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_第1页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_第2页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_第3页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_第4页
中外建筑史之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外建筑史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与宫殿1.中国古代城市的历史发展及特点: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一、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概况·河南郑州大河村F1-4房屋遗址·偃师商城遗址·周王城图·燕下都平面图2.古代城市的选址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一般是择中而居)选择水陆交通要冲(解决水源及交通问题)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选择生活物资供应丰富的地方)考虑自然景观及生态因素(选择生态环境优越的地方)考虑设险防卫的需要(符合“国必依山川”的原则)

中国古代城市的类型:

根据城市选址不同,形成的城市类型也不相同①政治型城市政治型城市也有工商业,但不占主要地位,市场往往被禁锢在一定地区,集散的货物也以为统治者服务的商品为主;②经济型城市这类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经济发达,市场繁荣,显示处欣欣向荣的景象;它们大多位于水陆交通干线之上,或出于海港、河港的位置,有发展成为,经济都会的一切有利条件;这类城市有些虽然是都城,但由于经济发达,也被划为经济都会;南北朝以后,南方经济都会日渐增多;唐宋时代是我国封建经济大发展的时期,经济都会遍布全国;元明清时期,经济都会除北京外,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③军事型城市军事型城市指以军事功能为主的城市,或主要的设防城市,城市的政治、经济功能都比较薄弱;这类城市主要集中在边防线上,设置军事机构,皆具有坚固的城墙和一整套军事防御工程,并驻扎重兵;如明代的蓟州镇(河北遵化)、宣府镇(河北宣化)、山西镇(山西太原)、甘肃镇(甘肃张掖)等;④文化型城市文化型城市指以文化功能为主的城市;但文化机构不能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只不过文化功能比较明显或占主要地位,所以中国古代历史上并没有单一的文化城市;如明清西安城,书院门就是其文化区,这里有关中书院、西安府学、咸宁县学、文庙等文化功能区,形成西安城内的文化区;3.古代城市的规划布局中国古代有两种城市形式:方格网式规则布局

多为新建城市,受传统礼制思想的影响自由的不规则布局

多为地形复杂或由旧城改建的城市,受地形等环境影响较大古代城市布局结构特点1.城郭之制城:子城、内城、阙城郭:罗城、外城、国城城市布局:城在郭的一侧或内侧一般京城有三道围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内城)/外城(郭)古代城市布局结构特点2.宫廷总是都城主体

形式居住:里坊制和街巷制娱乐场所:风景区和瓦肆3.道理系统

绝大多数以南北向为主的方格网状宋以前:土路宋以后:砖石路面古代城市布局结构特点4.市政设施建设

a.防水

b.排水5.都城规模大

都城占地面积广阔房屋院落和街道分布稀疏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西汉长安城:七星伴月

1.规划结构松弛

2.宫室不集中,面积很大,市很不发达

3.陵邑的设置

4.八街,九陌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曹魏邺城——一定之规城市有明确的分区。市南宫北,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继承了古代城廓分工,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点是,区分更明确,宫民不参。高度重视城防。经纬涂制的道路系统。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城。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北魏洛阳——城郭严谨

1.宫城位于京城偏北,京城居于外郭的中轴线上。

2.外郭、京城、宫城三重城墙

3.里坊制

4.不规则的方格网道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南朝建康

1.按地形布置的结果形成了不规则的布局。

2.御街砥直,南望牛首山为天然的阙,其他道路曲折迂回

3.市多而分散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规模宏大,里坊中正

1.中国古代最严谨、规模最大的城市

2.平面布局方正规则,功能分区明确

3.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与《考工记》中布局接近

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4.龙首原高地处建主要宫殿,使政治中心北移,城市重心偏于一边5.采用严格的里坊制,全城划分为108个坊6.对其他都城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如日本的平城京、平安京)7.缺陷:土路,街景单调,城市供水与漕运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北宋东京城——繁华拥挤

1.中国古代都城的转折点

2.里坊制解体,街巷制形成

3.三重城墙,四重水系

4.着重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改善交通系统、扩大城市用地,疏通交通河道,注重防火和城市卫生及绿化等。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元大都——横平竖直、中轴对称、皇权至上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宏伟壮观的城市之一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元大都

1.以金中都东北郊琼岛一带水面为核心,建成了”大都“城。并靠近海子建立皇城。

2.城的轮廓接近于方形,以宫城、皇城为中心布置的,城市的中轴线就是宫城的中轴线。

3.道理系统规整砥直,成方格网。

4.有规律的街巷布置。

5.三重水系。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明北京——横平竖直、中轴对称、皇权至上(利用元大都原有城市改建的)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明北京1.北退五里,南进一里,凸字形城墙。2.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整个都城以皇城为中心。

3.城市规划更为严谨,中轴线得到进一步加强。

4.内城街巷仍沿用元大都的规划系统。

5.供水、排水系统被破坏,宫城位于中心,东西向交通不便。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实例

明南京

1.功能分区明确。

2.注重城墙建设:四重城墙。第二节中国古代宫殿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发展的四个阶段

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1.茅茨土阶的原始阶段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土台上的殿堂用廊苑围绕起来的“廊苑格局”,以后的宫殿建筑大都继承了这种格局,由此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一大特色。“一号宫殿”

2.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西周早期出土瓦,数量不多只用于檐部和脊部,春秋时广泛应用。高台即夯土制成,台上木架建筑为复杂组合体而不是庭院建筑。春秋时期建筑色彩富丽,配以灰色筒瓦屋面,宫殿建筑摆脱“茅茨土阶”阶段。台基人工筑成或因天然土阜裁切修建。高台宫室绵延2000多年。陕西岐山出土的西周瓦春秋战国时期台基式宫殿

3.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秦统一中国之后,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数量众多,布局分散。有新旧宫数座。各宫都围以宫墙,形成宫殿,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这些宫与宫之间布置了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未央宫

4.纵向布置”三朝“的阶段汉、唐、明宫室发展趋势:1.规模渐小2.宫中前朝部分加强纵向的建筑和空间曾侧,门殿增多。3.后寝居住部分由宫苑相结合的自由布置,演变为规则、对称、严肃的庭院组合。大明宫中国古代宫殿

二、宫殿建筑的布局特征

1.象天设都

2.严格的中轴对称

3.左祖右社

4.前朝后殿第二节中国古代宫殿

二、宫殿建筑实例——明清北京故宫故宫的布局分为两大部分,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