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_第1页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_第2页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_第3页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_第4页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水利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报告实习班级:水工A153姓名:李萌学号:指导老师:冷爱国、刘祥柱、者建伦、刘昌礼、张云清、吕贵梅、肖汉、邓婷婷实习时间:2016年10月24日—28日目录实习目的 (2)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 (3)第一节山东基本水情 (3)第二节山东省河流水系状况 (5)第三节山东治水综述 (5)实习工程概况 (8)第一节学院水轴 (8)第二节日照水库 (9)第三节龙潭沟水库 (13)第四节五莲山附近已建的水利工程 (15)录像部分 (17)第一节都江堰 (17)第二节黄河小浪底工程 (18)第三节红旗渠 (21)第四节三峡 (22)第五节江都水利枢纽 (24)第六节南水北调 (25)实习体会 (27)实习目的通过对水利工程的现场参观和技术人员的讲解,了解我国及山东省治水的历史;了解水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了解传统水利与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含义;了解已建和在建的著名的水利工程;了解水利工程的运用情况和除险加固情况;熟悉土石坝、水闸、渡槽、渠道、倒洪吸、堤防等水工建筑物程的作用、布置、组成及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工程施工及组织管理情况和招、投标的情况。使同学们增加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让学生领会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下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实习,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水利事业、乐于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决心和信心。我国及山东水利建设成就及发展第一节山东基本水情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国土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29%,平原占55%,洼地、湖沼占8%,其他占8%。河流均为季风区雨源型,由于山东半岛三面环海,雨水集中,有利于河系的发育,全省平均河网密度为0.24公里每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他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公里的河流1552条,大于100公里的河流18条;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24条。分为山溪性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湖泊主要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南四湖是省内的最大淡水湖泊,湖面积1268平方公里,正常蓄水位相应库容17亿立方米;东平湖是黄河下游的滞洪调蓄水库,库区总面积627平方公里,常年有水的老湖区面积209平方公里,防洪库容11.94亿立方米。山东省位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温差变化大、旱涝频度高。据1956—1999年水文监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45.4毫米,天然径流量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6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亿立方米。另外,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385.8亿立方米,90年代因干旱入境水量减少为222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当地淡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量344立方米(按1999年末统计人口数),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7%,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全省亩均水资源量307立方米(按1999年末全省耕地面积计算),也仅为全国平均亩均占有量的16.7%。山东省水资源量的变化不仅地区间分布极不均匀,而且年内年际间十分剧烈。多年平均降水量从鲁东南沿海的850毫米向鲁西北递减到550毫米,由胶东半岛南部的800多毫米(高值中心区超过900毫米),到半岛西北部莱州湾一带的600-650毫米。年径流的变化更为剧烈,高值区峄城、苍山区、东南沿海及泰沂山南麓,多年平均径流深为260-350毫米之间,低值区位于鲁西北平原和湖西平原,多年平均径流深只有30-60毫米。地下水资源模数岩溶山丘区高达1520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一般山丘区仅8.6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模数全省平均为16.1万立方米每平方公里。山东省水资源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很大,存在着明显的丰、枯水年和连续丰水年、连续枯水年;1964年是山东省的丰水年,年降水量1169.3毫米,年径流量690.0亿立方米,1981年是枯水年,年降水量445.5毫米,年径流量53.9亿立方米:降水量、径流量的极值比(最大值、最小值之比)分别为2.62、12.8。年内变化十分剧烈,全年的降水量的3/4、全年天然径流量的4/5集中在汛期。山东省水资源年际年内变化剧烈这一自然特点,是造成山东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的根本原因,同时也给水资源开发利用带来很大的困难。第二节山东省河流水系状况山东省国土面积15.67万km2,按水系划界,分属于淮河、黄河、海河三大流域。干流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1552条。主要河流有:马颊河、徒骇河、德惠新河、大汶河、沂河、沭河、泗河、梁济运河、洙赵新河、东鱼河、小清河、潍河、大沽河、大沽夹河。黄河从东明县进入我省,于垦利县注入渤海,省内河长628km。南四湖是省内最大的淡水湖泊,湖面面积1266km2,其中上级湖602km2,下级湖664km2,汛期允许最高调洪水位37.12m时,相应库容50.87亿m3,兴利调节库容12.3亿m3,由于今年降雨较丰,据9月7日统计,现蓄水27.10亿m3。东平湖是黄河下游的滞洪调蓄水库,并承接大汶河来水。库区总面积627km2,其中老湖区面积209km2,新湖区面积418km2。全湖最大滞洪库容40亿m3,其中老湖11.94亿m3。据9月7日统计,东平湖已蓄水4亿m3。第三节山东治水综述山东治水的历史悠久,山东人民却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在齐鲁大地上构绘了一幅史无前例的、宏伟的治水蓝图。50年代,水利工程的建设者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创了治水奇迹:为沂沭河流域的洪水出路开山辟岭;在百余万亩盐碱荒地上,建立起了科学的引黄灌溉、排水系统;在全省各主要河道上,修建了百余座大中型水库群和多种多样的群众性小型工程。人们永远不会忘记,由干部、技术人员和千百万民工组成的治水大军,为这些伟大事业,夜以继日,忘我劳动,常年战斗在工地上,以青春甚至生命,在构绘的这幅治水蓝图上,实现了他们人生的自我价值。这是艰苦奋斗的年代,是创业的年代,也是为山东水利奠定基础的年代。60年代初,山东海河、淮河流域平原,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最大受灾面积达全部耕地的80%;涝碱相随,盐碱地突增1倍。在治水上,由于只蓄不排,对洪水不是疏导而是截堵,结果造成水灾面积扩大,省、地、县、乡之间,堵水扒水矛盾迭起。特别对引黄灌溉,社会上提出很多质疑、批评。广大水利工作者在困难中,分析、探索,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挫折使人进一步认识到在黄淮海平原治水中,包括大规模发展引黄灌溉,都必须从排水入手。当时,把不具备排水条件的引黄灌溉暂时停下来,虽然是一副苦药,但对以后积极慎重发展引黄灌溉起了重要作用。山东黄淮海平原的综合治理,就是从防洪除涝开始的。70年代前后,在治理淮河、海河平原中,齐鲁儿女再振雄风。通过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工程搞得扎实有效。治理后,在历次抗洪斗争中都取得了巨大效益。在山区,已建水库虽在历次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遗留了大量尾工,其中不少险象丛生,个别水库甚至面临跨坝危险,亟待除险加固。实践使人们认识到,50年代建成的大批水库和引黄涵闸,虽然具备了蓄水、引水条件,但真正能达到灌溉增产,还需要大量的灌排渠系配套和完善的管理。否则,只能大水漫灌。在易涝易碱的黄泛平原,大水漫灌不仅不能增产,还造成了大面积土地盐碱化并加重洪涝灾害:已经建成的大批水库,没有灌溉工程配套,同样不能增产。例如,东平湖水库曾经蓄水20余亿m3,由于灌区没有开发,只得把水白白放掉,还因泥沙淤积减少数千万立方米的库容。60—70年代,是水利事业经受挫折及考验的年代,是曲折前进的年代,是黄淮海平原洪涝治理取得重大成就的年代。80年代,改革开放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对水利事业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更高的要求。水利必须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和全社会服务。水利作为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为社会所公认。1989年建成的引黄济青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就是以工业、城市供水为主兼顾沿途农业和人畜饮水的综合性基础设施。90年代,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对水利投入的增加及水利经济的发展,都为水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水利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污染严重和地下水大面积超采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利工程老化、退化;病险水库加固和已建工程的续建配套任务仍然艰巨;特别是水利事业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等重大问题,仍有待于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解决。实习工程概况第一节 学院水轴蓄水池为圆柱形,位于校内广场中央。水池的内壁和底部用混凝土浇筑而成,外表面铺拉一层瓷砖,提高拉防渗能力而且显得的美观。水池东侧的内壁上有5个溢水孔,在水位到达一定高度时多余的水便从溢流孔流出,在通过地下的管道流入都江堰。蓄水池既可以提供水流,又能建成喷泉,属于一池多用的水池。水轴由龙韵广场的蓄水池、都江堰、三峡组成。都江堰是我们学校一个特色景观,是模仿都江堰所建的一个水利模型,长约70米,并有雕刻的李冰父子的像,他的水系向上连通龙韵广场水池,向下接三峡,都江堰上还建有一个三孔木制闸门,供同学们参观。模仿建造的都江堰与实际的都江堰几乎完全一致,宝瓶口、分水鱼嘴、飞沙堰等都有。老师给我们讲述都江堰的各部分功能和现在的效益同学们都为先人们的智慧所惊讶和感叹。都江堰的下游有一橡胶坝,为了拦截上游的水流,橡胶坝长约8米,常用于小型水利工程,特别方便。也能增加美观,可以采用不同颜色。不宜用于大型水利工程。最后的是三峡大坝,也是模仿三峡而建。具有参观和排放上游水的功能。连接太公湖,最终形成水轴水的循环。学院水轴日照水库(一)日照水库枢纽概况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驻地以西15km处,坝址位于东经119°20′,北纬35°26′,控制流域面积548km2,总库容3.2092亿m3,兴利库容1.8232亿m3,死库容834万m3。该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生活、工业供水、养殖、旅游开发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二)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日照水库流域地处傅疃河中上游,坝址以上分西、北两大支流。西支为干流,发源于东港区西部竖旗山西侧陈家店子村西,干流长39.0km,平均比降0.00246;北支傅疃河发源于五莲县马鞍山东麓韩家窝洛子,于库区附近的沈疃村东汇入傅疃河,流域面积26lkm2。流域形状呈椭圆形,西高东低,上游西部和北部为浅山区,面积占40%海拔高程在200~400m;北部分水岭最高山峰七莲山海拔高程695m,中下游为丘陵区占20%,河谷平原占40%左右。流域内多为砂石山,出露岩层以片麻岩为主,土层瘩薄,多为砂土,河谷平原为黄土。浅山丘陵区植被较好,多为马尾松。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茶叶、黄烟等。1990年前,水库流域内先后建成小〈一)型水库4座,小(二〉型水

库33座,控制流域面积63.4km2,总兴利库容1671万m3。建成塘坝300座,控制流域面积20km2,总兴利库容800万m3。日照水库地处鲁东南沿海地区,属暖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盛行。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854.5mm,是全省降水量较充沛区。降水量年际变化

大,最大为1964年的1285.7mm,最小为2002年降水量5353mm,极值比为2.4。降水量年内分配也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多年平均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2.1%。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7月份降水量最大,占年降水量的27.6%,12月份降水量最小,占年降水量的1.3%。(三)日照水库工程情况

日照水库1958年10月开工,至1959年6月建成蓄水。2002年1月水

库除险加固前,“三查三定”核定水库千年一遇洪水位为45.2m,百年一遇设计洪水位43.8m,兴利水位42.5m,死水位28.9m,总库容27181万m3,

兴利库容18232万m3,死库容834万m30水库自建成后经续建、加固达到现有规模。其中较大规模的续建、加固工程有:1960年至1962年兴建水电站,装机容量640kw;1960年至1963年开挖溢洪道子槽;1964年翻修36.00m高程以上石护坡;1968年扩建水

电站800kw机组一台;1970年翻修32.50m至36.00m之间的砌石护坡:1971年初建溢洪闸三孔;1976年和1977年两次培厚土坝;1995年建成新放水

洞;2002年1月开始进行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日照水库除险加固后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五千年一遇洪水校核。日照水库有老、新两个放水洞。老放水洞为内径φ1.6m的钢筋险圆管,

进口底高程27.0m,出口底高程26.18m,水位42.50m时放水流量为20.5m3/s;

(四)水库建成以来运用情况

根据水库1961~2002年观测资料统计,水库历年最高蓄水位43.83m,

时间为1974年8月15日:历年最低蓄水位27.761m,时间为1982年7月6日;多年平均库内水位37.24m。水库自建成至2002年共有11年发生溢洪,

其中1974年8月14日溢洪流量最大,最大下泄流量为1140m3/s。日照水库工程简介日照水库闸墩日照水库弧形闸门龙潭沟水库

龙潭起大坝,山峡出平湖。龙潭沟水库从社会、经济影响力,投入人力物力,水库的功能开发等多方面来看,对于五莲来说都堪称是水利工程中的“小三峡”。

水库位于潮白河上游、九仙山龙潭峡谷内,坝址位于五莲县户部乡上沟村西约376米,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16.2平方公里,是一座集防洪、灌溉、渔业和生态于一体的综合利用功能的中型水库,总库容1078万方。水库工程主要建筑物包括大坝、泄洪洞、灌溉放水洞等。大坝坝型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这也是目前我省兴建的第一座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7.94米,坝长264米。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1000年一遇。工程概算总投资2.6868亿元,设计总工期20个月。正在施工的龙潭沟水库碾压混凝土坝龙潭沟水库及碾压混凝土坝效果图五莲山附近已建的水利工程水利设施建设是林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五莲县坚持林水同步化、投入多元化、全域统筹化,在林水相融合上下功夫,综合治理山水林田路,着力提升农业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土资源利用效率。该县在加快造林绿化的同时,全面跟进建设水利设施工程。目前,该县投资1300万元的高泽镇丰美园林水利配套工程已完工,新建小型水库、扬水站各1座,铺设各类管道6万米,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500亩。叩官镇概算投资360万元的荟果园、150万元的绿丰精品樱桃园、120万元的盛世桃园生态农业园节水灌溉工程已完工。五莲山旅游风景区概算投资3000万元的缦耘庄水利配套工程,已新建塘坝9个,配套扬水站1座,铺设各类管道25万米,形象进度达到50%;投资1200万元绿维科技示范园水利配套项目、投资80万元的大枣采摘园灌溉工程等形象进度均达到30%以上。五莲山附近的弧形堰五莲山附近的折形浆砌石堰录像部分在实习期间我们还多次观看了视频资料,包括中国的大江大河、湖泊、中国水利50年、三峡的建设、问水齐鲁、以及南水北调工程等,都十分可贵。他们在向世人展示着我国水利行业的成就,水利人在用自己的特有精神为国人造福,为国人牟利。我对三峡的建设和中国水利50年的成就南水北调工程十分感兴趣,所以重点记录了一些重要的资料。作为以后参考和借鉴的重数据。这些数据将给我以后的事业和学习带来五无比宝贵的激励。以下是我在看视频记录的相关数据。都江堰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境内岷江进入成都平原的起始段,引岷江水,灌溉成都平原的大型水利工程。晋代称都安大堰、湔堰,唐代又名楗尾堰,宋代始称都江堰。都江堰相沿2000多年,是现存世界上历史最长的无坝引水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溢洪道、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成为“水旱从人”的“”。1998年灌溉面积达到到66.87万公顷,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人们为了纪念父子,建了一座李冰父子庙,称为二王庙。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三者有机配合,相互制约,协调运行,引水灌田,分洪减灾,具有“分四六,平潦旱”的功效。黄河小浪底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既可较好地控制黄河洪水,又可利用其淤沙库容拦截泥沙,进行调水调沙运用,减缓下游河床的淤积抬高。1991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小浪底工程在“八五”期间动工兴建。小浪底工程1991年9月开始前期工程建设,1994年9月主体工程开工,1997年10月截流,2000年元月首台机组并网发电,2001年底主体工程全面完工,历时11年,共完成土石方挖填9478万m3,混凝土348万m3,钢结构3万T,安置移民20万人,取得了工期提前,投资节约,质量优良的好成绩,被世界银行誉为该行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项目的典范,在国际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一、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三门峡水利枢纽下游130公里、河南省洛阳市以北40公里的黄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69.4万平方公里,占黄河流域面积的92.3%。坝址所在地南岸为孟津县小浪底村,北岸为济源市蓼坞村,是黄河中游最后一段峡谷的出口。二、工程规模小浪底水利枢纽坝顶高程281m,正常高水位275m,库容126.5亿m3,淤沙库容75.5亿m3,长期有效库容51亿m3,千年一遇设计洪水蓄洪量38.2亿m3,万年一遇校核洪水蓄洪量40.5亿m3。死水位230m,汛期防洪限制水位254m,防凌限制水位266m。防洪最大泄量17000亿m3/s,正常死水位泄量略大于8000m3/s。小浪底水库正常蓄水位时淹没影响面积277.8km2,施工区占地23.33km2,共涉及河南、山西两省的济源、孟津、新安、渑池、陕县、平陆、夏县、垣曲8县(市)33个乡镇,动迁年移民20万人。三、工程开发任务小浪底水利枢纽开发任务以防洪、防凌、减淤为主,兼顾供水、灌溉、发电,除害兴利,综合利用。(1)防洪、防凌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表明,黄河可能出现55000m3/s的特大洪水,即使经过三门峡、陆浑、故县等水库拦蓄后,花园口站的洪峰流量仍将达到42000m3/s。黄河下游防洪工程的设防标准仅为22000m3/s(花园口站),不到百年一遇。三门峡水库对控制凌汛期流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可利用库容过小,防凌效果有限。小浪底水利枢纽与已建的三门峡、陆浑、故县水库联合运用,并利用东平湖分洪,可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提高到千年一遇。千年一遇以下洪水不再使用北金堤滞洪区,减轻常遇洪水的防洪负担。与三门峡水库联合运用,共同调蓄凌汛期水量,可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威胁。(2)减淤小浪底水利枢纽利用淤沙库容沉积泥沙,可使黄河下游河床20年内不淤积抬高。非汛期下泄清水挟沙入海以及人造峰冲淤,对下游河床有进一步减淤作用。(3)供水、灌溉黄河下游控制灌溉面积约4000万亩,每年平均实灌面积1760万亩,年引水量80~100亿m3,由于黄河来水丰枯不匀,又缺乏足够的水量调节能力,灌溉用水保证率仅32%。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沿河工农业迅猛发展,城市供水需求急剧增长,山东利津至入海口河段几乎每年断流,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小浪底水利枢纽可减少下游断流的机率,平均每年可增加20亿m3的调节水量,满足下游灌溉与城市用水,提高灌溉保证率。(4)发电小浪底水利枢纽装机6台,每台30万kw,总装机容量180万kw,额定水头112m,是河南电网理想的调峰电站。四、工程的地位和作用小浪底工程是三门峡以下唯一能够取得较大库容的控制性工程,处在控制黄河下游水沙的关键部位,也是唯一能够担负下游防洪、防凌、兼顾工农业供水、发电的综合水利枢纽,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小浪底水库区为峡谷河段,有利于保持较大的长期有效库容,可以长期发挥调水调沙、兴利除害的效益,防洪运用比较可靠,不仅可以拦蓄特大洪水,还可以根据下游防洪需要适当控制中常洪水。这是其它工程措施所不能比拟的。小浪底水库拦调泥沙,能够较快地减缓下游河道淤积,还可以通过人造洪峰、调水调沙等运用方式,长期发挥较大的减淤作用,与其它减淤措施相比,在减淤效果、减淤单位投资、影响人口等方面,小浪底工程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小浪底水利枢纽在保证下游防洪、满足下游减淤的前提下,还可以调节径流,为下游工农业用水增加可利用的水源,发电调峰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观察,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下游防洪减淤工程中最优的方案。红旗渠红旗渠是一个人工修建的灌渠名称,,位于省林州市(原林县),处于河南、山西、河北三省交界处,历史上严重干旱缺水。为了改变因缺水造成的穷困,林县人民从1960年2月开始修建红旗渠(原称“引漳入林”工程),竣工于1969年7月。林县是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的贫困山区。“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旧林县的真实写照。红旗渠工程总投工5611万个,共完成土石砌方2225万立方米。总投资1250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4625万元,占37%,社队投资7878万元,占63%。红旗渠的建成,彻底改善了林县人民靠雨的恶劣生存环境,解决了56.7万人和37万头家畜吃水问题,54万亩耕地得到灌溉,粮食亩产由红旗渠未修建初期的100公斤增加到1991年的476.3公斤。被人民称为“生命渠”、“幸福渠”。三峡三峡水利枢纽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县三斗坪、长江三峡的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西陵峡中,距下游宜昌市约40km。具有巨大的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骨干工程。经过长期的研究论证,坝段、坝址、正常蓄水位、重庆至宜昌河段的一级开发与二级开发以及分期开发等多方面的比较,最后选定了“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方案。坝顶高程185m,正常蓄水位175m,初期运用水位156m。为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75m,总库容393亿m3。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以使下游荆江河段,防洪标准可提高到百年一遇,在遇到千年一遇以上特大洪水时,配合以中游分蓄洪工程等,可以避免发生毁灭性洪灾。水电站装容量1820万kW,保证出力499万kW,多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kW·h。向华中、华东和川东供电。设有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年单向通过能力5000万t,万吨船队可直达重庆。1993年开始施工准备,1998年截流,2003年6月水库开始蓄水,2009年全部建成。生物学家认为,三峡的修建,淹没了两岸的林地,阻挡了鱼类的回流,打断了当地的生物圈历史学家认为,三峡的修建,会将许多名胜古迹淹没,使它们成为水下城市。地理学家认为,三峡修建的选址不当,容易引起水库地震,并且,建成水坝后,或多或少都对当地的气候造成影响。社会学家认为,三峡建成以后,上升的水位会淹没两岸海拔较低的城镇与耕地,导致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更有甚者认为,当战争爆发以后,水坝往往成为轰炸的目标,所造成的破坏力是无法估计的。以上科学家担心的并无道理,但是,我们细细想一下,水坝带来的利益不是很多吗!三峡建成以后,通过在多雨季节蓄水,适当控制河水的排放,对于缓解下游洪灾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对的,在少雨季节,可将水库的水用于灌溉,满足农业要求。同时,三峡建成后,可提高河流的通航能力,也可在库区发展旅游、养鱼,带动库区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三峡建成以后,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发电。众所周知,水能是可循环的清洁能源,如果加以利用,对于缓解煤、石油等非可再生资源的开采速度,具有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利益这么多,我们怎能拒绝呢?或许,那一座座钢筋混凝土墙壁,拦截着的不仅是河水,还有一片金色的未来……江都水利枢纽水利枢纽(JiangduWaterControlProject)长江水北调水利枢纽工程,最大的引江枢纽工程,简称江都抽水站。位于江都区境内,位于、新和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工程始建于1961年,至1977年建成,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的源头。是一项灌溉、排水、通航、发电的综合利用工程。江都水利枢纽工程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3座船闸、2座涵洞、2条鱼道以及输变电工程、引排河道组成,是一个集泄洪、灌溉、排涝、引水、通航、发电、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大型水利枢纽。其中4座抽水站共装有大型立式轴流泵机组33台套,装机容量53000KW,设计抽水能力为400立方米每秒,是目前我国乃至规模最大的电力排灌工程。其中位于入江水道上的5座节制闸,以万福闸最大,65孔,设计泄洪流量7460立方米/秒。江都抽水站及配套工程建成后,使所辖排灌区内旱涝之年增产保丰收,保证运河航运、工业及城镇生活用水,并通过自流引江水补充沿海垦区灌溉及冲淤用水。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即以此为起点。该工程建成以来,年平均抽引江水158天,年均抽水量40亿立方米,至今共抽江水北送1000亿立方米,排涝水300亿立方米,自流引江水东送950亿立方米,泄洪9000亿立方米,为苏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水北调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补水;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南水北调工程的利弊因素分析一、有利因素(1)解除了汉水中下游的洪涝灾害南方输水区而言,有利影响集中体现在汉水中下游饱受洪患之苦的数十万群众将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兴建而受益。加高丹江口大坝至后期规模,是完善汉江中下游防洪体系,解决汉江中下游和武汉地区防洪问题的最经济、最有效、最关键的措施。汉江的防洪重点——中下游平原地区两岸,受堤防保护的人口1200万,耕地1700万亩,还有众多城镇、工业和交通设施,它们在湖北省社会经济格局中极为重要。(2)全面缓解北方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成后,将全面缓解京、津、冀、豫、鲁及黄河上中游的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10多个省市区的水危机,惠及3亿人口。(3)大大增加了供水防洪的经济效益仅中线近期工程在供水和防洪两方面的直接效益,初步估算年平均效益达456亿元。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