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41题攻略 讲义-高考历史三轮冲刺_第1页
高考历史41题攻略 讲义-高考历史三轮冲刺_第2页
高考历史41题攻略 讲义-高考历史三轮冲刺_第3页
高考历史41题攻略 讲义-高考历史三轮冲刺_第4页
高考历史41题攻略 讲义-高考历史三轮冲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历史最后冲刺之41题攻略1.【2021全国乙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材料一“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等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与司马迁作为伟大历史学家的共同之处。(8分)【答案】(1)共同:历史学家的使命感;追求客观真实,理性叙述历史;创新精神;开阔的视野;自主的实地查访与史料调查精神。(8分)超级长的两段材料,大概636字,极其考验和挑战我们的耐心。因此,不能慌,耐着性子,逐句概括提取。当然,这个题还有后两问,读材料时也应该关注,有相关的句子和关键词及时标好,否则,你需要反复阅读材料。时间这么紧,你浪费的起吗?“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这是希罗多德(约前484~约前420)所撰《历史》一书的开篇之语。历史学家,境界高吧!不是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这些相对庸俗的价值观。(担当、责任精神)

2分到手了正如平时有些精致利己主义的学生说的,我们要努力学习SX,买菜虽然用不到它,但是它会决定你在哪儿里买菜?(在哪儿买菜,就高人一等吗)(境界不高,成就怎么能大。)…………我们想想,司马迁,我们中国伟大的史学家。西方史学家就具备这样的品质,咱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能却这样的精神吗?相互提醒是不是共性出来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这样句子,我们在人物评说中,优秀人物的共同品质。)(相互联系,提高认识)

在此之前,对于希腊人而言,神话就是他们的历史。这句话,特指希腊的,没有信息《历史》前半部分以追问希腊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原因为起点,记载了希腊、西亚、北非等地的地理环境、民族分布、历史往事等内容,后半部分叙述希腊城邦与波斯之间战争的全过程,故该书又被称为《希波战争史》。这一句是介绍史书而不是介绍历史学家的?应该从中看出写史书的一些因素。它继承了《荷马史诗》的叙事方式,又本着“研究”的精神,常常分辨传说的真假与异同。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这句话,是典型的史学家精神。史学家在叙述历史时应该辨析史料,客观地呈现历史,中国古代有所谓的秉笔直书,就是客观叙述历史。虽然,客观无法真正实现,但是这是史学家的一种追求。正如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因此,我们概括出来的:客观叙述历史。一定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品质。

4分到手了作者赞扬雅典人,却并不肆意诋毁“异邦人”,承认东方民族具有比希腊更古老的文明。客观而不保守,视野极为开阔,胸怀宽广,不是夜郎自大。和上一点信息有重复的地方,但是也有新的信息,我们一定要提取到位。我们可以概括为:开阔的视野,宏大的视角叙述历史。

6分到手了,嘻嘻……

书中的不少记述是作者亲自调查得来的史实,如在埃及通过询问当时作为知识分子的僧侣,掌握了大量历史和文化知识。书中许多记载为后世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所证实。这句话,直接可以提取信息:亲自调查考证,后世得到验证,更体现当时的考证、辨析史料的精神。作为后人,看到这些信息,难道不该给史学家点赞吗?

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的精神不虚啊!

8分是不是到手了,满分了。别慌我们再来提取材料二的信息:验证一下,精神品质是不是一样,司马迁,有么有新的地方?《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约前145~?)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这句话也是在描述史书的。应该和后面的问题有关系。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这句话,说明司马迁的构建史书的独创性,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创新精神。

嘻嘻又2分了10分+了我们相互提醒,司马迁有创新精神,希罗多德呢?应该也有吧因此,真题的启示是不是来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高考前夕备战秘诀:发明本心(材料),而非格物致知!

我们的对策:悟真题、寻章摘句(本心)→拿高分有更多内容,可以关注再来一题(2016新课标Ⅱ卷)材料二

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特点类题也是高考的难点之一,我们继续分析。再次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高考前夕备战秘诀:发明本心(材料),而非格物致知!我们的对策:悟真题、寻章摘句(本心)→拿高分这一问,分值17分。够吓人的吧不要怕,他就是一个纸老虎。3问特点、原因及贡献三个连问!!国卷参考答案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6分)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4分)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7分)

一定要看清楚时间和材料范围: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我们开始逐句提取信息第一句有一个,历史悠久,长的特别像特点。但是,不能写,因为问题设定为16世纪以来,不是让你分析移民的渊源。本题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的中国移民。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从这句话中,其实是和材料一进行对比,我们中国到19世纪前50年,移民达32万人,说明中国虽有移民但是数量不是太大和材料一中上千万的移民相比,特点就显现了。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相互提醒。特点,反映的是历史事件的特别之处,因此前后呼应、相互提醒的对比,是寻找特点非常有效的手段之一。更是容易提高概括能力的必备手段。你运用过吗?因此,我们和材料一结合起来就可以概括为:1、晚晴时期中国移民数量远低于国际移民。

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第二句话,近代中国移民数量1500万左右,这个量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可以概括出信息:2、鸦片战争后,中国出现大规模移民,主要移民东南亚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

第三句话,我们可以概括为:3、新中国成立初期,很少向外移民。

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

第四句话,我们可以概括为:4、70年代后,出现新的移民潮

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第五句话,我们可以概括为:5、70年代以来,移民主要在发达国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