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系(院)系(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班级本科..............................密..............................封..............................线..............................第一学期《现代教育学》试卷(C)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B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2.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A》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3.以涂尔干为代表的教育目的观是D。A.个人本位B.指导性C.现代D.社会本位4.个人本位论强调教育目的应当注重B。A.社会需要B.人的需要C.人的情感D.人的个性5.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B。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B的特点。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8.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D。A.杜威B.马卡连柯C.班杜拉D.柯尔伯格9.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皮亚杰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10.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B。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古代教育的特点是ABCD。A.鲜明的阶级性B.鲜明的等级性C.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教育形式简单2.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ABC。A.激励B.指导C.评价D.指令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ABC三种心理内化形式。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C.智力内化D.语言内化4.教育具有ABC功能。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军事功能5.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ABD。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心理支持C.知识传授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6.教师应该具备的教学能力ABCD。A.加工和驾驭教学内容的能力B.自我调控能力C.教学实验与研究能力D.教学直觉与想象能力7.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CD。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8.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ABCD。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9.教学目标一般分为BCD。A.人际交往领域B.心理动作领域C.情感态度领域D.认知领域10.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ACD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A.动态的B.合作的C.平等的D.民主的系(院)系(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班级本科..............................密..............................封..............................线..............................评卷人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2.素质教育3.教师专业发展4.综合课程5.陶冶教育法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简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定位2.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3.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2.人们对德育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请结合实际就此发表您的看法。得分评卷人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一位青年教师讲秦牧的《土地》一文时,对其中精彩段落动情地高声朗诵。教师:“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的地方,收起缰绳,回到眼前灿烂的现实。”话音刚落,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野马怎么会有缰绳?”教师毫无准备,不耐烦地说:“你总钻些牛角尖,学习成绩会好吗?”学生脸胀得通红,自尊心受到打击,欲言又止。请运用学过的课程与教学原理来分析该教师的行为是否妥当并为他设计处理办法试卷(C)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A3、D(P48)4、B(P48)5、B6、B7、B8、D(P266)9、C10、B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ABCD(P20)(P43)(P107)(P136)(P129)9.BCD10.ACD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是指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或教育所培养的人应该具有何种素质,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所培养的人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对教育实践具有激励、指导和评价功能。2.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强调在传播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上,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良好科学素养的人,其实质是促进人的内在身心和潜能的发展以及人类文化和知识向个体心理品质的内化。3.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4.综合课程是指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知识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互补性。5.陶冶教育法是指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教师角色是指教师在跟学校课程有关的关系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身份以及由此而规定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总和。(1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2分);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1分);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1分);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1分)。2.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最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师生关系的形成是一个自觉的建构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尤其是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积极建构。(1分)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确立生命教育理念(1分);改革教育方式(1分);教师应胸怀满腔的教育爱(1分);教师要善于倾听(1分)。3.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性(1分);现代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1分);现代教育评价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2分);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测量性(1分)。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3分)。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2)教与学的关系(3分)。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2分)。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2、(1)认知派认为,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以及动机等因素的形成。主张在道德教育中要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知识的讲解。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和科尔伯格。(2分)(2)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产物。道德认识未必能导致道德行为,只有养成了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出现良好的品德。主张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和行为习惯的培养。(2分)(3)情感派认为,情感在道德教育中起着本源的作用。以人为本的德育观是把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和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有机结合的德育观,其基本命题和核心理念就是人不仅具有适应性,而且具有发展和超越性。(2分)。看法从(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2)在德育中,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三个方面展开。(8分)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该案例中教师表现出的行为,从课程、教学原理的角度分析,存在以下问题:(1)教师的处理方法简单粗暴,伤害学生自尊。(2分)(2)教师仍然把自己视为教学活动中唯一的权威。(2分)(3)教师把传授教材内容当作教学唯一取向,忽视学生反思、批判能力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2分)建议处理策略:鼓励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此为契机与学生探讨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的特点;运用教学的语言艺术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全面人格的发展。(6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2.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3.斯宾塞提出的教育目的是C。A.多元化B.个体本位C.完满生活D.社会本位4.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C。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5.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C。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6.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C。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7.教师与学生交往的主渠道是B。A.课外活动B.课堂C.游戏D.提问8.“文化课程概念”的提出者是BC。A.布鲁纳B.胡塞尔C.杰特D.惠勒9.课程设计的取向即CD。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10.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C。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ABC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2.按照价值取向,教育目的可以分为AD。A.个人本位B.指导性C.指令性D.社会本位3.马克思和恩格斯从BCD方面来说明其“人的全面发展”学说。A.道德原则B.劳动能力C.社会关系D.全人类解放4.现代教育与文化的关系ABCD。A.属性与本质B.相互制约C.相互促进D.二者具有共同性5.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ABCD。A.教学研讨B.案例分析C.专题讲座D.经验交流6.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BCD。A.目的B.立场C.慎思D.设计7.泰勒认为课程资源的类型有ACDE。A.目标资源B.素材性资源C.教学活动资源D.组织教学活动资源E.制定评估方案的资源8.教学设计的基本特征是ABCD。A.指导性B.系统性C.操作性D.预演性9.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BC。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0.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BCD。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现代教育2.教育功能3.教育行动研究4.课程5.观察学习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现代教育在人的个性发展中的作用2.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3.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试论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系(院)系(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班级本科..............................密..............................封..............................线..............................得分评卷人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10除以5,得多少?

小儿7岁,在北京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二年级。一次数学测验,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0除以5,得多少?”小儿答:“10除以5得2”。不料被扣了分。请教老师(试卷不由学校出,由学区统一出标准答案),老师说:原因是没有按规定答题,正确答案应是“得2”。好心的老师惋惜地告诉小儿,你这么写是不应该算错的,但上边对试卷答案有严格要求,以后做除法答题要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多写。小儿记住了,但因此又带来一次“错误”。这次的试题是:“26除以4商几,余几?”小儿答:商6余2。这次又被扣去分。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按老师说的“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答”他很困惑地说:“总不能不答商,只答余数呀!要不,你说怎么答?”我明知孩子说得有理,但也猜不透出题者的要求,只好说:“别管这些,按老师说的办法答,就写余2,看看老师怎么改。”第二天,我们改的题又被判为错。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无可奈何地说,这次是试题出的不好,逗号不应该放在“余几”处。小儿说:“我不会答题了。”——摘自1998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请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谈谈您对此材料的看法。一、单选题(P49)(每题1分)二、多选题(每题2分)三、名词解释1.现代教育是现代社会特有(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自我选择,使受教育者从原有的发展水平向着一定的发展目标转化,并在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分)2.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3分)3.是一种以参与和合作为特征、以教师为研究者、以实践情境为研究场所的研究形式。由于行动研究强调从经验中学习,强调实践者就是研究者,注重“研究”与“实践效果”的有机结合,因而它不仅能在较短时间内促进教师教学效果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3分)(P141)4.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3分)5.人们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观察、模仿他人的学位进行学习。这种学习使人较易、较快地习得某种社会行为。(3分)四、简答题1.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性的发展;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性特征的发展;现代教育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评分标准:答对一个要点加分,两个要点分,共5分。2.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评分标准:一个要点1分,共5分3.传统考试阶段;教育测验阶段;教育评价阶段。评分标准:答对一个要点加分,两个要点分,共5分五、论述题1.(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2分)(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2分)(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2分)(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2分)(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2分)评分标准:一个要点二分,引申的加二分。2.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3分)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2分)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以理服人。(2分)在对青少年进行说理教育时,首先,说服教育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再次,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厚爱来唤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说理教育的感染力。(3分)联系实际(略)(4分)六、材料分析题新课程改革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评价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4分)上述材料中的极端事例,就其表面现象来看,反映的是课程评价中的标准化和僵化的弊端,反映的是课程评价的异化,而其实质则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异化,忽略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4分)其他(4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是D的出版。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这反映了C。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对整个教育活动起指导作用的是C。A.教育内容B.教育方法C.教育目的D.教学组织形式4.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C)。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5.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B来实现。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6.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B。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7.我国的《教师资格条例》颁布于C。A.1986年B.1994年C.1995年D.1999年8.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A.“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B.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D.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9.第一次明确提出课程设计的过程模式的人是C。A.布鲁纳B.阿特金C.斯腾豪斯D.斯基尔贝克10.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C、联合、系统和方法四阶段。A.分析B.综合C.明了D.统合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ACD。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2.教育目的功能主要有ABC。A.激励B.指导C.评价D.指令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ABC三种心理内化形式。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C.智力内化D.语言内化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5.教师在教学中作为促进者的角色的特性ABD。A.积极地旁观B.给学生心理支持C.知识传授D.帮助学生培养自律能力6.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ABCD。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7.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BC。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8.教学动力的主要特征是ABCD。A.方向性B.转化性C.强度性D.多样性9.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CD。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10.说服教育法的方式主要有AB。A.灌输B.疏导C.模仿D.奖惩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现代教育2.教育结构3.教师专业发展4.课程5.陶冶教育法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2.我们应该确立什么样的学生观3.现代教育评价的基本特征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目前理论界对教学的本质具有多种观点,您如何评价这些观点?2.人们对现代德育存在诸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多种认识,请就此发表您的看法。得分评卷人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P42)(P138)(P183)二、多选题.(P164)(P268)三、名词解释1.现代教育是现代社会特有(专业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是按照现代社会的要求和个体的自我选择,使受教育者从原有的发展水平向着一定的发展目标转化,并在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中,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3分)2.指构成教育体系的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结合方式。这里的教育结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结构,主要包括各级学校的比例构成、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各级教育内部各类教育之间的比例构成、学校系科的专业设置以及学校的布局结构等。(3分)3.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3分)4.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3分)5.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3分)四、简答题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2)教育对人的道德也有影响作用。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4)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评分标准:答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分,三个要点4分,四个要点5分2.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发展性的人;学生是具有潜能的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学生是个性化的人。(P145)评分标准:一个要点1分。3.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指导性;现代教育评价具有连续性;现代教育评价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现代教育评价具有测量性。评分标准:答一个要点1分,两个要点分,三个要点4分,四个要点5分五、论述题1.在回答此问题时,应该考虑如下要点与思路:首先能列举出各主要观点的主要内容:课程即学问和学科;课程即书面的教学计划;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文化再生产。(5分)其次,对各种观点的利弊进行分析;(5分)最后,形成自己言之有理的观点。(5分)2.在回答此问题时,应该考虑如下要点与思路:(P269)应先简答陈述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启发,(8分)进而从以下三方面论述:(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2)在德育中,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6分)六、材料分析题(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3分)(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3分)(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3分)(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每一个过程中,都是课程设计主体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都有不同的设计主体的参与。(3分)1.教育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标志性的事件是《A》的出版。A.普通教育学B.大教学论C.教育漫话D.民主主义与教育2.从教育法所规定的教育方针看,我国教育工作的性质和任务是A。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教育必须体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3.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主要是由B因素决定的。A.政治B.经济C.文化D.人口4.最早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的是C。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即A。A.“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B.忠于自己的教育观念来实施课程C.以社会目标为依据来实施课程D.以教参为依据来实施课程6.回归生活世界的课堂生态观的本质A。A.强调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有机统一B.强调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自然即课程C.强调同社会融为一体,生活即课程D.强调向自我开放,自我即课程7.罗杰斯的C是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A.对话教学B.体验教学C.非指导性教学D.探究教学8.“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B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9.提出观察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A.皮亚杰B.杜威C.班杜拉D.柯尔伯格10.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C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养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议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得分评卷人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产婆术”2.教育目的3.素质教育4.课程得分评卷人三、简答题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3.教师在运用循序渐进原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4.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

得分评卷人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2.人们对现代德育存在诸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多种认识,请就此发表您的看法。得分评卷人五、材料分析题(每小题20分,共20分)阅读下面的案例,思考我们学生的学习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原因何在

几年前,世界范围内曾流传这样一则笑话:在一所国际学校,一天,老师说:“同学们,今天咱们讨论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就其他国家的粮食短缺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结果,同学们无言以对。当老师进一步追问的时候,美国学生说:“什么叫‘其他国家’”欧洲国家学生说:“什么叫‘短缺’”非洲学生说:“什么叫做‘粮食’”而中国学生则怯生生地望着老师说:“什么叫做‘自己的想法’”一、单选题(每道题1分,共10分)1—10AABCAACBCC(P5、56、101、137、187、166、211、4、267、3)二、名词解释(每道题5分,共20分)1.产婆术“产婆术”是希腊大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提出来的一种教育方法。他认为教育即为施教者对受教者的引导,施教者只不过是学生新思想的“助产”者。教师就是“产婆”,其任务在于帮助学生“生产”----新思想、观念的产生。(P231)2.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人才的总要求,是培养人才的规格与标准,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点。或者人们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前,在头脑中预先存在着的教育活动所要取得的结果,它指明教育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说明办教育为的是什么,所培养的人要达到什么样的规格。(P40)3.素质教育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准为宗旨的教育;或者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提出来的,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操作技能等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P66)4.课程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手段和媒介,其本质内涵应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旨在使学生获得的、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性经验体系。(P164)三、简答题(每道题5分,共20分)1.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所谓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文化具有能动作用。(一)教育是一种转换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实践活动;(二)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三)教育跟政治、经济等社会发展进程的不平衡性。(P115)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3.教师在运用循序渐进原则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师严格按照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系统连贯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形成完整的体系。实际上,这是由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和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1)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系统的教学;(2)遵循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组织教学;(3)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4.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如何营造良好的班风?

为了营造良好的班风,班主任应当:①抓学风建设;②建立健全各项班级规章制度;③营造健康的舆论环境;④搞好班级文化建设。(P300)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结合做学知识,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具有正确的教学内容、正确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综合贯彻教学原则、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合理有效的控制教学进程(每个要点2分,其他发挥3分)()2.人们对现代德育存在诸如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等多种认识,请就此发表您的看法。应先简答陈述认知派、行为派和情感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启发,进而从以下三方面论述:认知派认为人的品德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和信念、智慧以及动机等因素的形成;情感派认为,情感是德育的构成性要素,而且在德育中起着本源的作用;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说到底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和各种行为习惯系统的最终产物。(每个要点2分,共6分)(1)德育是由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组成的有机人格教育整体;(2)在德育中,道德认知教育、道德情感教育、道德行为教育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作用;(3)德育要以生活为依托,知、情、行的教育应该植根于现实生活之中。(每个要点3分,共9分)(P265-271)五、分析题(共20分)材料反映出我们学生的学习缺少自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完全的接受式学习。现代学习的基本品质是: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A首先提出的。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2.对于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B三个阶段。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发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3.教育目的是三层次结构中,最低层次的是()。A.培养目标B.教学目标C.课程目标D.课堂目标4.我国教育目的建立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学说B.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说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D.教育必须培养劳动者的学说5.现代人与传统人的根本区别在于。A.政治性B.文化性C.主体性D.群体性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反映了教师职业的。A.创造性B.示范性C.公共性D.模糊性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的工作具有的特点。A.教育性B.长期性C.示范性D.创造性8科学教育与人本主义走向融合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学会生存B.学会关心C.学会学习D.学会做事9.课程设计的取向即。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10.在教学活动中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是。A.教学原则B.教学策略C.教学设计D.教学模式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关于现代教育本质,我们可以作如下理解。A.教育自身是一个动态的系统;B.不能采取孤立的就教育论教育的方法;C.教育概念不仅仅是描述性的,更是规范性和表达性的;D.教育是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2.教育目的是。A.教育行动的先导B.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的始终C.只在教育活动开始时发挥作用D.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依据3.影响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因素有。A.生产力B.社会关系C.环境D.教育4.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A.选择文化B.整理文化C.创新文化D.促进多元文化发展5.现阶段教师进行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有。A.教学研讨B.案例分析C.专题讲座D.经验交流6.自然设计模式的要素有。A.目的B.立场C.慎思D.设计7.要探讨课程的本质问题,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A.课程从本质上讲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B.课程是系统知识、经验体系的计划,还是一种目标体系C.课程是预设的还是结论性的D.课程是有意的、客观的,还是无意的、主观理解的8.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A.合作的B.动态的C.平等的D.民主的9.德育应“服从最强烈的人性冲动”,对这句话的启示应是。A.德育不能背离教育者的道德认知规律B.德育应重视道德行为习惯的训练C.舍弃情感,仅靠理推理而来的道德是毫无意义的D.德育应寓于情感教育之中10.德育活动的基本环节包括。A.德育任务的制定B.德育内容的确立C.德育模式和德育方法的选择D.德育途径的实施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教育功能2.教育公平3.发展性教师评价4.课程结构5.陶冶教育法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现代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有哪些作用2.简述我国当前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以及可能途径?

3.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试论述教学设计的基本程序2.联系实际,阐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有哪些?得分评卷人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10除以5,得多少?

小儿7岁,在北京一所不错的学校读二年级。一次数学测验,有一道题是这样的:“10除以5,得多少?”小儿答:“10除以5得2”。不料被扣了分。请教老师(试卷不由学校出,由学区统一出标准答案),老师说:原因是没有按规定答题,正确答案应是“得2”。好心的老师惋惜地告诉小儿,你这么写是不应该算错的,但上边对试卷答案有严格要求,以后做除法答题要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问什么,答什么,不要多写。小儿记住了,但因此又带来一次“错误”。这次的试题是:“26除以4商几,余几?”小儿答:商6余2。这次又被扣去分。我问孩子,为什么不按老师说的“从倒数第一个逗号开始答”他很困惑地说:“总不能不答商,只答余数呀!要不,你说怎么答?”我明知孩子说得有理,但也猜不透出题者的要求,只好说:“别管这些,按老师说的办法答,就写余2,看看老师怎么改。”第二天,我们改的题又被判为错。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无可奈何地说,这次是试题出的不好,逗号不应该放在“余几”处。小儿说:“我不会答题了。”——摘自1998年1月21日《中国青年报》。请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谈谈您对此材料的看法。一、单选题二、多选题三、名词解释1.教育功能----教育功能有教育作用、教育职能等不同的称呼,它是指教育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所具有的职责和功能或作用。(3分)2.教育公平----其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接收教育的机会,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政治上的公平和经济上的公平。(3分)3.发展性教师评价----指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未来发展为目标的一种教师评价制度。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评价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而且,它不是指某种单一的评价方式,而是指一系列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的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的总称。(3分)4.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为了给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支持,通过对课程类型、课程内容或活动方式等课程要素进行取舍,最终所表现出来的要素之间的先后和比例关系。(3分)5.陶冶教育法----教育者自觉创设有教育意义的情境和组织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在思想、道德、价值观等方面受到感染、熏陶和陶冶的方法。(3分)四、简答题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1分)2)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纯粹的劳动能力、艺术才能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都包含有政治教育的因素和哲学观点的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分)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1分)4)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分)2.1)现存问题:师生关系的疏远与冷漠;师生关系的实用与功利;师生关系的对立与冲突;(分)2)原因分析:历史文化因素;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师自身主观的因素;教师不良的教育手段;个别教师师德滑坡;(分)3)可能途径: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加强师德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分)3.1)传统考试阶段(分);2)教育测验阶段(分);3)教育评价阶段(2分)。五、论述题1、教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教学目标;(2)进行教学分析;(3)确定起点行为;(4)编写教学具体目标;(5)设计标准参照试题;(6)开发教学策略;(7)开发与选择教学材料;(8)设计与实施形成性评价;(9)进行教学调整;(10)设计与实施终结性评价。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内容展开论述4分2、(1)说服教育法;(2)榜样教育法;(3)陶冶教育法;(4)自我修养法;(5)学校心理咨询法;(6)品德评价法。评分标准:每个要点分,内容展开论述联系实际5分;六、材料分析题新课程改革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课程评价发挥发展性评价的功能。(4分)上述材料中的极端事例,就其表面现象来看,反映的是课程评价中的标准化和僵化的弊端,反映的是课程评价的异化,而其实质则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异化,忽略了教育中重要的内容——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4分)展开分析(4分)得分评卷人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2.作为专门术语,“范式”这一概念是由C在《必要的张力》一书中最先提出的。A.杜威B.赫尔巴特C.库恩D.柏拉图3.教育方针的有关规定表述了国家的B。A.教育性质B.教育目的C.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D.培养目标4.教育目的价值观的“客体论”转变所导致的是D。A.占有性个人主体B.共存的类主体C.交互主体性D.主体论5.现代教育主要是通过来实现。A.社会教育B.学校教育C.家庭教育D.自我教育6.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D。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7.以下哪种观点不符合“主体教育观”的内涵B。A.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是交互主体的关系B.只有学生才是教育中的主体,所以必须提升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C.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师生交往培养具有主体性的人D.教育只有回归生活世界,才在社会中具有主体地位8.课程实际的目标模式最初源于D。A.泰勒的目标模式B.惠勒的过程模式C.塔巴模式D.博比特的“活动分析法”9.课程设计的取向即D。A.课程设计的方向B.课程设计的标准C.课程设计的模式D.制约课程设计活动的价值准则10.教学活动既要有动力来发动和维持,又要有一定的程序、方法、A来具体操作。A.形式B.策略C.模式D.内容得分评卷人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是。A.生活与教育B.教育即生活C.对生活的理解D.生活教育的内涵和核心2.教育目的的内容表述必须要说明的要素有ABCD。A.定性B.定向C.定位D.定点3.学生的个性发展中,主要有ABC三种心理内化形式。A.道德内化B.知识内化C.智力内化D.语言内化4.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教育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实践活动B.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社会实践活动C.有跟社会发展进程不相适应的一面D.教育总是具有阶级性5.历史上曾经提出学生是完整性的人的教育家有BCD。A.苏格拉底B.西塞罗C.亚里士多德D.马克思6.现代课程实施的取向有ABC。A.忠实取向B.创生取向C.相互调适取向D.缔造取向7.兰德变革模式的阶段有ABC。A.启动B.实施C.合并D.评价8.师生互动策略指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的诸多教学策略的统称,主要有。A.规范约束策略B.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策略C.多向交往与合作学习策略D.行为矫正策略9.现代德育建立的基础是。A.农业经济B.现代信息社会C.现代工业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0.现代德育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人本化、民主化、科学化B.现代德育与现代社会的结合C.国际化和民族化趋势日益明显D终身化和全民化得分评卷人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终身教育2.教育公平3.教师专业发展4.课程结构5.榜样教育法得分评卷人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现代教育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2.我国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角色如何定位?3.简述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得分评卷人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1.试论述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几种基本关系.2.联系实际,如何对学生进行说服教育?得分评卷人六、材料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12分)1.某人认为,课程设计是专家学者的事,教师和学生只是课程的实施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将课程内容有效地传达给学生,学生的职责就是如何运用有效的办法学会课程的内容。请结合课程设计的知识、课程实施的有关理论分析这一案例。系(院)系(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班级本科..............................密..............................封..............................线..............................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现代教育学》试卷(A)参考答案一、单选题(P41)(P181)9.D二、多选题.(P82)5.BCD(P264)三、名词解释1.终身教育----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朗格朗最早提出终身教育理论,指出接受教育应当是人一生不断、反复的过程;提出把工作与学习交替起来,把学校与社会、家庭联系起来,把各种正规教育与非正规形式教育联系,在人们需要教育的时候,能以最好的形式为人们提供最好的教育,使教育能贯穿全人生,从出生(甚至生命的形成时)到坟墓。(3分)(P130)2.教育公平----其核心理念是每个学生都有接收教育的机会,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包括政治上的公平和经济上的公平。(3分)3.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3分)(P136)4.课程结构----课程结构是为了给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撑和支持,通过对课程类型、课程内容或活动方式等课程要素进行取舍,最终所表现出来的要素之间的先后和比例关系。(3分)5.榜样教育法----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秀品德和卓越成就来教育、影响学生的一种教育方法。榜样包括直接榜样和间接榜样。(3分)四、简答题1.1)教育对人的劳动能力和其他才能、兴趣和爱好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对劳动能力的影响作用最大;(1分)2)教育对人的道德面貌也有影响作用。纯粹的劳动能力、艺术才能和自然科学的学习是不存在的,都包含有政治教育的因素和哲学观点的教育。因此,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分)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有效方法;(1分)4)从教育本身而言,教育是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是提高全民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分)2.1)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研究者;(1分)2)由独白者转变为对话者;(1分)3)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发展的主体;(分)4)由学生学习的评判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分)3.1)传统考试阶段(分);2)教育测验阶段(分);3)教育评价阶段(2分)。五、论述题1.(1)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是现代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现代教学需要构建平等、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以充分体现师生之间的“交互主体性”。这种关系更多地体现为一群个体在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种师生关系是对话交往的关系,是双向和交互作用的,是互惠式的。(3分)(2)教与学的关系。现代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一种动态的、平等的、民主的交往关系,是一种基于“对话”基础上的教学活动。(2分)(3)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现代教学需要对知识进行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当留有适当的余地,并且能够规范和引导学生进行各种主动的学习,促进他们去积极地形成概念,发现规律,总结法则等。在这样的过程中,真正将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起来。(3分)(4)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现代教学应努力克服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割裂开来的偏向,在强调从书本中系统掌握间接经验的同时,给予学生实验、操作、探索、发现的机会,让学生从中体验掌握直接经验的乐趣,以实现现代教学的目的。(2分)(5)动力与操作的关系。现代教学的良性循环需要教学动力和教学操作的良性协作,以达成教学目标,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分)(6)科学与人文的关系。现代教学发展观应建立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理整合的基础上,将科学主义教育和人文教育需要融合在现代教学中。(2分)(P216)2.说服教育法是教育者通过说理传道,使学生明辨是非善恶,以培养学生道德认知的方法。(3分)说服方式有灌输和疏导两种。(2分)说服教育的关键是说理,以理服人。(2分)在对青少年进行说理教育时,首先,说服教育应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这是取得教育实效的前提;其次,要做到说理的内容真实,要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善于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切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再次,说理教育具有情感性,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念和对学生的无限厚爱来唤起他们在情感上的共鸣,增强说理教育的感染力。(3分)联系实际(略)(4分)六、材料分析题(1)课程设计主体多元化(2分)(2)课程设计取向多元化(2分)(3)教师教授课程的过程既是一个领会专家设计的课程,同时也是一个在课堂层次设计的过程,学生就是在这两个交互的过程中建构的过程。(4分)(4)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先后顺序和继先承后的行动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