产生的粘多糖。

作用:主要是增强抗凝血酶的活性抗凝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FPI

注意:

效应强大,临床应用广泛。

2021/7/18星期日35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5页!

2.延缓凝血

(1)

除钙剂:

枸橼酸钠→与Ca2+形成不易电离的可溶性络合物→

Ca2+↓

草酸铵或草酸钾→与Ca2+结合成不易溶解的草酸钙→

Ca2+↓(2)降低血液温度:

(3)抗凝剂:肝素、维生素K拮抗剂、抗凝血酶等。

(4)保证血液接触面光滑。2021/7/18星期日36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6页!注意:异面→FⅫa→启动内源性凝血

↓2021/7/18星期日37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7页!凝集原(抗原):镶嵌在红细胞膜上的一些特异蛋白质或糖脂。凝集素(抗体):

存在于血浆中的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性抗体。各种血细胞组织细胞多种体液(唾液、泪液、尿、胃液、胆汁等)

通过测定体液或分泌物中的血型物质也可帮助确定血型。抗原分布广泛2021/7/18星期日38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8页!2021/7/18星期日39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9页!注意:

①四种血型都有H抗原(是形成A、B抗原的结构基础),但其抗原性较弱,故血清中一般不含抗H抗体;②A1型RBC可与A2型血中的抗A1发生凝集反应;③A2型和A2B型的抗原性比A1型和A1B型的弱,血型鉴定时易使A2型和A2B

型误判定为O型和B型。2021/7/18星期日40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0页!3.ABO血型系统的抗体

天然抗体:出生2-8个月开始产生,8-10岁达高峰;

多属IgM,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胎盘。

免疫性抗体:接受外来刺激产生,属于IgG,分子量小,

可通过胎盘→新生儿溶血(与胎儿ABO血型

不合的孕妇)。2021/7/18星期日41医学资料7版本科-血液2共48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1页!5.ABO血型鉴定:玻片法---

2021/7/18星期日42医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