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范文(3篇)一、复习导入
1、激趣
同学们,做试验的球都预备好了吗?马克思曾经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试验是实践的一种方式。今日,就让我们在试验和分析中完成这节课。好吗?
2、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两》,知道了课文的仆人公是----?他被同学们称为---?而在当时,人们把谁的话当作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呢?他是一位---?
3、那作为辩论家的伽利略是否像人们一样迷信亚里士多德呢?文中哪个自然段告知我们?
二、讲读第3自然段
1、听朗读。
思索: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产生疑心?他是怎么想的?
2、指名答复。课件出示
①仔细读,想想铁球下落,关键强调什么条件和结果?动笔画相关词语。
②不转变这句话意思还可以怎么说?
③要怎样读这句话?
(二)、
1、按亚里士多德这句话,重的先着地,这个球好重,感觉像亚里士多德说的没错,可伽利略是怎么想的?
2、两个不同的结论指什么?
伽利略怎么得出结论1的,书上怎么说?依据亚里士多德的话,1磅的铁球比这10磅的铁球下落的速度要----?把它们拴在一起后,1磅的铁球就会拖10磅的后腿,它们落下的速度就会比10磅的铁球——?这是伽利略的分析过程。
结论2又是怎么得出的呢?书上怎么说?谁能像教师一样上台说说?
3、这是什么关系的两个结论?由此伽利略产生——?(疑心)这两结论是依据什么推出来的?可见这句话正确吗?
4.全班齐读。(女同学读伽利略对亚。。产生疑心的局部,读时要重点突出——?男同学读“他想……”这局部,读时要突出什么?
三、讲读第4自然段
好一个伽利略,真不愧是辩论家,提出这么不寻常的问题,那他是不是就此断言亚里士多德说错了呢?
1、小声读第4自然段。思索:伽利略提出疑问后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呢?
2、指名说。(反复做了很多次试验。)
假如你是伽利略,你会怎么做试验?用自带的小球做做试验。指名做一做。
3、伽利略的这些试验结果都证明白什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伽利略用实践证明白事实,可见他的科学态度是多么严谨啊!
4、比照句子。(区分,,有何好处,,为什么。)
5、指导朗读:(慢,重)
伽利略这时的身份是什么?作为教授,他发觉亚里士多德说错后,又是怎样做的呢?(要在比萨城斜塔上做公开试验。
四、讲读第5.6自然段
1、学习要求:
2、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们亲眼所见的正确结果,课文就是以这个结果为题,显示了实践的重要。伽利略从产生疑心,屡次反复试验,再公开试验,从实践中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你们觉得伽利略的珍贵在哪里?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3.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根底上答复思索.练习中1、2、3的问题。
6.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疑心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疑心是对的,熟悉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疑心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a.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疑心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肯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出色的奉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宏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两个铁球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争论,精讲讨论。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消失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a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状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疑心么?为什么?
b哪些词最能表达?(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怪)
信奉是什么意思?(信任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怪在什么状况下责怪?(在人们疑心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状况下。)
c读反问句,读出责怪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莫非要违反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心的句子。
两个结论,争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冲突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疑心,还英勇地进展试验。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局部。
1提问: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试验分几步?
(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局部。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从这局部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仔细的科学态度?(反复、很多次)
他为什么这样做?(由于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确实、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士气啊!由于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局部:
①出示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头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许多,人们是怎样谈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谈论的句子。(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怪、嘲讽、嘲笑、讽刺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怪、嘲讽、嘲笑、讽刺,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念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异)为什么?
(由于,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告知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行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信任别人。敢于思索,找知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状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疑心是多么的不易,他英勇疑心,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假设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a.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b.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其次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c.得出结论:这句话应当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时机: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通过今日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疑心,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盼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索,用仔细、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亚里士多德
试验一慢一快
自己试验公开试验速度与重量有关
打破迷信献身科学
教后记: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疑心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疑心是对的,熟悉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讲的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年轻时代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英勇挑战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并经过反复求证和公开试验,用事实保卫了真理。课文赞扬了伽利略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学生敬重权威但不能盲从以及培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教材。从文章表达上看,主要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通过从质疑、求证到公开试验这样的详细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二是通过环境或侧面描写来衬托人物,这些都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资源。
教学目标:
1.熟悉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依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4.初步学习通过详细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弄清伽利略是怎样不盲目迷信权威的话的,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初步学习描写人物的根本方法。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简介伽利略、亚里士多德。(强调宏大、闻名)
2.出示亚里士多德的话:“两个铁球,一个十磅重,一个一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肯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的话:“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质疑:谁是谁非?谁对谁错?
3.出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状况
1.提出读书要求:正确,流利。在读书的过程中思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学生字词。
三、初读感知
1.默读全文,画出访你深受启发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并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沟通收获。
3.引导学生填空,并说明理由。
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意大利宏大科学家()在青年时代敢于质疑权威,大胆进展(),以()的态度对待科学的故事。
伽利略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科学家。
四、为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讲的是意大利闻名科学家伽利略青年时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问题,进展试验,以仔细态度讨论科学的故事。分段应留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全文6个自然段,按事情的阶段划分,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屡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绽开表达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非常严密。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词,了解生字词的把握状况。
二、研读课文
敢于提出疑问、大胆试验的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产生疑问。那么,亚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人呢?
1.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人们对他的确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词语表现了这种确定和崇拜?(“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白什么?(“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当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这一段最终一句话用反问句,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为什么用反问的语气?改用加句号的陈述句效果有什么不同?(改用一般陈述句就使“不能违反的真理”效果差了,达不到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容许更改”的“权威”程度了。)
伽利略竟然对这位大家信奉的权威亚里士多德说的,不容许更改的话提出了疑问,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或者说什么态度?(不迷信权威,仔细求实的态度。)
2.读第三自然段。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哪句话提出了疑问,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亚里士多德的话是:“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大铁球落地速度快,小铁球落地速度慢。大铁球落地需要5秒钟的话,那么,小铁球落地就得几秒钟?(50秒钟)
3.这一疑问中的“一个事实”是指什么事实?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哪两个?(疑问中的
“一个事实”指亚里士多德说的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两个不同的结论是指两个“应当”:一个是:把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慢。一个是: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
4.把两个不同的结论展现出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两个结论的内容说给邻近的同学听。
5.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不仅提出疑问,而且推想出两个不同的结论后,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呢?(用试验的方法去检验、证明自己的疑心是对或者不对。)
从这一点看,伽利略表现了一种什么态度?(仔细求实的态度。)
三、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一、默读第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以下几个问题:
1.伽利略敢于提出疑心的是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话,他的话可是“不容许更改的真理”,因此,试验的态度怎么样?结果怎么样?第4自然段中有五个词,突出了试验的态度,有力地证明了试验的结果。把它们找出来,标上横线。
2.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3.公开试验时,人们又怎样谈论的?
(伽利略带着疑问反复做了很多次试验,结果都证明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确实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可见,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反复”“很多”“都”“确实”“总是”五个词突出了试验态度的严厉、仔细,也有力地证明了试验结果和亚里士多德的说法不一样。
伽利略打算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的试验,目的是公布自己试验的结果,也是为了告知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权威。
公开试验时,人们认为伽利略竟敢跟“人类的真理”挑战,是胆大妄为,是固执,会丢尽脸的。)
二、朗读最终一段,再看看插图,想一想,议一议:
1.公开试验胜利了。斜塔四周的人都忍不住惊异地呼喊起来,由于什么呢?
(“由于大家观察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2.现在把答复的一句话,跟教师提问的一句话,颠倒挨次,它们中间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变没变,为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3-6岁发展指南科学领域试题
- 2025至2030年棉纱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农艺师考试课程设计思路试题及答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批判性思维提升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与职业发展机会探讨试题及答案
- 温室园艺操作技能回顾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晶体管型可编程控制器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公司正规劳务合同样本
- 2025年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含答案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服务运营管理题及答案
- 2025贵州黔南州都匀供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4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第三届天扬杯建筑业财税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101-200题)
- 2025年美丽中国第六届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中小学组)
- 2025年早产儿培训试题及答案
- 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食品药品检验赛项)考试题库(含答案)
- 化粪池清掏协议书范本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科书解读
- 水利水电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标准
- 2024年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小升初数学试卷
- 化工原理完整(天大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